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物理真题完全解读(辽宁卷)前言:新高考政策在辽宁实施以后,高考物理卷采取自主命题,今年是第三年。考试题型为7(单选题,每题4 分)+3(多选题,每题6分)+2(实验题,6+8分)+3(解答题,一般为10+12+18分),满分100分。考试内容,包含动力学、 电磁学、万有引力、热力学、光学、机械振动机械波、原子物理,物理实验等,覆盖高中物理全部模块,没有选做题。概况:2023年高考,物理 (辽宁卷),整体难度一般,“内容不超范围,深度不超要求”,回归教材,无偏题怪题,兼具有有一些灵活性、创新性。把考察的重点放在了同学 们思维逻辑、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突出对关键能力的考察。如:多选题第8题,虽然同学们对轮船球鼻艏装置不一定了解, 但通过题干的描述,及配图的示意,能马上判断出“波的叠加”这一知识点,而问题中的相同现象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旨在同学们要对所学能做 到举一反三,多观察生活。文本:试题最直接的呈现形式是文本,高考物理(辽宁卷),考试时长75分钟,很是考察同学们筛选整合有效信息的能 力。猜测命题人可能也注意到这点,今年物理(辽宁卷)的试题依旧精简干练,直奔主要信息。同时,又保留了试题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特点,比 如:选择题第1题,投篮练习;第5题提到的空气充电宝;第7题提到的地球上观察,月球和太阳的直径近似相等。均是一句话引出情境,接着就会 给出条件及问题。紧扣“概况”中提到的学以致用,同学要多观察生活的特点。图像、图表:图像、图表同样是试题给出有效信息的手段。在今年的 高考物理(辽宁卷)中,15个题中,只有一题未给出图像或图表。“文本”的干练,配合信息丰富的图像图表,使试题中的各类问题具象化、可视 化,直观化。考察了同学们挖掘信息,获取信息、综合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获取文本、图像、图表信息后,为了解决问题,构建模型必不可少,这 也是高考重点考察的能力。物理实验:今年的两个物理实验题,仍然是力学实验+电学实验。力学实验中的“器材”竟然是我们生活最常见的纸板搭 建的滑道和硬币。而这看似“简陋”的实验,却符合实验理论条件,很容易实现操作,这会激发出同学们学习物理,做物理实验的兴趣。电学实验, 是测量导电漆的电阻率,不是我们平时所用的电阻丝,有一点点创新。处理实验数据时,是通过图表,配合数学知识得到结果。利用数学思维及知识 解决物理问题,在实验题中很常见。值得同学们注意。压轴题:今年的物理(辽宁卷),可以说没有真正的“压轴题”,三个解答题,第一个难度为 简单,考察了直线运动及简单的功能关系。第二、三个解答题,难度为较难,分别考察带电粒子在电磁组合场中的运动和带有弹簧的碰撞问题。两题 均设三问,解决问题依然是运用动力学观点、动能观点、动量观点这三把金钥匙。之所以说没有真正的“压轴”,是因为只要同学们对平时所学的知 识点掌握充分,经过认真分析,都能做出来。并不是“学霸”专属题。其它高中物理,有几个相对游离的模块,考点简单,可称为“必拿分”的点: 光学、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原子物理及热力学。今年的辽宁卷,将光学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放在了同一题里综合考察,是一道多选题。值得我们注意 。总结:今年的物理(辽宁卷),回归教材,稳扎稳打,实实在在,难度适中,教考结合。个人非常喜欢。题号分值题型考点14单选题物体运动轨 迹、速度、受力的相互判断24用基本单位推导物理量单位34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计算;动能的定义和表达式44导体棒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的 动生电动势54气体等温变化的图象64光电子的最大初速度;基态、激发态、跃迁、电离74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86多选题生活中常见的 波的干涉现象;多普勒效应的定义和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光路的可逆性9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带电体周围的电势分布;等势面与电场的 关系106作用的导体棒在导轨上运动的电动势、安培力、电流、路端电压;求导体棒运动过程中通过其截面的电量;双杆在不等宽导轨上运动问题 118实验题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26测量电阻丝电阻率;电学创新实验1340解答图牛顿定律与直线运动-简单过程;动能的定义和表达式;机 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及条件14粒子由电场进入磁场15用动量定理解释缓冲现象;完全非弹性碰撞;板块问题;利用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解决(类 )碰撞问题1.对所学能做到举一反三,多观察生活;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基础知识点要掌握牢固,但不是死记硬背,机械刷 题不可取,收益几乎为0。4.能够快速读取试题文本及图像图表信息,能够第一时间构建模型;5.能够根据所学,正确理解实验原理及操作过程 。6.回归教材。2023年全国新高考辽宁卷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 某同学在练习投篮,篮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篮球所受合力F的示意图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详解】篮球做曲线运动,所受合力指向运动轨迹的凹侧。故选A。2. 安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 律。若两段长度分别为和、电流大小分别为I1和I?的平行直导线间距为r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以表示为。比例系数k的单位是( )A. kg·m/(s2·A)B. kg·m/(s2·A2)C. kg·m2/(s3·A)D. kg·m2/(s3·A3)【答案】B【详 解】根据题干公式整理可得;代入相应物理量单位可得比例系数k的单位为;故选B。3. 如图(a),从高处M点到地面N点有Ⅰ、Ⅱ两条光滑 轨道。两相同小物块甲、乙同时从M点由静止释放,沿不同轨道滑到N点,其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b)所示。由图可知,两物块在离开M点 后、到达N点前的下滑过程中( ) A. 甲沿I下滑且同一时刻甲动能比乙的大B. 甲沿Ⅱ下滑且同一时刻甲的动能比乙的小C. 乙沿I 下滑且乙的重力功率一直不变D. 乙沿Ⅱ下滑且乙的重力功率一直增大【答案】B【详解】AB.由图乙可知,甲下滑过程中,甲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则甲沿Ⅱ下滑,乙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乙沿I下滑,任意时刻甲的速度都小于乙的速度,可知同一时刻甲的动能比乙的小,A错误, B正确;CD.乙沿I下滑,开始时乙速度为0,到点时乙竖直方向速度为零,根据瞬时功率公式可知重力瞬时功率先增大后减小,CD错误。4. 如图,空间中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一导体棒绕固定的竖直轴OP在磁场中匀速转动,且始终平行于OP。导体棒两端的电势差u随时间t变 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详解】如图所示 导体棒匀速转动,设速度为v,设导体棒从到 过程,棒转过的角度为,则导体棒垂直磁感线方向的分速度为;可知导体棒垂直磁感线的分速度为余弦变化,根据左手定则可知,导体棒经过B点和 B点关于P点的对称点时,电流方向发生变化,根据;可知导体棒两端的电势差u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为余弦图像。5. “空气充电宝”是一种通 过压缩空气实现储能的装置,可在用电低谷时储存能量、用电高峰时释放能量。“空气充电宝”某个工作过程中,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p-T图像如 图所示。该过程对应的p-V图像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B【详解】根据;可得从a到b,气体压强不变, 温度升高,则体积变大;从b到c,气体压强减小,温度降低,因c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小于b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c态的体积大于b态体积。6 . 原子处于磁场中,某些能级会发生劈裂。某种原子能级劈裂前后的部分能级图如图所示,相应能级跃迁放出的光子分别设为①②③④。若用①照 射某金属表面时能发生光电效应,且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则( ) A. ①和③的能量相等B. ②的频率大于④的频率C. 用 ②照射该金属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D. 用④照射该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小于Ek【答案】A【详解】A.由图可知①和③对应的跃迁能级 差相同,可知①和③的能量相等,选项A正确;B.因②对应的能级差小于④对应的能级差,可知②的能量小于④的能量,根据可知②的频率小于④ 的频率,选项B错误;C.因②对应的能级差小于①对应的能级差,可知②的能量小于①,②的频率小于①,则若用①照射某金属表面时能发生光电 效应,用②照射该金属不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错误;D.因④对应的能级差大于①对应的能级差,可知④的能量大于①,即④的频率大于① ,因用①照射某金属表面时能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根据;则用④照射该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于Ek,选项D错误。7. 在 地球上观察,月球和太阳的角直径(直径对应的张角)近似相等,如图所示。若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T?,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为T?,地球 半径是月球半径的k倍,则地球与太阳的平均密度之比约为( ) A. B. C. D. 【答案】D【详解】设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 为r?,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根据;可得;其中;;联立可得;故选D。8. “球鼻艏”是位于远洋轮船船头水面下方的装置,当 轮船以设计的标准速度航行时,球鼻艏推起的波与船首推起的波如图所示,两列波的叠加可以大幅度减小水对轮船的阻力。下列现象的物理原理与之 相同的是( ) A. 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B. 阳光下的肥皂膜,呈现彩色条纹C. 驶近站台的火车,汽笛音调变高D. 振动 音叉周围,声音忽高忽低【答案】BD【详解】该现象属于波的叠加原理;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是光的折射造成的,与该问题的物理原理不 相符;阳光下的肥皂膜呈现彩色条纹,是由于光从薄膜上下表面的反射光叠加造成的干涉现象,与该问题的物理原理相符;驶近站台的火车汽笛音调 变高是多普勒现象造成的,与该问题的物理原理不相符;振动音叉的周围声音忽高忽低,是声音的叠加造成的干涉现象,与该问题的物理原理相符。 9. 图(a)为金属四极杆带电粒子质量分析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b)为四极杆内垂直于x轴的任意截面内的等势面分布图,相邻两等势面 间电势差相等,则( ) A. P点电势比M点的低B. P点电场强度大小比M点的大C. M点电场强度方向沿z轴正方向D. 沿x轴运 动的带电粒子,电势能不变【答案】CD【详解】A.因P点所在的等势面高于M点所在的等势面,可知P点电势比M点的高,选项A错误;B.因 M点所在的等差等势面密集,则M点场强较P点大,即P点电场强度大小比M点的小,选项B错误;C.场强方向垂直等势面,且沿电场线方向电势 逐渐降低,可知M点电场强度方向沿z轴正方向,选项C正确;D.因x轴上个点电势相等,则沿x轴运动的带电粒子,则电势能不变,选项D正确 。10. 如图,两根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左、右两侧导轨间距分别为d和2d,处于竖直向上的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 为2B和B。已知导体棒MN的电阻为R、长度为d,导体棒PQ的电阻为2R、长度为2d,PQ的质量是MN的2倍。初始时刻两棒静止,两棒 中点之间连接一压缩量为L的轻质绝缘弹簧。释放弹簧,两棒在各自磁场中运动直至停止,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整个过程中两棒保持与导轨垂直 并接触良好,导轨足够长且电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足( ) A. 弹簧伸展过程中、回路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电流B. PQ速率为v时,M N所受安培力大小为C. 整个运动过程中,MN与PQ的路程之比为2:1D. 整个运动过程中,通过MN的电荷量为【答案】AC【详解】A .弹簧伸展过程中,根据右手定则可知,回路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电流,选项A正确;B.任意时刻,设电流为I,则PQ受安培力;方向向左;M N受安培力;方向向右,可知两棒系统受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设PQ质量为2m,则MN质量为m, PQ速率为v时,则;解得;回路的感应 电流 ;MN所受安培力大小为;选项B错误;C.两棒最终停止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由动量守恒可得;;可得则最终MN位置向左移动;PQ位 置向右移动因任意时刻两棒受安培力和弹簧弹力大小都相同,设整个过程两棒受弹力的平均值为F弹,安培力平均值F安,则整个过程根据动能定理 ;;可得D.两棒最后停止时,弹簧处于原长位置,此时两棒间距增加了L,由上述分析可知,MN向左位置移动,PQ位置向右移动,则;选项D 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11. 某同学为了验证对心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如下实验:用纸板搭建如图所示 的滑道,使硬币可以平滑地从斜面滑到水平面上,其中OA为水平段。选择相同材质的一元硬币和一角硬币进行实验。 测量硬币的质量,得到一元 和一角硬币的质量分别为和()。将硬币甲放置在斜面一某一位置,标记此位置为B。由静止释放甲,当甲停在水平面上某处时,测量甲从O点到停 止处的滑行距离OP。将硬币乙放置在O处,左侧与O点重合,将甲放置于B点由静止释放。当两枚硬币发生碰撞后,分别测量甲乙从O点到停止处 的滑行距离OM和ON。保持释放位置不变,重复实验若干次,得到OP、OM、ON的平均值分别为、、。(1)在本实验中,甲选用的是___ _(填“一元”或“一角”)硬币;(2)碰撞前,甲到O点时速度的大小可表示为_____(设硬币与纸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 g);(3)若甲、乙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_____(用和表示),然后通过测得的具体数据验证硬币对心碰撞过程中动量是否守恒;(4) 由于存在某种系统或偶然误差,计算得到碰撞前后甲动量变化量大小与乙动量变化量大小的比值不是1,写出一条产生这种误差可能的原因____ 。【答案】 ①. 一元 ②. ③. ④. 见解析【详解】(1)[1]根据题意可知,甲与乙碰撞后没有反弹,可知甲的质量大于 乙的质量,甲选用的是一元硬币;(2)[2]甲从点到点,根据动能定理解得碰撞前,甲到O点时速度的大小(3)[3]同理可得,碰撞后甲的 速度和乙的速度分别为;若动量守恒,则满足;整理可得(4)[4]由于存在某种系统或偶然误差,计算得到碰撞前后甲动量变化量大小与乙动量 变化量大小的比值不是1,写出一条产生这种误差可能的原因有:1.测量误差,因为无论是再精良的仪器总是会有误差的,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 2.碰撞过程中,我们认为内力远大于外力,动量守恒,实际上碰撞过程中,两个硬币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不为零。12. 导电漆是将金属粉末添加 于特定树脂原料中制作而成的能导电的喷涂油漆。现有一根用导电漆制成的截面为正方形的细长样品(固态),某同学欲测量其电阻率,设计了如图 (a)所示的电路图,实验步骤如下: a.测得样品截面的边长a = 0.20cm;b.将平行排列的四根金属探针甲、乙、丙、丁与样品接 触,其中甲、乙、丁位置固定,丙可在乙、丁间左右移动;c.将丙调节至某位置,测量丙和某探针之间的距离L;d.闭合开关S,调节电阻箱R 的阻值,使电流表示数I = 0.40A,读出相应的电压表示数U,断开开关S;e.改变丙的位置,重复步骤c、d,测量多组L和U,作出 U—L图像如图(b)所示,得到直线的斜率k。回答下列问题:(1)L是丙到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丁”)的距离;( 2)写出电阻率的表达式ρ = ___________(用k、a、I表示);(3)根据图像计算出该样品的电阻率ρ = _______ ____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①. 乙 ②. ③. 6.5 × 10-5【详解】(1)[1]由于电压表测量 的是乙、丙之间的电压,则L是丙到乙的距离。(2)[2]根据电阻定律有;再根据欧姆定律有联立有;则(3)[3]根据图像可知k = 6 .5V/m;则根据(2)代入数据有ρ = 6.5 × 10-5Ω?m13. 某大型水陆两柄飞机具有水面滑行汲水和空中投水等功能。某 次演练中,该飞机在水而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滑行并汲水,速度达到v?=80m/s时离开水面,该过程滑行距离L=1600m、汲水质量 m=1.0×10?kg。离开水面后,飞机琴升高度h=100m时速度达到v?=100m/s,之后保持水平匀速飞行,待接近目标时开始空 中投水。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飞机在水面滑行阶段的加速度a的大小及滑行时间t;(2)整个攀升阶段,飞机汲取的水的 机械能增加量ΔE。【答案】(1),;(2)【详解】(1)飞机做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则;解得飞机滑行的时间为;飞 机滑行的加速度为飞机从水面至处,水的机械能包含水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则机械能变化量为14. 如图,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间存在匀强电 场,板长是板间距离的倍。金属板外有一圆心为O的圆形区域,其内部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质量为m、电荷 量为q(q>0)的粒子沿中线以速度v0水平向右射入两板间,恰好从下板边缘P点飞出电场,并沿PO方向从图中O''点射入磁场。己知圆形磁 场区域半径为,不计粒子重力。(1)求金属板间电势差U;(2)求粒子射出磁场时与射入磁场时运动方向间的夹角θ;(3)仅改变圆形磁场区 域的位置,使粒子仍从图中O''点射入磁场,且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最长。定性画出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及相应的弦,标出改变后的侧形磁场区 域的圆心M。 【答案】(1);(2)或;(3)见解析 【详解】(1)设板间距离为,则板长为,带电粒子在板间做类平抛运动,两板间电场 强度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电场力提供加速度解得;设粒子在平板间的运动时间为,根据类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得,联立解得(2)设粒子出电 场时与水平方向夹角为,则有故;则出电场时粒子的速度为粒子出电场后沿直线匀速直线运动,接着进入磁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洛伦兹力提供匀 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得解得已知圆形磁场区域半径为,故粒子沿方向射入磁场即沿半径方向射入磁场,故粒子将沿半径方向射出磁场,粒子射出 磁场时与射入磁场时运动方向的夹角为,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圆弧轨迹对应的圆心角也为,由几何关系可得故粒子射出磁场时与射入磁场时运动方向 的夹角为或; (3)带电粒子在该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与圆形磁场半径关系为,根据几何关系可知,带电粒子在该磁场中运动的轨迹一定为劣弧,故 劣弧所对应轨迹圆的弦为磁场圆的直径时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则相对应的运动轨迹和弦以及圆心M的位置如图所示: 15. 如图,质 量m1= 1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右侧的竖直墙面固定一劲度系数k = 20N/m的轻弹簧,弹簧处于自然状态。质量m2= 4kg的小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滑上木板左端,两者共速时木板恰好与弹簧接触。木板足够长,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1,最大 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性势能Ep与形变量x的关系为。取重力加速度g = 10m/s2,结果可用根 式表示。(1)求木板刚接触弹簧时速度v的大小及木板运动前右端距弹簧左端的距离x1;(2)求木板与弹簧接触以后,物块与木板之间即将相 对滑动时弹簧的压缩量x2及此时木板速度v2的大小;(3)已知木板向右运动的速度从v2减小到0所用时间为t0。求木板从速度为v2时到之后与物块加速度首次相同时的过程中,系统因摩擦转化的内能U(用t表示)。 【答案】(1)1m/s;0.125m;(2)0.25m;;(3)【详解】(1)由于地面光滑,则m1、m2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则有m2v0= (m1+m2)v1代入数据有v1= 1m/s对m1受力分析有则木板运动前右端距弹簧左端的距离有v12= 2a1x1代入数据解得x1= 0.125m(2)木板与弹簧接触以后,对m1、m2组成的系统有kx = (m1+m2)a共对m2有a2= μg = 1m/s2当a共 = a2时物块与木板之间即将相对滑动,解得此时的弹簧压缩量x2= 0.25m对m1、m2组成的系统列动能定理有代入数据有 (3)木板从速度为v2时到之后与物块加速度首次相同时的过程中,由于木板即m1的加速度大于木块m2的加速度,则当木板与木块的加速度相同时即弹簧形变量为x2时,则说明此时m1的速度大小为v2,共用时2t0,且m2一直受滑动摩擦力作用,则对m2有-μm2g?2t0= m2v3-m2v2解得则对于m1、m2组成的系统有;U = -Wf联立有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