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基于大数据的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实践研究课题申报书
2023-07-18 | 阅:  转:  |  分享 
  
基于大数据的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实践研究课题申报书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的提出1.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现实需要核心素养体系是党的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及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建构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推进教育问责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党的十八

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上政策的提出,对于我们的人才培养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我们如何将方针政策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国情,结合时代特点,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具体化、系统化和细化,转化为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素养要求。

2.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而如何进一步深化与推进素质教育的内涵是新一轮教育改革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以中考、高考成绩作为教育质量评价标

准的观念引导,以素质教育为本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和形成,导致素质教育的真正推行遭遇重重困境。为此,开展核心素养研究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趋势,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与具体化。我们需要转变教育质量观念,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真正确立起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基本框架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课程体系,以此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与落实。3.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面向

21实际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探讨已成为国际社会教育组织共同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和先进发达地区都先后开展了面向未来的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探索,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例如,美国、英国、芬兰、澳大利亚等,也纷纷启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体系研究,希望能够遴选出符合自己国家需求的核心素养指标,并进一步开发完善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程改革方案,全面提升自己的教育质量。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也必须解决这一关键问题,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大数据:大小超出常规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主要表现为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体系、多样的数据类型和巨大的数据价值四个方面。

素养:学生应用学校教育和生活环境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并有效沟通以及在各种情境中解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开始受到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探讨,并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国外研究现状就国外研究而言,研究问题主要涉及核心素养的内涵研究、核心素养指标内容研究、核心素养评价研究等方面。(1)核心素养内涵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经合组织积极关注素养的界定与调查研究,将核心素养界定为:个人实现自我、终身发展、融入主流社会和充分就业所必需的知

识、技能及态度的集合,它们是可迁移的,并且发挥着多样化的功能。在经合组织的界定中,还十分强调素养的可教性和可学性。2005年,欧盟在《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架构》中指出,“素养”是适宜于特定情境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组合。在此基

础上,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知识社会中自我实现、社会融入,以及就业所需要的素养,其中包括知识、技能与态度。美国对核心素养开展相关研究后,提出了核心素养主要指所有学生或工作者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其发展目的在于培养具有21世纪工作技能及核心竞争能力的人,确保学生从学校所学的技能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就业的需要。在英国的教育体系中,核心素养是指未来适应将来的生活,年轻人需要具备的关键技能,以及学习、生活和工作所需的资质。(2)核心素养指标内容的研究。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确定了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七个学习领域,即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数字与数学和科学与技术。该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是由学习领域、学习子领域以及学习结果的具体表征和描述三个部分组成,直接将核心素养与学习内容直接关联起来,有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与推进。20世纪90年代,经合组织开展的DeSeCo项目提出了三项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即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社会团体中互动,能自主地行动。他们认为核心素养的获得不仅仅是在学校中完成的,还有在与同伴、社会的交流过程中自己习得的。2002年美国21世纪核心素

养研究项目。(3)核心素养评价的研究。国际经合组织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旨在对15岁学生的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及阅读素养进行定期的国际比较,测试它们是否具备参

与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建立了评价指标,为各国制定教育政策提供参考,以此来审视、评估国家及学校教育的整体成效。(4)双减与新课程理念背景随着“双减”的实施,以及强调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政策背景下,素质教育被推向了话题中心。而随着不同的艺术科目纳入必考,素质教育也从“非刚需”走向了“刚需”,成为综合评价中的重要一环,也成为了家长们必须重视的一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

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人才的创新能力成为了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因此,新课标课程标准也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了重要的目标。新课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指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时,采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寻找新的解决方案。这需要学生具备开放的思维方式,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在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新课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创新实践能力。创新实践是指

学生能够将创新思维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这需要学生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新课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指学生具备勇于尝试、不断探索的精神,能够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不断寻找新的解决方案。这需要学生具备坚韧的意志和自信心,在学习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新课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了重要的目标。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传统的教育是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

又提出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心灵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学之根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特点就在于使教育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过问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唯有进入学生情感、生命、灵魂深处的教学,才能内化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把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将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

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德国教育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在学习中,只有被灵魂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的瑰宝,二其它含混晦涩的东西则根本不能进入灵魂中而被理解。”教育是及其严肃的

伟大事业,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诚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说人就不像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聚焦课堂变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双减”是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我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个体发展的选择与尝试,改被动式的“管、卡、压”到主动式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发展。教师的教,要从原有简单的知识传授过渡

到“赋能驱动”,学生学习的动能,由外在“考试”的压力转化成探索发现自我与世界的内驱力。过去我们的教学状态是: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素质轻素养、重技巧轻通法、重效率轻效益。在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大班教学中,淡化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以教师讲解知识为主。教师则是参照考纲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把学生培养成了一个个会考试的“人才”。而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新常态是:德育为先、素养为重、以生为本、多学少教、能力素养并重。让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

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国内研究现状就国内研究而言,主要涉及各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及课程设计、

学生核心素养内涵探讨、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建构等。代表性成果有:崔允漷《追问“核心素养”》、褚宏启等《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辛涛等《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等。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

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关键,是指个体在21世纪生存、生活、工作、就业最关键的素养;二是共同,是指课程设计所面对的某一群体所需要的共同素养。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国外研究者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学生核心素养的指标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国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成果尚存在着概念模糊、研究内容分散等不足之处。

(四)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当前,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如何基于大数据开展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开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

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厘清核心素养的概念,把握核心素养的关键特征,探索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有效途径,进一步丰富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基于大数据的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研究有助于引导学校和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理念,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逐步解决教育评价中深层次问题,从形式走向内核,为学校开展核心素养评价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1.课题理论依据

(1)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一是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发展和层次性发展;二是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必然会发展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三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四是人的个性全面发展,即个人的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

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3)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教育目标的确立包括由知识的

回忆与再认、理解及智力发展诸因素组成的认知领域,由兴趣、态度、价值观与鉴赏、判断、适应性的发展诸因素组成的情感领域以及对材料和客体的某种操作或需要神经肌肉协调等运动技能的精神运动领域。认知领域目标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六个层次:记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情感领域目标为:接受、反应、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和品格形成五个层面;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包括:反射动作、知觉能力、体育翻力、技能化动作和动作性交流行为。2.研究目标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进一步厘清学生

核心素养概念,把握核心素养关键特征,探索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有效途径,开发体现核心素养的多样化、多形态的测评工具,在基于大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与反馈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研究。3.研究内容本课题重点探讨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学生核心素养理论研究。本课题在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核心素养的内涵,把握核心素养的关键特征。

二是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实施途径研究。明晰核心素养评价的内容、方式、方法和结果应用等问题,研发体现核心素养的适宜评价工具。三是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实践研究。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抽样,

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多形态的测评工具开展测评,了解武汉市学生核心素养现状,据此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建议。4.拟创新之处本课题以大数据为载体,围绕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实践展开研究,其选题和内容较新颖,针对性较强,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创新意义。拟创新点表现在:本课题以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主线,重点关注学生综合运用跨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技能,创造性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现实问题的能力,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整合日常评价与终结性考试,建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体

系。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1.研究思路本课题对学生核心素养评价进行系统探讨。首先,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定位、厘清核心素养的主要特征;其次,明晰核心素养评价的内容、方式方法和结果应用等问题,研发适宜的评价工具;最后,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多形态的测评工具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测评,并据此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建议。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系统搜集学生核心素养相关研究成果,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相关文献分析,把握已有研究的不足,

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调查研究法:通过自编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开展调研,了解武汉市学生核心素养现状。行动研究法:组织教育科研人员与学校共同参与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核心素养评价的内容、方式方法、评价工具等问题为目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实践、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3.实施步骤筹备规划阶段:通过中国知网、读秀网等数据库,以及互联

网等途径进行文献检索、搜索与本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通过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了解相关研究进展,发现研究不足。课题研究阶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特点、基本构成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梳理学生核心素养理论内容;明晰核心素养评价的内容,方式方法和结果应用等问题,研发适宜的评价工具;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开展抽样测评,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成果总结阶段:及时整理汇编课题相关材料,聘请专家进行课题结题论证会,完成结题工作。

献花(0)
+1
(本文系燕虞昊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