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08-14 | 阅:  转:  |  分享 
  
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
_一、单选题1.将3H标记核膜的变形虫,放在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发现分裂期的细胞中形成许多带放射性的单层小囊泡。分裂产生
的子细胞核大小与母细胞核相近,每个子细胞核膜放射性强度基本相同,但子细胞核膜放射性强度比亲代细胞核膜放射性减弱。以下叙述正确的(?
)A.此实验证明内质网参与核膜的合成B.核膜在分裂期裂解,在分裂间期重建C.子细胞核膜约有一半来自原有核膜D.核膜的这种变化有利于
细胞分化2.某兴趣小组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观察到一个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能在该细胞中能观察到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②染色体?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赤道板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⑤D.①②④⑤3.以下有关细胞大小和分裂的叙述,正确的
是(?)A.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也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B.真核细胞不能通过无丝分裂增加数目C.人的成熟红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蛙
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D.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是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4.研究表明多种核仁蛋白会参与r
RNA的编辑、端粒DNA序列的修复、调节细胞周期等生命活动过程。核仁蛋白Npm1可以结合中心体,抑制细胞分裂时中心体的复制,Npm
1还可以与抑癌基因P53结合,增强P53的转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某些核仁蛋白参与核糖体的形成B.某些核仁蛋白可以延缓细胞衰老C
.核仁蛋白Npm1可以促进细胞有丝分裂D.核仁蛋白Npm1能够抑制细胞癌变5.图一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
的图像;图二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比例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一中②为次级精母细
胞B.图一中⑤所进行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多可形成8条染色体C.图一细胞中处于图二CD段的有①④⑤D.若该动物产生一个Aab的配子,则
发生分裂异常的时段应为②对应的时期6.细胞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分裂,以下关于细胞分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信息
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B.有丝分裂中形成纺锤体时,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C.观察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可
在一个细胞内持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变化D.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7.下图是位于双链DNA或双链RNA中的两个核苷酸,下列描
述不正确的是(?)A.若五碳糖a是脱氧核糖,则碱基a有4种,碱基b也有4种B.若碱基a是胸腺嘧啶,则该结构可以出现在人的线粒体中C
.若碱基a与碱基b分别是G和C,则五碳糖a可能是核糖D.若五碳糖a是核糖,则该结构可能出现在人的遗传物质中8.赫尔希和蔡斯进行噬菌
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发现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上清液中。该实验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B
.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噬菌体侵染细菌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噬菌体侵染
细菌9.下列关于烟草、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烟草叶肉细胞内的遗传物质都分布在细胞核中B.烟草花叶病毒的遗
传物质是RNA或DNAC.烟草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得到6种有机物D.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10.图甲表示将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表示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S型细菌和R型细菌增殖的方式都是有丝分裂B.图甲中的实验可以证明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C.图乙中,上清液中的放射性高于沉淀物中的D.若图乙中的实验搅拌不充分,则放射性会全部出现在沉淀物中11.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DNA
片段(15N标记)结构示意图,共有1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DNA片段复制3次,则
共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800个B.解旋酶作用于②部位,DNA聚合酶用于催化①部位的化学键构成C.该DNA片段的一条核苷酸链
中(C+G)/(A+T)为2∶3D.将该DNA片段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4N的DNA分子占3/412.基因通常是有遗传
效应的DNA片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都伴随着DNA的复制B.真核生物细胞中的基因均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脱氧
核糖和磷酸的交替连接是DNA多样性的原因之一D.核酸均可携带遗传信息,但只有 DNA 是生物的遗传物质13.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A.ATP分子所含有的化学键都是特殊的化学键B.ATP的分子结构简式是A—P~P~PC.所有植物细胞中的ATP都是
由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产生的D.1分子ATP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脱氧核糖和3分子磷酸组成14.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染色体、碱基、
基因和DNA之间结构层次关系的是(?)A.B.C.D.15.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在总结遗传规律时用
到了归纳法B.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平行关系C.摩尔根等人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
上D.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6.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1自交后代中高茎∶矮茎=3∶1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F1产生的雌雄配子比例为1∶1D.F1产生的配子中D∶
d=1∶117.某雌雄同株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由于某种原因使携带矮茎遗传因子的花粉只有1/3能够成活。现用多株纯合高茎植株作为母
本、矮茎植株作父本进行杂交,F1植株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A.3:1B.7:1C.5:1D.8:118.某二倍体生物种群中
基因型为Aa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出现2:1的性状分离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和a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该种群中显性纯合个体
可能致死C.含a的精子或卵细胞成活率只有一半D.A和a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19.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
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根据以下杂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杂交组合后代性状一红花①×白花②全为红花二红花③×
红花④红花与白花数量比约为3∶1A.白花②的基因型为RrB.红花①的基因型为RrC.红花③与红花④的基因型不同D.红花①与红花④的
基因型不同20.下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体内相关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
、乙豌豆的减数分裂过程可以恰当地揭示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B.丙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Y、y、R、r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丁
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有四种,比例为9:3:3:1D.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21.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
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
对性状的各种基因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
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22.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由此可
以推测(?)?A.Ⅲ片段上的基因只存在于男性体内,Ⅰ片段上的基因只存在于女性体内B.Ⅱ片段上的基因,遗传特点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
相同C.Ⅰ片段上的基因不存在等位基因D.一对夫妻所生的两个女儿体内至少有一条X染色体相同23.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i1、i
2是Z染色体上的隐性致死基因,W染色体上无对应的等位基因。雄蚕生长期短、消耗的桑叶少、出丝率高且品质好。科研人员利用下图(图中“+
”代表正常基因)原理,培育出只产雄蚕的平衡致死雄蚕(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雌蚕次级卵母细胞含有0或1条W染色体B.图中
的变异类型有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C.戊与野生型蚕杂交,后代只有雄蚕存活D.乙、丁分别和丙杂交,后代的表型与比例相同24.细胞发生图示
缠绕互换会形成双着丝粒染色体、无着丝粒染色体片段、正常非倒位染色体和正常倒位染色体。其中无着丝粒染色体片段在随后会丢失,而双着丝粒
染色体会发生着丝粒之间的断裂,造成染色体结构的缺失,给配子造成严重的后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①至②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复
制和联会B.配子中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均发生改变C.配子的基因中碱基对数目和顺序未发生改变D.②中发生缠绕互换的是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
25.秋水仙素的结构与核酸中的碱基相似,所以秋水仙素可插入到基因中形成非正常碱基对,或插入到碱基对之间,阻止氢键的正常形成,导致
DNA 不能与 RNA 聚合酶结合,还能与微管蛋白单体结合,从而抑制纺锤体合成,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据此推测,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
后不会引发的结果是(  )A.使着丝粒无法分裂导致姐妹染色单体无法分开B.DNA 分子在复制时因碱基对错配导致基因突变C.转录受阻
导致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不能流向 RNAD.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局部解旋导致稳定性降低26.下图为利用玉米(基因型为BbTt)进行实验
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与B、b在①处没有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B.植株B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4C.①③过程为单倍
体育种D.⑤过程只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2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杂合的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产生白花后代是性状分离的现象B.在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的球数量不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C.杂交育种的优点是能够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D.利用植物
的组织培养进行繁殖有利于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28.人类滥用抗生素使某种细菌的耐药性不断提高,该细菌耐药性提高的原因是(?)A.耐药基
因频率增加B.细菌发生基因重组C.通过隔离形成新物种D.细菌的繁殖速率加快29.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下图表示对甲、乙、丙三
个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的频率分别为12%、2
0%B.杀虫剂使家蝇产生了抗药性变异,决定了家蝇进化的方向C.各地区的家蝇种群中所有的抗性和敏感性基因构成了基因库D.甲、乙、丙地
区家蝇的基因频率不同,已经是不同的物种30.目前的证据表明,距今约15亿年前真核生物的出现使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其原因分析合理
的有(?)①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②生态系统具有了更复杂的结构③出现了新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 ④出现了新的变异方式--基因突变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二、综合题31.研究表明,每个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因此DNA也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识别身份,
这种方法就是DNA指纹技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我们可以根据分析指纹图的吻合程度来帮助确认身份,因为DNA能够储存遗传信息,而
且不同个体的DNA的_______各不相同,故每个人的DNA指纹图都是独一无二的。DNA分子中遗传信息量非常大,原因是______
____。(2)在现代刑侦领域中,DNA指纹技术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DNA指纹技术还可以用于亲子鉴定等。如图是通过提
取某小孩和其母亲以及待测定的四位男性的DNA,分别经合适的酶处理后,形成若干DNA片段,然后进行电泳等一系列步骤得到的一组DNA指
纹图,请分析:F1~F4中,谁是该小孩真正生物学上的父亲?_____,为什么?_____。(3)DNA分子中,(A+T)/(G+C
)、(A+C)/(T+G)中能体现DNA分子特异性的是_____。DNA分子彻底水解产物是:________。32.2018年,国
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以封面文章刊登了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成功构建了“单条染色体的酿酒酵母”,这是合成生物学领域里程碑
式的进展。(1)将天然酿酒酵母细胞中的16条染色体融合为一条,需要去除染色体的端粒、着丝粒等冗余序列。端粒是位于染色体两端的___
_________________复合体,有研究表明,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端粒将不断缩短,组成正常基因的____________
序列受到损伤,从而引发细胞的____________。(2)端粒酶具有修复端粒的功能。为探究甲磺酸甲酯(MMS)是否对酵母菌的端粒
酶活性有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见图1、图2。由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显示,
MMS对酿酒酵母端粒酶的活性有________作用,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效果最
为显著。33.青蒿素是最有效的抗疟药物,可以从野生黄花蒿(2N=18,两性花)中提取。黄花蒿野生型(AABBdd)能合成青蒿素(3
对基因独立遗传)。通过诱变技术获得3个无法合成青蒿素的稳定遗传突变体(甲、乙、丙),突变体之间相互杂交,F1均不能合成青蒿素。现选
择乙、丙杂交的F1(AaBbDd)作为亲本,分别与3个突变体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注:“有”表示有青蒿素,“无”表示无青蒿素)。请
回答下列问题:杂交编号杂交组合子代表型(株数)IF1×甲有(199)、无(602)IIF1×乙有(101)、无(699)IIIF1
×丙无(795)(1)为建立黄花蒿基因组数据库,科学家需要对_____条染色体的DNA测序。(2)突变体甲和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
__、_____。(3)用杂交I子代中有青蒿素植株与杂交Ⅱ子代中有青蒿素植株杂交,理论上其后代中有青蒿素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
(4)由于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普遍较低,科学家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含有基因表达调节因子的两个T-DNA插入到野生型黄花蒿叶肉细胞M的
染色体上,将细胞M培育成植株N(若干株)。在该调节因子的作用下,青蒿素的产量明显上升,且该调节因子对青蒿素产量的作用具有累加效应。
T-DNA插入到野生型黄花蒿叶肉细胞M的染色体上的情况有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①如果插入的情况是A图所示,N自交得F1,F1各植株青
蒿素含量有_____种。②如果插入的情况是B图所示,N自交得F1,F1各植株青蒿素含量有_____种,比例为_____。③如果插入
的情况是C图所示,在不考虑互换的情况下,N自交得F1,F1各植株青蒿素含量有_____种,比例为_____。34.菠菜雌性个体的性
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则为XY。菠菜的时有戟形或卵形,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菠菜的种子形态可分为有刺种与无刺种,由另一对等
位基因(B、b)控制。现有菠菜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亲本表型F1表型及比例戟形无刺种(雌)戟形有刺种(雄)卵形
有刺种(雌)1/8种戟形有刺种(雌)3/8卵形无刺种(雄)1/8戟形无刺种(雄)3/8(1)菠菜的种子形态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
_________,其遗传时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已知戟形基因A与卵形基因a是位
于6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其细胞中6号染色体如图所示。①该植株发生的变异类型与人的__________
__(填病名)发生的变异类型相同。取该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已知只含异常6号染色体的花粉可正常发育成幼苗但不育,用_______
_____处理这些单倍体幼苗,让长成的植株与染色体正常的卵形叶菠菜杂交,观察子代表型,即可确定基因A、a分别在该植株的哪条6号染色
体上。a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参考答案1.C【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据题目分析,将3H标记核膜的变形虫,放在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
中进行培养,观察子代核膜放射性,可判断子代核膜与亲代核膜的关系。【详解】A、此实验未探究内质网的放射性,不能说明内质网参与核膜形成
,A错误;B、核膜在分裂前期裂解,在分裂末期重建,B错误;C、每个子细胞核膜放射性强度基本相同,说明子细胞核膜约有一般来自原有核膜
,C正确;D、核膜的这种变化可能有利于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过程无关,D错误。故选C。2.B【分析】洋葱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洋葱是高
等植物,没有中心体,处于分裂中期的洋葱根尖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板。【详解】①植物细胞外层是细胞壁,故可以观察到细胞壁,①正确;②有
丝分裂中期,在纺锤体的牵引下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顾客已观察到染色体,②正确;③洋葱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③错误;④
细胞核核膜和核仁前期消失,末期重现,故中期观察不到细胞核,④错误;⑤赤道板是一个位置,不存在实质结构,⑤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因
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3.D【分析】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二分裂是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病毒通过
增殖繁殖后代。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分裂就是进行个体的繁衍,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只是个体的生长发育。【详解】A、细胞体积越小,其相
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A错误;B、无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之一,B错误:C、人的成熟红细胞不能发生细胞分裂,蛙的
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C错误;D、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增加,这是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D正确。故选D。4
.C【分析】端粒学说: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其DNA由简单的重复序列组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端粒由于不能为DNA聚合酶完
全复制而逐渐变短。科学家提出了端粒学说,认为端粒随着细胞的分裂不断缩短,当端粒长度缩短到一定阈值时,细胞就进入衰老过程。【详解】A
、多种核仁蛋白会参与rRNA的编辑,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因此某些核仁蛋白参与核糖体的形成,A正确;B、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
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称为端粒,端粒学说认为端粒随着细胞的分裂不断缩短,当端粒长度缩短到一定阈值时,细胞就进入衰老
过程,某些核仁蛋白能够修复端粒DNA序列,可以延缓细胞衰老,B正确;C、核仁蛋白Npm1能够抑制细胞分裂时中心体的复制,可以抑制细
胞有丝分裂,C错误;D、细胞癌变的本质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核仁蛋白Npm1可以与抑癌基因P53结合,增强P53的转录,阻
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抑制细胞发生癌变,D正确。故选C。5.C【分析】分析图一: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粒)分裂,处于有丝
分裂后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⑤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
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分析图二:AB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1;BC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由1:1变为1:2,为
DNA复制过程;CD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2,可表示存在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DE表示着丝点(粒)分裂,EF段,染色体和核
DNA数之比为1:1,可表示着丝点(粒)分裂后,不含染色单体的时期。【详解】A、根据图一所示细胞无法判断该动物的性别,所以②可能为
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错误;B、图一中⑤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细胞中含2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粒)分裂,细胞中含4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细胞中含2条染色体,故图⑤所进行的
细胞分裂最多可形成4条染色体,B错误;C、图二中CD段表示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2,对应于图一中的①④⑤,C正确;D、该动物
产生一个Aab的配子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应为图一中的⑤时期,D错误。故选C。6.C【分析】1、细胞有丝
分裂的过程:(1)分裂间期: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2)分裂期: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
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3)
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4)末期:纺锤体解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形成;染色
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2、真核细胞的三种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减数分
裂、无丝分裂。【详解】A、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
A正确;B、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的,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B正确;C、制作装片标本时细
胞已经死亡,故不能在一个细胞内持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变化,C错误;D、蛙的红细胞的分裂方式是无丝分裂,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
变化,D正确。故选C。【点睛】7.D【分析】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碱基是A、T、G、C,双链DNA的碱基A与T通过2个氢键连
接形成碱基对,G与C通过三个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是A、U、G、C,tRNA中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碱基A与
U通过2个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G与C通过三个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详解】A、如果五碳糖a是脱氧核糖,碱基a可能是A、G、C、T中的
一种,碱基b则为T、C、G、A中的一种,A正确;B、a如果是胸腺嘧啶,则该图是DNA的双链,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可以存在细胞核和线粒
体中,B正确;C、如果碱基a与碱基b分别是G和C,属于DNA和RNA的共有碱基,则五碳糖a可能是核糖也可以是脱氧核糖,C正确;D、
如果五碳糖a是核糖,则该图为RNA,人的遗传物质为DNA,D错误。故选D。8.C【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
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B、噬菌体是病毒,必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增殖,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AB错误;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上述细菌培
养噬菌体,只有蛋白质含有S元素,所以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上清液中,C正确;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上述细菌培
养噬菌体,DNA中含有P元素,所以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D错误。故选C。9.D【分析】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
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A、
烟草叶肉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A错误;B、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错误;C、烟草的遗传物质是DN
A,其彻底水解后能得到6种产物,即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由于磷酸不是有机物,因此烟草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得到5种有机物,C错误
;D、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故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正确。故选D。1
0.C【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材料:T2噬菌体①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②T2噬菌体的组成成分:DNA和
蛋白质。 ③T2噬菌体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头部含有DNA。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
,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大量的噬菌体。2.实验方法:放射
性同位素标记法3.实验过程:①培养带标记的噬菌体?②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4.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
的DNA遗传的,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详解】A、图甲中S型细菌和R型细菌增殖的方式都是二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
A错误;B、图甲中的实验可以证明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无法判断该物质是不是DN
A,B错误;C、图乙中的噬菌体被35S所标记,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所以经过搅拌和离心后,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很低,C正确;D、若图乙中的实验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沉淀物的放射性略
高,D错误。故选C。11.B【分析】1、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DNA分
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
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
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发生变化的原因:完全显现的条件下,显性纯合子的一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基因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详解】A、由题意知,该基因是1000个碱基对,其中碱基A占20%,因此鸟嘌呤G=2000×30%=60
0,复制3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是600×(23-1)=600×7=4200个,A错误;B、DNA解旋酶将DNA双链打开
,作用于②氢键,DNA聚合酶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合成脱氧核苷酸链,作用于①磷酸二酯键,C正确;C、已知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根
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20%,则C=G=30%,所以该基因的每一条核苷酸链中及整个双链中(C+G)/(A+T)的比例均为3:
2,C错误;D、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将细胞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DNA分子均含14N,所以含14N的DNA分子占1
,D错误。故选B。12.A【分析】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
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线粒体与叶绿体中。【详解】A、细胞分裂过程中都伴随着DNA的复制,复制后的DNA通过细胞分裂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A正确;B、真核生物细胞中的基因主要在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错误;C、碱基(或脱氧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
成了DNA的多样性,C错误;D、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核酸均可携带遗传信息,D错误。故选
A。13.B【分析】ATP是细胞中主要的直接能源物质,中文名称叫腺苷三磷酸,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
,~代表特殊化学键。由于两个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这种化学键不稳定,ATP水解时末端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
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具有较高的转移是能,当在ATP水解酶作用下水解时,脱离下来的末端磷酸基团挟能量与其他分子结合,从而使后者发生
变化。【详解】AB、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1分子ATP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包含了一个普通磷酸键和两个特殊的化
学键,A错误,B正确;C、部分植物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根细胞,这部分细胞的ATP来自于细胞呼吸,C错误;D、ATP是细胞中主要
的直接能源物质,中文名称叫腺苷三磷酸,1分子ATP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组成,D错误。故选B。14.A【分析】染色
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为: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
上有许多个基因。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脱氧核糖组成。【详解】染色体是细
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
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的脱氧核糖组成,因此染色体、碱基、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结构层次关系是染色
体>DNA>基因>碱基。故选A。15.D【分析】1、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平行关系,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2、摩
尔根等人通过果蝇杂交实验,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3、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艾弗里及同事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孟德尔在总结遗传规律时用到了归纳法,A正确;B、萨
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平行关系,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C、摩尔根等人通过果
蝇杂交实验,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D、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D。16
.D【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
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F1自交后代中高茎:矮茎=3:1,不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A错误;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
合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C、F1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数量,C错误;D、F1产生的配子中D:d=1:1,能直接
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正确。故选D。17.B【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
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相关基因用A/a表示,用多株纯合高茎植株(AA)做母本,矮茎植株(aa)做父本进行杂交,由于父本产生的花粉粒很多,因此只有
1/3花粉的成活率并不影响产生的后代的数目,则杂交产生的子一代均为Aa。由于子一代基因型为Aa,雌配子的基因型为1/2A、1/2a
,而产生的雄配子的基因型为3/4A、1/4a,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aa为1/2×1/4=1/8,则A_=7/8,故子二代性状分离比
为7:1,B正确。故选B。18.C【分析】基因型为Aa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出现2:1的性状分离比,可能是合子致死或者配子致死。【详
解】A、A、a是一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B、杂合子Aa相互交配的后代产生了2: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能是显性纯合
致死,即AA死亡,B正确;C、含a的精子或卵细胞成活率只有一半,子代的性状分离比是5:1,C错误;D、组成不同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
同,D正确。故选C。19.D【分析】分析表格:实验一中,红花①×白花②→后代均为红花,说明红花相对于白花是显性性状,则①的基因型为
RR,②的基因型为rr;实验二中,红花③×红花④→后代性状分离为3:1,说明③④的基因型均为Rr。【详解】A、白花为隐性性状,所以
基因型是rr,A错误;B、红花①和白花杂交,子代全为红花,所以红花①的基因型为RR,B错误;C、红花③×红花④→后代性状分离为3:
1,说明③④的基因型均为Rr,C错误;D、红花①基因型是RR,红花④基因型是Rr,D正确。故选D。20.D【分析】分析题图:甲和乙
中都涉及一对等位基因,丙和丁中都涉及两对等位基因,但丁中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详
解】A、甲、乙图个体基因型中只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子,只能揭示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
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此正常情况下,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同时存在Y、y、R、r,B错误;C、丁个体DdYyrr自交,由于
Y和y、D和d这两对基因连锁,只能产生ydr和YDr两种等比例的配子,因此子代会出现2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C错误;D、甲、乙、
丙、丁都存在等位基因,因此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D正确。故选D。21.B【分析】基因频率指的是在一个种群基因库,某个基
因占该基因和其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基因型频率是指一个种群中某基因型个体数占全部个体数的比率。当一个种群中某基因的频率发生改变时,
该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详解】A、物种进化的标志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错误;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
性状的基因,即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为1,B正确;C、基因型为Aa个体自交,A基因的频率等于a基因的频率,都为50%,C错误;D、色盲
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广大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但男性群体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不一定大于女性群体,D错误。故选B。22.D【分析】
1、人类的性别决定是XY型,X、Y染色体是异型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同源区段上,
X、Y染色体上有等位基因,在非同源区段Ⅰ上的基因,Y染色体上无对应的等位基因,在非同源区段Ⅲ上,X染色体上无对应的等位基因。2、女
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其中一条X染色体来自父方,一条X染色体来自母方,同胞姐妹中来自父方的X染色体相同;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X
来自母方,Y来自父方,同胞兄弟中来自父方的Y染色体相同,来自母方的X染色体不一定相同。【详解】A、女性无Y染色体,Ⅲ是Y染色体的非
同源区段,该段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存在于男性中,由于男性有X染色体,Ⅰ片段上的基因既存在于女性体内,也可能存在于男性体内,A错误;B、
Ⅱ片段虽然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但是其遗传也与性别相关联,遗传特点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完全相同,B错误;C、在女性体内有两条X
染色体,Ⅰ片段上的基因可存在等位基因,C错误;D、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其中一条X染色体一定来自父亲,因此同胞姐妹体内至少有一条X
染色体相同,D正确。故选D。23.C【分析】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蚕的性染色体为ZW。【详解】A、雌
蚕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有2条W染色体,A错误;B、图中得到甲过程有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C、戊基因型为Zi1Zi2,野生型蚕基
因型为ZW,后代Zi1W和Zi2W死亡,ZZi1和ZZi2存活,C正确;D、丁和丙杂交得到后代表现型为Zi2W、Zi1Zi2、Zi
1Z、ZW比例为1:1:1:1,乙和丙杂交得到后代表现型为Zi1W、ZW、Zi1Z比例为1:1:1,D错误。故选C。24.B【分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1、缺失:是指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如当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缺失时,会引发猫叫综合征
,患者会出现两眼间距较远、耳位低下、发育迟缓等现象,并伴有听力障碍、行为异常等症状。2、重复:是指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如当果蝇X
染色体部分重复时,果蝇会出现棒眼现象。3、倒位:是指染色体局部片段位置颠倒180度,致使染色体内重新排列。例如当女性第九染色体长臂
倒位时,女性会出现习惯性流产。4、易位:是指染色体片段位置发生改变,如当第二十二号染色体的一部位易位到第十四号染色体上时,可能会患
有慢性粒白血病。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
增加或减少。【详解】A、在①至②过程中,由原来的一条染色体上一个DNA分子变为一条染色体上两个DNA分子,说明染色体发生了复制,使
得DNA数目加倍,且②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即联会,A正确;B、无着丝粒染色体片段的丢失并不会改变最终的染色体数目。随着分裂进行
,双着丝粒染色体的着丝粒之间断裂,最终仍旧会形成两条染色体(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造成染色体结构的缺失,因此最终形成的配子染色体数
目并没有发生改变(依旧减半),B错误;C、一般而言,染色体变异并不会改变基因内部的碱基对数目和顺序,而是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如
缺失部分基因)和顺序(如倒位),C正确;D、②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联会之后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容易发生缠绕从而互
换片段,D正确。故选B。25.A【分析】DNA复制时期,DNA解旋,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诱变剂一般作用于DNA复制时期,即分裂
间期;秋水仙素可以诱导多倍体原理是: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此时施加秋水仙素可以诱导多倍体形成。【详解】A
、秋水仙素通过影响纺锤体的形成而影响细胞中染色体的移动,但不影响着丝粒的分裂,A错误;B、秋水仙素的结构与核酸中的碱基相似,所以秋
水仙素可插入到基因中形成非正常碱基对,可以使DNA 分子在复制时因碱基对错配导致基因突变,B正确;C、秋水仙素导致DNA不能与RN
A聚合酶结合会导致基因的转录受阻,C正确;D、秋水仙素可以插入到碱基对之间,阻止氢键的正常形成,使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局部解旋导致
稳定性降低,D正确。故选A。26.A【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自由组合发
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植株D只有3种基因型,可判断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可能发生基因T与B、b的自由组合,A正确;
B、植株B是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的,都是纯合子,B错误;C、①③过程是获得单倍体幼苗,而单倍体育种还包括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B的过程,
C错误;D、⑤过程中只存在有丝分裂,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错误;故选A。27.A【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详解】A、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杂合的红花豌豆与白花豌
豆杂交,亲本有两种表现型,产生白花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不属于性状分离的现象,A错误;B、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的球
分别模拟雌雄配子,数量不同但两种彩球比例相等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C、杂交育种的优点是将两个亲本的优点聚集在一个子代身上,从而
表现出杂种优势,C正确;D、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进行繁殖有利于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D正确。故选A。28.A【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
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
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
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耐药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导致的,抗生素起到选择作用,对细菌的抗药
性进行选择,导致耐药基因频率的增加,所以会导致耐药菌群的出现,A正确;B、耐药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导致的,不是基因重组,B错误;C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不是细菌耐药性提高的原因,C错误;D、细菌的繁殖速率加快不是产生耐药性的原因,D错误。故选A。29.A
【分析】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
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详解】A、由柱形图可知,甲地区,敏感性纯合子的比例是78%,抗性杂合子是20%,抗性纯合子是2%,
抗性基因的频率是2%+ 20%÷2=12%;乙地区抗性基因的频率是4%+32%÷2=20%,A正确;B、突变是不定向的,在使用杀虫
剂之前,家蝇种群中就存在针对这种杀虫剂的抗性基因,使用杀虫剂后,具有抗杀虫剂变异的个体更容易存活下来并产生后代,长此以往,种群中含
有抗杀虫剂变异的个体比例上升,从而产生抗药性;自然选择决定了家蝇进化的方向,B错误;C、基因库是一个种群内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
各地区的家蝇种群中所有的抗性和敏感性基因不构成基因库,C错误;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甲、乙、丙地区家蝇的基因频率虽然不同
,但不存在生殖隔离,还是同一物种,D错误。故选A。30.C【分析】真核生物出现以后,有性生殖作为一种新的繁殖方式出现了。生物通过有
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这就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多细胞植物和动物的种类不断增多。【详解】真核生物出现以
后,有性生殖作为一种新的繁殖方式出现了。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这就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大量
的动物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第三极——消费者,使生态系统具有更加复杂的结构。原核生物也能发生基因突变。所以①②③正确。故选C。31.(1
) 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或碱基排列顺序) 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多,且排列顺序极其多样化(2) F2
C的DNA指纹图中一条带与M DNA指纹图中的一条带相同,另一条带与F2DNA指纹图中的一条带相同(3) (A+T)/(
G+C) 脱氧核糖、四种含氮碱基、磷酸基团【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1)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
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2)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这也是DNA指纹的主要
依据。(1)利用指纹技术进行DNA指纹鉴定的原理是DNA分子的特异性,因为每个人的DNA的脱氧核苷酸都具有特定的排列顺序,故每个人
的DNA指纹图是独一无二的;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多,且排列顺序极其多样化,所以DNA分子中遗传信息量非常大。(2)DNA指
纹技术是用合适的酶将待测的样品 DNA切成片段。子代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据图可知,C的DNA指纹图中一条带与M
的DNA指纹图中的一条带相同,另一条带与F2DNA指纹图中的一条带相同,分析F1~F4的指纹图,C的另一条带与F2DNA指纹图中的
一条带相同,所以F2是该小孩真正生物学上的父亲。(3)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即(A+C)/
(T+G)=1,该比值无法体现 DNA 分子的特异性,而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因此(A+T)/(G+
C)可体现 DNA分子的特异性;DNA是脱氧核糖核酸,该DNA分子彻底水解产物是:脱氧核糖、四种含氮碱基、磷酸基团。32.
DNA-蛋白质 DNA 衰老 MMS的浓度和处理时间 促进 MMS浓度为0.4 mmol
/L、处理时间72 h【解析】分析图1:用药组端粒酶活性高于未用药组,说明MMS对酿酒酵母端粒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且处理时间72h
时促进作用最强;分析图2:MMS浓度为0.4mmol/L时,端粒酶的活性最高。【详解】(1)端粒是位于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
NA-蛋白质复合体,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从而
引发细胞衰老。(2)分析图示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MMS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图1结果显示,用药组端粒酶活性高于未用药组,故MM
S对酿酒酵母端粒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且处理时间72h时促进作用最强,由图2结果可知,MMS浓度为0.4mmol/L时,端粒酶的活性
最高。故当MMS浓度为0.4mmol/L、处理时间72h时效果最为显著。【点睛】本题考查有关细胞衰老的端粒学说及相关实验分析等相关
知识点,考查考生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33.(1)9条(2) aaBBdd或AAbbdd AABBDD(3)21/3
2(4) 1 5 1∶4∶6∶4∶1 3 1∶2∶1【分析】科学家在培育生物新品种时,无论
采取杂育种还是诱变育种等方法,都是使原生物物种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然后经过人工选择,最终培育出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详解】(1)野
生黄花蒿没有性染色体,只需DNA测序要检测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DNA序列即可,所以科学家要对9条染色体的DNA测序。(2)F1×丙
都带全无,则说明丙发生的是显性突变,则丙的基因型为AABBDD,乙、丙杂交的F1(AaBbDd),则乙的基因型为aabbdd,则F1(AaBbDd)×甲后代有:无=1:3,且三个是不同的无法合成青蒿素的稳定遗传突变体,则甲的基因型为aaBBdd或AAbbdd。(3)由于甲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dd或aaBBdd,因此杂交ⅠF1(AaBbDd)与甲杂交,子代中有青蒿素植株基因型为AABbdd和AaBbdd,比例为1:1或基因型为AaBBdd和AaBbdd,比例为1:1;由于乙的基因型为aabbdd,因此杂交ⅡF1(AaBbDd)与乙杂交,子代中有青蒿素植株基因型为AaBbdd,故杂交Ⅰ子代中有青蒿素植株(1/2AABbdd和1/2AaBbdd或1/2AaBBdd和1/2AaBbdd,两种情况考虑结果一样)与杂交Ⅱ子代中有青蒿素植株(AaBbdd)相互杂交,后代中有青蒿素(A_B_dd)所占比例为1/2×1×3/4×1+1/2×3/4×3/4×1=21/32。(4)①如果插入的情况是A图所示,即插入的T-DN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植株N为纯合子,所以N自交得F1,F1各植株都含有青蒿素,即只有1种。②如果插入的情况是B图所示,即插入的T-DNA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用A1、A2表示插入的基因则基因型可表示为A1OA2O,该调节因子对青蒿素产量的作用具有累加效应,则N自交得F1,F1中的调节因子的含量及比例为A1A1A2A2:(2A1A1A2O+2A1OA2A2):(4A1OA2O+A1A1OO+OOA2A2):(2A1OOO+2OOA2O):OOOO=1∶4∶6∶4∶1,所以F1各植株青蒿素含量有5种,比例为1∶4∶6∶4∶1。③如果插入的情况是C图所示,即插入到一条染色体上,相当于杂合子,若用Aa表示,在不考虑互换的情况下,N自交得F1,F1基因型及比例可表示为AA:Aa:aa=1:2:1,该调节因子对青蒿素产量的作用具有累加效应,所以F1各植株青蒿素含量有3种,比例为1∶2∶1。34.(1) 戟形 不遵循(2) 猫叫综合征 秋水仙素 子代都为戟形,则a基因在6号染色体上 子代都为卵形,则A基因在6号染色体上【分析】两对基因分别分析,亲本都是戟形,F1有戟形和卵形,且雌雄中戟形:卵形=3:1,说明戟形是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都是Aa;雌性亲本是无翅,雄性亲本是有翅,F1中雄性都是无翅,雌性都是有翅,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亲本基因型为XbXb和XBY。【详解】(1)菠菜的种子形态中,亲本都是戟形,F1有戟形和卵形,且雌雄中戟形:卵形=3:1,说明戟形是显性性状,且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因为是一对等位基因,故符合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该植株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和人的猫叫综合征发生的变异类型相同。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可长成二倍体植株,若A在正常染色体,处理后长成的植株有两种AA和aa,aa不育,与正常aa杂交,后代都是戟形;若a在正常染色体,处理后长成的植株有两种AA和aa,AA不育,与正常aa杂交,后代都是卵形。试卷第11页,共33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