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23-08-04 | 阅:  转:  |  分享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受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

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详细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

3、来经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

学生在详细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 来经受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预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 教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 你们能帮忙教师想想可

以用什么方法 ?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 ]:从学生身边的熟识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 )、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 (圆形、正方形、曲

别针、三角形 )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沟通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索:为什么都是

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

2、学生活动,教师巡察指导。

3、全班沟通汇报。得出:由于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

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展测量的学生展现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 要想得到一样的结果, 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展测量。

(二 )、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 (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 )去量桌

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沟通展现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 5 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 5 块橡皮的长,

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 但桌子才 4 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 5 块橡皮

长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 由于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 它们的长度不同, 所





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 (正方形 )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

如何,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 ]: 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忙学生熟悉统一长度单位的必

要性。 让学生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

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由此引起认知冲突, 体验统一长度

单位的必要性。

三、 练习稳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 1 题,学生看图直观地推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

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沟通。

假如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 可以用尺子

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 2 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 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 一个接一个地

摆放来量, 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 一次接一次地进展测量, 看所量物体

的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 3 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量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

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假如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 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展测量。 用

实物测量时都要提示学生留意量的方法: 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

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拟精确。

[设计意图 ]: 用不同的方法进展实际练习, 让学生在详细活动中再次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 课堂总结

今日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想说什么 ?

五、 随堂练习

#277850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

1、课堂的调控

整节课学习内容没有给学生足够时间将学问内化, 在许多地方没有表

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说、让学生练的时机时间不 多。在新授阶段,

时间过于短暂, 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应安排学生同桌之间相

互说一说, 尽快内化为自身学问。 在总结过程中, 一样点不同点也可由学

生来说一说,表达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气氛。

2、关于估算与口算

想想做做 6:该题设计估算,表达估算的多样 化:这题中有四个层

次, 第一层次: 熊猫馆到老虎馆, 有直观感觉就可以推断。 其次层次: 44+42

与 44+52, 一个加数一样, 由另一个加数推断两式得数大 小。 第三层次:

44+42 与 35+38,由今日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估量得数,先加





十位,再看个位是否满十,是否要进位。第四层次: 54+35 与 42+44 估算

的结果都是 80 多,只有口算出详细得数才能比拟。

可以设计如下,出示图片以及图片后后,可顺次提问如下问题:

①从猴山到蛇馆有几条路 ?

②从猴山到孔雀园有几条路 ?

③现在让你比拟什么 ?44+42\44+52\35+38\54+35

④我们比拟那条路最近也就是看这四个算式中哪个算式结果最小, 那

你能不计算出详细结果就推断出来吗 ?

#277851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3

关于第 8 页主题图我是这样利用的:

首先让学生从图中找到数学信息 “每辆车准乘 70 人, 二 (1)班 35 人,

二 (2)班 30人, 二 (3)班 35人, 二 (4)班 34人, 那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 ?” ,

理解“准乘” 、 “和乘”的意思。

接着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我认为在教学计算方法之余, 还要考虑

到实际状况——两个班可以合乘,另两个班和乘行不行 ?因此,我让学生

充分争论,设计出合理的乘车方案:

方案 1、二 (1)和二 (2)36+30=66、二 (3)和二 (4)35+34=69 合理 ;

方案 2、二 (1)和二 (4)36+34=70、二 (2)和二 (3)30+35=65 合理 ;

方案 3、二 (1)和二 (3)36+35=71、二 (2)和二 (4)30+34=64 不合理。

然后我又让学生对第 3 种方案进展争论,看有没有方法解决 ?有很多





学生想到可以从第一辆车调到其次辆车上 1 人, 但有同学又认为这样不太

便利。

我认为这样利用第 8 页主题图不但能完成应有的教学内容, 还培育了

孩子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力量,效果良好。

#277843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通过看一看、 比一比、 量一量等实践活动熟悉长度单

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限整厘米 )。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看、 探究等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亲身经

受的制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 1 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 (限整厘米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妈和教师比,谁高 ?谁矮 ?

高多少 ?矮多少 ?比划一下。你能知道详细高多少,矮多少吗 ?

“高多少” , “矮多少” 其实是在比拟人体的长度, 这就要使用长度单





位。

二、探究新知

(一 )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创造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

(出例如 1 情境图。 )观看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

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 (zhǎ )、

一步、一庹 ( tuǒ )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许多

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

教师提出疑问: 我量了只有 3 拃。 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 为什么

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使他们逐步明白: 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 进

展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一样的结果呢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

教师小结: 由于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 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 所以测

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

熟悉长度





(二 )整体感知,熟悉厘米

1.观看尺子,熟悉刻度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 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 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

条比拟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 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 O。

后面的呢 ?(刻度 1…… )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 cm, 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 “厘米” 两个字,

其实 cm 就

表示厘米的意思。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拟短的物

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熟悉 1 厘米。

教师指出: 这个刻度 0 很重要, 它就像起跑线一样, 表示从这里开头。

从刻

度 0 到刻度 1 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板书: 1 厘米 )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 1 厘米呢 ?谁上来指指看 ?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加手势 ): 从刻度 2 到刻度 3 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

是 l 厘米,从刻度 3 到刻度 4 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 1 厘米,从刻度 4

到刻度 5 呢 ?我们发觉了什么 ?(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 1 厘米。 )由于每个

大格的长度都一样, 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 1 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 ?(很短。 )是呀, 1 厘米的确

很短。





追问: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 )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 1 厘米来说一句话: 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 1 厘米。 你也能用 l 厘米

说一句话吗 ?

3.熟悉几厘米。

师:刚刚同学们熟悉了 1 厘米,那现在教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 0

到 3 的长度是几厘米,从 O 到 7 呢 ?

4.教学例 3(量一量 )。

(1)先拿出课前预备好的

纸条, 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 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 教师边讲解边示

范: 把尺的刻度 O 对准纸条的左端, 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纸条的长度

就是几厘米。提示学生留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

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假如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 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 ?

怎么量 ?(把尺的刻度 2 对准纸条的左端, 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把大数

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

三、稳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4 页的“做一做” 。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1 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2 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 8 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 8 厘米。

四、课堂总结

今日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熟悉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 cm

量比拟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 把尺的刻度 O 对准物体的一端, 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 这

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77845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5

教学目标:

学问点:

1、使学生经受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熟悉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

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力量。

力量点:

培育学生观看、动手操作的力量。





德育点:

使学生养成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 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厘米,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

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力量。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预备:

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 1 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 ?教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

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惊奇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

师:假如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用什么工具量呢 ?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熟悉 1 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觉了什么 ?

学生观看,汇报。

A、数,按挨次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 ?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 ?叫零

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 cm” ,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 ?(尺子上 0 刻度到 1 刻度之间的长度是 1 厘米 )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 1 厘米。还有哪段是 1 厘米 ?你发觉了什么 ?(每一

大格都是 1 厘米 )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 1 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厘米有多长。

2、熟悉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 1 厘米有多长,那 2 厘米、 3 厘米……又是多长 ?

问: 2 个 1 厘米是几厘米 ?4 厘米里有几个 1 厘米 ?你能在尺子上指出

6 厘米的一段吗 ?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量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推断下面的量法对吗 ?说明理由。

(1)没对准 0 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假如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 0 刻度线,怎么办 ?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 教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 用直尺量不便利, 你有好的方法吗 ?(介

绍各种尺子 )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



数学教案



献花(0)
+1
(本文系考试资料文...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