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东北的底色,是忧伤!03
2023-08-21 | 阅:  转:  |  分享 
  
东北的底色,是忧伤!关于以前的林场伐木工人,也想推荐一部特别好的纪录片:于广义拍的《木帮》。片子真实地记录下了一群伐木工人,在 2004 年
冬天,因为禁伐令,最后一次进到冰天雪地的山里伐木的情景。拍这部片子之前,导演还在北京,听说自己家乡的那群人,以后再不能靠一百年来世
世代代做的伐木为生了。立刻冲去中关村买了台摄影机,连夜坐车赶回老家拍了这部片子。这才留下了如此难得的影像记录。东北林区的前世今生,
不仅承载了伐木工人的悲情,还见证了鄂温克和鄂伦春等世代生活在森林里以狩猎为生的少数民族生活上的巨变。他们在差不多同样的时间节点,响
应号召迁出森林,过上了山下定居的新生活。这些定居点如今被称作某某民族村,我们沿路拜访过好几个这样的民族村,博物馆里展示的民族文化,
在现实生活中已几近消失,只有村里年长的老人还会说本民族的语言,但能对话的人越来越少了。看着放在博物馆橱柜里的萨满服和法器,我想起了
顾桃的纪录片《神翳》、《敖鲁古雅》和《犴达罕》。博物馆里的萨满服▼《神翳》是 2007 年前后拍的,记录了鄂伦春族最后一位萨满关扣
尼寻找萨满继承人而最终失败的事情,当时她已经七十六岁了。?文革期间,萨满这一套仪式是迷信,受到批斗。萨满响应号召不再拜神,把萨满服
埋在山里。几十年过去,萨满又变成了需要传承的民族文化,所以有关部门大费周折给她办了一个“传承仪式”,希望萨满能把神请回来,把萨满文
化传承下去。可是神没有回应。?从当年文革弃神开始,神就再也没有回应过。最终,这里也成为了神弃之地。《敖鲁古雅》和《犴达罕》记录的则
是大兴安岭使鹿部落鄂温克人在禁猎之后的生活剧变中,所展现出来的人生状态。失去森林和猎枪的鄂温克人深感寂寞,部分族人回到山上,重新开
始传统的生活。时光悄悄流逝,鹿铃声也渐渐远去。鄂温克主人公维加一边喝酒一边说:“在我们这个时代,狩猎文化消失了。非常遗憾!惭愧万分
!”,而柳霞不停地亲吻驯鹿和小狗,想念自己远在南方的儿子。?在我看来,这些才是驯鹿部落名下普通人的无奈。又过了10-20年,最后的
萨满已经逝世,这种无奈也跟着渐渐消亡。可能再过10-20年,人们会习惯于一个新的驯鹿部落,一个与汉族没有什么区别的民族。?感谢这些
震撼的纪录片,既抓住了东北生活的剧烈变迁,又给我们展示了身处其中个体的悲哀、无奈与忧伤。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