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读昆德拉 反对媚俗
2023-07-15 | 阅:  转:  |  分享 
  
读昆德拉 反对媚俗米兰?昆德拉去世了,他留给这个世界最深刻的精神遗产就是反对媚俗。自从韩少功先生翻译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最早译出了这个词
,它就在中文世界里引起了长久的思考。米兰?昆德拉曾经生活过的环境与我们了无差别,对于国人而言,几乎是感同身受。昆德拉还曾在其《小说
的艺术》一书中撰有专文《媚俗成了我们日常的美学与道德》,在领取耶路撒冷文学奖时的致辞时昆德拉说:“媚俗”一词指不惜一切代价想讨好,
而且要讨最大多数人好的一种态度。为了讨好,就必须确定什么是大家都想听的,必须为固有观念服务。所谓“媚俗”,就是用美丽、动人的语言表
达固有观念的愚蠢。“不会笑、没有幽默感的人,固有观念的无思想性,媚俗:这是与艺术为敌的三头怪兽。”网络上有人提议把米兰·昆德拉的K
itsch音译为“刻奇”,我不太喜欢。因为它仅仅是个音译(就如同日语对这个词的音译キッチュ一样,没有什么意义),且容易让人误解为猎
奇。而且Kitsch这个词源于德语中的动词Kitschen,原意为“收集街道上的垃圾”,其实这正是“媚俗”的最确切的含义,就如同古
典文学教授们对柳永之俗的欣然热衷一样。米兰昆德拉试图用Kitsch这个概念来反思或者嘲讽人类历史上一切的崇高价值(或曰伪崇高),简
单地说,媚俗就是“平庸的最后一张面具”,是把我们自己封闭在某个确切的范围内、拒绝拓展更多可能性的自我保护。这种自我保护的另一面,就
是翻炒那些已经声名在外的艺术家,或者只接受广受好评、具有“正能量”的作品。由于文化工业的存在,先锋艺术与庸俗艺术一直混杂不清,甚至
出现了刻意模仿媚俗艺术的“伪媚俗”艺术,即“坎普”(camp)。可知媚俗已经成了20世纪的时代精神,甚至“人类的博爱都只能是建立在
媚俗的基础之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第299页) 媚俗者非常看重绝对的抒情性、渴望一个“诗化了的激情生活”,在“心灵的专制”
中,像“什么是幸福”这样的问题,只需要主观的独断就可以给出绝对的答案,不需要外在的证明,就可以确立为真理。正是因为反对这种绝对价值
主宰世界,昆德拉从未停止过与媚俗的战斗。他始终用文学来与媚俗抗衡。因为小说的力量,正在于它可以揭示了“存在的可能性”:小说不是要检
验现实,而是要检验存在。而存在也不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存在是人类的可能性发生的场地——人可以成为的一切、人有能力做到的一切。我们处于
一个媚俗泛滥的时代。譬如,利用发达的新媒体技术,自媒体们拼接、剪切、编辑出人们想要看到的“真相”,观众也信以为真;譬如,通过观察和
分析,内容生产者们用最纯熟的写作技巧,贩卖千篇一律的感动、愤怒、焦虑,阅读者也坦然受之;譬如,我们的周遭有一系列不容批判的、不言自
明的、天经地义的成见,它们规定了一个“可被接受的”范畴,对这个范畴以外的一切观点予以排斥,容不得辩驳或讨论的余地。一个健康的社会需
要不同的声音,一个健康的社会也需要更多的可能性,保持理智,警惕媚俗,这正是我们还要继续阅读昆德拉的意义所在。“媚俗”的本质就是讨好
世俗。凡是世俗觉得正确的,深刻的,良善的,我们就赞颂它,效仿它,将它捧上神坛,并且每时每刻都要看到它的存在。米兰昆德拉在《http
s://www.zhihu.com/search?q=%E4%B8%8D%E8%83%BD%E6%89%BF%E5%8F%97%E
7%9A%84%E7%94%9F%E5%91%BD%E4%B9%8B%E8%BD%BB&search_source=Entity&
hybrid_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extra=%7B%22sourceType%
22%3A%22answer%22%2C%22sourceId%22%3A204648734%7D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提到过前苏
联“五一节”庆典的游行队伍:……这种庆典游行,是在人们依然有热情或依然尽力装出热情的年代。女人们穿上红色、白色、以及蓝色的http
s://www.zhihu.com/search?q=%E8%BF%9E%E8%A1%A3%E8%A3%99&search_sou
rce=Entity&hybrid_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extra=%7B%22
sourceType%22%3A%22answer%22%2C%22sourceId%22%3A204648734%7D连衣裙,游
行者队伍齐步行进时,阳台上或窗子前观看的老百姓便亮出各种https://www.zhihu.com/search?q=%E4%BA
%94%E8%A7%92%E6%98%9F&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source=E
ntity&hybrid_search_extra=%7B%22sourceType%22%3A%22answer%22%2C%2
2sourceId%22%3A204648734%7D五角星,红心,https://www.zhihu.com/search?q=
%E5%8D%B0%E5%88%B7%E5%AD%97%E4%BD%93&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
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extra=%7B%22sourceType%22%3A%2
2answer%22%2C%22sourceId%22%3A204648734%7D印刷字体。铜管小乐队伴随着一个个游行群体,使大
家的步伐一致。当某个群体接近检阅台是,即便是最厌世的面孔上也要现出令人迷惑不解的微笑,似乎极力证明他们极其欢欣,更准确地说,是他们
完全认同。不仅仅是认同当局的政治,不,更是对生命存在的认同。这段描写是“https://www.zhihu.com/search?
q=%E6%94%BF%E6%B2%BB%E5%AA%9A%E4%BF%97&search_source=Entity&hybri
d_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extra=%7B%22sourceType%22%3A
%22answer%22%2C%22sourceId%22%3A204648734%7D政治媚俗”,昆德拉以此批评前苏联当局的政治
把戏——把对组织的拥护和对生活的热爱等同起来。你反对我们的制度,你就是在否定生活,怀疑人生。于是媚俗被政治利用,成了维护政权合法性
的借口。在《小说的艺术》第七部分《耶路撒冷演讲:小说与欧洲》,他对“媚俗”有更准确的定义:在福楼拜想像出爱玛?包法利大约八十年之后
,在我们这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另一位伟大的小说家,赫尔曼?布洛赫,谈到了现代小说与媚俗浪潮搏斗的英雄壮举,但最终还是被媚俗打翻在地。
“媚俗”一词指不惜一切代价想讨好,而且要讨最大多数人好的一种态度。为了讨好,就必须确定什么是大家都想听的,必须为固有观念服务。所谓“媚俗”,就是用美丽、动人的语言表达固有观念的愚蠢。它惹得我们为自身,为我们平庸的感受与思想一掬热泪。米兰?昆德拉用他的生命和全部作品,对这个时代汹涌而来的媚俗大潮进行了批判与抵制,尽管他的力量有限,但总算有人为这个时代提供了不同的声音与思想。我们向他鞠躬!
献花(0)
+1
(本文系岭南闲人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