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严师出高徒’对吗”导写及范文
2023-07-19 | 阅:  转:  |  分享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严师出高徒’对吗”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正所谓“慈母多败儿”“严师出高徒”,有人认为严格的管教有助于孩子成才成人。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先从两句熟语说起。“慈母多败儿”,母亲慈爱
,为何会使孩子不成才不成人呢?大概是因为一味宠爱溺爱而没有严格的要求。如《红楼梦》中的薛姨妈之于薛蟠。薛蟠自幼丧父,寡母看他是孤根
独种,从小对他百般溺爱、纵容,使得他最终成为败家子。“严师出高徒”,人都有惰性,老师严格,学生才能高标准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更容
易成才。但说成人却很可疑,人格的养成更多的是受到周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师范的作用),再加上个人内在修为的结果。严格的外在的要
求,更容易培养出来的是道德上的伪君子。所以,父母老师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缺乏基本的要求易使孩子败坏,但严格的管教不一定能够使孩子成
才成人。也就是说,在“要求孩子”这一点上,若是缺乏结果很有可能是不好的;若是有甚至是高标准的严格管教,也不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接
下来有两个问题需要思考:一,为何有人认为严格管教有助于孩子成才成人?二,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使孩子成才成人?第一个问题。正如两个熟语所
显示出来的,严格管教其实是一种很传统的教育方式或理念。在传统的社会中,孩子是不被当作独立的个体对待的。他们口中所说,手里所做,甚至
脑中所想,都受到大人的指导和规定;成为什么样的才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也是大人的意愿——孩子是没有自己的意志的。龚自珍诗中说,“我劝
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只是当时的政治体制压抑着成年人,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也压抑着小孩。在传统的育人观念里,“听话”才是最
重要的,成给父母师长希望你成为的样子,才是符合社会的预期的。第二个问题。正确的做法是什么?首先,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其次,认识到才
与人有许多种。再次,如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所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优秀范文】1严家教真能将孩子培养成才吗?古语有:“严师
出高徒”、“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之说,言外之意,只要对孩子是严格的,那么他既能成为孝子,也能成人中龙凤,反之,则是败儿、无用之
才。不只在古代,就连现在有些人也会一致认为只有严格的家教才能让孩子成才,典型的人物非著名主持人董卿莫属。十年磨一剑,董卿从西部频道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主持人努力打拼一步步走到央视,成为央视一姐,看似光鲜亮丽,在舞台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讲话的时候那种英姿飒爽的样子给人
深刻的印象,可谁知她也有软弱的一面,特别是提到她的父亲。这源自于父亲对她“虎狼”的教育方式,以至于导致董卿很长时间还有心理阴影。多
年以后父亲向她道歉,讲以前的教育方式确实有问题,没有让她好好享受父母的爱,只是一味的要求她的十全十美,才导致董卿童年的心理阴影。而
董卿的感叹,感动每个父母。她讲:自己的成功源自父亲的“魔鬼”教育,最可贵的是让自己学会了坚持。的确,严格的家教确实能让孩子得到快速
的成长,但要讲究方式方法,董卿已经算是一个坚强的姑娘了,这样的姑娘都会有心理阴影,试想在别的孩子身上发生会有什么结果呢?几年前在北
京某高校出现的大学生跳楼事件就可以明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坚强的,大学生尚且如此,对于处在儿童年龄的孩子来讲无疑是极大伤害。不讲
究方式方法,一味地对孩子进行严格的要求,那么只能让孩子变得过早叛逆、过分缺乏自信,以至于换上高度强迫症。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是必须的,但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得有个过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切忌不顾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认知能力水平,过早地
强迫孩子接受训练,这将给孩子带来精神压力,使孩子经常处在紧张情绪的状态之下,对孩子的身心发育百害无益。严格的家教一定要有,但要注意
“劳逸结合”,严格的同时不要忽略关心孩子内心想法;生活中的规律、原则可有,在有的同时跟孩子加一个小插曲,孩子会认为他是世界上最幸福
的,也甘愿奋斗向前。2严慈相济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传道授业呢?严慈相济是基础。教师
能够做到严慈相济,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讲,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具体而言,教师既要能够关心学生健康,也要对学
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天职呢?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亲近、
尊敬自己的老师,也才会相信教师所讲授知识和道理,但学生如何才能学好呢?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具有
很大的发展潜能,要使学生的这种发展潜能变成现实,离不开教师的严格要求。因此,要想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不仅要关心爱护学生,还要
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做到严慈相济。反之,教师不能做到严慈相济,学生将难以获得好的发展。关爱学生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工作的前提,但如
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爱学生,而不去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这种爱只会变成溺爱,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试想一下,如果孔子在教育学生时只
是一味地爱学生,而不去提出严格的要求,他的学生中还会出现七十贤人吗?但如果一味地强调“严师出高徒”,而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学生能发展
好吗?恐怕学生依然难于获得好的发展。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础。如果教师只是一味要求学生,而不去为学生
考虑,不去关心爱护学生,怎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离开了良好师生关系这一保障,教师的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不管是教师一味地只强调
对学生的爱,还是教师一味地只强调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
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体现。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坚持严慈相济,学生才能获得健康发展。3严师出高徒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老师,就是这样的一种人。他们真挚的心,表现在温情脉脉的眼睛里,也体现在冰冷无情的惩罚中。所有的惩罚,都是给学生在迷途
的指引,都是在悬崖边的唤醒。自古以来人们始终信奉这一名题:严师出高徒。记得鲁迅的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人印象最深的事情
之一也许就是寿镜吾老先生手执木条坐在椅子上了。老先生处罚迟到的学生,惩罚偷玩的学生,惩罚背书不认真的学生。正是老先生的木板,让鲁迅
的童年增添了一份别样的乐趣。多年之后,鲁迅仍记忆犹新。我想,正是因为镜寿吾老先生的严格,鲁迅的童年没有在整日描小人书中度过,为他打
开了文学世界的大门,也奠定了后来鲁迅在文学上的成就。“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董卿的真实写照。她的父亲,也是她的老师。年少时,董卿的
父亲不允许地玩耍,每天必须读一小时书,就算放假也必须按时起床……可以说,董卿几乎没有灿烂的童年。多年后,在接受采访时回想到童年的生
活,她含泪说道:“当时不理解为什么父亲要那样做”。在她看来,她的父亲已经严厉到脱离了骨肉之情的程度,然而,正是这种严厉,造就了今天
的董卿。现在,尽管有大量时间休息,仍每天坚持半小时读书。《朗读者》、《诗词大会》足见其功底之深,足见其主持功力之深厚。现在的董卿,
仍然十分感谢自己的父亲,“是他造就了我的一生”。因为有严师,所以董卿如今成为“女神”,光芒万丈。福楼拜严厉要求莫泊桑沉淀多年,观察
大街上的车来车往,每天记录,最终成就“短篇小说之王”;郎平严格要求女排队员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扣球,最终中国女排重现辉煌;邹韬奋的父
亲严格要求背书,一处有错便要打手,一本书背下来手打得像蚕茧一样通体透明……诸多事例告诉我们,严厉是老师对学生最好的态度。玉莲二中的杨老师对学生严格,全班成绩才能取得全县第一。两个学生及其家长放纵自己,没有看到老师严厉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是错误的做法。严师,方可使花园花朵茁壮成长,不至枯萎凋谢;严师,方可使蜡烛泪使干,不至中途熄灭,严师,方可使春意盎然,桃李满园。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