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亩提产59.31%,净收1万元!12种辣椒间作、轮作模式,适用广,总有一个适合你!
2023-08-08 | 阅:  转:  |  分享 
  
亩提产59.31%,净收1万元!12种辣椒间作、轮作模式,适用广,总有一个适合你!种植辣椒的农户都知道,间作和轮作模式是控制辣椒疫病等病害的
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那么辣椒都有哪些间作和轮作模式呢,小蔬为大家总结了以下几种方式,一起来了解下吧!图片来源:百度百科一、辣椒间作模
式(一)辣椒与蔬菜间作1. 辣椒与黄瓜间作辣椒为“龙椒六号”,黄瓜为“津早一号”,采用垄作方式,垄距 60 cm,辣椒和黄瓜株距均
为30 cm,采取单穴单株定植方式,黄瓜与辣椒间作垄数为2:4,田间常规管理。与单作辣椒相比,辣椒疫病发病率降低45.81%,辣椒
+黄瓜总产量增加31%,可达3995.33kg/667㎡,按照三年的平均市场价格计算(辣椒、黄瓜价格为近3年平均值,分别为3.1和
2.8元·kg-1),总收益增加25.6%[1]。图片来源:百度百科2. 辣椒与菜豆间作辣椒品种为“龙椒 6 号”(有限生长类型)
,菜豆品种为“黄金钩”(无限生长类型),采取垄作方式,垄距 60cm,辣椒定植密度为3500穴/667㎡,株距均为 30cm,均采
取单穴单株,辣椒每隔 3 株,在辣椒的株间种植 1 株菜豆的间作模式,膜下滴灌,田间进行常规管理。春、秋茬种植时,对辣椒疫病的防治
效果分别为48.00%、47.65%,辣椒单株产量分别提高 16.27%和 25.35%,单位面积产量(辣椒与菜豆总产量)分别提高
?41.23%、59.31%[2]。3. 辣椒与茄子间作茄子为龙茄一号,辣椒为早熟1号。地膜:65 cm宽。茄子单株定植,辣椒每穴
2株。定植时亩施优质农家肥6000 kg、二铵15 kg、硫酸钾5 kg作底肥,生育期灌水3次。行长10 m,垄距60 cm,辣椒
与茄子进行 1∶1间作种植时,茄子亩增产719.4 kg,较清种茄子增加 17.58%;辣椒亩增产287.8 kg,较清种辣椒增加
14.83%[3]。图片来源:百度百科除了以上几种模式,辣椒也可与西瓜、快菜等蔬菜间作种植,更多信息请点链接:西瓜间作辣椒,增甜
又增产,最高增效55.99%!亩产值达1.8万,夏秋茬大棚辣椒套种快菜栽培技术,详见如下!(二)辣椒与粮食作物间作1. 辣椒与玉米
间作辣椒株行距0.4 m×0.4m,玉米株行距0.3 m×0.3m,以2行玉米+10行辣椒方式进行间作种植,带宽4.7m。辣椒密度
53190株/h㎡,玉米密度28365株/h㎡。辣椒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22.5 t、过磷酸钙 750 kg、硫酸钾 150 kg
、硫酸镁30 kg 作底肥;移栽后保持浇水至成活;2~3 周后每公顷施尿素 300 kg 为提苗肥;果实迅速膨大时每公顷追施速效磷
酸二铵300 kg、硫酸钾150 kg;盛果期7~10 d 喷施1次叶面肥(0.3%磷酸二氢钾 +0.3%尿素)。玉米采用直播方式
,在移栽辣椒时同时播种,不施底肥,在苗期、拔节期、灌浆期分别按每公顷75 kg、300 kg、150 kg追施尿素。田间管理按常规
方法进行。结果表明该模式下辣椒病株率比辣椒净作低25.0%,总产值为22748.64 元/h㎡,比辣椒净作高11.0%。玉米可以作
为辣椒降温遮光的生物屏障,降低病毒病和生理病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促进辣椒优质丰产,同时套种玉米的通风好,光照充足,产量高[4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2. 辣椒与小麦间作朝天椒选用品种三樱椒,小麦品种为矮抗58。小麦行∶朝天椒行为 6∶4,即每3行小麦,行距
20 cm,留空地套栽2行朝天椒,行距20 cm,株距30cm,麦椒间距20 cm,小区面积30.2?㎡,等密度种植,其他管理同常
规栽培。辣椒(干)+小麦总产量较清种辣椒(干)增加123.6%,总产值增加34.5%[5]。二、辣椒轮作模式(一)辣椒与羊肚菌轮作
轮作技术要点↓↓↓向下滑动,查看更多1?羊肚菌栽培技术要点1.1?建畦播种羊肚菌11月中旬将土壤深耕20cm左右,建宽100cm,
间距30cm左右的畦,并在畦面开4~5条深5cm左右小沟。菌种脱袋后用手捏碎,加入清水或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预湿菌种块,加水(
溶液)比例为50∶1。预湿后菌种均匀撒入沟内并覆土1 cm厚,盖住菌种块,整平畦面,菌种用量为200~300袋/667 ㎡。播种后
在畦面上覆盖黑色地膜,四周压实。播种时若土壤含水量过低时,应先在沟内浇水,待水下渗后再播种。1.2?菌丝生长期管理用竹片(竹竿)、
透明塑料膜在畦面上搭建小拱棚,棚上加盖一层遮阳网。播种后2~3d内,浇一次满沟水,并自然渗透至畦面覆土层;保持近地面温度不低于0
℃,不高于22 ℃,以促进菌丝萌发并向土层生长蔓延。播种后1~2 d菌种块萌发,菌丝长出土面,播种沟可见白色菌丝。播种3~4周后,
经常检查畦面,观察菌丝长势、近地面土壤温度、湿度,是否长草等,做好保温保湿及清除杂草工作,避免因温湿度不适宜导致菌丝生长受阻。1.
3 摆放营养袋以新鲜、无霉变的小麦等为原辅料,按照营养袋配方(小麦90%,杂木屑8%,石灰1%,石膏1%,料含水量 60%)配料,
采用 15 cm×30 cm 聚丙烯高压袋装料,每袋装湿料 500 g 左右,高压灭菌后冷却备用。一般播种10 d后菌丝会长满畦面
,并产生大量白色分生孢子,此时即可摆放营养袋。用刀片顺营养袋袋长方向开长形口,然后开口面紧贴畦面间隔摆放后盖上草帘或地膜。营养袋摆
放量为3 000袋/667 ㎡左右。1.4?催菇翌年2月底,在栽培地上搭建高180~200 cm的遮阳棚后,揭开小拱棚、地膜,在畦
面喷洒出菇水,3~5 d将畦面湿度调至 80%?左右,重新覆地膜,并依营养袋高度架起地膜(与畦面保持一定距离),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
0%~85%,促进原基形成。1.5?出菇管理与采收羊肚菌原基形成后撤掉地膜,保持棚内温度12~16 ℃,畦面湿度 85%~90%,
空气相对湿度80%~85%,其间用微喷带喷少量水,每天喷水1~2次,每次 5~10 min。10 d左右可见原基分化并形成顶部黑色
、下部灰白色的针状子实体。子实体长大后维持温湿度,根据土壤水分状态决定是否补水,缺水时采用少量多次喷雾方式补水,以免畦面积水。注意
中午气温高时不宜喷水,每天中午打开小拱棚两边通风 2 h,高温天气适当延长通风时间。子实体生长 7~12 d 即可成熟。羊肚菌子实
体生理成熟后即可采收,用锋利的小刀沿地面割下。2?土壤处理采收羊肚菌后,整理搭建小拱棚的遮阳网、竹片、塑料膜等,清除土壤中的残留物
、杂草等。在畦面上均匀撒一层石灰粉(虫害严重的可撒辛硫磷),然后深翻土壤一次,尤其是操作道(因踩踏土壤板结严重)更需要深翻,深翻后
用旋耕机耙土 1~2 次,准备移栽辣椒。3?辣椒栽培技术要点3.1?辣椒育苗将辣椒种子进行温汤浸种后,用湿棉布包好并放在恒温箱中,
保持 28~30℃温度4~5 d,至70%以上种子露白。用腐熟农肥与非茄果类菜地土按2∶8比例混合配制营养土,添加1%磷酸二铵,拌
匀后装入育苗盘,将露白的种子播入装好土的育苗盘中。幼苗出土前至齐苗后保持温度20~25 ℃;保持育苗土见干见湿,控制浇水,防徒长;
定植前7 d浇透水,逐渐撤去棚膜炼苗,使秧苗适应外界环境。3.2?移栽辣椒及肥水管理5月初待辣椒苗株高12~14 cm,茎粗1.5
~2.0 mm,六叶一心时即可移栽。移栽株距为25~28cm,移栽密度3500~4 000株/667 ㎡。移栽后及时浇水。辣椒生长
期注意及时除草、施肥(结合浇水追施速溶硫酸钾 150倍液,或喷施0.2%磷酸二氢钾)。7—8月注意排水防涝。3.3?采收与整地7月
上旬开始陆续采收商品椒,适时采摘,采大留小。10?月下旬采收结束,拔除辣椒植株,手工或机械清理地面残留的腐烂或生虫辣椒、杂草和秸秆
等,在土壤表面均匀撒一层石灰粉,深翻一次,使石灰与表层土壤混合均匀,然后用旋耕机翻耕1~2次。暴晒 1~2 周(遇连续阴雨天覆盖农
膜,防止雨水过多),准备栽培羊肚菌。综合试验数据和实地调研商洛市当地(商南县、丹凤县、洛南县、商州区)2019-2021年来羊肚菌
小拱棚栽培企业和农户的生产销售情况,羊肚菌与露地辣椒轮作模式产值较羊肚菌小拱棚栽培模式提高2900~4 000元/667 ㎡[6]
。(二)辣椒与土豆、白菜轮作轮作技术要点↓↓↓向下滑动,查看更多1 种植模式早春土豆在1月上旬切块催芽,1月底或2月初按行株距60
cm×20cm定植,每667 ㎡种5000株左右。夏白菜在4月初异地育苗,4月底或5月初按行株距50cm×35cm定植,每667㎡
种4000株左右,7月初上市。秋延辣椒在6月底或7月初异地育苗,8月初按行株距50cm×25cm定植,每667㎡栽4500株左右,
10月底始收,元旦春节前收获结束。2?栽培技术要点2.1?早春土豆?早春土豆可以利用前茬作物的塑料大棚,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每667
㎡施优质土杂肥2.5m3,45%低氮高磷钾的硫酸钾复合肥80~100kg,按60cm放线起单垄。1月上旬选择早熟、抗逆性强、丰产性
好的优良土豆品种费乌瑞它、郑薯2号等,用种100~150kg/667㎡,用1ul/L浓度的920浸泡10min,按芽眼切块,用多菌
灵浸种消毒晾干后,芽眼向上,密排在温室内,上覆盖营养土3~5cm,再覆盖地膜保湿催芽,保持地温15~18℃。幼芽出苗后,揭膜炼芽。
1月底2月初,幼芽长2cm时,分批种植在底宽40cm、高20cm、顶宽20cm的小高垄上,一般播种深度10cm左右。每667㎡用4
8%的仲丁灵100ml对水30kg地面喷施进行化学除草,并覆盖地膜。出苗后要及时破膜放苗。大棚内要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白天气温过
高可通风降温,傍晚盖草帘保温。幼薯膨大期是肥水敏感期,每667㎡追尿素5~10kg,并结合施肥浇水。前期要保持小水勤灌。盛蕾初花期
摘除全部花蕾,并因苗喷施一二次50ul/L的多效唑控制旺长,生长中后期及时防治土豆的疫病、立枯病、地老虎、蝼蛄等病虫害。并且要搞好
根外施肥,防止早衰,4月上中旬采收上市。2.2?夏白菜?夏白菜主要选用耐热、抗病、适应性广的速生早熟品种,比如日本夏阳、热抗王、菊
锦等。在4月初可采用异地育苗。4月底土豆收获后,按每667㎡施腐熟土杂肥5 000kg,过磷酸钙70~80kg,尿素15kg,硫酸
钾10kg。施肥后深耕、耙平、精细整地,并在整地前建好排水系统。要采用小高垄栽培。由于夏白菜生长期短,肥水宜一促到底。为降低地温,
移栽后应勤浇水,并在白菜莲座末期或结球初期,每667㎡施三元素复合肥15~20kg。整个生长期应加强田间管理,搞好病虫害防治。夏白
菜易发生的病虫害有甜菜夜蛾、菜青虫、蚜虫、霜霉病、软腐病等,一般7月初可采收上市。2.3?秋延辣椒?选择耐低温弱光、连续结果性强、
果实发育快、果型大、产量较高的中早熟品种,如苏椒5号、洛椒98A、汴椒7号等。在6月底或7月初采用异地塑料营养钵育苗,播种前每m3
营养土加50%的多菌灵80g拌匀,堆闷24h消毒装钵。装土后先浇底水,待钵土表面无积水时将种子播在营养钵内,每钵2粒,播后盖营养土
0.5~0.7cm,上盖草苫、遮阳网,遇雨盖一层薄膜,当60%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揭去钵内遮盖物。辣椒于8月初定植,定植前应每667
㎡施腐熟有机肥5000kg,三元素复合肥50kg,耕翻整地做垄,按行株距50cm×25cm定植,定植后由于气温较高,可在拱架上盖遮
阳网,10~15d和坐果初期各追1次肥,每667㎡施尿素10kg,并及时浇水,10月中旬可扣棚覆农膜,棚内温度白天保持25~28℃
,夜间15~18℃。11月中旬以后,气温较低,应使土壤和空气湿度偏低为宜,并根据情况及时加盖草苫,使果实缓慢生长而不受冻害。辣椒于
11月底始收至元旦、春节前根据市场行情一次性采收。辣椒的病虫害主要有疫病、炭疽病、病毒病,蚜虫、烟青虫等。试验数据表明早春土豆—夏
白菜—秋延辣椒轮作的栽培方式,每667㎡产土豆2000kg左右,产值7000元左右;每667㎡产夏白菜3000kg左右,产值200
0元左右;每667㎡产辣椒1500kg左右,产值4000元左右。全年总产值1.3万元,扣除成本,每667㎡纯收益1万元左右[7]。
(三)辣椒与大蒜轮作轮作技术要点↓↓↓向下滑动,查看更多大蒜品种为 “ 枧塘二月蒜 ”,辣椒品种为 “湘辣712”。大蒜每667㎡
施腐熟农家肥1500kg,三元复合肥40kg,普钙50kg, 尿素8kg作基肥。然后精细整地待基肥在地里沤制7天后于2013年 1
0月25日播种。采用开沟直播,株距6~7cm,行距12~13cm,每667㎡播种量 140~160kg。12月15日结合除草进行一
次浅锄,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大蒜的生长。3~4 片叶时,每 667㎡浇施尿素8kg,5叶期每667㎡浇施碳氨20~3
0kg,7~9叶期每667㎡施尿素15~25kg,硫酸钾8~10kg, 叶期至抽薹期,喷施0.3%磷酸二氢钾2~3 次。蒜胎在20
14年3 月20日开始采收,4月20日采收蒜头。辣椒大蒜收后马上进行翻耕待种,同时每667㎡施腐熟农家肥2000kg,磷50kg,
硫酸钾50kg,硼4kg,锌4kg作基肥。辣椒在2014年3月19日塑料拱棚苗床播种育苗,5月5日移栽。采用一垄双行栽培,垄宽×垄
高为130cm×20cm,覆盖黑色地膜,采用单株栽苗,株距60cm×70cm。头椒采收前按氮磷钾之比4∶2∶ 2浇施水肥2~3次。
8月上旬开始采收红鲜椒,每采收1~2次视苗情追肥1次,以磷钾为主,并结合防治炭疽病和疫病喷施0.5%磷酸二氢钾。试验数据表明大蒜与
辣椒每 667㎡平均产量分别为1300kg(蒜胎和蒜头)和2000kg(红鲜椒),每667㎡产值分别达7150元和1.2万元,两种
作物 种植的成本有种子种苗、肥料农药、人工和土地租金,合计生产成本每 667㎡分别为2200元和3050元,相比单纯种植大蒜,每6
67㎡可增加收入8950元[8]。除了以上几模式,辣椒也可与豇豆、水稻等作物进行轮作种植,更多信息请点链接:效益好!早熟辣椒—水稻
—荸荠轮作栽培技术,已获专利!4种栽培模式,亩均产值2.4万,详细配套技术都为你整理好了参考文献:[1]蒋欣梅,张倩,陈映彤,白国
梁,王杰,吴凤芝,于锡宏.间作黄瓜对辣椒疫病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20,51(03):18-25+35.[
2]张倩. 间作对辣椒疫病防治及其生长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20.[3]杨贤莉.茄子与辣椒间作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2(08):136-137.[4]陆贤荣,陆龙平.玉米辣椒不同间作方式的经济效益研究[J].云南农业科技,2011(05):10-12.[5]郭振升,崔保伟.3种间作套种模式对朝天椒田间生态及产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3):4825-4827.[6]王静之,党芳志,王玲,毛仪楠,李晶晶,柏秋月,罗镰威.羊肚菌与辣椒轮作技术及效益分析[J].食用菌,2023,45(01):54-55+58.[7]朱守典,张敏.早春土豆、夏白菜、秋延辣椒轮作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02):122.[8]蒋荣能.大蒜与辣椒轮作试验初探[J].中国农业信息,2015(18):108-109.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