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卷(含解析)
2023-08-23 | 阅:  转:  |  分享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
_______一、单选题1.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和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要研究隋唐时期的农业新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可以帮助说
明的是(?)A.耧车B.翻车C.曲辕犁D.水排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A.集体耕作效
率得到提高B.中原华夏族发展壮大C.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D.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此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
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据此可知,实行该“制”的目的是(?)A.抑制土地兼并B.增加财政收入C.缩
小贫富差距D.打击豪强地主4.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表中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时间政策名称1947
年5月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3月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1997年7月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A.独立自主,主权毋庸
置疑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C.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主要原因(?)A.中
原人口大量南迁B.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C.统治阶级重视D.自然环境优越6.根据如图所示判断,该冶铁供风形式始于(?)A.战国B.西
汉C.东汉D.元代7.古代南京云锦,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织造工
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A.民营手
工业B.家庭手工业C.工场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8.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落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
以散。”这则材料说明当时(?)A.市的地区范围有限定B.市的交易品种有限定C.市的经营规模有限定D.市的买卖时间有限定9.下面为北
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据此推知,北宋时期(?)农业税非农业税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2408.11567.7宋真宗天禧
五年(1021年)2641.23874.0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A.农耕经济出现衰退现象B.商业得到
较大发展C.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D.民众负担日渐沉重10.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
人。” 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
此食者甚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B.万历年间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地位D.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1.《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一文中提到:“十年实践,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
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此后,我国政府(?)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
城市C.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D.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12.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主要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改
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加强计划管理D.发展乡镇企业13.《哥伦布开辟了吃货的新大陆》中写道
:“茶最初是摆在药店的,随着荷兰人饮茶的普遍流行,英国、法国也开始逐渐接受这种饮品,并在18世纪从中国大量发展茶叶贸易。”这一变化
是基于(?)A.工业革命改进生产方式B.欧洲社会阶级日益分化C.商业革命影响生活方式D.价格革命带来社会转型14.16世纪中期,英
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
(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D.世界贸
易中心移至大西洋沿岸15.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
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头号贸易强国的是(?)A.西班牙B.法国C.荷兰D.英国
16.有学者指出:发电机的发明和发展,一方面是由于科学理论的先导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对蒸汽机的不满日益增长。其意在说明发电机的
发明(?)A.体现出科学与市场的结合B.科学理论与技术紧密结合C.改变了机器对蒸汽的依赖D.缓解了工业化带来的压力17.下表为学者
对1835年英国不同地区的动力使用情况统计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A.蒸汽动力在各地占优势B.棉纺织业发展极不均衡C.能源革命推
动均衡发展D.动力替代趋势不可逆转18.20世纪前期,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大功率拖拉机牵列的铧式犁、播种机、联
合收割机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得益于(?)A.蒸汽机的研制与改良B.跨国公司的发展与壮大C.原子能的发现与使
用D.科学技术的突破与创新1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入幕洋务企业机构、任职海关等涉外机构成为上海士人竞相角逐的职业;甲午战后,“舍儒
而商”成为沪上和江南士人的新风尚。这反映了(?)A.儒家的义利观念被士人抛弃B.科举取士不合时宜C.经济变动引发价值观念变化D.商
人政治地位提高20.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张认为解决“目前之急
”的关键是(?)A.创办学堂B.兴办实业C.编练新军D.自强求富21.读“中国进口货物来源国家所占百分比”表,可以看出(?)年份英
国日本美国1871—187334.7%3.7%0.5%1901—190315.9%12.5%7.1%191316.5%20.4%6
.0%19199.5%36.3%16.2%①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总量基本呈下降趋势②日本逐渐成为主要侵华国家③美国趁一战期间加紧对中
国的侵略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②④22.美国密西根大学经济学教授雷迈在1933年对中国抵制洋货
的运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情况如下表对中国抵制洋货运动发展的合理解释是(?)A.各界对社会改造道路的认识趋同B.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
成为主流C.国民意识增强推动民族主义高涨D.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23.“自西医发明齿科之学,世之患齿病者,皆受其益。至其所
镶之齿,有磁制者、有金制者。金制者价较昂贵,最觉璨然可观,于是此风盛行。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镶嵌二三粒”。这种现象表明了当时
社会(?)A.盛行外来文明冲击下的拜金之风B.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C.口腔医学受到了国人的追捧D.全盘西化的偏激文化心态24.近代
有一首竹枝词中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A.铁路运输B.电报电信业C.
航空事业D.航海事业25.19世纪70年代,“对于中国官员来说,铁路意味着胡作非为,意味着废除长期受尊重的习惯和传统、骚乱和毁灭。
”这主要说明了(?)A.封建思想阻碍近代化B.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C.封建官员借机中饱私囊D.铁路修建打破了尊卑观念26.据1
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A.国内
政局的相对稳定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27.“亲
爱的彼得:你在那边还好吗?……家里的粮食绝大部分被上面收走了;爷爷原本想去集市上用羊肉换点粮食,没想到刚到市场,羊肉就被没收了,人
还差点被抓起来,现在连买卖都不能了……你的安娜”。你认为这封书信应写于苏俄(联)(?)A.战时共产主义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C.赫
鲁晓夫改革时期D.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28.列宁在1922年一次党代表大会上谈道:“我们甚至有过这样的诗人(共产主义者)他们写道:看
!在莫斯科,饥寒交迫,‘从前是整洁、美丽,现在是买卖、投机’,这样的诗作在我们这里是很多的。”这说明当时苏俄有些人认为(?)A.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已完成经济恢复任务B.新经济政策不符合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C.新经济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出路D.新经济政策是特殊
时期做出的暂时性妥协29.苏联没能发明与传播彩色电视机或微波炉,这或许可以被原谅。但是,并不是所有消费社会的产品都具有复杂的技术。
整个“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象样的牛仔裤。这表明(?)A.西方阵营的封锁导致苏联技术落后
B.美苏冷战扩展到经济领域C.苏联经济体制制约了经济均衡发展D.苏联经济改革未取得成效30.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逐
步实现集体化的方针。下表所示是1928~1932年集体农庄的建设情况,这一情况(?)1928年1929年1930年1931年193
2年集体农庄数量(个)33 30057 00085 900224 500211 100农户集体化的百分比(%)1.73.923.6
52.761.5集体农庄播种面积占全部农民播种的百分比(%)1.23.630.963.075.5A.迎合了苏联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B
.源于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C.体现了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了失衡D.表明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31.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
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
资。这一措施旨在(?)A.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32.造成苏联解
体的重要因素是(?)A.戈尔巴乔夫改革B.东欧剧变C.华约解散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33.十月革命后,美国政府外交上不承认苏联。2
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民众掀起承认苏联运动,大部分美国报纸也赞成美苏关系正常化。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大危机的影响B.新
经济政策的实施C.法西斯侵略的扩大D.罗斯福新政的推行34.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应该对老者和病人给予照顾,应该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
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加强社会保障B.提高进口关税C.宣布货币贬值D.增加就业岗
位35.1938年,罗斯福在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对此认识错误的是(?)A.“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指国家干预经济B.“严重缺点”主要是指资本主义发
展中的自由放任政策C.国家成为经济的管理者、各种经济法规的制订者和执行者D.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36.1934年是
美国20世纪30年代劳工运动史上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年份,共发生罢工1856次,参加罢工的约有150万工人。1935年7月.罗斯福政府
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明确规定劳工的权利,并成立新的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这表明(?)A.社会贫富差距大为缩小B.新政不利于缓和阶
级矛盾C.政府局部调整生产关系D.政府开始对经济实行干预37.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与敌对国家贸易法案》。几十年间,出口管制
法案经历了多次修改。1985年,总统指令商务部修订管制清单,放松了对某些国家和某些产品的出口管制。这次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A.
面临着日欧的竞争B.改善了同中国的关系C.经济调整取得收效D.与苏联争霸转入收缩38.1989年5月,里根总统在其经济报告中写道:
“今天,世界仿佛再生。那些怀疑美国人民决心和经济复苏能力的人们不再怀疑。……我们调动了美国人的创造力。”报告中“调动美国人创造力”
的主要措施是(?)A.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全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C.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激发自由企业市场活力39.由希腊债务
危机引发的欧洲新一轮经济危机成为世界金融的热点。为稳定金融秩序,各国可向哪一机构申请救助(?)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
关贸总协定D.联合国40.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安徽省政府2008年推出了一个大规模的巢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相当
于150多亿美元在环巢湖地区的城市城镇兴建污水处理系统。这一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资金上的问题,可以向以下哪个国际组织申请贷款(?)A
.B.C.D.41.二战后初期,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①“关贸总协定”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③世界贸易组织④国际复兴
开发银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2.1978年,我国的积累基金(国民收入中用于追加生产资本的部分)比上年增长30
.6%,积累率达到38.5%,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31%,成为20年来积累率最高、投资规模最大、投资额增长最高的一年。这表明
(?)A.经济建设政策亟待改革调整B.工农业生产恢复并迅速发展C.基本建设规模超出国家力量范围D.改革开放政策调动了建设积极性43
.美国:听着,就这么办!西欧:好的,好的。美国:听着,就这么办!西欧:不行,绝对不行!以上两段对话说明二战以来,美欧关系发生了明显
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关键在于(?)A.西欧国家产生了强烈的排外性B.“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的对抗C.欧共体实力已经全面超越美国D.
西欧经济从破坏严重到恢复发展4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组织。其
中美国以成员国身份参与的经济组织有(?)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②上海合作组织③北美自由贸易区④欧洲联盟A.①②④B.①③C.①②③④D
.②③④45.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包括29个独立的法律文件,其中规定“各国在国际贸易中不应采用不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竞争,尤其是不应以倾
销或补贴方式出口旧商品。”。这表明WTO( )A.推动了世界贸易法制化进程B.重点保护了贸易小国的利益C.消除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D.扫清了经济全球化发展障碍46.“特朗普现象”是围绕2016年美国大选候选人特朗普产生的一个热词。这位口无遮拦、政策激进、毫无从
政经验的房地产大亨,出人意料地当选第45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者 并不是来自硅谷和华尔街的精英阶层,而是生活在“铁锈地带”的美国
中下阶层。当特朗普 提出,要奉行“美国优先”战略,要把就业岗位从外国人手里抢回来之后,那些沉默的中下阶 层,把自己的选票都投给了特
朗普。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精英主义严重阻碍民主政治的发展B.美国社会普遍反对政治经济全球化C.全球化加剧了美国社会阶层的分
化D.美国民众与美国政府矛盾不断激化47.历史爱好者杨宁在一次藏友的交流会上得到一张上面盖有“洛阳市制粉合作作坊”公章的股票凭证(
如图)该股票的历史价值在于(?)A.见证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B.导致了中国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反映了新中国改造民族资本的创举D
.说明了建国初期利用市场发展经济48.河北省徐水县1958年8月推出供给制,全县实行“十五包”:“吃、穿、住、鞋、袜、毛巾、肥皂、
灯油、火柴、烤火费、洗澡、理发、看电影、医疗、丧葬,全由县里统一包下来。”这本质上反映了(?)A.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B.“大跃进”
成就显著C.生产关系脱离了实际D.社会公平基本上实现49.1985年5月《解放日报》报道,温州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农村形成一支多
达十万人的农民供销员队伍,他们基本脱离直接生产过程,专门从事采购和销售。这反映出该时期(?)A.生产资料所有制调整B.经营责任制逐
步推行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D.农村经济服务性转型50.1956年初,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毛泽东做
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阐述了“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
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等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
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B.经济建设中出现“左”倾苗头C.制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D.学习苏联建设的经验二、材料分析题5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
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
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材料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计
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
下”。——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材料三?2000年,世界上最富有的20个国家人均收入,比最贫穷的20个国家高出37倍。两者之间的
差距比40年前增加了1倍。其中最贫穷的国家是埃塞俄比亚,人均年收入仅有100美元;最富有的国家是瑞士,人均年收入高达3.84万美元
。该报告显示,目前全世界有28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几乎占世界人口的一半;而其中又有12亿人的每天生活费还不足1美元。——摘
自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哪些因素?(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
在?5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间事件主要内容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新式学校、建成新式海军1
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支持下推行“百日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1911年辛亥革命革命派
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5--1919年新文化运动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
想解放运动,其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概括上表所列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请任选一件事说明其意义。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上述
历史主题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参考答案1.C【详解】唐朝出现农业生产工具曲辕犁,故选C;西汉出现耧车,三国出现翻车,东汉杜诗发明治
铁工具水排,ABD时间均不符合“隋唐”,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隋唐时期的农业新发展”,联系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2
.D【详解】据所学知识,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从春秋开始,铁制农具逐渐出现,到战国时期,形成了铁犁与牛耕相结合的耕
作方式,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由此引发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3.A【详解】
试题分析:由“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可知,该“制”为均田制,由所学知识可知推行均田制的目
的是抑制土地兼并,故A项正确。4.B【详解】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1947年在内蒙古设
立自治区,1980年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1997年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这些都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设立的行
政区划,B项正确;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主要体现在新中国的对外政策方面,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民族利益至上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自治区
方面,与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不相关,排除C项;D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与题干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B项。5.A【分析】北方战乱较
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所以最主要原因是人口南迁导致经济重心南移,A正确;其他不是主要原因,排除。【详解】6.C【详解】由图
中信息可判断出,这是鼓风冶铁的装置——水排。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水排鼓风冶铁始于东汉,故C正确;战国和西汉时期使用皮囊鼓风冶铁,故A
B错误;该图出自元代王祯的《农书》,故D不符合题意。7.D【详解】材料中“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体现了南京云锦的生产目的是为
官用,且“其织造工艺高超”,从而可以推断生产于官营手工业,故答案为D;ABC三项所生产的产品一般不作为官用,且产品没有官营手工业精
美,故排除ABC三项。8.D【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唐朝对市的管理比较严格,在时间上有严格的限制,故D正确。9.B【详解】根据材料
信息可知,北宋的非农业税在持续增长,并逐步超过农业税,说明是北宋时期工商业的发展导致的,故选B;农业税减少不能说明农耕经济出现衰退
,A错误;封建社会农业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C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民众负担沉重,D错误。10.D【详解】试题分析:据材料信息“(景德
)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选B选项;因为在全国范围内,官营手工业仍然占统治地位,C选
项错误,排除;A.D选项与材料信息不一致。故选B选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11.C【详解】从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十年实践”,所以此后的实践活动当在1990年以来。结合所学,A为1980年,B为1984年,D
为1985年,时间均不符,排除。1990年,上海浦东开放,成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故选C。12.A【详解】1984年通过的《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故A项正确;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方
向是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间不对,故B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属于改革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重视市场的
作用,故C项错误;发展乡镇企业属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不属于国有企业改革,故D项错误。故选A。13.C【详解】材料体现了新航路
开辟带来了商业革命,全球商品交换流通,从而改变人们的饮食生活方式,所以答案选C;A选项工业革命改变生产方式在材料中未体现,在材料中
体现的是新航路之后生活方式变化;B选项“阶级日益分化”在材料中未体现;D选项“社会转型”在材料中未体现。14.D【详解】材料中这些
国家的商品集中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根据时间16世纪中期,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
了大西洋沿岸,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商业革命,商业中心转移,而不是单纯的西欧国家商业繁荣,A项是表象,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
现“价格革命”,价格革命是16—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说这些商
品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没有涉及荷兰贸易出现顺差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5.C【详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之一是引起商业革命,导致合股公司等新型商业经营方式产生,这时的荷兰最典型,因而成为17世纪最发达的贸易强国,故选C;西班牙是16世
纪的殖民强国,排除A;法国、英国在17世纪下半叶以后,逐渐成为殖民强国,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D。16.A【详解】科学理论的重大突
破和社会对替代蒸汽机的新动力、新能源的需要,共同推动了发电机的发明和发展,反映出发电机的发明是科学与市场的结合,A项正确;科学理论
与“技术紧密”结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发电机的发明“改变了机器对蒸汽的依赖”,C项错误;发电机的发明“缓解了”
工业化带来的压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17.D【详解】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从整体而言、蒸汽动力取代水力是社会趋势、故D项正确;蒸汽动力在密德兰地区就不占优势,故A项错误;B项偷换概念,材料并
未体现棉纺织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各地发展并不均衡、故C项错误;故选择D,排除ABC。18.D【详解】材料“20世纪前期,汽油拖拉
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体现的是当时科技创新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动,D正确;材料中的动力明显是内燃机,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
除;原子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C排除。故选D。19.C【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士人入幕洋务企业机构、任职海关等涉外机构,甲
午战后沪上和江南士人“舍儒而商”,这反映了随着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士人的价值观念在不断变化,C正确;题干涉及的是上海和江南士人,而
非全体士人,A排除;题干与科举制无关,排除B;士人从商不代表商人政治地位提升,排除D。20.B【详解】根据”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可知
张謇认为兴办实业是解决教育、军事的根本措施,即体现了其兴办实业的主张,故选B;张謇认为”目前之急“的关键是兴办实业,而非创办学堂、
编练新军和自强求富,排除ACD。故选B。21.B【详解】通过观察表格中数据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到一战后,中国进口货
物来源于日本、美国的比重增加,特别是日本后来居上,远远超过此前的侵华先锋英国,说明这一时期日本逐渐成为主要侵华国家,这一时期,特别
是一战前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的占比明显增多,说明其趁一战期间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说法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材料中反映英国输华商品
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并非总量下降,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说法①④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CD三项错误。22.C【
详解】由材料可知,抵制洋货运动参与者的范围逐渐扩大,手段也变得更加激进,这说明国民意识增强,民族主义也愈发高涨,C项正确;材料未涉
及社会改造问题,排除A;民主与科学在1905年未成主流,排除B;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是在1935年,排除D。故选C。23.
A【详解】试题分析:材料“金制者价较昂贵……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镶嵌二三粒”体现当时男女对金牙的盲目追逐,实为拜金之风,故A
项正确;材料体现人们以金牙为美而非审美观念的多样化,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镶金牙风气的流行而非口腔医学的流行,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
全盘西化的特点,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表现【名师点睛】随着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
的社会习俗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高考对于社会生活变迁的考查常常出现。例题: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
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解析:材料描述的
是个别现象,并不是普遍选择,A错误。男女平等思想在近代并没有深入人心,故B错误。材料中“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
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说明政府在限制该行为,体现当时女性新潮行为冲击了传统习俗,故C正确。材料没有说明进行处罚,体现不出法
治精神,故D错误。24.B【详解】根据材料“举头铁索路行空”、“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可知,此工具需要架设电线,具备传播
信息的功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报电信业符合材料内容,所以B正确;ACD三项与材料描述不符,所以ACD错误。25.A【详解】根据材
料“对于中国官员来说,铁路意味着胡作非为,意味着废除长期受尊重的习惯和传统、骚乱和毁灭。”可知,中国官员封建保守的思想,会对中国的
近代化造成阻碍作用,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官员的保守观念,还未体现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官员反对
修建铁路,但不能说明“封建官员借机中饱私囊”,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官员的保守观念,而不是铁路修建的影响,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D项。故选A项。26.D【详解】本题可用排除法。1925年前后正处于国民革命时期,国内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排除A项。材料所涉内容是
电影业的发展,不是电影业的出现,排除B项。C项依据题干材料不能直接得出结论,排除。。故D项符合题意。27.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战时共产主义最大的特点就是否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一切为战争服务,因此材料的例子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正确;新经济政策允
许自由贸易、实行粮食税,B排除;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没有余粮收集制,C排除;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也没有余粮收集制,D排除。故选A。2
8.B【详解】1921年苏俄实现新经济政策,允许发展私营经济,“现在是买卖、投机”正是新经济政策的反映,材料语气表明苏俄有些人不赞
成新经济政策,认为新经济政策不符合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即发展公有制经济,故选B;A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语气表明苏俄有些人不赞成
新经济政策,排除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29.C【详解】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使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忽视消费品生产,“冷战
”期间,即使进行改革,也未能改变,故选C项;苏联技术落后错误的,美苏冷战不是造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所以AB项错误;赫鲁晓夫等
的经济改革虽然失败,但也取得一定成效,所以D错误。30.A【详解】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通过表格数据可知,苏联集体农庄数量在19
28年到1931年间不断增长,而1931年到1932年数量却减少了,与此同时,农户集体化的百分比和集体农庄播种面积占全部农民揭种的
百分比不断提高。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当时苏联进行一五计划,工业化发展的需求致使小集体农庄合并为大集体农庄,A项正确;材料是对苏联集
体农庄变化的呈现,并未体现农业生产工具是否改进,排除B项;材料只提供集体农庄的建设情况,无法推断出经济比例情况.排除C项;集体农庄
个数和集体农庄播种面积增长主要原因是苏联政治力量推动的结果,不能由此推出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31.C【详解】
依据材料“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苏共中央这一措施的目的在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与城乡差别无关,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并
未改变苏联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排除;D项依据材料时间“1953”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已经实行农业集体化,排除。32.A【详解
】试题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1)根本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苏联和东欧经济陷入困境;(2)政
治原因: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现象普遍,社会矛盾丛生;(3)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引起思想混乱
,加剧了局势动荡;(4)外部原因: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BC是苏东剧变的表现,D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因此选A。考点:苏联
解体点评:认识: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②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
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还不够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缺乏经验;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实力敌视、遏制乃至颠
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③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
道路,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33.A【详解】本题考查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民众掀起承认苏联运动,大部分美国报纸也赞成美苏关系正常化”,这主要是因为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西方国
家一片混乱,而此时的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迅速实现工业化,这种强烈的对比使美国民众和媒体观念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此时早已废
除,B项错误;法西斯侵略的扩大同材料变化无关,排除C;罗斯福新政的推行不是主要原因,D项排除。故选A。34.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罗斯福新政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加强了社会福利保障,对于稳定民众生活,缓和社会矛盾起到重要作用,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A。35.D【详解】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
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故D错误,符合题意。其他认识均正确。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特点36.C【详解】题干所列时
间正是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大量工人失业,引发罢工运动,在此背景下,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明确规
定劳工的权利,并成立新的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意在缓和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从本质上看,这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正确;经济危机下,社
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排除A;新政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排除B;D错在“开始”,排除。37.C【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到1985年美
国通过里根政府的经济调整政策,国内经济滞胀的情况得到缓解,经济调整取的成效,所以美国放松了某些国家和某些产品的出口管制,故选C;美
国在六十年代后就开始面临日欧的竞争,排除A;美国在1979年已经同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排除B;20世纪八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
处于扩张态势,排除D。38.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由已学知识可知里根总统时期,美国经济处在“滞
胀”阶段,为了振兴美国的国民经济,里根总统采取了减少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以加强自由市场的办法来激发经济的活力,D项符合题意。39.
B【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债务危机需要短期的资金救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故
B项正确;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故A项错误;关贸总协定处理贸易纠纷,而且1995年已经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故C项错误;联合
国是当今最大的政治组织,与稳定金融秩序无关,故D项错误。40.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主要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短期贷款,
主要是为了解决贫困和发展问题,B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为了解决会员国之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A排除;世界贸易组织和关税与贸
易总协定主要是为了促进世界自由贸易,CD排除。故选B。41.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形成,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①②④正确,1995年成立世界贸易组织,时间
不符合“二战后初期”,排除③,故选D。42.A【详解】1978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基本建设积累率、投资规模投资增长额都创新高,且超过工
业建设大跃进时期,由此可知1978年我国在国民经济建设领域中急躁冒进的左倾政策和体制仍在延续,这也反映了国家亟待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
,故A项正确;BC项是对史料信息的错误解读;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当年底才召开,改革开放尚未开始,D项错误。43.D【分析】试题分析:对
话反映了美欧关系从欧洲追随美国到欧洲独立自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关键在于二战结束以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使西欧
具有了和美国抗衡的实力。故选D项。【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44.B【详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成
员国包括美国,故①正确;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成立的永久
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不符合题意,故②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故③正确;欧洲联盟是欧洲一体化组织,不符合题意,故
④错误。故①③组合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个经济区域组织的构成、性质等史实,再紧扣题干关键信息“美国以成员
国身份参与的经济组织”,即可逐一判断,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45.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各国
在国际贸易中不应采用不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竞争,尤其是不应以倾销或补贴方式出口旧商品。”说明世贸组织要求贸易的公平公正化,故A项正确
;B说法不符合题意;C和D说法过于绝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贸组织·世贸组织作用。46.C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支持特朗普的抵制全球化,而更多的精英人物支持全球化,反映了全球化加剧了美国社会阶层的分化,C项正确;材料不
是强调精英主义阻碍民主政治发展,排除A;材料体现不出普遍性反对全球化,排除B;材料体现不出美国民众与美国政府矛盾不断激化,排除D。
47.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三大改造是从1953年到1956年,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改造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私营资本家将
企业与国营企业合作得到股票,获取股息,后来政府逐渐将资本家的股票收购,这就体现了三大改造中的赎买政策,答案为C;从材料中的股票时间
我们可以看出是1956年1月1日,所以不是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A错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改造并没有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是三面
红旗,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错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不是利用市场发展经济,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
的措施,要求学生结合三大改造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具体内容和措施来分析。48.C【详解】根据材料,“河北省徐水县1958年8月推
出供给制”,这种计划经济的做法是生产关系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表现,故选C。材料现象不是社会财富的丰富能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故不是社会
实现了公平,故排除D。材料现象也不是生产力提高的表现,故排除A。“大跃进”是经济上左倾的表现,是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败表现,故排除B
。49.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温州地区从事家庭手工业的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开始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农村因而出现
了多种经营方式,农民的自主性大大增强,B项正确;中国依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排除A项;现代企业制度的变革发生在国有企业,材料并未反映
,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农村经济转为了服务型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50.A【详解】《论十大关系》是中共对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有益
探索,其背景是总结前一阶段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同时吸取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教训,为了少走弯路,因此这一报告体现了中共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精神,选项A正确;报告的内容符合中国的国情,没有“左”倾苗头,排除B;1956年一五计划已经开始,排除C;报告是吸取苏
联建设中的教训,而非借鉴经验,排除D。51.(1)主要因素: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通行为全球化提供流通渠道;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
供了物质条件。(2)反映了世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根源:在全球化进程中,旧的世界经济秩序仍在起决定作用;发达国家因在贸易、资金和技术
方面拥有优势而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因工业落后而缺乏竞争力,从而导致了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详解】(1)主要因素:根据材料“全球
向市场化的变革”可知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通行为全球化提供流通渠道;根据材料“全球的信息网络化”、“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信息网
络和技术都是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因此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2)问题:根据材料二主旨可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贫富分
化日益严重。根源:解答本问需要从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处地位回答。根据所学可知,在全球化进程中,旧的世界经济秩序仍在起
决定作用;发达国家因在贸易、资金和技术方面拥有优势而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因工业落后而缺乏竞争力,从而导致了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
52.主题:挽救民族危亡、探寻国家出路、中国的近代化、向西方学习等。意义: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有利于提高清军战斗力。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任选以上一件事说明)历程:例:主题:向西方学习,历程: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器物”——“制度”——“思想”的历程,洋务运动提出“中体西用”,仅学习西方的技术,无法挽救清政府,甲午中日战争宣告洋务运动“自强”失败;维新派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领导了百日维新,但资本主义的改良道路不适合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制,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针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资产阶级激进派举起西方民主科学大旗,进一步解放思想。所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器物”——“制度”——“思想”的历程。【详解】主题:根据材料事件“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所学知识,可得到挽救民族危亡、探寻国家出路、中国的近代化、向西方学习等。意义:根据材料“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新式学校、建成新式海军、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支持下推行“百日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革命派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文化运动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及所学知识,可得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有利于提高清军战斗力。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任选以上一件事说明)历程:选择其中一个主题,根据所学知识,可得知如主题:向西方学习,历程: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器物”——“制度”——“思想”的历程,洋务运动提出“中体西用”,仅学习西方的技术,无法挽救清政府,甲午中日战争宣告洋务运动“自强”失败;维新派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领导了百日维新,但资本主义的改良道路不适合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制,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针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资产阶级激进派举起西方民主科学大旗,进一步解放思想。所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器物”——“制度”——“思想”的历程。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