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胡昂院士讲座:东京都市圈50年变迁与展望(上)01
2023-07-08 | 阅:  转:  |  分享 
  
胡昂院士讲座:东京都市圈50年变迁与展望(上)胡昂院士讲座:东京都市圈50年变迁与展望(上)TOD都市开发研究所?2022-11-30 14
:31?发表于日本▲ 东京都市圈,图源:tokyocheapo.com1东京都市圈都市圈(Metropolitan Area)是以
一个特大城市或中心城市为核心,与其有着社会、经济、人口等密切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这一专业术语来自日本,通常视作
城市群发展的前期阶段,全球最有名的五大都市圈包括:纽约、伦敦、东京、巴黎和北美五大湖都市圈。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是大力践行都市圈建设
的受益者,东京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并称为日本三大都市圈,汇聚日本的人口、企业、大学、交通等资源,日本的五座国家中心机场
都在三大都市圈中。全世界第一条高铁线路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和兴建中的中央新干线的主要目的,就是连通三大都市圈。三大都市圈共同构成日本太
平洋沿岸城市群的主干,堪称全球城市群发展的典范。其中,东京都市圈(Tokyo Metropolitan area)是以全球城市东京
市为中心,由东京都、埼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共同组成,通常称作“一都三县”,广义的东京都市圈还包括栃木县、茨城县和群马县。作为全球
人口密度最大的国际都市圈,东京都市圈总面积13400平方公里,占全日本国土面积的3.5%;人口约3700多万人,占全日本人口的1/
3以上。东京都市圈还是全球最大的城市级经济圈,城市化水平超过90%,GDP为1.6万亿美元,占全日本GDP的70%。其中东京市也是
全球最大的经济城市。▲ 东京都市圈,图源:TOD都市开发研究所三大都市圈集中着全日本80%以上的金融、教育、出版、信息和研究开发机
构。汇聚日本的人口、企业、大学、交通等资源,日本的五座国家中心机场都在三大都市圈中。区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国土的6%。人
口将近7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1%。▲ 东京都市圈范围即人口比例,图源:2020年人口调查报告日本经济最发达的地带,是政治、经
济、文化、交通的中枢,包括东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三大都市圈,包含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户等城市。三
大都市圈共同构成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主干。其交通网络的建设堪称全球交通引领城市群发展的典范。通过城际轨道网建设,促使人口的高速增
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形成大规模、高密度的城市群,既增加了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密度,还提高了经济效率,形成东亚地区独特的人口高密度下
的大城市化和城市群发展模式,这对于同样人口众多的中国城市,尤其区域城市群发展极有借鉴价值。日本一直致力于通过交通建设连通城市群中的
重要节点。目前正在兴建中央新干线,线路开通将会创造一个拥有6500万人口的巨大都市区,这在全球都是史无前例。现有的东海道新干线上,
从东京(品川)到名古屋大约需要1.5小时,到新大阪则需要2.5小时。以500公里/小时速度运行的中央线的开通,将大幅减少到名古屋的
旅行时间,最快为40分钟,到大阪最快为67分钟。通过创造一个使三个都市圈之间出行更便利的环境,一个巨大的经济区将呼之欲出。▲ 日本
都市圈的夜间景象,图源:Google▲ 连接三大都市圈的中央线开通,图源:东洋经济都市圈本身作为城市群的一部分,需要以超大城市、特
大城市或有带动力的中心城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东京都市圈,则正是增强超大城市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县市产业集群化及系统性
发展的先驱。1956年颁布的《首都圈发展法》将首都圈定义为 “整合了东京首都圈和规定的周边地区的广阔区域”。执行条例中,将“指定的
周边地区 ”定义为 “神奈川、千叶、埼玉、茨城、枥木、群马和山梨县”,即一都七县。首都圈的总面积约为36350平方公里,约占日本国
土面积的 9.6%。首都圈面积中的12.4%为住宅地,约有一半的面积为森林。▲ 东京都市圈的土地使用情况,图源:国土交通省狭义的首
都圈,指的是“一都三县”,即东京都及千叶县,埼玉县,神奈川县区域。究其原因,是因为日本内政及公共管理部(总务省),以居民的流动性和
区域的关联性,进一步根据通勤通学人口的占比而划分出了“东京都市圈”的概念。表明狭义的“首都圈”或首都通勤圈(即一都三县)为人口流动
产业交流上联系密切的多核城市聚集体。▲ 狭义上的东京都市圈(一都三县),图源:Wikipedia▲ 按照通勤通学人口定义出的狭义东
京都市圈,图源:日本总务省2东京都市圈50年的社会经济变化战后日本经济复苏期20世纪60年代,在池田内阁的收入倍增计划(1960年
)、东海道新干线、首都高速公路和东京单轨铁路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支持下,日本进入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
。这种经济增长使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68年超过了当时的西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直延续到2010年被中国超越,整
整持续了42年。在这种经济增长的背景下,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的50年里,东京都会区在产业和生活方式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高度成长期的经济与财政, 图源:Google东京都市圈人口变化一都三县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也从1960年的18.9%增加到20
10年的27.8%,表明在过去50年里,人口一直集中在一都三县。人口变化的时间序列,显示了一个持续的上升趋势,尽管自1975年以来
,与全国人口的比例的增加已经放缓。对三县的分类显示,直到1965年,人口增长的大部分是在东京,但从那时起,神奈川、埼玉和千叶县的人
口由于处在城市边缘而增加。▲ 3大都市圈的人口增长数,图源:Google东京的人口集中仍在加速,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不断有人口
流入东京和东京都市圈。这与大阪和名古屋地区几乎平衡的人口流入和流出形成对比。从各地区的角度来看,年轻人外流到东京的情况特别令人担忧
。昼夜人口比例是指当夜间人口设定为100时,与之相对白天人口的指数,是衡量白天和夜间人口关系的指标。夜间人口是常住人口,而白天人口
是常住人口加上或减去上下班或上学的流动人口。昼夜人口超过100意味着白天的人口多于夜间。这意味着该市是一个拥有许多公司、学校和政府
办公室的 “中心城市”。如果昼夜人口比例低于100,这意味着白天的人口少于夜间的人口。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大型城市中心郊区,也就是一
个 “卧城"。同时,在东京圈一都三县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也十分严重,65岁以上人口从1960年的80万(占比4.5%)增加到2010年
的725万(占比20.3%) ,增加了约9.1倍。▲东京周围的人口流入流出,图源:yuzupa.com▲ 东京周围的昼夜人口比率,
图源:yuzupa.com从家庭户数来看:全国家庭户数,从1960年的2257万户,增至2010年的5195万户,约增长2.3倍;
一都三县家庭户数,从1960年的470万户,增至2010年的1560万户,约增长3.3倍.平均每户人口,全国1960年平均4.18
人/户,2010年平均2.46人/户;约减少四成。一都三县1960年平均3.08人/户,2010年平均2.28人/户;约减少四成。
户数增加而平均每户人口减少,主要是受年轻人和高龄老年人独居户数增加的影响,从1960年的16.1%增至2012年的32.4%。▲
家庭数量的增减变化,图源:Google另外,在经济方面,日本的实际GDP从1964年的102万亿日元,增加到2011年的530万亿
日元,增加了约5.2倍。一都三县的实际GDP从1964年的29万亿日元,增加到2011年的179万亿日元,增加了6.2倍,其全国占
比从28.4%增加到33.7%,上升了5.3%。对一都三县的细分显示,东京的份额在20世纪60年代初超过了70%,但此后有所下降,
在70年代达到60%,此后一般稳定在55%左右。从全国劳动者家庭的平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消费支出和恩格尔系数来看,20世纪60年代以
来生活水平的变化,消费者价格指数从32.5增加到103.4,大约增长3.2倍,这意味着收入和消费增长与价格增长相比增加了一倍以上。
▲ 消费者物价变化率,图源:总务省统计局▲ 消费者物价指数变化,图源:总务省统计局在过去的50年里,男女的大学入学率都有所提高,妇女的就业率也有所上升.男女的初婚年龄:男性从26.97岁(1970年)延迟至30.5岁(2010年),女性为24.2岁(1970年)延迟至28.8岁(2010年)。初产年龄都有所提高:从25.4岁(1960年)延迟到30.3岁(2012年),出现了晚婚晚育的趋势。▲ 人口动态统计,图源:日本厚生劳动省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