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3年高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广东卷)
2023-08-03 | 阅:  转:  |  分享 
  
2023年高考真题完全解读(广东卷)2023年是广东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开局之年,化学试题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
版2020年修订)》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考查内容涵盖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发挥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
学”核心功能,全面覆盖“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考查内容,实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考查要求,重点考
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试题平稳过渡,稳中有新,今年的试题立足于课标,结合中学学情实际,整体平稳、层次分明
,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和高校选才,特别是试题充分估量了本届考生受疫情以及选科变化的影响,充分考虑了教情跟学情,题型、结构和难度与去年
保持总体平稳,助力学生稳定心态发挥水平。试题延续了去年的风格和结构,学生易于入手。一、立德树人,彰显化学学科价值试题在考查学生必备
知识、关键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培育,突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功能,既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
贡献,又让学生感觉到我们国家的现代科技发展进步,重大建设成就和社会发展成果。如:以中国古乐器为切入点,考查硅酸盐材料判断;第2题以
北京冬奥会、神舟十三号、天宫课堂、华龙一号核电为情境,考查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学变化、同位素等概念;第2小题当中,浓缩了我国四大科技
成果于试题中,呈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新时代历史成就。第3小题中,美丽乡村守护中华家园,强化了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弘
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显性的考查和隐性的教育结合起来。第7题以劳动、生产活动为背景,向学生展示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
时也树立了劳动美的价值观,对于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落实起到了推动作用,第18题Ni、Co均是重要的战略性金属,利用氨浸工艺可提取N
i、Co,并获得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等。二、重视基础,引导遵循课程标准在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前提下,深化化学学科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
考查。试题以理解与辨析、分析与推测、归纳与论证、研究与创新等四项关键能力为学生的水平表征,清晰呈现各项能力水平的内在逻辑。试题深化
基础性考查,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标、回归教材,注重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选择题为例,每题设计一个主题思想,各个选项围绕
主题考查不同的知识内容或从不同角度考查同一知识内容,这种做法大大增加了整份试卷的知识覆盖面,提高了考试信度,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对化学
学科主干与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如:第4题考查NH3喷泉实验,涉及氨的制备、收集和干燥方法;第6题和第16题都考查了电化学。其中第6
题是原电池,侧重于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考查,内容比较基础;第16题是电解池,侧重于电解池的应用原理,难度较大,考查电解原理的理解及判断
,电解池电极反应式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电解池有关计算;第8题考查有机官能团的性质及结构;第9题的二氧化硫的制取,考查净化、收集、性
质检验及尾气处理的装置;第11题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第12题考查漂白粉和漂粉精;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一元
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比较等基础知识。三、关注能力,深入考查学科素养试题中体现了关键能力的考查,为了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合
理地设计能力层级,服务科学选才,助力创新人才的培养。部分试题突破了封闭式作答的藩篱,进一步探索半开放性试题的一个设计,鼓励考生运用
创造性、发散思维,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引导教学改变追求唯一的标准答案、总结答题套路等固化的复习备考模式。情境设题成为高考命题的基本
原则,主要从“生活科学实践”和“重大社会热点”中选择情境,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试题开放性和探究性将进一步加大
。如:第17题的第5小问,写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应用;第20题第3小问,分析预测化合物可能的化学性质等等;试题加
强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考查,如第18题,以处理后的矿石硝酸浸取液提取镍、钴为主线,渗透物质结构、反应速率、弱电解质溶液和物质的量的一个
考查;第19题,以配合物分离稀土为主线,渗透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以及控制变量等方法的考查。四、重视迁移,展示化学特有魅力试题以社会生
活实际为背景设立相应的情境,关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必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了育人的导向作用。通过运用所学的
知识解释身边的相关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课堂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体现了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素养。试题中利用独特的化
学符号体系和丰富的表征方式,如电化学、分子结构、晶胞结构、价类二维图、能量反应进程变化曲线等等,丰富的情境创设,体现了学科独特的语
言魅力。如:第6题以负载有Pt和Ag的活性炭,可选择性去除Cl-实现废酸的纯化,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第8题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
“点击化学”;如第13题利用活性石墨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为载体,考查氯及其化合物性质;第16题用一种具有“卯榫”结构的双极膜组装电解
池,可实现大电流催化电解KNO3溶液制氨;第20题基于CO、碘代烃类等,合成化合物有机物的路线进行分析,全面考查分析推断能力。五、
图文并茂,聚焦问题设计 图片是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题目设计上强调对考生分析解决(解答)化学问题能力的考查,试卷的信息量有所增加,情
境复杂,图文并茂。本卷涉及图象或图表的达17题,占85%。其中第1、4、6、8、9、10、13、15、16、17、18、19、20
题均有图形,第7、12、18、19、20题均有图表。利用图形、图表、反应流程等多种形式实现对考生获取信息、吸收整合信息能力的考查,
使试题能全面考查考生的化学学科素养。题号难度考查内容详细知识点选择题1易元素及其化合物硅酸盐工业;化学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金
属材料的性质及利用。2易化学与STS元素周期表提供的元素信息;元素、核素、同位素;化学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3易化学与STS二
氧化硅的用途;醇类的物理性质;淀粉和纤维素。4易化学实验基础氨的喷泉实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5易物质的分类物质结构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苯分子结构的特点。6易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原电池;原电池电子流向判断及应用;原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原电池有
关计算。7易化学与可持续发展铁与非金属单质反应;甲烷的燃烧;蛋白质的变性;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8易有机化学基础(官能团结构与性质
)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官能团的性质及结构;含酯基有机物水解消耗NaOH的量的计算;多官能团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9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硫
)含硫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0中物质的分类与转化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钠与水反应原理;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醛类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11中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有关计算;结合气体物质与NA相关推
算;结合物质结构基础知识与NA相关推算。12易元素及其化合物漂白粉和漂粉精;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一元强酸与
一元弱酸的比较。13中元素及其化合物(氯)氯气的化学性质;原电池、电解池综合考查。14较难物质结构与性质(元素推断)电离能变化规律
;元素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5中化学反应原理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影响化学
反应速率的因素;活化能及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16中化学反应原理(电解)电解原理的理解及判断;电解池电解
基本判断;电解池电极反应式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电解池有关计算。非选择题17中综合实验设计和评价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中和热的测定
与误差分析;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应用。18中化学工艺流程盐溶液中微粒间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原理;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晶胞的有关计算;常见无机物的制备。19难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转化率的相关计算及判断;轨道表
示式。20中有机合成与推断根据要求书写同分异构体;有机物的推断;根据题给物质选择合适合成路线;有机合成综合考查。1.教学过程中要进
一步加强对常见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实验等基础性知识的教学,要着重关注学生容易出现理解偏差或理解深度不够的内容,我们
既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学科观念和思维方法落实到位,避免过多“死记硬背”。2.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学科知识的融合,精心设
计好知识复习专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融汇贯通,形成知识网络化、逻辑性更强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提取和运用。3.避免过多的僵化机械
训练,在高考题中,会出新的情景、新的设问、新的融合、新的角度,要多加强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思维开放,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以便能够更好
地应对高考,更从容接受高考的选拔。4.复习过程中不能好高骛远,以打牢知识为本,能力培养为关键,素养培育为核心,价值引领为导向,不可
一味求新、求变,不能一味加大难度、无限制拔高,应当根据学情,精心选择和设计内容,把学生最需要的给他,让他在现有水平上有所提高。5.
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可以适当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和思考的时间,给一定的空间友感悟知识,
从过程中寻找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高山流水觅知音”。下列中国古乐器中,主要由硅酸盐材料制成的是( )A.九霄环佩木古琴B.
裴李岗文化骨笛C.商朝后期陶埙D.曾侯乙青铜编钟【答案】C【解析】A项,九霄环佩木古琴主要构成是木材,动物筋制得,A错误;B项,裴
李岗文化骨笛由动物骨骼构成,B错误;C项,商朝后期陶埙属于陶瓷,由硅酸盐制成,C正确;D项,曾侯乙青铜编钟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D错
误; 故选C。2.科教兴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舟六号”为中国空间站送去推进剂气,是第族
元素B.火星全球影像彩图显示了火星表土颜色,表土中赤铁矿主要成分为C.创造了可控核聚变运行纪录的“人造太阳”,其原料中的与互为同位
素D.“深地一号”为进军万米深度提供核心装备,制造钻头用的金刚石为金属晶体【答案】C【解析】A项,化学符号Xe,原子序数54,在元
素周期表中处于第5周期0族,故A错误;B项,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不是FeO,故B错误;C项,2H与3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不同的中子数,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D项,金刚石是共价晶体,故D错误;故选C。3.建设美丽乡村,守护中华家园,衣食住行皆化学。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千家万户通光纤,光纤的主要材质为B.乡村公路铺沥青,沥青属于天然无机材料C.美容扮靓迎佳节,化妆品中的甘油难
溶于水D.均衡膳食助健康,主食中的淀粉可水解为葡萄糖【答案】D【解析】A项,光纤的主要材质为二氧化硅,A错误;B项,沥青属于有机材
料,B错误;C项,甘油溶于水,C错误;D项,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D正确; 故选D。4.1827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进行了N
H3喷泉实验。在此启发下,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其中,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图1:喷泉实验B.图2:干燥N
H3C.图3:收集NH3D.图4:制备NH3【答案】B【解析】A项,NH3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从而产生喷泉,故
A可以达到预期;B项,P2O5为酸性氧化物,NH3具有碱性,两者可以发生反应,故不可以用P2O5干燥NH3,故B不可以达到预期;C
项,NH3的密度比空气小,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C可以达到预期;D项,CaO与浓氨水混合后与水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促使NH3挥
发,可用此装置制备NH3,故D可以达到预期;故选B。5.化学处处呈现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舞台上干冰升华时,共价键断裂B.
饱和CuSO4溶液可析出无水蓝色晶体C.苯分子的正六边形结构,单双键交替呈现完美对称D.晨雾中的光束如梦如幻,是丁达尔效应带来的美
景【答案】D【解析】A项,舞台上干冰升华物理变化,共价键没有断裂,A错误;B项,饱和CuSO4溶液可析出的蓝色晶体中存在结晶水为五
水硫酸铜,B错误;C项,苯分子的正六边形结构,六个碳碳键完全相同呈现完美对称,C错误;D项,晨雾中由于光照射胶体粒子散射形成的光束
如梦如幻,是丁达尔效应带来的美景,D正确; 故选D。6.负载有Pt和Ag的活性炭,可选择性去除Cl-实现废酸的纯化,其工作原理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作原电池正极B.电子由Ag经活性炭流向PtC.Pt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O2+2H2O+4e-= 4
OH-D.每消耗标准状况下11.2L的O2,最多去除1mol Cl-【答案】B【解析】O2在Pt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Pt为正极,C
l-在Ag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g为负极。A项, Cl-在Ag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g为负极,A错误;B项,电子由负极Ag
经活性炭流向正极Pt,B正确;C项,溶液为酸性,故Pt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H++4e-= 2H2O,C错误;D项,每消耗标
准状况下11.2L的O2,转移电子2mol,而2 mol Cl-失去2mol电子,故最多去除2mol Cl-,D错误。 故选B。7
.劳动有利于“知行合一”。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劳动项目化学知识A帮厨活动:帮食堂师傅煎鸡蛋准备午餐加
热使蛋白质变性B环保行动:宣传使用聚乳酸制造的包装材料聚乳酸在自然界可生物降解C家务劳动:擦干已洗净的铁锅,以防生锈铁丝在O2中燃
烧生成Fe3O4D学农活动:利用秸秆、厨余垃圾等生产沼气沼气中含有的CH4可作燃料【答案】C【解析】A项,鸡蛋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帮
食堂师傅煎鸡蛋准备午餐,加热使蛋白质变性,有关联,故A不符合题意;B项,聚乳酸在自然界可生物降解,为了减小污染,宣传使用聚乳酸制造
的包装材料,两者有关联,故B不符合题意;C项,擦干已洗净的铁锅,以防生锈,防止生成氧化铁,铁丝在O2中燃烧生成Fe3O4,两者没有
关联,故C 符合题意;D项,利用秸秆、厨余垃圾等生产沼气,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用作燃料,两者有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
.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研究“点击化学”的科学家。图所示化合物是“点击化学”研究中的常用分子。关于该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发生加成反应B.最多能与等物质的量的NaOH反应C.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D.能与氨基酸和蛋白质中的氨基反应【答
案】B【解析】A项,该化合物含有苯环,含有碳碳叁键都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因此该物质能发生加成反应,故A正确;B项,该物质含有羧基
和?,因此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2molNaOH反应,故B错误;C项,该物质含有碳碳叁键,因此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
C正确;D项,该物质含有羧基,因此能与氨基酸和蛋白质中的氨基反应,故D正确;故选B。9.按图装置进行实验。将稀硫酸全部加入Ⅰ中的试
管,关闭活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中试管内的反应,体现H+的氧化性B.Ⅱ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SO2的还原性C.在Ⅰ和Ⅲ的试
管中,都出现了浑浊现象D.撤掉水浴,重做实验,Ⅳ中红色更快褪去【答案】C【解析】Ⅰ中发生反应S2O32-+2H+=S↓+SO2↑+
H2O,二氧化硫进入Ⅱ中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进入Ⅲ中与硫化钠反应生成S沉淀,二氧化硫进入Ⅳ中与氢氧化钠反应使溶液碱性减弱,酚酞
褪色。A项,Ⅰ中试管内发生反应S2O32-+2H+=S↓+SO2↑+H2O ,氢元素化合价不变, H+不体现氧化性,故A错误;B项
,Ⅱ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SO2的漂白性,故B错误;C项,Ⅰ试管内发生反应S2O32-+2H+=S↓+SO2↑+H2O,Ⅲ试管内发生
反应2S2-+SO2+2H2O=3S↓+4OH-,Ⅰ和Ⅲ的试管中都出现了浑浊现象,故C正确;D项,撤掉水浴,重做实验,反应速率减慢
,Ⅳ中红色褪去的速率减慢,故D错误;故选C。10.部分含或含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可存在
c→d→e的转化B.能与H反应生成c的物质只有bC.新制的d可用于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D.若b能与H2O反应生成O2,则b中含共价键
【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a、b、c对应物质分别为: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或a、b、e 、d对应物质分别为:铜、氧化亚铜
、氧化铜、氢氧化铜。A项,由分析可知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所以存在c→d→e的转化,A合理;
B项,钠和氧化钠(过氧化钠)都能与H2O反应都能生成氢氧化钠,B不合理;C项,新制氢氧化铜可用于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C合理;D项,
若b能与H2O反应生成O2,则b为过氧化钠,结构中含共价键和离子键,D合理; 故选B。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侯氏制碱法
涉及NaCl 和NH4Cl和NaHCO3等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 NH4Cl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5 NAB.1mo
l NaHCO3完全分解,得到的CO2分子数目为2 NAC.体积为1L的1mol·L-1NaHCO3溶液中,HCO3-数目为NAD
.NaCl 和NH4Cl的混合物中含1molCl-,则混合物中质子数为28 NA【答案】D【解析】A项,铵根中存在4个N-H共价键
,1mol NH4Cl 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4NA,A错误;B项,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1mol NaHCO3完
全分解,得到0.5molCO2分子,B错误;C项,NaHCO3= Na++HCO3-,HCO3-会发生水解和电离,则1mol Na
HCO3溶液中HCO3-数目小于1NA,C错误;D项,NaCl 和NH4Cl的混合物中含1molCl-,则混合物为1mol,质子数
为28NA,D正确;故选D。12.下列陈述Ⅰ与陈述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陈述Ⅰ陈述ⅡA将浓硫酸加入蔗糖中形成多孔炭
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和脱水性B装有NO2的密闭烧瓶冷却后颜色变浅NO2转化为N2O4的反应吸热C久置空气中的漂白粉遇盐酸产生CO2漂白
粉的有效成分是CaCO3D1mol·L-1 NaCl溶液导电性比同浓度醋酸强NaCl溶液的比醋酸的高【答案】A【解析】A项,蔗糖在
浓硫酸作用下形成多孔炭主要是蔗糖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得到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体现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和脱水性,故
A符合题意;B项,装有NO2的密闭烧瓶冷却后颜色变浅,降低温度,平衡向生成N2O4方向移动,则NO2转化为N2O4的反应为放热,故
B不符合题意;C项,久置空气中的漂白粉遇盐酸产生CO2是由于次氯酸钙变质,次氯酸钙和空气中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C不符合题意;D项,1mol·L-1 NaCl溶液导电性比同浓度醋酸强,氯化钠是强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导电
性强弱与NaCl溶液的pH比醋酸的高无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3.利用活性石墨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进行如图所示实验。闭合K
1,一段时间后( )A.U型管两侧均有气泡冒出,分别是Cl2和O2B.a处布条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C.b处出现蓝色,说明还原
性:Cl->I-D.断开K1,立刻闭合K2,电流表发生偏转【答案】D【解析】闭合K1,形成电解池,电解饱和食盐水,左侧为阳极,阳极
氯离子失去电子生成氯气,电极反应为2Cl-—2e-=Cl2↑,右侧为阴极,阴极电极反应为2H++2e-=H2↑,总反应为2NaCl
+2H2O2NaOH+H2↑+Cl2↑。A项,根据分析,U型管两侧均有气泡冒出,分别是Cl2和H2,A错误;B项,左侧生成氯气,氯
气遇到水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则a处布条褪色,说明HClO具有漂白性,B错误;C项,b处出现蓝色,发生Cl2+2KI=I2+2
KCl,说明还原性:I->Cl-,C错误;D项,断开K1,立刻闭合K2,此时构成氢氯燃料电池,形成电流,电流表发生偏转,D正确;故
选D。14.化合物XYZ4ME4可作肥料,所含的5种元素位于主族,在每个短周期均有分布,仅有Y和M同族。Y的基态原子价层p轨道半充
满,X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nsn-1,X与M同周期,E在地壳中含量最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电负性:B.氢化物沸点
:C.第一电离能:D.YZ3和YE3-的空间结构均为三角锥形【答案】A【解析】E在地壳中含量最多为氧元素,X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
式为nsn-1,所以n-1=2,n=3,X为镁或者n=2,X为锂,Y的基态原子价层p轨道半充满所以可能为氮或磷,Y和M同族所以为氮
或磷,根据X与M同周期、XYZ4ME4化合价之和为零,可确定Z为氢元素、M为磷元素、X为镁元素、E为氧元素、Y氮元素。A项,元素电
负性:氧大于氮大于氢,A正确;B项,磷化氢、氨气、水固体均是分子晶体,氨气、水固体中都存在氢键沸点高,磷化氢没有氢键沸点低,所以氢
化物沸点:冰大于氨大于磷化氢,B错误;C项,同周期第一电离能自左向右总趋势逐渐增大,当出现第ⅡA族和第ⅤA族时比左右两侧元素电离能
都要大,所以氮大于氧大于镁 ,C错误;D项,NH3价层电子对为3+1=4 ,有一对孤电子对,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NO3-价层电子对
为3+0=3,没有孤电子对,NO3-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D错误;故选A。15.催化剂Ⅰ和Ⅱ均能催化反应R(g)P(g)。反应历程
(下图)中,M为中间产物。其它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Ⅰ和Ⅱ,反应历程都分4步进行B.反应达平衡时,升高温度,
R的浓度增大C.使用Ⅱ时,反应体系更快达到平衡D.使用Ⅰ时,反应过程中M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答案】C【解析】A项,由图可知两种
催化剂均出现四个波峰,所以使用Ⅰ和Ⅱ,反应历程都分4步进行,A正确;B项,由图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达平衡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左
移动,R的浓度增大,B正确;C项,由图可知Ⅰ的最高活化能小于Ⅱ的最高活化能,所以使用Ⅰ时反应速率更快,反应体系更快达到平衡,C错误
;D项,由图可知在前两个历程中使用Ⅰ活化能较低反应速率较快,后两个历程中使用Ⅰ活化能较高反应速率较慢,所以使用Ⅰ时,反应过程中M所
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D正确;故选C。16.用一种具有“卯榫”结构的双极膜组装电解池(下图),可实现大电流催化电解KNO3溶液制氨
。工作时,H2O在双极膜界面处被催化解离成H+和OH-,有利于电解反应顺利进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总反应:KNO3
+3H2O= NH3·H2O+2O2↑+KOHB.每生成1mol NH3·H2O,双极膜处有9 mol的H2O解离C.电解过程中,
阳极室中的物质的量不因反应而改变D.相比于平面结构双极膜,“卯榫”结构可提高氨生成速率【答案】B【解析】由信息大电流催化电解KNO
3溶液制氨可知,在电极a处KNO3放电生成NH3,发生还原反应,故电极a为阴极,电极方程式为NO3- +8e-+7H2O= NH3
·H2O+9OH-,电极b为阳极,电极方程式为4OH--4e-=O2↑+2H2O,“卯榫”结构的双极膜中的H+移向电极a,OH-移
向电极b。A项,由分析中阴阳极电极方程式可知,电解总反应为KNO3+3H2O= NH3·H2O+2O2↑+KOH,故A正确;B项,
每生成1mol NH3·H2O,阴极得8mol e-,同时双极膜处有8mol H+进入阴极室,即有8mol的H2O解离,故B错误;
C项,电解过程中,阳极室每消耗4mol OH-,同时有4mol OH-通过双极膜进入阳极室,KOH的物质的量不因反应而改变,故C正
确;D项,相比于平面结构双极膜,“卯榫”结构具有更大的膜面积,有利于H2O被催化解离成H+和OH-,可提高氨生成速率,故D正确;故
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17.(14分)化学反应常伴随热效应。某些反应(如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其数值Q可通过
量热装置测量反应前后体系温度变化,用公式计算获得。(1)盐酸浓度的测定:移取20.00 mL待测液,加入指示剂,用0.5000mo
l·L-1的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22.00 mL。①上述滴定操作用到的仪器有 。A.?B.?C. D.?②该盐酸浓度为
mol·L-1。(2)热量的测定:取上述溶液和盐酸各进行反应,测得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值(℃)分别为T0、T1,则该过程放出的热量
为 (c和分别取和,忽略水以外各物质吸收的热量,下同)。(3)借鉴(2)的方法,甲同学测量放热反应Fe(s)+CuSO4(aq)
= FeSO4(aq)+Cu(s)的焓变(忽略温度对焓变的影响,下同)。实验结果见下表。序号反应试剂体系温度/℃反应前反应后i0.
2mol·L-1 CuSO4溶液1.20 g 铁粉abii0.56 g 铁粉ac①温度:b c(填“>”“<”或“=”)。② (选
择表中一组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4)乙同学也借鉴(2)的方法,测量反应A:Fe(s)+ Fe2(SO4)3(aq)
=3FeSO4(aq)的焓变。查阅资料:配制Fe2(SO4)3溶液时需加入酸。加酸的目的是 。提出猜想:Fe粉与Fe2(SO4)3
溶液混合,在反应A进行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粉和酸的反应。验证猜想:用试纸测得Fe2(SO4)3溶液的不大于1;向少量Fe2(SO4)
3溶液中加入粉,溶液颜色变浅的同时有气泡冒出,说明存在反应A和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实验小结:猜想成立,不能直接测反应A的焓变。
教师指导:鉴于以上问题,特别是气体生成带来的干扰,需要设计出实验过程中无气体生成的实验方案。优化设计:乙同学根据相关原理,重新设计
了优化的实验方案,获得了反应A的焓变。该方案为 。(5)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写出其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应用 。【答案】(1) AD
0.5500(2) 418(T1-T0)(3) > 或(4)抑制Fe3+水解 Fe+2H+= Fe2++ H2↑将一定量
的Cu粉加入一定浓度的Fe2(SO4)3溶液中反应,测量反应热,计算得到反应Cu + Fe2(SO4)3 = CuSO4+2 Fe
SO4的焓变ΔH1;根据(3)中实验计算得到反应Fe +CuSO4 = Cu+ FeSO4的焓变ΔH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得到反应F
e+ Fe2(SO4)3 =3FeSO4的焓变为ΔH1+ΔH2(5)燃料燃烧(或铝热反应焊接铁轨等)【解析】(1)①滴定操作时需要
用的仪器有锥形瓶、酸式滴定管、碱式滴管、铁架台等,故选AD;②滴定时发生的反应为HCl+NaOH=NaCl+H2O,故c(HCl)
===0.5500 mol·L-1;(2)由可得Q=××(50mL+50mL)×(T1-T2)=418(T1-T0);(3)100
mL0.2mol·L-1 CuSO4溶液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2mol,1.20 g 铁粉和0.56 g 铁粉的物质的量分别
为0.021mol、0.01 mol,实验i中有0.02 mol CuSO4发生反应,实验ii中有0.01mol CuSO4发生反
应,实验i放出的热量多,则b>c;若按实验i进行计算,;若按实验ii进行计算,;(4)Fe3+易水解,为防止Fe3+水解,在配制F
e2(SO4)3溶液时需加入酸;用pH试纸测得Fe2(SO4)3溶液的pH不大于1说明溶液中呈强酸性,向少量Fe2(SO4)3溶液
中加入Fe粉,溶液颜色变浅的同时有气泡即氢气产生,说明溶液中还存在Fe与酸的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Fe+2H+= Fe2++ H2↑
;乙同学根据相关原理,重新设计优化的实验方案的重点为如何防止Fe与酸反应产生影响,可以借助盖斯定律,设计分步反应来实现Fe2(SO
4)3溶液与Fe的反应,故可将一定量的Cu粉加入一定浓度的Fe2(SO4)3溶液中反应,测量反应热,计算得到反应Cu + Fe2(
SO4)3 = CuSO4+2 FeSO4的焓变ΔH1;根据(3)中实验计算得到反应Fe +CuSO4 = Cu+ FeSO4的焓
变ΔH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得到反应Fe+ Fe2(SO4)3 =3FeSO4的焓变为ΔH1+ΔH2;(5)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和
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化石燃料的燃烧、炸药开山、放射火箭等都是化学能转化热能的应用,另外铝热反应焊接铁轨也是化学能转化热能的应用。1
8.(14分)Ni、Co均是重要的战略性金属。从处理后的矿石硝酸浸取液(含Ni2+、Co2+、Al3+、Mg2+)中,利用氨浸工艺
可提取Ni、Co,并获得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工艺流程如下:?已知:氨性溶液由NH3·H2O、(NH4)2SO3和(NH4)2CO3配
制。常温下,Ni2+、Co2+、Co3+与NH3形成可溶于水的配离子:lgKb(NH3·H2O)=-4.7;Co (OH)2易被空
气氧化为Co (OH)3;部分氢氧化物的Ksp如下表。氢氧化物Co (OH)2Co (OH)3Ni(OH)2Al(OH)3Mg(O
H)2Ksp回答下列问题:(1)活性可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常温下,pH=9.9的氨性溶液中,c(NH3·H2O) c(
NH4+) (填“>”“<”或“=”)。(3)“氨浸”时,由Co (OH)3转化为[Co (NH3)6]2+的离子方程式为 。(4
) (NH4)2CO3会使滤泥中的一种胶状物质转化为疏松分布的棒状颗粒物。滤渣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出现了NH4Al(OH)2CO3
的明锐衍射峰。①NH4Al(OH)2CO3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②(NH4)2CO3提高了Ni、Co的浸取速率,其原因
是 。(5)①“析晶”过程中通入的酸性气体A为 。②由CoCl2可制备AlxCoOy晶体,其立方晶胞如图。Al与O最小间距大于Co
与O最小间距,x、y为整数,则Co在晶胞中的位置为 ;晶体中一个Al周围与其最近的O的个数为 。(6)①“结晶纯化”过程中,没有引
入新物质。晶体A含6个结晶水,则所得HNO3溶液中n(HNO3)与n(H2O)的比值,理论上最高为 。②“热解”对于从矿石提取Ni
、Co工艺的意义,在于可重复利用HNO3和 (填化学式)。【答案】(1) MgO+H2O=Mg(OH)2(2)>(3) 2Co(O
H)3 +12 NH3·H2O +SO32-=2[Co (NH3)6]2++SO42-+13H2O+4OH- 或2Co(OH)3
+8 NH3·H2O +4NH4++SO32-=2[Co (NH3)6]2++SO42-+13H2O(4) 晶体 减少胶状物质对镍
钴氢氧化物的包裹,增加了滤泥与氨性溶液的接触面积(5) HCl 体心 12(6) 0.4或2:5 MgO【解析】硝酸浸取液
(含Ni2+、Co2+、Al3+、Mg2+)中加入活性氧化镁调节溶液pH值,过滤,得到滤液主要是硝酸镁,结晶纯化得到硝酸镁晶体,再
热解得到氧化镁和硝酸。滤泥加入氨性溶液氨浸,过滤,向滤液中进行镍钴分离,经过一系列得到氯化铬和饱和氯化镍溶液,向饱和氯化镍溶液中加
入氯化氢气体得到氯化镍晶体。(1)活性MgO可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MgO+H2O=Mg(OH)2;(2)常温下,pH=9.9的氨
性溶液中,lgKb(NH3·H2O)=-4.7,,,则c(NH3·H2O)>c(NH4+);(3)“氨浸”时,Co(OH)3与亚硫
酸根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再与氨水反应生成[Co (NH3)6]2+,则由Co(OH)3转化为[Co (NH3)6]2+的离子方程式为
2Co(OH)3 +12 NH3·H2O +SO32-=2[Co (NH3)6]2++SO42-+13H2O+4OH- 或2Co(
OH)3 +8 NH3·H2O +4NH4++SO32-=2[Co (NH3)6]2++SO42-+13H2O;(4)(NH4)2
CO3会使滤泥中的一种胶状物质转化为疏松分布的棒状颗粒物。滤渣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出现了NH4Al(OH)2CO3的明锐衍射峰。①
X射线衍射图谱中,出现了NH4Al(OH)2CO3的明锐衍射峰,则NH4Al(OH)2CO3属于晶体;②根据题意(NH4)2CO3
会使滤泥中的一种胶状物质转化为疏松分布的棒状颗粒物,则(NH4)2CO3能提高了Ni、Co的浸取速率,其原因是减少胶状物质对镍钴氢
氧化物的包裹,增加了滤泥与氨性溶液的接触面积;(5)①“析晶”过程中为了防止Ni2+水解,因此通入的酸性气体A为HCl;②由CoC
l2可制备AlxCoOy晶体,其立方晶胞如图。x、y为整数,根据图中信息Co、Al都只有一个原子,而氧(白色)原子有3个,Al与O
最小间距大于Co与O最小间距,则Al在顶点,因此Co在晶胞中的位置为体心;晶体中一个Al周围与其最近的O原子,以顶点Al分析,面心
的氧原子一个横截面有4个,三个横截面共12个,因此晶体中一个Al周围与其最近的O的个数为12;(6)①“结晶纯化”过程中,没有引入
新物质。晶体A含6个结晶水,则晶体A为Mg(NO3)2·6H2O,根据Mg(NO3)2+2H2OMg(OH)2+2HNO3,Mg(
OH)2MgO+H2O,还剩余5个水分子,因此所得HNO3溶液中n(HNO3)与n(H2O)的比值理论上最高为2:5;②“热解”对
于从矿石提取Ni、Co工艺的意义,根据前面分析Mg(NO3)2+2H2OMg(OH)2+2HNO3,Mg(OH)2MgO+H2O,
在于可重复利用HNO3和MgO。19.(14分)配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且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某有机物能与Fe2
+形成橙红色的配离子[FeR3]2+,该配离子可被HNO3氧化成淡蓝色的配离子[FeR3]3+。①基态的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②完成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O3- +2 [FeR3]2++3H+____+2 [FeR3]2++H2O(2)某研究小组对(1)中②的反应
进行了研究。用浓度分别为2.0 mol·L-1、2.5 mol·L-1、3.0 mol·L-1的HNO3溶液进行了三组实验,得到c
[([FeR3]2+)]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①c(HNO3)= 3.0 mol·L-1时,在0~1 min内,[FeR3]2+
的平均消耗速率= 。②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A.平衡后加水稀释,增大B.[FeR3]2+平衡转化率:C.三组实验中,反应速率
都随反应进程一直减小D.体系由橙红色转变为淡蓝色所需时间: (3)R的衍生物L可用于分离稀土。溶液中某稀土离子(用M表示)与L存在
平衡:M+LML K1ML+LML2 K2研究组配制了L起始浓度c0(L)=0.02mol·L-1、M与L起始浓度比c0(M)
/ c0(L)不同的系列溶液,反应平衡后测定其核磁共振氢谱。配体L上的某个特征H在三个物种L、ML、ML2中的化学位移不同,该特征
H对应吸收峰的相对峰面积S(体系中所有特征H的总峰面积计为1)如下表。c0(M)/ c0(L)S(L)S(ML)S(ML2)01.
0000ax0.64b0.400.60【注】核磁共振氢谱中相对峰面积S之比等于吸收峰对应H的原子数目之比;“”表示未检测到。①c0
(M)/ c0(L)= a时,x= 。②c0(M)/ c0(L) =b时,平衡浓度比c平(ML2)/ c平(ML)= 。(4)研究
组用吸收光谱法研究了(3)中M与L反应体系。当c0(L)=1.0×10-5mol·L-1时,测得平衡时各物种c平/ c0(L)随c
0(M)/ c0(L)的变化曲线如图。c0(M)/ c0(L)=0.51时,计算M的平衡转化率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
字)。【答案】(1) ? HNO2(2) 5×10-5 mol·L-1·min-1 A、B(3) 0.36 3:4或0.7
5(4)98%【解析】(1)①基态Fe2+的3d电子轨道表示式为?;②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离子方程式中需要增加HNO2。(2)①浓度分
别为2.0 mol·L-1、2.5 mol·L-1、3.0 mol·L-1的HNO3溶液,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据此可知三
者对应的曲线分别为Ⅰ、Ⅱ、Ⅲ;c(HNO3)= 3.0 mol·L-1时,在0~1 min内,观察图像可知[FeR3]2+的平均消
耗速率为;②A项,对于反应NO3- +2 [FeR3]2++3H+HNO2+2 [FeR3]2++H2O,加水稀释,平衡往粒子数增
加的方向移动,[FeR3]2+含量增加,[FeR3]2+含量减小,增大,A正确;B项,HNO3浓度增加,[FeR3]2+转化率增加
,故,B正确;C项,观察图像可知,三组实验反应速率都是前期速率增加,后期速率减小,C错误;D项,硝酸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体系由
橙红色转变为淡蓝色所需时间越短,故,D错误;故选AB。(3)①c0(M)/ c0(L)= a时,S(ML2)+ S(ML)+ S(
L)=1,且S(ML2)=0.64,S(ML)<0.01得x=0.36;②S(ML2)相比于S(ML)含有两个配体,则S(ML2)
与S(ML)的浓度比应为S(ML2)相对峰面积S的一半与S(ML)的相对峰面积S之比,即。(4);,由L守恒可知,则;则M的转化率
为。20.(14分)室温下可见光催化合成技术,对于人工模仿自然界、发展有机合成新方法意义重大。一种基于CO、碘代烃类等,合成化合物
ⅶ的路线如下(加料顺序、反应条件略):(1)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 。化合物x为i的同分异构体,且在核磁共振氢谱上只有2组峰。x的结构
简式为 (写一种),其名称为 。(2)反应②中,化合物ⅲ与无色无味气体y反应,生成化合物ⅳ,原子利用率为。y为 。(3)根据化合物
V的结构特征,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序号反应试剂、条件反应形成的新结构反应类型a消去反应b氧化反应(生成有机产物)(
4)关于反应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___。A.反应过程中,有键和键断裂B.反应过程中,有双键和单键形成C.反应物i
中,氧原子采取sp3杂化,并且存在手性碳原子D.属于极性分子,分子中存在由p轨道“头碰头”形成的键(5)以苯、乙烯和为含碳原料,利
用反应③和⑤的原理,合成化合物ⅷ。基于你设计的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a)最后一步反应中,有机反应物为 (写结构简式)。(b)相关步骤涉及到烯烃制醇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c)从苯出发,第一步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明反应条件)。【答案】(1) C5H10O?(或?或?)3-戊酮(或2,2-二甲基丙醛或3,3-二甲基氧杂环丁烷)(2)O2或氧气(3)浓硫酸,加热 ? O2、Cu,加热(或酸性KMnO4溶液)?(或?)(4)CD(5)?和CH3CH2OHCH2=CH2+H2OCH3CH2OH ??【解析】①?与HBr加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②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氧化生成?,③?与?发生开环加成生成?,④?发生取代反应生成?,⑤?与?及CO反应生成?。(1)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C5H10O;?不饱和度为1,x可形成碳碳双键或碳氧双键或一个圆环,化合物x为i的同分异构体,且在核磁共振氢谱上只有2组峰,说明分子中有对称结构,不对称的部分放在对称轴上,x的结构简式含酮羰基时为?(或含醛基时为?或含圆环是为?),其名称为3-戊酮(或2,2-二甲基丙醛或3,3-二甲基氧杂环丁烷);(2)反应②中,化合物ⅲ与无色无味气体y反应,生成化合物ⅳ,原子利用率为100%,②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氧化生成?,y为O2或氧气;(3)根据化合物V?的结构特征,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含有羟基,且与羟基相连的碳的邻碳上有氢,可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与羟基相连的碳上有氢,可在铜、银催化作用下氧化生成?,或酸性KMnO4溶液中氧化生成;(4)A项,从产物中不存在C-I键和H-O键可以看出,反应过程中,有C-I键和H-O键断裂,故A正确;B项,反应物中不存在C=O双键,酰碘基中碘原子离去与羟基中氢离去,余下的部分结合形成酯基中C-O单键,所以反应过程中,有C=O双键和C-O单键形成,故B正确;C项,反应物i?中,氧原子采取sp3杂化,但与羟基相连的碳有对称轴,其它碳上均有2个氢,分子中不存在手性碳原子,故C错误;D项,CO属于极性分子,分子中存在由p轨道“肩并肩”形成的π键,故D错误;故选CD;(5)以苯、乙烯和CO为含碳原料,利用反应③和⑤的原理,合成化合物ⅷ。乙烯与水在催化剂加热加压条件下合成乙醇;乙烯在银催化作用下氧化生成环氧乙醚;苯在铁催化作用下与溴生成溴苯,溴苯与环氧乙醚生成?,与HI反应合成?,最后根据反应⑤的原理,?与乙醇、CO合成化合物ⅷ。(a)最后一步反应中,有机反应物为?和CH3CH2OH;(b)相关步骤涉及到烯烃制醇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c)从苯出发,第一步的化学方程式为??。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