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齐白石书法到底学谁?03
2023-06-22 | 阅:  转:  |  分享 
  
齐白石书法到底学谁?何绍基作为一位有清以来最为杰出的书法家、学者,其对后世以及湖湘文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陶融篆隶、涵泳碑版而入行草
的风格,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书家学人,并蔚成了清末民初古雅、整饬的一种亦旧亦新的书法风尚。甚至也包括曾国藩、左宗棠、王闿运,乃至稍晚
些的谭延闿、曾熙、李瑞清等,在他们的书法中,无不或隐或显、或多或少地受到过何氏的影响。而回过头来,我们可以说,年轻的齐白石也是幸运
的,他书法的学习,也正是从这样一位继往开来的大师前缘起的。行草手札(之一)(二)金农的启示?齐白石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除何绍基之外
,还有几位需要提及。其中重要的一位便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书画家——金农。据胡佩衡、娄师白等人记述,齐白石自己说过:“我早年学何绍基,后
来又学金冬心,最后我学李北海,以写李北海《云麾碑》下的功夫最大。”萍翁诗草 齐白石? 22cm×14.5cm 1917—1918年
北京画院藏目前无确切资料证明齐白石学金农在何时,但他在其《自述》中说,1906年在广州钦州曾临过郭葆生所藏金农真迹。樊樊山在《借
山吟馆诗草序》中也称:“濒生书画皆力追冬心。”此外,还有与他毕生相善的胡佩衡也曾回忆说:“五十岁后……画梅学金冬心的水墨技法。”综
合以上言论,再结合存世的此时书迹,所论大抵如此。图例中关于他墨钩“二金蝶堂印谱”的楷书手札,便是典型的金农风格。其实,在他五十岁到
六十岁的期间里,举凡以楷书作书札、或作题画,皆会呈现出金农的风格式样,这是一种习惯,还是一种刻意的字法经营,我们已无从得知。但齐白
石画中的墨梅是出于金农的“法脉”,关于这一点确是不争的事实。或许是爱屋及乌,从“墨梅”兼及“书迹”亦未可知。这里倒是有一条内在的线
索,可以让我们对于齐白石向金农的师法产生联想。这位比齐白石整整早出生了一百年的诗人、书画家,一生如漂萍,身世逢摇落,其远离俗务、寄
身江湖的优游生涯,也正是年轻齐白石的志向所在。金农后半生好壮游,足迹遍布天下,在《冬心先生集》自序中有“遍走齐、鲁、燕、赵、秦、晋
、楚、粤之邦”之句,在《冬心先生画竹题记》中也有如下的记载:冬心先生出游四十年,老且倦矣。四十年之中,渡扬子、过淮阴、历齐、鲁、燕
、赵而观帝京。自帝京赴嵩、洛,之晋,之秦,之粤,之闽,之彭蠡,遵鄂渚,泛衡湘、漓江间。而齐白石也有先后的“五出五归”,金农自称“予
平昔无他嗜好,惟与砚为侣”,自号百二砚田富翁。齐白石因远游归来得砚八块,故将居宅取名“八砚楼”。这其中他们之间是否有内在的情感逻辑
,在此我们倒不得而知,但就以上而言齐白石的心路历程确实有金农的影子在其中。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金冬心的艺术》中评价金农时曾说:“应
该说,他奇特的艺术是从他奇特的一生中发展而来的”。这句话用在齐白石的身上,也是同样贴切的。篆书马文忠公语 齐白石? 135cm×3
7.5cm 纸本墨笔 1937年总之,齐白石从金农处学到的不仅仅是风格独特的“金家样”书法,更是学到了一种冷逸、孤傲,甚至是不媚俗
的气格高标。尽管在齐白石后来的书写中,已渐至脱化掉了这种金农的风格元素,但那种内在的心灵格调和特立独群的精神气度,却始终如影随形,
贯穿在他一生的书写中,并也决定了齐白石书法艺术的审美品质和高度。行书信札?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