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亚健康多学科管理黑龙江专家共识
2023-08-17 | 阅:  转:  |  分享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第 33 卷 第 16 期 Vol. 33 No.16
2023 年 8 月 Aug. 2023
China Jour
nal of Modern Medicine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16.001

文章编号 : 1005-8982 (2023) 16-0001-07
共识
亚健康多学科管理黑龙江专家共识
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
亚健康康复专业委员会
摘要 :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与健康相对应,亚健康也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
应3方面问
题,涉及多个学科。为此,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亚健康康复专业委员会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多次
讨论,制订该共识,以期号召全社会医务工作者关
注亚健康状态,及早识别并及时调整,共同携手构建亚健
康管理体系。
关键词 : 亚健康 ;多学科 ;管理 ;共识
中图分类号 R
181.37 文献标识码 A
: :

随着人民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 我国的医学服 康事业带来极大隐患。为规范亚健
康人群的评估
务模式也发生相应改变, 卫生事业的重心已逐步由 及管理措施, 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亚健康康复专业
“以治疗疾病为中心”
转变为 “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 委员会专家组撰写了 《亚健康多学科管理黑龙江专
家共识》 , 用于指导临床医师尤其是社区全科医师

水平” 为中心, 这一转变在 2022 年发布的 《 “十四五”
[1]
对亚健康人群进行规范的评估和管理。
国民健康规划》 中有
明确的规范化建议。因此, 医
疗卫生服务体系所关注的人群也应由疾病人群转
1 亚健康定义
变为健康人群、 亚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亚
健康是
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 其具有双向转化
亚健康被定义为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
性, 早期识别并给予恰当的干预,
可以促使亚健康
也 被 称 为 次 优 健 康 状 态(suboptimal health status,
[2]
群体向健康
转化, 否则该状态有可能转化为疾病状 SHS) , 是指持续 3 个月以上的慢性疲劳、 生理机能
[2-3]
态 。现实生活中亚健
康常不被个体所意识, 也常 减退 (包括心血管系统、 消化系统、 免疫系统和神经
[4-5]
被专科医师忽视, 这部分人群的疏于管
理给我国健 精神系统等) , 以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下降 。
收稿日期 : 2023-05-05
[ 通信作者 ] 姜礼红,E-
mail:jianglihong2006@163.com;Tel:13945079993
· 1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第 33 卷

在通常情况下, 机体对损害健康的危险因素具 庭状况 (农村高于城市) 对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均有
[13-17]
有可调控机能。当
长时间处于损害健康的危险因 一定影响 。亚健康状态与每日工作时间、 劳动
[18]
强度明显相关 。
素中, 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
例如某些不健康的生
活 方 式 和 饮 食 习 惯 就 是 很 多 疾 病 发 生 、 发 展 的 病 总之, 亚健康人群的数量
是非常庞大的, 长期
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不自知, 可能是近年来慢性疾病
因。肥胖和极端消瘦都是健康的危害因素, 初期会
年轻化的原因

带来亚健康状态, 持续下去将引发器质性疾病。超
重是糖尿病、 高血压、 高脂血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3 亚健康的判断
性心脏
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其实体重对人体健
康的影响不单纯是对生理机能的影响, 对精神心理
依据 WHO 提出的健康概念, 亚健康状态的

因素也具有极大的影响。运动不仅能改善身体的
判包括以下范畴: ①无自觉症状或症状轻微, 但已
生理机能, 而且能带来精神上的愉
悦感; 相反, 运动
有潜在病理信息者; ②亚临床的带菌者、 带病毒者、
的减少会使身体机能下降, 情绪低落, 因此少运动
带原虫
等其他病原体者; ③有免疫状态改变者, 如
也是亚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焦虑、 抑郁、 失眠及
过敏体质、 免疫机能低下; ④不合理
膳食或缺少运
其他对生理和精神心理带来威胁的其他因素, 会使 动所致的肥胖; ⑤长期大量吸烟、 酗酒者; ⑥轻度或
[4]
免疫功
能下降, 从而引发亚健康状态 。一项对武
临界的代谢异常: 如离子、 血脂、 血黏度、 尿酸、 纤维
汉抗疫期间一线护士进行的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 每 蛋白原、 氧自由基等血液成分改变, 高胰岛素血症、
天睡眠时间和焦虑是发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影响 糖耐量异常等;
⑦慢性疲劳综合征; ⑧心理障碍: 情
[6]
因 素 。 和 男 性 相 比 , 女 性 更 容 易 出 现 亚 健 康 状 绪
障碍、 神经质、 神经症、 心身失调; ⑨信息过剩综
[6-7]
态 。随着年龄增加, 机体适应能力和生理机能都 合征; ⑩疾病治
愈恢复期的虚弱状态; ?生理性衰
[6]
老; ?隐性遗传疾病; ?情感、 行为、 道德、 社会适应
随之下降, 因而年龄也可能为
亚健康的相关因素 。
能力的亚健康状态; ?生物节律的脆弱期, 如更年
2 亚健康流行病学
[3, 19-22]
期、 经前期、
老年期等 。
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4 亚健康临床表现
的一项全球性调查
表明, 真正健康的人仅占 5%, 患
[8]
有疾病的人占 20%, 而 75% 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 4.1 成人亚健康
20
02 年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的数据显
成人亚健康的表现根据涉及健康的层面分为 3 个
示, 目前我国 70% 的人处于亚健
康状态, 15% 的人处 方面, 即躯体问题、 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不良问题。
[9]
于疾病状态, 只有 15% 的人处于健康状态
。随着
4.1.1   躯体问题  躯体问题包括各个生理系统不
社会压力增加, 生活方式改变, 我国亚健康人群的 适的症状: 头
痛头晕、 睡眠障碍、 记忆力减退等神经
比例也不断扩大。以天津为例, 城镇地区的亚健康 系统问题; 自主神经问题如腹泻、 便秘等胃
肠道功
总检出率为 66.37%, 女性亚健康检出率为 68.31%, 能紊乱; 尿频、 尿急等泌尿系统功能紊乱; 心悸、 胸
[
10-11]
高于男性的 63.94% 。上海 (72.66%) 、 广州 (60%~ 闷、 气短等心脏神经症; 慢性疲劳综合征;
各种躯体
疼痛; 脱发等。
70%)、 杭州(76%)、 沈阳(70.94%)等近年抽样调查
的结果也均> 60%。对包括黑龙江
在内的 6 省市共 4.1.2   心理问题  常见精神紧张, 神经性厌食、 贪
食和呕吐, 物质依赖 (酒依赖、 烟瘾、 药物成
瘾) 等。
48 978 例成人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 亚健康比例
[12]
4.1.3   适应不良  包括空巢引起的问题、 退
休综合
为 69.46% 。2008 年大学生调研数据显示, 亚健康
[11] [12]
征等。
占 18.9% , 到 2020
年 该 数 据 提 升 至 59.34% 。 尽
4.2 儿童亚健康
管不同地区、 不同研究对象的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差
异, 但近
年来总体流行病学研究均显示亚健康比例
儿童亚健康多表现为纳呆、 口臭、 夜眠不安、 大
[13-15]
在增加 。不同性别 (男生
高于女生) 、 专业 (医学 便不调、 哭闹易怒、 面色萎黄、 易疲劳。学龄期儿童
类高于非医学类) 、 年级 (一年级高于二年级
) 和家 可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减退、 学习成
· 2 ·第 16 期 亚健康多学科管理黑龙江专家共识
绩下降等。 关
系 18~27 分、 抑郁 26~39 分、 焦虑 20~30 分、 敌对
12~18 分、 恐怖 14~21 分、 偏执 12~
18 分、 精神病
5 亚健康评估方法
性 20~30 分, 建议认定该测试者可能正处在亚健康
状态。
对亚健康个体进行评估仍需利
用医学的评估
5.4.2   SF-36  SF-36 是为人群调查或健康政策的
方法和思维,亚健康状态的确认同样需要遵循循
评价
性研究而设计的一般健康状况参数, 适用于>
证医学的原则。
[25]
14 岁人群 。问卷共包括 36 个条目, 涉及躯体健康
5
.1 采集病史
和精神健康两方面, 测量 8 个健康概念和 1 个健康
医 师 全 面 掌 握 就 诊 者 的 症 状 , 分 别
从 生 理 、
变化自评, 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常用的生命质量标准
心理和社会等方面了解其存在的健康问题。
化测量工具之一。8 个健
康概念分别是躯体功能
5.2 体格检查
(physical functioning, PF) ; 躯体健康问题导致的角色
医师根据
问诊结果对就诊者进行相应的体格
受限 (role limitations due to physical health, RP);
躯体
检查,掌握患者有无疾病征象和功能障碍。
疼 痛(bodily pain, BP); 总 体 健 康 感(general h
ealth
5.3 辅助检查
perceptions, GH); 生命活力(vitality, VT); 社交功能
医师根据就诊
问题建议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
(social functioning, SF); 情 感 问 题 所 致 的 角 色 受 限
检查和
影像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role limitations due to emotional problems, RE);
精 神
5.4 评估量表
健康 (mental health, MH) : 包括心理抑郁状态和健康
量表问卷评估法主要是通过设置阈
值界定亚
感内容。有资料显示, 亚健康人群的 PF、 GH、 MH 量
健康状态, 其制订需要获得较为全面的数据、 严密
[26]

化总分均低于健康人群 。但目前对亚健康的量化
的科学统计和临床的反复论证, 才能形成可操作性
评定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强的判
别标准。目前主要采用国际公认且具备良
5.4.3   SAS  SAS 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
好 信 效 度 的 相 关
量 表 , 包 括 症 状 自 评 量 表 -90
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 包括识别焦虑、 害怕、 不幸预
(symptom che
ck list 90, SCL-90) 、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36
感、 手足颤抖、 心悸、 头晕、 呼吸困难、 手脚刺痛、 胃

(the 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 SF-36) 、 焦虑自评量
痛或消化不良、 尿意频数、 多汗
、 睡眠等 20 条症状项
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及 抑 郁 自 评 量 表
[27-
30]
[23]
目 。SAS 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评定结束后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
DS) 等 。
将 20 个项目的得分相加再乘以 1.25, 得分整数部分
5.4.1   SCL-90  SCL-90 是 世
界 上 最 著 名 的 心 理
即为标准分。也可以查 “粗分标准分换算表” 作相同
健康测试量表之一, 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

[24]
的转换。标准分越高, 症状越严重。总分> 50 分提示
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 。SCL-90 协助人们
患者处在焦
虑状态, 需要进一步检查。学者们考虑亚
从 10 个方面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这些方面
健 康 是 健 康 与 病 态 之 间
的 过 渡 状 态 , 将 总 粗分>
涵盖了人际关系敏感、 敌对症状、 焦虑、 恐惧、 躯体
40 分且标准总分在 30~50
分认定为亚健康状态。
化症状及其他精神心理症状。该量表共有 90 个项
5.4.4   SDS  SDS 是含有 20 个项目,
分为 4 级评分
目, 包含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 , 从感觉、 情
的自评量表。该量表有 4 组特异性症状, 包括精神
感、
思维、 意识、 行为直至生活习惯、 人际关系、 饮食
情感障碍、 躯体性障碍、 精神运动性障碍及抑郁的
睡眠等均有涉及, 并采用
10 个因子分别反映 10 个方
[31-32]
心 理 障 碍 。 这 4 组 特 异 性 症 状 共 包 含 20 个 条

面的心理症状情况。该量表适用于精神科或非精
目, 供被试者作答, 反映其抑郁状态。SDS 的特点是
神科门诊的成年人。
使用简便,
并能直观地反映抑郁患者的主观感受及
SCL-90 总分> 160 分或阳性项目数> 43 项, 单
项均分> 2 分提示应做进一
步检查, 标准分> 200 分 其在治疗中的变化。按照中国常模结果, SDS 标准
分 > 50 分 提 示 受 试 者 存 在
抑 郁 症 状 ; 标 准 分 处 于
提示有很明显的心理问题, 需求助于心理咨询。当
总分 160~200 分或阳性项目数> 4
3 项, 且各项因子 30~50 分, 且总粗分> 40 分则提示受试者可能处在
分达到: 躯体化 24~36 分、 强迫症状 2
0~30 分、 人际 亚健康状态。
· 3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第 33 卷
5.4.5   自 测 健 康 评 定 量 表(s
elf-rated health
6.1 自我管理
measurement scale, SRHMS)  SRHMS 是个体对
其健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包括心灵成长、 健康责任、
康状况的主观评价和期望, 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健
运动和锻炼、 营养、 人际关系及
压力管理等, 对亚健
康测量方法之一。SRHMS 由自测生理健康、 心理健 康状态的转换有显著影响。积极做好患者健康教
康和社会健
康 3 个评定子量表组成, 用于>14 岁各类 育, 通过科普、 讲座、 病友会等方式做好宣传工作,
人群 (尤其是普通人群) 的
健康测量。SRHMS 得分 提高患者的自我认知, 使其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能够
维持并提升个体的健康状态, 增加患者的社会参与
能够直
接反映健康状况, 得分高说明健康状况好,
度。通过宣教也能使患者识别生活方式的危险因
各维度、 子量表和总量表的评分结果可以与常模

素, 对亚健康状态进行早期干预, 可促进亚健康状
行 比 较 , 解 释 不 同 评 分 值 的 实 际 意 义 。 目 前

态向健康状态的转归, 减少疾病的发生, 是慢性病
SRHMS 的常模研究还在进行当中, 虽然不能准确地
[36]
防治的重要窗
口 。
通过 SRHMS 来确定亚健康状态, 但是可以通过对特
6.1.1   饮食干预原则  ①规律饮食, 定时定量; ②培

人群的测量, 从而评估该人群整体健康水平及重
养细嚼慢咽、 专注进食的好习惯; ③饮食结构合理、
点人群的关注; 也可对个人进行阶
段性评估, 观察
[37]
营养均衡, 根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 版) 》 指
健康情况的变化, 对亚健康人群的变化过
程起到一
导膳食结构; ④遵循减盐、 减油、 减糖的饮食原则,
定的可视化作用。
控制重口味、 生冷、 肥腻或含糖食物的摄入; ⑤
忌烟
5.4.6   亚 健 康 躯 体 症 状 自 评 量 表(somatic
酒, 减少摄入咖啡、 茶、 可乐等兴奋性饮料及
高热量
complaints of subhealth status questionnaire, SC-SHs-
饮品。
Q)
 SC-SHs-Q 是在短时间内建立一种可操作、 简
6.1.2   运动干预原则  定期适量体育锻炼能有效
[33]
单易行的
亚健康评价方法 。该量表从 50 种常见
改善呼吸和循环功能, 促进新陈代谢, 改善睡眠, 增
症状中筛选出包括疲劳、 疼痛、 睡
眠问题和胃肠道
加骨量, 调节情绪, 提高机体免疫力。鼓励亚健康
不适。其评分标准为: 较完美状态 30~39 分; 亚健
人群选
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例如慢跑、 散步、 打球等
康状态(轻度 40~49 分、 中度 50~59 分、 重度 60~
有氧运动及体
操、 太极、 八段锦等, 协助制订运动计
69 分) ; 疾病状态≥70 分。除以上方法, 还有症状组
划, 并监督其实施。
合法
和叙述法也被应用于亚健康状态的评估。亚
6.1.3   睡眠作息干预原则  建立良好睡眠卫生习
健康状态的判定非常重要, 但是目前
亚健康状态的
惯, 按时休息、 不熬夜, 生活作息有规律。对存在睡
评估尚未建立统一、 公认的标准, 学者们还在探索
眠障碍的个体
, 应积极寻找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
新的评估方法。
给予睡眠卫生教育,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其解决
睡眠障碍问题, 也可根据个体情
况为其开具处方助
6 亚健康管理
睡眠药物 , 如地西泮或阿普唑仑、 唑吡坦、 佐匹克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及健康中国战略的

、 褪黑素或中药等。对存在心理问题的个体, 应
实施, 以全科医师为主体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成
积极解决心理问题。充分利用家庭因素
, 营造安静
为亚健康人群识别和健康管理的基础保障。亚健康
舒适的睡眠环境和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有助于提
人 群 的 管 理 需
组 织 全 社 会 力 量 , 提 升 全 民 健 康 意
高睡眠质量。
识, 结合自我管理和医师管理, 完善双向转诊、 全专

6.1.4   体重管理干预原则  肥胖是众多慢性疾病
联合机制逐步实现。2022 年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
的独立危险因素, 可导致
较高的早期死亡风险。应
的 《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
尤为重视亚健康人群的体重管理, 利用体重指数和
[34]

意见》 , 随着政策推荐, 家庭医生将成为亚健康人
腹围等指标定期监测其肥胖风险, 对其进行包括饮
群健康管理的主力军。根据 《国
务院关于实施健康
食干预、 运动干预和行为干预的全生活方式管理。
[35] [1]
中国行动的意见》 、 《 “十四五” 国民健康
规划》 , 6.1.5   心理干预  关注亚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 通
亚健康管理策略和流程建议如下。 过家庭访谈、 举办心理讲座
等方法普及心理健康知
· 4 ·第 16 期 亚健康多学科管理黑龙江专家共识
识, 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 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对
统养生功法有易筋经、 五禽戏、 八段锦、 太极拳等,
存有精神心理问题或社会交往困难的亚健康个体, 强调动作与呼吸的配合, 通过
调神宁息、 培植真气,
达到贯通经络、 五脏平和、 形神俱养、 身心同调之
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心理疏导或认知行为方面的
[38]

指导 , 逐渐引导其进入健康的轨道。 功; ④传统推拿: 通过疏通经络, 改善气血循环, 传
[43]
6.2 医师管理 统推拿使
组织得到充分的滋养 , 达到 “骨正筋柔、
气血以流” , 也可疏通体内的经络代谢, 使淤积在代
6.2.1   周期性体检  建
立科学有效的体检模式, 根
谢中的毒素迅速排出体外; ⑤食疗、 药膳: 药膳是将
据个体、 社区情况制订体检周期及项目, 完善体检

药物和食物进行合理搭配, 利用食、 药物性味的偏
管 理 流 程 , 拓 展 社 区 卫 生 服 务 机 构 的 健 康 管 理

[44]
颇特性, 达到保健强身、 既病防变的功效 。合理药
务, 注重居民健康, 建立健康监测系统, 关注亚健康
膳可以调
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但应注意药膳的功效
人群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并为其制订个性化管理
相对有限, 不能完全代替药物, 应根据个体
体质特
方案。
点合理配置。
6.2.2   健康知识科普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提高全
社区卫生机构应设立中医体质评判, 运用望

民健康意识, 推广健康管理知识, 以热线、 电台、 报刊、
闻、 问、 切四诊并结合心理量表对居民进行身体、 心
网络等多种形
式普及健康管理理念, 提高患者的自
理等全方面检查, 积极发现亚健康人群, 以中医理论
我认知, 使其主动配合、 积极参与到自身健
康的管理
为指导, 根据亚健康状态个体的体质及临床特征进
中来, 成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行辨证, 予以相应的干预措施, 如中
药、 针灸、 推拿按
6.2.3   高危因素识别  医师通过问诊、 查体和常规
[45]
摩、 食品保健、 药膳及传统健身等 ,
将机体各脏腑组
的辅助检查, 识别个体的致病高危因素, 并对其进行
[46]
织器官的功能调节到或接近于最佳生理状态 , 使

踪管理。对常规检查不能识别危险因素的亚健
机体的正常状态得以恢复和维持。
康个体, 或出于与疾病鉴别的需要, 可进行升级检
6.3
 管理流程
查, 如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运动负荷试验、 脑电
图、 心理测试等。医师还可以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和 基于亚健康状
态其健康阶段的特点, 本共识撰
写 专 家 讨 论 推 荐 , 亚 健 康 的 管 理 应 动 员 全 社 会 资
健康需求, 采
用微观手段进行个体化体检, 如机体
源, 形成以全科医师为主导, 全专合力、 中西合璧的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 血液超高倍形态检测、
疾病相
关的 DNA 和基因 PCR 检测等, 发现人体微小的生理 分级诊疗模式, 亚健康管理流程图见图 1。
变化, 进行更准
确、 更深入的危险因素分析, 筛检出 6.4 呼吁社会力量
[39]
高危人群, 尽早识别、 早期干预
。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提高基础设施、 管理
6.2.4   中医药对亚健康调理  中医药在亚健康调理
水平及专业化水平, 创建和谐的社区环境包括:

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诊疗疾病体系可无须 6.4.1   创造和谐的生存环境  提供干净、 整洁的社
依赖检查指标的异常, 从
患者的基本生活状况, 包括
区 环 境 , 并 为 居 民 建 设 社 区 体 育 中 心 等 便 捷 的 娱
饮食、 睡眠、 舌
象、 脉象等几个方面, 以望、 闻、 问、 切四
乐、 健身场所。
诊的诊断方法, 司外揣内, 见微知著, 更符合亚健康 6.4.
2   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基层卫生机构与社
状态的特征, 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区合力举办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增进邻里感情, 与

中医药具体调理方法: ①中药、 方剂: 中药防病
居民进行深层次的接触, 这有利于向居民宣传健康
治病的基本作用原理为祛邪去因、
扶正固本, 协调 教育知识, 为更好地开展亚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创
[40]
脏腑经络机能, 从而纠正阴阳偏盛偏衰 , 使处于亚

良好条件。
健康状态的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 ②针 6.4.3   创建和谐的用药环境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41]
刺、
艾灸: 针灸运用经络腧穴调理身体 。艾灸疗法 积极向居民宣传合理用药的标准, 有利于家庭合理
通 过 温 热 刺 激 以 及 药
物 作 用 , 达 到 防 治 疾 病 的 目
用药习惯的养成, 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和数据资料,
的, 有 “灸治百病” 之说。中
医可通过针刺、 艾灸等 让居民认识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控制药物滥用造
[42]
方法刺激穴位, 纠正亚健康状态 ; ③养生功法:
传 成的亚健康状态。
· 5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第 33 卷
王文菁 许明智 焦虑自评量表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因子结构
研究
广东医学
身体不适
专科 专科医师
刘欣 朱明泉 王清玲 等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匹
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
自评量表调查
中华皮肤科杂志
排除疾病
全科医师
孙宪民 任平 关于亚健康若干问题的思考 中国误诊学杂 段泉泉 胜利 焦虑及抑郁自
评量表的临床效度 中国心理
志 卫生杂志
问诊、 查体、 辅检,
徐宝 何映 亚健康状态及其研究现状 中国性科学 李龙龙 万里川
赵守盈 大学生抑郁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必要时专科会诊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吴伟旋 许军 向前 等 我国三省市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及
影 魏育林 孔晶 刘国玲 等 亚健康躯体症状自评量表在亚健康
提出环境改善建议 确认亚健康问题
响因素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筛查、症状
分析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环球中医药
谢娟 罗红彬 朱红 等 天津市城镇居民亚健康现状及影响因
指导调理, 随诊观察
疾病状态
素分
析中国公共卫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
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
关于推
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国
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恢复健康
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务
院关于实施健康
图1 亚健康管理模式流程 中国行动的意见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李勇杰 苟定邦 严欣 等 我国七所重点高校学生亚健康现状
罗蓝芳 现代亚健康的保健预防 中国医药指南
张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 调查与对策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7 展望

王平霞 朱小云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北京 人民卫生出
张智勇 (佳木斯大学附属一院

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是全生命周期健康管
析价值工程 版社
张愈东 (哈尔滨市 242 医院)
岳雨珊 俞君 朱黎婷 等 南京市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 朱嵘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 解读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
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亚健康人群的评估和管理

萍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素研究中国卫生统计 育ⅤⅥ
体系, 降低亚健康人群比例, 是 “预防为主、 强化基
房玉
利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郑文红 陈景祥 彭青渝 等 军医大学学生严重亚健康症状及 刘津 亚健康的检测及评估方法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

层” 原则的重要体现, 也是进一步提升人民健康水
其相关因素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孟佳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持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发力方向。本共识离
李白坤 王成立 朱继民 等 合肥某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 雷载权 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
姜礼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查中国公共卫生 杨静 李慧 赖俊阳 等 温针灸脾胃经治疗亚健康的疗效观
不开中
国国情、 中国民众感受、 现行的政策措施及
聂英坤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杨善岚 杨紫飞 刘斌 等 中青年白领健康问题现
状分析及其 察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广大群众面临的各种相关问题。随着标准化的亚
陶天遵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对策中国疗养
医学 张玉杰 刘峰辰 贾梦真 等 艾灸治疗疲劳性亚健康的研究进
健康防治工作的开展, 逐步完善工作规范、 标准及
赵瑞芹 宋振峰
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 社会医 展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崔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流程, 必然会给全社
会带来更大的健康成果。亚健
学分册 王雄将 唐宏亮 卢栋明 等 中医保健推拿疗法干预东盟青年
执笔: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
院 孟佳 姜礼红
祝恒琛谢成 亚健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 按摩与康复医学
康人群的有效管理不仅能减少医疗
卫生系统的经
杨菊贤 现代生活方式与亚健康 中国全科医学
济负担, 降低疾病发生率, 还能改善人民的生存质
参 考 文 献 :

欢 分析中医食疗药膳对亚健康状态的影响 医学食疗与
量,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本共识的宗旨是呼吁广大
董莉 董玉整 亚健康 的表现、
原因和对策 医学与哲学 健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十四五 国民健康规
医务工作者开启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 携手逆转

王思成 中医治未病溯源、内涵与应用浅析 世界中医药
划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亚健康状态, 实现健康中国梦。 赵晖 梁媛 薛飞飞
等 亚健康状态的评估、诊断现状与对
策上海中医药杂志 刘朝辉 名医讲堂亚健康北京现代出版社
参与制订本共识的专家 (按姓氏笔画排序
) :
唐秋萍 程灶火 袁爱华 等 在中国的应用与分析 (童颖丹 编辑)
王育学 亚健康 世纪健康新概念 南昌 江西科学技术出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版社
马兰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本文引用格式: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亚健康康复专业委员会 亚

春波何燕玲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的介绍国外医学
健康多学科管理黑龙江专家共识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王恩海 (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
精神
病学分册
庞军 唐宏亮 杨扬 等 南宁市亚健康状态人群生命质量测评
王秋军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结果分析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报
冯建斌 (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
刘贤臣 唐茂芹 彭秀桂 等 焦虑自评量表 的因子分
朱秀英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刘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 征 宇 迟 玉 芬 焦 虑 自 评 量 表 上 海 精 神
医 学
闫爽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吴东红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陈彦平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 6 ·

16 期 亚健康多学科管理黑龙江专家共识
王文菁 许明智 焦虑自评量表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因子结构
研究广东医学
刘欣 朱明泉 王清
玲 等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匹
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
中华皮肤科杂志
孙宪民 任平 关于亚健康
若干问题的思考 中国误诊学杂 段泉泉 胜利 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 中国心理
志 卫生杂志
徐宝 何映 亚健康状态及其研究现
状 中国性科学 李龙龙 万里川 赵守盈 大学生抑郁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吴伟旋 许军 向前 等 我国三省市城镇
居民亚健康状况及影 魏育林 孔晶 刘国玲 等 亚健康躯体症状自评量表在亚健康
响因素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筛查、症状分析和疗效评估中的
应用 环球中医药
谢娟 罗红彬 朱红 等 天津市城镇居民亚健康现状及影响因
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
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
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国
实用
乡村医生杂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
中国行动的意见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李勇杰 苟定邦 严欣 等 我国
七所重点高校学生亚健康现状 罗蓝芳 现代亚健康的保健预防 中国医药指南
调查与对策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王平霞 朱小云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北京 人民卫生出
析价值工程 版社
岳雨珊 俞君 朱黎婷 等 南京市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 朱嵘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 解读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
素研究中国卫生统计 育ⅤⅥ
郑文红 陈景祥 彭青渝 等 军医大学学生严重亚健康症状及 刘津 亚健康的检测及评估方法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其相关因素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李白坤 王成立 朱继民 等 合肥某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 雷载权 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查中国公共卫生 杨静 李慧 赖俊阳 等 温针灸脾胃经治疗亚健康的疗效观
杨善岚 杨紫飞 刘斌 等 中青年白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及其 察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对策中国疗养医学 张玉杰 刘峰辰 贾梦真 等 艾灸治疗疲劳性亚健康的研究进
赵瑞芹 宋振峰 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 社会医 展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学分册 王雄将 唐宏亮 卢栋明 等 中医保健推拿疗法干预东盟青年
祝恒琛谢成 亚健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 按摩与康复医学
杨菊贤 现代生活方式与亚健康 中国全科医学
王欢 分析中医食疗药膳对亚健康状态的影响 医学食疗与
董莉 董玉整 亚健康 的表现、原因和对策 医学与哲学 健康
王思成 中医治未病溯源、内涵与应用浅析 世界中医药
赵晖 梁媛 薛飞飞 等 亚健康状态的评估、诊断现状与对
策上海中医药杂志 刘朝辉 名医讲堂亚健康北京现代出版社
唐秋萍 程灶火 袁爱华 等 在中国的应用与分析 (童颖丹 编辑)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本文引用格式: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亚健康康复专业委员会 亚
李春波何燕玲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的介绍国外医学
健康多学科管理黑龙江专家共识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精神病学分册
庞军 唐宏亮 杨扬 等 南宁市亚健康状态人群生命质量测评
结果分析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刘贤臣 唐茂芹 彭秀桂 等 焦虑自评量表 的因子分
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王 征 宇 迟 玉 芬 焦 虑 自 评 量 表 上 海 精 神 医 学
· 7 ·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