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17课 中医体质学
2023-08-06 | 阅:  转:  |  分享 
  
第一节中医体质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二、后天因素先天遗传因素所形成的生理体质是人一生体质的基础,它决定着个体体质的相对稳定性和特异性。但由先天因素决定的体质特征并非一成不变,在后天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可发生变化。后天因素主要包括膳食营养、生活起居、劳欲、精神状态、环境、疾病、药物等

方面,这些因素既可调节体质强弱变化,也可改变人的体质类型。一般来说,调摄适宜者,则可弥补先天不足,使体质由弱变强;调摄不当者,虽先天禀赋充足,也可因过度损耗,使体质由强变弱。《景岳全书·传忠录·藏象别论》曰:“其有以一人之禀而先后之不同者。如以素禀阳刚,而恃强无畏,纵嗜寒凉,及其久也,而阳气受伤,则阳变为阴矣;或以阴柔,而素耽辛热,久之则阴日乏涸,而阴变为阳矣。不惟饮食,情欲皆然。”

(五)疾病、药物因素与体质疾病对于个体的体质改变有着重大影响,尤其是一些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不仅可以损害人体各个部位,还可以使脏腑失和,气血阴阳失调,从而影响体质状态。药物因素可以影响胚胎的发育,从而导致新个体的体质特征发生改变或损害,如引起如先天畸形、胎儿先天性耳聋等严重疾病。药物使用不当或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导致个体体质的损害。

1.疾病因素疾病是体质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干扰因素。疾病通过损伤人体正气而改变人体的体质。疾病发生、发展、恶化或向愈的整个过程都是人体正气与病邪做作斗争的过程,如感受病邪过强或正邪斗争日久反复,势必损伤人体正气,造成体质亏虚。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风客淫气,精乃亡。”即暴感邪气有时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伤正后果。慢性病证病势迁延,正邪斗争旷日持久而造成正气渐耗,体质亏损,这种情况则更为常见。2.药物因素由于药物有寒热温凉之分,酸苦甘辛之别,若长期偏用某些性味的药物,或不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用药,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就会出现偏盛偏衰,从而改变人体体

质。《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如不分寒热虚实滥用苦寒攻下或滋腻补益药品,久之会引起体质发生变化。医生之过、妄用治法、误投寒热久之也会影响体质变化。

上火有五种类型:一、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二、肺火。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三、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

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舌苔黄腻。四、肝火。情绪容易激动,俗称肝火旺的体质,还有伴有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五、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献花(0)
+1
(本文系jiazhenhua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