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运用辩证法策略改善情绪
2023-07-12 | 阅:  转:  |  分享 
  
运用辩证法策略改善情绪

事物本身有好坏之分,然而我们对待事物的情绪往往取决于注意力的所在点,当你关注好的一面时,会感到欢心鼓舞;面对坏的一面时,当然会沮丧失望。世界潜能开发大师安东尼-罗宾认为,人们对事实的认知会受注意力的影响,应当控制好自己的注意力,否则很容易被它戏弄。注意力是看待事物的焦点所在,也是情绪生成的先决条件,要想有效调控情绪,便需要控制注意力,辨证地看待事物的各方面。

我们所经历的各种情绪和各种事情都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评析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运用辨证法的策略,这样可以情绪评析人对情绪的形成、发展及结果洞悉得更加全面、客观、理性,从而加快解决情绪事件,并促使形成良好的心态。倘若观察不全面,则会容易使情绪陷入极端的偏激,不利于情绪调控。

几十年前,一个身有残疾的美国人,家中遭遇了小偷,损失了一些财物,一位朋友写信来安慰他,他回信说:“谢谢你的来信,但其实我现在心中很平静,因为:第一,窃贼只偷去我的东西,并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窃贼只偷走部分财物,所幸并非我所有财产;第三,还好是别人来偷我的,而不是我做贼去行窃。”

就是这样的乐观态度,使这位残障人士遇到任何事情,都能用积极的态度来应对,进而在日后缔造出了不凡的事业。他就是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罗斯福。

家中失窃原本是件令人恼怒的事情,但在罗斯福看来,东子既然已经丢了,生气也找不回来。与其让愤怒指挥自己接下来的情绪,不如放宽心从不幸中发现美好。即使被大多人视为不幸之事的被盗,也阻挡不了他继续追寻快乐的脚步。由此可以看出,情绪好坏与否,关键在于我们在看待一件事情时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心态。如果我们辨证地去看待被盗这件事情,它也可以有正面和负面两种影响。

宇宙间的每个事物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特殊的规律和特性,杨树不能被叫做松树,苹果不能称为梨子,甚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从这一方面来看,“非此即彼”是成立的。然而,世界万事万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每个具体事物都同若干个具体事物相联系着。“亦此亦彼”的可能性存下与多种现象,鱼和两栖动物之间的界线是不固定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界线也渐渐模糊,鸟和爬行动物之间的界线正日益消失……没有完全相异的两种动物,而且,事物之间还存在相互转化的规律,正如老子所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辩证法不鼓励找到逻辑上的绝对真理,而是要求在处事上去遵循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具有“非此即彼”和“亦此亦彼”的统一辨证思维。

在情绪评析和调控的过程中,辨证法思维所揭示的事物具有两面性的特征证明了中庸之道——“允执其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情绪评析应注意保持各方面在动态中的均衡,情绪调控需要我们及时地转移注意力,在身处顺境的时候提醒自己冷静理智,要有危机意识,在身处逆境的时候,要积极乐观,看到光明所在,从而实现情绪的平静顺畅。

同样是别人的一句话,当你对说话人感到厌恶时,你会认为这是一句不安好心的坏话:当你对说话人有好感时,你会认为这是他对你的肺腑之言。“情人眼里出西施”,与此也大致类似,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注意力集中点不同。评价一个人时,我们不应当仅仅发现他的缺点,还应当看到对方的优点,尤其是当我们的情绪指向极端的时候,更应当辨证地看待。比如,当你与身边的人发生口角时,就应当回想他的优点和过去与他相处的愉快经历,就会感到情绪有所平复。

在情绪评价的时候,将注意力放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并多关注积极的方面,用“非此即彼”与“亦此亦比”相结合的辩证法思维来思考,这将有助于我们达到“允执其中”的状态,保持心理上的平衡。

献花(0)
+1
(本文系千機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