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2023-08-03 | 阅:  转:  |  分享 
  
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问题的提出:高校德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德育工作已经从单一的道德教育转变为涉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人格塑造的全方位工作。如

何创新高校德育实践路径,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高校德育工作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德育方案,以实现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高校德育工作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尊重人才发展的意志和规律是至关重要的。人才的成长与个人的体能、生理、学识和意志等多个层面有关,其中生理因素是先天形成的,难以改变。但其他层面则可以

在后天条件的支撑下得到优化和提升。因此,高校德育工作需要充分考虑人才的成长规律和个性差异,以个人的品质和属性为起点,以个人的社会价值为终点。在德育课堂的设计中,高校需要尊重人才的主观意志和情感,引导他们发展私德的同时,更要进

一步引导他们发展公德和国家大德。这意味着,德育课堂的设计需要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过程,以满足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德育工作也需要注重社会环境的引导和塑造,为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课堂教学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尊重课堂教学规律,注重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适应性,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逻辑和学习逻辑,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教师的教学逻辑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呈现形式上,需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传递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感。同时,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逻辑,注重听、说、读、写等核心层面的培养,让学生从感性经验到理性积累的过程中获得更为丰富的道德认知和情感认知。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学习逻辑主要是以学什么和怎么学为主的。因此,在德育课堂的设计中,需要注重设置更为真实的处理情境,让学生能够感性认知和理性积累,从而提高课堂的黏性和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德育课堂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得更为个性化的体验和认知。实践活动是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践活动的参

与,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德育资源,从而更好地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习惯。实践活动比传统的理论教学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形成责任意识,与外界建立起良好的往来关系。高校德育课堂的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实践活动这一环节,让

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感受和体验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德育的本质和意义。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还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进一步提高个人的社交能力和责任意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德育课堂的设计必须要尊重实践活动的基本规律,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践资源的开发,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和体验德育的重要性和实践的价值,从而更好地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给校园德育工作带来冲击和挑战,

更新德育观念,调整德育内容,优化德育环境,拓展德育途径,创新与实践适应互联网时代特点的学校德育模式,是学校德育迎接挑战的新策略。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无论人们重视还是漠视,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和观念,构筑起一种全新的互联网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互联网时代的特殊性为学校德育工作也提供了历史的机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又对传统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二、课题界定: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互联网时代为特定背景,充分发

挥德育功能,形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型育人格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环境总是与一定的空间或范围有关。从微观上看,互联网时

代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从宏观上理解,网络环境包括整个虚拟的现实的世界。也就是说,互联网时代不仅仅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发生作用的地点,还可以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教学策略等非物理形态。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网络环境更多的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的组合。与之相关联的研究,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比较重视利用网络手段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尤其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

这方面主要是利用网络强大的信息资源辅助教学任务的完成,以此凸现教学成果的更优化。从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学习已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已成为目前学校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和有效途径。本课题的提出,我们就是看准了互联网时代的高效、便捷的可利用价值,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朝着健康、和谐、向上的方向发展。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预计今后的学校教育工作将会有一次较大的飞跃,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基本模式的构建将成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

明显的特色,促进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健康成长。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时代的挑

战,社会的挑战。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主要阵地,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求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既要具有德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又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网络操作,同时还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跟住时代步伐,掌握相关的网络技术,以最佳的途径和最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使德育工作朝着健康的、有序的、科学的方向发展。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从目前的教育形势看来,应该是一种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时代是德

育教育的新阵地,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掌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主动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成就更多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鉴于此,我们主张在学校、家庭、社会联合体中,利用网络平台多方位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行为规范、道德品质、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教育与自我教育。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家长的要求,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课题理论依据:研究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的意义、价值,提出了学校德育必须由传统封闭的、限制性的德育,转变为以实现美好人性为目的的、开放的发展性德育等新理念、新见解、新对

策,旨在建构一种青少年网络德育模式,指导网络德育尤其是小学网络德育实践,进一步提高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研究目标:(1)在于逐步培养师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和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为每一名师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同时也起到探索建立校本特色的网络德育模式的作用。(2)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研究教师的专业素养,转变教

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校德育的效能、品味与魅力,使德育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并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成长和发展。(3)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学生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研究内容:(1)探索互联网时代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形成和谐互动机制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2)探索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的目标。(3)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的内容。

(4)探索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的途径、方式方法。(5)探索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的评价体系。研究假设:

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是以网络为背景,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活动。“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成人”是我们课题的观点。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短短二十几年间从无到有,异常迅猛地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网络的出现,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被接收和分配的方式,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学生的求知、

成长的兴奋点被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所吸引,他们通过互联网了解了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认识了世界的博大精深,结交了许多不相识的朋友,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创新之处:(1)通过课题研究,初步构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互联网时代德育模式。(2)在互联网时代环境下,大家共同进步。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终生学习已经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在实施互联网时代德育的过程中,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教师、

学生,以及广大家长,都将整个过程中受益,达到多赢的效果。(3)德育需要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成为德育活动创新的重要途径,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我们用更少的成本,取得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4)从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转变。传统德育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封闭性和一元性,与信息社会的开放性、多元性不兼容。针对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网络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而无所适从或饥不择食的现状,德育要敞开思维的大门,要走进由不同制度的社会和历史、现实、未来不同阶段所构成的信息时空,让学生经受信息的冲击和“洗礼”,从而增强对不良信息的抵御力。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研究思路: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小学生的德育现状,建设适应互联网时

代的新型德育工作队伍,开展互联网时代针对性的小学生德育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架构互联网时代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我们将运用文献法来整理和运用当今国内外关注网络教育、小学德育的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操作参考,更好地实现教师的观念更新。(2)调查研究法。通过师生随机的座谈、平时的观察以及

课题前期的问卷测查,发现学校德育中存在共性问题,分析小学德育现状,为构建架构互联网时代德育模式、评估课题研究实效提供参考与依据。(3)行动研究法。强调本课题研究的实践特点,在德育实

践中分析、改进、总结。(4)案例研究法。不断收集德育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从中发掘和提炼科学有效的实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5)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教育规律。技术路线:本课题研究将以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架构互联网时代德育模式研究为重点。

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xx.6— xx.7)(1)组织学习小学德育相关系统理论著作。(2)利用网络、图书阅读等途径进行相关的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包括近几年小学生德育方面的成果,以及他们内在的相关联系等等。(3)组织课题申报,确认课题组成员及分工,提出课题研究计划,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开展培训活动。(4)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研究计划、管理办法。

2.实施阶段(xx.7— xx.5)(1)根据实践调查撰写开题报告,制定研究总规划和阶段计划,制定工作目标和推进措施。(2)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学习有关理论和先进经验,

进行文献资料的搜集及相关调查。(3)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方案、理论培训,通过查阅资料,调查分析比较互联网时代德育现状。(4)调整学校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德育工作队伍。(5)创建学校德育网站和“家校通”等平台,开展互联网时代针对性的小学生德育实践活动。(6)各课题成员搜集整理撰写论文材料,并拟定论文的雏形,开展阶段性成果汇报。3.总结阶段(xx.5-xx.6)

(1)对本课题的实施进行反思、总结,完成结题报告。(2)梳理、整理相关资料,提升理论和经验推广,接受课题鉴定组的评估验收。(3)召开研究成果总结会,向学校领导汇报科研情况,进一步提高科研意识,以科研促教学。

献花(0)
+1
(本文系燕虞昊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