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2023-06-23 | 阅:  转:  |  分享 
  
二长方体(一)

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 P13~ 15 页,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

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并运用其特点了解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其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授课: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回答:楼房的形状……

2、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电视机包装箱、现代汉语大词典……)

3、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定点?)

4、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

学生回答: (长方体有 6 个面、 8 个顶点、 12 条棱)

5、学生观察自己的长方体实物,看看这六个面有什么特点?

( 6 个面都是长方形,可分为三组,前——后,上——下,左侧——右侧,每组

两个面完全相同)

6、学生观察自己的长方体实物,看看这12条棱有什么特点?

(可分为三组,每组内4条棱长度相等)

7、学生观察自己的正方体实物,看看正方体的特征:

(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8、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教材P15页第1~4题

























第二课时展开与折叠

教学内容:教材P16~17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

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2、把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1、通过剪盒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

展开图。

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

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学生剪好后,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展

开图。

师:请同学们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

2、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教科书第 16 页“做一做”第 1、 2 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 1 中的图形进行操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

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学生交流。

二、练一练

1、教科书第 17 页“练一练”第 1 题。

先让学生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

2、教科书第 17 页“练一练”第 2 题。

先让学生按展开图说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再联系长方体说说展开图中的各个长

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























第三课时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 教材 P18~ 19 页 ,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

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 结合具体情境, 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

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 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1、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18 页的长方体纸盒和它的展开图,完成下面两项活动。

( 1)长方体的 6 个面分别对应于展开图的哪个部分?分别将它们涂上相应的颜色。

( 2) 展开图的各条边与长方体的长、 宽、 高有什么关系?在展开图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

(3)估一估,做这样的一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再算一算。

学生交流,小结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的方法,教师都给予肯定,关键是让学生说清解题的基本思路,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

提示: 在计算实物的表面积时, 要根据实际选用不同的方法灵活计算。 (要弄清物体的表

面积是指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

2、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探讨:教科书第 18 页“试一试” 。

学生交流,小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课堂练习:教科书第 19 页“练一练”

1、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第 2 题,让学生先说商标纸的面积纸哪些面的面积之和,再计算。

3、第 3 题, 先让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 一个电视机布罩要做几个面,哪个面是不需要做

的,再让学生尝试计算。

4、第 4 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交流。

5、第 5 题,如果学生列综合算式有困难,允许分步计算。

6、第 6 题,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























第四课时露在外面的面

教学内容:教材 P20~ 21 页 ,露在外面的面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

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

教学准备: 每桌准备几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 综合运用

1、观察右图并计算。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右图,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并求出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2、观察左图并计算。

师: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观察左图,用书本当墙角,拿出带来的盒子搭一搭,看看有

几个面露在外面,你是怎样找出来的?并求出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师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

一是看每个纸箱露在外面的面,再计算全部纸箱露在外面的面,其中,里面的纸箱

没有一个面露在外面;二是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看每个

角度能看到几个面,在计算一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3、 4 人小组合作, 将 4 个盒子换一种方法放在墙角处, 露出外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

搭好后进行交流。

二、找规律:有多少个面露在外面?

1、教科书第 21 页第( 1) ( 2) ( 3)题。

师引导学生发现堆放的正方体个数与露出外面的面数的变化规律。

再小结:

第( 1)题:每增加 1 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 3 个面。

第( 2)题:每增加 1 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 4 个面。

第( 3)题:每增加 1 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 5 个面。

2、练习:如果按上述三种方法摆放 16 个小正方体,那么,露在外面的面的面

积各是多少?





















第五、六课时整理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 P22~ 23 页 《练习二》 ;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较熟练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掌握表面积计算,较熟练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盒子和 3 个正方体的盒子;

2、每个学生准备 3 种不同长度的小棒若干根和橡皮泥。

教学过程:

1、教科书第 22 页第 1 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盒子,按要求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再量一量,最

后计算出他的表面积。

2、教科书第 22 页第 2、 3 题。

先让学生说说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

3、教科书第 22 页第 4 题。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看看有几种堆法?那么,露在外面的面积有没有变化。

4、教科书第 22 页第 5 题。

让学生理解 2 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露在外面的面与原来的 2 个正方体相比减少

了 2 个,所以是不相等的。

5、教科书第 23 页第 6 题。

6、教科书第 23 页第 7 题。

指导学生运用长方体棱长的特点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教科书第 24 页第 8 题。

让学生借助操作等手段帮助思考。

8、教科书第 23 页“实践活动” 。

鼓励学生搭出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并与自己所想象的形状进行比较。

















献花(0)
+1
(本文系考试资料文...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