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突破练习-01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含解析)
2023-08-14 | 阅:  转:  |  分享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突破练习-01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操作 实验目的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定容 除去中的少量HCl 制备并收集

A.A B.B C.C D.D

2.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诗词解读不正确的是

A.“朝坛雾卷,曙岭烟沉”,雾有丁达尔现象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有散射作用

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利用金和泥沙密度不同而进行淘洗分离

C.“章山之铜,所谓丹阳铜也。今有白铜,盖点化为之,非其本质”,纯铜比白铜硬度大,熔点低

D.“错把陈醋当成墨,写尽半生纸上酸”,陈醋里的醋酸是弱电解质

3.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制备Fe(OH)3胶体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煮沸 B 检验淀粉在稀硫酸条件下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 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C 除去乙烷气体中混有的乙烯 在Ni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通入氢气 D 配制浓度约为0.1mol·L-1CuSO4溶液 称取2.5g胆矾放入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溶解

A.A B.B C.C D.D

4.2022年1月15日,汤加海底火山喷发,对地球环境造成巨大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山灰形成“气溶胶”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B.火山喷发产生的气体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C.火山周围存在大量的矿产资源,其中黄铁矿可以用于工业制硫酸

D.岩浆中的硅酸盐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可以形成玉石

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雾和霾是气溶胶,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B.2021年我国科学家以CO2为原料合成淀粉,为缓解温室效应带来新的希望

C.二氧化硫可用作葡萄酒的食品添加剂,用来杀死有害细菌,防止色素被氧化

D.新型水处理剂Na2FeO4利用其强氧化性对病菌和悬浮物进行高效处理

6.《墨子·天志》中记载:“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竹简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纤维素 B.丝帛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金”的冶炼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D.“石”中的古代陶瓷属于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7.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粒子在电场中自由运动

B.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特有的性质,是胶体与溶液、悬浊液的本质区别

C.胶体粒子,离子都能过通过滤纸与半透膜

D.铁盐与铝盐都可以净水,原理都是利用胶体的性质

8.硫酸盐(含SO、HSO)气溶胶是PM2.5的成分之一。科研人员提出了雾霾微粒中硫酸盐生成的三个阶段的转化机理,其主要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溶胶是粒子直径在1~100nm的分散质分散在气体分散剂中形成的

B.第①阶段的离子方程式为SO+NO2=NO+SO

C.整个过程没有H2O参与

D.1molSO在第②、③两个阶段失去电子的总数目为NA

9.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仍在世界各地蔓延,科学防护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非常重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有病毒的飞沫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气溶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B.医用外科口罩核心功能层熔喷布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核酸检测是确认病毒类型的有效手段,核酸是一类含磷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

D.使用75%的酒精、0.1%的次氯酸钠溶液和0.9%的食盐水均可以快速、高效杀死新型冠状病毒

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为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Y的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Z的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对应的水化物具有强烈的吸水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W)>r(Z)>r(Y)>r(X)

B.Z的最高价含氧酸的浓溶液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C.Y与W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均能得到澄清溶液

D.Y与W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11.下列事实用化学用语表述错误的是

A.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

B.中子数为20的K原子:

C.常温时,0.1mol·L?1氨水的pH≈11.1:

D.O2-的结构示意图:

12.中国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其合成机理路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

B.二氧化碳与氢气生成甲醇的反应是加成反应

C.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可成为“碳中和”的途径之一

D.甲醇到淀粉的过程中使用了多种酶,酶是催化剂,降低了化学反应的焓变

1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 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C.羟基的电子式: D.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二、工业流程题

14.工业上常用水钴矿(主要成分为Co2O3,还含少量Fe2O3、Al2O3、MgO、CaO等杂质)制备钴的氧化物,其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CoC2O4·2H2O 微溶于水,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后加入Na2SO3的主要作用是 。

(2)NaClO的电子式为 ,向溶液a中加入NaClO溶液,写出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NaCl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沉淀a所含有的主要物质有 。

(4)向溶液c中加入足量的NaF溶液可将Ca2+、 Mg2+沉淀而除去,若所得溶液d中c(Mg2+)=1.0×10-5mol/L,则溶液d中c(Ca2+)为 。 [已知该温度下Ksp(CaF2) =3.4 ×10-11,Ksp(MgF2)=7.1 ×10-11]

(5)草酸钴是制备各种钴氧化物和钴粉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磁性材料、电极材料及超硬材料等领域。草酸钴在惰性气氛中的热重分析图谱表明,350-420°C之间的失重率达59.9%,则该温度范围内草酸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6)“沉钴”过程中,加入(NH4)2C2O4使得n():n(Co2+)初始比值为1.15,沉淀反应时间为10min,沉淀反应的温度与钴的沉淀率关系如图所示。



该过程需控制温度在46°C -50°C的原因是 。

15.硼氢化钠(NaBH4)广泛用于化工生产,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易溶于异丙胺(沸点为33℃)。工业上可用硼镁矿(主要成分为Mg2B2O5·H2O,含少量杂质Fe3O4)制取NaBH4,其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NaBH4的电子式为 。

(2)碱溶时Mg2B2O5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滤渣的成分是 。

(4)高温合成中,加料之前需将反应器加热至100℃以上并通入氩气,该操作的目的是 ,实验室取用少量金属钠用到的实验用品有 、滤纸、玻璃片和小刀。

(5)操作2的名称为 。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6)NaBH4常用作还原剂,H2也是常见的还原剂。与相同氧化剂反应时,1gNaBH4的还原能力相当于 gH2的还原能力(B元素化合价不变,氧化产物中氢元素化合价相同,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向煮沸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至溶液变为红褐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氨水和氯化铁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A错误;

B.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能伸入仪器中,B错误;

C.饱和亚硫酸氢钠不与二氧化硫反应、HCl和饱和亚硫酸氢钠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能达到目的,C正确;

D.二氧化氮会和水反应转化为一氧化氮,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A.雾有丁达尔现象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有散射作用,形成光亮的通路,A正确;

B.淘金利用的是金的密度比较大,B正确;

C.白铜为合金,合金比纯铜的硬度大,熔点低,C错误;

D.醋酸是弱电解质,D正确;

故选C。

3.D

【详解】A.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生成的是氢氧化铁沉淀,不是胶体,A错误;

B.在加入银氨溶液前,应该先用氢氧化钠将溶液调到碱性条件,否则银氨溶液会和剩余的硫酸反应,B错误;

C.该方法操作不方便,且无法控制氢气的量,可以用溴水除去乙烷中的乙烯,C错误;

D.2.5g胆矾中含有硫酸铜为0.01mol,配成100mL溶液后浓度为0.1mol·L-1,D正确;

故选D。

4.A

【详解】A.“气溶胶”属于胶体,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之间,A项错误;

B.火山喷发会有大量生成,进入大气中形成硫酸型酸雨,B项正确;

C.火山周围存在大量的矿产资源,其中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可以用于工业制硫酸,C项正确;

D.岩浆中含有各种金属的硅酸盐,且玉石是各种金属的硅酸盐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D项正确;

答案选A。

5.D

【详解】A.雾和霾是气溶胶,PM2.5可吸入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A正确;

B.以CO2为原料合成淀粉,可充分利于二氧化碳,为缓解温室效应带来新的希望,B正确;

C.二氧化硫作为抗氧化剂,可用作葡萄酒的食品添加剂,用来杀死有害细菌,防止色素被氧化,C正确;

D.新型水处理剂Na2FeO4中+6价铁元素具有强氧化性可杀死水中的细菌;+6价铁被还原为+3价后可以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吸附悬浮物,而不是强氧化性,D错误;

故选D。

6.B

【详解】A.竹简是由植物竹子的茎秆制成,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纤维素,A正确;

B.丝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含有C、H、O、N等元素,其充分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N2等,B错误;

C.“金”是指金属,金属的冶炼过程中涉及金属矿物的富集、由化合物转化为单质等过程,因此涉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C正确;

D.“石”中的古代陶瓷是硅酸盐,属于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7.D

【详解】A. 胶体粒子可带电,在电场中发生定向移动,故A错误;

B.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胶体与溶液、悬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故B错误;

C.离子既能过通过滤纸,又能通过半透膜;胶体粒子只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故C错误;

D. 可溶性铁盐与铝盐都会发生水解,产生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净水,原理都是利用胶体的性质,故D正确。

答案选D。

8.C

【分析】由图可知,NO2与SO、水反应生成NO、HNO2和HSO,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反应的方程式为2NO2+SO+H2O=NO+HNO2+HSO,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的的属于胶体,则气溶胶是粒子直径在1~100nm的分散质分散在气体分散剂中形成的,故A正确;

B.第①阶段中NO2得到SO失去的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S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NO2=NO+SO,故B正确;

C.由图示可知,第②步SO转化过程中有水( )参与,故C错误;

D.在第②、③两个阶段中SO失去电子生成HSO,S由+5价变成+6价,因此1molSO失去1mol电子生成HSO,失去电子数目为NA,故D正确;

故选C。

9.D

【详解】A.气溶胶,气溶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A正确;

B.聚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正确;

C.核酸是一类含磷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C正确;

D.75%的酒精、0.1%的次氯酸钠溶液均可以快速、高效杀死新型冠状病毒,但0.9%的食盐水不能,D错误;

故选D。

10.D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为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X为Na元素,Y的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则Y为Al元素,Z的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对应的水化物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则Z为S元素,W为Cl元素。

【详解】A. 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r(W)<r(Z)<r(Y)<r(X),A错误;

B. Z的最高价含氧酸为硫酸,硫酸的浓溶液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因为“浓”没有具体是多少mol/L,不容易界定。B错误;

C. Y与W形成的化合物为AlCl3,AlCl3溶于水,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不一定澄清,C错误;

D. Y与W形成的化合物AlCl3为共价化合物,D正确;

故选D。

11.B

【详解】A.NaCl形成过程中,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Cl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Cl-,二者结合生成NaCl,A正确;

B.中子数为20的K原子的质量数为20+19=39,符号为,B错误;

C.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NH3·H2ONH+OH-,所以0.1mol·L?1的氨水中c(OH-)<0.1mol/L,pH≈11.1,C正确;

D.O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O2-,结构示意图为,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2.C

【详解】A.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A错误;

B.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不是加成反应,B错误;

C.二氧化碳合成淀粉,不但合成了营养物质,而且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可成为“碳中和”的途径之一,C正确;

D.化学反应的焓变是不能改变的,催化剂只能改变活化能,D错误;

故选C

13.B

【详解】A.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数为6+8=14,核素符号为 ,故A正确;

B.乙烯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两个碳原子之间通过共用2对电子形成一个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为CH2=CH2,故B错误;

C.羟基中O原子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故其电子式为,故C正确;

D.硫离子的质子数为16,核外有18个电子,硫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正确;

故选:B。

14.(1)将Fe3+、Co3+还原为Fe2+、Co2+

(2)

(3)

(4)

(5)↑

(6)温度过低沉淀过程反应速率较慢,温度过高,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分析】水钴矿酸浸后溶液中主要离子为Fe3+、Co3+、Al3+、Mg2+、Ca2+,加亚硫酸钠后Fe3+、Co3+被还原为Fe2+、Co2+,此时溶液a中的主要离子为Fe2+、Co2+、Al3+、Mg2+、Ca2+,加入NaClO溶液后将Fe2+氧化为Fe3+,此时溶液b中的主要离子为:Fe3+、Co2+、Al3+、Mg2+、Ca2+,在溶液中加碳酸氢钠后,Fe3+、Al3+形成沉淀a:,此时溶液c中的主要离子为Co2+、Mg2+、Ca2+,溶液中再加NaF会形成沉淀b:MgF2和CaF2,溶液d中的主要离子为Co2+,加草酸铵后形成,煅烧后得到钴的氧化物。

【详解】(1)结合分析,加入Na2SO3的主要作用是将Fe3+、Co3+还原为Fe2+、Co2+;

(2)NaClO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3)根据分析,加入NaClO溶液后将Fe2+氧化为Fe3+,离子方程式为:;

(4)根据分析,沉淀a所含有的主要物质有:;c(Mg2+)=1.0×10-5mol/L,,;

(5)已知中,而350-420°C之间的失重率达59.9%,说明此时生成了Co单质,根据的是电子守恒可知生成了CO2,故化学方程式为:↑;

(6)图中46-50°C之间的钴的沉淀率最高,随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原因是:温度过低沉淀过程反应速率较慢,温度过高,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5. Mg2B2O5+2NaOH+H2O=2NaBO2+2Mg(OH)2 Fe3O4和Mg(OH)2 除去反应器中的水蒸气和空气 镊子 蒸馏 异丙胺 0.21

【分析】硼镁矿(主要成分为Mg2B2O5·H2O,含少量杂质Fe3O4)中的Fe3O4不溶于NaOH溶液,过滤后形成滤渣,得到的NaBO2经过结晶得到Na2B4O7 ? 10H2O,脱水后生成Na2B4O7,Na2B4O7在钠和氧气条件下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NaBH4和硅酸钠,用异丙胺溶解生成的NaBH4,除去硅酸钠,通过蒸馏分离得到NaBH4,以此解答。

【详解】(1)NaBH4的是离子化合物,阳离子为Na+,阴离子为,电子式为;

(2)由流程图可知,碱溶时Mg2B2O5与NaOH反应转化为NaB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B2O5+2NaOH+H2O=2NaBO2+2Mg(OH)2;

(3)硼镁矿中Fe3O4不溶于浓NaOH溶液,以滤渣的形式析出,另外,碱溶时生成的Mg(OH)2也以滤渣的形式析出,所以滤渣的成分为Mg(OH)2和Fe3O4;

(4)Na的性质活泼,能与水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结合题干中硼氢化钠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所以加料前须先排除水蒸气和空气的干扰;原料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实验室取用少量金属钠用到的实验用品有镊子、滤纸、玻璃片和小刀;

(5)NaBH4易溶于异丙胺且异丙胺的沸点低,结合流程图可知,操作2是蒸馏NaBH4的异丙胺溶液,回收异丙胺,异丙胺可循环利用;

(6)NaBH4和H2作还原剂时氧化产物中氢元素都为+1价,NaBH4作还原剂氢元素由-1价→+1价,H2作还原剂氢元素由0价→+1价,1g NaBH4作还原剂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21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1mol时消耗H2的质量为 =0.21g,则1g NaBH4的还原能力相当于0.21g H2的还原能力,故答案为:0.2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