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源转化及利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质能源转化及利用
课程代码: 400+
学分/学时:3学分/51学时
开课学期:
适用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
后续课程:
开课单位: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生物质能源转化及利用是热能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
的一门新兴应用技术基础课程。
教学目标:生物质能是目前世界上继石油、煤炭、天然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也
是今后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主要利用对象。生物质能也是唯一可储存的可再生能
源,而且生物质可以转化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是唯一可全面替代
化石能源,在未来建设低碳能源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中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
用。对我国目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不断扩大的历史阶段,存在大量的废
弃秸秆和城市生活垃圾的清洁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所以开发利用生物质能不
仅是解决化石能源不可持续的问题,也是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迫切问
题,掌握生物质能源转化的基本原理,熟悉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是能源工作者必
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由课程知识和课程大作业两部分组成。课程知识以生物质资源、生物
质前处理技术、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及多元化利用为主线,介绍生物质能基本特
征、转化途径及基本原理、利用系统构建等,同时介绍我国在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国际上生物质能发展趋势。课程大作业以我国能源体系
为背景,结合我国生物质资源分布的特点和利用问题,针对特定区域的用能需求,
提出因地制宜的生物质能利用方案和相应的政策支持,使学生不仅活学活用所学
过的基本知识,而且养成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创新
思维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课程知识部分
概述:(3学时)
内容:能源的基本概念,能源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传统能源所面
临的问题。生物质能源的特点,生物质分类及资源量,我国农林废弃物及城市垃
圾存在的问题,生物质能源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2.生物质物理化学基础(3学时)
内容:生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元素组成及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三组分。
生物质物理性质,生物质化学性质,生物质理化分析方法。
3.生物质前处理技术(6学时)
内容:生物质收集及加工技术,包括城市垃圾分类方法及燃料加工技术,农作物
秸秆收集、打捆及致密成型技术,生物质颗粒化技术、生物质炭化处理技术。
4.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21学时)
内容: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基本原理与技术,包括直接燃烧技术,生物质与煤混合
燃烧技术,热解技术,气化技术;生物质生化转化基本原理与技术,包括生物质
厌氧消化制取沼气,纤维素制取乙醇,微藻培育及制油;生物质综合精炼技术。
5.生物质能源利用系统:(6学时)
内容:生物质大型燃烧(气化)发电系统,生物质分布式供能系统,生物质多联
产系统。国内外生物质能源利用系统的实例介绍及政策扶持。
6.生物质能源转化及利用过程中的污染控制:(3学时)
内容:城市垃圾燃烧过程中二噁英及重金属排放控制,沼气生产过程中的沼液及
沼渣综合利用。
课程大作业部分:(9学时)
内容与形式:该部分以课程知识为基础,前4个学时,针对我国生物质资源特征
和能源需求问题,侧重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和生物化学转化应用技术,开展课堂讨
论,加深对生物质能源转化原理和利用途径的认识;后8个学时,针对以下四个
选题,以团队小组形式开展课堂演讲,并进行讨论,每位学生针对选题内容撰写
小论文,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知识综合利用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
能力。
大作业选题如下:
1)农村沼气
分析农村沼气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先进的沼气技术和国外的成功案例,
提出我国农村沼气优化应用的解决方案。
2)农业秸秆:
针对我国大量农业秸秆废弃物在田野焚烧的问题,应用生物质能源转化的基本理
论,从系统应用,管理体系和政策支持综合考虑,提出解决方案。
3)城市垃圾: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产生二噁英的问题,应用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基本原理,结
合国外发展趋势,提出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清洁利用的综合解决方案。
4)生物燃料:
应用生物质生物化学转化基本原理,为促进生物燃料的应用,针对我国生物质资
源特征和社会发展现状,提出开发利用生物燃料的路线图。
三、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以课堂知识讲学、课程大作业演讲结合小论文为主,综合讨论、网络、
录像、实验室参观等共同实施。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对课程考核方式:笔试+平时成绩+演讲报告
成绩评定方式:期末考试 50分
平时成绩:20分
演讲报告:30分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袁振宏,生物质能利用原理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姚向君,生物质能资源清洁转化利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刘广清,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朱锡锋,生物质热解原理与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Judy D.Wall, Caroline S.Harwood, Arnold Demain, Bioenergy,ASM
PRESS,2008
Prabir Basu,Biomass Gasification and Pyrolysis-Practical Design and Theory,
Elsevier Inc,2010
Prabir Basu,生物质气化与热解-实用设计与理论,科学出版社,20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