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扫天下与事一室”导写及范文
2023-07-01 | 阅:  转:  |  分享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扫天下与事一室”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陈蕃,汝南平舆人也。蕃年十五,尝闲
处一室,而庭宇荒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
世志,甚奇之……后迁为乐安太守,拜尚书,为太傅。(范晔《后汉书·陈蕃传》,有删改)材料二: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2022年版)》,根据不同的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
始执行。古有陈蕃立志扫除天下,不事一室,终成大业;而今劳动教育进入教育部课程标准。对于陈蕃的“扫天下”和教育部提倡“事一室”的日常
劳动,作为新时代青年,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材料一侧重强调青少年学生应志存高远﹐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虽没有“事一室”,却没有批判否
定的意思。毕竟结合陈蕃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生平来看,“事一室”并不是必为之事,相反,立凌云之志是青少年更为重要的事情。材料二重在强
调青少年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参与一些基本的劳动,能独立自主完成一些如“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等日常生活劳动,培养其独立
性和责任感。两则材料看似对立矛盾﹐实则辩证统一,互为补充。一方面,青年学生需要志存高远;另一方面﹐又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脚踏实地。试
题要求表明审题时必须综合理解两则材料的含义,不能抛开一则材料只去谈另一则材料﹐应找到二者的关联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提升。综合材
料,可以明确“立大志与做小事”是本次作文的核心思辨主题。[参考立意]立意在于阐述“立大志”与“做小事”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供参考立意
:①敢立大志,弯腰做小事。②立大志﹐做小事,方可成大器。③立鸿鹄志﹐做平凡事。④立志做大事需踏实做小事。⑤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
地。⑥高远之志﹐从小事做起。【考场例文】1怀“扫天下”之志 重“事一室”之行陈蕃之言,表现的是一种宏伟的志向,彰显的是一种“为万世
开太平”,展现的是一种不凡的器量。而教育部之要求,是对我们基础能力的培养,为我们行稳致远保驾护航。(开篇对材料进行解读,指出陈蕃之
言与教育部的要求并不矛盾,二者相辅相成,偏一不可。)缺大志而重小行,则难免沦为平庸;怀远志而轻小行,则大志亦如空中楼阁。由此观之,
只有大志与小行兼重,以大志明确小行之所向,以小行筑就实现大志的桥梁,方能让我们在人生路上龙骧虎步,不惧迷航。(提出中心论点,指出“
立大志”和“行小事”二者是兼重的关系。)“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怀“扫天下”之志,让我们明确人生的意义,如黑夜里的灯塔,指引我们前
进的方向。(提出分论点一,阐述立大志的意义。)孔子心怀匡扶社稷,礼乐治天下之志,于诸侯间奔走,终使儒学在中华大地上繁荣滋长;周恩来
少时便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明志,一心致力于民族解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终使中国面貌焕然一新;法布尔自幼以研究昆虫为志,夙
夜无怠,终著《昆虫记》为世人所赞。由是观之,欲成大事,须先立“扫天下”之志,如此方能行有所向。(引用古今中外的例子来支持分论点一,
增强论点一的说服力。)“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欲成大事,除立大志之外,亦须落实于点滴小事之
积累。(用老子的话引出分论点二,指出立大志和行小事二者之间的联系。)正如古语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行大事者亦须从小事着手,
于其间增才干,长本领。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早年间也同其他人一样潜心学习,收获知识,增长才干,最终在之后的探索研究中创立了相对论,
成为物理学界璀璨的明星。(用爱因斯坦的例子佐证分论点二,指出脚踏实地地行小事是成大志的关键。)“扫天下”之志与“事一室”之行缺一不
可,唯有二者并重,方能使我们如“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吾辈之青年,当以习陈蕃怀“扫天下”之志,亦应重教育部规定“事一室”之行。
这样,我们才能于新时代书写人生的壮美篇章。(简洁收尾,照应标题与首段,紧扣“扫天下”之志与“事一室”二者的关系,使中心论点更明确。
)点评:兼顾“立大志”与“做小事”两个方面,紧扣材料,深入分析。论证思路清晰,论证结构合理,语言生动有力。2“一室”窥“天下”常言
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是在“事一室”之类的小事和“扫天下”这样的大事之间,总是存在着取舍的争议。今天,无论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
的中小学生,还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事一室”之心不可少,“扫天下”之志不可无。陈蕃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可谓“大行不顾细谨”之言论。他也实现了自己“扫天下”的宏愿。但是,这并不能反向证明,大丈夫不可“事一室”。因为,历史上也存在着渴望
“扫天下”的大丈夫被“天下清扫”,轰轰烈烈地“扫天下”的大丈夫同时又安安静静地“事一室”。“事一室”是人人可为的事情。“事一室”也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室”之所存,“事”之所存也。陈蕃拒绝“事一室”,是他不愿为,而不是他不能为。这一点我们必须清楚。教育部
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事一室”的学段目标,将“事一室”以行政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让那些以“扫天下”为借口逃避日常劳动的人无可遁逃。当
然,教育部的规定并非是只抓“芝麻”丢弃“西瓜”的空头条款。从大的方面讲,日常的“整理与收纳”是在培养学生的归类意识、动手能力。这些
能力都可以用于执行“扫天下”的任务。天下之大,不可一帚清扫。否则,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不能清扫天下,反而会把天下弄得烟尘飞扬乌
烟瘴气。人非生而知之,做事从小到大,顺理成章。“事一室”有助于“扫天下”,而不是相反。不能把二者简单地对立起来。教育是为了国家培养
人才,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就是在新时期培养人才的需要。“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
生活劳动”这些事情既微小又琐碎。可是,它们却是培养耐心、细心等优秀品质途径,是培养脚踏实地优良作风的方法。不谙世事者,容易好高骛远
,进而危害深远。历史上的纸上谈兵让赵国走向了覆亡,《红楼梦》中的贾政地方为官任由胥吏鱼肉百姓,这些都是不懂“事一室”带来的恶果。普
通人无力“扫天下”,对天下没有负面影响。当权者鄙视“事一室”,容易让国家走向歧途。“扫天下”是人人可有的理想,“事一室”是人人可为
的事实。新时代青年,人人皆需怀抱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理想;新时代青年,人人皆需付出做好平凡小事的行动。人并非拥有理想而伟大,人可以付出行动而非凡。“扫天下”是遥远的灯塔,用以指引方向。“事一室”是手中的船桨,用以助力前行。“事一室”不“役聪明之耳目”,“扫天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