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中“我”的作用(含答案)
2023-08-01 | 阅:  转:  |  分享 
  
高考小说中“我”的作用“我”是小说中常见的一种叙事视角,小说中的“我”有时也许有作者的影子或者作者就是原型,但作品中的“我”是一个虚构的形象
,不能与作者等同,这是最基本的认识。从人称上看,“我”属于第一人称,以身临其境、耳闻目睹的口吻来叙事描写议论抒情,其基本作用是“真
实可信”“真切感人”等,但在特定题目中,根据文本及题目设问的不同,解题应该有更具体的考量。归纳起来,关于“我”的作用的考查,大致可
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综合考察:1.结构上:作为全文线索,贯穿全文(串连起片断故事),使全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2.情节上:“我”参
与到故事中(作为故事的参与者/见证者/叙述者),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3.形象塑造上:通过写“我”对人物的态度(褒贬爱憎及其转变等)
,能更好地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人物形象,使形象更丰满、更高大、更感人,性格更鲜明。4.主题表达上:通过“我”的言行表现及内心感触等能
揭示主旨,深化作品主题。5.表达效果上:更好地反映人物心理,抒发感情。①故事由“我”叙述出来的,更真实可信,使叙事(人物事迹/人物
形象)更真实感人;②直接表达“我”的内心感受,抒情更真切感人;③增强文章真实感与可信度。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薄奠郁达
夫(前情概要:我远离家人,孤身在京。一次看戏,我与离我家很近的一个人力车夫邂逅;后来听到他家有吵闹声,原来是车夫在训斥妻子把自己辛
苦攒来买车的钱买了过夏的白布。我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很想帮他,但却没有多余的钱,于是将自己的一块银表悄悄留下,但车夫却在第二天一早
将表还了回来。)走过那胡同角上的破屋的时候,我只看见门口立了一群人,在那里看热闹。屋内有人在低声啜泣。我以为那拉车的又在和他的女人
吵闹了,所以也就走了过去,去看热闹,一边我心里却暗暗地想着:“今天若他们再因金钱而争吵,我却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因为那时候我家里
寄出来为我作医药费的钱还没有用完,皮包里还有几张五块钱的钞票收藏着。我踏近前去一看,破屋里并没有拉车的影子,只有他的女人坐在炕沿上
哭,一个小一点的小孩,坐在地上他母亲的脚跟前,也在陪着她哭。看了一会,我终摸不着头脑,不晓得她为什么要哭。和我一块儿站着的人,有的
唧唧的在那里叹息,有的也拿出毛巾来在擦眼泪说:“可怜哪,可怜哪!”我向一个立在我旁边的中年妇人问了一番,才知道她的男人,前几天在南
下洼的大水里淹死了。死了之后,她还不晓得,直到第二天的傍晚,由拉车的同伴认出了他的相貌,才跑回来告诉她。她和她的两个儿子,得了此信
,冒雨走上南横街南边的尸场去一看,就大哭了一阵。后来她自己也跳在附近的一个水池里自尽过一次,经她儿子的呼救,附近的居民,费了许多气
力,才把她捞救上来。过了一天,由那地方的慈善家,出了钱把她的男人埋葬完毕,且给了她三十斤面票,八十吊铜子,方送她回来。回来之后,她
白天晚上只是哭,已经哭了好几天了。我听了这一番消息,看了这一场光景,心里只是难受。同一两个月前头,半夜从前门回来,坐在她男人的车上
,听他的诉说时一样,觉得这些光景,决不是她一个人的。我忽而想起了我的可怜的女人,又想起了我的和那在地上哭的小孩一样大的儿女,也觉得
眼睛里热起来,痒起来了。我心里正在难受,忽而从人丛里挤来了一个八九岁的小孩赤足袒胸地跑了进来。他小手里拿了几个铜子蹑手蹑脚地对她说
:“妈,你瞧,这是人家给我的。”看热闹的人,看了他那小脸上的严肃的表情,和他那小手的滑稽的样子,有几个笑着走了,只有两个以毛巾擦着
眼泪的老妇人,还站在那里。我看看周围的人数少了,就也踏了进去问她说:“你还认得我么?”她举起肿红的眼睛来,对我看了一眼,点了一点头
,仍复伏倒头去在哀哀地哭着。我想叫她不哭,但是看看她的情形,觉得是不可能的,所以只好默默地站着,眼睛看见她的瘦削的双肩一起一缩地在
抽动。“看养孩子要紧,你老是哭也不是道理,我若可以帮你的忙,我总没有不为你出力的。”她听了这话,一边啜泣,一边断断续续地说:“我…
…我……别的都不怪,我……只……只怪他何以死得那么快。也……也不知他……他是自家沉河的呢,还是……”她说了这一句又哭起来了。我没有
方法,就从袋里拿出了皮包,取了一张五块钱的钞票递给她说:“这虽然不多,你拿着用吧!”她听了这话,又止住了哭,啜泣着对我说:“我……
我们……是不要钱用,只……只是他……他死得……死得太可怜了。……他……他活着的时候,老……老想自己买一辆车,但是……但是这心愿儿终
究没有达到。……前天我,我到冥衣铺去定一辆纸糊的洋车,想烧给他,那一家掌柜的要我六块多钱,我没有定下来。你……你老爷心好,请你……
请你老爷去买一辆好,好的纸车来烧给他罢!”说完她又哭了。我听了这一段话,心里愈觉得难受,呆呆地立了一忽,只好把刚才的那张钞票收起,
一边对她说:“你别哭了罢!他是我的朋友,那纸糊的洋车,我明天一定去买了来,和你一块去烧到他的坟前去。”又对两个小孩说了几句话,我就
打开门走了出来,我从来没有办过丧事,所以寻来寻去,总寻不出一家冥衣铺来定那纸糊的洋车。后来直到四牌楼附近,找定了一家,付了他钱,要
他赶紧为我糊一辆车。两天之后,那纸洋车糊好了,恰巧天气也不下雨,我早早吃了午饭,就雇了四辆洋车,同她及两个小孩一道去上她男人的坟。
车过顺治门内大街的时候,因为我前面的一乘人力车上只载着一辆纸糊的很美丽的洋车和两包锭子,大街上来往的红男绿女只是凝目地在看我和我后
面车上的那个眼睛哭得红肿,衣服褴褛的中年妇人。我被众人的目光鞭挞不过,心里起了一种不可抑遏的反抗和诅咒的毒念,只想放大了喉咙向着那
些红男绿女和汽车中的贵人狠命地叫骂着说:“猪狗!畜生!你们看什么?我的朋友,这可怜的拉车者,是为你们所逼死的呀!你们还看什么?”一
九二四年八月十四日作于北京(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力车夫和他的女人曾因为生活拮据
吵闹,这次人们在他家围观看热闹时,“我”也去看热闹,却出于同情想帮助他们家渡过生活难关。B.人力车夫死后,他的妻子也因为伤心而选择
自尽,只是未能如愿,虽在好心人帮助下处理完丈夫的后事,却总是不能从痛苦和绝望中走出来。C.人力车夫的妻子一直纠结于丈夫的死因,她总
觉得自己的丈夫是遇害而死,而不是“自家沉河的”,而“我”除了给她些经济资助,也别无他法。D.面对人力车夫妻子的请求,“我”非常悲伤
,买了纸糊的洋车去祭奠死者,奠品虽然菲薄,但却表现了贫穷知识分子对劳苦大众的深厚同情。7.关于第二段画线部分的分析和鉴赏,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一番消息”指“我”从中年妇女那里打听来的车夫一家的不幸遭遇,“这一场光景”指“我”看到的
眼前母子三人痛哭的痛苦情景。B.画线句中“我”由眼前景,忆及一两个月以前倾听车夫诉说的事,又跨越空间,想起自己的妻子儿女,营造出极
强时间感和空间感。C.画线句子是对“我”内心活动的细腻描写,“觉得这些光景,决不是她一个人的”,体现出作者对当时劳苦大众生活艰辛这
一社会问题的反思。D.这几句话承上启下,既是对上文所见所闻感受的总结,也由“我”对“母子”的同情,开启了下文买好的纸车帮助人力车夫
圆梦的情节叙写。8.小说节选部分中的“我”有何作用?请分条简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对比法是常见的阅读方法之
一。读书小组选定的比较对象是老舍《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和本文中的人力车夫,要求小组成员写一则文学短评。请依据比较对象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6.C(“一直纠结于丈夫的死因”“总觉得自己的丈夫是遇害而死”分析错误,文中虽有“也
……也不知他……他是自家沉河的呢,还是……”,但却不足以表明她“一直纠结”“总觉得”等的情感态度。)7.A(“母子三人痛哭的痛苦情
景”从前后文看,现在屋内应是母子二人,大的孩子现在还没有从屋外进来。)8.①运用第一人称“我”叙述自己在人力车夫自杀后的所见所闻所
感,情感代入性强,使小说内容更具真实感。②“我”是全文的线索,“我”对人力车夫及其一家人的情感变化贯串全文,使得小说结构完整严谨。
③以“我”凸显创作意图。“我”和人力车夫的贫穷生活、社会地位相似,人力车夫之死让“我”思考这一悲剧的社会原因,体现创作的意图。9.
示例:①两人职业相同,都是人力车夫,都渴望拥有一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力车。②祥子一生“三起三落”,曾经两次拥有过自己的车;本文中的人
力车夫一生贫穷,至死未曾实现买车的梦想。③人生都是悲剧结局,祥子最终堕落成行尸走肉,本文的人力车夫跳河自杀。④两人都是底层劳苦大众
的代表,两文都借人力车夫的现象,将批判的矛头直指旧社会统治阶层。(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9题。桂圆李春华家乡的北边是蒙山,东边是沂河,距离临沂有30公里。村里有条古道,老辈人说是古驿站。就凭大街两边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店铺
,便知昔日的繁华。太爷爷从祖上接手“惠仁堂”中医大药房。从先祖到爷爷这辈,都思想开明,医术精进,救治乡邻不计其数,“惠仁堂”的名号
,在十里八乡叫得响。谁承想,倭寇入侵,战火燃遍齐鲁大地,接着又是内战起硝烟。好在家乡有蒙山做屏障,深居深山,兵家不愿光顾。每年春秋
两季,爷爷都带着家族男丁,到十几里外的蒙山采药。蒙山雾气迷蒙,像迷魂阵,让人猜不透到底藏着多少玄机。爷爷站在山顶,捋着花白的胡子说
,蒙山四季分明,有山有水,是中药材的生长宝地。这里中药材有1005种之多,是天然的药材库啊,①咱要用之于民……每年冬天,爷爷都让我
跟他睡,让我背诵古诗词和稀奇古怪的药材书,记得有《药性赋》《汤头歌诀》等。我最犯怵他脱掉我的棉袄掐着我的骨头问,这块儿骨头叫啥?哎
哟喂,皮肉是滋溜滋溜地疼呀。他那架势,是想把中医栽进我的骨头里。我在心里叫苦,嘴上可不敢吭声。我有事没事就去中药房,翻腾一层层的方
格药匣子,摩挲圆圆的拉手。管家安叔人和善,笑眼眯成一条缝,透着暖意。我淘得满头大汗,他拿毛巾给我擦汗,又拉开中药匣子,摸出几颗土褐
色、圆圆的干果。孩子,拿着,桂圆好吃哪。桂圆?我眨巴眨巴眼睛,迟疑一下。他点点头,示意我尝尝。我三下五除二,剥了果皮,把褐黑色的桂
圆肉扔进嘴里。呀!薄薄的果肉,真甜哪!我来回嚼着已是光溜溜的果核。嘻嘻,敢情药房也有好吃的。每次,安叔从山里采购药材回来,药房就来
一队马车。爷爷和安叔老远把车队迎进大院。安叔探出头,四下打量,“咣当”关上大门,跟着一溜小跑进了后院。我顾不上那些事,药匣子太诱人
了。我瞄着药房没人,溜进去直奔药匣子。拉开抽屉,抓一把桂圆,觉得不解渴。四下瞅瞅,又抓一大把塞进兜里,直到衣兜鼓鼓囊囊的,才跑出院
子。我分给早就巴望着的小伙伴。我们嚼着桂圆肉,用桂圆籽砸着对方,桂圆籽撒了一地。我像个猎人,伺机瞅着药房,抽屉里的桂圆,成了我的猎
物。逮着机会就装满衣兜,跟几个伙伴共享桂圆肉。我暗自得意,安叔没发现。我的胃口也大了,拿的数量也成倍增加。蹊跷的是,药匣子像个魔法
盒,总有满满的桂圆。安叔跟伙计赶着马车回来了。爷爷说,安叔去蒙山采药材,再送到临沂。当然,爷爷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就麻溜去了后院
。安叔沉着脸跟爷爷小声嘀咕。我好奇地跟过去,母亲拽住我,我不情愿地跟着母亲回了前院。我像不安分的鲤鱼,在炕上来回打挺。干脆蹬上裤子
,披上褂子,刺溜下炕,穿过漆黑的前院,悄悄溜进后院。伙计举着火把,后院灯火通明。安叔正吩咐伙计装药材,马车上摞起了小山包。安叔带着
几个伙计上了马车,马蹄敲打得青石板嗒嗒响,不一会儿,马车消失在黑漆漆的夜里。爷爷说,②药材送到临沂一带的敌占区。安叔他们回来时,碰
上了国民党的散兵,要征用马车回乡。安叔和伙计哪肯,那帮兵痞举起枪托对他们一阵乱砸。幸好来了武工队,缴了散兵的武器,安叔和伙计才得以
脱身。安叔鼻青脸肿的,胳膊也用纱布缠着,渗出斑斑血迹。我问,疼吗?安叔说,不疼,药材送到救急了,俺这不算啥!安叔要回乡了,我跑进后
院。他笑吟吟地拉着我。安叔,你别走!孩子,总要说再见的,没准儿哪天咱又见面了!他说的话,我似懂非懂。安叔说:天不早了,回吧!明儿一
早,俺就走了。我边回头边迈过门槛。③桂圆甜吧?安叔神秘地笑了,在我头上轻抚了一下说,④往后啊,好吃的多了,日子甜哪。我做个鬼脸,吐
吐舌头,笑着跑出后院。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政府召开隆重的表彰会,授予爷爷一块“岐黄①传薪火 悬壶济苍生”的牌匾和一枚“支前
模范”奖章。⑤颁奖人竟是安叔。(选自《青岛文学》2022年第1期,有删改)[注]①岐黄:岐伯和黄帝,相传为中医之祖。后以“岐黄”为
中医医术的代称。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交代爷爷思想开明,救治乡邻不计其数,打
响了“惠仁堂”的名号,为他后来获得牌匾埋下伏笔。B.?爷爷站在山顶说,蒙山是天然的药材库,“咱要用之于民”,可见他早就有悬壶济世的
愿望和支援前线的打算。C. “安叔沉着脸,跟爷爷小声嘀咕”,是怕泄密,影响给部队送药材,还担心会因此惹祸,体现安叔的谨慎小心。D.
?深秋的一天,安叔打扫落叶时动作明显缓慢,表现他“回乡”之前对药房的留恋,对爷爷与“我”的不舍。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是伏笔,与句子②相互照应,“伏”“应”前后连贯自然,使文章结构紧凑连贯。B.句子③是安叔所说,原意
是指桂圆本身的甜味,也体现了安叔对“我”的疼爱、关切。C.句子④暗示等到国家成立后,老百姓的生活会好起来,故用桂圆的甜来暗示抗战时
的日子也是甜的。D.句子⑤与前文安叔从山里采购药材、对“我”说“没准儿哪天咱又见面了”相照应,细想又在情理之中。8. “我”在作品
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电视台拟制作主题为“讲好中医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的节目,向社会征集相关素材。
“岐黄传薪火 悬壶济苍生”牌匾的历史内涵切合节目主题。请你代“惠仁堂”的传人写一段话,向电视台推荐这块牌匾。(6分,要求:结合选文
内容,紧扣节目主题。)6.?B?(3分)7.?C(3分)8. ①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故事,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和故事的真实性。②以
“我”的视角观察生活,有利于塑造作品的主要人物爷爷和安叔的形象。③“我”是故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者,由于“我
”的存在,故事情节得以贯通和发展。(每点2分,答出2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4分)?9.?岐黄
传薪火,悬壶济苍生”这一牌匾是先祖的医术精进、深明大义的写照。自开设“惠仁堂”以来,国家太平之日,他们便谨守医风,爱中医药事业,救
治乡邻无数,并发扬中医传统,辛勤学习药理,认识中药材等。然而,倭寇入侵之际,他们亦不曾退缩,“悬壶济世”?,将一切“用之于民”,采
药于蒙山,奔走至临沂,只为给敌占区的战士们以及时的帮助。“?支前模范”的奖章是对他们的嘉奖,更是对他们拳拳爱国之心的赞颂。这块牌匾
不仅见先辈爱中医之心,更可见先辈传承红色精神之坚定。(答案不唯一,抓住“中医”“红色精神”两个关键词,结合文本展开)(6分)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柳堡的故事石言四班长面色忧愁:“指导员,我们那个副班长思想有点不大正确哩!可能,他企图腐化,跟我们班
驻地那个姑娘。”我不由得小吃一惊说:“喔?这小鬼!”我就去找李进,他确实是变得格外漂亮了!我把腐化是破坏群众纪律最严重的道理说给他
听。他却说:“我不是想腐化,谈恋爱不作兴?战士就不作兴谈恋爱?”“上级不是说‘今年打垮希特勒,明年打垮日本’吗?”“你想先搞好关系
,等抗战胜利了跟她结婚吗?”他闷住头说:“你猜到就算了!”“你已经跟她讲定了吗?”“没有,讲了也不作数,保不定哪一仗我吃颗花生米‘
报销’了呢?害她?”这小伙子的心是被人家占领去了,这样搞下去,要他不犯错误真不保险,我于是决心调房子。他很爽快地回答:“好!”我和
连长跟四班调防,住到二妹子家里。半夜,我给一阵吵声搅醒了,老头子咕噜咕噜地骂,又大声喝起来,还像在打什么。又有女孩子的哭声。“什么
事情呀!难道李进闯了祸?不可能!那又是什么呢?空想无用,以后再调查吧。”第二天晚上,燥热得很,我想到外面凉爽一下,披衣出门,却看见
李进和二妹子面对面站着,?二妹子在哭,李进伸起手,想扶住她,好像又不敢。忽然二妹子一把抓住李进,把头枕在臂弯里哭了。李进像不知道怎
样才好了,呆在那里。当李进把二妹子的事情说给我听了之后,我真是惭愧,深深地懊恼自己。故事是这样的:二妹子的姐姐,嫁给大柳堡的刘胡子
,这个人溜到韩德勤的“遭殃军”当了排长,无恶不作。鬼子一“扫荡”,刘胡子又成了伪军中队长,偏偏又驻防到蒋桥来了。不知怎的,给他听到
风声,说二妹子长得更好看,就要强娶。二妹子怕刘胡子来,想参加我们部队,跟她爹说,她爹把她打了一顿。她便约李进晚上下哨后讲个明白。李
进说:“指导员,让她参加吧!我们要一走,她就要寻死投河的!”要救他,一定要救!再一想,问题很复杂。编制表上没有的,我们带不走。再者
,老百姓会不会说我们拐带闺女?不料李进理直气壮跟我辩论:“老百姓不会有意见的,庄上的人,谁不恨透刘胡子?大家都在替二妹子着急!只要
我们肯带二妹子走,哪个不拍手叫好!”啊!我错了!我所说的老百姓,是模模糊糊的。李进说的老百姓,是雇工,是农民,是我们的基本群众!我
说:“李进同志!我也要救她的,救人民就是我们的责任。不过你要仔细考虑:我们能救出二妹子,我们还能救出她全家吗?”“哼!我们总有办法
的!”什么办法呢?只有打蒋桥!但蒋桥是个相当大的据点,不是我们一个连能打的!这天晚上,我参加四班班务会。李进越讲,大家越严肃。他说
完这事,重重叹了一口气,说:“我啊,多不要脸!老百姓这样苦,我倒专门替自己打算了……人家在河里喊救命,我倒在船上唱山歌……填表时候
我怎么写的?为劳苦大众奋斗到底!我现在也讲不出什么漂亮话,同志们以后看我的好了!我只要求上级,总要想办法救她!就是要我去死也心甘情
愿!”一屋子静默了一阵,便齐声要我想办法。我向他们保证上级一定有办法,最后我说:“好好练兵!全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二妹子要我们去救呢
!”一星期后,我们连向东12里驻扎。部队出了庄子,我走在行列最后,我想李进该回头望望吧,然而他不。我却禁不住回头张望:却看见庄头绿
树丛里,远远的有一个人,我认得出她。几天以后,团部正式布置攻击蒋桥。我们连负责的一个大碉堡三层楼,敌人顽固不降。李进几个箭步就到了
碉堡根,他架起梯子爬到梯顶,刚够到二层楼的枪眼,李进拔出榴弹,一拉弦往枪眼里一灌,接着,又是一个……碉堡里翻了天。不熟悉的人,会说
李进今天是为了二妹子才这样勇敢的,其实冤枉。李进每一次战斗都争先恐后。不过以往,打再大的仗,他总是嬉皮笑脸的,今天却很认真,俘虏一
下来,他便拉住问:“有个叫刘胡子的中队长在哪里?”一个俘虏说:“是我把刘胡子打死的,他不让缴枪……”转眼到了11月,有一天团部开会
,宣布了一个好消息:我们要下江南了。这两天,我忽然注意到李进,他好像心事很重,面上却装着若无其事。我跟李进谈话,他闷了好久,忽然笑
笑说:“指导员,你今天用不着替我做政治工作了,我想定了。你说:一个人要光荣快活呢,还是享乐主义快活?”我问他:“你这几天内心斗争很
厉害吧?”他苦笑一下说:“我们这次是远走高飞了!不过你放心好了,我不会开小差的!”我说:“你想过吗?”他自言自语:“岂但想过……”
“我真想见她一面……以后怕只有做梦才……好,以后再不谈了!”他顾不得眼泪在流,又说下去,“我想想二妹子,心里难过,总还受得了。我一
想到从此要脱离部队,我要变成一个孬种,给同志们骂了,我实在受不了……指导员,你相信我的话吗?”“指导员,你放心,我还是那句话:‘为
劳苦大众奋斗到底!’”几天以后,我们出发了。深更半夜,寒风刺面,我们悄悄通过敌人的封锁线,下江南……那是1944年的冬天。(选自《
建党百年百篇文学短经典·第二卷:崛起东方新中国》,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由得小
吃一惊”体现了指导员的原则性和对工作的预见性,“喔?这小鬼!”语气温和亲切,丰富了指导员的形象。B.?当李进把二妹子的事情说给“我
”听之后,“我”很是惭愧懊恼,因为“我”感觉自己对问题不敏感,想法比较简单。C.?“我所说的老百姓,是模模糊糊的。”与李进说的“老
百姓”不同,旨在说明“我”在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脱离群众。D.?小说以1944年的冬天结尾,干净利落而又含蓄蕴藉,不仅交代了故事
发生的社会环境,还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的大量对话,简
洁精练而又生动传神,细化情节发展,延缓叙事进程。B.?小说对刘胡子的刻画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其凶狠作恶的形象。C.?文
中画横线的语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解了“我”的疑惑又为下文作铺垫。D.?二妹子和《百合花》中的“通讯员”“新媳妇”一样,无名而让人
产生共鸣。8.?李进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9.?“我”作为连队指导员,同时又是小说的叙述者,双重身份交叉带来
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答案】6. C ???7. B8.?①英勇无畏,不怕牺牲;②向往爱情,善良纯真;③服从纪律,
对党忠诚;④勇于反思,觉悟高尚9.?①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指导员作为故事的参与者和
叙述者,有利于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发展,使叙事更加灵活自由。③双重身份交叉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比如指导员的自律自省,李进的内心矛盾。
④双重身份交叉有利于表现作品主题,通过指导员的教育引导,李进更好地实现了成长,表现了崇高的革命主题。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停筑九龙台那天午后,我是被府中一浪盖过一浪的吵闹声给惊醒的。我很恼火,同时也深感意外。我,荀息,晋国的上大夫自入仕以来,一直秉
承尽忠王事之志,展平生所学,夙夜为大王参赞军机,伴君东征西讨,使得大晋在十数年间尽灭骊、耿、霍、魏、狄戎等周边小国。后来,我又复献
假道伐虢之计,先后用了五年时间,灭掉了强敌虞和虢,这就是史称“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的始末,从而使我大晋岿然屹立在纷乱的春秋时代。
当然,我在追随大王成就宏图霸业之时,身心日益疲惫,年老体衰。特别是长年征战烙在我肌体内的刀伤箭疼,一到雨季就会发作,令我苦不堪言。
为此,我不得不向大王告假,想颐养一些时日。为给自己营造一个清静的休养环境,我特地奏请大王恩准,在府门外挂了块“谢绝拜访”的牌子,并
严令侍卫把守。然而,这天午后,看来我是无论如何也小寐不成了,因为我的侍卫惊慌失措地跑进来禀告说:“右将军毕万他们,已持剑闯进客厅了
!”我素知,毕万将军是个很威猛的人,曾追随大王出征灭过霍、魏和耿三国。凯旋后,大王便将魏地赐给了他。此时,他不待在封地,怎么还会带
着人闯进我的府第呢?难道,他想谋反,并诛杀于我?为此,我当即披衣而起,拖着病躯拄着竹杖,出来质问毕万说:“将军意欲何为?”没想到,
毕万竟流了泪,一下子跪倒在我面前,并抽出佩剑横在自己的颈脖说:“荀大夫呀,您得救救大晋啊!不然,我就死在您面前······”其他大
臣也全都呼啦啦地跪下来,如丧考妣般号啕大哭说:“荀大夫,您得救救我大晋啊,呜呜呜……”我一时惊愕万分,便踉跄着挽起了毕万,请他断断
续续地讲述事情经过---也就是在公元前672年的九月间,大王晋献公率大军攻打骊戎国,不仅將骊戎的众多城池纳入我大晋版图,也将一对妩
媚娇艳的姊妹花揽入了怀中---也就是骊戎国的第一美人骊姬和她的妹妹骊紫。大王自此如获至宝,对这对姐妹花宠爱有加,遂成天沉迷于酒色,
不谋朝政,不图进取。这还不算,大王为进一步获得美人欢心,竟不顾群臣的强烈反对,下令强征十数万青壮年劳力,花费银粮无数,意欲修筑两座
九层高台,以供与两位爱妃歌舞游宴。“难道,就没有一个大臣劝阻么?”我恼怒至极,“即便大王为政有失,我们做臣子的,可要劝阻啊!”“当
然有,”毕万擦拭着眼泪说,“前四日,左将军赵夙入殿进谏,被大王厉声斥责逐出;前三日,里克大人进殿劝谏,被大王廷杖四十逐出;今日朝会
时,大王竟令刀斧手,将魏御史斩于宫门外……”“嗬,那,那右将军你,为什么不上殿进谏呢?”我立时感到一阵眩晕。天啊,大王这是怎么了?
我愣了愣,强按着胸中的愤懑白了毕万一眼说:“将军乃大王的心腹爱将,明知事态的是非曲直,不尽臣责以正君听,倒要自刎于我堂前,是何居心
?”毕万瞬时涨红了脸,一边呜咽一边辩解道:“我只是个冲锋陷阵的将军呐,怎能提剑上殿进谏?再说,大王已将魏御史立斩于宫前······
”我顿时悲愤难抑,顺势推操了毕万一把说:“我等既为人臣,无论是为君王计,还是为天下安,均应耿言直谏,匡正大王的过失,怎能趋利以避之
?我这就进宫去。”晋王宫前,旌旗猎猎。抬望眼,但见王旗杆上,一颗长发飘飘的头颅,正迎风翻滚。可怜的魏御史啊!我猛地咳嗽起来,心在滴
血,便顿了顿手中的竹杖,佝偻着腰身疾步拾级而上。此时,大王正在欢悦地饮酒。他见我大步上前,便颔首对我说:“荀大夫别来无恙?爱卿不在
府中静养,怎就进宫了呢?”接着,他突然断喝道:“若是再为筑高台扬国威之事而来,寡人必斩其首,饮其血!”我的血又凝固了一层。我就拱手
说:“大王,这些天,老臣在家静养时,练就了一个小把戏,就是把棋子堆起来,再在上面摆鸡蛋,且纹丝不动,今特来献之。”大王的脸一时阴晴
不定起来。少顷,他就说:“那爱卿可以一试。”我放下竹杖,盘腿坐下。先一一摆好12个棋子,然后再往棋子上一个个放鸡蛋。骊姬和骊紫先是
掩嘴惊呼起来说:“哟,荀大夫,小心啊!”大王也随之惊呼说:“小心小心,危险啊!”我轻轻地放下手中的鸡蛋,缓缓地站起身,复又跪倒在地
说:“大王啊,棋上累卵可重来,大厦倾覆可否?君不见,我大晋本就地贫民瘠,近年来开疆拓土,更是耗费甚巨。现如今十数万人筑高台,来年谁
来种地交粮呢?还有,秦楚齐燕等强敌一直环伺周边,只待我大晋一朝内乱。您说,还有比这更危险的事儿吗?”大王听了,顿时吓白了脸,对我长
揖到地说:“寡人即刻下诏,停筑九龙台就是。”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息追忆了自己在晋十数年的光辉事迹,协助晋君“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勾勒出他忠心为国又师心自用的形象。B.“毕万竟流了泪,一下子跪倒在我面前”,表现了其人虽然忧心国事但性格懦弱,故不敢去进谏,只能求助荀息。C.在荀息进谏之前,已有多位大臣因此遭到迫害,但并未阻止他劝阻君主的决心,对比出荀息的忠君不二、大义凛然。D.“我的血又凝固了一层”,表明荀息在听到晋君的呵斥后更为寒心,同时也越发冷静,继而采取了更委婉的劝谏方式。7.文中对数位大臣因劝谏而下场凄惨的描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时间的推进,劝谏的大臣结局越发悲惨,反衬出晋君的脾气越发暴躁。B.大臣们前赴后继地劝诫君主,正是他们忠君爱国的体现。C.对旗杆上魏御史头颅的特写,说明荀息有感于谏臣的死亡,对晋君充满了仇恨。D.以大臣之忠心衬托君王之残暴,突出了对于君主劳民伤财、残害忠良的批判之意。8.请简要赏析本文以“我”为叙述人称的妙处。(4分)9.荀息在多位大臣劝谏失败的情况下,成功说服了晋君。试分析其原因。(6分)答案:6.D(A“师心自用”错;B“性格懦弱”错;C“对比”错)7.B(A“反衬”错;C“充满了仇恨”错;D“衬托”错)8.①第一人称“我”,让读者身临其境,更为真实亲切。②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勾勒出荀息从惊到怒再到悲的复杂的心理变化,使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充实。(一点二分)9.①被劝谏者心态是基础。晋君只是一时误入歧途,沉溺享乐,但仍有雄心壮志。②劝谏者身份(或分量)是保障。荀息是追随晋君征战南北的肱骨大臣,自然有资格参与国家大事的探讨,加之受到特别恩宠,君王对其谏言更为重视。③劝谏的表达方式是条件。荀息以曲谏的方式,用类比的方法点明晋君建高台的严重后果,使其接受了劝谏。?(每点两分)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