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卷-带答案(北师大版)
2023-07-16 | 阅:  转:  |  分享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卷-带答案(北师大版)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1.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则它的底
角是(  ) A.40°B.70°C.80°D.100°2.如图,DE⊥AC,BF⊥AC,垂足分别是E,F,且DE=BF,若利用
“HL”证明△DEC≌△BFA,则需添加的条件是(  ) A.EC=FAB.DC=BAC.∠D=∠BD.∠DCE=∠BAF3.A
、B、C分别表示三个村庄,AB=1000米,BC=600米,AC=800米,为拟建一个文化活动中心,要求这三个村庄到活动中心的距离
相等,则活动中心P的位置应在(  )A.AB中点B.BC中点C.AC中点D.∠C的平分线与AB的交点4.如图,已知BG是∠ABC的
平分线,DE⊥AB于点E,DF⊥BC于点F,DE=5,则DF的长度是(  )A.3B.4C.5D.65.如图,在中,和的平分线交于
点,过点作交于,交于,若,则线段的长为(  )A.B.C.D.6.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现将折叠,使点B与点A重
合,折痕为,则的长为(  )A.B.C.D.7.下面命题不正确的是(  )A.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B.如果三角形的
较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C.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
形.D.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是3:4: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8.在三角形ABC中,,DE垂直平分斜边AB,分别交AB,
BC于D,E.若,求(  ) A.120°B.130°C.140°D.150°9.如图,在中,已知,,的周长为,分别以A、B两点为
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连接与相交于点D,则的周长为() A.B.C.D.10.如图,在△ABC中,∠C=9
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若CD=3,BD=5,则线段BE的长为(  )A.2B.3C.4D.5二、填空题
11.如图,在△ABC中,AB=AC,BC=10,AD是∠BAC平分线,则BD= .12.如图,△ABC中,∠B=90°,AB=3
,BC=4,CD=12,AD=13,点E是AD的中点,则CE的长为 .13.如图,在中,,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交边于点,的周长等于
,则的长等于 .14.如图,在锐角中,,,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点M,N分别是线段AD和AB上的两个动点,则的最小值是 .三、
解答题15.已知锐角△ABC的两条高BE,CD相交于点O,且OB=OC.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1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B=∠C=90°,E是BC的中点,AE平分∠DAB. 求证:CD+AB=AD. 17.如图,在中,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点D,E
.求证:.18.如图,在中,,平分,,点在上,且.求证:.四、综合题19.如图,中,,D为边的中点,F为的延长线上一点,过点F 作
于G点,并交于E点,试说明下列结论成立的理由: (1);(2)是等腰三角形20.如图,是矩形边上的两点,.(1)求证:;(2)若求
矩形的面积(结果保留根号).21.如图,在中,,点在上运动,点在上运动,始终保持与相等,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交于点,连接.(1)判
断与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求线段的长.22.如图,在△ABC 中,AB=7,BC=14,M为AC的中点,OM⊥AC
交 的平分线于O,OE⊥AB交BA的延长线于E,OF⊥BC.垂足为F. (1)求证:AE=CF.(2)求线段BE的长.参考答
案与解析1.【答案】B【解析】【解答】解: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又因为顶角是40°,所以其底角为 =70°.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可以求出底角的度数。2.【答案】B【解析】【解答】解:∵DE⊥AC,BF⊥AC,∴
∠DEC=∠BFA=90°,∵DE=BF,∴当添加条件DC=BA时,可利用“HL”证明△DEC≌△BFA.故答案为:B.【分析】根
据“HL”的判定方法逐项进行判断,即斜边和一组直角边对应相等.3.【答案】A【解析】【解答】解:因为文化活动中心,要求这三个村庄到
活动中心的距离相等,所以点P是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因为AB=1000米,BC=600米,AC=800米,且 ,所以 是直
角三角形,则活动中心P的位置应在斜边AB的中点,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
点的距离相等”可知:点P是△ABC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ABC是直角三角形,于是可得活动中心P的位置应在
斜边AB的中点.4.【答案】C【解析】【解答】解: ∵BG是∠ABC的平分线,DE⊥AB于点E,DF⊥BC于点F,DE=5 ,∴D
F=DE=5;故答案为:C.【分析】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据此解答即可.5.【答案】D【解析】【解答】解:∵AN∥BC
,∴∠MEB=∠EBC,∠NEC=∠ECB.∵BE、CE分别为∠ABC\∠ACB的平分线,∴∠MBE=∠EBC,∠ECN=∠ECB
,∴∠MEB=∠MBE,∠NEC=∠ECN,∴MB=ME,EN=CN.∵BM+CN=9,∴MN=ME+EN=BM+CN=9.故答案
为:D.【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MEB=∠EBC,∠NEC=∠ECB,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可得∠MBE=∠EBC,∠ECN=∠E
CB,进而推出MB=ME,EN=CN,然后根据MN=ME+EN=BM+CN进行计算.6.【答案】D【解析】【解答】解:∵将△ABC
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AD=BD.∵AC=6,BC=8,∴AB==10. 设CD=x,则BD=AD=8-x. 在Rt△ACD中
,由勾股定理可得AC2+CD2=AD2,∴62+x2=(8-x)2, 解得x=,∴AD=8-x=.∵AD=BD,DE⊥AB,∴AE
=BE=5,∴DE==. 故答案为:D. 【分析】由折叠可得AD=BD,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B的值,设CD=x,则BD=AD=8-x
,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出x的值,然后求出AD,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BE=5,然后在Rt△ADE中,利用勾股定理
进行计算.7.【答案】D【解析】【解答】解:A.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此命题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如果三角形的较
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此命题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此命题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是,则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三个角
都是锐角,因此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此命题错误,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利用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
角三角形,可对A作出判断;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对B作出判断;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可对C作出判断;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对D作出判断.8.【答案】A【解析】【解答】解:∵DE垂直平分斜边AB∴AE=BE,即
ABE为等腰三角形∴EAB=B∵CAB=B+30°∴CAE=CAB-B=30°∴EAB=B=30°在AEB中AEB=180°-(E
AB+B)=120°故答案为:A.【分析】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等腰三角形性质,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结合三角形内角和为18
0°即可算出答案.9.【答案】A【解析】【解答】根据作图过程可得:DM垂直平分AB,∴DA=DB,∴C△CBD=CB+CD+BD=
CB+CD+DA=CB+AC=14,∵BC=6,∴AC=14-6=8,∴AB=AC=8,∴C△ABC=AB+AC+BC=6+8+8
=22,故答案为:A.【分析】利用垂直平分线可得DA=DB,再利用的周长求出AC的长,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周长公式求出的周长即可。10
.【答案】C【解析】【解答】解:∵DE⊥AB于E,CD=3,∵AD是角平分线,DE⊥AB,∠C=90°,∴DE=DC=3,∵BD=
5,∴故答案为:C.【分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E=DC=3,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E的长即可.11.【答案】5【解析】【解答】解
:∵AB=AC,AD是∠BAC平分线,∴AD⊥BC,BD=CD= BC=5.故答案为:5.【分析】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出
AD⊥BC,BD=CD= BC=5.12.【答案】6.5【解析】【解答】解:在Rt△ABC中,∠B=90°, ∵AB=3,BC=
4,∴,∵CD=12,AD=13,∴,∴△ACD是直角三角形,∵点E是AD的中点,∴CE=6.5.故答案为:6.5. 【分析】先求
出,可得△ACD是直角三角形,再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可得CE=6.5。13.【答案】10【解析】【解答】解:∵DE为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AE=BE.∵△BCE的周长为18cm,BC=8cm,∴BE+EC+BC=AE+CE+BC=AC+BC=18,
∴AC=10cm.故答案为:10.【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BE,则△BCE的周长可转化为AC+BC=18,结合BC的
值就可求出AC.14.【答案】【解析】【解答】解:如图,作,垂足为H,交于点,过点作,垂足为,则为所求的最小值.∵是的平分线,∴,
∴是点B到直线的最短距离(垂线段最短),∵,,∴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最小值是,故答案为:.【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先求出,再
求出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最后计算求解即可。15.【答案】证明:∵OB=OC, ∴,∵锐角△ABC的两条高BE,CD相交于点O,∴,又
∵,∴,∴,∴△ABC是等腰三角形.【解析】【分析】由等边对等角可得∠OBC=∠OCB,由对顶角相等可得∠DOB=∠EOC,根据等
角的余角相等可得∠DBO=∠ECO,再根据角的构成和等式的性质可得∠ABC=∠ACB,然后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 △ABC是等腰三
角形.16.【答案】证明:如图,过点E作EF⊥AD于F, ∵∠B=90°,AE平分∠DAB, ∴BE=EF, 在Rt△EFA和Rt
△EBA中, , ∴Rt△EFA和≌Rt△EBA(HL).∴AF=AB, ∵E是BC的中点, ∴BE=CE=EF, 在Rt△EFD
和Rt△ECD中, , ∴Rt△EFD和≌Rt△ECD(HL).∴DF=CD, ∴CD+AB=DF+AF=AD, ∴CD+AB=A
D. 【解析】【分析】过点E作EF⊥AD于F,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E=EF,利用HL证明Rt△EFA≌Rt△EBA,得到AF=
AB, 由中点的概念可得BE=CE=EF,利用HL证明Rt△EFD和≌Rt△ECD,得到DF=CD,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进行证明
. 17.【答案】证明:如图,连接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点D,E,【解析】【分析】连接BE,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BE,可
得∠ABE=∠A=30°,∠ABC=60°,从而求出∠EBC=30°,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解
.18.【答案】证明:∵平分,,,∴,在和中,∵,∴,∴.【解析】【分析】先利用“HL”证明,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19.【
答案】(1)证明:∵AB=AC,D为BC边的中点, ∴,∵,∴;(2)证明:∵AB=AC,D为BC边的中点, ∴,∵∴,∴,∴,即
是等腰三角形.【解析】【分析】(1)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AD⊥BC,进而根据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可得AD
∥FG;(2)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BAD=∠CAD,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F=∠CAD,∠FEA=∠BAD,则∠F=∠FEA,
由等角对等边可得AE=AF,从而可得△AEF是等腰三角形.20.【答案】(1)解:证明:∵四边形是矩形, ∴,在和中,∴(),∴.
∴,即;(2)解:∵在中,,, ∴.∴,∴,∴矩形的面积为:.【解析】【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HL)得到,
从而得到BF=CE,最后通过灯饰的性质得到BE=CF;(2)根据含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F的长,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F的长
,最后根据矩形面积公式得到结果.21.【答案】(1)解:;理由如下:,,是的垂直平分线,,,,,,,;(2)解:连接,设,则,,,
,,解得:,则.【解析】【分析】(1)根据的等要三角形的性质得出,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而可得结论; (2)连接,设,则,,
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解答即可。22.【答案】(1)解:连接OA ∵OB平分 ,又∵OE⊥AB,OF⊥BC,∴OE=OF.∵OM⊥AC,M为AC中点,∴OM垂直平分AC,∴OA=OC,∴△AEO≌△CFO(HL),∴AE=CF.(2)解:∵OB平分 ∴又∵OE⊥AB,OF⊥BC∴又OB=OB∴△BEO≌△BFO(AAS),∴BE=BF.∵AB=7,BC=14,设AE=CF=x,∴x+7=14-x, ,∴BE=7+ .【解析】【分析】(1)先求出 OE=OF ,再利用HL证明 △AEO≌△CFO ,最后证明求解即可;(2)先证明 △BEO≌△BFO ,再求出 x+7=14-x, 最后计算求解即可。第 1 页 共 18 页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夏哥在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