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基础质量监测七年级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8页,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2.请清点试卷,并将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按要求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3.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标号上;将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到答题卡上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1.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视觉形成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脉络膜有大量色素使眼球内部形成一个“暗室”
B.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C.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D.角膜上有大量血管,有营养眼球的作用
2.如图为不同条件下的眼睛结构示意图。以下对两图中眼睛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是明亮光线下看远物
B.②是暗光环境下看远物
C.①是暗光环境下看近物
D.②是明亮光线下看近物
3.2023年3月3日是第二十四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下列关于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了防止外界干扰,可以经常戴耳机听音乐
B.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鼓膜可能会破裂
C.晕车晕船与内耳中的半规管和前庭有关
D.某人耳结构完好却听不到声音,可能是听觉神经受损
4.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对菜肴讲究色、香、味俱佳。人在享用美味佳肴的过程中,辨别色、香、味分别用到( )
A.热觉、味觉、痛觉 B.听觉、嗅觉、冷觉
C.视觉、嗅觉、味觉 D.触觉、听觉、味觉
5.人生活在多变的环境中,需要对体内各种器官或结构不断作出调节,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这一调节功能的系统主要是神经系统。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脑神经和脊神经共同组成了神经中枢
B.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包括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
C.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包括脑和脊髓
D.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6.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神经末梢
B.③是细胞体,神经元不具有细胞核
C.②④是神经元的突起
D.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导兴奋
7.人们尝到美味时常会分泌唾液,这是一种反射现象。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反射的是( )
A.触碰含羞草时叶子会闭合 B.手碰到高温物体迅速缩回
C.司机看到红灯会及时刹车 D.小科听到国歌时立正行礼
8.某同学在用圆规画图时,不小心被圆规刺到手上,迅速缩手并感到疼痛,对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是效应器,能够对刺激做出反应
B.3是神经中枢,可以形成痛觉
C.若4受损,则不会感到疼痛
D.神经冲动沿着1→2→3→4→5进行传导
9.人的反应有多快?下列是某实验小组测得的实验数据,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次数 1 2 3 4 5 直尺落下的高度/cm 29.8 22.5 20.7 19.3 16.1 时间/s 0.246 0.207 0.215 0.198 0.101 A.测定时被测者的手指要对准尺子零刻度 B.人的反应速度不是固定不变的
C.该反射的感受器在被试者的手指肌肉上 D.人的反应速度经过训练是可以提高的
10.露营成为一种热门的户外活动。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看,出行露营时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不随意践踏花草 B.捕食野生动物
C.垃圾分类投放 D.尽量用电动车辆
11.一名父亲18年来坚持为女儿拍“每周一照”,记录了“女大十八变,越变越漂亮”的过程。与“女大十八变”直接相关的器官及其分泌的激素是( )
A.甲状腺、生长激素 B.卵巢、雌性激素
C.子宫、甲状腺激素 D.垂体、胰岛素
12.如图是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幼年时期①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易患呆小症
B.②为甲状腺,若饮食中长期缺碘会引起它的肿大
C.③既属于消化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
D.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大作用大
13.如图是甲、乙两人吃完午饭后,每隔半小时测定的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曲线图(人体内空腹血糖浓度的正常值为3.9~6.1mmol/L)。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的血糖浓度不正常,可能患有糖尿病
B.BC段血糖浓度下降与甲状腺激素有关
C.初期两人血糖浓度升高是因为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
D.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14.为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小欣和同学做了探究“酸雨对黄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如下表是记录的实验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模拟酸雨 清水(pH=7) pH=5 pH=4 pH=2 种子萌发率(%) 91 13 2 0 A.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
B.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
C.为减小实验误差,每组应用等量的多颗黄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雨水pH降低,对黄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
15.下列疾病是常见的几种疾病,其中都属于传染病的是( )
A.新冠肺炎、水痘、高血压 B.糖尿病、蛔虫病、坏血病
C.肺结核、流感、乙型肝炎 D.手足口病、疟疾、近视
16.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通常在冬春季发作。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最新流感监测周报,2023第8周南、北方省份甲流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戴口罩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挡甲流病毒的传播
B.甲型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C.对已确诊的甲型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D.接种甲流疫苗能够刺激人体的吞噬细胞产生抵御甲流病毒的抗体
17.如图的四幅漫画表示的是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及免疫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表示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图2表示溶菌酶溶解病菌,属于第三道防线
C.图3表示抵抗抗原的入侵,防止疾病发生
D.图4表示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属于特异性免疫
18.下列现象中,通常与人体免疫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花粉过敏 B.淋巴结肿大
C.胃肠的蠕动 D.接种乙肝疫苗
19.如图所示是连花清瘟颗粒药品说明书部分内容。关于该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药可用于治疗重型新冠肺炎 B.该药必须贮存在冰箱保鲜层
C.每天口服该药总量为18克 D.为增进疗效,可适当增加药量
20.如下表是某同学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酒精浓度/% 0(清水) 0.25 1 10 20 每10秒水蚤心跳次数(平均值)/次 35 45 30 23 死亡 A.操作该实验只需要一只水蚤
B.该实验需要做多次重复实验
C.做实验时,水蚤先放到酒精中观察 ,再放到清水中观察
D.该实验证明了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浓度越高,水蚤心率越慢
21.进入青春期的同学们会遇到很多的烦恼、焦虑、失望、紧张、抑郁等情绪问题,以下处理方式你认为不可取的是( )
A.听喜欢的音乐、看看电影、打篮球放松 B.离家出走或自虐
C.跑到海边或者高山放声大喊宣泄 D.找好朋友聊天,甚至大哭一场
22.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无处不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脚趾之间可能会发生奇痒,甚至发生溃烂,最有可能感染了某种真菌
B.大多数的细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蘑菇营腐生生活,靠营养菌丝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D.农业上豆粮间作、瓜豆轮作,主要是利用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提高土壤肥力
23.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极大,分布极其广泛,它们与动植物一起,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酵母菌、乳酸菌都能够形成芽孢
B.青霉和大肠杆菌都具有细胞核、细胞壁
C.醋酸菌、甲烷菌的营养方式都是异养
D.病毒繁殖时,利用宿主细胞的遗传信息和原料,制造新病毒
24.如图所示的培养基上有两处菌斑:A处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B处为黑色,呈绒毛状。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A处可能是细菌或真菌的一个个体
B.A处可能是某种细菌的菌落
C.B处可能是一个真菌繁殖后形成的
D.细菌真菌的生长都需要有机物、适宜的温度、水分
25.下列食物的保存方法与原理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低温运输樱桃﹣﹣抑制樱桃的呼吸作用
B.牛奶高温煮沸﹣﹣防止与细菌真菌接触
C.高盐腌制咸鱼﹣﹣既脱去水分又可抑菌
D.真空包装香肠﹣﹣保持香肠与空气隔绝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9分)为创建绿色文明校园,激发学生“呵护树苗,美化环境”的生态意识,3月12日,某校学生举行了植树节“树苗挂牌”主题活动,活动过程中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同学们分工有序,团结协作,圆满完成活动,收获了知识,锻炼了技能,据图回答问题: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学们在辨认小树苗树种时,小树苗反射的光线主要经过图中[ ] 的折射作用,在[ ] 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同学们能够听懂老师讲解的辨认树种的相关知识,这与大脑皮层中人类特有的 中枢有关,其中完成“听懂”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是[ ] ,该反射活动的类型属于 。
(3)活动间隙,茗茗同学为大家献上歌曲《龙的传人》,其中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其中的黑眼睛是指[ ] 。
(4)玲玲植树时发现一只七星瓢虫,她能看清手中昆虫的样子,却看不清树冠上方叶片的特征,其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 且不能恢复原状,这样远处的物体形成的物像不能准确落在视网膜上。图3中能正确表示玲玲眼球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5)亮亮因患上呼吸道感染未能参加本次活动。当上呼吸道感染时,必须及时治疗,否则容易引起中耳炎,其原因可能是 。
A.病菌进入血液转移至中耳 B.病菌经外耳直接进入中耳
C.病菌经咽鼓管直接进入中耳 D.病菌经鼻腔直接进入中耳
27.(10分)随着天气转暖,某学校组织了盛大的体育节,既有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多项球类运动的决赛,又有长跑、接力赛等多种活动进行的热火朝天,看台上同学们也激情澎湃。请分析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趣味足球需要各个系统的协同作用,其中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图乙的b主要由图甲的[ ] 集结成束,外面包膜构成。
(2)乒乓球拍传递乒乓球需要很好的协调性和平衡性,这说明参赛同学的[ ] 比较发达。
(3)接力跑比赛时,听到发令枪响运动员奋力起跑,这一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运动员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的现象,是由于大脑发出信号,促使体内 含量升高,由此可见,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 的共同调节。
(4)观看比赛时,观众即使有了尿意也能坚持到比赛结束,这是因为位于脊髓中 (“填A或B”)处的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会受到[ ] 的控制。
(5)神经系统的研究离不开人体生理学的研究。牛蛙原产于北美洲和墨西哥等地,常用于神经生物学的实验。为了判断控制牛蛙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脑还是脊髓,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实验材料处理 施加刺激 实验结果 1 先破坏牛蛙的脑部 用刺激性液体碰触牛蛙的后肢的指尖 有屈膝反射 2 继续破坏牛蛙的脊髓 用刺激性液体碰触牛蛙的后肢的指尖 无屈膝反射 由实验结果可知,控制牛蛙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如果将实验步骤1和步骤2颠倒进行,能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
28.(8分)春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而科学知识是帮助我们抵御疾病的有效“武器”。以下图一是人体中一种免疫反应的过程示意图;图二是传染病相关知识概念图;图三是抵御传染病所采取的的各种措施。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显示的是人体免疫的第 道防线的免疫过程,甲代表的是 。
(2)给新生儿注射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方法,这种做法叫做 ;接种的疫苗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相当于图一中的 。
(3)若某成年人在3月1日注射第一剂疫苗,到3月24日又注射了第二剂疫苗,一段时间后,体内抗体数量最接近的数值是 (填图中字母)。
(4)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等特点,发病患者则属于图二中的[ ] 。
(5)图三中 (填序号)属于图二中预防传染病的措施[C] 。
29.(9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据报道,全世界每天有1.7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全球患病人数达数亿。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材料二 当意外或急病发生时,施救者在医护人员到达前,按医学护理的原则,利用现场适用物资临时及适当地为伤病者进行急救,可以尽可能争取拯救生命的机会(如图所示)。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艾滋病病毒属于 ,它主要侵犯并破坏人体的 。艾滋病病毒和细菌、真菌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目前还没有研制出可临床使用的有效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 。
(2)由于急救技术专业性较强,当发生意外时首先应该拨打 急救电话,然后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实施现场急救。
(3)在救援过程中,如要判断患者有无心跳,可通过[ ]所示方法来判断;如发现患者无心跳,可实施 ,正确按压部位是图B中的[ ]处;如发现患者无呼吸,可通过 的方法进行抢救。
30.(7分)某课外兴趣小组对细菌、真菌、病毒非常感兴趣,于是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及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这些生物的结构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有 (填序号),它们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E可以通过产生[ ] 来繁殖后代。
(2)流行性感冒、腮腺炎和狂犬病都是由[ ] 这类类生物引起的。兴趣小组同时了解到人类从C生物体内提取了最早的抗生素,但抗生素却不能在临床上用于上述疾病,原因是 ;有些微生物会导致食品腐败,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常把食品放入冰箱储存,其原理是 。
(3)做面包或馒头时,将一小包粉末状物质倒入温水中调匀,然后用来和面,该粉末状物质含有图中的[ ] 。
31.(7分)发酵技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许多食品的生产离不开微生物发酵。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泡菜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腌制食品。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检验泡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人体过量摄入亚硝酸盐时可致中毒甚至死亡。如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得到的数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发酵温度:15℃单位:毫克/千克)
盐水浓度
发酵天数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第9天 第11天 第13天 1号坛4% 1.6 3.2 3.8 3.5 3.4 3.2 2号坛6% 1.2 5.5 4.0 1.8 1.2 1.2 3号坛8% 0.5 2.0 1.8 1.6 1.5 1.2 (1)制作泡菜前,需先将坛具里面用滚烫的开水洗干净”的目的是 。
(2)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 ,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和制作酸奶所用的微生物相同,将酸奶加入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 步骤。
(3)发酵过程中,存在于叶片上的会通过 的方式大量繁殖。:在甜酒酿制作过程中,甜酒曲是主要的发酵制剂。甜酒曲含的微生物主要有根霉、毛霉及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根霉、毛霉首先进行糖化作用,接着酵母菌又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这样就制成了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的甜酒酿。甜酒酿的制作过程
()甜酒曲中的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 环境下。
()如图中能代表罐中酒精含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是 (填序号)。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基础质量监测七年级生物试题 第7页(共8页)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基础质量监测七年级生物试题 第8页(共8页)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基础质量监测七年级生物试题 第5页(共8页)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基础质量监测七年级生物试题 第6页(共8页)
肿瘤细胞
免疫
2023年12月
3
2
1
密 封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场 考号 座号
密 封 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