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聊特训营千 聊 特 训 营 是 国 内 领 先 兴 趣 能 力 培 养 品 牌 , 为 用 户 提 供 名 师 教 学 、贴 心 陪 伴 、 精 心 实 效 、 高 性 价 比 的 全 领 域 成 长 课 程 , 旨 在 做 用 户 最 靠谱 的 智 囊 , 帮 助 用 户 发 现 自 我 , 发 挥 优 势 , 解 决 难 题 , 实 现 自 己 想 要的 生 活 。通 过 IP 名 师 教 学 和 助 教 陪 伴 的 双 师 模 式 ,对 每 个 课 程 的 知 识 技能 点 都 配 备 十 年 以 上 专 业 教 研 把 握 课 程 内 容 确 保 学 员 从 “ 知 道 ” 到 “ 做
到 ” 。愿 景 : 让 天 下 因 我 们 而 拥 有 更 有 用 和 更 完 整 的 知 识 体 系 , 让 知 识切 切 实 实 帮 助 天 下 人 。“千聊特训营的介绍”
简介李在峰,师出武当山,传学于岭南,武术名家。自幼入武当修文习武,为武当文化优秀传承人,2009年受到新加坡总统纳丹阁下特邀,赴新加坡总统府进行武当养生功法交流,并受到新加坡总统纳丹,总理李显龙的亲切接见。2010年作为武当功夫团领队,率团参加上海世博会进行武当功夫展示及教学。 擅长武当太极拳、武当养生气功十二段锦、五行气功、太乙五行拳、武
当太极剑、子午抢、八极拳、八卦掌、形意拳。
老 师 简 介
前 言太 上 老 君 说 常 清 静 经 : 全 称 《 太 上 老 君 说 常 清 静 妙 经 》 ,或 《 太 上 老 君 说 常 清 静 真 经 》 , 又 称 《 太 上 混 元 上 德 皇 帝 说常 清 静 经 》 , 简 称 《 清 静 经 》 《 常 清 静 经 》 。 作 者 不 详 。 此经 主 要 阐 述 “ 如 何 清 静 , 渐 入 真 道 ” 。 “ 太 上 老 君 ” , 道 教徒 对 “ 老 子 ” 的 尊 称 。 “ 太 ” 为 大 之 意 , “ 上 ” 为 尊 之 意 ;高 真 莫 先 众 圣 共 尊 , “ 太 上 ” 系 道 门 最 高 之 辞 , 用 以 称 呼 其神 仙 体 系 中 品 位 极 高 之 神 。 老 即 寿 , 君 是 尊 号 , 道 清 德 极 ,所 以 称 为 君 。 说 明 老 君 为 众 圣 之 祖 , 真 神 之 宗 。 一 切 万 物 ,
莫 不 皆 因 老 君 所 制 , 故 为 宗 祖 也 。 常 为 恒 也 。 清 为 元 , 静 为炁 , 经 为 法 。 一 则 为 圣 人 之 径 路 , 二 则 为 神 仙 的 梯 凳 。 凡 学道 的 人 , 都 因 经 戒 而 成 真 圣 。 圣 人 没 有 不 借 经 而 成 为 圣 人 ,不 凭 借 元 炁 而 成 道 的 。 《 清 静 经 》 在 道 教 中 占 有 重 要 的 位 置 ,历 来 为 此 作 注 者 众 多 。 《 玄 门 日 诵 早 晚 功 课 经 》 把 《 清 静 经 》放 在 众 经 之 首 , 每 日 持 诵 , 可 知 该 经 是 道 教 徒 修 持 的 一 部 非常 重 要 的 上 乘 经 典 。 每 每 朗 诵 此 经 “ 夫 人 神 好 清 , 而 心 扰 之 ;人 心 好 静 , 而 欲 牵 之 ” 。 “ 遣 其 欲 而 心 自 静 , 澄 其 心 而 神 自清 ” 。 自 然 而 然 就 能 “ 清 静 ” 、 “ 渐 入 真 道 ” 。
老君①曰:大道②无形③,生育④天地;大道无情⑤,运行日月⑥;大道无名⑦,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⑧曰道。【 译 文 】 太 上 老 君说 : 天 与 地 之 间 , 空 而无 相 , 可 是 天 与 地 之 间 ,虽 然 是 没 有 形 体 , 却 能生 育 出 天 地 之 家 的 一切 有 生 命 的 动 植 物 , 以及 与 无 生 命 的 , 例 如 沙土 、 石 头 等 许 许 多 多 的
物 体 。万 物 都 在 大 道 包容 之 中 , 但 她 一 视 同 仁 , 没 有 半 点 偏 爱 和 私 护 , 在 大 宇 宙 中 旋 转 运 行 ,没 有 止 息 , 也 没 有 偏 差 , 那 就 是 一 分 一 毫 私 情 。 然 而 人 就 有 了 喜 怒 哀 乐 ,有 情 。 天 地 万 物 ( 除 了 人 ) 都 是 有 运 行 的 规 律 。 若 违 背 了 运 行 的 规 律 ,它 就 要 受 到 天 地 的 惩 罚 。天 地 空 间 , 虽 然 没 有 名 字 , 但 自 生 万 事 万 物 , 却 能 养 育 万 物 , 滋 润万 物 , 而 不 为 已 有 的 博 大 无 私 胸 怀 。 人 为 何 邀 功 图 名 、 贪 婪 聚 财 、 为 私丧 命 呢 ? 大 道 是 万 事 万 物 产 生 、 发 展 、 灭 亡 的 根 源 , 就 连 太 上 老 君 都 不知 道 怎 么 称 呼 她 , 就 勉 强 称 之 为 “ 道 ” 。
1 老 君 : 太 上 老 君 的 简 称 。2 大 道 : 大 , 指 宇 宙 空 间 无 限 , 地 大 物 博 。 大 道 , 道 是 至 高 无 上 的 , 是 在 没 有 天 地 之 前 , 有一 个 没 有 形 状 的 最 高 能 源 , 《 道 德 经 》 中 说 : “ 道 生 一 , 一 生 二 , 二 生 三 , 三 生 万 物 。 ” 因 天 地万 物 皆 为 “ 道 ” 的 化 生 , 故 注 称 “ 大 道 ” 。3 无 形 : 没 有 形 状 , 视 之 不 见 。4 生 育 : 养 育 , 生 育 是 不 可 名 状 之 物 , 大 而 无 外 , 小 而 无 内 , 是 阴 阳 精 体 之 合 , 所 以 叫 生 育 。5 无 情 : 没 有 偏 爱 及 私 情 。6 日 月 : 日 月 星 辰7 无 名 : 因 无 形 、 无 象 、 无 情 , 所 以 叫 无 名 。8 强 名 : 勉 强 称 名 。
夫①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②流末③,而生万物。【 译 文 】 因 为 这个 “ 道 ” , 有 时 候 ,有 些 地 方 是 清 净 的 ;有 时 候 , 有 些 地 方就 显 得 非 常 污 浊 。有 动 有 静 。 清 净 是污 浊 的 源 头 , 如 水
源 在 上 游 则 清 净 的 。在 下 游 就 显 得 污 浊 。像 天 空 是 清 净 的 ,大 地 就 显 得 混 浊 。因 此 , 清 阳 之 气 是 上 升 的 , 阴 浊 之 气 是 下 降 的 。 如 果 清 阳 之 气 不 能保 守 , 那 么 本 来 灵 性 便 容 易 下 降 : 如 果 本 来 灵 性 下 降 , 便 失 去 了 本 性 的主 宰 : 如 果 失 去 了 本 性 的 主 宰 , 便 容 易 产 生 情 欲 之 念 , 思 想 与 行 为 便 自然 而 然 流 于 下 体 之 末 端 ;如 果 万 物 的 思 想 与 行 为 流 于 下 体 之 末 端 , 便 有 阴阳 之 交 合 ;如 果 有 了 阴 阳 之 交 合 , 便 自 然 而 然 生 长 出 种 种 轮 回 之 万 物 来 。
① 夫 : 发 语 词 。② 降 本 : 归 于 根 本③ 流 末 : 返 于 末 端
清者浊之源①,动者静之基②;人能常清静,天地悉③皆归。【 译 文 】 清 、 浊 、 动 、 静 乃 相对 之 态 , 有 晴 天 就 有 阴 天 , 有 生 就有 死 , 两 者 相 互 转 化 的 运 动 , 才 有生 生 不 息 的 大 道 运 行 。 活 动 的 事 物只 是 清 静 的 基 础 , 如 建 筑 物 都 是 由活 动 而 来 的 , 活 动 的 力 量 只 是 静 止的 基 础 , 只 有 清 静 才 是 万 物 的 根 本之 道 。所 以 , 人 如 果 能 够 经 常 保 持 清清 静 静 , 一 切 天 地 万 物 , 就 全 部 归纳 在 人 的 本 性 之 中 了 , 这 就 是 学 道的 根 本 , 每 个 人 都 不 可 忽 视 啊 。
① 源 : 源 头② 基 : 基 础 、 根 本③ 悉 : 都
夫人神①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译 文 】 比 方 说 , 人 的 元 神 本来 是 喜 好 清 净 的 , 都 是 因 为 世 欲 之事 干 扰 而 使 之 不 清 净 。 人 的 心 性 也是 一 样 , 本 来 也 爱 好 清 净 , 但 是 都被 贪 念 的 欲 望 牵 引 去 了 。
① 神 : 指 人 的 元 神 ( 心 神 ) 本 性 , 来 自 无 极 中 的 真 阳 之 灵 。
常能遣①其欲,而心自静;澄②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③不生,三毒④消灭。【 译 文 】 因 此 , 一 个 人 能 去 除七 情 六 欲 , 内 守 元 和 自 然 之 炁 , 内心 自 然 而 然 就 会 安 静 。 澄 滤 这 个 心性 之 后 , 我 们 的 元 神 自 然 能 够 清 醒 。这 样 的 话 , 像 这 六 种 ( 眼 、 耳 、 鼻 、
舌 、 身 、 意 ) 我 们 所 能 接 触 到 的 欲望 , 自 然 不 会 带 来 干 扰 , 三 种 ( 贪妄 心 , 愚 痴 心 , 嗔 怨 心 ) 之 毒 素 也自 然 而 然 消 灭 。
① 谴 : 去 除② 澄 : 澄 清③ 六 欲 : 眼 、 耳 、 鼻 、 舌 、 身 、 意④ 三 毒 : 贪 妄 心 , 愚 痴 心 , 嗔 怨 心 (指 身 、 心 、 口 )。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①,物无其物;三者②既悟,惟见於空③。【 译 文 】 但 是 有 些 人就 是 做 不 到 , 这 就 是 因 为心 性 还 没 有 澄 清 的 关 系 ,尚 有 一 些 欲 望 还 未 遣 除 。人 心 迷 惑 未 断 , 心 有 所 染 ,不 能 穷 尽 妙 理 。 如 果 人 能
够 遣 除 这 些 欲 望 , 人 能 断情 、 绝 贪 、 去 欲 , 使 心 处于 形 内 , 不 能 够 从 外 形 上看 到 心 内 世 界 , 达 到 清 净的 话 , 便 去 观 察 自 己 的 心 , 连 你 自 己 的 心 , 都 会 感 觉 没 有 了 。 你 再 往 外看 一 切 形 体 , 这 些 形 体 也 不 再 是 形 体 了 。 就 是 了 望 远 处 的 物 体 , 远 处 的物 体 也 不 是 什 么 物 体 了 。 这 三 种 ( 心 、 形 、 物 ) 都 能 了 悟 一 切 都 是 虚 幻的 话 , 心 地 就 唯 有 一 片 空 旷 ,毫 无 一 物 了 。 凡 夫 俗 子 , 都执 著 身 、 心 、 外 物 三 种 东 西 ,而 学 道 的 又 常 常 执 著 外 面的 法 界 , 内 里 的 元 神 , 远 处
的 神 通 , 都 能 了 悟 一 切 都 是虚 幻 话 , 使 大 道 赋 予 了 神 性 ,即 可 超 凡 入 圣 了 。 “ 神 ” 的高 上 境 界 , 即 是 真 空 的 境 界 了 。
① 物 : 五 行 造 化 谓 之 物 , 块 需 然 有 凝 谓 之 形 。② 三 者 : 指 心 、 形 、 物③ 空 : 真 空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译 文 】 观 空 也 空 , 大 道 无 象 , 空 也 有 空 象 , 应 把 此 空 象 也 加 以 忘去 , 则 真 空 之 境 更 加 真 实 。 空 无 所 空 , 凡 一 切 物 类 , 都 是 从 道 而 产 生 。大 道 坦 然 常 存 于 物 , 非 为 断 灭 也 。 观 看 到 虚 无 的 天 空 也 是 虚 幻 的 。 一 切都 没 有 了 ; 既 然 知 道 一 切 都 没 有 了 , 心 性 之 中 还 有 什 么 可 以 存 在 呢 ? 本来 都 是 一 切 假 相 而 已 。 既 然 知 道 一 切 都 是 假 相 的 , 我 们 就 要 连 这 些 假 相都 不 要 执 着 , 那 就 是 一 片 静 止 的 状 态 。 世 间 万 事 万 物 , 都 归 于 无 , 功 夫到 了 无 也 没 有 的 地 步 , 就 万 法 都 空 了 , 达 到 湛 然 而 又 圆 满 的 真 本 , 即 成真 道 了 。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①。【 译 文 】寂 到 了 尽 头 ,连 寂 都 不 存 在了 , 就 到 了 无为 、 无 事 、 无欲 的 境 界 , 自然 成 道 了 。 寂无 所 寂 。 欲 岂能 生 。 心 性 的
静 止 达 到 连 想要 静 止 的 心 ,都 没 有 的 时 候 ,欲 望 怎 么 能 够生 出 来 呢 ? 求静 必 须 先 遣 欲 ,有 欲 则 患 生 ,无 欲 则 无 忧 ,无 忧 则 可 以 进入 真 静 。
① 真 静 : 自 然 无 欲
真①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译 文 】心 性 达 到 真 静的 状 态 。 然 后去 应 用 实 行 一切 事 物 , 自 然就 是 自 在 自 如了 。 能 够 自 在自 如 的 人 , 就是 能 够 守 住 常
清 常 静 的 人 ,能 够 守 之 真 正的 人 , 也 就 是得 到 明 自 本 心 , 识 自 本 性 的 人 。 能 够 达 到 明 自 本 心 , 识 自 本 性 的 人 , 无论 在 纷 扰 的 场 所 或 是 在 清 静 的 场 所 , 他 都 能 时 时 保 持 清 静 的 心 。 常 清 静矣 。 能 够 经 常 保 持 清 静 心 的 人 , 才 是 真 正 清 静 之 人 。
① 真 : 体 无 增 减 谓 之 真 。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①;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②众生,名为得道;能悟③之者,可传圣道。【 译 文 】 达 到真 正 清 净 之 人 , 就是 已 经 渐 渐 迈 入 真正 的 大 道 了 。 既 然得 入 真 正 大 道 的 门径 , 便 可 以 说 是 得着 真 道 了 。 虽 然 从名 目 上 说 , 似 乎 是得 到 了 道 , 但 其 实
道 为 天 地 之 本 源 ,宇 宙 之 原 动 力 , 大 自 然 之 规 律 。 独 立 而 不 改 , 周 行 而 不 殆 。 自 本 自 根 ,未 有 天 地 , 自 古 以 固 存 。 先 天 地 生 而 不 为 久 , 长 于 上 古 而 不 为 老 。 太 上无 极 大 道 , 本 无 得 无 失 , 无 形 无 象 , 视 之 不 见 , 听 之 不 闻 , 搏 之 不 得 。实 际 上 什 么 都 没 有 得到 。 教 人 修 道 , 去 妄 成真 。 乃 立 清 静 之 教 , 是为 得 道 。 是 为 了 度 化 天下 迷 昧 的 苍 生 , 举 个“ 道 ” 的 名 称 , 作 为 他人 修 道 的 标 准 。 老 子 讲到 这 里 说 : 如 果 你 们 能
够 领 悟 的 人 , 就 可 以 普传 这 个 至 真 至 贵 的 圣贤 大 道 了 。① 真 道 : 指 清 净 之 性 。 真 , 即 为 道 。
② 化 : 返 以 守 真 谓 之 化 。③ 悟 : 觉 悟 。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 译 文 】 太 上 老 君 说 : 最 上 等 有 智 慧 的 人 是 没 有 争 夺 之 心 的 , 只 有最 下 等 没 有 智 慧 的 人 , 才 会 一 天 到 晚 产 生 贪 妄 的 争 夺 心 。 最 上 等 有 道 德的 人 , 是 不 说 自 己 有 德 行 的 , 只 有 最 下 等 有 道 德 的 人 , 才 说 自 己 有 德 行 ,因 为 他 是 一 位 顽 固 执 迷 的 人 呀 ! 一 个 顽 固 执 迷 的 人 , 会 常 常 说 自 己 有 德行 , 但 是 反 而 他 是 一 位 不 知 道 什 么 叫 做 “ 道 德 ” 的 人 。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译 文 】 为 什 么 众 生 不 能 迈 入 真 正 的 大 道 呢 ? 就 是 因 为 他 常 常 有 一 颗 虚幻 的 妄 想 心 。 既 然 有 一 颗 虚 幻 的 妄 想 心 , 就 已 经 惊 扰 了 他 本 身 的 元 神 了 。 既然 已 经 惊 扰 到 他 本 身 的 元 神 , 他 的 元 神 就 贪 着 一 切 有 形 的 万 物 了 ; 既 然 贪 着
一 切 有 形 的 万 物 , 就 会 产 生 一 些 不 必 要 的 贪 求 ; 既 然 心 性 中 产 生 不 必 要 的 贪求 , 心 灵 中 就 有 了 邪 思 妄 想 的 烦 恼 。 既 然 心 灵 中 有 了 邪 思 妄 想 的 烦 恼 , 就 会带 来 忧 愁 的 痛 苦 , 既 然 带 来 了 忧 愁 的 痛 苦 , 就 会 扰 乱 到 自 己 的 身 心 ; 扰 乱 自己 的 身 心 , 自 然 就 会 犯 下错 误 的 行 为 ; 既 然 犯 下 错误 的 行 为 , 就 会 污 辱 自 己的 灵 性 , 既 然 污 辱 了 自 己的 灵 性 ; 就 要 流 浪 在 生 死的 轮 回 中 , 既 然 流 浪 在 生死 的 轮 回 中 , 便 要 沉 沦 于茫 茫 苦 海 ; 既 然 沉 沦 于 茫茫 苦 海 , 就 要 永 远 失 去 真
正 的 大 道 了 。 而 真 正 长 久的 大 道 , 是 领 悟 的 人 , 才能 得 到 的 呀 !不 是 别 人 能够 送 给 你 的 ; 所 以 , 能 够真 正 领 悟 大 道 的 人 , 简 单一 句 话 来 说 , 就 是 经 常 身心 保 持 清 静 的 人 了 !
仙人葛翁①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②所习,不传下士。【 译 文 】 仙 人 葛 翁 说 : 我 得 以 领 悟 到 真 正 的 道 法 , 曾 经 诵 读 《 清 静 经 》千 万 遍 。 清 静 经 是 脱 离 “ 凡 趣 ” 的 上 士 才 修 习 的 , 不 传 给 那 些 下 等 没 有智 慧 的 人 。
① 葛 翁 : 指 葛 玄 。 三 国 时 方 士 , 字 孝 先 , 丹 阳 句 容 ( 今 属 江 苏 ) 人 。② 天 人 : 极 阳 之 仙 。
吾①昔受之于东华帝君②,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③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④,以上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 译 文 】 我 之 前 是 由 东 华 帝 君传 授 , 东 华 帝 君 由 金 阙 帝 君 传 授 ,金 阙 帝 君 由 西 王 母 传 授 。 他 们 都 是通 过 言 语 传 授 , 没 有 文 字 记 载 下 来 。
① 吾 : 仙 翁 自 称 。② 东 华 帝 君 : 又 名 木 公 、 东 王 公 、 扶 桑 大 帝 , 与 丹 灵 、 黄 老 、 皓 灵 、 玄 老 并 称 “ 五 方 五 老 ” 。③ 金 阙 : 指 天 庭 。④ 西 王 母 : 即 王 母 娘 娘 、 金 母 。⑤ 口 口 相 传 : 指 古 圣 人 授 经 法 , 都 是 内 藏 心 腹 , 秘 受 经 文 , 流 通 行 化 , 并 不 记 文 字 , 就 不 被 世 人 能 见 到 。自 从 仙 翁 以 来 , 书 写 下 了 此 经 , 传 于 下 世 , 普 遍 流 行 , 是 要 拔 度 后 学 之 人 。
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译 文 】 而 道 以 真 慈 大 善 济 世 利 人 , 为 了 利 济 众 生 , 写 成 文 字 , 记录 下 来 , 方 便 世 人 都 能 够 得 闻 正 道 , 勤 而 行 之 。 上 士 得 闻 经 法 , 二 六 时中 刻 刻 提 点 自 己 , 最 终 功 圆 行 满 , 得 证 大 道 ; 中 士 不 能 实 实 保 持 道 心 ,即 便 如 此 , 若 按 经 法 行 持 , 也 能 成 为 南 宫 众 仙 ; 不 算 精 进 的 下 士 , 得 闻此 经 , 明 得 要 义 , 还 可 以 使 自 己 灭 罪 消 遣 , 罪 灭 福 生 , 而 使 自 己 人 生 得到 护 佑 。
左玄真人①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神。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①,与道合真。【 译 文 】 左 玄 真 人 说 : 学 道 的 人 , 参 悟 到 此 经 的 精 华 , 行 持 这 经 典 而 不辍 , 便 可 得 到 上 圣 高 真 的 加 持 庇 佑 , 祖 师 言 真 修 之 人 , 诚 心 可 格 天 心 ,三 分 的 诚 心 , 便 有 七 分 的 加 持 , 只 要 去 积 功 累 行 , 便 会 感 动 天 地 , 与 明师 相 遇 , 得 修 仙 之 真 口 诀 , 勤 而 行 之 , 太 阳 练 气 , 太 阴 练 形 , 最 终 练 就九 转 还 丹 , 阳 神 冲 举 , 丹 书 下 召 , 与 道 合 真 。
① 左 玄 真 人 : 左 , 指 阳 。 玄 , 指 一 。 左 玄 是 道 君 之 号 , 得 一 真 人 , 是 立 其 左 右 阴 阳 一 的 意 思 , 所 以称 左 玄 真 人 。② 妙 : 玄 妙 , 指 聚 则 成 形 , 散 则 成 气 , 入 水 不 溺 , 入 火 不 焚 的 玄 妙 状 态 。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①解②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③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译 文 】 正 一 真 人 说 : 人 有 了 这 部 经 书 , 靠 着 自 己 的 领 悟 去 解 读 它 , 即得 神 人 护 门 则 灾 障 不 干 于 家 庭 。 凡 学 道 之 人 , 若 能 运 用 精 华 , 存 想 神 炁 ,朝 拜 三 元 , 修 功 不 退 久 而 行 之 , 自 得 真 道 。 道 心 不 减 , 勤 勤 行 之 , 一 定可 以 功 行 圆 满 , 应 诏 飞 升 。 至 心 修 道 必 然 成 道 。
① 悟 : 觉② 解 : 领 悟③ 神 : 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