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a73399b3ee0989584860bd9ab9362c27
2023-06-19 | 阅:  转:  |  分享 
  
父亲离世三周年致谢:从来不曾忘记过父亲李振树,自于2020年6月19日离世,距今2023年6月不知不觉,已三周年。与他不相见整三年了,两年来,通过忙碌的工作我想努力忘掉他,还好我俩都很守约,没有在梦里再见。小妹提醒父亲祭日要到了,一阵恍惚,查了查日历看到了去年做的标示,不觉一叹。1父亲在26岁那年有了我,是长子。他曾对我说因为是头胎,又是男孩,曾给同事买了盒当时最贵的烟誌喜,他给我说这个事时很平

淡,无从体会他当时初见我时的心情。但从他对我的严格教育和晚年对我的倚重中,略微体会了一二。父母养育了我们弟妹4人,三子一女。上有老母、两个稚妹,9口之家,就这样一个庞大羸弱的家庭在父亲的带领下被生活携裹着艰难地生活着行走着。就像一个坚毅的舵手和船长,他要带着这条负重的船驶向他心中设计的光明远方。白天在乡间学校授课;农忙、假期帮母亲在农间操作;早晚间家庭倾心辅导教育孩子。一刻也不闲戏,对我们几个的学习要求严肃严厉严苛没有一点温情,从不放松。后来在一次“恳谈”

时,我偶尔问起他那时累不累,他笑了笑淡淡地说因为有希望有目标所以不感觉,听闻此语心里一顿。2我的家在赤峰最西部一个小山村——李家营子,距河北比较近,用

文学语言描绘它“两山夹明镜”,一条阴河潺潺从村落南面穿过,好像有些诗情画意,但贫穷却是它的名片。村里姓氏的单一、百分百的农民家庭,都没啥文化,不对教育格外上心。生存是生活第一标准和要义。于是我们这样的家庭就成了另类。3父亲走后,母亲的赡养立即提上了日程,中心议题是如何让母亲度过愉悦舒适的晚年生活,除了充足的物质保障外,主要是精神层面,如何让母亲拥有独立自主的有尊严的生活,做回我们心中真正的母亲。我们弟妹达成了一致,主要的任务是陪伴,不做名义上的所谓绑架式

赡养。于是兄妹几个,从生活到安全,从身体的关照到内心的疏导,细致周到,无微不至。作为长子,每天中午到母亲那吃中饭,饭后母子二人客厅边散步绕圈边唠嗑,话题围绕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一段段一件件由点成线,常常听得我温暖又湿润。4父亲走后,两年多的时间,从春入冬再到春,我用了很多时间、心思与精力来积极的投入工作中。呆木和孤寂时就独坐黄昏和傍晚里,对着落日灿烂的霞光,暮色如潮涌般的滚滚袭来,我明白,我正一天

天远离他,渐行渐远,直到某一天偶尔想起他心中竟无半点波澜。但我懂得,一个人的生命既然可以在大地上寄居,那同样也可以在亲人的心中存活,在记忆和思念里长存,在口耳相传的故事里流传,更可以在血脉代际间传承。于是我更有理由相信,这种血脉代际间的理念

和精神传承的续存:和他一样,面向未来,总是带着感恩的初心奋进不止。工作着,生活着,行走着,努力着……有时感觉了与他的某种相逢,如此近切,近得仿佛可以触到他那深切的目光。又如此远遥,远得仿佛找寻不到他的曾经存在,我知道父亲已经给我上完了生命的人生之课,走完了我们父子生命应约之旅,作为师长他永远下车了。5“学习—考学—做人”,是父亲刻在我们心中脑中甚至血液中的信条。

一路走来,我们兄妹从来不曾优秀过!但在父亲的严厉下也从来不曾放弃过!父亲的对我们的要求到了严苛的程度,不得失之毫厘,对我们极少柔和的语言和爱抚,常常是通过批评指责、危言耸听、做最坏的预言等等来表达。原来非常不理解甚至抗拒和厌恶,但当我读到维特根谈时,才豁然,知道这是达到了信仰机别的严肃,自叹景行行止,永远在路上。记得还是在一次“恳谈”时,说起自己现在的工作,忙忙碌碌,辛苦异常,有了厌倦感。父亲严肃的娓娓道来:歌德、康德和爱因斯

坦这样的大家像西西弗斯那样劳碌一生,伟人们一生之所以能朝气蓬勃,光霁日明,都是因为他们总是在做一件件合理的事情,我们虽不是伟人,但我们凡人也要努力做好生命中应该负责的事。然后他让我找到《列子》一书,找到孔子同子贡的一段对话指给我看:子贡倦于

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当时顿有所悟,现在每每想起总是心有起伏。6“生命有其意义,”正如勃朗宁所说,“对它的探求是我精神所寄”。其实生命的大半难寻所谓“意义”,我们不停地与来自内心和周围环境的混乱无序作斗争;但是我还是愿意相信,假使能够读懂自己的灵魂,那种在我们身上代际间传承不可或缺、意义重大的东西必将呈现。我从来不曾优秀过,也从来不曾放弃过!

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了中学,成为一名普通的教师,逐渐成为一名还算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现在也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理想。我想会沿着既定的目标,不论世事如何艰辛,继续向前,初心不变!7纵观父亲的一生,坦白、正派、务实、朴素、坚毅,不太计较个人恩怨得失,总是主观认识自己,客观对待别人,不计前嫌,以豁达的态度对待和宽容这世间特别是亲近人之间的无枉和悖理。当然他又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尽管他从前受过很多的磨难。我一直读不太懂他的这份坚强源自何处。但我知道自己平凡的奋斗和坚

持可能源于他的言行。关爱和标准仍在,重温过去生活的情景,感受快乐或者悲伤,汲取营养和力量,这是每一个人,永不能逃避的必修课。8

父亲的离世,懂得了生命里有门功课,叫“接受”:接受爱的人离开,接受亲的人离世,接受喜欢的岗位有时无论如何也不能争取到……以及接受自己的出身和相貌,还有运气和天份。于是想起父亲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做时全力以赴,结果自然随缘。对于世间的一切,来了,并没有觉得欢喜,去了,也不太觉得可惜。就像星云法师说的那样,人生应该随缘自在,能够与道相应、与法相契,就是最富有的人生。有人说作为孩子,如何报答父母,三境界,一为怨,二为报,三为好好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我想我会努力做好最后两个。

9昨天,心头忽然飘过:“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抬起双眼,面向远方,悄悄在心里问自己,算不算呢。发自肺腑地讲我真的很爱戴他,但如有来世,不想再遇到他更不想做父子,因为彼此都太苦了。一程山水,一程云烟。走过忙碌充实的青年岁月和步入逐渐淡定从容的中年时代,始终崇尚修养、诚信、友情、勤奋、感恩至上,我知道这源于父亲的教导,让我不断反思生活和人生,梳理思路,磨炼

思想,勇于直前……记录这些絮絮叨叨。是因为,把在每个清晨、每个白日、每个午后、每个傍晚、每个深夜,与他相伴的时光,在没有遗忘之前,将它们一一整理、累积、留存。

一天天成长,一天天经历,一天天感悟。在这许多年里,我要真诚感谢亲友、同学、同事、朋友的关心、呵护、理解和支持,我要真诚感谢生活的眷顾和恩赐,我更要诚挚感谢,特别是父亲离世三年来,那些可敬的师长、同学、同事、朋友给予的无私帮助和关怀,感恩你们!致谢……所有……我想,明天一定有很好的太阳!谨以此文纪念离世三周年的父亲李士安

2023年6月11日夜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578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