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2023-07-17 | 阅:  转:  |  分享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氢气和1 L氧
气反应能生成2 L水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不违背质量守恒定律C.只有固体、液体间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铁在氧气中燃烧,
生成四氧化三铁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的质量2.若用小球表示原子,则分子模型可用于表示(  )A.H2B.P2O5C.CO2D.NH
33.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B.C.D.4.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是改变()A.反应物B.生成物C.化学式D.化学
计量数5.完全电解18 g水产生氧气的质量是(  )A.2 gB.4 gC.16 gD.32 g6.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
要金属材料,工业生产金属钛的过程中有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其中X的化学式为(  )A.H2SO4B.SO2C.H2SO3D.
SO37.火箭助推器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
子总数减少B.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C.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N2O4D.燃烧产物中含有单质与化合物两类物质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
正确的是(  )A.B.C.D.9.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Fe+3O22Fe2O3B
.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生石灰:CaCO3CaO+CO2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2P2O5D.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
:Fe2O3+3CO2Fe+3CO210.实验室探究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在实验前称硬质玻璃管中固体质量为10克,反成了一段时间
后再次称量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质量为8克,则该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A.4gB.4.5gC.5gD.5.5g11.在化学反应3A
+2B=2C中,若将6gA和12g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C的质量为14g,A无剩余。则反应物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为(  )A.4:7B.5:2C.7:2D.7:8二、科普阅读题12.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2021年9月24日《科学》发表
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检测发现,人工合成淀粉分子与天然淀粉分子的结构组成一
致。这一人工途径合成淀粉的速率是玉米合成淀粉速率的8.5倍。初步测试显示,在能量供给充足时,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
量相当于我国5亩玉米地的年产淀粉量。这一突破,为淀粉的车间生产打开一扇窗口,并为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复杂分子开辟了新的技术路线。(
1)二氧化碳到淀粉的转变过程,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从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需要11步反应,其中第一步反应 ;第二
步反应:。写出物质X的化学式 。已知物质X和Y的组成元素相同,但这两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3)在制造淀粉的过程中使用了催
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 不变。(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A.人工合成淀粉可减缓粮食危机B.人工合成淀粉可降低空气中
含量C.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162gD.淀粉人工合成比玉米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效率高三、综合题13.从微观角度看物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为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以及溴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①溴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②A,B,C,D中共有 种元
素。③D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图2是碳与水
蒸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参与反应的“”和“”的个数比为 。四、实验探究题14.某化学兴
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外实验,利用图A装置来探究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足量的红磷在密闭的四颈
平底烧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有氧气剩余;猜想二:无氧气剩余【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照图A组装
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
,白磷居然也被点燃。(1)红磷燃烧的产物能与瓶底中的热水反应,生成磷酸(H3PO4),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上述实
验现象,可以得出猜想 是正确的。(3)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 (填“能”或“不能”)精确的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 。(4)【
拓展延伸】图B是该小组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BC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 。五、计算题15.黄铜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为测定某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20g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加入2
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219.8g。请计算:(提示:)(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2)该黄铜中铜
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B【解析】【解答】A. 质量守恒定律描述的是质量守恒不是体积,所以1L氢气和1L氧气反
应能生成2L水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不符合题意;B. 只要是化学变化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是因为生成
了二氧化碳气体和水,逸散到空气中了,不违背质量守恒定律;故符合题意;C.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包含了所有参加化学反应
的物质;故不符合题意;D.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物是参加反应的铁和氧气,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所以生成四氧化三铁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
和氧气的质量总和;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化学反应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答案】C【解析】【解答】A、H2由一种原
子构成,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B、P2O5由P、O两种原子构成,且其中P、O原子个数比为2:5,故不符合题意;C、CO2由C、O
两种原子构成,且其中C、O原子个数比为1: 2,故符合题意;D、NH3由N、H两种原子构成,且其中N、H原子个数比为1:3,故不符
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该微粒由两种原子构成,且构成该分子的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3.【答案】C【解析】【解答】A、铁在
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正确方程式为: ,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有气体,反应后不用标气体符号,正确方程式为:
,不符合题意;C、氧化汞受热分解产生汞和氧气,方程式完全正确,故符合题意;D、铜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之后,不和盐酸反应,不符合题
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和↓的标注是否正确。4.【答案】D【解析】【解答】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在式子的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即粒子的
个数,它是个整数值,当它是1时省略不写),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的过程。不能改变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式。故答案为
:D。【分析】根据方程式的配平系数即化学计量数分析。5.【答案】C【解析】【解答】设:产生氧气的质量是x。363218gx x=1
6g。故答案为:C。【分析】利用水的质量结合水通电的方程式进行计算6.【答案】D【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
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Ti、F、H、S、O原子个数分别为1、4、4、2、8,生成物中Ti、F、H、S、O原子个数分别为1、4、
4、0、2,故2X中有2个硫原子,6个氧原子,即X中有1个硫原子和3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SO3,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质量
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7.【答案】A【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不变,符合题意;B、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每个四氧化二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N2
O4,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氮气和水,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纯
净物,属于化合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具体的原子结合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
图写出化学方程式结合选项进行分析。8.【答案】B【解析】【解答】A、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三氧化二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氧化二铝的化学式错误,不符合题意;B、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C、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
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应守恒,方程式未配平,不符合题意;D、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物中有气体参与时,不加气体符号,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书写方程式
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即正确书写出该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的化学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按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配平。9.【答案】D【解
析】【解答】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B、该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后面没有标注↑,
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不符合题意。C、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是点燃,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不符合题意。D、
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B.二氧化碳是气体,应标注气体符号;
C.反应条件是点燃。10.【答案】D【解析】【解答】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过程中,固体的质量是减少的,根据差量法可求出各物质的质
量。设生成的CO2的质量为x x=5.5g故答案为:D。【分析】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铁固体的
质量是比反应前氧化铁的质量减少的,根据差量法可求出各物质的质量。11.【答案】A【解析】【解答】由题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与
反应的B的质量为:14g-6g=8g;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由于在化学反应中3A+2B=2C,则: ,解得x
:y=4:7所以B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7。【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12.【答案】(1)化学(2)H
2O;分子构成不同(3)化学性质(4)A;B;D【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到淀粉的转变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2
)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个数不变可知:,反应前有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6个;反应后碳原子1个,氢原子4个
,氧原子1个;由此说明一个X分子中含有氧原子1个,氢原子2个,所以为H2O;,反应前有碳原子1个,氧原子3个,氢原子4个;反应后碳
原子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由此说明一个Y分子中含有氧原子2个,氢原子2个,所以为H2O2;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但这两
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种类不同。(3)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4)A.人工合成淀粉可减缓粮食危机,选项说法正
确。B.人工合成淀粉可降低空气中含量,选项说法正确。C.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无法确定,因为n值不确定且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选项说法
不正确。D.淀粉人工合成比玉米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效率高,因为人工途径合成淀粉的速率是玉米合成淀粉速率的8.5倍,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
为:ABD【分析】(1)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分析;(2)根据化学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分析;(3)
根据催化剂化学性质和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分析;(4)根据人工合成淀粉的作用、原理及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1
3.【答案】(1)35;3或三;得到(2)H2O、CO;1:1【解析】【解答】(1)①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元素周期表中左上
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则Br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35;②B微粒中核电荷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1,则为Na;C微粒中核电荷数为11
,核外电子数为10,则为Na+;D微粒中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7,则为Cl;则共有Br、Na、Cl三种元素;③微粒D的原子
核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在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2)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则根据微
粒的微观图示可知H2O、CO属于氧化物;根据反应的微观图示可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2OCO+H2;则反应中H2O与H2的个数
为1:1。【分析】(1)①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 ② 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③ 原子核
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2)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分析。
14.【答案】(1)(2)①(3)不能;足量红磷不能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4)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氧气浓度减小【解析】【解答】(1
)红磷燃烧产物是五氧化二磷,与瓶底热水反应生成磷酸(H3P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白磷能够燃烧,说明装置中含有氧气,即
红磷没有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因此猜想①正确。(3)由题中信息可知,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精确的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理由是足
量红磷不能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4)BC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密闭中的氧气,导致氧气浓度减小。【分析】(1)根据五氧化二磷和水反应生磷酸进行分析;(2)根据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3)根据红磷不能将氧气耗尽进行分析;(4)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进行分析。15.【答案】(1)0.2(2)解: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x。该黄铜中铜的质量为: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答: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20g+200g-219.8g=0.2g。【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先计算产生氢气质量,再由氢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的头昏眼花的质量及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分析。第 1 页 共 12 页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夏哥在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