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5《荀子·成相》注解与鉴赏
2023-08-22 | 阅:  转:  |  分享 
  
《荀子·成相》注解与鉴赏【原文】请成相①,世之殃,愚暗愚暗堕贤良②。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伥伥③!【注释】①成:奏。相,古代一种打击乐器。②堕
:毁弃。③瞽:盲人。相:扶持盲人走路的人。伥伥(chāng倡):无所适从的样子。【原文】请布基①,慎圣人②,愚而自专事不治。主忌苟
胜,群臣莫谏必逢灾。【注释】①布:陈述。基:根本。②圣人:疑作“听之”。【原文】论臣过,反其施①,尊主安国尚贤义②。拒谏饰非,愚而
上同国必祸。【注释】①施:行。②义:通“仪”,指贤人。【原文】曷谓罢①?国多私,比周还主党与施②。远贤近谗,忠臣蔽塞主势移。【注释
】①罢:通“疲”,无能,不贤。②还:通“营”,迷惑。【原文】曷谓贤?明君臣,上能尊主爱下民①。主诚听之,天下为一海内宾②。【注释】
①爱下民:当为“下爱民”。②宾:服从。【原文】主之孽①,谗人达,贤能遁逃国乃蹶②。愚以重愚③,暗以重暗成为桀。【注释】①孽:灾祸。
②蹶:颠覆。③重:更加。【原文】世之灾,妒贤能,飞廉知政任恶来①。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注释】①飞廉:商纣王的宠臣。恶来:飞
廉之子,也是纣的大臣。【原文】武王怒,师牧野①,纣卒易乡启乃下②。武王善之,封之于宋立其祖③。【注释】①牧野:地名,在今河南淇县,
周武王在此打败商纣。②易乡:倒戈。乡,通“向”,方向。启:即微子启。下:投降。③祖:祖庙。【原文】世之衰,谗人归①,比干见刳箕子累
②。武王诛之,吕尚招麾殷民怀③。【注释】①归:趋附。②累:通“缧”(léi雷),囚禁。③招麾(huī挥):指挥。怀:归顺。【原文】
世之祸,恶贤士,子胥见杀百里徙①。穆公任之,强配五伯六卿施②。【注释】①百里:即百里奚,春秋时虞国大夫,虞被晋灭,后来晋献公把女儿
嫁给秦国时把他作为陪嫁之臣,途中逃跑,被楚国抓获,秦穆公闻其贤,用五张黑羊皮将他赎回,委以重任,后来辅佐穆公称霸。②五伯:即五霸。
荀子不把穆公作为五霸之一,故曰“强配”。施:设置。【原文】世之愚,恶大儒,逆斥不通孔子拘①。展禽三绌②,春申道缀,基毕输③。【注释
】①逆:拒绝。通:显达。孔子拘:指孔子周游列国时被困在匡城和陈、蔡之事。②展禽:春秋时鲁国大夫,姓展,名获,字子禽,封于柳下,世称
柳下惠。绌(chù触):通“黜”,罢免。③春申:即春申君黄歇,战国时人,曾任楚相,后为李园所杀。缀(chuò绰):通“辍”,停止。
输:毁坏。【原文】请牧基①,贤者思,尧在万世如见之。谗人罔极,险陂倾侧此之疑②。【注释】①牧:治。②陂(bì必):通“诐”,邪。疑
:畏。【原文】基必施①,辨贤罢,文武之道同伏戏②,由之者治,不由者乱何疑为?【注释】①施:张。②伏戏:即伏羲,相传是人类的始祖。【
原文】凡成相①,辨法方,至治之极复后王。复慎、墨、季、惠②,百家之说诚不详。【注释】①相:治。②慎:指慎到。墨:指墨翟。季:指季梁
,战国时人,杨朱的朋友。惠:指惠施。【原文】治复一,修之吉,君子执之心如结。众人贰之,谗夫弃之形是诘①。【注释】①形:通“刑”。诘
:责问。【原文】水至平,端不倾,心术如此象圣人。而有势①,直而用抴必参天②。【注释】①“而”前疑脱一“人”字。②抴(yè叶):通“
枻”,短桨,指船。【原文】世无王,穷贤良,暴人刍豢仁人糟糠①。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②。【注释】①“仁人”之“人”当为衍文。②墨
术:墨家的学说。【原文】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治之志,后势富,君子诚之好以待。处之敦固,有深藏
之能远思①。【注释】①有:通“又”。【原文】思乃精,志之荣,好而壹之神以成。精神相反①,一而不贰为圣人。【注释】①反:当为“及”字
之误。【原文】治之道,美不老,君子由之佼以好①。下以教诲子弟,上以事祖考②。【注释】①佼:好。②祖考:祖先。【原文】成相竭,辞不蹶
①,君子道之顺以达。宗其贤良②,辨其殃孽。【注释】①蹶(jué决):尽。②宗:崇尚。【原文】请成相,道圣王,尧、舜尚贤身辞让。许由
、善卷①,重义轻利行显明。【注释】①许由、善卷:尧、舜时人,传说尧把帝位让给许由,舜把天下让给善卷,两人都不接受。事见《庄子》。【
原文】尧让贤,以为民,泛利兼爱德施均。辨治上下①,贵贱有等明君臣。【注释】①辨:通“办”,治理。【原文】尧授能,舜遇时,尚贤推德天
下治。虽有贤圣,适不遇世孰知之?尧不德,舜不辞,妻以二女任以事。大人哉舜!南面而立万物备。舜授禹,以天下,尚得推贤不失序①。外不避
仇,内不阿亲贤者予②。【注释】①得:通“德”,品德,德行。②予:通“与”,授予,给予。【原文】禹劳心力①,尧有德,干戈不用三苗服②
。举舜甽亩③,任之天下身休息。【注释】①心:当为衍文。②三苗:又称有苗,古代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③甽(quǎn犬):通“畎”,田间
。【原文】得后稷,五谷殖,夔为乐正鸟兽服。契为司徒①,民知孝弟尊有德②。【注释】①契(xiè泻):传说是商朝的始祖,因助禹治水有功
,被封为司徒。司徒:掌管民政教化的官。②弟:通“悌”。【原文】禹有功,抑下鸿①,辟除民害逐共工②。北决九河③,通十二渚疏三江④。【
注释】①抑:遏。鸿:通“洚”,洪水。②共工:古时掌管水利的官。③九河:指黄河的九条支河。④渚(zhǔ主):州。相传中国有九州和十二
州之说。三江:指三条河,详不可考。一说为松江、娄江、东江。【原文】禹傅土①,平天下,躬亲为民行劳苦。得益、皋陶、横革、直成为辅②。
【注释】①傅:通“敷”,分布。传说禹将中国分为九州而治。②益、皋陶(yáo遥)、横革、直成:均是辅佐禹治水有功的人。【原文】契玄王
①,生昭明②,居于砥石迁于商③。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④。【注释】①玄王:指契,传说其母简狄吞食玄鸟卵而生他,故称玄王。②昭明:
指玄王的儿子。③砥石:古地名。商:地名,指河南商丘。④天乙:即成汤,商朝开国之君。【原文】天乙汤,论举当,身让卞随举牟光①。道古贤
圣基必张②。【注释】①卞随、牟光:均是汤时隐士,传说汤把天下让给二人,二人拒不接受。牟光,即务光。事见《庄子》。②句前当脱四字。【
原文】愿陈辞,世乱恶善不此治①。隐讳疾贤,良由奸诈鲜无灾②。【注释】①句前当脱三字。②良:当为“长”字。【原文】患难哉!阪为先①,
圣知不用愚者谋。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②?【注释】①阪:通“反”。先:疑当为“之”字。②更:改。【原文】不觉悟,不知苦,迷惑失指
易上下①。中不上达②,蒙揜耳目塞门户③。【注释】①指:方向。②中:通“忠”,忠言。③揜(yǎn掩):掩蔽。【原文】门户塞,大迷惑,
悖乱昏莫不终极①。是非反易,比周欺上恶正直②。【注释】①莫:通“暮”,昏暗。②恶:憎恶。【原文】正直恶,心无度,邪枉辟回失道途①。
己无邮人②,我独自美岂独无故③?【注释】①辟:通“僻”。②邮:通“尤”,归咎。③独:当为衍文。【原文】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
悔①。谗夫多进,反覆言语生诈态②。【注释】①恨:通“很”,不听从。后:当为“复”字之误,同“愎”,拒绝规劝。②态:通“慝”,邪恶。
【原文】人之态,不如备①,争宠嫉贤利恶忌②。妒功毁贤,下敛党与上蔽匿③。【注释】①如:当为“知”字。②利:当为“相”字。③敛:聚。
【原文】上壅蔽,失辅势,任用谗夫不能制。郭公长父之难①,厉王流于彘②。【注释】①郭公长父:即虢(guó国)公长父,周厉王的宠臣。②
彘(zhì治):古地名,在今山西霍州。【原文】周幽、厉,所以败,不听规谏忠是害。嗟我何人,独不遇时当乱世!【原文】欲衷对①,言不从
,恐为子胥身离凶②。进谏不听,刭而独鹿弃之江③。【注释】①欲衷对:当为“欲对衷”。②离:通“罹”,遭受。③独鹿:同“属镂”,剑名,
相传吴王把此剑赐给子胥逼他自杀。【原文】观往事,以自戒,治乱是非亦可识。托于成相以喻意①。【注释】①句前当脱四字。【原文】请成相,
言治方,君论有五约以明①。君谨守之,下皆平正国乃昌。【注释】①论:通“伦”,条理,顺序。君论,为君之道。【原文】臣下职,莫游食,务
本节用财无极。事业听上,莫得相使一民力①。【注释】①相使:相互役使。【原文】守其职,足衣食,厚薄有等明爵服。利往卬上①,莫得擅与孰
私得?【注释】①往:当为“隹”字,古“唯”字。卬:通“仰”,依赖。【原文】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①。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
王?【注释】①表仪:法度。【原文】君法仪①,禁不为,莫不说教名不移②。修之者荣,离之者辱孰它师?【注释】①仪:准则。②说:通“悦”
,悦服。【原文】刑称陈,守其银①,下不得用轻私门。罪祸有律②,莫得轻重威不分。【注释】①银:通“垠”,界限。②祸:通“过”,过失。
【原文】请牧祺,明有基①,主好论议必善谋。五听修领②,莫不理续主执持。【注释】①此两句当为“请牧基,明有祺”。祺,吉祥。②五听:言
上文的五条为君之道。领:治理。【原文】听之经①,明其请②,参伍明谨施赏刑③。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注释】①听:听政。经:道。
②请:通“情”,实情,情况。③参伍:同“叁伍”,即“三五”,指多次调查研究。【原文】言有节①,稽其实,信诞以分赏罚必。下不欺上,皆
以情言明若日。【注释】①节:法度。【原文】上通利①,隐远至②,观法不法见不视。耳目既显③,吏敬法令莫敢恣。【注释】①通利:不蔽塞。
②至:了解。③显:明。【原文】君教出,行有律,吏谨将之无铍滑①。下不私请,各以宜舍巧拙。【注释】①铍:通“颇”,偏,偏颇;一作“邪
、奸邪”解。滑:通“猾”,乱,混乱;一作“狡猾”解。【原文】臣谨修①,君制变,公察善思论不乱。以治天下,后世法之成律贯。【注释】①
修:当为“循”字。【鉴赏】“相”是一种由舂米或筑堤的劳动工具发展而成的打击乐器。清代学者俞樾在解释此篇“请成相”一语时写道:“盖古
人于劳役之事,必为歌讴以相劝勉,亦举大木者呼邪许之比,其乐曲即谓之相。”(俞樾《诸子平议》卷一五)先民们在繁重的劳役之中,触手可及
的是这种最简单的敲打工具,敲打的节奏渐渐契合于相近的情感体验,音乐的旋律又发自内心,“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毛诗序》),遂于口
耳相传中成为民间的流行曲调。荀子的文章多是长篇宏论,而特特作此《成相》一篇,绝非偶然,更非游戏,其目的乃“托于成相以寓意”,借于传
唱以教化也。儒家历来都非常重视“礼乐”传统,孔子论学诗,最高境界莫过于“立于礼,成于乐”,而荀子也曾说过“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
也速”(《乐论》)。与阳春白雪的殿堂相比,大多数民谣粗鄙简陋,一般也没有多大的艺术成就,但正因为其传唱于天下,流布范围广远,民谣的
传播效果往往比小范围的著书立说更加明显。荀子能够成功采用这种迅速蔓延的传播方式,亦源于其对于民间艺术形式的熟悉。《成相》全文共五十
六韵,句数以三言和七言为主,句式也相对固定,这种三、七言搭配的形式恰恰是许多民间歌谣的句式。“请成相,世之殃,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
无贤,如瞽无相何伥伥!”歌词简单易懂,即使在今天也不难理解。《成相》篇的民谣特质不仅在于艺术形式上的简明,更在于情感抒发上的直言不
讳,尤其对于诸侯国君的贪婪残暴、独断专行,奸佞小人的结党营私、妒功毁贤,痛恨之情溢于言表:“主之孽,谗人达,贤能遁逃国乃蹶。愚以重
愚,暗以重暗成为桀”;“门户塞,大迷惑,悖乱昏莫不终极。是非反易,比周欺上恶正直”。政治局面是非颠倒,黑暗混乱,正义与邪恶的位置似
乎也颠倒了,贤良之士无所适从,君王昏庸,只知满足一己私欲,最终却使天下苍生流离失所。在这惨烈的时代大背景下,个人只是沧海之一粟,只
能发出“嗟我何人,独不遇时当乱世”的微弱哀叹。然而“前车已覆”,现实虽然令人悲伤,有所作为的人却不应耽于吟唱这大厦将倾的末世悲歌。
唯有“观往事,以自戒”,探寻正确的治世之方,才能恢复天下的安定。由夏至商,由商至周,历史的得失教训是深刻的,也使人从中获得治乱是非
的经验。荀子在总结历史之后,提出了他的治国策略:“君教出,行有律,吏谨将之无铍滑。下不私请,各以宜舍巧拙。臣谨修,君制变,公察善思
论不乱。以治天下,后世法之成律贯。”在他看来,唯有恢复严格的礼法体制,才能重新回复君臣有度的天下,也唯有这样,才能上下有序,使百姓各安其业,而民风也会随之回归纯朴。据史料记载,古代击相唱辞的人多为瞽者,即失明之人。这些失明的人失去了正常的劳动能力,只能用最为简陋的竹板鼙鼓敲击出节奏,在走街串巷中,用歌声来抒发心中的悲伤,而“成相”应当就是其中的一种歌唱体裁。回顾历史,早在西周初年,周王室便专门设立乐官,周游各地,采集民间歌谣。其主要目的即在于了解民间的舆论,以观政治之得失。这种“采诗入乐”的传统,也成为中国音乐的一个重要来源。《国语·周语上》有言:“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可见荀子作此篇《成相》,而与其他论文相并列,最终的目的也正是利用民歌的形式将劝谏传达给君王。《荀子》1
献花(0)
+1
(本文系SC开卷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