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08-14 | 阅:  转:  |  分享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
、单选题1.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衰老细胞内自由水比例增大B.细胞凋亡不利于个体发育C.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
质控制的D.衰老细胞的体积会增大2.图1表示处于细胞周期某一阶段的细胞(部分染色体);图2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的关系图
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的1和3形态相同,所以它们为同源染色体B.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2中的DE段C.图2中A→B发
生于分裂期的前期D.图2中C→D是因为纺锤丝的牵引3.干细胞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进行不对称分裂,即干细胞一次分裂产生的两个细胞中,一个
仍然是干细胞,另一个则经过多次分裂、分化形成体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干细胞(?)A.组织细胞、干细胞中含有的DNA相同B
.胚胎发育过程、成年人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均会发生细胞凋亡C.与组织细胞相比,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变小D.干细胞发
育成组织细胞的过程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4.下列各对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猫的长毛和猫的白毛B.豌豆的白花和豌豆的圆
粒C.狗的长毛和兔的短毛D.番茄果实的黄色和番茄果实的红色5.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个体的身高
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
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黄色圆粒豌豆的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和自由组合现象,说明这两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棉花的长绒与细绒、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均属于相对性状B.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与矮茎属于性状分离C.预测测
交后代出现两种表型且比例为1∶1不属于演绎推理D.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起名为“基因”,并提出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7.下列研究
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8.关于生物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选
择透过性膜一定是半透性膜,半透性膜不一定是选择透过性膜B.细胞分化时一定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选择性表达时一定进行细胞分化C.
生物种群进化时一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改变时生物种群一定发生进化D.杂合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定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等位基
因分离不一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9.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分体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形成于减数分裂Ⅰ后
期B.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但不具有细胞周期C.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的生殖细胞D.染色体组成具有
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10.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男性患者的母亲也一定患该病B.该病女性患者的儿子均患该病C.该病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源于双亲D.该病女性患者少于男性
患者11.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研究中常见的一种技术,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研究分泌
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在细胞质基质的囊泡中会检测到放射性B.鲁宾和卡门在研究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实验中,给植物提供时
H218O和CO2,释放的O2可以检测到放射性C.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将蛋白质用35S标记的原因是: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
D.探究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实验中,利用14N、15N的质量不同从而在离心之后,DNA位于不同的位置12.下列对核酸有关知识的叙
述,正确的是(?)A.转录或逆转录时都有DNA双链的解开和恢复的过程B.DNA和RNA分子中都含有磷酸二酯键C.线粒体、叶绿体和核
糖体中都含有DNA分子D.DNA分子中的碱基序列改变属于基因突变13.由新冠病毒(RNA病毒)引发的新冠疫情尚未消散,猴痘病毒(D
NA病毒)又在数十个国家出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在复制时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两种病毒均可利用宿主细
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C.两种病毒的某些蛋白质均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D.两种病毒的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二、多选题14.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A.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确定DNA是染色
体的组成成分C.发现DNA如何储存遗传信息D.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15.下列关于生命科学发展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
艾弗里通过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赫尔希等人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沃森
和克里克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D.萨顿通过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16.在一个蜂群中,少数
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取食花粉和花蜜则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
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下图所示)。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直接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A.被甲基化的DNA片段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B.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重要基因是否甲
基化有关C.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扰RNA聚合酶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D.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进行
配对三、综合题17.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说过: “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 在细胞中寻找”,走进细胞回答有关细胞的生命
活动和生命现象。(1)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_____。(2)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天然无污
染的 泉水中,含有 Cu、K、Ca、Zn、P、Mg、Fe 等人体必需元素,其中属于大量元素的是_____。(3)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4)一般来说,每 100g 蛋白质平均含氮 16g,这些氮主要存在于蛋白质
的_____。(5)一只草履虫在生命系统层次中属于_____层次。18.某科研小组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利用相同实验材料增加了相关
实验,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流程如图2所示(甲和丙为悬浮液,乙和丁为沉淀物)。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1所示的实
验材料中,活菌甲和乙中属于S型细菌的是_____________。鼠1没有死亡说明活菌甲没有致病性,从鼠2中分离出的肺炎链球菌并非
全部是活菌乙,原因是____________。图1所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2)图2所示的实验能否用含有35S或
32P的培养基直接标记T2噬菌体? 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两个分组实验中,__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18O或15N对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进行标记?在图中的甲、乙、丙和丁中,放射性较高的是______
_______。19.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两种细胞模式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绘成的,图A属于___(填动物或植物)
细胞,其主要依据是___。(2)研究表明硒对A中的1和B中③的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推测人体缺硒时下列细胞中最易受损的是___(填字母
)。a、成熟的红细胞 b、口腔上皮细胞 c、心肌细胞(3)若A细胞是唾液腺细胞,则该细胞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时,依次经过的含膜的细
胞器是[3]____和[_____]___。(4)若B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___,如果其是洋葱的根尖成熟区
的表皮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____]_____。(5)实验中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内
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中甲所示,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膜、细胞膜、内质网膜面积的变化①请判断图甲中的a
、b、c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依次是___。②请判断图乙中的d、e、f曲线所指代的生物膜所属的细胞结构依次是___。20.某线虫因生命
周期短,容易培养,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的实验研究中。该线虫具有自体交配和异体交配两种类型,即雌雄同体能自体受精或与雄虫交配。除纯合品系
野生型外,研究人员获得了三种常染色体隐性突变体,每个隐性突变只涉及1个基因,不考虑其他突变。相关信息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雌雄同体
(2N=12)雄性个体(2N=11)①两条X染色体:XX①一条染色体:XO②自体交配产生后代②产生的精子都能存活并能完成受精③雌雄
同体间不能交配③主动寻找雌雄同体交配品系突变基因位置表现型野生型-野生型突变体①Ⅱ号染色体矮胖型突变体②Ⅱ号染色体运动缓慢型突变体
③Ⅳ号染色体运动抖动型(1)该线虫作为良好的遗传学研究材料的优点可能还有__________(回答2点)。(2)选择突变体____
_____进行两组杂交实验,均可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选择突变体①②为亲本杂交,选取F1中的雌雄同体进行交配,发现F2中出
现了少量矮胖且运动缓慢型的线虫,分析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4)研究发现,该线虫的性别在幼虫期就能辨别,而其他性状需要
等到成虫期才能观察准确。为节约实验时间,尽早获得杂交后代,研究人员可通过观察F1中出现_________,则可基本确定亲本只进行了
异体交配,否则仍需进一步实验。21.鸡的芦花羽基因D对白色羽基因d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
因F的存在是D或d表现的前提,ff时为白色羽。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芦花羽鸡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纯合芦花羽母鸡的基
因型为_________。(2)基因型为FfZDZd的公鸡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ZdZd的精细胞,产生该精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
。(3)一只芦花羽公鸡与基因型为ffZdW的母鸡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芦花羽:白色羽=1:1,则该公鸡的基因型为_______
_。(4)已知卢花羽雏鸡的绒羽上有黄色头斑。若采用纯种亲本杂交,以期通过绒羽来区分雏鸡的雌雄,则可用纯合的白色羽母鸡与基因型为__
______的公鸡进行杂交。参考答案1.C【分析】细胞死亡包括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其中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
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不是一回
事,个体的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详解】A、衰老细胞内自由水比例减小,A错误;B、细胞凋亡对个体发育具有积极意义,B错误;C、
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生理性死亡,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C正确;D、衰老细胞体积会减小,细胞核体积增大,D错误。故选C。2.B【
分析】分析题图:图1是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根据
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2表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在不同时期的数值关系,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可表示有
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C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A、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
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图1中的1和3是由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形态相同,来源相同,故它们不为同源染色体,
A错误;B、图1所示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粒已经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故该细胞处于图2中的DE段,B正确;C、图2中A→
B正在进行DNA的复制,发生于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C错误;D、图2中C→D发生了着丝粒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2条染色体,不
是纺锤丝牵引形成的,D错误。故选B。3.C【分析】1、干细胞分为全能干细胞(如胚胎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
(如骨髓瘤细胞)。2、细胞不对称分裂指母细胞分裂产生两个具有不同命运的子细胞,是细胞多样性形成的基础。【详解】A、组织细胞、干细胞
都来源于相同的亲代细胞,则组织细胞、干细胞中含有的DNA相同,A正确;B、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
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胚胎发育过程、成年人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均会发生细胞凋亡,B正确;C、与组织细胞相比,衰老细胞的
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变大,C错误;D、干细胞发育成组织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分化,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故选C。4.D【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详解】
A、猫的长毛和猫的白毛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豌豆的白花和豌豆的圆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
性状,B错误;C、狗的长毛和兔的短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番茄果实的黄色与红色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
对性状,D正确。故选D。【点睛】5.D【分析】1、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的总称,它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得的
全部基因的总和。2、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3、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决定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
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详解】A、表现型是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所以两个个
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A正确;B、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说明这种变
化是由环境造成的,B正确;C、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为ii,其子代都是O型血(ii),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正确;D、黄色圆
粒豌豆的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和自由组合现象,这是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不是环境因素决定的,D错误。故选D。【点睛】6
.D【分析】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
答题。2、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
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3、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基因
,并且提出了表型和基因型的概念,表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详解】A、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
表现类型为相对性状,而棉花的长绒与细绒不属于相对性状,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同时出
现高茎与矮茎不属于性状分离,杂种自交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的现象为性状分离,B错误;C、预测 F1 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型且
比例为1∶1属于演绎推理,C错误;D、结合分析可知,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起名为基因,并提出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D正确。故选D
。7.D【分析】本题要求选出我国科学家完成的实验,要求对四个实验或事例的完成者很清楚。【详解】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
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的,A错误;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完成的,B错误;C、证明DNA是遗
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完成的,C错误;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完
成的,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要学生注意历史上经典的科学实验的完成者。8.B【分析】1、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那么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也可以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2、半透膜是指小分子物质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膜。半透膜不一定是活的生
物膜,所以具有半透性的膜不一定具有选择透过性。【详解】A、半透膜是指小分子物质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膜。半透膜不一定是活的
生物膜,所以具有半透性的膜不一定具有选择透过性,A正确;B、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一定导致细胞分化,
如细胞凋亡过程中也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等,B错误;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即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C正
确;D、杂合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一定发生等位基因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换的前提下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会发
生等位基因分离的,D正确。故选B。9.B【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
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减数
分裂时,1个四分体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形成于减数分裂Ⅰ前期,A错误;B、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不再分
裂,所以不具有细胞周期,B正确;C、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不久3个极体都退化消失,即只形成1个成熟的生
殖细胞-卵细胞,C错误;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相应的片段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是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
因,D错误。故选B。10.A【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其特点是:(1)女患者多于男患
者;(2)世代相传;(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女性正常个体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详解】A、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的
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男患者一定会将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来自于母亲,所以男患者的母亲一定为患者,A正确;B、抗维生素D佝偻
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该病女性患者的基因型为杂合子时,儿子可能不患病,B错误;C、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
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该病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可以来自父亲或母亲或父亲和母亲,C错误;D、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
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其特点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D错误。故选A。11.B【分析】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
泛的应用:(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用3H标
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4)卡尔文用14C标
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
来自于水。【详解】A、分泌蛋白的研究过程中,用了3H标记的亮氨酸作为原料,合成过程中,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产生囊泡进行运输,所以采用
了同位素标记法,并且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囊泡中可以检测到放射性,A正确;B、18O不具有放射性,所以鲁宾和卡门的实验没有检测其放射性,
B错误;C、噬菌体含有蛋白质和核酸,只有蛋白质含有S元素,所以可以用35S作为蛋白质的标记元素,C正确;D、探究DNA分子的半保留
复制实验中,利用14N、15N的质量不同从而在离心之后,DNA位于不同的位置,DNA分子两条链都含15N的位于最下方,称为重带,两
条链都含14N的位于最上方,称为轻带,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的位于中间,称为中带,D正确。故选B。12.B【分析】核酸是遗
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
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
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详解】A、转录过
程存在DNA双链的解开和恢复过程,而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逆转录过程不存在DNA双链的解开过程,A错误;B、本单位核苷酸通过磷
酸二酯键连接形成核酸分子,B正确;C、线粒体、叶绿体中含有DNA和RNA分子,核糖体中含有RNA分子而不存在DNA分子,C错误;D
、基因突变的定义为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DNA分子中的碱基序列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结构
的改变,如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中的碱基序列的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B。13.D【分析】1、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
,而猴痘病毒其遗传物质为DNA。2、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范围: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详解】A、DNA和RN
A自我复制的时候,都需要以自身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故新冠病毒(RNA病毒)的增殖与猴痘病毒(DNA病毒)的增殖过程都
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B、病毒为非细胞生物,专一性寄生生物,故两种病毒均可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B正确;C、
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毒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故新冠病毒与猴痘病毒表面
的某些蛋白质都可以作为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抗原,C正确;D、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细胞核基因的遗传,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故两种病毒的基因的遗传都不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D。14.CD【分析】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了
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
。【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之前,就已经明确了染色体
的组成成分,B错误;C、结构决定功能,清楚了DNA双螺旋结构,就可以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C正确;D、清楚了DNA双螺旋结构
,就为半保留复制奠定了基础,而且Watson和Crick也对DNA复制进行了描述,D正确。故选CD。15.AC【分析】1、肺炎双球
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
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
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
传物质。【详解】A、艾弗里通过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B、赫尔希等人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
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沃森和克里克依据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
供的DNA衍射图谱提出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C正确;D、萨顿根据蝗虫体细胞形成生殖细胞这一过程,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方法
不是假说—演绎法,D错误。故选AC。16.BCD【分析】蜂王浆抑制DNMT3基因表达DNMT3蛋白,该蛋白是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
,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推测
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后转录会被抑制。【详解】A、被甲基化的DNA片段中碱基序列不变,但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B、根据题
意可知,蜂王浆抑制DNMT3基因表达DNMT3蛋白,从而抑制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使该基因正常表达,则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
王,B正确;C、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等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使转录不能正常进行,C正确;D、据图可知,胞嘧
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D正确。故选BCD。17.(1)蛋白质(2)K、Ca、P、Mg(3)结构与功能
(4)肽键(5)细胞和个体【分析】1、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②微量元素:Fe、Mn
、B、Zn、Mo、Cu等;③主要元素:C、H、O、N、P、S;④基本元素:C、H、O、N。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
、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有多样性,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2)Cu、K、
Ca、Zn、P、Mg、Fe中属于大量元素的是K、Ca、P、Mg。(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 的基本单位。(4)由脱水缩合反应可知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通过肽键(-CO-NH-)连接,一条肽链中含有的肽键数是该肽链的氨基酸个数减1,一条肽链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蛋
白质中的N存在于肽键和氨基之中,由于肽键数远多于氨基数,因此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即肽键之中。(5)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一只草
履虫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大量元素、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意在考查
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8.(1) 活菌乙 只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加热杀死的菌乙(S型细菌)含
有让活菌甲(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因子(2) 不能 不能 甲和丁【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
→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1)图1中实验属于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活菌甲是R型细菌
,活菌乙是S型细菌。给鼠2注射的是活菌甲和加热杀死的死菌乙,死菌乙中的转化因子并不会将小鼠体内所有的活菌甲全部转化为活菌乙。图1所
示的实验结论是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该实验鼠5存活性未知,故只能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含有能让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因子。(2)T2
噬菌体为DNA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中增殖。由于该实验最终要检测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放射性的高低,而18O或15N为稳定性同位素,没有放射
性,故不能用18O或15N标记。在用35S标记的这一组,由于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所以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高。在用32P标记的这一
组,由于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所以沉淀物中放射性较高,故放射性较高的是甲和丁19.(1) 动物 有中心体,没有细
胞壁、叶绿体、液泡(2)c(3) 内质网 9 高尔基体(4) 液泡 ⑧ 叶绿体(5
) 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
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
量。【详解】(1)据图可知,图A属于动物细胞,其主要依据是有中心体,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2)由题意知,A中的1和B中③为
线粒体,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因此人体缺硒时最容易受损的细胞是需要能量多的细胞,在成熟的红细胞、口腔上皮
细胞、心肌细胞中,心肌细胞需要能量最多。故选c。(3)若A细胞是唾液腺细胞,则该细胞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是分泌蛋白,需
要先经过核糖体合成,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再发送至细胞膜排出细胞外,所以依次经过的含膜的细胞器是3内质网和9高尔基体。(4)若B
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液泡;如果其是洋葱的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⑧叶绿体。(5)①分泌蛋
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故放射性依次出现的结构为核糖体、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故a、b、c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②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
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其中高尔基体能接受来自内质网的囊泡,然后释放囊泡,所以膜面积不变;内质网膜
面积变小,细胞膜面积略有增大。故d、e、f分别表示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20.(1)易于人工杂交实验;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稳定的
相对性状;子代数量多,易于统计分析(2)①与③、②与③(或①②分别与③)(3)F1(野生型)雌雄同体线虫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
互换,产生了双隐性的配子(4)雌雄同体:雄虫≈1:1【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
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1)线虫作为
遗传学研究材料,其优点是易于人工杂交实验;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稳定的相对性状;子代数量多,易于统计分析;生命周期短,容易培养。(2)
突变体①和②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突变体③的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才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所以①与③、②与③进行杂交实验能够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若F1(野生型)雌雄同体线虫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了双隐性的配子,则F2中会出现少量矮胖且运动缓慢型的线虫。(4)由于该线虫的性别在幼虫期就能辨别,而其他性状需要等到成虫期才能观察准确。则可通过观察F1中出现雌雄同体:雄虫≈1:1判断亲本只进行了异体交配,否则仍需进一步实验。21.(1) 6 FFZDW(2)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含Zd的姐妹单体为正常分离,并移向同一级(3)FfZDZD(4)FFZdZd【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F_ZD_为芦花羽,F_Zd_、ff_ _均为白色羽。【详解】(1)芦花羽基因型有:雄性:ZDZD、ZDZd、雌性:ZDW。而常染色体上的F基因存在时,D基因的决定的性状才能显现。故表型为芦花羽鸡的基因型为:FFZDZD、FFZDZd、FfZDZD、FfZDZd、FFZDW、FfZDW。纯合芦花羽母鸡的基因型为 FFZDW。(2)ZD,Zd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色体分离,ZD,Zd分开;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单体分裂,形成含ZD配子2个,含Zd配子2个的精细胞;因此异常配子ZdZd是因为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含的Zd姐妹单体未分开进入到同一个精细胞中。(3)芦花羽公鸡基因型:F_ZDZ—与ffZdW交配,后代出现白羽色,即F_×ff子代中有ff,则该公鸡为Ff,Ff×ff=Ff:ff=1:1,又因为芦花羽:白色羽=1:1,所以ZDZ—×ZdW的后代基因型全为ZD_,则该公鸡的基因型为FfZDZD。(4)纯合白色羽母鸡的基因型为:ffZDW或ffZdW;与公鸡交配,让后代雌雄性状不同。若公鸡基因型为FFZDZD,则后代均含ZD基因,雌雄性状均相同;若公鸡基因型为FFZdZd,则后代雌雄表型不同。基因组合为FFZdZd×ffZDW,后代中雌性全为白羽鸡,雄性全为芦花羽。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