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一化学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钠的化合物焰色试验练习题(含解析)
2023-06-22 | 阅:  转:  |  分享 
  
高一化学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钠的化合物焰色试验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吸收?产生?,可用
作呼吸面具供氧剂B.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可与溶液反应制取金属?C.钠和钾的合金导电性能好,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D.?能与碱反
应,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2.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钠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因此常保存在水中B.过氧化钠是碱性氧
化物,与水反应可使酚酞试液变红C.碳酸钠俗称纯碱,用于纺织、制皂、造纸、制玻璃等D.碳酸氢钠与少量盐酸反应无气泡产生,可用于治疗胃
酸过多3.下列各组物质与其用途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供氧剂B.烧碱: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C.小苏打:发酵粉主要成分D.纯
碱:除物品上的油污4.下列关于 Na2CO3和 NaHC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均为白色固体,均溶于水B.均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
CO2C.受热均易分解D.其水溶液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5.不能用来鉴别和两种固体的操作是A.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
入澄清的石灰水中B.分别测量两种固体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C.分别在这两种固体中,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
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6.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CO2气体(HCl):饱和NaHCO3溶液B.Na
2CO3固体(NaHCO3):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C.NaHCO3溶液(Na2CO3):通过量CO2D.Na2CO3溶液(Na2SO
4):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有对应性且说法均正确的是A.苏打易溶于水,可用于去除物品表面的油
污B.小苏打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C.小苏打受热分解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制作膨松剂D.盐碱地(含较多等)不利于作物生
长,可施加熟石灰进行改良8.下列有关焰色试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观察焰色时均要透过蓝色钴玻璃,以便排除钠元素的黄光的干扰B.取
一根洁净的细铂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与火焰颜色相同,再蘸取少量溶液,进行焰色试验C.铂丝在做完氯化钠溶液的焰色试验后,用稀硫酸洗净
,再蘸取少量的溶液,重复以上实验D.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放在火焰上灼烧,观察到黄色火焰,则该溶液中一定有,没有9.春节期间,家
家户户用燃放烟花爆竹的方式庆贺新春。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知识相关,下列关于焰色试验说法中错误的是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B.钠
的焰色试验为黄色C.钾的焰色试验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不能利用焰色试验区分NaOH与NaCl固体10.过氧化钠与过量的碳酸氢钠混
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除气体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A.NaOH、Na2CO3B.Na2CO3C.NaOHD.NaOH、N
a2CO3、Na2O211.下表中,对陈述Ⅰ、陈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选项陈述I陈述II判断A纯碱可
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纯碱可与盐酸反应I对,II对,有B除去中的少量杂质可将气体通入饱和溶液中可与反应I对,错,无C溶液中混有少量杂质
,可加入适量除去可与反应生成I对,II对,有D是淡黄色粉末可用作供氧剂I对,II对,有A.AB.BC.CD.D12.下列有关钠及其
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氢钠,可将固体加热B.可用盐酸鉴别和两种物质的溶液C.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水来
灭火D.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最终都将变为13.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反应③表明CO2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B.反应④说明NaHCO3的热稳定性强于Na2CO3C.反应⑤、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D.上述转化中发生的
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14.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Na和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B.检验Na2O2与H2
O反应有O2放出C.观察纯碱的焰色反应D.比较Na2CO3、NaHCO3的稳定性二、实验题15.某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和的性质。实验一
:探究和的溶解性和水溶液的酸碱性。步骤实验操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①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和,各加入水,振荡全部溶解,得到透明溶液部分溶
解,试管底部有少许固体②将步骤①的试管中溶液分别分成两份,其中1份溶液中各滴加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溶液变浅红色③在步骤②的另两份
溶液中各滴加2滴10%盐酸,振荡没有气泡产生产生少量气泡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常温下,的溶解度________(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 的溶解度。(2)下列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碳酸氢钠溶液呈酸性
B.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都呈碱性C.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都呈酸性D.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碳酸氢钠溶液呈中性(3)溶液和少量盐
酸反应生成,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实验二:探究和的热稳定性。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物质装置B中现象装置C中现象无明显变
化开始断断续续产生气泡,一会儿后,没有气泡,溶液保持澄清白色粉末变蓝色开始断断续续产生气泡,一会儿后,产生连续气泡,溶液变浑浊根据
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4)加热时,装置C中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5)实验结论是________。(6)加热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6.某银白色金属单质A在空气中加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得到淡黄色固体B
,B和酸性气体D反应能生成C,A露置在空气中足够长时间也会变为C,E与D反应也能生成C,A、B都能与水反应生成E。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 ________,C________,D ________,E 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离子方程式):①A生成B: ___________________;②B与水反应生成E:_
_______________;③向C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酸性气体D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四、填空
题17.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其水溶液显___________性(填“酸”
、“碱”或“中”)。(2)碳酸氢钠可治疗胃酸(0.2%~0.4%的盐酸)过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等物质的量
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反应时生成CO2的量,前者___________后者(填“>”、“<”或“=”)。(3)除去碳酸钠固体
中碳酸氢钠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加热”或“溶解过滤”)。18.氧化钠(Na2O)(1)状态:Na2O为_______
,是一种_______氧化物,具有_______氧化物的通性。(2)化学性质:①Na2O与H2O反应:_______。②Na2O与
CO2反应:_______。③Na2O与HCl反应:_______。参考答案:1.A【详解】A.过氧化钠能与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
水反应生成氧气,常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故A正确;B.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与四氯化钛溶液反应时,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不能置换制取金属
?钛,故B错误;C.钠钾合金导热性好,则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故C错误;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常用作焙制糕
点的膨松剂,故D错误;故选A。2.C【详解】A.金属钠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也易与水反应,因此常保存在煤油中,A错误;B.过氧化钠与
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之外还放出O2,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是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可使酚酞试液先变红后褪色,B错误;C.碳酸钠俗称
纯碱,用于纺织、制皂、造纸、制玻璃等,C正确;D.碳酸氢钠与少量盐酸反应立即有气泡产生,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错误;故答案为:C。
3.B【详解】A.过氧化钠能与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可以做高空作业或深水作业的供氧剂,故A正确;B.烧碱为强碱,
具有强腐蚀性,不能做药剂治疗胃酸过多,故B错误;C.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故C正确;D.碳酸钠是强碱
弱酸盐,碳酸根离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能除去物品上的油污,故D正确;故选B。4.C【详解】A.Na2CO3和 NaHCO3颜
色均为白色固体,是可溶性盐,均溶于水,故A正确;B.盐酸足量,Na2CO3和 NaHCO3均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故B正确;C.碳
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故C错误;D.Na2CO3和 NaHCO3水溶液都呈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D正确;答案选
C。5.D【详解】A.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鉴别,A不
符合题意;B.碳酸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碳酸氢钠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可以鉴别,B不符合题意;C.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先无气体产生,当盐酸量较多时,产生气体,向碳酸氢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立即产生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C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
和碳酸氢钠均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无法鉴别,D符合题意;答案选D。6.D【详解】A.二氧化碳与碳酸氢钠不反应,氯化氢能与碳酸
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A正确;B.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受热不分解,则加热法可除杂,故B正确;C.碳酸钠溶液吸收二氧
化碳转化为碳酸氢钠,则用二氧化碳能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故C正确;D.二者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沉淀,主要物质也被除去了,故D
错误;故选D。7.C【详解】A.碳酸钠俗称苏打,水溶液呈碱性,可用于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与其易溶于水无关,A错误;B.碳酸氢钠俗称
小苏打,受热易分解,但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利用的是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B错误;C.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作膨松剂,C正确;D.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会加重土壤碱性,D错误;答案选C。8.B【详解】A.在
观测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其他元素不需要,A错误;B.取一根洁净的细铂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无色,再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B正确;C.做焰色试验结束后铂丝要用稀盐酸洗涤,不能用稀硫酸洗涤,C错误;D.黄光能掩盖紫光,该实验只能说明该溶液中含有,无法确定
是否含有,确定钾离子的存在,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错误;答案选B。9.A【详解】A.焰色试验是金属元素灼烧时电子跃迁的结构,在这
个过程中没有新村镇产生,因此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A错误;B.钠元素的焰色试验为黄色,B正确;C.钾元素化合物中常含
有钠元素,钠元素的焰色试验显黄色,会覆盖钾元素的紫色验,所以钾的焰色试验需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避免钠的焰色对钾的焰色的干扰,C正
确;D.NaOH和NaCl固体都是钠元素的化合物,因此二者的焰色试验都为黄色,无法利用焰色试验来区分,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A。10
.B【详解】NaHCO3受热分解产生Na2CO3、H2O、CO2;H2O与Na2O2反应产生NaOH、O2;CO2与Na2O2反应
产生Na2CO3、O2,NaOH与CO2反应产生Na2CO3、H2O,因此当NaHCO3足量时,充分反应后排出装置中的气体,冷却后
最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Na2CO3,故合理选项是B。11.C【详解】A.纯碱为碳酸钠,碱性较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A错误;B.二
氧化碳能够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氯化氢,B错误;C.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所以Na2C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HCO3杂质,可加入适量NaOH除去,C正确;D.过氧化钠做供氧剂是2Na2O2+2H2O=4
NaOH+O2和2Na2O2+2CO2=O2+2Na2CO3,与过氧化钠的颜色无关;D错误;故选C。12.C【详解】A.碳酸钠受热
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氢钠,可将固体加热,A正确;B.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盐
酸会立刻产生气泡,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开始无现象,当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钠,继续滴加盐酸,才会产生气泡,可用盐酸鉴别和两种物
质的溶液,B正确;C.金属钠与水、氧气等物质反应,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水来灭火,一般用沙子盖灭,C错误;D. 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与
空气中的氧气、水、二氧化碳等反应,最终都将变为,D正确;答案选C。13.B【详解】A.与碱反应生成盐与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二氧
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反应③表明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故A正确;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则反应④说明N
a2CO3的稳定性强于NaHCO3,故B错误;C.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过氧化钠为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故C正确;
D.④是分解反应、①是化合反应、②是置换反应,则上述转化中发生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故D正确;故答案为B。14.D
【详解】A.Na和水反应放热,大试管内气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红墨水左侧液面降低、右侧液面升高,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选A;?B.N
a2O2与H2O反应有O2放出,带火星木条复燃,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选B;C.钠的焰色为黄色,用铁丝做纯碱的焰色反应,能达到实验目
的,故C正确;?D.比较Na2CO3、NaHCO3的稳定性,需要把碳酸氢钠放在小试管底部、碳酸钠放在大试管底部,故选D;选D。15
.(1)小于(2)B(3)(4)加热时排出了部分装置内的空气(5)的热稳定性比强(6)【分析】实验一:从步骤①中可知,碳酸钠的溶解
度大于碳酸氢钠,从步骤②中可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都呈碱性,但是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于碳酸氢钠,从步骤③中可知,碳酸钠与少量盐酸反
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实验二: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因此白色粉末变蓝,且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一开始断断续续产生气泡是因为加热排出了装置内的空气。(1)根据实验步骤①中现象可知,相同条件下的溶解度小
于Na2CO3。(2)根据实验步骤②可知,两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两溶液均显碱性,B项正确。(3)由实验步骤③可知少量盐酸
与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4)根据“断断续续产生气泡”可知,气流成分是装置内的空气,加热时排出了部分装置内的空气。(5
)根据加热时的实验现象可知受热分解,且生成和水蒸气,而受热不分解,由此可判断的热稳定性比强。(6)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16.?
??? Na???? Na2O2 Na2CO3 CO2 NaOH???? 2Na+O2Na2O2;???? 2Na2O2+2H2O
=4NaOH+O2↑???? CO+H2O +CO2 = 2HCO【分析】某银白色金属单质A在空气中加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则A是
Na,得到淡黄色固体B,钠在空气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则B是Na2O2,B和酸性气体D反应能生成C,A露置在空气中足够长时间
也会变为C,则C为Na2CO3,E与D反应也能生成C,酸性气体D为CO2,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都生成氢氧化钠,则E是NaOH。【详
解】(1)根据分析可知A、B、C、D、E分别是Na、Na2O2、Na2CO3、CO2、NaOH;(2)①A是钠,B是过氧化钠,钠在
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2Na+O2Na2O2;②B是过氧化钠,E是氢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
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③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CO+H2O +CO
2 = 2HCO。17.(1)碱(2)???? NaHCO3+HCl=NaCl+H2O+CO2↑???? =(3)加热【解析】(1
)碳酸氢钠是强碱弱酸盐,因此碳酸氢钠的水溶液显碱性;(2)利用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中,因为盐酸是足量的,碳原子物质的量相等,根据碳原子守恒,因此产生CO2的量相等,填“=”;(3)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即,因此采用加热方法除去碳酸钠中的碳酸氢钠。18.(1)???? 白色固体???? 碱性???? 碱性(2)???? 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 Na2O+2HCl=2NaCl+H2O【解析】(1)Na2O为白色固体,是一种碱性氧化物,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2)①Na2O与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O+H2O=2NaOH。②Na2O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2O+CO2=Na2CO3。③Na2O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2O+2HCl=2NaCl+H2O。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