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专题3:诫子书(教师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文言文(全国通用)
2023-08-27 | 阅:  转:  |  分享 
  
专题3:诫子书一、(2021·青海·中考真题)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③年与时驰( )④非学无以广才( )2.选出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A.意与日去/呼尔而与之B.非志无以成学/可以为师矣C.夫君子之行/夫专诸之刺王僚也D.淫慢则不能励精/入则无法家拂士3.
下治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宁静/无以/致远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C.险躁/则/不能/治性D.非学/无
以/广才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 6.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
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答案】1.①明确坚定②修养③疾行,指迅速逝去④增长2.C3.B4.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
节俭来培养品德。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6.从做人和学习两个方面。【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
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
揣摩其意思。①非淡泊无以明志: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②险躁则不能治性: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治:修养。
③年与时驰: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飞速逝去。④非学无以广才: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2.本题考查虚词的意
义和用法。解答此类题要在平时积累文言词汇,结合具体语境先弄清句子的意思,在由句子意思辨析推断词语的意思。A.介词,随着/介词,给;
B.连词,来,拿来/介词,凭借;C.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发端/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发端;D.连词,就/连词,如果;故选C。3.本题
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B选项节奏划分不正确。“夫君子之行”的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的操守、品行”,“夫”为句首语气助词,“
君子之行”为偏正结构,“君子”和“之行”之间没有停顿,“静以修身”的意思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静”为主语,其后面应该停顿
,所以节奏划分应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故选B。4.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
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注意: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修:修养;身:身心;俭:节俭;养:培养;德:品德。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文
意,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志当存高远”的意思是指人应当怀有远大的志向。文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
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即诸葛亮告诫儿子看轻眼前的名利,有明确远大的志向,心无杂念地学习实现远大的目标。6.本
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
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
标。告诫儿子一个为人的道理:一个人首先要修养良好的思想品质,有勤俭节约的美德。“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是从正反两方面告诫儿子求学要树立远大志
向,珍惜时间,静心专一的勤奋学习,不贪图安乐。学知识长才干,决不能浪费大好年华,虚度美好时光,不然到时候,就是后悔也毫无一点用的。
【点睛】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
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
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
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二、(2022·黑龙江黑龙江·中考真题)【古文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
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诫子书》)【乙】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
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
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
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节选自《朱子家训》)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
词语。(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2)宜未雨而绸缪______________8.翻译下列句子。(1)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 (2)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9.甲乙两文中都谈到的美德是什么?在生活中你是如何做的? 【答案】7.增长???
? 应当8.(1)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丧失)。(2)帮助别人不要记在心里,受他人的恩惠不能忘记。9.节俭?
??第二问示例:生活中我会节约用水,少用一次性物品,吃饭时会做到光盘。【解析】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注意结合语境。(1)句意: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2)句意:应当在没下雨的时候,先把房子修补完善。宜,应当。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
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1)年:年纪。驰:逝去。意:意志。去:消失。(2)惠:恩惠。念:记在心里。9.本题考查内容理
解。甲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提出生活要节俭;乙文“自奉必须俭约”要求生活必须节俭;生活中节俭的事例有很多,比如生活中节约用水用
电,吃饭吃干净不浪费等。【点睛】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
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
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
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每天早晨黎明就
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一顿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来
之不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条线,我们也要常想着这些物资的生产是很艰难的。凡事要先准备,应当在没下雨的时候,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到了
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自己生活供给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流连忘返。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
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帮助别人不要记在心里,受他人的恩惠不能忘记。
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三、(2022·广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
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富贵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
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
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
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诚实B.丈夫之冠也?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C.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D.将复何及?何及:怎么来得及11.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公孙衍
、张仪这两个人是怎么成为大丈夫的呢?B.贫贱不能移——生活贫穷和地位卑贱都不能让他改变自己的节操和追求。C.俭以养德——用俭朴节约
的生活方式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D.非宁静无以致远——做不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就无法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1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是进还是退,无论是受到金钱的诱惑、贫贱的困扰,还是面临暴力的威胁,都始终践行“仁、礼、义”的准则,孟
子认为这样的人才是大丈夫。B.景春认为纵横家公孙衍和张仪是大丈夫,因为他们权倾天下,令人敬畏,还可以左右时局,为天下守太平。孟子的
阐释意在反驳景春的观点,维护传统礼义。C.诸葛亮勉励后辈努力继承和践行“君子之行”,尤其要守住“宁静”之心,明确追求之志,勤于学习
成才。D.诸葛亮写这封信,目的在于告诫儿子要力戒“淫慢”“险躁”,珍惜时光,“励精”“治性”,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答案】10.
A11.A12.B【解析】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和古今异义词等。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的意思是: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诚:副词,真正
,确实。不是“诚实”。故选A。11.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A.语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中,是:这;焉:怎么;得:能够。句意是:这(他
们)怎么能够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不是“公孙衍、张仪这两个人是怎么成为大丈夫的呢?”故选A。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从“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意思是: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由此可知,公孙衍和张仪不
是“令人敬畏”,而是让人感到恐惧害怕,“安居而天下熄”也不能说是“为天下守太平”。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
、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里能
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
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
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乙】有道德修养的人,依
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
,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
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四、(2021·广西柳州·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
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13.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 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B.非志无以成学 处处志之 (《桃花源
记》)C.蒙辞以军中多务 至霸上及棘门军 (《周亚夫军细柳》)D.非复吴下阿蒙 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14.下列各项
中加点的“之”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A.本在冀州之南 (《愚公移山》)B.学而时
习之 (《<论语>十二章》)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D.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15.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
线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16.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
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以“夫”字发起议论,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B.【乙】文中孙权劝吕蒙学习,
吕蒙起初推脱,后听从劝说学习,终有所获。C.【甲】文讲道理透彻深刻。【乙】文以对话表现人物,生动传神,富于情味。D.【甲】文开篇即
明确提出修身养德要求。【乙】文用吕蒙言行侧面表现鲁肃学识进步。17.把【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年与时驰,意与
日去。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案】13.C14.A15.B16.D17.①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②只是应
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分析】1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修养/长;B.志向/做标记;C.军营/军营;D.再/回答;故选C。1
4.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用法。例句中“之”,结构助词,的。A.结构助词,的;B.代词,代指学过的内容;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
性,无意义;D.动词,到;故选A。15.本题考查节奏划分。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为:纵欲放
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节奏划分为: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故选B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由【乙】文“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和“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可知,是用鲁肃言行侧面表现吕
蒙学识进步,而不是用吕蒙言行侧面表现鲁肃学识进步。故选D。1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
,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年,年华;与,跟随;驰,疾行,指飞速逝去;意,意志;去,消逝。②中重点词语有:但,只,仅;涉猎
,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
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
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当初,
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
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
才分别。五、(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①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
而能谨②身节用,远③罪丰④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
侈,恶之大也。(司马光《训俭示康》节选)【注释】①于:被。②谨:约束。③远:使……远离。④丰:使……丰足。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
的词语。(1)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3)故曰:俭,德之共也。____
________(4)居乡必盗____________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以居官必贿/以是人
多以书假余B.可以直道而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侈,恶之大也/夫君子之行D.将复何及/徐公何能及君也20.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有德
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 21.请概括【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不同点。 【答案】18.达到???? 振奋???? 所以/因此
???? 居住/处在/住在19.A20.有德行(品德)的人都是由勤俭(而)培养来的(获得的),勤俭就可以减少欲望(欲求)。21.甲
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乙文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分析】18.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
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做题时要结合语境
,认真分析,确认词义。(1)非宁静无以致远。句意是: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2)淫慢则不能励精。句意是:纵欲放
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振奋精神。励,振奋(3)故曰:俭,德之共也。句意是:所以说,节俭是有德之人共同的品质。故,所以。(4)居
乡必盗。句意是:住在乡野必然成为盗贼。居,住在。1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都是“介词,因为”的意思;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
折;C.助词,定语后置/助词,的;D.来得及/比得上故选A。2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
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
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德,德行;者,……的人;皆,都;由,从;俭,勤俭;则,就;寡,形容词作动词,减
少;欲,欲望。2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甲文。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来看,诸葛亮认为一个人要成才首先要“宁静
淡泊”;从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是谈学习和立志对成才的重要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
及”是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所以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乙文。从“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
身”来看,人们生活奢侈了,私心杂念也就多了。从“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来看,如果人们生活奢侈,做官时就必然受贿,在乡间为民时,就
必然盗窃他人的财物。从“故曰:侈,恶之大也”来看,作者得出结论,奢侈必然导致严重后果。所以乙文侧重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点
睛】译文:甲文有道德修养的人的行为操守,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
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
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文有德行的人都是从俭朴中培养出来的。俭朴就
会减少欲望,君子少欲就不会被外物役使,就可以正道直行;小人减少欲望就能约束自身,节约费用,远离罪过,使家庭丰裕。所以说:节俭是有德
之人共同的品质。奢侈就会有过多的欲求,君子欲求过多就会贪图富贵,乱道招祸;小人欲求过多就会贪求浪费,使家庭破败,便自身丧命,这样他
们做官必然接受贿赂,住在乡野必然成为盗贼,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罪恶。六、(2021·北京·中考真题)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孙
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
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
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乃始就学?一蹴而就???????就事论事?功成名就B.结友
而别???????别来无恙?久别重逢?依依惜别C.无以致远?勤劳致富?闲情逸致学以致用D.意与日去???????去国怀乡?相去甚远
?去粗取精2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翻译: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了
解一些历史事件。理解:孙权认为吕蒙阅读面窄,建议他在学习经学之外,还要学点历史。【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兄长怎么这么晚才知道
这件事呢!理解:鲁肃很晚才知道吕蒙有管理才干,吕蒙对此感到很失望。【丙】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翻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
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理解:“才”“学”“志”关系紧密,“才”要依靠学习来增长,而学习的效果则与“志”有关。24.根据两篇短文及
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材料一】初,遇①善治《老子》。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从学
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取材于《三国志·魏志·王
肃传》裴松之注)【材料二】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
如囊时③十一二。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取材于秦观《〈精骑集〉序》)注:①【遇】指董遇,东汉学者。②【惩艾】惩治,惩戒。
③【囊时】从前。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障碍,如吕蒙所提“①______”,跟随董遇学习的人所说“②______”,都认为自己没有足
够的时间来学习,这需要人们立志勤学来解决。而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警惕“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秦观“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
二”的经历,则进一步提醒人们③______。【答案】22.B23.丙24.①军中多务②苦渴无日③趁青春年少抓紧时间学习【解析】22
.考查对多义词的辨析。A.从事/成功/根据/完成;B.都是“分别”的意思;C.达到/达到,实现/情趣/达到,实现;D.逝去/离开/
距离/除去,除掉;故选B。23.甲句错误,正确翻译是: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重点词语,涉猎:粗略地阅读。往事,指历史。
甲句理解有误,孙权认为吕蒙因“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声明要求他读书的目的并非使他弃武从文,成为书生,而是在博览群书中
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见识与才智;乙句错误,正确翻译是:长兄知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重点词语,见事,知晓事情。乙句
理解有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
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故选丙。24.考查学生
的分析比较能力。根据题干中的提示从文中分析语句作答。第一空,根据“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障碍”的提示,从《孙权劝学》中寻找句子,孙
权作为吴国之主,他鼓励吕蒙要多学习,而吕蒙却以“军中多务”找借口推托。第二空,由题干中“跟随董遇学习的人”“都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时
间来学习”,不难找到材料一中的语句“苦渴无日”,即是答案;第三空,秦观在这篇短文中叙述了他自己年轻时凭借记性好不勤奋苦读,以至后来
常因善忘而毁坏学业的情况。他后悔自己以前的行为,意在告诫提醒人们:要珍惜青春岁月多读书,勤奋学习,以免老大徒伤悲。【点睛】参考译文
【一】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
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
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
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知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
才分别。【二】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
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
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
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材料一】当初,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有读书人想向他
求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一定应当先读很多遍书”。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
”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中空闲下来的时间;夜晚,不必下地劳动,这是一天中空闲下来的时间;雨天
,不方便出门干活,也是空闲下来的时间。”【材料二】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近几年来
,用发愤读书的态度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行为;但聪明智慧已经衰竭,几乎比不上早先的十分之一二。因此,我虽然勤奋下苦功读书,却常常因
为善忘而荒废了学业七、(2020·湖北孝感·中考真题)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
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诸葛亮)(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家贫,以
荻①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嶷然有声②。一日,修得唐韩愈遺稿于废书簏③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④,忘寝食,必欲并
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⑤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
熟焉。”修闻而服⑥之终身。(《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③簏(lù):竹
编的盛物器具。④赜(zé):精微,深奥。⑤治:研究。⑥服:服从。25.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A.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
节/亲诲其学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2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诫子书/以获画地学书B.淫慢则不能励精/富贵不能淫C.夫君子之行/必欲并
辔绝驰而追与之并D.死狱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7.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
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
,表示已经成年。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D.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
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乙文中“修闻而服之终身”体现了欧阳修善于听取母亲教诲且终身遵循的可贵品质。2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①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29.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
【答案】25.A26.D27.C28.①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得分点:“险躁”“治性”)②(我)设法使他们活下来却不能够(
努力让他们活下来却没有成功),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得分点:“而”“恨”)29.①须有“志”。明确志向,选定目标。②须能“
静”。摒除杂念和干扰,保持宁静专一的状态,专心致志学习。③须能“勤”。不怕苦累,刻苦勤奋的学习。④须惜“时”。善于利用时间,能在生
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解析】25.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
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翻译为:四岁
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郑氏立誓守节,亲自教导儿子学习。故可断句为: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故选A。26.A.书信/书写、
写字;B.放纵/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C.结构助词,的/代词,他;D.都为“诉讼事件”的意思;故选D。27.C.“他决心要在名声上
赶超韩愈”有误。“并”是“比肩”之意。故选C。28.此题考查的翻译能力。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
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
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1)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性,养性。(2)而,却;恨,遗憾。29.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结合甲
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得出:成才需要“静”,即摒除杂念和干扰,保持宁静专一的状态,专心致志学习;成
才须有“志”,即明确志向,选定目标。根据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得出:成才需要“珍惜时
间(惜时)”。根据乙文“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得出:成才需要“勤奋”。然后综述即可。参考译文
(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
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
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
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母亲郑氏立誓守节,亲自教导儿子学习。家境贫困,(就)用芦管当笔在地上描画着学习写字。(欧阳修)自幼聪敏颖悟,超过常人,书读过就能
熟记背诵。等到成年,(就)有了很高的声望。有一天,欧阳修在废书篓中得到了唐朝韩愈的遗稿,读后心里十分欣慕。(于是)苦心孤诣地探幽索
隐,废寝忘食,决心要努力追上韩愈并与他比肩齐名,最终,(欧阳修)凭着他的文章名满天下。欧阳修的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做官的时候,
常常秉烛研读公文,屡屡停卷而叹。我问他(叹气的原因),则说:“这是个死刑案啊,我想设法让他活下来,(可)办不到啊!’我说:可以让他
活下来吗?’你父亲就说:‘我设法让他活下来却不能够,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我)经常想方设法让死刑犯活下来,还会有死的,可是
世人常常是让他死啊!’他平时教育他的子弟,也常用这样的话,我耳朵都听熟了。”欧阳修听后终身遵循这个教导。八、(2020·四川中考真
题)(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虽有佳肴》)(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
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30.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虽有佳肴(即使)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B.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C.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勉励)D.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其真无马也(表反问)31.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甲文先通过
类比引入,层层推论得出“教学相长”的论点。B.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待。C.两文都运用对偶句,造
成铺排效果,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使文章节奏鲜明、朗朗上口。D.两文都围绕“学”这个中心论题,提出并充分论证各自与“学”相关的中心
论点。3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答案】30.A31.D32.示例: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
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解析】30.A.错误,虽有佳肴(虽然);虽我之死(即使)。故选A。31.D.错误,甲文集中论述了教
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教学相长”的道理;乙文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
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故选D。3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
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有“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
(修养),养(培养)”,注意根据句境确定词义。译文甲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
来培养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
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
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文: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能
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九、(2019·浙江中考真
题)文言文阅读(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示儿燕孙枝蔚①初
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譬
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
阅读。③遑:闲暇,空闲。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丙)谕儿书吴汝纶①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
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
言也。(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②掌:同“长”。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33.(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
)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1)示(_____)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B.给人看C.表示D.教导(2)谕(_____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B.告诉C.知道D.比喻3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
也。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35.(圈点·品味)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
和情感。(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
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1)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
阁。 (2)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36.(摘录·明理)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
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
性 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⑤忍让为居家美德 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⑦生于忧患,存乎
疢疾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_________”去做;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_________”来勉励
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_______”;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___________
_”。【答案】33.DB34.(1)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这种做法。
(2)凡是遇到逆境(不顺的处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35.(1)“切莫”是千万不要的意思,语气坚决,强调了要读书就不必爱惜书,表
现了孙枝蔚要儿子务实求知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 (2)“安得……乎”以反问的语气,告诉儿子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很难,要学会忍让,
表现了吴汝纶对儿子拥有美好德行的殷切期望。36.④ ⑦ ③ ②【解析】3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
义的能力。注意“示”是一词多义,“示”在解释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示儿”意思是教导儿子,“示”意思是“教导”。“谕”也是一词多义,“
谕”在解释时也要结合具体语境,“谕儿书”意思是告诉儿子(一些道理)的信,“谕”意思是“告诉”。此题考查较为巧妙,从相似文体的对比阅
读角度考查了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3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
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句重点词语有:“所为”,所做的事;“未遑”,没有空闲(余力);“效”,效仿。句意:爱惜书本
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这种做法。②句重点词语有:不易处之境,逆境(不顺的处境
);掌:増长。句译:凡是遇到逆境(不顺的处境),都能増长学问和见识。35.本题考查关键词语的理解。根据题干所给示例。我们需要先解释
词语的本义,再写出他的语境义。(1)句中的“切莫”的意思是千万不要,孙枝蔚告诫儿子读书不要爱惜书,“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
更买一本”,认真学习书中的知识才是正道,不可本末倒置,将爱书放在第一位,这样的话是做不好学问的;(2)句中的“安得……乎”是反问句
式,人生在世,哪能那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之人相处?从文中“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
烦恼”这些句子可知,吴汝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学会忍让,不要争强好胜,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不断进步。36.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
需要根据所给提示,选出正确答案。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意思是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的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意思是放纵懒散就无法振
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的意思是读书时就必须动手圈圈点点,如果看坏 了一本书,不妨
再去买一本来,⑤忍让为居家美德的意思为忍让是为人处世的美德,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的意思是如果必须要以相互争夺才
能取得胜利,才是真正的愚蠢,自己给自己增添烦恼,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的意思为生存在忧患之中。根据翻译,再结合所给提示,可得正确的序
号为(1)④,(2)⑦,(3)③,(4)②。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
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
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
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开始读古书时,千万不要太爱惜书本, 过分的爱惜,一定把它束之高阁而不去读它。读书时
就必须动手圈圈点点,如果看坏 了一本书,不妨再去买一本来。爱惜书本是有能力藏书的人家所做的事,我们穷人没有余力去效仿这种做法了。就
譬如茶杯饭碗, 明明知道是珍贵的古瓷器,本应当珍惜,但 家里穷,只有这件器皿,难道忍着口渴和饥饿而不用它,把它珍藏起来吗?儿女应当
知道。忍让是居家的一种美德,你没听到过孟子说的,假如有人对我横蛮无理,一定要反躬自问,自己是不是不仁,是不是不礼,是不是不忠?如果
认为只有和人争竞短长才算赢,那么就是最不聪明而自寻烦恼的。人生在世,哪里能总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呢?只要遇到逆境,都能增长学
问和见识。孟子说过,“生于忧患会使人增长才干”,“存乎疢疾会使人经受锻炼”,这些都是至理名言。十、(2012·湖北襄阳·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37.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1)蒙乃始就学 (2)不敢稍逾约3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结友而别足肤皲裂而不知B.自以为大有所益益慕圣贤之道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当余之从师也D.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3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0.甲、乙两文同为劝学,孙权先指出 ,继而现身说法,劝说吕蒙多读书;宋濂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 和勤奋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41.说说你从吕蒙和宋濂的读书经历中悟出的学习道理。 【答案】37.(1)于是,就。 (2)超过约定的期限。(2分)38.C39.(1)我难道想咬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1分)(2)因此,人们都(或“多”)(愿意)把书借给我(1分)。(共2分)40.学(学习、读书)的必要(重要)性(1分);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1分)。(共2分)41.示例1:学习勤奋刻苦,博览群书,求师诚心。示例2:求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终将取得成功。(只要答出一点即可,2分)【解析】37.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3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诶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的能力。A.结友而别 (表顺承)足肤皲裂而不知 (表转折)B.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益慕圣贤之道(更加)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无意义) 当余之从师也 (助词,无意思)D.蒙辞以军中多务 (告辞) 未尝稍降辞色(语言)。39.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1)时,注意“岂、为”等字,翻译(2)句时注意“以是、以、假“等字。4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分析即可。4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围绕“吕蒙和宋濂的读书经历”来谈悟出的学习道理即可。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瑞风瑞雨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