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 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外交家。名婴,谥曰平,字仲,故又称晏仲或晏平。由于其影响甚大,被人尊称 为晏子。 ? 晏子忠君而不保守,机智灵活而不固执呆板,遵礼尚贤而又节俭爱民。他是一个丑陋的矮个子,却当上相国。不仅当上相国,而 且能够以各种巧妙的方式,影响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君主和臣民,并使齐国的影响,在春秋各国中不可小视。在中国历史上充满智慧的人物中, 晏婴是很独特的一个。他的聪慧和机智,也曾在民间广为流传,有关晏子资料见《晏子春秋》。 学习目标:1、掌握文章的关键文言字词。2、把 握晏子的执政理念。 晏子治东阿( ē ),三年,景公召而数(shǔ)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 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xíng),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 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zhǔ)托不行,货赂(lù)不至,陂(bēi)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 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曾( zēng)赋敛,仓库少内(nà) ,便(pián)事左右, 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qǐ )骸(haí )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辟( bì)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qiǎng)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yù)焉。”1、识通假 并曾赋敛 仓库少内 再拜便辟 属托不行 曾——增内——纳辟——避属——嘱2、辨活用 臣请死之以利贫民而君反以罪臣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利, 使……收益 罪,名词作动词,怪罪3、分古今 于是明年上计 属托不行 便事左右 改道易行 仓库少内古义:第二年; 今义:下一年。古义:不去做;今义:没本领,不能够。古义:近臣;今义:表示方位。古义:更换行事方法;今义:改变路线古义:国库;今义: 泛指仓库。4、明句式 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东阿者 ,子之东阿也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状语后置) (判断句) (主谓倒装) 译文 :我要对你加以狠狠地责罚。 译文:你治理东阿治理太好了。 译文:东阿是你的东阿。 5、记虚实 虚词“而”A.表因果 B.表转折 C .表承接 D.表递进 E.表目的1.景公召而数之曰 ( )2.景公迎而贺之 ( ) 3.今子治而乱 ( )4.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 ( )5.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 )C 于是A 所以B 却D 并且E 来景公召而数之曰景公许之景公迎而贺之曰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臣请死之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前 臣之治东阿也今臣后之治东阿也陂池之鱼避贤者之路东阿者 ,子之东阿也代词,他助词,取消独立性助词,的代词,此虚词“之”之归纳: 3.动词 (去,到)1.代词2.助词 数景公召而数之责备 shǔ①景公乃下席而谢之( ) ② 阿母谢媒人 ( ) ③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 ④多谢后世人( )“谢” 道歉、 认错推辞、拒绝告别、告辞告诉、劝戒辞官(谢官、谢职、谢事、谢老 )、感谢、逝去(谢世)、衰败、不如、避免、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2、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3、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 记》4、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6、常有髙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7、勃属文,初不精思 ,先研磨数升,则酣饮类连接、连续通“嘱”,嘱托类似写类部属“属”根据原文晏子两次治理东阿的情况,完成下表:召而数之“子退而自察也, 寡人将加大诛于子”请改道易行、(三年不治)请死之乞骸骨、再拜便辟 迎而贺之“甚善矣,子之治东阿”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 贫民 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 民无饥者 饥者过半 齐景公听信近臣对晏子的评价,而近臣 是通过收受贿赂来评价地方官员的,导致景公在评价晏子时出现了失误,告诫齐景公也启发后人——评价人(考核官员是否尽职尽责)要客观公正, 不能偏听偏信,不作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论。——评价事物应客观合理。??1.为什么晏子治理东阿“民无饥者”时景公却要责罚他,而“饥者 过半矣”时景公反而“迎而贺之”?晏子的目的: 用事实说话,明用人之道。这种方式是否合理,你怎么看? 一方面,晏子的进谏用事实让 景公懂得了如何去辨识人才,评价官员;另一方面,此次进谏是以东阿百姓的幸福、国家的安危为代价的,合理性也值得商榷。 晏子人物形象爱国、勤政爱民、不畏强权、足智多谋、善于劝谏景公中兴 齐景公此后认定晏子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便更加敬重他,并任命他为国相。在晏子的精心辅佐下,齐国日益兴盛,史称“景公中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