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辽宁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08-12 | 阅:  转:  |  分享 
  
辽宁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
选题1.下列有关孟德尔的豌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在花粉成熟前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B
.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时,发现F2的分离比都是类似的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时,孟德尔提出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
上的等位基因会彼此分离D.假说能解释F1自交产生3∶1性状分离比的现象,但假说不一定就是正确的2.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A.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B.杂合子的双亲至少有一方是杂合子,纯合子的杂交后代全是纯合子C.A和
A、b和b不属于等位基因,C和c属于等位基因D.两亲本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3.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
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A-C段B.CD段、GH段的染色体
与核DNA的数目之比分别为1:2和1:1C.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I-M段所示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D.EF和KL段染色单体数量为零
,都没有同源染色体4.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同时与X染色体的数量有关,即受精卵中含有两个X染色体才能产生足够的雌性化信号。将
黄体雌果蝇(表示两条染色体并联,并联的X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无法分离)与灰体雄蝇(XAY)杂交,子代中只有灰体雄蝇和黄体雌蝇,且比例
为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雌蝇在减数分裂时产生2种异常配子B.染色体组成为的果蝇无法存活C.子代中灰体雄蝇的性染色体只有
一条XD.子代中的黄体雌蝇不携带并联染色体5.为研究某种植物高茎与矮茎、紫花与白花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设计了杂交实验如
下图。下列预期结果错误的是(?)A.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高茎与矮茎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C.F?中矮茎白花个体有5种
基因型D.F?测交结果的表型比为3:3:1:16.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预期结果或目标的是(?)选项实验操作预期结果或目标A用苏丹
Ⅲ染液检测脂肪酶脂肪酶被染成橘黄色B用新鲜的黑藻叶片观察叶绿体可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C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了14CO2证明了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O全部来自H2OD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情况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AB.BC
.CD.D7.下列有关DNA及其复制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脱氧核糖和磷酸的交替连接是DNA多样性的原因之一B.复制过程遵循
A-U、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复制时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子链的3''端D.DNA复制过程中,两条单链中只有一条链作为DNA合
成的模板8.位于果蝇某常染色体上的基因S上插入了一个碱基对而发生基因突变,导致该基因控制的性状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S突变后,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变B.基因S突变后,其所含的氢键数量不变C.该变异可为果蝇种群的进化提供原材料D.基因S突变
后,其嘌呤碱基所占比例不变9.EPO是一类多肽类激素,可以使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生成红细胞。当机体缺氧时,低氧诱导因子(HIF)与E
PO基因的低氧应答元件结合,使EPO基因表达加快,促进EPO的合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①需要RNA聚合
酶催化磷酸二酯键和氢键的形成B.②过程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基质中完成C.EPO作用于造血干细胞膜上的受体,调控造血干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
D.HIF从翻译水平调控EPO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红细胞生成10.先天性肌强直由编码骨骼肌氯离子通道蛋白的CLCN1基因突变引起,
依据遗传方式不同分为Becker病(常染色体显性)和Thomsen病(常染色体隐性),但前者通常发病更早且累及其他器官。如图是某一
先天性肌强直家系的系谱图,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ecker病和Thomsen病的致病基因互为等位基因B.据图判断,
该家族所患遗传病最可能是Becker病C.Ⅲ-5与一父母表现均正常的患者婚配,后代都将患病D.该实例可以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
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11.SIRT1基因被称为长寿基因,SIRT1蛋白对于延缓内皮细胞衰老,改善因衰老而引起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方面
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研究白藜芦醇对人内皮细胞衰老凋亡、SIRT1基因的影响的部分实验结果如下图。其中P1~P35是指体外培养的人内
皮细胞的传代次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内皮细胞传代培养时,细胞程序性死亡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B.随传代次数增加,人内皮细
胞内自由基减少,SIRT1表达水平降低C.对照组应使用等量清水处理人内皮细胞,温度等与实验组保持一致D.适当浓度的白藜芦醇可以提高
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凋亡率12.如图是两只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和部分基因分布情况示意图,其中A、a分别表示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基因,D、d
分别表示果蝇的灰体和黑体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2号果蝇为雄果蝇,其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小一些B.1号果蝇和2号果蝇杂
交,所产生的后代基因型有6种C.两果蝇杂交后代红眼:白眼=1:1,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D.1号果蝇和2号果蝇杂交后代中,灰体
红眼果蝇所占比例约为3/813.某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该DNA分子在第三次复制时共消耗了168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则
该DNA分子中G—C碱基对数量为(?)A.360B.420C.580D.64014.地球上的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下列有关
进化证据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深度地层中埋藏的生物化石为研究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B.比较发现人和鱼的胚胎发育早期都出
现鳃和尾,这属于比较解剖学证据C.人和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8.5%,这属于分子水平的证据D.目前发现的进化证据还包括细胞水平的
证据、胚胎学证据等15.多组黄色小鼠(AvyAvy)与黑色小鼠(aa)杂交,F1中小鼠表现出不同的体色,是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些
过渡类型。经研究,不同体色小鼠的Avy基因中碱基序列相同,但某些核苷酸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甲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
的抑制越明显。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A.不同体色的F1小鼠基因型不同B.该现象为表观遗传,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
异与此有关C.Avy和a基因的遗传行为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D.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越高,F1小鼠体色就越偏黑二、多选题16.假设一个双链
均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
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
等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D.该DNA中的基因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17.如图为基因对性状的
控制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过程b是转录和翻译B.最终形成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M1与M2中碱基序列
不同C.图中基因1和基因2都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人性状的D.若基因2不能表达,人体会因缺乏酪氨酸酶导致酪氨酸不能形成黑色
素,而患白化病18.水稻等作物在即将成熟时,若经历持续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天气,穗上的种子就容易解除休眠而萌发。脱落酸有促进种子休眠
的作用,同等条件下,种子对脱落酸越敏感,越容易休眠。研究发现,XM基因表达的蛋白发生变化会影响种子对脱落酸的敏感性。XM基因上不同
位置的突变影响其蛋白表达的情况和产生的种子休眠效应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位点1突变会使种子对脱落酸的敏感性增高B.
位点2突变可以是碱基对发生替换造成的C.可判断位点3突变使XM基因的转录过程提前终止D.位点4突变的植株较少发生雨后穗上发芽的现象
19.在某二倍体植物中,A基因控制正常株高,无A基因的植株表现为矮化植株且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某纯合正常株高植株自交后
代中,出现两种矮化变异体甲、乙,相关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各种类型的配子均可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植株细
胞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B.甲和乙突变体杂交,后代与株高相关的表型有两种且比例为1:1的原因是
基因重组C.图中甲、乙植株发生的变异类型与基因重组一起,可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D.甲、乙中均发生了基因突变,且突变方向由环境决定20
.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是敏感的,在0.1单位青霉素/cm3的培养基上绝大多数死亡,现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如图所示的多
代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组青霉素使用量的逐代增加导致野生型菌群产生了抗药性变异B.抗药性变异可能来源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
变异,但是不会来自于基因重组C.甲组中野生型菌群发生了进化,而乙组中野生型菌群没有发生进化D.野生型菌群产生的抗药性变异,有利于增
加其基因多样性三、综合题21.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某些基因在启动子上存在富含双核苷酸“CG”的区域,称为“C
G岛”,其中的胞嘧啶在发生甲基化后转变成5-甲基胞嘧啶,但其仍能与鸟嘌呤互补配对。细胞中存在2种DNA甲基化酶(如图1所示),从头
甲基化酶只作用于非甲基化的DNA,使其半甲基化;维持甲基化酶只作用于DNA的半甲基化位点,使其全甲基化。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1
、图2可知,DNA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的_________。DNA甲基化会影响_________。(2)图2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
_______,该过程的产物都是_________的DNA,参与②过程的酶是_________。(3)小鼠的A基因编码IGF-2,
1GF-2是小鼠正常发育必需的一种蛋白质,缺乏时小鼠个体矮小,a基因则无此功能(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在小鼠胚胎中,来自父本
的A基因及a基因都能够表达,来自母本的则不能表达。检测发现,这对基因在精子中是非甲基化的,在卵细胞中则是甲基化的。若纯合正常雄鼠与
纯合矮小雌鼠杂交,的表型为_________。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的表型及其比例应为_________。22.如图为真核生物的结构(
图甲)及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图乙),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1个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共释放出
300个子代噬菌体,则其中含有标记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2)从图乙可看出,该过程是从多个起点开始复制的,从而
可__________复制速率;图中所示的酶为__________酶,作用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3)图甲为的
结构示意图,其基本骨架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序号)交替连接构成,④为__________。(4)若图乙中
亲代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A,则该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分子占分子总数的__________。(5)若图甲中的亲
代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将该分子放在含有用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则每个子代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______
____。23.大豆是两性花植物,其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
制)为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科研人员进行了两组遗传实验,结果如表1:表1组合母本父本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一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
抗病子叶深绿抗病220株;子叶浅绿抗病217株二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深绿抗病110株;子叶深绿不抗病109株;子叶浅绿抗
病108株;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1)组合一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用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
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为_____。(2)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
___。(3)请选用表中植物材料设计一个杂交育种方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_____。(4)大豆细胞
中大多数mRNA和RNA聚合酶从合成部位到执行功能部位需要经过核孔。就细胞核和细胞质这两个部位来说,作为mRNA合成部位的是___
__,作为RNA聚合酶执行功能部位的是_____。(5)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如表2所示。若来自大豆的某小肽对应的编码序列为UACGA
ACAUUGG。若该小肽对应的DNA序列有两处碱基发生了替换,但小肽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此时编码小肽的RNA序列为_____。表2
氨基酸密码子色氨酸UGG酪氨酸UAC、UAU组氨酸CAU、CAC24.如图所示为某动物(2n=44)的一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
,其他基因和染色体未呈现。不考虑突变和互换,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雌性个体甲处于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内有_______条染色体。
(2)该动物的尾长受三对等位基因A-a、D-d、F-f控制。这三对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AADDFF的成年个体尾最长
aaddff的成年个体尾最短)①控制该动物尾长的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均遵循_______定律。②该雌性个体甲与雄性个体乙交配得到F1
,让F1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所得F2有________种基因型(只考虑与尾长有关的基因),成年个体尾最长的个体占_______。(
3)该动物的有毛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E、e控制。经多次实验,结果表明:雌性个体甲与雄性个体乙交配得到F1后,让F1
雌雄个体自由交配,所得F2中有毛所占比例总是2/5,请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4)该动物的体色由两对基因控制,Y代表
黄色,y代表鼠色,B决定有色素,b决定无色素(白色)。以纯合黄色成年个体作母本,隐性纯合白色成年个体作父本,设计实验探究Y/y和B
/b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只考虑体色,不考虑其他性状和互换),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注:不必写预
期结果】25.图1为基因型为AA小鼠的某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图2表示不同细胞的染色体与核DNA之间
的数量关系。(1)图1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为_____________,含有_______条染色体,其对应图2中的细胞为______
______。(填图中字母)(2)图1细胞分裂完成后,产生的配子类型有aY和_______________。(3)若b~e代表同一
细胞的不同分裂期,则其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发生在图3中_______________
_____,(填图中字母)图3DE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细胞内同时出现A和a基因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两者的碱基排列顺序____________(选填“一定相同”“一定不同”或“不一定相同”)。参考答案1.C【分析】孟
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
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
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
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进行杂交实验时,需在母本花粉未成熟时去雄套袋,待发育成熟时,授予父本
的花粉并套袋,A正确;B、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时,发现F2 的分离比都是类似的,最终孟德尔发现了分离定律,
B正确;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时,提出的主要假设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错误;D、假说能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
离比的原因,但若证明假说成立,还需通过测交实验验证,D正确。故选C。2.C【分析】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就是相对性状。2、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能产生纯合子和杂
合子。【详解】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短毛、直毛和卷毛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
杂合子的双亲可以都是纯合子,如隐性纯合子aa与显性纯合子AA杂交,后代是杂合子Aa;纯合子之间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与a
a杂交,后代是Aa,B错误;C、等位基因是指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A和A、b和b不属于等位基因(是相同基因),C和
c属于等位基因,C正确;D、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D错误。故选C。3.D【分析】曲线图分析:
图示为某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其中A-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C-H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H-I表示受精作用;I-M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详解】A、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
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图中A~C段,A正确;B、CD段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GH段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
子,所以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分别为1∶2和1∶1,B正确;C、图中显示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分裂方式,I
~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C正确;D、DE段和KL段染色单体数量为零,其中DE段没有同源染色体,但KL段含有同源染色体,
D错误。故选D。4.D【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黄体雌蝇 与灰体雄蝇XAY杂交,子代基因型为XA 、 Y、XAO、YO,由于子代中只有
灰体雄蝇和黄体雌蝇,且比例为1:1,又已知基因型为YO的受精卵没有X染色体无法发育,故基因型为XA 的果蝇无法存活,基因型为 Y的
果蝇为黄体雌蝇,基因型为XAO的果蝇为灰体雄蝇。【详解】A、并联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无法分离,雌蝇在减数分裂时产生2种异常配子,一
种含有两条并联染色体,另一种不含有X染色体,A正确;B、并联黄体雌果蝇和灰体雄果蝇杂交,子代只有灰体雄果蝇和黄体雌果蝇,说明染色体
组成为 的果蝇无法存活,B正确;C、子代中灰体雄蝇基因型为XAO,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C正确;D、子代中黄体雌蝇基因型为Y,携带并
联染色体,D错误。故选D。5.B【分析】题图分析:高茎:矮茎=(27+21):(9+7)=3:1,所以株高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紫
花:白花=(27+9):(21+7)=9:7,说明控制花色的基因是两对等位基因。假设紫花和白花由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紫花基
因型为A_B_,其余均为白花;高茎和矮茎由基因D、d控制,则亲本为AAbb×aaBB,DD×dd,可有两种组合方式。【详解】A、由
F2出现不同于亲本的表型组合矮茎紫花可知,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F2中高茎:矮茎=(27+21):(9+
7)=3:1,可由一对基因控制,B错误;C、F1基因型为AaBbDd,因此理论上,F2中矮茎的基因型有1种(dd),白花的基因型有
5种(AAbb、Aabb、aaBB、aaBb、aabb),故矮茎白花的基因型有1×5=5种,C正确;D、F1基因型为AaBbDd,
配子中的高茎D:矮茎d=1:1,紫花AB:白花(Ab、aB、ab)=1:3,两种性状合并则表型比为3:3:1:1,D正确。故选B。
6.B【分析】1、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2、格里菲思实验证明加热杀
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详解】A、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脂肪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不能用
苏丹III鉴定,A错误;B、黑藻叶片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用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B正确;C、卡尔文用同位素
标记法标记了14CO?,证明了光合作用过程中C的转移途径,C错误;D、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情况,提出了“
转化因子”这一概念,但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7.C【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为: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
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
,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是所有DNA均具有的特点,
不是DNA多样性的原因,A错误;B、DNA分子中不存在U,复制时遵循A-T、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错误;C、子链延伸时5''→
3''合成,故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3''端,C正确;D、DNA复制过程中,DNA的两条链都可以作为DNA合成的模板,D错误。故选C。
8.B【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即所有的生物都能发生基
因突变;随机性,即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一个DNA分子中,DNA分子任何部位;不定向性,即基因可以向任意方向突
变;低频性等。【详解】A、基因S突变是插入一个碱基对导致的,基因突变不改变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A正确;B、碱基对之间靠氢键连接,基
因S突变是插入一个碱基对导致的,其所含的氢键数量增多,B错误;C、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进而产生新性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
材料,C正确;D、双链DNA(片段)中,嘌呤碱基所占比例等于1/2,因此基因S突变后,其嘌呤碱基所占比例保持不变,D正确。故选B。
9.C【分析】转录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在叶绿体、线粒体中也能发生转录过程。需要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条件:酶(RNA聚合酶)、ATP。翻译场所或装配机器:核糖体。条件:模板:mRNA,原料:20种氨基酸,条件:酶、ATP、tRNA
。【详解】A、由图可知,过程①表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但不能催化形成氢键,A错误;B、②是翻译,场所在核糖体
,B错误;C、由题干“EPO是一类多肽类激素,可以使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生成红细胞”可知,EPO作用于造血干细胞膜上受体,细胞分化的
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D、由图可知,低氧诱导因子(HIF)与EPO基因的低氧应答元件结合,影响的是转录过程,所以不是从翻
译水平影响基因表达,D错误。故选C。10.C【分析】虽然Becker病和Thomsen病的遗传方式不同,但都是先天性肌强直,是由编
码骨骼肌氯离子通道蛋白的CLCN1基因突变引起,所以其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互为复等位基因。【详解】A、由于先天性肌强直都是由编码骨骼
肌氯离子通道蛋白的CLCN1基因突变引起,所以Becker病和Thomsen病的致病基因互为等位基因,A正确;B、据题意和图示分析
可知:先天性肌强直患病率高,代代相传,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该家族所患遗传病最可能是Becker病,B正确;C、Ⅲ-5是杂合体
,与一父母表现均正常的患者(很可能是杂合体)婚配,后代可能不患病,C错误;D、该实例可以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氯离子通
道蛋白),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故选C。11.A【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1表示随着培养的代数增加,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大;图2
表示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SIR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先增大后减小;图3表示用白藜芦醇进行干扰的实验组比对照组SIRT1基因表达较高,
说明白藜芦醇可促进SIRT1基因表达。【详解】A、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生物体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是一个由基因决定的细胞主动的有序的死
亡方式;当细胞遇到内、外环境因子刺激时,受基因调控启动的自杀保护措施,包括一些分子机制的诱导激活和基因编程,通过这种方式去除体内非
必需细胞或即将发生特化的细胞,这种程序性死亡是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实现的,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随传代次数增加,细胞的凋亡率逐
渐增大,说明内皮细胞的自由基增多,SIR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先增大(P1~P5)后减小(P5~P35),B错误;C、本实验探究的是
白藜芦醇对人内皮细胞衰老凋亡、SIRT1基因的影响,所以对照组应使用等量的生理盐水处理人内皮细胞,温度等条件与实验组保持一致,C错
误;D、分析图3可知,适当的白藜芦醇可以促进SIRT1基因表达,从而降低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凋亡率,D错误。故选A。12.D【分析
】果蝇的性别决定是XY型,Y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图中果蝇的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A、1号为雌果蝇,
A和a所在的染色体是X染色体,2号为雄果蝇,雄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一些,A错误;B、两只果蝇基因型分别为DdXAXa,DdX
aY,杂交所产生后代中基因型有3(包括DD、Dd、dd)×4(包括XAXa、XaXa、XAY、XaY)=12种,B错误;C、两只果
蝇(XAXa,XaY)杂交所产生后代中,雌雄果蝇均为红眼和白眼比例为1∶1,但不能说明其遗传与性别无关,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性状在遗传时属于伴性遗传,C错误;D、两只果蝇(DdXAXa,DdXaY)杂交所产生后代中,灰体红眼果蝇(D-XA-)所占比例约为
3/4×1/2=3/8,D正确。故选D。13.B【分析】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
分子数为2n个,第n次复制是针对n-1次来说的,其消耗的某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详解】若某含有10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
片段中,G—C碱基对数量为X,即该DNA分子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量各为X个,经3次复制,第3次需要消耗环境中游离
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1680,即2(3-1)×X=1680个,解得X=420,B正确。故选B。14.B【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
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
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
异。(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4)细胞水平的
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
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详解】A、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A
正确;B、比较发现人和鱼的胚胎发育早期都出现鳃和尾,属于胚胎学证据,B错误;C、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
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故人和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8.5%,这属于分子水平的证据,C正确;D、目前发现的进化证据有:化石
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细胞水平的证据、分子水平的证据、胚胎学证据等,D正确。故选B。15.A【分析】分析题干:黄色小鼠(AvyAv
y)与黑色小鼠(aa)杂交,F1的基因型为Avya,但由于Avy基因中碱基序列中某些核苷酸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不同程度地抑制A
vy基因的表达,使F1中小鼠表现出不同的体色。【详解】A、不同体色的F1小鼠基因型相同都是Avya,A错误;B、由题干信息“不同体
色小鼠的Avy基因中碱基序列相同,但某些核苷酸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说明该现象为表观遗传,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
差异与此有关,B正确;C、Avy和a基因属于等位基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C正确;D、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的
抑制越明显,F1小鼠体色就越偏黑,D正确。故选A。16.ABD【分析】1、密码子的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个密码子决定,可以加快
翻译的速度,增加密码子的容错性。2、DNA复制:(1)模板:解开的每一段母链。(2)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3)酶:DNA聚
合酶、解旋酶。(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3、噬菌体作为病毒,在其增殖过程中,只提供模板,由宿主活细胞提供氨基酸原料、核苷酸原料
、核糖体、tRNA等。4、根据题意可知:一个DNA分子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则A=T=5000×2
×20%=2000个,G=C=5000×2×30%=3000个。【详解】A、该过程至少需要3000×(100-1)=2.97×10
5个鸟嘌呤核苷酸,A错误;B、噬菌体增殖过程,模板是由噬菌体提供,不是细菌提供,B错误;C、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释放出的100
个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有2个,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为98个,所以比例关系为1:49,C正确;D、该DNA发生突变,由于密码子
的简并性,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ABD。17.ABC【分析】分析图解:图中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a表示
转录,b表示翻译,图中的M1与M2均为mRNA。【详解】A、图中的M1与M2均为mRNA,图中的过程b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的过程,因此在生物学上均称为翻译,A错误;B、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最终形成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1和2 不同(或
基因1和2中碱基序列不同),B错误;C、图中基因1是通过控制血红蛋白的结构直接控制人的性状的,若基因2不能表达,则人体就不能合成酪
氨酸酶,是通过酶来间接控制性状的,C错误;D、若基因2不能表达,人体缺乏酪氨酸酶,酪氨酸就不能形成黑色素,导致人患白化病,D正确。
故选ABC。18.AC【分析】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
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详解】A、种子正常休眠,主要由脱落酸起作用,而位点1突变则无XM蛋白产生,休眠减少,可推测
脱落酸作用减弱,即敏感性降低,A错误;B、比较表中位点2突变和无突变表达的蛋白质图示,蛋白质长度相同,只是中间有一小段氨基酸序列不
同,可推测该突变可能是碱基对发生替换造成的,B正确;C、比较表中位点3突变和无突变表达的蛋白质图示,蛋白质长度变短,可推测模板mR
NA上的终止密码提前,翻译提前终止,C错误;D、位点4突变是XM蛋白的表达倍增,使得种子对脱落酸的敏感性增强,雨后穗上的种子不易解
除休眠而萌发,较少发生雨后穗上发芽的现象,D正确。故选AC。19.ABD【分析】由于图示植物是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而甲、乙是
两类矮生突变体,说明a基因是A基因经突变形成,乙发生的是基因突变,而甲还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详解】A、甲植株细胞中发生了基因突
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但基因突变不用能光学显微镜观察到,A错误;B、甲和乙突变体杂交,后代与株高相关的表型有两种且比例为1:1,但控
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出现该比例的原因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B错误;C、甲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乙发生的是基因突变,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D、甲、乙中均发生了基因突变,突变是不定
向的,D错误。故选ABD。20.ABC【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通过定
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详解】A、甲组野生型菌群抗药性变异的产生是自
然条件下就存在的,不是青霉素使用量的逐代增加导致的,A错误;B、抗药性变异可能来源于基因突变,但是不会来自于基因重组,因为金黄色葡
萄球菌的生殖方式是无性繁殖,而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同时由于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体,因而不会出现染色
体变异,B错误;C、甲组中野生型菌群由于高浓度青霉素的多次选择,导致菌群中抗药性逐代增强,即 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上升,因而该菌群
发生了进化,而乙组中野生型菌群无法确定是否发生进化,C错误;D、野生型菌群产生的抗药性变异的来源是由于基因突变产生的,而基因突变的
结果是产生新的基因,因而有利于增加其基因多样性,D正确。故选ABC。21.(1) 碱基序列 ? 基因表达和表型(2)
DNA复制 ? ? 半甲基化 维持甲基化酶(3) 全部正常 ? 正常:矮小=1:1【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由
于表现遗传是指DNA序列不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的改变,说明其基因没有发生突变。图2中过程①的模板链都含甲基,而复制后都只含
有一个甲基,说明过程①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其产物都是半甲基化的,因此过程②必须经过维持甲基化酶的催化才能获得与亲代分子相同的甲
基化状态。【详解】(1)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而表现遗传是指DNA序列不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的改变,所
以DNA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转录产物的碱基序列。DNA甲基化会影响基因表达和表型。 (2)图2中过程①为DNA的复制,其模板链都含甲
基,而复制后都只含一个甲基,说明过程①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其产物都是半甲基化的。维持甲基化酶只作用于DNA的半甲基化位点,使其
全甲基化,维持甲基化与DNA复制关联,因此参与②过程的酶是维持甲基化酶。(3)由于在小鼠胚胎中,来自父本的A及其等位基因能够表达,
所以纯合矮小雌鼠与纯合正常雄鼠杂交,则F1的表现型应为全部正常。由于卵细胞中的A及其等位基因由于启动子甲基化而不表达,精子中的A及
其等位基因由于启动子非甲基化而表达,并且含A的精子︰含a的精子=1:1,所以F1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则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应为正常
:矮小=1:1。22.(1)1/150(2) 提高 解旋酶 ⑨(3) ① ② 胞嘧
啶脱氧核糖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4)1/2/50%(5)100【分析】分析甲图: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胞嘧啶,④为胞嘧啶
脱氧核苷酸,⑤⑥⑦⑧为含氮碱基,⑨为氢键,⑩为磷酸二酯键。分析乙图:乙图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详解】(1)若用1个32P标记的
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出300个子代噬菌体,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有2个,所占的比例是1/
150。(2)从图乙可看出,该过程是从多个起点开始复制的,这样可以提高复制速率;图中所示的酶为解旋酶,作用是使⑨氢键断裂。(3)D
NA的基本骨架由①磷酸和②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图中④包括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胞嘧啶,为胞嘧啶脱氧核
糖核苷酸。(4)若图乙中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以突变链为模板合成的所有子代都有差
错,以正常链为模板合成的所有子代都正常,因此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1/2。(5)若图甲
中的亲代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将该DNA分子放在含有用32P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培养液中复制一次,根据DNA半保留复制,子
代DNA分子中都有一条链是亲代链,一条链为新合成的子链,而子链中的脱氧核苷酸比亲代链中的脱氧核苷酸的分子量大1,因此子代DNA分子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100。23.(1) BbRR 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
=3:1:6:2(2)80%(3)用组合一的父本植株自交,在子代中选出子叶深绿类型即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4)
细胞核 细胞核(5)UAUGAACACUGG【分析】组合一不抗病和抗病后代全部抗病,所以抗病是显性,不抗病是隐性。组合一中
父本的基因型是BbRR,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BbRr。【详解】(1)由表中F1的表现型及其植株数可知,两对性状均呈现出固定的比例
,因此,都属于细胞核遗传,且花叶病的抗性基因为显性。组合一中母本的基因型为BBrr,后代都表现为抗病,因此父本的基因型为BbRR。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1中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BbRr,其自交后代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_R_:B_rr:bbR_:bbr
r=9:3:3:1,其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幼苗阶段死亡,因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及其比例为:子叶深绿抗病(BBR_):
子叶深绿不抗病(BBrr):子叶浅绿抗病(BbR_):子叶浅绿不抗病(Bbrr)=3:1:6:2。(2)BB×Bb→F1代1/2B
B+1/2Bb,B、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3/4、1/4,随机交配的F2为9/16BB+6/16Bb+1/16bb(致死),成熟植株中
有3/5BB+2/5Bb,计算B基因频率=3/5+2/5×1/2=80%。(3)选用表中植物材料最短的时间内获得BBRR的植株,可
用组合一的父本植株BbRR自交,子代有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浅绿抗体,选出子叶深绿类型即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4)就细胞核和
细胞质这两个部位来说,mRNA是在细胞核内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合成后需进入细胞质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RNA聚合酶的化学本
质是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后,在细胞核用于合成RNA。(5)根据该小肽的编码序列和对应的部分密码子表可知,由于酪氨酸、组氨酸对应的
密码子各有两种,故可知对应的DNA序列有2处碱基发生替换后,氨基酸序列不变,则形成的编码序列为UAUGAACACUGG。24.(1
)44(2) 基因的分离 9 1/16(3)E基因纯合致死(4)让母本与父本交配得F1,再让F1雌雄成体自
由交配得到F2(或让多只F1雌性成体与父本测交得到F2),然后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分析】图中有三对同源染色体,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基
因的分离定律,两对等位基因若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AA和Ee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有丝分裂前期没有着丝
点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具有累加效应的基因,其表现型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显性基因数目越多,
尾越长;存在致死情况时,子代比例会发生变化。【详解】(1)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已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变,共44条;处于后期的次级卵母
细胞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恢复44条。(2)①控制该动物尾长的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D-d、F-f在一对同源
染色体上,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②该雌性个体甲(AADDFF)与雄性个体乙(aaddff)交配,让F1雌雄个体间
(AaDdFf)随机交配,据图可推知,A-a和D-d、F-f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但是D-d和F-f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
定律,所以F2的基因型有3(1AA,2Aa,1aa)×3(1DDFF,2DdFf,1ddff)=9种,所得F2成年个体尾最长(AA
DDFF)的个体占1/4×1/4=1/16。(3)由题图可知,对于有毛和无毛这一对相对性状来说,母本的基因型是Ee,父本的基因型是
ee,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Ee:ee=1:1,F1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E:e=1:3,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E:e=1:3
,因此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EE:Ee:ee=1:6:9,如果EE致死,则有毛的比例占2/5。所以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E基因显性纯合致死。(4)要探究Yy和B/b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让纯合黄色成年个体母本(YYBB)与隐性纯合白色成年个体父本(yybb)交配得(YyBb)F1,再让F1雌雄成体自由交配得到F2(或让多只F1雌性成体与父本测交得到F2)然后统计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若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的基因型是Y_B_:Y_bb:yyB_:yybb=9:3:3:1,黄色:鼠色:白色=9:3:4,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YYBB:YyBb:yybb=1:2:1,黄色:白色=3:1,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5.(1) 减数分裂Ⅰ后期 4 b(2)aX、AX(aY写上也可)(3) b-d-c-e CD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基因突变 一定不同【分析】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经历减数分裂Ⅰ后,染色体减半。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初级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都是不均等分裂,第一极体均等分裂。【详解】(1)图1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在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染色体与DNA的数量之比为1:2,故图1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为减数分裂Ⅰ后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4条染色体,对应图2中的细胞为b。(2)图1细胞分裂完成后,产生的配子类型有aY,说明图中染色体一对是性染色体,一对是常染色体,且Y染色体与含有两个a的染色体组合在一起,则X染色体与含有A和a的染色体组合在一起,故产生的配子类型有aY、aX、AX和aY。(3)b中染色体与DNA的数量之比为1:2,可表示减数分裂I和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中染色体与DNA的数量之比为1:1,且数量为2n,可表示减数分裂II的后期,d中染色体与DNA的数量之比为1:2,但染色体数量为n,故可表示减数分裂II的前期和中期,e中DNA和染色体数量均为n,可表示精细胞,b~e先后顺序为b-d-c-e;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发生减数分裂I的后期,此时染色体与DNA的数量之比为1:2,即发生在图3的CD段, DE段染色体与DNA的数量之比由1:2变为1:1,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A和a的关系为等位基因,故出现A和a基因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故两者的碱基排列顺序一定不同。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小初高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