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08-17 | 阅:  转:  |  分享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
、单选题1.《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
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上资料
的共同点是(?)A.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B.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C.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D.体现了中国古代讲
求人与自然的和谐2.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
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3.
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的一次群臣朝会,宰相张齐贤醉酒后上朝,冠冕不正,几乎捧倒殿上。御史中丞弹劾其失仪。张齐贤自辩系饮酒御寒至
醉,并顿首谢罪。宋真宗说:“卿为大臣,何以率下?朝廷自有典宪,朕不敢私”,遂免其相。这一事件说明宋朝(?)A.君主对监察体制的维护
B.御史监察范围不断拓宽C.崇文抑武方针得到落实D.中央权力分割相互制约4.1940年3月6日,毛泽东提出:“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实践表明,实行“
三三制”(?)A.容易导致党丧失领导权B.遵循中国历史前人经验C.削弱了边区的政权建设D.加强并改善了党的领导5.1937年8月中
国共产党洛川会议正式将“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38年3月国民党通过《战时土地政策案》,提出地租额不得超过地
价百分之七的战时土地政策大纲。这些做法(?)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满足了农民的迫切要求C.推动了国共的二次合作D.顺应了社会
矛盾的变化6.雅典民主制确立后,公民必须保持自由之身,准备随时为国家效劳。任何受命于他人或须以劳力为生的人,都不可能做到这点。为将
雅典建设成民主制的榜样,伯里克利(?)A.发放津贴保障中下层平民参政B.依据财产对公民重新划分等级C.创立陶片放逐法打击民主敌人D
.废除债务奴隶制保护公民自由7.1075年,意大利裔教皇格里高利七世颁布“二十七条敇令”,取缔皇帝和国王任命主教的资格,并宣称教皇
有权废黜皇帝。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公开谴责格里高利,但他随即被后者革除教籍。次年一月,为向格里高利请罪,亨利
身穿忏悔服,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在严寒风雪中站立了三天三夜。这表明在当时欧洲(?)A.教皇开始介入世俗权力B.民族利益高于
宗教信仰C.德意两地存在教义分歧D.王权与教权竞争且共存8.沙龙兴起于15世纪,原指装扮艺术品的房间。16世纪来传入法国,逐渐演变
为聊天,玩纸牌和谈论文学与艺术的种场所。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沙龙的话题由文学艺术转变为政治性的话题。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统治逐渐强化B.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C.生产领域的大变革D.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9.17世纪末开始,一种追求和进取的精神开始在
英国弥漫,并得到社会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了人的创造力,作为这种追求的结果,英国社会生产力极大进步,率先进入“工业民族”行列,这说明(
?)A.资本主义发展刺激了“工业时代”到来B.工业革命的开展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C.英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工厂”D.对财富的追求
已成为英国社会主流10.工业革命以来,蒸汽机与其他机器的改进弥补了体力的差异,妇女和儿童被大量雇用从事生产劳动,成年男性成了产业后
备军,男性劳动力因失去了他们的力量型优势而贬值。同时,工厂中的工人为了与失业工人竞争,不得不接受微薄的工资与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
由此可见,工业革命(?)A.彻底改变了传统家庭道德观B.导致经济结构出现失衡C.加剧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D.提升了妇女的政治地位1
1.有学者认为,北美殖民地继承了英国的许多传统,是以英国历史为基础形成的一个独特的“英国社会”,直到美国建制仍然保留一定的英国色彩
。以下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实行近代议会制度?②法律是国家的最高权威③以成文宪法的形式确立权力的制衡?④最高行政机构对最高立法
机构负责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2.美国总统由各州选举团选出,即先由各州议会选出选举人,再由选举人选举总统。如198
4年罗纳德·里根获得59%选民票,525张选举人票(98%)而当选;比尔·克林顿在1992年获得43%选民票,370张选举人票(6
9%)也当选总统。可见美国选举人制度(?)A.符合直接民主精神B.代表多数选民的意愿C.违背每票平等原则D.保证总统选举的公平13
.法国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各派颁布的宪法都不同程度地冲击了封建贵族、僧侣的特权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拿破仑帝国虽有同封建贵族相妥协的一
面,但本质上仍是资产阶级政权。材料重在强调法国(?)A.拿破仑统治时期的进步意义B.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了共和政体C.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的必然性D.大革命清除了本国的封建势力14.伦敦的一位医生发现,在1795年和1796年这两年里,他的病人中共有246人死亡,其中
死于结核病的高达77人,占总死亡人数的31.4%。此外,1839年,根据注册总处总登记官的分析,死于结核病的人口在总死亡人口中所占
的比例为17.6%。这一现象揭示出(?)A.工业革命伴生的社会问题B.城市化发展降低了人口死亡率C.英国政府不重视民众生命D.公共
事件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15.19世纪60年代,德国产业工人的数量约为200万,1882年增至410万,占就业人数的45%。与此同时
,德国工人组织起来以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1863年,他们建立起全德工人联合会,1875年又建立起统一的德国工人政党——德国社会民主
党。这可用来说明(?)A.德国成为当时国际工人运动中心B.德国旧制度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C.工业革命改变了德国的阶级结构D.经济发
展助长了德国工人政治诉求16.下面的示意图从总体上看,主要揭示了(?)A.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C.资
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17.下表是1866年—1868年第一国际三次会议中部分代表的观点及相对应的决
议。会议代表观点(部分)大会最终决议(部分)日内瓦代表大会合作社是解放无产阶级的唯一途径合作社并不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要得
到解放,首先必须夺取政权洛桑代表大会反对政治斗争、认为正式斗争与无产阶级无关工人的社会解放同他们的政治解放是不可分割的;号召工人学
习《资本论》布鲁塞尔代表大会小私有制是“幸福的主要前提”必须把主要生产资料国有化和土地收归国有这体现了(?)A.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
发展B.工人运动思想的日益僵化C.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过程D.工人与资本家矛盾的缓和18.“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
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列强(?)A.商业竞争激烈B.瓜分世界的争
斗C.扩军备战的结果D.萨拉热窝事件19.1921年3月的俄共(布)十大上,粮食人民委员赞同征收粮食税,但不主张放弃垄断;列宁也认
为,实行新经济政策是为了缓解国内压力,而不是俄共(布)自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路线的结果。俄共(布)内部的此类认识(?)A.延缓了粮食
税政策的实施B.表明了新经济政策的临时性C.奠定了农业集体化的基础D.反映了工业化建设的紧迫性20.有观点认为:1917年的形势下
,十月革命并非政变……考虑到俄国特殊的国情,让临时政府去发展资本主义,至少在工业化方面不大可能达到斯大林模式的苏联那么高的成就。上
述观点(?)A.认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失民心B.论证了十月革命道路的合理性C.全面正确地分析了斯大林模式D.说明布尔什维克政治号召力
强21.列宁曾指出:“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
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础。”“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有(?)A.通过工业化以改变阶级结构B.发展军事工业提升国防实
力C.实行家庭经营促进农业发展D.恢复市场作用增强经济活力22.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方面已切实感受到:“学术交流可以推动苏联
精英阶层对美国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态度从否定转向羡慕与崇弃。”事实上也确有一些苏联大学生和年轻的知识分子逐渐对官方意识形
态中的反美观点持有异议。材料反映了(?)A.学术交流活动服务于美国国家战略B.美苏对抗侧重于文化领域C.交流活动推动了苏联科技水平
提高D.美苏由对抗转向合作交流23.下表是中国、日本、西欧和苏联(俄国)1913—1998年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据
此判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国家或地区对应正确的是(?)A.苏联(俄国)、日本、西欧、中国B.日本、苏联(俄国)、中国、西欧C.
中国、日本、苏联(俄国)、西欧D.西欧、中国、苏联(俄国)、日本24.下表出自李培锋《英国论治“福利病”》一文中的《1983-19
84年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表》(单位:英镑)从表格信息中不能得出月收入5080200儿童津贴13.013.013.0其他
津贴50.130.10纳税0-7.9-43.8国民保险-4.5-7.2-18实际收入108.6108.0151.2A.救济了低收入
者B.增加了财政收入C.维护了社会稳定D.保障了儿童利益25.图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
)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D
.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权力26.1974年12月,欧洲九国首脑会议决定,将首脑会议定期化,后命名为“欧洲理事会”,作为共同体的最
高决策机构。这样做有利于(?)A.世界两极对峙局面能够尽快结束B.消除日益增长的世界多极化趋势C.欧共体内部对内和对外协调一致D.
遏制来自迅速崛起的日本的冲击二、材料分析题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
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
颇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
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由
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
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材料二:罗马法思想则以自然法为核心理论。
……正如西塞罗所言:“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相一致的正确理性;它适用于所有人且不变而永恒……对于真正的法律,其神圣性不可能被贬低,其合
法性不可能被扭曲,其效力不可能被废止。”古罗马法学家将自然法称作自然的理性、普遍适用和永恒不变的正义,各国成文法的准则和依据。材料
三: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法以礼为灵魂,若失去了礼的指导,法不但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且还会成为危害天下的“虐法”。礼治具有
以下特点:强调法律的从属地位,依靠礼的实施,耐心细致地教化,以理服人;强调人情是法律的核心,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
抵触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强调执法的目的在于消除法律,“胜残去杀”,消除了暴力的统治方式——法律,社会
治理倚重教育,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公正,放在首位;强调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认为在治国中,“人”的作用远远重于法律。——以
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古代法与罗马法的差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2)根
据材料二,指出罗马法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有何进步意义。(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法律的几大重要特色。28.阅读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材料: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的深刻变化。以下是二战后重要国际经济组织建立简表:名称时间备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
945年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的全球性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47年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全球性组织,1994年改组为世贸组织经济互
助委员会1949年苏联为首的欧洲社会主义经济共同体巴黎统筹委员会1949年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0年石油生产国协调和统一石油政策的组织可可生产者联盟1962年非洲、南美可可生产国的合作组织77国集团1964年发展中国家推
进经济团结与合作的组织欧洲共同体1965年1991年发展成为欧盟东南亚国家联盟1967年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天然橡胶生产者协
会1970年亚洲天然橡胶生产国的协作组织西方七国集团1976年美国、日本和欧洲主要工业国会晤和讨论政策的论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8
9年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北美三国的经济合作组织20国集团1999年世界20个主要经济体的经济
合作论坛金砖国家2009年中、俄、印、巴、南非等新兴经济体的合作组织整合并提取材料所蕴含的3条世界经济发展的信息,并运用材料信息简
要阐释。三、论述题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际秩序是指国际体系中的行为体(包括从事跨国活动的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
)依据国际规范采取非暴力方式处理冲突的状态,由主导价值观、制度安排和国际规范素构成。国际体系是国际行为体的组合及其运动规则,由国际
行为体、国际格局和国际规范素构成。二者关系图示如下:——摘编自阎学通《全球化or逆全球化?国际秩序的转型与重组》从图中提取两个或两
个以上相关要素,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
材料可知《老子》主张人与道、天、地一样重要,《孝经》肯定了人性,《左传》中记载“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而《易·贲卦·象辞》充分说明
人事与天命的高度统一,四段材料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中国古代对人自身的关注,这就是中国古代人文精神最鲜明的体现,C项正确;中国古代有宗
教和神学,排除A项;材料选取的《老子》《孝经》的这部分内容没有体现对统治者的要求,排除B项;材料选取的《左传》《易·贲卦·象辞》的
这部分内容没有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排除D项。故选C项。2.D【详解】材料信息是,明代秀才对出身进士的地方官员“不胜谄事”,对出身举
人的地方官员则随意提出要求。这实质上反映出进士的功名比举人的功名更具威望,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故A错误;材
料没有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的信息,故B错误;出身等级不可能决定行政能力,故C说法错误。3.A【详解】材料反映宰相张齐贤醉酒后上朝,
冠冕不正遭到弹劾后进行自我辩护,宋真宗以“朝廷自有典宪”,自己不敢徇私为由罢免了他的宰相职位,说明了宋朝君主对监察体制的维护,A项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御史监察范围不断拓宽,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崇文抑武方针,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权力分割相互制约,排除D项。
故选A项。4.D【详解】抗战时期,中共在根据地政权建设方面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有助于团结更多的人以中共为核心进行抗战,同时有助于加强
并改善党的领导,D项正确;实践证明三三制原则下,并不会导致党丧失领导权,排除A项;三丧志原则是中共首创,排除B项;三三制原则加强了
政权建设的民主色彩,促进了边区政府政权建设,排除C项。故选D项。5.D【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现固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共产党通过了团结开明地主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而国民党也在共产党的影响下出台了限制地主剥削的土地政策,这些做
法是基于华北事变后,中日间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而进行的,D项正确;国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并未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并未满足农民对拥有土地的迫切要求,排除B项;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时间始于1937年9月,此时已经合作,排
除C项。故选D项。6.A【详解】伯里克利时期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保障中下层平民实现参政的权
利,故答案为A项;梭伦改革依据财产对公民重新划分等级,废除债务奴隶制保护公民自由,排除B、D项;克利斯提尼时期创立陶片放逐法打击民
主的敌人,排除C项。7.D【详解】在中世纪,天主教垄断一切,教权高于王权。由材料“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公开谴责格里高利”
“为向格里高利请罪,亨利身穿忏悔服,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在严寒风雪中站立了三天三夜”,说明世俗王权很难挑战教权,由此可分析
得出王权与教权竞争且共存,D项正确;材料无法判定教皇何时介入世俗权力,排除A项;经过始于1517年的宗教改革,确定了民族利益高于宗
教信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德意两地存在教义分歧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8.D【详解】材料主要体现沙龙的话题由文学艺术转变为
政治性的话题,结合所学知识,沙龙话题的抓变是因为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由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文艺复兴主要是通过文学艺术批判天主教
会的虚伪和腐败,到了启蒙运动,资产阶级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开始更多关注政治问题,故D项正确;专制统治逐渐强化,不符史实,排除
A项;沙龙话题转变的原因主要是思想解放运动,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排除B项;生产领域这一时期并没有发生大变革,排除D项。故选D项
。9.B【详解】根据“一种追求和进取的精神开始在英国弥漫,并得到社会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了人的创造力……英国社会生产力极大进步,率先
进入‘工业民族’行列”可知英国能够率先开展英国革命得益于社会氛围的变化,说明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展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故选B;材料反
映的是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而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刺激作用,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还不能说明成为“世界工厂”,排
除C;D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10.C【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工业革命以来,蒸汽机等机器的使用降低了对于劳动力体力
的要求,使得男子不得不接受微薄的工资与高强度的工作,说明工业革命加剧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C项正确;“彻底”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
;经济结构是经济发展中新旧力量的比重,材料强调工业革命对工人剥削的加重,与经济结构无关,排除B项;工业革命提升了妇女的经济地位而非
政治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11.A【详解】材料“北美殖民地继承了英国的许多传统,是以英国历史为基础形成的一个独特的‘英国社会’
,直到美国建制仍然保留一定的英国色彩”强调的是英国对美国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建国后,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度,实行实行近代
议会制度 ,故①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方针,法律是国家的最高权威,故②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是
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不能体现受英国影响,排除③;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美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和最高
立法机构负责的关系是相互制衡,排除④,综上,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点睛】12.C【详解】根据材料“里根总统获得59%
选民票,525张选举人票(98%)而当选;克林顿在1992年获得43%选民票,370张选举人票(69%)也当选总统。”说明美国选举
人制度违背每票平等原则,C项正确;材料“即先由各州议会选出选举人,再由选举人选举总统。”可知美国选举人制度是间接选举,排除A项;美
国有大州、小州的区别,所以不一定代表多数选民的意愿,排除B项;保证总统选举的公平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3.C【详解】根
据材料,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不同派别以及拿破仑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冲击了封建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
确立,体现了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性,C项正确;材料除了拿破仑帝国外,还强调资产阶级其他派别的积极作用,排除A项;大革命并未在法国
确立共和政体,排除B项;大革命打击而非“清除”了法国的封建势力,排除D项。故选C项。14.A【详解】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结核
病死亡率在英国死亡率中占比较高,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发展和生态环境恶化、民众生命健康遭受威胁等社会问题相伴而生,A项正确;城市
化发展降低了人口死亡率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英国政府漠视民众生命,排除C项;公共事件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在材料中并未
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5.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德国工人数量大幅增加,与此同时
,德国工人政党及工人组织也随之壮大,并不断表达自身诉求,D项正确;材料仅说明了德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情况,没有其他国家的信息,体现不出
德国是当时国际工人运动中心,排除A项;1871年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该制度不能被称为旧制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德国工人运动的发
展,没有涉及到其他阶级的变化,C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6.D【详解】依据图示“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可知西方国
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依据“资本主义扩张”、“殖民地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可知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二者共同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的最终确立,D项正确。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图示信息无法看出,排除A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仅仅反
映部分图片信息,图片还包括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信息,排除B项;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不能完整反映图示信息,图片还包括资本主义殖
民体系的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17.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三次大会的最终决议,都强调工人阶级参加政治斗争、经济斗争,推动了工
人运动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A项正确;工人运动思想的日益僵化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巴黎公社是第一个工人政权,而不是无产阶级
政权建设的过程,排除C项;此时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没有缓和,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8.B【详解】材料“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
……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体现的是列强对世界殖民地的瓜分是导致一战爆发的根源,B正确;AC属于列强瓜分世界斗争的表现,排除
;D是一战的导火线,排除。故选B。19.B【详解】结合所学苏俄的经济政策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苏俄经济政治危机严重,俄共(布)
不得已实行新经济政策,但“不主张放弃垄断”“不是俄共(布)自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路线”表明它只是权宜之计,具有临时性,B项正确;俄共
(布)十大通过了实行粮食税的决议,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方针确定于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1925年,苏联提出了实现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1921年苏俄主要任务是恢复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20.B【详解】强调1917年国际国内形势和俄国特殊的
国情,明确临时政府代表的资本主义道路,在工业化方面不大可能达到斯大林模式那么高的成就,从生产力层面揭示了十月革命道路的合理性,B项
正确;材料关注的并非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得不得民心,排除A项;材料并未“全面”分析斯大林模式,排除C项;材料并未比较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
府的政治号召力,排除D项。故选B项。21.A【详解】根据材料“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础”并结合所学可
知,发展工业化能够促进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改善人民的生活,巩固无产阶级的统治,这是“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A项正确;提升国防
实力并不能挖掉国内资本主义的“老根”,排除B项;根据材料“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
基础”可知,发展农业不会“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排除C项;恢复市场并不能“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排除D项。故选A项。22.A【详解
】根据材料“学术交流可以推动苏联精英阶层对美国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态度从否定转向羡慕与崇弃”,可知美国方面试图利用学术交
流影响苏联人的思想,使他们倾向于认同美国的制度和观念,否定本国的制度和观念,从而达到对苏文化渗透的效果,进而可以得出学术交流活动服
务于美国对苏“冷战”和“和平演变”的国家战略,A项正确;材料涉及美苏文化领域的对抗,但看不出“侧重”,排除B项;从材料看不出交流活
动推动了苏联科技水平提高,排除C项;材料反映美国试图利用学术交流对苏联实行文化渗透,看不出由对抗转向合作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
23.A【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苏东剧变,
两极格局瓦解,因此这一时期前苏联的经济呈现负增长状态,即甲是苏联;日本和西欧在二战后经济高速,但是日本在1968年,超过当时的西德
,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因此可知乙是日本,丙是西欧;中国经济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高速增长,因此丁是中国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故选A项。?24.B【详解】B项,仔细阅读并分析表格中“收入”方面的数据可知,
不能得出财政收入是否增长,但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AC项,从表中可以看出收入越高纳税越多,收入越低的补贴越多,由此可见,福利政
策有救济低收入者,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仔细阅读表格数据发现,儿童有专门的补贴,说明福利政策保障儿童利益,
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5.B【详解】
试题分析:漫画中美国和苏联两国领导人正在进行扳手腕,可见他们都想使得本国成为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从而称霸全球。可见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因此B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和平点评:借助漫画考查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思想品德试卷的一个常见出题形式,我们可以再
仔细理解漫画的本意与引申意义的基础上逐一排除不正确选项。26.C【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成立共同体的最高决策机构“欧洲理事
会”,使得欧共体内部决策有了统一的机构,变得更加制度化,有利于欧共体内部对内和对外协调一致,C项正确;世界两极对峙局面能否结束取决
于美苏力量的消长,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7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并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欧共体内部决策的一致
性,没有体现日本的冲击,排除D项。故选C项。27.(1)影响:“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
文的解释;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2)特点:以自然法为核心理论。进步意义:强调自然的理性、普遍适用和永恒不变的正义,有助于维护罗
马长期、稳定的统治;成为后世西方各国成文法的准则和依据,为近代法制的渊源。(3)特色:法以礼为灵魂;法律从属于人情、道德;社会治理
重教育、和谐;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详解】(1)“影响”,根据材料一信息“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
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由材料信息“三国魏初沿用的“东汉以来马融、郑
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得出: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由材料信息“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与汉
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得出: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2)“特点”,根据材料二信息“罗马法思想则
以自然法为核心理论”得出:以自然法为核心理论。“进步意义”,依据材料信息“对于真正的法律,其神圣性不可能被贬低,其合法性不可能被扭
曲,其效力不可能被废止”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强调自然的理性、普遍适用和永恒不变的正义,有助于维护罗马长期、稳定的统治;由材料信息“
古罗马法学家将自然法称作自然的理性、普遍适用和永恒不变的正义,各国成文法的准则和依据”得出:成为后世西方各国成文法的准则和依据,为
近代法制的渊源。(3)“重要特色”,根据材料三信息“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法以礼为灵魂”得出:法以礼为灵魂;由材料信息“强
调人情是法律的核心,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触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得出:法律从属于人
情、道德;由材料信息“社会治理倚重教育,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公正,放在首位”得出:社会治理重教育、和谐;由材料信息“强调法律实施的
最佳途径是‘人治’”概括得出: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28.示例:全球化、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二战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全球化进程;欧共体、欧盟、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20国集团、金砖国家
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反映了区域集团化的迅速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反映了90年代以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冷战对峙延伸到经济领域。经互
会和巴黎统筹委员会的建立,体现了华约和北约两大集团在经济领域的对抗,阻碍了全球化进程。第三世界积极开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石
油输出国组织、可可生产者联盟、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以及77国集团、东南亚国家联盟等组织的建立,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力图通过加强团结协作
,维护自身权益,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兴起。世界经济格局日益多极化。西方七国集团的建立呈现了西欧、日本的崛起;金砖国家反映了新兴经济体的
发展,20国集团进一步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发展。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推动了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注:答案包含了包含着对发展信息的
简单评述,考虑分值因素,设问没做要求。标准请自行把握。【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依据表格中的重要国际经济组织可知,
涉及了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以及美苏冷战等。因此可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冷战对峙延伸到
经济领域;第三世界积极开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以及世界经济格局日益多极化等角度提取信息。然后结合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美苏冷战在经济上的举措及其影响、第三世界国家的举措及其目的、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表现及其影响进行阐释。言之有理即可。29.示例1:论题:行为体间的实力对比变化影响国际体系的变化阐述: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确立了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二战后,欧洲普遍衰落,美苏势力膨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体系转变为以美苏为中心的国际体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伴随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总之,行为体实力的对比变化影响着一个国家或组织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进而影响着国际体系的变动。示例2:论题:国际规范是构成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共同要素阐述:二战后期,为重新规划世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制定《联合国宪章》,成立联合国,确立了雅尔塔体系,维护了国际政治秩序;二战后,美国主导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形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维护了世界经济秩序。总之,国际规范的制定有助于形成国际体系,维护国际秩序。示例3:论题:行为体的外交政策和制度安排是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阐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战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危及世界和平与安全,成为导致国际秩序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总之,行为体基于国家利益制定外交政策,并作出相应制度安排,会对国际秩序产生重要影响。(其他论题如:国际格局的变化影响国际秩序的变化;国际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维护国际秩序等也可。)【详解】从材料图表信息“国际体系由行为体、国际格局、国际规范三个因素组成,行为体的变化会影响着国际体系”选定行为体的变化是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中国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美国实行霸权主义所获得不同结果进行分析。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