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选必3】第09课 古代商路贸易文化交流
2023-08-26 | 阅:  转:  |  分享 
  
【选必3】第09课 古代商路贸易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丝绸之路1、名称来源:人类早期几个文明中心之间的交往通道中,最著
名的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因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故而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2、标志事件:张骞通西
域(1)目的: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2)过程: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途中被匈奴人俘虏,羁留十余年,后
辗转抵达大月氏(3)影响①直接的外交目的并未实现,但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②此举被司马迁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和贸易的繁荣3、分支路线: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4、逐渐衰落:唐朝中后期以后,受割据、战
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草原丝绸之路”(1)
路线: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2)作用: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很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
行的2、“西南丝绸之路”(1)路线: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
亚等地(2)作用: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作用。3、“海上丝绸之路”(1)西汉:中国已经开辟了通往
印度洋的海路(2)宋元: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十分频繁。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3)明朝:明初郑和下
西洋(1405—1433)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拓展延伸】“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项
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相同点①都是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对中外文化、物质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外友好的象征②都是建立在
中外交往的愿望之上的,是和平的交流通道③都开辟了道路,地理意义重大④中国都处于相对的优势地位。这是因为古代中国无论在物质上,还是文
化上都较为先进。不同点以长安为出发点以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明州等地为出发点主要是东西商业贸易之路,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
化交流的通道主要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的交流通道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中亚地区的衰弱和地理变迁而衰落由于西方资本主义
列强的入侵而逐渐为西方列强的侵略途径所替代陆上丝绸之路的作用与影响相对大于海上丝绸之路。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
天文、历算、医药等科技知识,,佛教、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先后传入中国,并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
国的纺织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制瓷等工艺和技术,绘画等艺术,儒家、道教等思想,也传向西方,产生了重要影响。三、古代商路
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物质和技术交流(1)对外输出①随着中国丝绸的不断向西出口,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②漆器及其制造技术、
铁器及冶铁技术,也很早经由中亚向西传播③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④瓷器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
非等地(2)对内输入①西汉获得了大宛国当地出产的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优良的饲草苜蓿,以及葡萄等水果②西瓜和古代文献中带有“胡
”字的物种,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③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曾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④棉花(南北朝传入)从陆、海两个渠道逐渐传入中国
,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⑤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2、文化交流(1)对外输出
: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2)对内输入①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
术风格。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著名的佛教石窟、融汇东西方艺术风格,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②祆教(拜火教或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明教
)、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3)特点:交流内容丰富,交流具有双向性、竞争性、互惠性
献花(0)
+1
(本文系乔一2022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