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2023-08-09 | 阅:  转:  |  分享 
  
独自谋生: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熟悉文本,学习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手
法。(重点)2.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情节,分析大卫和米考伯等人物形象。(难点)3.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自传”,理解第一人称视角的
写法。4.文化传承与理解:知人论世,体会人物身上寄寓的道德理想。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
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狄更斯《双城记》)【故事情节】《
大卫·科波菲尔》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在艰苦环境中通过自身奋斗逐渐成长的故事。大卫自幼丧父,从小和母亲
克莱拉、女仆佩格蒂相依为命。母亲改嫁后,大卫受到继父谋得斯通的虐待,被送到寄宿学校住读,受尽屈辱和摧残。母亲生病去世,大卫又被继父
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因不堪忍受虐待和羞辱,他决计逃跑,去寻找住在多佛的贝特西姨婆。姨婆收养了他,并把他送进了坎特伯雷学
校。毕业后,大卫决定做一个代诉人,进入斯潘洛-乔金斯事务所当学徒。可姨婆突然破产,为了减轻姨婆的经济负担,大卫找了个秘书工作,又学
习速记,给一家《晨报》报道国会的辩论,同时开始写作。最后大卫成为一名杰出的作家,并和爱格妮斯结婚,过上幸福的生活。【作家介绍】狄更
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继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展现了英国 19 世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表达了他对
人道主义理想的热切追求。马克思把他视为现代英国小说最好的作家。狄更斯 1812 年 2 月 7 日出生于朴次茅斯市的郊外,他的父亲
当时在英国海军军需处任职,家境尚可,属于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但是由于他的父亲缺少理财意识,收支失衡,在狄更斯 12 岁的时候,他的
父亲就因债务纠纷而锒铛入狱。虽说后来因继承了一笔遗产而侥幸得脱,但是毕竟数额不大,生活上的压力使得狄更斯小小年纪就被父母送到黑鞋油
作坊里做学徒。这段经历对狄更斯是惨痛的,也是他最不愿意面对的,对他的性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多年以来,每当他经过河边的黑鞋油作坊都
会绕开,避免闻到黑鞋油的瓶塞上加胶泥的气味,因为这些会让他想起之前所受到的伤害。1847 年,狄更斯的密友约翰·福斯特偶然看到这个
自传的手稿,他敏锐地意识到鞋油作坊的经历如果可以写进小说会很有看点,狄更斯用了两年的时间来考虑福斯特的建议,终于在 1849 年初
春开始创作《大卫·科波菲尔》。本文节选自狄更斯的“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第十一章“独自谋生”),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讲述了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到谋得斯通—格林毕比货行做童工的生活和与房东米考伯一家的交往。(二)任务一:沉浸式阅读《大卫·科波菲尔
》(节选)部分,梳理出大卫经历的事,遇到的人,分析这些人物的特点。【提问】阅读全文,如果把课文分为三部分,该如何分?【明确】第1-
5段:大卫的童工生活。主要写了货行的位置特点、其他童工的特征,表现出“我”遭人遗弃而去做童工的痛苦和羞辱感。第6-53段:大卫与米
考伯夫妇的交往。第54段:多年后“我”对这段经历的感想。结尾一句寄寓了作者的信念,即一个人只要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
极进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此处也印证了《大卫·科波菲尔》带有自传的性质,即取材于作者自身那些奇特的经历
和悲惨的事件。【提问】有人说这一部分作者采用双线索的形式组织起来,请具体分析并思考其作用。【明确】线索一:我的生活(童工的生活):
由于母亲去世,继父把“我”遗弃,送“我”到货行来做童工,开始了 10 岁的“独立生活”,然后是租房子。【追问】这条线索的核心就是“
我开始独立生活,但我并不喜欢这种生活”。为何大卫·科波菲尔不喜欢这种生活?【明确】1.因为那是被继父遗弃的生活。大卫·科波菲尔的母
亲去世,阴险冷酷的继父却霸占了大卫家的财产,让年仅 10 岁的大卫·科波菲尔做童工。2.因为那是污垢倒霉的生活。从工作环境看,房子
破旧,地板和楼梯腐烂,老鼠横行,到处都是污垢和腐臭。总之,是破旧、腐臭、污垢、潮湿、让人窒息的环境。3.因为那是紧张忙累的生活。文
章第三自然段,用了很多动词来形容童工的生活——“这全是我的活儿”。这些动词是“检查”“扔掉”“洗刷”“摆弄”“装满”“贴标签”“塞
上”“盖上”“装箱”等,这一系列的动作,这流水线的行为,说明了什么?动作迅速,机械繁忙,这对一个10 岁的孩子来说极其劳累。4.因
为那是没有自尊、内心隐藏痛苦的生活。同样在一起干活的童工,一个是船夫的儿子,他“戴一顶纸帽子”,却炫耀他父亲在市长就职日“戴着黑色
天鹅绒帽子”,反映了底层社会对上流社会生活的趋之若鹜;一个是运水夫的儿子,货行的人给他取了诨名“粉白?土豆”,因为他的面色灰白像土
豆粉一般, 这是明显不尊重人的表现。于是“我”说:“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这痛苦就是做
劳累忙碌的工作,不受人尊重。5.因为那是理想破灭的生活。与以前的“幸福的孩提时代”作对比,与自己的“伙伴” 斯蒂福思、特雷德尔作对
比,与自己的理想希望作对比,感到绝望羞辱痛苦。大卫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文本中说“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
“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可见,主人公是希望自己有才华、有学识、有教养、有名望、有想象力与上进心的,而残酷的现实却把他拉入
社会的最底层。6.因为那是极其拮据的生活。文中有几处专门提到钱,一处是正式雇佣之后的工资,每星期六先令。主人公一直重复“是六先令,
还是七先令”。为何要重复? 就是工钱太少,不够开销。用六便士雇人扛箱子,用六便士吃一顿中餐。再一处写钱,是说自己的早餐与晚餐——“
每天我一人独享的早餐是一便士面包和一便士牛奶”,“买一个小面包和一小块干酪,放在一个特定食品柜的特定一格上,留作晚上回来时的晚餐”
。这是贫穷、辛酸、无比痛苦的生活。7.因为那是孤苦伶仃的生活。继父谋得斯通只是写信联系了他的住宿问题,之后就再也不管了。文本几处这
样写道:“整个一个星期,我就得靠这点钱过活……从来没有人给过我任何劝告、建议、鼓励、安慰、帮助和支持”,没有人来关心安慰我;“我的
处境这样孤苦伶仃”,没有人给我温暖;“我每天去货行,从货行回家,以及中饭时在街上溜达,都会看到许多孩子,可我从来没有结识过其中的任
何一个人,也没有跟其中的任何一个人交谈”,孤独寂寞,孑然一身,一切都靠自己。【小结】我的生活——因为自己的命运而内心苦痛。线索二:
米考伯的生活(社会底层民众极度贫困的生活现状):【追问】两条线索是一明一暗吗?是一主一次吗?两者是什么关系?【明确】两条线索是相互
交织的。没有明暗之分, 没有主次之分,是随着主人公的不同的生活遭遇自然而然形成。由于租房子的原因,“米考伯的生活”线索出现。于是“
我”随着米考伯夫妇的贫穷、困顿、被逼债、入狱等遭遇而伤心而苦痛。为何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是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社会地位与共同的精神依
托使然。【追问】米考伯的生活这一线索,其核心是展现当时英国底层社会民众贫穷、艰难、悲惨的生活状况。这条线索有怎样的发展过程?【明确
】因租房而相识——因贫困而相知——因欠债而沮丧——因债务而入狱——因破产而被释放。【追问】文中的米考伯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米考
伯是一个生活在当时英国社会底层的普通而正直、极度贫困又不失乐观的一个人,同时也羡慕上层高贵生活。1.因“租房”相识。对米考伯的肖像
描写,这是一个“胖墩墩” 的中年男子,“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又大又亮”的脑袋,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衣
服破旧”,却又装出高贵的样子——有神气的衬衣硬领,有气派的手杖,有一只有柄的单片眼镜。见面时说了四处“简而言之”来表现米考伯的语言
“文雅”,但眼镜是“用作装饰的”,“文雅的气派”也是“装”的。【爱慕虚荣,喜欢装】同时,他又有着善良、爽直的性格,如“露出亲密的样
子”给大卫·科波菲尔指路,防止大卫“迷路”。2.因贫穷而相知。米考伯家境十分贫困,米考伯太太面目消瘦、憔悴,有四个孩子,一个四岁的
男孩,一个三岁的女孩,一对吃奶的双胞胎。还有一个仆人,是孤儿。文中写了一次当铺,把“六只茶匙、两只盐匙和一对糖匙”给当了。这是下层
社会市民的贫穷现状,但尽管这样贫困,米考伯夫妇却能始终相守。【贫穷,家人相守】3.因欠债而沮丧。小说有一个要债叫骂的场面描写,一看
就是市井真实的叫骂之声。米考伯甚至做出自杀的举动。生活就是这样沮丧无助、拮据悲惨;但米考伯也会苦里寻乐,痛苦之后也有自寻乐观的一面
,如文中这样写道:“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
。”【乐观】这是怎样的心理?我们说,这就是市民世故的心理和无奈之举了。他没法排遣困境,只有在心理上自我排遣,暂时忘却罢了,故追债之
后的举动是“哼着一支曲子”,摆出“高贵的架势”。对比的手法,鲜明地展现出米考伯的双重性格,既有羞愧、沮丧的一面,又有油滑、世故、装
作高贵的一面,展示了社会底层市民扭曲的性格。4.因债务而入狱。米考伯的困难“终于到了危急关头”,被关入监狱。入狱就是因为“契据”欠
债的事。写米考伯因债务入狱,有三个作用:其一,更深层次地展示了英国当时社会各个层面的社会现状,包括监狱里的境况;其二,展示了大卫·
科波菲尔的同情心与善良正直的性格,也展示了大卫·科波菲尔与米考伯夫妇的友谊;其三,是告诫人们,不要透支生活。5.因破产而释放。米考
伯入狱后,文中却说:“他们在监狱里的生活,反倒比长期以来住在监狱外面更舒服一些。”一是监狱的生活还可以与家人一起居住,相对比较安定
;二是卖掉了家里的家具,有了一些生活的补给;三是没有了追债人的追债与辱骂;四是亲戚朋友也来“出面来帮助”,米考伯太太“她娘家的人”
也出面援用“破产债务人法”,请求释放,最终“获得自由”。这有讽刺性,是生活是含着泪的微笑。同时,“米考伯的生活”这条线索,并不是单
线运行的,大卫的精神痛苦也是随着米考伯一家的起伏变化而变化的:倾听米考伯太太的诉说,心生同情——因“同是天涯沦落人”产生深情与友谊
——米考伯入狱,“我”为之极度伤痛——最后一直在监狱里陪伴,陪米考伯散步,陪米考伯太太玩纸牌。大卫“痛苦着别人的痛苦,快乐着别人的
快乐”,这是作者狄更斯以批判现实主义的眼光,对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等级观念,对金钱、对灵魂的拷问。【小结】“米考伯的生活”线索——米
考伯的困难增加了我精神的痛苦。【提问】狄更斯笔下的人物大都个性鲜明,他善于用艺术夸张来突出人物的某此特征,茨威格在《三大师传》中评
论说:“狄更斯总是强调他的人物的特征,他从物镜里把特征转变成增强的特征、漫画的特征。”请结合描写米考伯夫妇具体分析。【明确】作者捕
捉到他们特有的外部特征,如习惯动作、姿势、用语等。经过夸张增强、漫画式折射,反映出其性格特点。米考伯先生的初次亮相——“衣服破旧,
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三言两语,一个经济拮据,却喜
欢装成“文雅的气派”的形象。之后作者重复突出此类特征,如“把下巴架在了衬衣的硬领上”“腋下夹着手杖。腰杆儿笔挺地走出来”“他又带着
先前那种文雅的气派”等,写出其爱慕虚荣。还有,在其一悲一乐的迅速转换中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一:当债主上门追债时,他“真是又伤心,又着
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可是“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
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表现二:在监狱里大哭一场刚说完“一个人要是每年收入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
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惨了”的至理名言,又马上“向我借了一先令买黑啤酒喝”,随后就“变得高兴起来”。这些滑稽
表现,极具夸张的前后对比,凸显了人物喜欢享受,缺乏责任心,但面对困难时乐观自在的性格特征。米考伯太太则“跟她丈夫完全一样”,同样爱
慕虚荣,同样“能屈能伸”。她的每一次出场都很戏剧化:她生活困难,却又将娘家的辉煌成天挂在嘴边;她不懂持家,用典当餐具的钱大吃大喝,
“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所以,“债多不愁、乐知天命”的米考伯夫妇已成
了文学中的典型,他们的性格被称作“米考伯主义”。“米考伯”一词也被收入英语词典,意思是“没有远虑,幻想走运的乐天派”。(三)任务二
:思考《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所表达的主题【提问】本文塑造了大卫·科波菲尔怎样的形象特点?作者在大卫身上寄寓了哪些精神与期望?【
明确】节选部分所选内容正是大卫人生的最低谷,是大卫需要苦寻出路的阶段,也是决定大卫性情的重要关口。大卫·科波菲尔有自强不息的勇气和
积极进取的精神。做童工虽然辛苦、屈辱,但大卫还是坚持了下来,并领到了相应的工资。童工生活的折磨,也没有改变他善良友爱的高尚品格。他
对处于困境中的不幸者米考伯夫妇深表同情,他耐心聆听米考伯太太的反复诉苦,把这些话视为知心话;他在米考伯一家几乎断粮的情况下,掏出自
己剩余的不多的工资请米考伯太太收下,他帮米考伯太太典当银餐具,米考伯先生因债务被捕入狱,他前去探望;他最后在监狱附近租房,与米考伯
一家患难与共。【寄寓主题】在苦难的挣扎中,永远不要沉沦堕落,永远要保持善良。(大卫的姨婆对大卫的教导与期待:“永不卑贱,永不虚伪,
永不残忍”)(四)任务三:分析《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的叙述视角及作用(“自传”色彩小说的特点)【提问】《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采用了怎样的叙述视角?有什么作用?【明确】小说中有两个“我”,一个是童年的“我”,一个是成年的“我”。两种视角交错使用,①小说是
作者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便于融进了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②小说是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
使小说主观色彩更为浓厚。③人物心理刻画更为细腻,情感也更为动人,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亲和力和亲切感。【追问】《大卫·科波菲尔》作为
自传体小说,你能概括出其哪些特点?【明确】①有真实性:故事是作者的真实经历,或在此基础上的改编,才能称之为自传体。② 有文学性:可
以运用小说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虚构和加工,使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体现小说的艺术价值。③ 叙述上通常用第一人称,使读者更能身临其境
地感受主人公的原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④ 小说中的主人公通常是作者自己,通过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主人公的性格、情感和成长经历。⑤ 有情感深度,能够深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的思考。教学总结:1870年6月9日,58岁的狄更斯因患脑溢血逝世。他的墓碑上写道:“他是贫穷、受苦与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从某意义上说,大卫就是作者的化身。即使经历再多风雨,他依然保持本真与对生活的热情,并不断从现实中汲取力量、突破自我,这让他成了不朽的经典。刘禹锡曾诗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唯有在曲折的过程中不断奋进,才能到达最美的明天!路遥说,“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让我们做生活的乐观者,做命运的主宰者,无论遭遇什么,我们都要保持人格尊严,不失善良与真诚,永远保持生活的热情与人生的进取心。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