配色: 字号:
2023年宁夏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06-17 | 阅:  转:  |  分享 
  
宁夏回族自治区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准考证号区
域用2B铅笔填涂考号,在左侧画线处完整填写自己的信息。3.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中性笔或黑色墨迹钢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请按
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积累运用(35分
)1. 默写。青春孕育无限希望,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青春少年就应该像庄子《北冥有鱼》中的大鹏鸟飞向南冥时①“__________
_,____________”那样奋力振翅飞翔,飞上高空,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在逐梦的道路上总会有李白《行路难(其一)》中②“__
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样冰雪封路的艰难险阻;但只要拥有王安石《登飞来峰》中③“___________,_
___________”那样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就一定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在学习的道路上像《论语》中子夏所说④“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样博览群书、坚守志向、恳切提问的精神品质;具备《富贵不能淫》中大丈夫⑤“富贵不能淫
,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样的道德修养,就一定能汲取力量,追逐星辰大海,绽放自己的光芒。【答案】 ① 水击
三千里 ②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③ 欲渡黄河冰塞川 ④ 将登太行雪满山 ⑤ 不畏浮云遮望眼 ⑥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⑦ 博学而笃志 ⑧
切问而近思 ⑨ 贫贱不能移 ⑩. 威武不能屈【解析】【详解】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抟、渡、塞、畏、缘、博、笃。2. 根据阅读提示,
完成下面的阅读任务。【阅读提示】《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这本书真实反映历史,高度浓缩作者思想,蕴含
着强烈深沉的情感。20世纪30年代,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如《北方》“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
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土地上/永远不会灭亡”;如《太阳》“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
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1)任务1:请你说说艾青这一时期“土地”“太阳”诗歌意象的含义。(2)任务2:你认为这一时期
艾青诗歌主要抒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感情是什么?(3)任务3:九年级(2)班举行了诗歌朗诵会,小明想要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
着中国呀”两句诗读得富有感情,请你从感情基调和语速方面予以指导。【答案】(1)“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太阳”象
征光明和希望,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2)内容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表达
强烈、深沉的爱国之情和对侵略者切齿的痛恨,歌颂人民不屈不挠、奋起反抗的斗争精神。(3)感情基调悲怆、悲愤、痛苦、深沉。语速缓慢。【
解析】【小问1详解】考查诗歌内容和意象的理解。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
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把这种感情表达地最为淋漓尽致的,是他的《我
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诗真实而朴素,却是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具有不
朽的艺术生命力。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就是人民的化身,是中国农民的化身,不仅流露出艾青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
热爱,同时还有对他们命运的关切与探索。“太阳”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在诗人眼中,“
太阳”这一永恒主题,是中国光明前途、也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它蕴涵着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一时期,写的最好的光
明颂有《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向太阳》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歌颂了抗日解放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揭示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寄托了诗
人对光明、理想的热切追求。《黎明的通知》是以一个更加乐观、明朗的调子宣告着新时代的来临。据此提炼概括即可。【小问2详解】考查名著内
容的理解和情感把握。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和反抗,借诗歌“思考、回忆、控诉、抗议”。这一时期,艾青诗歌
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充满“土地的忧郁”与“对光明的追求”。“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凝聚着艾青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爱,体现了诗人心系祖国命运的忧患意识。“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
的不息的追求。诗人说过:“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正是从这种美学思想出发,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
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综合来看,这一时期的诗歌,多表达强烈、深沉的爱国之情和对侵略者切齿的痛恨,歌颂人民
不屈不挠、奋起反抗的斗争精神。【小问3详解】考查朗读设计。1938年2月,战火迅雷般逼近了黄河,艾青在古老的潼关写下了《北方》。《
北方》是一首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操的诗。诗人艾青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祖国深深忧虑,对战乱烽烟中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对古
老中国的无以言说的热爱,他相信在巨大的苦难面前,这块土地会有强大的生命力,人民会有强大的力量重新站立起来并取得胜利。所以,朗读上面
的诗句时,感情基调是悲怆、悲愤、痛苦、深沉的,语速要缓慢,要读出爱国之情。3. 成语积累。当人们游览观光名山大川时,风光旖旎、各具
特色的自然景观,有的高耸入云、①__________(形容气势雄伟壮大);有的秀丽脱俗、____________________②
;有的千姿百态、__________③(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有的拟人似物、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景观的外在形貌上,而疏于对风光美景成因的考究。大地用这种独特的语言告诉人类它的故事,它的心路历程,它曾经是怎
样的沧海,又有怎样的力量使它如今以桑田的面目接受世人目光的询问。(摘自《人民文学》2022年第8期陈国栋《地球印记》,有改动)(1
)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①③处的成语。①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2)②④处填入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赏心悦目 惟妙惟肖B. 心旷神怡 惟妙惟肖C. 赏心悦目 巧妙绝伦D. 心旷神怡 巧妙绝伦【答案】(1) ①
气势磅礴 ② 引人入胜(2)A【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积累。根据提示写出相应成语,注意书写正确,没有错别字。由“形容气
势雄伟壮大”可知是成语“气势磅礴”。由“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可知是成语“引人入胜”。【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
运用。第一空,赏心悦目:形容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舒畅。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由“有的秀丽脱俗”可知,此处应填“赏心悦目”;
第二空,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像。巧妙绝伦: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由“有的拟人似物”可
知,此处应填“惟妙惟肖”。故选A。4. 格言、劝学类对联蕴含深邃而正确的哲理,高雅而健康的情趣。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一副对联,请阅读
对联,完成下面的任务。格超梅以上___在竹之间(1)根据对联内容,将对联补充完整。(2)请从修辞的角度说说你对这副对联的理解。【答
案】(1)品(2)①上联以梅自喻,激励自己要有梅花那种“顶风雨”“不争春”“香如故”的超逸格调。②下联作者以竹为喻,警策自己要有竹
的虚心与贞节的情操。【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对联拟写能力。拟写的要求:字数相等,词性一致;句式相同,位置相当;语意相关,上下
衔接;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依据“超”“在”属于动词,“梅”“竹”属于名词,“以上”“之间”属于介词。“格”为名词,指品格、格调,
为平声字,下联对应的位置山也应填写一个名词。示例:品。(2)本题考查赏析对联的能力。依据上联“格超梅以上”的意思分析可知,本句表明
的意思是人格比寒梅傲雪的梅花更高;依据下联“___在竹之间”可知,这里应表现的是竹子的品德、气节值得我们欣赏赞颂、或学习。依据上联
中对应位置上的“格”字可知,此空也应填写一个适当的名词,借以表现竹子的高尚品质,并且对我们有所启发和警示作用。示例:风、节或骨。5
. 下列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让青春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推动科技自立自强,________
________,反复淬火方能百炼成钢,行稳致远才能书写成功;__________,在经风雨中长才干、壮筋骨,方能练就担当作为的硬
脊梁、铁肩膀;_______________,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奇
迹。(摘自《人民日报》杨昊《科技强国,奋斗有我》,有改动)①要保持一股狠劲 ②要保持一股拼劲 ③要保持一股韧劲A. ②①③B.
③②①C. ①③②D. ③①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衔接。狠劲,指一股很强大的力量或用力。用力,使劲。拼劲,奋不
顾身的劲头。韧劲:说人,就是指人有韧性,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等;说吃的,就是说有嚼头。说植物,就是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生长。根据上下文
句意“反复淬火”可知第一空填写“要保持一股韧劲”;与“在经风雨中长才干”句意相符的为“要保持一股狠劲”;与“奋斗才会成功”句意相符
的为“要保持一股拼劲”。故选D。6. 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阅读任务。【材料一】【材料二】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农村群众
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从建设农家书屋到开展文艺演出,一项项文化惠民行动既提升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也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提振了村民精气神、孕育了社会好风尚。(节选自《人民日报》周珊珊《江苏等地大力推动乡村文化
振兴》)【材料三】持续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广安市武胜县推动城乡公交、城乡供水、城乡供气、城乡供电、城乡应急“五个一体化”,其中
,城乡公交实现23个乡镇公交全覆盖,206个行政村通公交、占比74.6%,计划2023年底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广安市坚决遏制耕地“非
农化”、防止“非粮化”,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地块面积303.4万亩,大力开
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280.35万亩、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148万亩,全市水稻种植面积199.6万亩、玉米10
9.1万亩、大豆46.5万亩,全市粮食单产继续保持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上,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贡献广安力量。(节选自《人民日报
》《四川广安:做优农业,描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1)请你阅读材料一,概括主要信息。(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说说你对乡村振兴的思考
与发现。【答案】(1)自2017年至2022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持续推进,创建增加的数量呈波浪式变化,整体趋势是在增加;认定
数量从2018年开始,除开2021年外,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我国乡村产业在兴旺发展。(2)①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兴旺;②乡村振兴关键
在文化振兴,打下坚实文化根基;③乡村振兴关键在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现代化;④乡村振兴关键在提高粮食产量。【解析】【小问1详解】考查图文
信息转换。材料一中的柱状图分别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数量和认定数量。从显示的信息可以得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从2017年到2022
年,每年均有新创建数量,整体上看增加的数量每年有多有少,呈波浪式,而认定数量是从2018年开始的,除开2021年外,整体上呈现逐渐
提高的趋势。据此可概括为:自2017年至2022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持续推进,创建增加的数量呈波浪式变化,整体成增加趋势;认
定数量从2018年开始,除2021年外,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这标志我国乡村产业不断兴旺发展。【小问2详解】考查对材料理解概括。结合
材料一图片信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从2017年到2022年,每年均有新创建数量,整体上看增加的数量每年有多有少,呈波浪式,而认定数
量是从2018年开始的,除开2021年外,整体上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可概括为: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兴旺;结合材料二中“随着农村物质生
活条件大幅改善,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从建设农家书屋到开展文艺演出,一项项文化惠民行动既提
升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提振了村民精气神、孕育了社会好风尚”的内容可概括为:乡村振兴关键
在文化振兴,要打下坚实文化根基,要坚定文化自信;结合材料三第一段中“持续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广安市武胜县推动城乡公交、城乡供水
、城乡供气、城乡供电、城乡应急‘五个一体化’,其中,城乡公交实现23个乡镇公交全覆盖,206个行政村通公交、占比74.6%,计划2
023年底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的内容可概括为:乡村振兴关键在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现代化;结合材料三第二段中“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战略。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地块面积303.4万亩,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280.35万
亩、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148万亩,全市水稻种植面积199.6万亩、玉米109.1万亩、大豆46.5万亩,全市粮食单产继续保持在
全省平均水平以上,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贡献广安力量”的内容可概括为:乡村振兴关键在提高粮食产量。7. 阅读下面的倡议书,根
据要求完成任务。绿色低碳生活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对于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
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学校德育处特向全体师生发出如下倡议。1.树立垃圾分类的观念,学会垃圾分类,规范投放,建设美丽校园。2.养成绿色、
健康、环保出行习惯,优选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出行工具。3.增强节约意识,节水、节电,形成崇尚节约的浓厚氛围。老师们、同学们,让
我们凝聚共识,共同行动,做绿色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学校德育处2022年12月3日(1)任务1:倡议书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
修改。(2)任务2:倡议书中有一处语病,请修改。(3)任务3:九年级(2)班学生要制作一张绿色低碳环保的海报,请你写一句宣传标语,
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答案】(1)“如下倡议”后的句号改为冒号。(2)“优选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出行工具”一句用词不当,“工具
”改为“方式”。(3)示例一:节约节能,节节相关;环境环保,环环相扣。示例二:低碳生活一小步,品德时尚一大步。【解析】【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合的使用。“校德育处特向全体师生发出如下倡议”后面是具体的倡议内容,“如下倡议”后的句号应改为冒号,表示倡议内容的
陈述列举。【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是一种出行方式,而非“工具”,故“优选公共交通
、步行和自行车等出行工具”一句,应改为“优选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出行”。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
围绕主题“绿色低碳生活”展开,做到主题突出,力求简短有力,郎朗上口,便于传播。根据题干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
比、对偶、夸张等。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示例: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营造简约健康社会氛围。二、阅读理解(40分)(一)(1
2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
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
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
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
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吾室
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②,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③,
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
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节选自陆游《书巢记》)【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疾痛呻吟:因书
中的事而引发痛苦的呻吟。③觌(dí):相见。8.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手自笔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烨然若神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4)妻子不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翻译句子。(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10. 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
和。11. 两文主要通过哪些写作手法写作者“嗜学”的?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答案】8.① 用手 ② 同“披”,穿着 ③ 光彩鲜明的
样子 ④ 妻子和儿女9. (1)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2)于是就自己笑着说:“这
不是我所说的书巢吗!”10.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11. 甲文主要将自己从师时生活的俭朴与同舍
生的奢华进行对比。突出作者成年后求学的艰难、勤奋及其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乙文主要通过正面与侧面描写结合,突出作者如饥似渴勤奋读书的
精神。两文都运用细节描写,甲文“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这一“细节”,将作者于寒冷中“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辛勤具体地反映出来。“或
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段叙述,突出作者叩问的艰难;乙文如“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
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通过语言描写说明作者书本之多,突出作者好学的精神。【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
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用手亲自抄写。手,用
手。(2)句意: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被,同“披”,穿着。(3)句意: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4)句意
:妻子子女不相见。妻子,妻子和儿女。【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侍,服侍。援,提出。质理,询
问道理。以,来。(2)辄,就。此,这。非,不是。所谓,所说的。【10题详解】考查断句。句意: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
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故断句为: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11题详解】考查
比较阅读。甲文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把
自己从师学习时的简朴与同舍生的奢华做了对比,在对比中,突出了作者求学的艰难和求学的至诚勤奋。联系“以中有足乐者”可知,表现了作者求
学的动作,是因为心中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事情,所以才会坦然自若。乙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如“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
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是对书房的正面描写,表现了书多如巢的特点,表现了作者读书的勤奋。“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
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是侧面描写,通过客人的言语,从侧面表现了作者读书求学的勤奋。两文都运用细节描写。如
甲文中的“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通过“缊袍敝衣”这一细节,表现了作者求学条件的艰难和求学的勤奋刻苦。乙文中的“宾客不至
,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三个细节,体现了书房如巢的特点,可以看出作者读书求学的勤奋。【点睛】参考译文:甲:我年幼时就
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用笔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
,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
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
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脸色从未稍变得缓和。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
,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
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
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
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
,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
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乙: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
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
,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
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
确实这像鸟窝。”(二)(4分)观书[明]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
柳逐时新。金鞍玉勒①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注释】①金鞍玉勒:古时形容装饰贵美的坐骑。金鞍,镶金的马鞍。玉勒,饰玉的马笼头。12
. 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故人”,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B. 颔联“眼前直下
三千字”,运用夸张,极言读书之多之快,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C. 尾联写诗人自己骑着装饰雍容华贵的骏马寻找春天,但自然的美景
却比不过诗人书房春景。D. 这首诗写诗人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13. 请简要分析颈
联的妙处。【答案】12. C13. 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自然景象作比喻,“活水”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
,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保持清澈鲜活。“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催开百花。这些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经常读书、勤奋
读书给人的思想境界带来的好处,表现了诗人持之以恒、坚持学习的精神。【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C.尾联“金
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意思是: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不相信我这书斋里别有春景。这一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陪衬,
写出书斋之乐。“勒”为马笼头。“金鞍玉勒”者是富贵公子,再缀以“寻芳客”三字,直是富家浪子。这些人日以寻花问柳为能事,他们和作者是
两个不同世界之人,故而他们自然不会相信书斋之中别有一个烂漫的春天。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故选C。【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颈联“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意思是,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
新。“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
养,永远清澈。“东风”句运用比喻,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用典故
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三)(10分)咬定目标积小胜为大胜①不久前,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正式开启了中国空间站在轨
建造阶段。遥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过去几十年,包括航空航天在内的中国工业
和中国科技由弱到强,逐一突破各道难关,终于迈入世界前列。年年有成,积小胜为大胜,正是事业成功的必经之路。②走远路必从近处开始,登高
山必从低处起步。做任何事情都要积小成大、坚持不懈。好高骛远,操之过急,可能欲速不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
们干事创业,就需要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铺就成功之路。③不舍寸功才能善作善成。00后奥运射击冠军杨
倩表示,练习中有一次打得不好的话,就会主动去要求自己,一定要把这一枪打好,不能放弃。所谓“冠军品质”,其实就是从一个个简单的动作开
始,一招一式反复练习,最终成就卓越。每一块奥运奖牌都是训练汗水凝结成的,每一个鲜活人物角色都是由一个个细节塑造出来的,每一次科研突
破都是反复试验酝酿的??聚沙成塔、积少成多是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我国的发展成就,也是从一块块砖垒起来的,从一条条路建起来的,从一件
件产品造出来的。创造业绩,就必须打好地基、做好积累。④精益求精才能更进一步。有人曾计算,假设火箭有5万个零部件,若要使整体安全系数
达到99.99%,那每个零部件的安全系数则要达到99.9999999%。正是因为有中国航天人对细节的一丝不苟、对质量的“锱铢必较”
,才有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400余次发射的成果。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8年近1亿人脱贫,这一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凭借的也是精准到
户、精准到人的铢积寸累、精益求精。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把每一件事情做细做好,把重复的事情做专做精,在守正创新中追求卓越
,在精雕细琢中实现跨越。⑤久久为功才能行稳致远。“万事从来贵有恒。”在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不断激发热情、超越自我,才能日有所
进,最终取得一番成就。“不求近功,不安小就。”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
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⑥每一个孜孜不倦的奋斗身影背后,都有一颗不服输、不放弃的追梦之心。立志当高远,立志还需躬
行,扎扎实实干,点点滴滴做,才能干有所成。新时代是实干家、奋斗者的时代,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行而不辍、不弃微末,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
够创造出来,每个人都可以抵达向往的远方。(选自《人民日报》亓玉昆/文,有改动)14. 下面说法有误一项是( )A. 首段通过对
比过去和现在,表现我国包括航空航天在内的中国工业和中国科技由弱到强,迈入世界前列。B. 只要在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不断激发热
情、超越自我,就能日有所进,最终取得一番成就。C.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反复练习,打好基础。D. 本文结构严谨,采用了总—分—总
的结构形式。15. 谈谈第⑤段的论证方法及作用。16. 下列句子应该放在文章的哪一段?为什么?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从解
决人民温饱问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靠着锲而不舍的拼搏奋进、驰而不息的艰苦奋斗,党和人民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历史成就。17.
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答案】14. B15. 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引用了“万事从来贵有恒”“不求近功,不安小就”的俗语,有力地论
证了“久久为功才能行稳致远”的分论点,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权威性。16. 第⑤段。第⑤段主要围绕“久久为功才能行稳致远
”的观点,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脚踏实地,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而语段事例就是讲的我国历史成就靠的是党和人民锲而不舍的拼搏奋进、驰而
不息的艰苦奋斗,与该段观点契合,能够证明观点。17. ①论证严密有力,使用多种论证方法。②论据充分,有大量事实论据。③大量使用成语
,语言概括性强,简洁精炼。④文中使用排比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有序,韵律和谐,节奏感强,增强了文章的语势。⑤关联词语使用准确,语言表述
准确严密。(答出四点即可)【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B.根据第⑤段“在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不断激
发热情、超越自我,才能日有所进,最终取得一番成就”的内容可知,“在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不断激发热情、超越自我”是“能日有所进
,最终取得一番成就”的条件之一,所以选项中“只要……就……”的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表述不正确。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论证
方法的辨析及作用的分析。根据第⑤段“万事从来贵有恒”“不求近功,不安小就”的俗语可知,本段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引用论证的作用,是使
论证更有力,是论证更具权威性。第⑤段引用俗语,第一句是说坚持的重要意义,第二句是强调做事不能轻易放弃;所以其目的是为了有力地证明本
段第一句“久久为功才能行稳致远”的分论点,从而证明中心论点,表达效果上,使论证更具权威性。【16题详解】本题考查论据的回填。根据材
料“正是靠着锲而不舍的拼搏奋进、驰而不息的艰苦奋斗,党和人民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历史成就”的内容分析可知,此则材料是说我国党和人
民通过“锲而不舍的拼搏奋进、驰而不息的艰苦奋斗”从而创造出历史成就。这一事例正好符合第⑤段“久久为功才能行稳致远”的分论点,“久久
为功才能行稳致远”意为持之以恒才能走得稳走得远,与材料事例所表达的观点一致,所以填入第⑤段更恰当。【17题详解】本题考查议论文语言
。①从论证方法的角度来看,文中第⑤段“万事从来贵有恒”“不求近功,不安小就”运用引用论证,文中第③段,举00后奥运射击冠军杨倩的例
子,第④段举航天事业和脱贫攻坚战的例子,运用了举例论证,所以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严密有力;②从论据的角度来看,文中列举大量
事例,例如第①段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从过去到现在我国实力在不断变换,第③段举00后奥运射击冠军杨倩的例子,第④段举航天事业和脱贫攻坚战
的例子,使论据充分。③从文章词语运用的角度看,文中大量使用成语、俗语,例如第②段“积小成大、坚持不懈。好高骛远,操之过急”等,一方
面运用成语,可以凝练地表达内容,增强语言的简洁性,另一方面运用成语,可以是语言节奏感更强,增强文章的韵律性;④从文章的修辞手法上看
,例如文章第③段“每一块奥运奖牌都是训练汗水凝结成的,每一个鲜活人物角色都是由一个个细节塑造出来的,每一次科研突破都是反复试验酝酿
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条理清晰阐释了聚沙成塔、积少成多是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的道理。同时,排比句式增强语气,使文章具有节奏感;
⑤从文章的词语运用的角度斓,文中关联词语使用准确,例如第④段“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把每一件事情做细做好,把重复的事情做
专做精,在守正创新中追求卓越,在精雕细琢中实现跨”,句中运用“不是……而是……”的关联词语,否定“一蹴而就”的想法,肯定“把每一件
事情做细做好”的态度才是成功的关键,从而准确严密地论证“精益求精才能更进一步”这一观点,突出文章表述的准确严密性。(四)(14分)
霜气许冬林①霜一落,天地白,日子就枯老了。②大多数植物,止步于霜门之外。在霜期,它们或者萎谢芳华,或者停止生长。比如,昨天还一身志
气高高挂在枝头的紫扁豆,在风日里炫耀果实,一夜寒霜降临,叶子就彻底凋了,果实也溃败软烂,成为农人也不要的废物。③可是,总还有一些植
物们要穿越繁霜,挺过酷寒,到春天去开花。霜,是它们到达春天要经过的第一道森严关口,是它们锻造经脉风骨的砧与锤。④霜降之后,物质退场
,精神世界开始向着另一种纬度,拔节攀登。⑤少年时,爱看繁霜覆盖下的白菜、油菜和冬小麦。当第一场寒霜覆盖下来,上学经过的那片油菜,就
立住了,一个深冬,一直就抱着那么几片叶子。那几片叶子在霜里不断以匍匐的姿势,将叶片摊向泥土。油菜叶子的颜色,也在寒霜里不断浓缩沉淀
,变成暗沉的深绿、墨绿,似乎掺着低眉思索的精神重量。还有那叶梗,伸手掐它,不太容易折断——霜让它们变得更结实。⑥可是,春天一到,油
菜们就抬起身子呼呼地往上冲,新生的绿叶子汪汪地饱含汁水,和底下那些经霜的叶子相比,颜色迥异如两个国度,质地也不如老叶紧实。春天上学
放学,经过日日蹿升的油菜田,透过那些新嫩的鲜叶,我常心疼那些还保持着匍匐姿势的霜叶。⑦我想,我最初读到的霜气,大约就是那些在春日里
沉默在低处的庄稼的老叶。⑧在霜里,保持低姿态的植物,还有江滩上的芒草。经霜的芒草,叶子由黄变红,是一种很结实的红,有陶器的质感。少
年时,冬天早上乘车到县城上学,车行江堤上,远远俯瞰堤脚沙滩上成片成片的芒草,在白霜与水汽里,仿佛残存的古陶遗址。⑨不是所有的生长都
时值和风丽日、斜风细雨。总有一些植物,是带着霜气,度春秋年华。那些霜气,渗透生长的经脉,慢慢成为它们身体里那一段低沉的音乐,那一块
深沉的颜色,那一截紧实坚硬的骨骼。⑩霜气,让一棵植物向内生长,追求内部的丰饶,内部的重量。?在乡间,有许多事情,必要等到下霜之后才
能开始。霜,让许多事情有了神圣的仪式感。?菜园里的雪里蕻长得茂盛青碧,可是母亲不砍。母亲耐心等,翘首等,等下霜。母亲说,下霜之后的
雪里蕻腌了才好吃。似乎,秋天的好风日里生长的雪里蕻,虽然体貌俊朗,但是内在气质不够,总要等一场霜下来,紧紧菜的骨肉,收收它的尘俗气
,一棵植物的冬之韵味才激出来了。?是霜,敲打出它们的冬之韵味。?世间好物,除了拥有春之希望,夏之蓬勃,秋之丰硕,一定还要有属于冬的
那一种静默,那一种凛然,那一种寂然自守。?霜里的柿子,挂在枝叶尽凋的苍黑枝干上,耀眼得胜似万千盏灯笼。那样的柿子,入口冰凉,有深长
的甜。秋天从沙土里挖出的红薯,味道并不佳,我们江边人不急着吃,把红薯放进地窖里,等微微的低温让红薯把身体里的淀粉慢慢转化成糖分。在
霜重风冷的冬日,取出经过静思禅修的红薯,红薯味如雪梨。?在冬天,放学回家吃午饭,母亲端出一盆炒白菜。寻常白菜,噗噗冒着白气,入口有
谷物一般的甜糯——这是经过霜的白菜,味道丰富得像图书馆。(节选自《扬子晚报》)18. 文章①②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19
. 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说说画线句子的含义。霜降之后,物质退场,精神世界开始向着另一种纬度,拔节攀登。20. 文章第⑥段:“可是,春
天一到,油菜们就抬起身子呼呼地往上冲,新生的绿叶子汪汪地饱含汁水”中“抬”和“冲”用字精妙,说说你的理解。21. 文章第?段采用了
哪种表达方式?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2. 文章结尾“这是经过霜的白菜,味道丰富得像图书馆”你是如何理解的?23. 联系全文内容,
探究文章为什么以“霜气”为题,说说你的理解与思考。【答案】18. ①点明节气,描写了霜洁白肃杀的特点,多数植物开始停止生长,凋零枯
落的内容;②为下文描写另一部分植物穿越繁霜,挺过酷寒,到春天去开花这些内容蓄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生物经霜气之后的生命的顽强劲拔
之美。19. “物质退场”指的是文中所写的霜降之后,植物在外形上开始萎缩,停止生长这种情形;“精神世界”“拔节攀登”指的是有一部分
植物开始锻造经脉风骨,穿越繁霜,挺过酷寒,到春天去开花,也就是经历霜气的植物的精神和生命状态开始展现出来。作者认为,要从物质和表象
背后看到内在精神的丰饶和昂扬向上的生命力,这样的生命是值得肯定和赞美的,这句话表现了本文的主旨。20. “抬”“冲”都是向上、向前
的意思,文中指植物努力向上生长,运用拟人修辞,赋予油菜以人的一种情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菜经历霜杀之后蓬勃的生命力,向上生长的盎然
生机。21. 本段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这句话是对上文描写经过霜气肃杀后植物质地更紧实、口感更丰富、生命力更强韧持久这些内容的总结
,点明“经霜的生命更有韵味”的道理,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同时也通过精炼的议论引出下文内容,进一步阐释这个道理,使文意更深入一层,深化
主题。22. ①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味道”比喻成“图书馆”,新颖别致;②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经霜后的白菜丰富甜美的口感,赋予经霜
后的白菜以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味,传递出温暖而隽永的生命体验,富有深意,耐人寻味。23. ①“霜气”是全文的行文线索,点明文章描
写主要对象;②“霜气”指霜降之后,霜期刺骨寒凉的气候条件;③“霜气”使植物质地更紧实、口感更丰富、生命力更强韧持久;④“霜气”指作
者融入自然、净化心灵的愉悦生命体验;⑤“霜气”指人生的沧桑与苦难,和直面、超越沧桑与苦难的坚韧从容的精神境界;⑥“霜气”指经历苦痛
、挫折后的生命升华,追求精神的富有,思想的力量、执着的坚守、谦虚低调和昂然向上的生命状态;⑦以自然气候现象比喻做人要有刚正威肃之气
;⑧全文托物喻理,意蕴丰厚,阐理深刻。(答出四点即可)【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作用。根据第①段“霜一落,天地白”可知,本
段所写内容为霜洁白的特点;根据第②段“大多数植物,止步于霜门之外。在霜期,它们或者萎谢芳华,或者停止生长”可知,本段所写内容为大多
数植物在霜的“打击”下而凋落枯萎;联系下文第③段“可是,总还有一些植物们要穿越繁霜,挺过酷寒,到春天去开花”可知,第②段“比如,昨
天还一身志气高高挂在枝头紫扁豆,在风日里炫耀果实,一夜寒霜降临,叶子就彻底凋了,果实也溃败软烂,成为农人也不要的废物”中的例子为下
文写“穿越繁霜,挺过酷寒,到春天去开花”的植物做铺垫;紫扁豆也与“穿越繁霜,挺过酷寒,到春天去开花”的植物形成了对比,突出了“穿越
繁霜,挺过酷寒,到春天去开花”的植物的生命力的顽强。【19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重点理解“物质”与“精神”的含义:“物质”所
代表的是外在,“精神”所代表的是内在。根据第⑤段“那几片叶子在霜里不断以匍匐的姿势,将叶片摊向泥土。油菜叶子的颜色,也在寒霜里不断
浓缩沉淀,变成暗沉的深绿、墨绿”可知,在霜里的植物的外形没有春夏时的漂亮,所以“物质退场”指的是植物的外形开始变得丑陋,不再生长。
根据文章第⑤段“油菜叶子的颜色,也在寒霜里不断浓缩沉淀,变成暗沉的深绿、墨绿,似乎掺着低眉思索的精神重量。还有那叶梗,伸手掐它,不
太容易折断——霜让它们变得更结实”可知,植物在“精神世界”“拔节攀登”指的是他们在外形上停止生长是开始让自己练就坚硬的“骨头”去挺
过严寒,可以到春天去绽放。根据第?段“似乎,秋天的好风日里生长的雪里蕻,虽然体貌俊朗,但是内在气质不够,总要等一场霜下来,紧紧菜的
骨肉,收收它的尘俗气,一棵植物的冬之韵味才激出来了”可知,霜气可以让植物真正的韵味与精神展现出来。根据第⑩段“霜气,让一棵植物向内
生长,追求内部的丰饶,内部的重量”可知,作者通过植物的生长历程告诉读者要注重内部精神世界的富饶、要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这也正是本文
所要传达的中心主题。【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赏析。首先要理解加点字词的含义。“抬”是举起、抬高,“冲”是向上钻、直上,
两者都有向上、向前的意思,是人的动作,两个字在句子中指的是植物的生长状态,所以这里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油菜拟人化,写出了油菜
在经历严寒后生机盎然的状态。【21题详解】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有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记叙。根据第?段“似乎
,秋天的好风日里生长的雪里蕻,虽然体貌俊朗,但是内在气质不够,总要等一场霜下来,紧紧菜的骨肉,收收它的尘俗气,一棵植物的冬之韵味才
激出来了”可知,本段以雪里蕻为例,点出霜对于植物的重要性:可以让植物的骨肉更紧实、除去尘俗气,而第?段“是霜,敲打出它们的冬之韵味
”则是对?段的内容进行议论式的概括总结。根据第?段“霜里的柿子,挂在枝叶尽凋的苍黑枝干上,耀眼得胜似万千盏灯笼。那样的柿子,入口冰
凉,有深长的甜。秋天从沙土里挖出的红薯,味道并不佳,我们江边人不急着吃,把红薯放进地窖里,等微微的低温让红薯把身体里的淀粉慢慢转化
成糖分。在霜重风冷的冬日,取出经过静思禅修的红薯,红薯味如雪梨”可知,作者举出柿子与红薯的例子来印证?段的道理:霜让植物更有韵味,
由此可见?段还有引出下文深入论证的作用,使得文章中心更深一层。【2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由句中“味道丰富得
像图书馆”可知,本句将白菜的味道比喻为图书馆,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喻体“图书馆”的选择新巧而准确。图书馆带给人博览群书的精神满
足,以此比喻经霜后的白菜丰富甜美的口感,赋予物象以文化意味,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温馨美好的体验,以此引发读者丰富的感受与联想。【23题
详解】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根据第①段“霜一落,天地白,日子就枯老了”,第⑦段“我想,我最初读到的霜气,大约就是那些在春日里沉默在低
处的庄稼的老叶”,第⑩段“霜气,让一棵植物向内生长,追求内部的丰饶,内部的重量”及第?“是霜,敲打出它们的冬之韵味”可知,“霜气”
贯穿全文,是串联起文章的关键线索,也是本文主要进行描写的对象。根据第②段“大多数植物,止步于霜门之外。在霜期,它们或者萎谢芳华,或
者停止生长”及第③段“可是,总还有一些植物们要穿越繁霜,挺过酷寒”可知,“霜气”是本文展开描写的特定的气候特点:酷寒。根据第?段“
似乎,秋天的好风日里生长的雪里蕻,虽然体貌俊朗,但是内在气质不够,总要等一场霜下来,紧紧菜的骨肉,收收它的尘俗气,一棵植物的冬之韵
味才激出来了”及第?段“这是经过霜的白菜,味道丰富得像图书馆”可知“霜气”可以激发植物的韵味、让它的“骨肉”更紧实、味道更加丰富。
根据第③段“可是,总还有一些植物们要穿越繁霜,挺过酷寒,到春天去开花。霜,是它们到达春天要经过的第一道森严关口,是它们锻造经脉风骨
的砧与锤”及第⑤段“还有那叶梗,伸手掐它,不太容易折断——霜让它们变得更结实”可知,“霜气”如我们人生历程中的磨难,是“霜气”让我
们有了战胜磨难的坚强与从容,让我们有了刚正的风骨。根据第④段“霜降之后,物质退场,精神世界开始向着另一种纬度,拔节攀登”,第⑩段“
霜气,让一棵植物向内生长,追求内部的丰饶,内部的重量”及第?段“世间好物,除了拥有春之希望,夏之蓬勃,秋之丰硕,一定还要有属于冬的
那一种静默,那一种凛然,那一种寂然自守”可知,人生经历“霜气”之后,思想会变得厚重、会拥有富足的思想,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会从容地见
坚持,且有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由此也可以看出作者通过“霜气”为我们讲述了人生哲理:直面人生中的困难,享受人生中的磨难,因为它会让我
们的生命变得厚重。根据第⑤段“少年时,爱看繁霜覆盖下的白菜、油菜和冬小麦。当第一场寒霜覆盖下来,上学经过的那片油菜,就立住了,一个
深冬,一直就抱着那么几片叶子。那几片叶子在霜里不断以匍匐的姿势,将叶片摊向泥土”,第⑥段“春天上学放学,经过日日蹿升的油菜田,透过
那些新嫩的鲜叶,我常心疼那些还保持着匍匐姿势的霜叶”及第⑦段“我想,我最初读到的霜气,大约就是那些在春日里沉默在低处的庄稼的老叶”
可知,作者在欣赏“穿越繁霜,挺过酷寒,到春天去开花”的植物时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使心灵受到洗礼,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三、写作(4
5分)24.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回首成长的道路,总是留下一串串或深或浅的印记:一张张奖状的背后,有汗水的印记;一次次失
败的背后,有泪水的印记;一次次目标的实现,有磨砺的印记;一次次活动的参与,有思想的印记;一次次与家人的相处,有爱的印记??这些印记
,见证了我们求真创造的过程,标志了对自我认知的不断提高,这些印记丰富了精神世界,使生活更加精彩。根据以上内容,请以“印记”为题写作
,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写自己的情愫。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具体充实,情感真挚,积极向上。(不得使用试卷中的素材;不得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答案】例文:印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无声无息地从我身边经过,不曾停留。许许多多的事情就像珍珠一样,留在我的心里。小的时候,我是一个长不大孩子,每天都只知道玩耍。可能是因为我在乡村生活,爷爷奶奶对我管的少,所以我很自由。在这里有一片田野,春天时这里是碧绿的;秋天时这里是金黄的。有时,我会来到这片田野里,感受大自然的味道。这里没有吵闹,没有争斗,只有平静,只有淳朴。有时,我也很渴望像哥哥姐姐一样可以读书,有知识,所以我会偷偷跑到初中看着他们读书。可是老师讲的,我一点都不明白,就像是听天书一样。那时,我在想:以后我要是听不懂怎么办?一个个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每次来到这里,我都要呆得还久——在操场里玩耍或静静地坐在树下,一直呆到傍晚才回家。每次都让奶奶担心——她那瘦小的身躯一直站在路口,可看到我之后,却回去了,边走边骂我——怎么那么晚才回家……上小学时,我也不再如此贪玩,和伙伴一起学习。有时,我们回到田野里,再次感受大自然,田野里又充满了欢笑声。在我心里,田野是我的家,我的乐园——在这里,我笑过,哭过,闹过,玩过……可我要离开它了,来到这大城市里,我想:我会回来的。初来这里,我很开心——毕竟没有见过如此高的楼房,没有见过如此这多车辆。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我也长大了,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想法。每天我的在想:有同学真好,学习真好。现在的我,已经是一名初二的学生了。有时,学习的压力让我受不了,再也没有以前天真的想法了。时间真的过得挺快的,小学时盼望着初中,可到了初中,我又盼望高中,我好像尽快结束掉这些课程。每天都会幻想着未来。时间就像是梭子在人群中穿梭,一天一下子就过完了。回望过去,许多的事情就像音符一样,印在心中的谱子上,留下的只是回忆了。每天都在感慨,时间已经过去,留下的只是时光的印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1.审题立意:阅读材料可知,材料的中心词是“印记”。可以理解为是那些触及心灵、不易磨灭的“印象”“痕迹”“记忆”等意思。依据“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写自己的情愫”可知,本文主要写作的文体应是记叙文。立意方面,可抒发“痕迹”带给生活、学习哪些启发,对自己有何意义,在未来道路上,还应留下什么样的痕迹,以及怎么留下让自己最满意的痕迹。2.选材构思:如果把“痕迹” 看做是实实在在的“物”。例如,可以是一叠叠的证书和漂亮的成绩单,它们是你求学路上充实的痕迹可以是手上一个厚厚的茧和纸篓里无数张涂鸦的稿纸,它们是你漫漫写作路上的痕迹;可以是跑道上流下的点滴汗水和手上擦伤留下的伤疤,它们是你体能训练中进步的痕……它们见证了你由懵懂无知到沉静成熟,由低落迷茫到逐渐坚定自己的信念。成长路上,总有这样的“痕迹”。例如可以是关爱、善良、理解、包容、诚信等美好情感带给自己的心灵触动,这些情感在“我” 的心里留下痕迹。也可以是享受到某种心境而带来的愉悦之感在“我”心里留下的痕迹。可以选择陌生人的帮助、理解,表现大爱带给自己的感动;可以选择与大自然神交,表现美好景色带给自己的心灵触动。特别要注意的是,行文中要有扣题意识,适时表达心理感受,表现心灵的波动,点明这些情感在“我”心里的影响力。20
献花(0)
+1
(本文系紫佑妍岚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