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1-2022学年北京门头沟区初三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3-08-10 | 阅:  转:  |  分享 
  
2021-2022学年北京门头沟区道德与法治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8分)

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1.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搭载________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于9月17日完成了使命,平安降落。2021年10月16日,搭载________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载誉出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科技兴国,航天筑梦,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品格,照亮了中国科技兴国路。( )

A. 神舟八号 神舟九号 B. 神舟十号 神舟十一号

C. 神舟十二号 神舟十三号 D. 神舟十三号 神舟十四号

【答案】C

【解析】

【详解】时事题,解析略。

2. 观察如图,下列说法与之相符的是( )



①中国已经成为创新强国

②科技创新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③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④创新无处不在,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创新对生活的影响。

③④:漫画中的“刷脸通过”“刷脸支付”等,表明创新对生活的影响,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创新无处不在,创新让生活更美好,③④说法正确;

①:错误,我国还不是创新强国;

②:说法正确,但与漫画主旨无关;

故本题选D。

3. 新时代有新的奋斗目标,在脱贫攻坚战取得伟大胜利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2050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①能有效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等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同时富裕

②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③要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④必须坚持劳动成果平均分配,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现共同富裕。

②③:题文内容说明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这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保障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所以②③正确;

①: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①错误;

④:我国反对平均主义,④错误;

故本题选C。

4. 下列新闻事件和新闻解读相匹配的是( )

序号 新闻事件 新闻解读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降至12周岁 立法与时俱进,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 ② 中国太极拳“申遗”成功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③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我国航天技术领域竞争力增强 ④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农村工作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③:依据题文描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降至12周岁,这是立法符合时代要求,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中国太极拳“申遗”成功,这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这是我国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成就,体现了我国航天技术领域竞争力增强,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而不是农业农村工作,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5. 下图是某位同学绘制的我国在新世纪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本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是建成( )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B.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我国发展目标的认识。

ABCD:依据教材知识,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故ABC观点错误,D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6. 今年影片《长津湖》、《跨过鸭绿江》的上映,使更多观众全面、深入地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展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铸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魂具有重大意义。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下列诗句或古语与这一精神核心相符的是( )

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②常将有时思无时,莫把无时当有时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核心。

①: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其核心是爱国主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思是虽然在茫茫沙漠里已经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但若不彻底打垮敌人,决不返回,体现爱国主义,①符合题意;

②:“常将有时思无时,莫把无时当有时”意思是过好日子的时候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要等到真正过上穷日子的时候才只能去回想当年富足的风光,与爱国主义无关 ,应排除;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符合题意;

④:“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意思是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爱国主义无关 ,应排除;

故本题选B。

7.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的实践、中国道路的发展、中国道路的示范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长期的、历史的、正确的选择。“中国道路”是指( )

A. 改革开放之路 B. 可持续发展之路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一带一路”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C:根据所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中国的独特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据此,C说法正确;

ABD: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ABD错误;

故本题选C。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以下体现这种影响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

①:图一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优秀传统文化,故①正确;

②:图二在公共场所吸烟,影响他人,不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②错误;

③:图三体现了不贪图他人钱财的优秀传统文化,故③正确;

④:图四体现了对他人尊重的优秀传统文化,故④正确;

故本题选C。

9. 2020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10909米处成功坐底,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自主研制的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千克月壤样品,在内蒙古成功着陆。这一系列科技成就举世瞩目,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这说明( )

①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科技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③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果显著

④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正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向着“科技强国”稳步迈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我国的科技创新成就的认识和理解。

①③④:材料中的科技创新成就,说明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体现了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果显著;说明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正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向着“科技强国”稳步迈进,故①③④说法正确;

②: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故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0.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如表是两次人口普查结果部分数据对比表,我们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

项目

时间 全国人口 (亿) 年平均增长率(%) 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出生人口性别比 2020年 14.1 0.53 18.70 9.91 111.3 2010年 13.4 0.57 13.26 9.08 118.1

A. 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加剧

B. 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C. 总人口增速快,人口素质偏低

D. 出生人口性别比越来越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现状。

A: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岭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题干内容表明了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加剧,总人口增速趋缓,故A正确;

BC:在材料中体现不出,与题干无关,故排除BC;

D:理解错误,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小。故排除D;

故本题选A。

11. 飞向太空,漫步太空,一直是中国人的美好梦想。1958年,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经过一代代航天人60多年的艰辛探索、砥砺前行,中国已经取得了运载火箭、通信卫星、导航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空间站等多项里程碑式的进展,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漫步太空的国家……中国人航天圆梦的历程告诉我们( )

①经过艰辛探索、共同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②有梦就有希望,有了梦想和希望,人类一定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③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④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圆梦所需具备的条件。

①: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我国并不是世界科技创新强国,①说法错误;

②:题干强调的是中国人的航天圆梦,与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无关,②不符合题意,不选;

③④:中国航天梦的实现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60多年的艰辛探索、砥砺前行,说明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中国人航天圆梦,也是实现中国梦的表现,也离不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③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12. 为深刻理解“资源环境面临危机”这一内容,某班学生搜集了以下材料:全球每年约1/3的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约13亿吨;我国要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全球20%的人口;公益广告《粒粒皆辛苦》(右图)。上述材料警示我们( )



①要自觉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 ②要珍惜劳动成果、反对浪费粮食

③使用公筷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④要关注粮食问题、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关注粮食安全的理解。

②④:公益广告《粒粒皆辛苦》反映了粮食问题的重要性。我们要要关注粮食问题、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要珍惜劳动成果、反对浪费粮食,故②④说法正确;

①③: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13.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西藏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这充分证明(  )

①各族人民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西藏经济快速发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④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

①②④:题文内容说明我国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体现了各族人民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以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我国尚未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4. 2021年10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种储存在火种灯中抵达北京。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源于西汉长信宫灯,是希望借“长信”之义,表达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和向往。飞舞的红色丝带环绕在火种灯顶部,象征着拼搏的奥运激情。下列对火种灯的设计理念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②体现了以文化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④体现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

①③: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源于西汉长信宫灯,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①③说法正确;

②:错误,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说法与题干主旨无关,应排除;

故本题选B。

15. 《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世人彰显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这说明( )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我们奋力前行的精神动力

②《感动中国》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共同价值追求

④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工作的中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③:《感动中国》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世人彰显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我们奋力前行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①③说法正确;

②:错误,《感动中国》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④:错误,经济建设是当前工作的中心;

故本题选B。

16. 经过30多年奋斗,上海浦东创造了改革开放新奇迹。从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到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再到定位特殊经济功能区的临港新片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2700亿元。浦东的巨变表明,改革开放( )

A. 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B. 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C. 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 D. 为中国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制度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A: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故排除A;

B: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故B正确;

C: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故排除C;

D:错误,改革开放是为中国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故排除D;

故本题选B。

17. 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下图反映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是( )



A. 民主选举 B. 民主决策 C. 民主监督 D. 民主管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民主决策的认识和理解。

B:随着人民民主实践的不断探索,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会愈加丰富,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也将不断增强。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漫画中涉及的是民主决策,故B说法正确;

ACD:民主选举 、民主监督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但题文中未涉及;民主管理不是公民行使权利的方式,故ACD说法错误;

所以本题选择B。

18. 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施行。这表明我国( )

①坚持厉行法治 ②有法律制度就有法治

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④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建设法治国家。

①③④: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施行,是我国立法方面的成绩,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厉行法治 ,①③④说法正确;

②:错误 ,法治还需要善治;

故本题选C。

19. 2021年,我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体现了( )

A.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得以解决

B. 我国经济已由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高速增长阶段

C.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D.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已经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C: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体现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C说法正确;

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还没有得以解决,A错误;

B: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B错误;

D: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D错误;

故本题选C。

20. 对下边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①德治与法治能一蹴而就

②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

③道德与法律倡导契约精神

④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德治和法治的关系。

①:德治和法治不能一蹴而就,故①说法错误;

②④:依据漫画描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浇灌法治建设,表明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故②④说法正确;

③:契约精神在漫画中没有体现,故排除③;

故本题选C。

21. 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方案》,要求在每年5月份组织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把民法典普法作为“八五”普法的重点内容,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 )

①提高公民严格执法能力 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④推进民法典条款内容修订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法治的理解。

②③: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有助于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有助于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②③说法正确;

①:公民没有执法权,①错误;

④:夸大了该活动的意义,④错误;

故本题选C。

22.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废旧物品再利用成新时尚。用废旧轮胎养花,用饮料瓶制作手工艺品,用包装纸、雪糕棍儿制作台灯……废旧物品再利用( )

A. 是别出心裁的好点子,是以追求时尚为目的的匠心之作

B. 体现了错误的消费观,花盆、台灯很便宜,直接买就行

C. 表明创新无处不在,创意与环保结合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D. 是浪费时间,把宝贵的光阴花在要丢弃的物品上不值得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生活离不开创新的理解。

C:依据题文描述,上述材料中所表明的是创新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体现了环保的理念,故C说法正确;

A:材料中举措的目的是环保,故A说法错误;

B:这曲解了题文的主旨内容,故说法错误;

D:这一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

故本题选C。

23. 以下思维导图中的①②依次应填的内容是( )



A. 科技创新 爱国主义 B. 爱国主义 改革创新

C. 爱国主义 科技创新 D. 改革创新 爱国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精神。

ABCD:依据教材知识,实现中国梦就要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B说法正确;ACD说法与题干不符;

故本题选B

24.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下列观点表述正确的是( )

A. 自由是法治的保障

B. 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C. 自由标定了法治的界限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C:法治与自由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AC说法错误;

B:错误,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准则;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D正确;

故本题选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2分)

25. 创新强国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一些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尽管成绩突出,但挑战依然不少。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不掌握核心技术,就会被卡脖子、牵鼻子、受制于人。关键核心技术买是买不来的,要不来的,我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我国需要坚持哪些战略?

材料二

“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她向领导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包含她在内的3名科研人员成为首批试药志愿者。她从传统中医药中找到治疗疟疾的药物,以身试药,最终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他们勇创新、敢担责、肯拼搏,团结奋战,不分昼夜把满腔的工作热情,浇筑在站点建设上。工作忙,任务难度大,他们不得不牺牲与亲人团聚的时间。最终北斗全球系统组网提前半年完成。 喝酸奶时浓稠的酸奶很容易沾在盖子上,她从雨伞的结构得到启发,发明了“旋转”酸奶吸管。在普通吸管的外层增加推拉结构,吸管插进酸奶杯后可以撑开,旋转吸管就可以刮掉杯内沾着的酸奶。 (2)以上人物的事迹对培养创新精神有何启示。

【答案】(1)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①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②刻苦学习,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勇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解析】

【分析】背景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考点考查:建设创新型国家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

本题考查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我国需要坚持哪些战略,需要运用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分析材料内容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

有效信息:关键核心技术买是买不来的,要不来的,我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走自主创新道路,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

本题考查以上人物的事迹对培养创新精神的启示,需要运用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分析材料内容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

有效信息①:以身试药→体现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有效信息②:他们勇创新、敢担责、肯拼搏,团结奋战→体现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有效信息③:发明了“旋转”酸奶吸管→体现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创新精神的表现+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26. 保护母亲河

材料一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哺育了424种鱼类。然而近年来,受水域污染、过度捕捞等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珍稀特有物种全面衰退,中华鲟岌岌可危,白鳍豚、白鲟相继灭绝,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长江渔业的天然捕捞量也从1954年的42.7万吨下降到现在的不足10万吨,渔民陷入了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为人类的生存敲响了警钟。2021年1月1日,长江流域正式开始为期十年的常年禁渔,禁渔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阐述你对长江“十年禁渔”的看法。

材料二 长江保护,法治先行。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长江保护法》,该法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长江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为长江保护修复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相关法律链接如下:

第五十三条 国家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严格捕捞管理。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长江河口规定区域等重点水域全面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长江流域省级人民政府加强长江流域禁捕执法工作,严厉查处电鱼、毒鱼、炸鱼等破坏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捕捞行为。 长江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滋养着泱泱五千年中华文明,保护好这条母亲河、生命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从依法治国的角度,为保护长江提出建议。

【答案】(1)支持“十年禁渔”的做法,十年禁渔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生产方式。

(2)①立法机关要科学立法,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实行良法之治; ②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实行善治; ③公民要增强法治意识,强化规则意识,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好习惯:公民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做;公民要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解析】

【分析】背景材料: 《长江保护法》作为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的出台

考点考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厉行法治的要求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国家认同、法治精神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本题考查对长江“十年禁渔”的看法,需要运用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分析材料内容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渔民陷入了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为人类的生存敲响了警钟→从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来分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十年禁渔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生产方式。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本题考查从依法治国的角度,为保护长江提出建议,需要运用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分析材料内容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长江流域正式开始为期十年的常年禁渔,禁渔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严格执法、全民守法方面来分析;

《长江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为长江保护修复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从科学立法方面来分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立法机关要科学立法,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实行良法之治;

得分点②: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实行善治;得分点③:公民要增强法治意识,强化规则意识,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好习惯:公民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做;公民要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27. 参与民主生活

材料一 目前,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普遍展开,而且得到了广大居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但有些居民区可回收垃圾没有正规的固定收购点,一位市民通过北京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反映这一情况,并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及时回应。

问:关于建立正规的可回收垃圾收购点的建议

目前,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普遍展开,而且得到了广大居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得到了较好处理。当前群众反映较大的是可回收垃圾,如玻璃瓶、废纸箱、旧塑料、旧金属制品、废报刊、旧衣物等,数量很大,但却没有正规的固定收购点,希望有关部门进行调研,最好是设立固定的收购点,免得群众到处寻找。 答:城市管理委员会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关注。对您的建议回复如下:

我委印发《关于落实2021年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建设任务的通知》,新建和改造提升600座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已列入我市2021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明确了项目建设内容、时间进度安排等事项。分类驿站有专人值守,方便居民了解垃圾分类知识,提高正确投放率;对于有价值的可回收物,可以在分类驿站进行有偿回收,或由驿站服务人员上门回收,促进可回收物应分尽分、应收尽收,推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

(1)阅读材料“政府与市民的互动”,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

材料二 北京市从2020年9月16日启动建言活动,市民可以通过7种方式,为北京的“十四五”规划出谋划策,活动持续到10月31日。公众可围绕首都功能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管理、民生保障、改革开放、首都安全等重点方面的问题发表建言。建言既可以是系统的观点论述,也可以是简短的真知灼见。参与方式有网站、微信、微博、电子邮箱、电话、传真、信件等7种方式。一位市民看到通知后说道:“政府给市民搭建了建言的平台,那就想说啥说啥,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2)你是否认同这位市民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制度保障。请列举国家为公民积极参与民主生活提供的制度保障。

【答案】(1)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③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不认同。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自觉遵守宪法法律,从实际出发,提出合理合法的意见建议。要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辩证地看待问题、表达观点和意见,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解析】

【分析】背景材料: 一位市民通过北京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反映情况,并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及时回应

考点考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公民增强民主意识、我国的民主制度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本题考查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需要运用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分析材料内容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公民提出关于建立正规的可回收垃圾收购点的建议,城市管理委员会对此作出回应,解决提出的问题→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和特点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得分点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得分点③: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小问2详解】

第一步:读题,提炼核心观点是“政府给市民搭建了建言的平台,那就想说啥说啥,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错误,所以不认同。

论据: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

第三步:组织答案。得分点①:自觉遵守宪法法律,从实际出发,提出合理合法的意见建议;

得分点②: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辩证地看待问题、表达观点和意见,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的民主制度,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28. 延续文化血脉

材料一 2021年,一档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的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广受欢迎。《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尚书》《论语》《孙子兵法》《楚辞》《史记》等流传千古、享誉中外的经典名篇,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讲述典籍在历史长河中缘起、流转的故事,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以下是第二期的故事。

古有《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

明朝万历年间,江西的一片稻田里,宋应星(《天工开物》的作者)在为“五谷丰登,物阜民康”的朴素梦想跋涉不止。

1961年,湖南安江农业学校的一片试验田里,袁隆平为了实现他的“禾下乘凉”梦而刻苦钻研。两位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中国科学家,在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当中,天下富足上演跨越300多年的“握手”。



节目最后,宋应星穿越到今天的中国,感受300多年后的“天工开物”。当年他从江西到京城(北京)得花上半年的赶考路,如今坐上中国制造的高铁仅需三个时辰左右,若是坐上中国制造的C919飞机只要一个多时辰就到了;当听说后世造的大火箭“长征”号可以把月球车载到月亮上,“奋斗者”号深潜器可潜入大海万米之遥,尤其是在袁隆平院士的稻田里看到心心念念的“乃粒”(优质高产稻种),他既惊讶又欣慰地连呼了不起:“太好了,天下人衣食富足,我无憾了!”

注:《天工开物》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宋应星多年来走访大江南北,把了解到的生产方式和工农技术都记载下来,汇编成书。晚年的宋应星回到家乡后,把书中的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教授给乡邻,继续福泽百姓。 让典籍“活起来”“热起来”,一定可以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更多滋养。

(1)打开典籍,对话先贤。你从中汲取到哪些智慧和成长的力量?

(2)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创造今天之中国奇迹的“内在密码”。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不断从中华璀璨的历史文化中取材,打造出各类优秀文化产品。国潮风起,文化大美。漫长的中华文明历程留下了灿若繁星的历史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文艺项目、产品,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用创新的形式和匠心为传统文化赋能,让“古”的“今”起来、“老”的“新”起来,不断释放传统文化的活力、魅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融入当代人们生活。

(3)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让“古”的“今”起来、“老”的“新”起来?

【答案】(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对文化有底气;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等。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自主创新道路;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等。

(3)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解析】

【分析】背景材料: 《典籍里的中国》的播出

考点考查:中华文化、我国取得成绩的原因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汲取到的智慧和成长的力量,需要运用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分析材料内容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讲述典籍在历史长河中缘起、流转的故事,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从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地位、守护精神家园等方面来分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对文化有底气。

得分点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得分点③: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等。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本题考查创造今天之中国奇迹的“内在密码”,需要运用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分析材料内容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后世造的大火箭“长征”号可以把月球车载到月亮上→属于科技领域的成绩,成绩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自主创新道路;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等方面分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自主创新道路+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等。

【小问3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运用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分析材料内容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让“古”的“今”起来、“老”的“新”起来,不断释放传统文化的活力、魅力→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得分点②: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9. 时代造就英雄 伟大来自平凡

她任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她身患重病仍然坚守教育第一线,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帮助贫困山区女孩求知求学、走出大山。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她节衣缩食,先后捐出了40多万元。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专门招收贫困家庭女孩,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建校以来,先后将2000多名女孩送出大山,一千多个家庭因此脱贫。 他任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他不改初心使命,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他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移风易俗,提振信心志气,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乡亲们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过上了富裕文明生活。他艰苦卓绝、打通绝壁,带头引路、誓拔穷根的平凡壮举,造福了广大村民。

(1)结合材料,谈谈两位脱贫攻坚先进人物是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2)运用守望精神家园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向两位脱贫攻坚先进人物学习。

【答案】(1)①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持在扶贫一线,体现了“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他们用自己的奉献精神,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体现了“爱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②青少年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勤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③培养奉献精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等。

【解析】

【分析】背景材料: 脱贫攻坚先进人物的事迹

考点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

本题考查两位脱贫攻坚先进人物是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运用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分析材料内容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

有效信息:节衣缩食,先后捐出了40多万元。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专门招收贫困家庭女孩,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体现敬业;艰苦卓绝、打通绝壁,带头引路、誓拔穷根的平凡壮举,造福了广大村民→体现爱国。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持在扶贫一线,体现了“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得分点②:他们用自己的奉献精神,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体现了“爱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怎样向两位脱贫攻坚先进人物学习,属于开放性试题,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回答即可。



献花(0)
+1
(本文系考试真题库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