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导写:寻智慧之镜,与自我相映(含解析)
2023-08-26 | 阅:  转:  |  分享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寻智慧之镜,与自我相映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
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
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解析题目审题分析我们再来
看具体这则材料的审题。这则作文材料主要内容有3句话,但是每一句都内有玄机,整体上潜在地预设了某些结论和逻辑,对写作者的写作方向提出
了限制。 (1)?逻辑限制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这句话是材料已知的一句话,就是说是一个带有肯定意义的
预设,给出一个这样的已知条件,并不是让学生对此产生怀疑或反驳的,而是直接告诉大家,这篇作文是在这样一个条件上成立的:就是人本身不能
够用眼睛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人只能直接看到外部的世界。因此,如果学生在审题的时候,把关注点放在了人到底能不能够直接审视自己上,那这
个重点就有些偏题,最终导致整篇文章的中心出现问题。 (2)?导向限制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
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这句话是在上文的基
础上,进一步对题干作出说明和回答。第一点就是既然不能直接自视,那人们如何审视自己呢?这里也给出了答案,就是通过“镜子”和“自画像”
,前者强调反映、后者侧重自省。第二点是回答为什么要审视自我呢?结论就是要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
”“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这里,也告诉我们审视自己的最终目的,实际上是对自己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再思索,也就是这篇作文的育
人导向。(3)?体式限制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前两
句是作文材料含义和逻辑上的限制,而这最后一句则是作文的体式限制。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在作文写作格式内容上的硬性限制。首先,限制了这篇
作文是以要毕业的学生给刚入学学生的一封信的形式,这在作文情感、人称上都有了要求,既然是给学弟学妹,那语气就不能高高在上,给出的建议
就要真挚亲切。另外,还要注意这里提到了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就要尽量与自己的真实的生活有交叉点,强调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真实体会。具体写作
建议所以说,这篇作文作为一篇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学生从真情实感出发,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通过一种媒介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媒介可
以是亲身经历的事件,可以是历史,可以是文学,也可以是其他能够让自己产生自省和反思的事物。当然,在行文中也要求语气上表现出对同龄人的
真切分享和人生指导。简而言之,所谓的“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可以写作构思的时候替换成“如何借助外物审视自己并进行自省”,这样一来,问题
就变得简单了,化抽象为具体。而“如何借助外物审视自己并进行自省”这个问题则可以再进一步细化为:通过何种外物?——一次失败或成功或沮
丧的经历?历史?书籍?文学?想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勇敢?真实?乐观?怎样对自我进行自省?——对比?深思?当然,在这三点中,最重
要的还是第一点和第三点,因为作文的任务要求立足在“怎样”上,希望学生能写出过程和行为。所以说,这篇作文切题的立意要关注在审视、镜子
、自省和积极价值观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题目中的“镜子”,即要把自我与不同的参照物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发现不足,在比较中找到方向,在比
较中得到方法;同时,这面“镜子”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可以是群像,也可以是自然事物等。同时我们也要明确,审视自我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
不可急于一时,要在成长中修正、完善。范文示例及点评寻智慧之镜,与自我相映亲爱的高一同学们:你们好!今日的我,即将离开母校,踏上全新
旅程。而今日的你们,如雏鹰展翅,即将拉开高中生活的华丽篇章。那么,面对未来,如何为自己画好一幅自画像,让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茫然不
慌张呢?愿大家时时与镜为伴,以心为杆,审视自我,砥砺前行!以书为镜,在书海中泛一只轻舟,在阅读中辨世事知善恶。吉本说,书本是将圣贤
豪杰的心照射到我们心里的忠实的镜子。在未来的时光中,或喧嚣或孤寂,那一册册厚重的书本将陪伴你们度过那些静默的光阴。以《老人与海》为
镜,看圣地亚哥老人在海上与鲨鱼激烈搏斗,尽管筋疲力尽却仍未放弃。正如海明威所说,“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打败。”镜子背后的我们,
是否反思过自己,在未来将如何面对那些未知的挫折困境,是该踟蹰不前还是迎难而上?以《呐喊》为镜,看鲁迅先生犀利凛冽的笔下那对社会现实
的针砭时弊,学他的独立思考的精神,尽管“横眉冷对千夫指”,仍“千万人吾往矣”。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
了思考和权衡。书本像一面面镜子,将不同时空智者的思想和智慧通过油墨香气传递和映射,让我们在思考中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不足,在比较
中找到成长的方向。以人为镜,向平凡而伟大的人们致敬,在榜样的力量中学会责任与担当。 “德不孤,必有邻”,以人为镜,学会将美好的品德
沉蕴于心,将自律与承担抗在双肩。以物理学家程开甲为镜,学他对祖国的赤诚奉献。自从1963年他第一次踏入罗布泊到1985年,他就如同
所有消失的“两弹元勋”科学家一样,将自己的生命奉献在了西北荒无人迹的荒漠上,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也正是这20多年的坚守,程开甲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确保了首次核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让中国的核事业发展
更迈上了新高度。以四川援汉医生向光明为镜,学他的肩负使命与忠于职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向光明率先报名来汉。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9
楼的ICU病房里,48岁的向光明是年龄最大、资历最深的援汉医生,从1月28日抵汉那天起,他就和众多年轻的医护人员一起奋战在一线。守
护城市,初心如磐。这些平凡人的默默付出、负重前行让我们在成长中把责任刻进心中。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
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美好的高中时光,正是你们扬帆起航的最好时机,也是认识自己、认识生活的最佳机会。只有寻书为镜、寻人为镜,才能在与自我对话
中愈加清晰,为自己画好一幅“自画像”,在青春的舞台上谱出独一无二的璀璨篇章!范文点评首先,从作文立意上来讲,这篇作文很好地关注了题
目的要求,从“镜子”“自省”这两个关键点入手破题,将以书为镜和以人为镜作为自我审视的两种途径,切入了材料的中心。同时,作者也注意到
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体式要求,从书信的角度表达出高三学子对学弟学妹的真挚感情,富有生活气息。在篇章结构上,作文开篇便点明了这篇作文的
总论点——“时时与镜为伴,以心为杆,审视自我,砥砺前行”。接着引出了第一个分论点,即“以书为镜,在阅读中辨世事知善恶。”在论证上,
作者不仅引用了吉本先生的名言加以佐证,还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与鲁迅的《呐喊》作为事实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分析,分析深入有力。第二个
分论点将关注点由物及人,所选例证具有典型性,物理学家程开甲与四川援汉医生向光明都充分体现出对社会无私的奉献精神,以此来论证“以人为
镜,学会责任与担当”的论点。两个分论点结构相似,论述清晰严谨,例证确凿充分。此外,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从物和人两个方面展开说理论证,条分缕析,内容充实。在用词文字上,作者引用梁启超、岳飞、鲁迅等人的名言佳句,举例丰富,信手拈来,运用熨帖,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的同时,还显示了写作者的深厚的语文素养。总之,这篇作文在表达上行文流畅,富有文采,开头与结尾呼应圆融,不失为一篇佳作。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