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湖北省黄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08-14 | 阅:  转:  |  分享 
  
湖北省黄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
_一、单选题1.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现有一高茎豌豆植株,下列关于该植株基因型鉴定(仅就植株高度而言)的叙述,正
确的是(?)A.可通过与高茎纯合子杂交来鉴定B.可通过与高茎杂合子杂交来鉴定C.不能通过该高茎植株自交来鉴定D.不能通过与矮茎纯合
子杂交来鉴定2.二倍体水稻的非糯性与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已知非糯性花粉遇碘呈蓝紫色,糯性花粉遇碘呈红褐色。高茎非糯稻与矮茎糯稻杂交
,F1均为高茎非糯稻。若用F1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方法错误的是(?)A.将F1的花粉粒用碘液处理,统计蓝紫色与红褐色花粉粒的比
例B.让F1与矮茎糯稻杂交,统计后代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比例C.让F1自交,统计自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比例D.让F1自交,统计自交
后代中蓝紫色植株与红褐色植株的比例3.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A、a与B、b的自由组合
发生在①过程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M、N、P分别代表16、9、3D.该植株测交后代表型种类及比例为1∶1∶1∶14
.果蝇的部分隐性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同一极不可能有sn和pr
B.w基因和dp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C.白眼和焦刚毛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D.有丝分裂后期图中的二条染色体不能同时移向一极5.下
列关于减数分裂和伴性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玉米体细胞有10对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B.同一
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不相同的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D.
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6.人的某条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不发生互换。这三个基因各有上百个
等位基因(例如:A1~An均为A的等位基因)。父母及孩子的基因组成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基因组成A23A
25B7B35C2C4A3A24B8B44C5C9A24A25B7B8C4C5A3A23B35B44C2C9A.基因A、B、C的遗
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遗传B.母亲的其中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组成是A3B44C9C.基因A与基因B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若此夫妻
第3个孩子的A基因组成为A23A24,则其C基因组成为C4C57.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其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A.异型性染色体的
个体都为雄性,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都为雌性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C.若某对基因位于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则显性个体数雌性多于雄性D.若某一相对性状由一对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等位基因控制,则种群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有6种8.如图是果蝇
X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果蝇朱砂眼和星状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B.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4个相同基因
C.该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可能不含有D.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且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9.下列关于探索遗传物质的相
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可以标记的元素不仅仅是硫元素和磷元素
C.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说明“转化”这一现象可以自然发生D.艾弗里实验并没有使DNA和蛋白质完全分离开,所以实验本身意义不大
10.奥密克戎(Omicron)是新冠病毒变异株,传播速度快,被世卫组织定性为“密切关注变异株”,总体风险评估为“非常高”。奥密克
戎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其装配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NA 在奥密克戎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起决定性作用B
.奥密克戎进行翻译所需rRNA、tRNA均由病毒+RNA复制形成C.奥密克戎进行图中的①②③④过程,体现了中心法则的全过程D.T2
噬菌体与奥密克戎的遗传物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碱基种类11.一条肽链有氨基酸500个,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和用来转录mR
NA的DNA的碱基分别至少有(?)A.500个和1000个B.1000个和2000个C.1500个和1500个D.1500个和30
00个12.孟德尔针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不包括(?)A.细胞中显隐性遗传因子都是成对存在的B.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形成生殖细胞时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D.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之间的结合是随机的13.研究显示,光敏色素phyB有两种结构形态,
其中phyB-Pfr为活化态。转录因子RVE可以直接结合到赤霉素合成基因GA3ox2(编码的酶将无活性的GA转变为有活性的GA)的
启动子上,抑制该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萌发,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RVE阻止了RNA聚合酶与
基因GA3ox2的结合B.基因GA3ox2编码的酶一定使种子内GA含量上升C.利用远红光对感光种子进行照射,可打破种子休眠D.低温
、干燥和红光照射条件下,有利于种子的贮藏14.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HIV的核酸中含有尿嘧啶核糖核苷酸B.不同mR
NA中可能含有相同的遗传密码子C.tRNA分子含有氢键,mRNA分子不含有氢键D.转录过程不会发生蛋白质与DNA的结合与释放15.
当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难与模板链分离时,会形成RNA-DNA杂交体,这时非模板链、RNA-DNA杂交体共同构成R环结构。
研究表明R环结构会影响DNA复制、转录和基因的稳定性等。如图是原核细胞DNA复制及转录相关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R环结构中可能含有2种五碳糖,5种含氮碱基,8种核苷酸B.酶C是RNA聚合酶,既能催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还能催化形成氢键
C.富含G的片段更容易形成R环,其原因可能是模板链与mRNA不易脱离D.当DNA复制和基因转录同向进行时,如果转录形成R环,则DN
A复制会被迫停止16.图甲为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某动物细胞,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则图乙所示的四个精细胞来自于甲形成的
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7.下图1表示某哺乳动物进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图2表
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1甲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
色体,4个染色体组B.图1乙细胞中含有4套遗传信息,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C.图2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
色体D.配子遗传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是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18.菜薹的紫叶对绿叶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将多
株紫叶菜薹与绿叶菜薹杂交,子一代中紫叶菜薹和绿叶菜薹的数量比为5∶1。如果让亲本紫叶菜薹自交,子一代中紫叶菜薹和绿叶菜薹的数量比为
(  )A.11∶1B.3∶1C.5∶1D.2∶119.有些植物在遭受疾病或干旱时会提前开花。研究人员发现,饥饿的熊蜂频繁在叶片上
打洞但并不多停留,也没有把切割下的叶片带回巢穴。被熊蜂打洞的植物会提前15~16天开花。人为模仿熊蜂在叶片上打洞后发现,植物虽然提
前开花,但提前速度远比不上熊蜂打洞的效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遭受疾病或干旱时提前开花是对逆境的适应B.饥饿的熊蜂在
叶片上打洞主要是为了取食植物叶片C.推测熊蜂打洞可给植物传递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D.熊蜂打洞让植物提前开花,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
间关系20.桦尺蠖的体色黑色(D)对灰色(d)为显性,体色与环境接近更能逃避鸟类的捕食。调查不同区域桦尺蠖的黑色的表型频率,并计算
基因频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B.与非工业区相比,工业区1桦尺蠖杂合体频率
低C.在工业区黑色桦尺蠖的表型频率增加属于适应性进化D.若工业区灰色基因频率逐代下降为零,则说明形成了新物种二、综合题21.家蚕的
性别决定为ZW型,正常自然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基本相等。研究发现,雄蚕茧的茧层率和鲜茧出丝率要比雌蚕茧高出约20%;在蚕种生产上,由
于雄蛾体质强健、耐冷藏、交配时可以重复使用,因此选择性的调控家蚕性别比例有助于提高蚕丝产业效益。已知家蚕体色正常对透明为显性,相关
基因(A/a)只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斑点、血色的基因(分别记为B/b、D/d)位置未知。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得F1,F1雌
雄交配得F2,结果如表所示(亲本和子代个体全为体色正常)。杂交组合F1F2正交黑缟斑黄血×无斑白血黑缟斑黄血黑缟斑黄血:无斑白血=
3:1反交无斑白血×黑缟斑黄血黑缟斑黄血黑缟斑黄血:无斑白血=3:1(1)控制家蚕斑点、血色的基因__________(填“遵循”
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黑缟斑黄血家蚕中的纯合子占__________上述杂交实验的F1中,这两对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类
型及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2)雄蚕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自然种群中家蚕雌雄比例为1:1的原因是____
______。(3)在蚕种生产上,为了提高繁殖效率应该设法提高__________(填“雌蚕蛾”或“雄蚕蛾”)的比例。在蚕丝生产上
,应通过特定性状标记性别以便在幼蚕即可选择出__________(填“雌蚕”或“雄蚕”)进行培养,请写出你的筛选方案:______
____。22.如图为某家族苯丙酮尿症(设基因为B、b)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Ⅱ-4家族中没有出
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1)由图可知,苯丙酮尿症是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________________性遗传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是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____________性遗传病。(2)Ⅲ-4的基因型是_______
___________,Ⅱ-1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3)若Ⅲ-1与一正常男人婚配,他们所生
的孩子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在父亲基因型为Bb的情况下,该性别的孩子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
________________。23.经过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遗传物质之谜终于被破解,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格里菲思通过肺
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__________,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2)艾弗里等人做的肺炎链球菌的体
外转化实验,该实验与赫尓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相似,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赫尓希和蔡斯利用___________技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4)
噬菌体DNA复制时,由细菌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因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6)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____复制。若一
个DNA分子有100个碱基对,腺嘌呤占碱基总数的20%,如果连续复制3次,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___________个。24.普通小
麦为六倍体,两性花,自花传粉。小麦糯性对非糯性为隐性。我国科学家用两种非糯性麦培育稳定遗传的糯性小麦,过程如下图。请回答:(1)小
麦与玉米在自然条件下不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因为它们之间存在________。(2)人工杂交时,需要在开花前去除小麦花内未成熟的__
______并套袋,3~5天后授以玉米的花粉。(3)单倍体小麦体细胞中一般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4)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
幼苗后,产生六倍体小麦,其作用机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_。(5)单倍体胚培养7天后,科研人员将秋水仙素添加到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统计单倍体胚的萌发率和染色体加倍率,结果如下图。结果表
明秋水仙素可________胚的萌发;当秋水仙素浓度超过100mg·dL-1后,对染色体数目加倍的作用是________ (“促进
”或“抑制”或“无影响”)。(6)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_______________、隔离。(7)在对某植物
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DD和 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10%和 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
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DD和 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4%和 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________(填
“是”或“否”)发生了进化。(8)图 1是采用不同方法培育优良品种 Aabb及转基因品种的概念图;图 2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说法有哪些?(?)A.图1中②④⑤体现了基因重组原理B.图 1中⑥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或萌发的种子C.图
2中②包括图 1中所有变异类型及自然选择D.图 2中③是自然选择学说,①是产生生殖隔离参考答案1.B【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
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
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高茎的基因型是DD或Dd,与高茎纯合子DD杂交,子代全为高茎,无法
区分,A错误;B、高茎的基因型是DD或Dd,与高茎杂合子Dd杂交,若为DD,则子代全是高茎,若为Dd,子代会出现矮茎,能区分,B正
确;C、高茎的基因型是DD或Dd,可通过自交进行鉴定:若为纯合子,自交后子代无性状分离;若为杂合子,子代会出现矮茎,C错误;D、高
茎的基因型是DD或Dd,可通过与矮茎纯合子杂交来鉴定:若为纯合子,子代全为高茎,若在杂合子,子代出现矮茎,D错误。故选B。2.D【
分析】由高茎非糯稻与矮茎糯稻杂交,F1均为高茎非糯稻可推出:高茎、非糯稻为显性,且F1应该是一个双杂合子。【详解】A、由题意可推出
:F1应该是一个双杂合子,例如可以表示为AaBb,故可用碘液处理F1的花粉粒,并统计蓝紫色与红褐色花粉粒的比例(1∶1)来验证基因
的分离定律,A正确;B、F1中控制高茎和粳稻两对性状的基因型均为杂合,也可用测交方法,即F1与矮茎糯稻杂交,统计后代高茎与矮荃植株
的比例(1∶1)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B正确;C、若让F1自交,统计自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比例(3∶1)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C正确;D、蓝紫、红褐色是花粉遇碘时呈现的颜色,在植株上不表现,而不是后代出现蓝紫色植株与红褐色植株,D错误。故选D。【点睛】3.
D【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②表示受精作用,③表示生物表现,其中M、N、P分别代表16、9、3。【详解】A、
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正确;B、②过程为受精作用,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
正确;C、①过程产生4种配子,则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的方式M是4×4=16(种),基因型N=3×3=9(种),表型P为3种,C正确
;D、根据F2的3种表型比例12∶3∶1,得出A_B_个体表型与A_bb个体或aaB_个体相同,该植株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1
(AaBb)∶1(Aabb)∶1(aaBb)∶1(aabb),则表现型的比例为2∶1∶1,D错误。故选D。4.C【分析】由图可知,
白眼对应的基因和焦刚毛对应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翅外展基因和紫眼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及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图中X染
色体和2号染色体可能会移向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同一极可能有sn和pr,A错误;B、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w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pr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它们不是一对等位基因,B错误;C、白眼基因与焦刚毛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性状的遗
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C正确;D、有丝分裂的子细胞与亲代子细胞基因型完全相同,所以图中的二条染色体能同时移向一极,D错误。故选C。5
.D【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
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
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
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伴性遗传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总是
与性别相关联。【详解】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形成的卵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不成对存在,A错误;B、同一个生物体
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B错误;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可以控制性别,如X染色体上
的红绿色盲基因,C错误;D、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D正确。故选D。6.B【分
析】根据题目信息,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三个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发生互换,连锁遗传给下一代,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男孩只能获得父亲的Y染色体而不能获得父亲的X染色体。【详解】A、儿子的A、B、C基因中,每对基因各有一个来自
于父亲和母亲,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儿子不会获得父亲的X染色体,而不会获得父亲的A、B、C基因,A错误;B、三个基因位于一条染
色体上,不发生互换,由于儿子的基因型是A24A25B7B8C4C5,其中A24B8C5来自于母亲,而母亲的基因型为A3A24B8B
44C5C9,说明母亲的其中一条染色体基因型是A3B44C9,B正确;C、根据题目信息,人的某条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
,不发生互换,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根据儿子的基因型A24A25B7B8
C4C5推测,母亲的两条染色体是A24B8C5和A3B44C9;父亲的两条染色体是A25B7C4和A23B35C2,基因连锁遗传,
若此夫妻第3个孩子的A基因组成为A23A24,则其C基因组成为C2C5,D错误。故选B。7.B【分析】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详解】A、常见的性别决定方式有型和型,后者同
型性染色体为雄,异型性染色体为雌,A错误;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都可能出现伴性遗传现象,即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与一定的
性别相关联,B正确;C、若伴染色体非同源区段遗传,参考伴隐性遗传特点,(隐雌)多于(隐雄),故显性个体数雌性通常少于雄性,C错误;
D、某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以型为例,该性状有、、、、、、7种基因型,D错误。故选B。8.A【分析】基因是
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详解】A、
果蝇X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非等位基因,控制果蝇朱砂眼和星状眼的基因都位于果蝇X染色体上,是非等位基因,A错误;B、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
4个相同基因,如基因型为AA的个体,经过间期复制之后,会出现4个AAAA,B正确;C、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不含
有,C正确;D、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有许多个基因,D正确。故选A。
9.C【分析】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
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
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
.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详解】A、烟草花叶病毒只有一种核酸,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B、噬菌体
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可以标记的元素只能是硫元素和磷元素,因为它们分别是蛋白质和DNA的特有元素,B错误;C、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转化实
验说明“转化”这一现象可以自然发生,因而为基因工程原理的设计提供了思路,C正确;D、艾弗里实验并没有使DNA和蛋白质完全分离开,但
通过分别去除DNA和蛋白质设计了实验,因而能说明转化因子的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D错误。故选C。10.A【分析】中心法则是指细胞中
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包括:DNA制、转录、翻译、RNA逆转录、RNA复制。【详解】A、+RNA 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也可复制产生
子代病毒的RNA,A正确;B、奥密克戎进行翻译所需rRNA、tRNA均由宿主细胞提供,B错误;C、奥密克戎进行图中的①②③④过程,
只体现了中心法则的部分过程,中心法则还包括DNA复制,逆转录,DNA转录,C错误;D、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奥密克戎的遗传
物质是RNA,其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碱基种类和五碳糖种类,D错误。故选A。11.D【分析】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
,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若不考虑终止密码,则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mRNA碱基数目的1/
3,是DNA (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6,即DNA (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 1。【详解】mRN
A作为翻译的模板,其上3个相邻的核苷酸称为一个遗传密码,决定一种氨基酸,因此500个氨基酸,作为合成该肽链模板的mRNA至少有15
00个碱基,DNA是双链结构,因此用来转录的DNA的碱基至少有3000个,D符合题意。故选D。12.C【分析】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
的杂交实验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详解】ABD、孟德尔所做假说包括: (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
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ABD正确;C、孟德尔针对分离现象没
有提出形成生殖细胞时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C错误。故选C。13.A【分析】分析题图:RVE抑制赤霉素合成基因GA3ox2的表达
,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萌发,而在红光下,非活化态的phyB-Pr转化为活化态的phyB-Pfr,phyB-Pfr抑制RVE的作用,从
而促进种子萌发和抑制种子休眠。【详解】A、由题意“转录因子RVE可以直接结合到赤霉素合成基因GA3ox2的启动子上,抑制该基因的表
达”可知,RVE是通过阻止RNA聚合酶与基因GA3ox2的结合,来抑制该基因的表达,A正确;B、由题意可知,赤霉素合成基因GA3o
x2编码的酶可将无活性的GA转变为有活性的GA,与种子内GA含量无关,B错误;C、结合题图可知,远红光使活化态的phyB-Pfr转
化为非活化态的phyB-Pr,不利于种子萌发,应利用红光对感光种子进行照射,抑制RVE的作用,可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C错误
;D、红光照射条件下,,非活化态的phyB-Pr转化为活化态的phyB-Pfr,促进种子萌发,抑制种子休眠,不有利于种子的贮藏,D
错误。故选A。14.D【分析】1、核酸有两大类: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一分
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氮碱基(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氮碱基
(A、U、C、G)。2、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共有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详解】A、HIV的
遗传物质是RNA,其核酸中含有尿嘧啶核糖核苷酸,A正确;B、密码子是由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组成的,在不同mRNA分子中,可能含
有相同的密码子,B正确;C、tRNA为三叶草形,其内部碱基互补形成双链区,存在氢键,而mRNA分子为单链状,不含有氢键,C正确;D
、转录以DNA一条链作为模板,在RNA聚合酶(本质为蛋白质)的催化作用下合成mRNA,所以该过程中会发生蛋白质与DNA的结合与释放
,D错误。故选D。15.B【分析】据图分析,左侧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完成DNA复制,酶A表示DNA聚合酶,酶B表解旋酶;右侧形
成信使RNA,表示转录,酶C表示RNA聚合酶。【详解】A、R环结构中包括DNA和RNA链,所以可能含有2种五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
,5种含氮碱基(A、T、C、G、U),8种核苷酸,A正确;B、图中右侧形成信使RNA,表示转录,酶C表示RNA聚合酶,既能催化核糖
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还能催化氢键断裂,B错误;C、若富含G的片段,则模板链与mRNA之间形成的氢键比例高,mRNA不易脱离模
板链,更容易形成R环,C正确;D、当DNA复制和基因转录同向进行时,如果转录形成R环,则会影响酶B的移动,使DNA复制被迫停止,D
正确。故选B。16.B【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1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形成1个初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
2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形成4个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形成精子。【详解】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
细胞会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若发生交叉互换,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大体相同,只有很小部分颜色有区别
,因此图中来自于甲形成的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①和③,B正确,ACD错误;故选B。17.B【分析】分析图1可知,甲细胞中姐妹染色单
体移向两级,同一级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不均等分裂,同源染色体移向两级,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Ⅰ后期;丙图均
等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为(第一)极体的减数分裂Ⅱ 后期。分析图2可知,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
、中期或减数分裂Ⅰ过程、减数分裂Ⅱ 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或减数分裂Ⅱ 后期、末期
。【详解】A、甲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级,同一级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图中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相同、颜色不同,共含有4对
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应寻找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即为几个染色体组,共有4个染色体组,A正确;B、图1乙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有2套遗传信息;根据乙图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为雌性动物,丙图为均等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为(第一)极体的减数分裂Ⅱ 后期图
,B错误;C、图2中CD段,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2变为1,即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C正确;D、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
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配子遗传多样性的原因,D正确。故选B。18.A【分
析】分析题文:菜薹的紫叶对绿叶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详解】将多株紫叶菜薹与绿叶菜薹杂交,子一代中紫
叶菜薹和绿叶菜薹的数量比为5:1,说明亲本紫叶菜薹中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设AA的比例为X,则Aa的比例为1-X。则与绿叶菜薹杂交,
子一代中紫叶菜薹和绿叶菜薹的数量比为[X×1+(1-X)×1/2]:[(1-X)×1/2]=5:1,求得X=2/3,因此亲本紫叶菜
薹中,AA:Aa=2:1。因此,让亲本紫叶苋菜自交,子一代中紫叶菜薹和绿叶菜薹的数量比为(2/3×1+1/3×3/4):(1/3×
1/4)=11:1,A正确,BCD错误。故选A。19.B【分析】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三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2.生命
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的稳定。【详解】A、植物
遭受疾病或干旱时提前开花是对逆境的适应,是适应环境的表现,A正确;B、饥饿的熊蜂在叶片上打洞应该不是为了取食,因为其并未将切割下的
叶片带回巢穴,B错误;C、熊蜂在叶片打洞属于物理信息的传递,而人为模仿打洞,开花的速度低于熊蜂打洞的开花速度,这表明熊峰在打洞时可
能还传递了某种化学信息,C正确;D、熊蜂打洞让植物提前开花,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故选B。2
0.C【分析】种群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环境可以决定进化的方向,但不是导致进化的唯一因素。【详解】A、图中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对
生物进化的重要影响,但并不能证明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 A 错误;B、非工业区: D =0.1, d =0.9,则 Dd =
2×0.1×0.9=0.18;工业区1:D=0.7, d =0.3,则 Dd=2×0.7×0.3=0.42,工业区1比非工业区杂合
体频率高, B 错误;C、在工业区黑色桦尺蠖的表型频率增加更能逃避鸟类的捕食,属于适应性进化, C 正确;D、若工业区灰色等位基因
频率逐代下降为零,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发生了生物进化,但不能说明形成了新物种, D 错误。故选C。21.(1) 不遵
循 1/2/50% B/b、D/d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的常染色体上,B、D基因位于其中一条染色体上,b、d基因位于
另一条染色体上(2) ZZ 雌蚕产生的卵细胞中含Z染色体的与含W染色体的比例为1:1,雄蚕只产生一种含Z染色体的精
子,受精时精卵随机结合,且ZZ、ZW个体成活几率相同(3) 雄蚕 蛾 雄蚕 选取正常体色雌蚕与体色透明的雄蚕进行杂
交,在子代中选择正常体色的幼蚕继续培养【分析】分析题文和表格:根据正反交杂交后代的表现型相同,可知控制斑点、血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上,黑缟斑对无斑为显性,黄血对白血为显性,F1黑缟斑黄血的基因型是BbDd,再由F1雌雄交配所得F2黑缟斑黄血:无斑白血=3:1,
可知控制斑点、血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定律。【详解】(1)分析题意,控制斑点、血色的基因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正反交的
F1黑缟斑黄血自交后代,黑缟斑黄血:无斑白血=3:1,不符合9:3:3:1的变形,说明控制家蚕斑点、血色的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
定律;由于子一代均表现黑缟斑黄血,则黑缟斑黄血为显性,F1黑缟斑黄血的基因型是BbDd,由于后代黑缟斑黄血占3/4,则说明B、D位
于一条染色体上,b、d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子代中BBDD∶BbDd∶ddbb=1∶2∶1,纯合子占1/2。(2)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
W型,雄蚕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正常情况下,雌蚕产生的卵细胞中含Z染色体的与含W染色体的比例为1:1,雄蚕只产生一种含Z染色体的精
子,受精时精卵随机结合,且ZZ、ZW个体成活几率相同,则自然种群中家蚕雌雄比例为1:1。(3)在蚕种生产上,由于雄蛾体质强健、耐冷
藏、交配时可以重复使用,为了提高繁殖效率应该设法提高雄蚕蛾比例;且已知家蚕体色正常对透明为显性,相关基因(A/a)只位于Z染色体上
,故为了在幼蚕阶段依据体色进行性别的筛选,筛选出雄蚕进行培养,则可选取正常体色雌蚕(ZAW)与体色透明的雄蚕(ZaZa)进行杂交,
子代是ZAZa、ZaW,表现有差异,故在子代中选择正常体色(ZAZa)的雄性幼蚕维持培养即可。22.(1) 常 隐
伴X 隐(2) BbXDXd或BbXDXD 100%(3) 女孩 1/6【分析】系谱图分
析可知:Ⅱ3和Ⅱ4均不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其中Ⅱ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病,由此可判断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Ⅱ1和Ⅱ2均不患苯丙酮尿症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说明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病。(1)根据图谱Ⅱ1和Ⅱ2有患苯丙酮尿症的女儿,则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Ⅱ3和Ⅱ4有一个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的儿子,而Ⅱ4
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说明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2)Ⅲ4表现型正常,则基因型为B_XDX-,Ⅱ4患苯丙酮尿症,则基因
型为bbXDY,而女儿患苯丙酮尿症,儿子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则Ⅱ3的基因型为BbXDXd,采用逐对分析法:Bb×bb→Bb、bb
,XDXd×XdY→1XDXd、XDXd、XDY、XdY,Ⅲ4表现型正常的女儿,基因型为BbXDXd或BbXDXD;Ⅱ1表现型正常
,基因型为B_XDX-,女儿一个患苯丙酮尿症,一个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则基因型为BbXDXd,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
(3)若Ⅲ1的基因型为1/3BBXdXd或者2/3BbXdXd,与一正常男人婚配,即XdXd×XDY→XDXd、XdY,则他们所生
的男孩患病,女孩正常;在父亲基因型为Bb的情况下,则Bb×Bb→1BB、2Bb、1bb,患苯丙酮尿症概率为1/4×2/3=1/6。
23. 转化因子 设法把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分开研究 同位素标记 原料、酶、能量等 绝大多
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半保留 420【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
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
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1)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提出在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2)艾弗里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分开,然后单独地、直接地
研究各自的作用;(3)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
再用该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观察子代噬菌体是否具有放射性;(4)噬菌体是病毒,寄生于大肠杆菌细胞内,需要借助由细菌提供的原料、酶
、能量等条件;(5)由于自然界的生物中绝大多数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6)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若一个DNA有100个碱基对,腺嘌呤(A)占碱基总数的20%,则该DNA中含有的胞嘧啶( C)为(200—200×20%×2)/
2=60(个);该DNA如果连续复制3次,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23—1)×60=420(个)。【点睛】本题考查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相
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正确区分各组试验及实验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1)生殖隔离(2)雄蕊(3)3(4) 抑制纺锤体形成 染色体数目变异(5) 抑制 促进(6
)自然选择(7)否(8)AC【分析】诱导多倍体植株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
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详解】(1)小麦与玉米不是同一物种,因此小麦和玉米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自然条件下这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2)小麦为雌雄同株,人工杂交时,为防止小麦自花传粉,需要在开花前,去除小麦花内未成熟的雄蕊,并套袋,3~ 5天后授以玉米的花粉。(3)普通小麦为六倍体,其配子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故单倍体小麦体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4)单倍体小麦体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后,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六倍体小麦,该变异是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数目成倍变化,故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5)实验目的是探究秋水仙素的浓度对单倍体胚的萌发和染色体加倍情况的影响,根据图示的结果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秋水仙素处理后胚萌芽率降低,故秋水仙素可抑制胚的萌发。据图可知,就染色体加倍而言,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加倍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浓度为100mgdL ''的秋水仙素染色体加倍率最好,秋水仙素浓度超过100mg·dL-1后,秋水仙素对染色体数目加倍的作用仍为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减弱。(6)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生殖隔离的产生,形成了新物种。(7)第一年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则基因型为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20%,由此可以计算出D的基因频率为10%+20%× (1/2) =20%, d的基因频率为80%;第二年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则基因型为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32%,由此可以计算出D的基因频率为4%+32%×(1/2) =20%,d的基因频率为80%,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该植物种群没有发生进化。(8)A、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即非等位基因基因的重新组合,图1中发生基因重组的有①②③④⑤,A正确;B、图1中①⑤⑥为单倍体育种,Ab为单倍体植株,一般高度不育,没有种子,故⑥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B错误;C、图2中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因此包括图1中所有变异类型及自然选择,C正确;D、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故图2中③是自然选择学说,①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故选AC。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