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黑龙江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08-19 | 阅:  转:  |  分享 
  
黑龙江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一、
单选题1.在古希腊的政治结构中,公民是城邦的根本,强调其对自己“属于城邦”的政治角色的认同。而罗马人则强调对个人权利的保障,国家对
公民必须提供保护和服务,而不是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更不是对城邦公共权力的掌控。这一状况(?)A.体现古希腊民主政治有局限性B.源于经
济发展和政治体制的差异C.说明罗马政治体制更趋于成熟D.反映古希腊民众权利受政治制约2.13世纪时,英格兰的一则小品剧中,庄园领主
在法庭上公开讨论小麦、奶酪、鸡蛋和小乳猪的价格。无独有偶,《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
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上述材料反映英格兰(?)A.封建庄园制度已濒临崩溃B.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C.农业的经济
转型趋势初显D.圈地运动正迅速开展3.1623年,英国政府颁布世界专利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垄断法》,催生了英国以纺织业为代表
的技术创新高潮,新的发明大量出现,瓦特完成蒸汽机的改良,来自各个社会阶层的发明家纷纷建立工厂企业。这说明(?)A.政府政策影响了工
业革命的开展B.英国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C.社会经济发展刺激技术不断革新D.发明创造成为民众普遍追求4.有学者认为,在早期的科学家
中,牛顿的处境是比较好的,这可能与英国社会的政治状况有关。当时英国“比较好的”“政治状况”是(?)A.宗教改革时新教地位的确立B.
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和完成C.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权利5.美国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强调:新制订的宪法
,各州必须召开制宪大会来决定是否批准,而不是由常规的州议会来决定。以表明它不是由州立法机关同意,而是由人民直接表示同意。麦迪逊的主
张(?)A.践行了资产阶级民主B.确立了美国联邦制的原则C.扩大了中央政府权力D.强化了中央与地方的制衡6.1879年,德国杜伊斯
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
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
外扩张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7.1776年1月,启蒙思想家潘恩在《常识》一书中不仅呼吁独
立,而且还喊出了新口号:“让我们为宪章加冕,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只要我们能够把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立的政体留给后代,花任何代
价来换取都是便宜的”。潘恩的新口号主张(?)A.实行君主立宪制B.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C.组建联邦制国家D.在北美推行共和制度8.1
9世纪末,欧美国家的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据统计,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
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这反映了(?)A.美国已成为世界的科技中心B.欧美民众科学素养提升C.科研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D
.国家干预渗透科技领域9.1919年3月,印度因抗议“罗拉特法”而举行总罢工;5月,中国发生五四运动;6月,埃及的开罗、亚历山大等
地发生了反英暴动;7月,土耳其的凯末尔提出民族自决。这些事件的共同意义在于(?)A.导致殖民主义体系崩溃B.动摇殖民体系的秩序C.
标志亚非民族意识觉醒D.改变一战后国际秩序10.十月革命后,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租让政策公布
后,英国、美国、德国、瑞等十七个国家同苏俄签订了租让合同和技术援助协定。当时,苏俄几乎同所有的欧洲国家以及亚洲的许多国家建立了贸易
关系。苏俄此举(?)A.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社会发展模式B.利用西方经济危机的有利时机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大跨越D.顺应了世界整
体化的发展趋势11.有学者在对1918-1938年世界历史的反思时认为,这是“二十年虚假而又短暂的和平”时期,“和平既不是建立在惩
罚的基础上,也不是建立在和解的基础上,这是历史上的重大失败。”这主要反映出一战后的和平(?)A.孕育了新的危机B.实现了冲突化解C
.损害了大国利益D.改变了世界格局12.法国人孟克列钦认为,财富就是货币,就是金银,而商品流通则是获得金银的最重要的方法,对外贸易
是一国财富增殖的源泉;英国人大卫·李嘉图认为自由贸易才能发展英国工业,从而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两位学者(?)A.在经济上都认同
自由放任主义B.都深受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影响C.对获得财富渠道认识完全不同D.对财富认识基于不同历史时期13.下图是苏联的政治漫画。
漫画中描绘的是一位美国牛仔。左下角的标题为“搞到了自己头上”,围绕绳子的文字为“对苏联的制裁”。该漫画意在(?)?A.揭露美国经济
扩张野心B.讽刺美国遏制政策的失败C.反思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凸显苏联经济实力的优势14.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是由环球
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管理。20世纪70年代建立以来,SWIFT网络已遍布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家金融机构,提供金融行业
安全报文传输服务与相关接口软件,支援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实时支付清算系统。据此可知,该系统(?)A.旨在巩固美国经济霸主地位B.有
利于资本流动的全球化C.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部分D.反映了冷战时代的大背景15.1992年9月,第十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强调,不结
盟国家要求建立的是基于和平、安全、经济和社会公正的世界新秩序,并要求国际社会通过“公开和建设性的对话”建立新的关系。据此可知,不结
盟运动(?)A.加速了两极格局的解体B.提高了第三世界的政治地位C.聚焦了发展中国家发展D.瓦解了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16.部分夏季
奥林匹克运动会情况一览表(?)时间举办地参加国家或地区及数量未参加国家或地区及数量奖牌榜1976年蒙特利尔美国、苏联等92个中国台
湾以及28个非洲国家苏联1980年莫斯科民主德国、波兰等81个美国、中国等66个国家和地区苏联1984年洛杉矶罗马尼亚、中国等14
0个苏联、民主德国等19个国家美国1988年汉城苏联、中国等159个朝鲜等国家苏联1992年巴塞罗那美国、独联体等169个无独联体
根据以上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苏联体育优势长期领先世界B.世界各国人民逐渐走向团结一致C.政治对体育的干涉越发明显D
.世界局势缓和冷战阴影逐渐褪去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
崩盘。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德国、日本等法西斯政权先后建立,它们对内实行恐怖
统治,对外加紧侵略扩张,而此时的欧洲国家,英法面对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实行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
“慕尼黑”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摘编自史仲文《世界全史》材料二?大国崛起之路必然要经历挫折,维护
世界领导地位也必然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在美国强国之路中,最大的挫折要算战后建立世界秩序的雄心和努力受挫。主要原因是其战略构想和制度
设计超出了当时美国的实力和领导能力。二战后,美国虽然凭借其压倒性政治威望和经济军事实力建立起称霸世界的制度网络,但是其领导地位也不
断遭到质疑和挑战。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外交政策中根深蒂固的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不断侵蚀着美国霸权秩序的合法性基础。——摘编自张蕴岭《百
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战后领导地位遭到挑战的主
要原因。综合以上材料,简析导致世界秩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如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
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
%。——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材料二: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
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被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
水平位移——横向发展。——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三: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
“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
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
难以变革。——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
来因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3)概括材料三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19.阅读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材料?17世纪,面对印度棉纺织品的挑战。英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禁止进口销售印度棉布,并鼓励英国商人进入棉纺织行业。英
国人将科技作为棉纺织业发展的根本动力,1624年,制定专利法,鼓励不断发明创新,1765年珍妮纺纱机、1779年的骡机、1785年
水力纺纱机相继出现。棉纺行业机器化和工业化大大提高了英国棉纺织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使英国有能力与印度抢夺国际棉纺织品市场。——
摘编自杨松《17-19世纪英国棉纺织业研究综述》(1)根据材料概括17-18世纪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17-18世纪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影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举
例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是怎样加强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中上升曲线部分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并在①和④中任选一个阶段,
分析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及其原因。(3)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以经济的方式实现了杜鲁门主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
法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公民是城邦的根本,实行民主政治,公民要服兵
役,参与政治生活。罗马在不断扩张中建立了庞大的国家,统辖来自不同地区且数量众多的臣民,罗马要巩固其统治基础,就需要保障公民的个人权
利,对公民提供保护和服务。分析可知上述差异源于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的差异,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排除A项;古希腊
和古罗马的体制都是根据自身国情制定的,适合当时的时代要求,不存在高下之分,排除C项;根据材料,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体制影响了公民的权利
,强调公民“属于城邦”,但选项中“制约”一词不恰当,且此说法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
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英国。根据“《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
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可得出原来自给自足的庄园,也开始依据市场的规律,
寻求农产品价值利益的最大化,反映出此时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影响到农业,农业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C项正确;
题干涉及时间13世纪,当时封建庄园并未崩溃,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寻求农产品的价格最大化,并不能表现真的能依此获利,所以不能得出获利
丰厚,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圈地运动是英国15世纪至19世纪的土地变革运动,题干涉及时间是13世纪,与圈地运动的时间不相符,排除D
项。故选C项。3.A【详解】政府颁发《垄断法》即是专利垄断权,把专利权授予最早发明者,专利制度催生了英国以纺织业为代表的技术创新高
潮,工厂制是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A项正确;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颁布的专利保护制度刺激了
技术创新,排除C项;发明家的来源广阔不能说明民众普遍追求,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4.B【详解】牛顿(1643—1727
)1687年出版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此时英国正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并于1688年取得胜利(“光荣革命”),1689
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故选B项;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
处理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832年议会
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权利,此时牛顿早已去世,排除D项。5.A【详解】根据材料,麦迪逊强调新宪法因由各州新召开的制宪大会批准而
不是常规的州议会,以表明新宪法的权威不是来自于各州,而是来自于人民,由此说明麦迪逊的主张践行了人民主权的资产阶级民主,A项正确;麦
迪逊的主张强调人民主权而非强调中央权力,不能体现联邦制原则,也不能得出扩大了中央政府权力,排除B项、C项;材料看不出中央与地方的分
权制衡,排除D项。故选A项。6.B【详解】依据材料“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
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可以看出此时德国的航运业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经济的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促使其海外扩张,试
图与英国争夺争夺“阳光下的地盘”,B项正确;“世界工厂”是对英国的称呼,排除A项;材料不能看出航运飞速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德国是
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故选B项。7.D【详解】根据“为宪章加冕,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只要我们能够把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立的政
体留给后代”可知潘恩主张建立一个以法律为准绳的新型政治制度,说明他是要在北美推行共和制度,D项正确;根据“法律就是国王”可知潘恩并
不主张保留国王,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潘恩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主张,并没有体现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口号,排除B项;潘恩的新口号和组建联
邦制国家无关,排除。故选D项。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欧美国家)。据本题材料“19世纪末,欧美国家的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
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建立在近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公司
所获专利数大幅增长,反映出发明创造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C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的结论,排除A项;
材料中没有欧美民众科学素养提升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国家干预的新变化是在二战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9.B【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的亚非。根据材料可知,一战后的印度、
中国、埃及和土耳其相继爆发反抗殖民侵略的运动,这些运动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动摇殖民体系的秩序,B项正确;殖民体系的崩溃是在二战后
,排除A项;在此之前亚非民族意识就已经开始觉醒,排除C项;这些事件并未改变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1
0.D【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十月革命后,苏俄几乎同所有的欧洲国家以及亚洲的许多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这一措施密切同世界各国的联系,顺应
了世界整体化的发展趋势,D项正确;材料与形成深远的社会发展模式无关,排除A项;经济大危机爆发于1929年至1933年,排除B项;实
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大跨越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
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1938年(世界)。根据材料“二十年虚假而又短暂的和平” “和平既不
是建立在惩罚的基础上,也不是建立在和解的基础上,这是历史上的重大失败。”并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英国和法国、美国主
导了 会议,与德国等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年至1922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由美国主导,会上签订了《九
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并没有完全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使一些矛盾加剧,为再次爆发战
争埋下了隐患,故一战后的和平孕育了新的危机,A项正确;一战后的和平并未实现了冲突化解,排除B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护的仍是大国的
利益,排除C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
,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体系,并未改变世界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12.D【详解】“财富就是货币,就是金银,而商品流通则是获得
金银的最重要的方法,对外贸易是一国财富增殖的源泉”体现了重商主义特征,而大卫·李嘉图的主张属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导致两者对于财富的
认识产生差异主要是因为孟克列钦所处的时代尚未发生工业革命,因此主张对外贸易是财富增殖的源泉,而大卫·李嘉图所处时代正值工业革命时期
,因此其认为自由贸易能够推动工业发展,进而通过工业发展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D正确;孟克列钦的主张是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排除A;大卫·李嘉图的主张并未直接受到新航路开辟影响,排除B;两者都认为对外贸易能够获得财富,排除C。1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
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1991年之间(苏联、美国)。根据题干
信息可知,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美国单方面制裁苏联,必然让自己深受其害,漫画讽刺美国对苏联的制裁
最终让自己陷入困境,讽刺美国遏制政策的失败,B项正确;通过漫画无法看出美国经济扩张野心,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反思斯大林模式的相
关论述,排除C项;因“凸显苏联经济实力的优势”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讽刺美国遏制政策的失败”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B项。14.B【详
解】根据材料可知,SWIFT网络已遍布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家金融机构,支援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实时支付清算系统,这有
利于资本流动的全球化,B项正确;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有利于资本流动的全球化,未体现该系统能巩固美国经济霸主地位,排除A项
;国际资金清算系统不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部分,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冷战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5.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
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影响题。时空是1992年(不结盟国家)。据材料“结盟国家要求建立的是基于和平、安全、经济和社会公正的
世界新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是代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组织,通过努力推进世界新秩序,来更好地为发展中国家服务,C
项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排除A项;仅从不结盟运动的首脑会议,并不能提高第三世界的政治地位,排除B项;资
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在1990年已经瓦解,排除D项。故选C项。16.D【详解】由表格信息看出,1984年苏联没有参加奥运会,199
2年苏联已经解体,故“苏联体育优势长期领先世界”表述错误,排除A;1980年、1984年、1988年均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没有参加奥运
会,无法体现世界各国人民逐渐走向团结一致,排除B;1992年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参加了奥运会,不能说明政治对体育的干涉越发明显,排
除C;1992年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参加了奥运会,说明世界局势缓和冷战阴影逐渐褪去,D正确。17.(1)原因:经济危机的影响;法西
斯政权的建立;英法等国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凡尔赛体系埋下的隐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不平衡。(任意三点)
(2)主要原因:战略构想和制度设计超出其实力;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外交政策。主要因素:全球性经济危机;法西斯主义(或恐怖主义)蔓延
;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世界各国实力的不平衡。【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前(欧洲)。原因:根据材料“1
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可知,经济危机的影响;根据材料“德国、日本等法西斯政权先后建立,它们对内实行
恐怖统治,对外加紧侵略扩张”可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根据材料“英法面对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实行绥靖国策”可知,英法等国绥靖政策助长了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体系埋下的隐患,以及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不平衡。(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
题。时空是:二战后(美国、世界)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在美国强国之路中,最大的挫折要算战后建立世界秩序的雄心和努力受挫。主要原因是其
战略构想和制度设计超出了当时美国的实力和领导能力。”可知,战略构想和制度设计超出其实力;根据材料“美国外交政策中根深蒂固的单边主义
和强权政治,不断侵蚀着美国霸权秩序的合法性基础。”可知,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外交政策。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全球性经济危机
;法西斯主义(或恐怖主义)蔓延;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世界各国实力的不平衡等角度进行说明描述。18.(1)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
势,但增速较缓。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2)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而小农
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3)一方面重视农业,促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依赖,
严控重压,使其难以变革。【详解】(1)概况:根据题干柱状图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外来因素:根据
材料“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的传入是中国明清时期
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2)原因:根据材料“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可知小农经济脆弱的原因是生产规模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规模较小承受突然冲击的能力较差,如自然灾害等,同时封建剥削较为沉重,进一步使小农经济承受冲击能力减弱。根据材料
“但被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小农经济下农民拥有部分土地一般生产积极性较高,“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
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小农经济其简单的生产形式,只要将个体劳动与土地相结合就极容易再生。(3)两面性:根据材料“农业受到特别‘照顾’
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可知,两面性为一方面为了保障国家赋税收入,
一般政府会重视农业,促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依赖农业提供的赋税收入作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所以对农业进行严控重压,使其难以变革。19
.(1)特点: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采用机器生产 ;技术不断改进,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强。(2)影响: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
英国的发生;提高了英国棉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了国际市场;加快了英国殖民扩张的步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中“英国政府颁布
一系列法令,禁止进口销售印度棉布,并鼓励英国商人进入棉纺织行业”可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根据“棉纺行业机器化和工业化大大提高了英
国棉纺织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可知,采用机器生产,技术不断改进,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根据“英国有能力与印度抢夺国际棉纺织品市场”可
知,国际竞争力强。(2)影响:根据材料中“英国人将科技作为棉纺织业发展的根本动力,1624年,制定专利法,鼓励不断发明创新,176
5年珍妮纺纱机、1779年的骡机1785年水力纺纱机相继出现”可知,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根据“英国有能力与印度抢夺国
际棉纺织品市场”,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等方面分析可知,提高了英国棉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了国际市场,加快了英国殖民
扩张的步伐。20.(1)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人口的全球性流动、物种的全球性流动以及世界性商品贸易的发展。如欧洲的手工制品被带入非洲,
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欧亚大陆的家畜、农作物进入美洲,大量白银流向亚洲等。(举一至两例即可)。(2)趋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
体系的形成。选①: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是殖民扩张的主角,其扩张的主要方式是在殖民地直接掠夺,或建立殖民据点,控制商路。原因:早期
殖民者是封建专制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或选④:19世纪英国、法国、俄等国成为殖民侵略的主角,以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资
本输出)为主要方式。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向垄断过渡,需要更多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3)赞同。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
战的一个标志,是一项政策声明,没有具体的行动;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大量的经济援助,使西欧经济得以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巩固,从而抗衡了社会主义的苏联,也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解析】(1)加强:依据材料一图示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的建立,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推动了人口的全球性流动、物种的全球性流动以及世界性商品贸易的发展等角度解答,可例举欧洲的手工制品被带入非洲,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欧亚大陆的家畜、农作物进入美洲,大量白银流向亚洲等史实进行说明。(2)趋势:依据材料二图示可知,从1500年—1900年全球殖民地占陆地面积比例成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方式及其原因:在①和④中任选一个阶段,如选①,时间是16到17世纪,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西班牙、葡萄牙是殖民扩张的主角,其扩张的主要方式是在殖民地直接掠夺,或建立殖民据点,控制商路。原起因有早期殖民者是封建专制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如选④,时间是19—20世纪,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英国、法国、俄等国成为殖民侵略的主角,以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资本输出)为主要方式。其原因有资本主义经济向垄断过渡,需要更多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3)本小问相对开放,依据题干“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以经济的方式实现了杜鲁门主义”,结合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影响可知,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一个标志,是一项政策声明,没有具体的行动;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大量的经济援助,使西欧经济得以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巩固,从而抗衡了社会主义的苏联,也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因此该观点说法正确,持赞同的态度。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