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北大学霸经验
2023-06-24 | 阅:  转:  |  分享 
  
大家好,我是XX莹。初高中都就读于嘉祥外国语学校,在高中获得过全国生物联赛一等奖,获得清华30分降分,北大20分降分,最终以699分的高考成
绩进入北京大学。虽然我现在才刚刚进入大学,但或许是因为大学的生活与从前的学习生活差别太大了,那些日子仿佛已经离我很远很远了,也是格
外怀念。或许当时是痛苦的,是绝望的,但现在想来,自己走过的这些路,也不算后悔。我整理了一些自己这几年来的学习经验,希望能对还在学习
路上拼搏的同学们有所帮助吧。1、预习大多数人都会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在大学,每节课的课前预习都尤为重要,因为大学课程的讲授都是极为简
明的。如果从小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是受益匪浅的。初高中的课程,老师都会毫无保留地把每一个知识点落实,但如果能有预习
,自然会迖到更好的效果。预习可以自主进行,也可以在外补习(个人感觉在外报补习班预习比起学过之后报补习班补短板效果更好),可根据自己
的自学能力决定。最好的方式自然是自学预习,毕竟越往后走,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会越来越明显,提早开始自学预习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我从
高中开始就完全没有参加过补习班了。就我个人而言,我曾在小学五年级参加过语文的补习班,当时是为了考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的六年级衔接班(
不得不说,嘉祥小学对语文素养的培养真的会比其他公立学校更好,对诗词,词语,成语,语法这些基础方面以及答题技巧方法都有很高的要求),
当时报名参加的补习班对我六年级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而我六年级一年的训练也对我之后初高中语文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记得当时背了很多
很多诗词,听写了很多很多字词,每天早上的听默写,晚上的抄写作业,让人写到手酸。当然语文就是一个积淀的过程,只能用时间砸出成效。我在
小升初的暑假报名参加了两个初中数学的补习班(其实并不是为了多学几遍,当时想的是比较—下开学确定参加哪—个),开学之后我的数学学习十
分轻松。我能感觉到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有很明显的差异,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也是。这种差距不像是语文那样一点点积累上去的,而是在本质上有
所改变,需要思维方式的改变。很多人都会很难适应这种改变,如果能够早一点开始学习,自然会更快适应。加上这两个暑假又有许多空闲时间,不
如为下一阶段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自行预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只不过我更倾向千看书,而不是做题。因为刚刚接触到这些知识,如果没有老师引导
就去做题,在知识运用方面可能会养成不好的习惯,而正确的解题方式反而到时候很难再习惯了。所以预习应该更注重知识点。例如语文的字词,成
语,数学书上各种定理的原理,英语的生词,短语,固定搭配,句式等等。2、有自己的计划初中的时候老师都会帮同学们把时间安排得很好,白天
上课,晚自习写作业,我记得我们当时连晚自习哪一段时间必须要做哪一门学科的事情都是规定好的,被发现语文时间在做数学都会引起老师的不满
,这对—般同学自然有好处,被规定好,计划好,只需要遵守。但是真正优秀的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不需要被别人的规定约束,而是根据自己的
现状做出判断,对未来进行计划。我们总应该自己去思考怎样安排晚自习剩余的时间,怎样利用时间能使效率最高,而不是一味遵循规定。尤其是高
考最后复习的阶段,时间基本上都是自己安排,如果没有安排好,不仅仅是损失了最后的宝贵时间,还会影响考试的状态。计划的制订其实是很简单
的。首先需要列举出需要做的事,按照重要性排序,最后将其安排在自己的空闲时间即可。因为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节奏是很快的,所以我会以一个
月为一个大周期,规定这个月里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和需要完成的练习题,再以一周为小周期,将每一周里固定的一天里剩余的时间用来处理某一个
科目的内容。3、归纳总结我们学的内容都是零碎的,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参考资料,或者是勤勤恳恳的老师,帮助我们归纳整理,但那毕竟是别人做
出来的。我们应该自己有归纳总结的意识和能力,整理学过的内容,这样可以让脑海中的知识点更清晰明确,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自己的短板,便
于进步。归纳总结的方式有多种,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应该有不同的方法。例如需要比较记忆的知识点就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而其间关联性逻辑性强
的知识点就应该采取思维导图的方法。但也不一定需要拘泥于形式,也可以简单地把类似的题目集中在一起,找到它们的共通性和不同点。高三时我
的每—门学科都有一个这样的本子,将高中三年混乱的知识点归类,便于理解记忆掌握。我比较推荐使用活页本,这样比较好添加内容。举几个我的
笔记的例子吧。例如语文,我按照高考题型划分,因为在语文方面,不同的题型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有所差别。再把各个题型划分为几个小题型,总
结整理这些类型的题的方法,再把做到的经典题目列举在下方。生物我会选择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因为生物各知识点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关系。4、心
态问题可能是因为初三的时候就提前预习了高中的数学物理,而且预习效果很好,加上我本身在语文英语化学生物方面也学起来很轻松,进入高中之
后一直成绩不错。但是最初高考并不是我追求的目标,我一直以来都很想走竞赛这条路获得保送,在生物竞赛方面我也是花了大量的时间。所以在高
一高二真正磨练我的并不是平时成绩,而是竞赛。生物竞赛需要看很多的精力。竞赛的学习任务不亚于平时的常规课程。因此需要牺牲大量的休息娱
乐时间才能在保证平时成绩的同时去学好竞赛。一开始我是因为真正热爱生物而选择的生物竞赛,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这种感觉逐渐变淡了,
学习变成了一项任务,一个实现我最终目标的工具。而我又是一个十分争强好胜的人,因此在高一下学期有一段时间特别痛苦。我把每一点时间都挤
出来学习竞赛,有一点点的空闲都会让自己感到罪恶,看着别人有所进步也会有嫉妒之心。但最后我还是硬撑到了第一次联赛,最后拿了个一等奖,
也算发挥正常。但之后的日子其实更加难受了。生物竞赛几乎把我对生物的热情消磨完,我纠结着要不要在这里就放弃了,安安稳稳地回归高考,但
是又不甘心这么久以来的付出。因此稍微有点走偏了,我想了很多办法去走捷径,因为自己并不是那么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看书了,我找已经考完的
学姐借了笔记,想借用别人的成功实现自己的提升。这种犹豫浮躁的心态一直持续到了高二下学期。但是在高二下学期,由于我们的竞赛教练希望能
给我更好的资源,于是把我送到了长沙的长沙一中,一所在竞赛方面更优秀的学习,希望在联赛前的几个月我能有更大的突破。这其实相当于孤注一
掷的做法,如果还让我继续在学校准备,我可能还会犹豫不决,停课的选择也会更加不坚定,没有办法全身心投入到联赛的准备中。而把我送到一个
完全陌生的地方,相当于断掉了我与其他任何事物的牵连,我终于可以集中精力,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联赛的准备中,而之前由于内容太多自己无法
完成的怀疑也被打消,我像是回到了最初开始学习生物竞赛时的状态,不为考大学,不为超过别人,而是真正沉下心去读书,去获取知识。身旁的同
学也是十分优秀,你追我赶的气氛并没有变淡,但是由于大家都十分友好专注,所以那份担心被别人赶超的心理也渐渐淡了。我自己现在想来也十分
惊讶,我以为我会在淡漠的心情中咬牙坚持着最后的几个月,结果我在沉淀中重新找回了学习的热情,虽然最后还是有一点点的遗憾,但是也不悔当
初了。最后虽然还是有一点点的遗憾,但能重新热爱上这门学科也让我无悔了吧。后来便专心准备高考了。刚开始的时候,自然是各种不适应,成绩
虽不说差,但也不如从前。心里自然有些不愉快,但压力并没有那么多,因为之前生物竞赛拿到了清华降30分的合约便比较有恃无恐了。但各科老
师还是对我抱有很大的期望,我本来也很想考北大,所以还是很希望自己能够重新恢复原来的状态。但毕竟中间缺了这么多课,原先也并没有花多少
心思在常规学习上,还是比较煎熬的。尤其是,觉得自己这么几个月还是很努力地想要补好,最后一次次考试考下来,却没有任何成果,似乎无论自
己做什么都无法改变。其实自己这方面我倒没有特别在意,但想到那些对我抱有希望的人一定会很失望,再对比一下自己以前的成绩,不免还是有很
大的压力。最后是在高三一诊前,我突然就发烧生病了,当时距离一诊应该只有一周不到了。那次发烧还挺严重的,大概延续了两三天吧(我以前差
不多一天就能好),但大概是刚刚经历了病痛,深深感觉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对生命有了新的热爱与珍惜。后面几天,我一直都心无旁骛地复习。最
后在一诊重新逆袭,但是三诊前几次模拟我又出现了差错,甚至我从来都没有考得那么差过,内心自然很是难过。但不同千前段时间,我知道自己的
实力应该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千是我便不再管那些给人带来糟糕心情的试卷,不被扰乱节奏地继续进行复习。后面三诊成绩出来,很让我满意,之
前确实是那些试卷的原因(这个大家到时候就知道了,老师会去很多地方弄题来做,但有些题目就是很诡异,完全靠运气考)。总结一下我在高中阶
段遇到的挫折,很多都是心态的问题,我想,这应该也是大多数学生面对的问题。现在,学习已经从提升自己的途径,变成了一个考大学的手段;成
绩本来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方法,却变成了恶性竞争的涌头。我觉得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是不要学习的初衷,学习不是一个迖成目标的手段,学习
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实力,成绩只是反应成果的一个方面,有很多原因可以影响到考试的结果,每个人都可能
在一场考试中超常发挥,或者发挥失常,但自己需要清楚这样的结果是否是由千自己的实力导致的,因此切不可因为一次成绩骄傲自满,抑或妄自菲
薄。但是也不能每次都将结果归咎千试题或者考试状态,毕竟最后决定性的高考也是一场普普通通的考试,考试能力也是一种能力。最后,不要放弃
任何一个机会,不要觉得自己不可能就不去努力。虽然我的常规成绩很好,但是我没有接触过任何除了生物竞赛以外的难度在高考之上的东西。很多
人会特意去准备自主招生,或省大多数人要学竞赛的话都会优先考虑数学竞赛和物理竞赛,而在自主招生的考试中,考察的重点都会是数学和物理。
我参加过很多场清华或者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试。清华可能是因为毕竟重视理工科,所以基本上只考数学物理,而且题目确实也很难,没有专门学过确
实就做不来。北大的考试我参加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高二升高三的那个暑假,参加北大暑期课堂,当时刚好是才从生物竞赛转回常规课程,连普通高
考的内容都没有搞定,我自然没有抱有一点希望。因此浑浑噩噩地考完试,就去开心地体验北大的大学生活了。但现在想来,我一点也没有重视那次
考试,反而是一想到自主招生就本能地退缩,觉得自己肯定不会做,这样的态度自然是不可取的。好不容易得来的这样一个机会,我却白白放弃了,
现在想来,若不是我三次诊断性考试考得不错,我肯定就与北大失之交臂了。后来因为三次诊断性考试我都考得很好,所以在高考后获得了参加北京
大学博雅计划的资格,虽然心里还是有对自主招生考试的畏惧,但是由于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我还是重视了起来。我没有做任何准备就上了考场,
考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一开始做数学题我基本上都是看完一道题跳过一道题,因为内心总有障碍,但是考试的后半段时间,我认认真真地看起
了这些被我放弃的题目,我发现它们大多数都不是我想象的那样难,都只是在常规上加了一点点难度,如果我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而是一味认为自己
不可能做到,或许我就错过这次机会了。因此,凡事都应该尽力,而不是在怀疑中让机会偷偷溜走。5、关于刷题学习了这么多年,刷题一直以来都
不是我的选择。其实刷题是最简单的一种提升方式,但是是效率最低的。刷题能让你一遍遍重复一个知识点,逐渐加深在脑海里的印象。但如果能在
少数题目的基础上自己仔细思考一下这些知识点的缘由,进行总结归纳,或许能比一直刷题效果好得多。当然不支持刷题并不是说不要做题,我这里
说的刷题是指那种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以外,还自己买了大量练习册,空闲时候一直在做题,几周甚至一周就能完成一本练习册的操作。要归纳总结
必然需要一部分的题目作为基础支持,但如果采用题海战术就太不明智了。如果非要刷,也应该有技巧地做题。首先要有技巧地选题,学习了这么久
之后,大家都应该对自身实力有所认识,对题目好坏有所辨别。应该挑选适合自己的,能够让自己有长足的进步的,自己不熟练的,常规的题目。其
实高考真题是最好的,高考复习时一定要把近几年的高考题研究透彻,毕竟这些是真真正正在高考场上考过的题目,是高考命题者反复挑选打磨过的
,但是各个省份的高考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这个要学会辨别,例如江浙地区会将数列作为数学压轴题,而在我们用的全国111卷它只会是最简单的
计算题,如果要把数列的知识提升到江浙地区的高考要求程度,则是做了无用功。练习册的话我可以推荐一下金考卷(这个每一个学科都很好);物
理的《高考物理经典300题》。也没有必要让自己一天一定要做很多页,如果非要这样强迫自己,很可能坚持不到几天,反而每天坚持,每天只做
少量题目较为适宜。例如我对于最后一道大题一直没有什么信心,当然,这应该是每一个高考生在综合卷后的一个弱点。物理最后一道大题一般比较
复杂,可能很难做不出来,即使难度没有那么大,需要完成也得花费大量的时间。为了突破这一点,我计划每天完成一道题,每天坚持,我也能感觉
到自己的能力在渐渐提升,考场上看到题目后能快速上手,顺利完成,计算精准度也变高了。再谈一点小技巧,在我选择练习册时,我会倾向于选择
那种排版松散的,因为这样做题会更有成就威,如果是那种密密麻麻的,很容易让人感到陷入题海,遥遥无期。因此,我比较推荐物理的《挑战压轴
题》(蓝色的版本)。并且,练习册上的题并不是要全部做完,没有任何一本练习册上的题全都是很好的题,要自己取舍,而不是一定要完完整整完
成才行。但有一些时候刷题也有一些用。这个方法我只用过一次,虽然也不是很严格地算作刷题。我记得刚刚接触到高中化学时,学习阿伏伽德罗常
数和新的计量单位,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很明白了,我也下课后认认真真地看了书,但仍然不太能理解。后面逐渐学习再回去看,那就是一点点的入门
知识,完全不复杂,但是当时就是很难理解。后来晚上回去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因为本来是很简单的内容,所以题目特别多,但是由于我没有弄明白
,所以这个计量单位对我来说就是噩梦,我只能强行套用公式,一道一道慢慢想,慢慢解,一页的题目我可能就做了一两个小时吧(现在拿来做最多
也就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但是当我做完那些,我发现我突然就明白了。所以,当遇到那些实在想不明白的问题,刷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6、
各个学科具体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科我并没有非常多的经验,因此便只说几个我有特定的学习方法的学科。语文: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能有从
小开始培养的意识那肯定是极好的。但是也得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自己并不是很有兴趣,可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我记得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看书
,虽说并不都是名著,但是至少培养了我读书的兴趣,在理解能力上肯定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自小也特别热爱创作,热爱文字,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即使没有那么多的研究,也让我在自己的创作中有所得益。至千诗词,我是长大以后才开始逐渐喜欢上的,但是诗词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每天都会让她在上小学的孩子背一首诗词。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语文是一门靠感觉的感性的学科,实则不然,语文考察的很多都是理
性的分析能力(尤其到了高中,议论文逐渐受到重视)。其实我一直感觉高中语文的成绩和自学能力有关(当然只是一种直觉和猜测),因为现在也
是越来越考察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我刚上高中的时候,其实语文成绩并不怎么好,虽然我的文章经常写得很好,但是也是想不出来什么原因,选择
题经常出错。后来因为我高中一直参加生物竞赛,高中竞赛是十分看重自学能力的,因为接触到的都是大学的内容,高中老师能够教授的其实并不多
,也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竞赛老师也只是把最浅显最初等的内容教给我们,帮助我们做好学习计划,争取更好的资源。尤其是生物竞赛,
要学的内容很多很杂,要看的大学教材至少也是十几本。在自行读书学习的过程中,我的理解和信息获取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高一下学期开始我
的语文成绩便—直很好。语文并不是一个可以急功近利的学科,而是厚积薄发。多背的每一首诗,多读的每一篇文章,多认识的每一个词语,在成绩
上可能几乎不会体现,但是又是绝对相关的。没有什么特别投机取巧的方法。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技巧性的东西,即答题方法。就应试方面而言,语
文的题型其实是很有限的,几乎每一种题都可以说是有特定套路的。我们可以通过将相似的题集中,研究其标准答案,得出这种题的答案组成,下次
遇到这类题的时候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下手获取答案。但这只是答案构建的框架,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分析,也即没有合适的内容填充,也是没有意
义的。但如果理解分析正确,表述方式却不清晰,骰后的结果很可能大打折扣。因此答题技巧一定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在答题技巧方面,
我推荐创知路的课程,总结得十分到位,例题也十分经典。数学:前面已经提过了一部分,关于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跨度大的
问题,而且入门时养成的思维习惯是很重要的,要特别重视这一阶段。其实从小学到高中,排除各类数学竞赛的影响,在数学方面最大的敌人应该是
粗心,而不是不会做。我记得我高二竞赛失利,高三回归准备高考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太理想,考得难的时候,我会因为有些题不会做,有
些题粗心而考得极差,考得简单的时候,我还是会因为粗心考得相对其他同学来说更差。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麻痹自己说,只是因为粗心,下次细心一
点就好了。说句实话,我高三前的数学课只上过一个学期。高一因为初升高暑假在外补习粗略预习过一部分内容,学校当时分配给我们的数学老师比
较不适合讲课,就基本上没有上过正课。高二换了老师,但是在下学期我又因为竞赛的缘故停课了。但是高三寒假我做了十几套高考模拟卷,把自己
缺课时的内容补上了。高三下学期发现自己不仅不会做的题少了,粗心做错的题也同样减少了。我记得我的初中数学老师说过:"粗心都是因为知识
点不牢固。”之前我一直理解不到这句话的含义,但那个时候我是真的深刻地体会到了。粗心真的不应该被当作一个处处适用的借口,而是知识上的
遗漏,是知识掌握的不全面。英语:因为我从小就特别喜欢语言这一类的东西,所以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在外面补英语了,一直延续到五年级(但是
属于那种好玩类的补习班,学习压力很小),但也给我打下了良好的英语基础。个人感觉自己在语言这方面还是挺有天赋的。但我也有两段时期英语
成绩陷入低迷期。第一次是刚上高中时,挺不适应阅读理解题,感觉好多选择题模棱两可的,因此经常归咎于题目本身。后来慢慢就好了,虽然中间
这段时间我没有做过任何的额外练习,但是我觉得是词汇量增加的原因。很多时候你觉得文章中或者选项中有一些词不认识不影响句子大致意思的理
解,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可能大致意思是一样的,但是会有细微的情感上或者其他什么方面的差别,导致了会认为模棱两可。后来随着词汇量的增
加,那些让我觉得模棱两可的题目越来越少,英语成绩也一直很好。第二次是我因为生物竞赛停课之后,因为一学期没有学过英语,肯定有些生疏。
于是我在高三前的暑假每天在扇贝APP上背200个单词,高三之后英语基本上就没有任何失误了。所以词汇量是真的很关键。但是这只是对于我
个人来说。因为我的英语基础一直很好,语法这方面我是系统地学过很多遍的,所以才能在短时间内用背单词的方法提分。物理:其实我觉得物理一
直是我不太擅长的学科,虽然我的物理成绩一直不错,但是我能感觉到在这个学科上我并不如在其他学科方面那般如鱼得水。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
精力去学好物理。但由于我花费了更多的精力,所以在这门学科上也有独特的方法。学好物理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建模。几乎所有物理题都是由一个或
者几个模型改编出来的。因此我将所有题分类,相同或相似的模型总结在一起,弄清解决这类模型问题的方法。这样在考场上许多复杂的问题都可以
被我拆分为简单的模型,从而迎刃而解了。化学:化学的重点和基础自然是化学反应。因此掌握化学反应的原理,现象,条件等等是学好化学的第一
步。化学也算一门记忆内容较多的学科,因此总结归纳更为有必要。例如化学中的颜色问题,常常容易混淆或者记忆不清,物质的颜色,燃烧反应火
焰的颜色,可以把它们集中在一起,这样记忆会更清晰。高考化学大题的题型也是确定的,甚至很多问题都是类似的,有模板可以照搬的,因为化学
是一门实验科学,所以很多内容是依据经验确定的,暂时没有什么原理可言,尤其是实验题。很多时候一些问题不是我们能够想出来的,而是曾经见
过,而现在举一反三可以应用。因此在平常做题时,见到一些不熟悉的操作,陌生的问题,都可以按照题目类型总结在一起,积累一些经验,见多识
广以后在高考场上也能有更大的把握灵活应对。生物:因为我是学生物竞赛的,所以高考生物对于我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我认为学习生物竞赛
的方法和学习高考生物的方法是基本一致的。学好生物最重要的一点是认真看书,因为生物有很多很多的知识点,记忆量很大,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在
表面上并不清晰。因此学好生物应该多看书,这样既可以很好地掌握知识点,也能遵循教科书编者的思路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看书的同时也可以
边做笔记,例如摘抄下重要的概念和定义,纪录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或者依照看书的思路构建思维导图。生物学科知识点纷多复杂,内在关系紧密
,在高考中,很可能出现陌生的知识点。因此,可以适当拓展生物学知识,不仅仅局限千高考内容,这样会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有帮助。高中的学习是
无聊的,日复一日的,每天都和前一天一样,对未来似乎也并不抱有希望,因为你知道后一天也会和今天没有什么差别。我不是一个甘愿忍受无聊生
活的人,我曾在学习过程中无数次抱怨这日复一日,毫无差别的生活,但是我无法改变,所以只能在无聊平淡的生活中,自己寻找波澜与色彩。每周
总有那么一两天有你爱上的课,总有一两天的课表符合你的心意,总有那么一些你期盼发生的事件,盼着盼着一周也就过去了。但现在想来,这没有
差别的生活也意味着单纯,单纯的目的,单纯的想法,连生活中的小趣味都是单纯的。我有做手账的习惯,不仅仅可以用来做每天的计划,还可以记
录每天有趣的小事和生活中不经意的小美好。这些都是我在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我毫无保留地分享,但并不意味着你们要毫无选择地接受。也许
你们可以在这些方法中发现适合自己的,但别人的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如果你们能用这些方法使学习事倍功半,并且将这些方法加以改迼,内化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那我很高兴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到你们。如果你们发现这些方法都不那么适合自己,那我也希望你们能在学习道路上快速准确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并运用到学习中-最后请记住,学习的本质是自身能力的提升,把学习的目标设立为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或许会比设立为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让人更容易接受并享受整个学习的过程。现在回忆起当年,记得的更多不是我学过的知识,也不是日复一日的习题与考试,而是与老师,与同学的一帧帧回忆。记得高三每节体育课的时候边打羽毛球边聊天,笑得直不起腰来;记得每天吃饭的时候吐槽拖堂,考试和作业;记得每周五考完理综和数学之后那个晚自习的轻松;记得每次诊断性考试之后为了缓解心情和压力和朋友一起看杂志上的笑话……还有那些灰暗的,一遍遍怀疑自己的时光,有老师陪着我在校园里散步,告诉我一切都是正常的;还有那每一次考试失利老师帮我分析试卷,细心的讲解,严厉的批评和最后无奈的笑容。这些都是我不会遗忘的回忆,是青春里最温柔的故事,是成就了现在的我的过往。曾经有过努力,才有了如今的成就;曾经有过努力,才收获如此刻骨铭心的记忆。努力之后必然会有收获,虽说这收获的成果不一定理想,但至少能在人生中拥有一段无悔的拼搏岁月,我想,这份回忆与心情,会比最终的成就更加重要祝愿大家都能在这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收获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收获学习的方法和心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实现自己的梦想。
献花(0)
+1
(本文系cqyuli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