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脉诊
2023-08-29 | 阅:  转:  |  分享 
  
学习中医把脉原理的方法对很多初学中医的人来说,总觉得脉学是一个难点,把脉很难去掌握。其实脉学在整个中医理论来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也是最容易
掌握的一部分。今天我就来手把手教大家怎么样去学脉。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把脉很难呢?因为大家被误导的太多了。很多书上也好,或者是大家看的
电视剧里也好,总是把脉诊形容的神乎其神,上手一搭脉,病人的病情就全部出来了。那这种有没有可能呢?当然也是有可能的,之前我们在一体同
源中也讲了,任何一个点都可以反映出全体的信息,甚至是全体的全部信息。所以甚至把脉还有可以算病的,就是现在没有病,以后可能会有什么病
,更或者可以推算一个人的一生命运,祖孙三代等等。也就是所谓的太素脉法。脉可以包含的内容无限广,除了可以察知的内容无限多,各种关于脉
的描述也多种多样,如散脉、芤脉、濡脉等等,总的下来就让人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处下手。那我们要学脉该怎么学呢?大家首先要明白,我们把脉
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把脉是为治病来服务的,不是为了把脉而把脉,更不是为了炫技,我们学脉一定要学实证脉学。什么叫实证脉学呢,就是要让脉
能实实在在地为我们服务。另外一点,学脉和学整个的中医理论有所不同,因为把脉来说,它归根结底是一种技巧,它是属于技术层面的,经中说,
切而知之谓之巧,它是一种巧技。学理论可以高屋建瓴,就像我教大家的一样,可以先掌握人体的整个架构,然后再一点一点去理解具体的,而对技
巧来说呢,则需要从简单的开始练起,然后再慢慢扩展。举例来说,比如我们学数学,学筹算,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讲,数包括哪些,什么是有理数、
无理数,什么是实数、虚数、复数,等等,可能大家一下就迷惑了,也难以理解。而应该从最简单的一二三四开始讲起,然后再慢慢讲到这些都是整
数,然后还有分数,有小数,这样一路学下去。脉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大家要先学整的,然后再去学分的。接下来我们讲脉呢,就先讲现在用的最广
的,也是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寸口脉法,而先不讲寸口人迎脉法及三部九候等。寸口脉的位置大家应该都知道吧,也就是在左右手的手腕部。大家
在初学脉的时候首先不要分部位,也就是不要去分寸关尺。大家首先要去学一脉。一脉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不要分部位,把脉当成一个整体,另外
一个意思就是指一个最基础的脉,也就是胃脉。对一个没有把过脉的初学者来说,可以不用三个指头,只用一个指头,用大拇指,去感受脉的整体。
那什么叫胃脉呢?胃脉指的就是正常的脉象,其特点是柔和调顺,缓而有力。大家首先要去感受胃脉,知道正常的脉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才能知常达
变。以后在摸到的所有的脉象中都要有胃脉,也就是所谓的得胃则生。胃脉就相当于是一个标准,是中,所有其它的脉象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来
的。那如何才能摸到胃脉呢?就是去找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最好是年轻的人,去感受他的脉是什么样子的,摸的多了,久而久之就会在心里建立起一
个标准。这是学脉的第一步,先把标准建立起来。在第一步完成以后,然后就是学脉的第二步,掌握六总纲。什么叫六总纲呢?内经中说,夫脉之小
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这里说的小大、滑涩、浮沉,就是六总纲。小大,说的是脉形,也就是看其血流量是否充足,滑涩,说的是脉势,也就是看
其推动力是否强盛,浮沉说的是脉位,也就是看其是在表还是在里。在分六总纲的时候也是可以不分部位的,是看脉整体的情况。关于脉之总纲的分
法,有些地方分的有所不同,还有四纲和八纲的分法。为什么会这样呢?内经中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黄帝曰,色脉已定,别之奈何?岐伯说,
调其脉之缓急,小大,滑涩,而病变定矣。在这里呢,岐伯没有说浮沉,而是说了缓急。缓急就是迟数的意思,也就是指脉跳的是快是慢。这里增加
了一个脉速的变量。结合经中的说法,根据后人的不断总结,尤其是在伤寒中,便逐渐地出现了四总纲的说法,也就是把脉的沉浮迟数,称为四总纲
。其中沉为在里,浮为在表,迟为寒,数为热。在四总纲的基础上,以小为虚,大为实,滑为动,涩为弱,这样沉浮、迟数、虚实、动弱,便成了脉
之八纲。这是内经之后,后世所常用的。脉其实是一点点发展起来的,后来越分越细。那六总纲也好,四纲也好,八纲也好,我们在去学的时候应该
采用哪种呢?我建议大家在掌握胃脉的基础上,先从四纲,也就是沉浮迟数去分比较好,因为这是最容易掌握的。沉浮很容易去体会,是轻轻摸就能
摸到,还是重按才能摸到。迟数呢,只要去数就可以了。在掌握四纲的基础上,再去体会大小、滑涩,看其津液是否充足,搏动是否有致。这是比较
适合入门的方法。其实脉不在多讲,而主要在于大家自己去多摸,慢慢去体会,我主要是教给大家如何一点点去学脉的方法。脉分三部,这个大家应
该都知道吧?也就是以腕部高骨为界,分为寸关尺三部。左右两手都一样,分别为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合起来呢,也就是六部脉
。在讲六部脉之前,我们先要讲一个概念,就是脉之根。什么叫脉之根呢?脉与人体相对应,六部脉便是人体的一个缩影。我们先看难经中的一段话
。曰:寸口脉平而死者,何谓也?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
门,三焦之原。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摸一个人的脉,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奇怪的脉象,但是人却死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回答说,这是因为脉没有了根,也就没了生气。那脉之根在哪里呢?就在两尺部。以两尺部为脉之根,两寸部为脉之华。两尺以
候肾,其中左尺以候水,右尺以候火,水者肾水,火者相火,水中含火,此为生气之源。脉自下而上,以下为根。左脉,以尺为水,自水而生木,左
关为木,以候肝,自木而生火,左寸为火,以候心,此为左升。右脉,以尺为相火,自火而生土,右关为土,以候脾,自土而生金,右寸为金,以候
肺,此火生土,土生金。把左右联合起来看时,脉是一个圆的整体,左脉,水生木,木生火,生火之后,到右脉,右脉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降的过程,
肺金收敛心火,降于脾土,再下安于水中,然后水中含火,再去生木。这样左右手合起来,就成了一个圆的循环,跟人体是一样的。我们在把脉的时
候呢,其实古人真正在把脉的时候,应该是两个手同时把的,把六道脉当成一个整体循环,去感受这个循环是否正常。这是脉的整体循环。我们在看
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时候,首先要去看脉之根,先看两尺脉,看其水火是否充足,我们之前讲了,人身不过水火嘛,这是先看其生气之源。如果一个人
两尺脉均充盈,水火有力,那一个人就是病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然后呢,再仔细去体会脉相生、升降的过程,看水生木是否正常,木生火是否正常
,等等,看六部脉是否流转顺畅。六部脉平顺,说明人体内水火运行正常,人体也就不会有大病。那这里呢,有一个问题,就是木火土金水,以候肝
心脾肺肾,这是候脏,那腑从哪里候呢?内经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
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两关部也。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两寸部也。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
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谨调尺寸,而表里上下,于此得矣。这里说的还是脉与人体相应,上以候上,下以候下。这
里面就有了一个矛盾,所以后世也产生了分歧,就是大小肠呢,在人体之下部,按脉与人体之相应,应该候于脉之下部,也就是两尺部,可是呢,小
肠与心相表里,大肠与肺相表里,心肺候于两寸,大小肠相应地也应该候于两寸,这个应该以谁为是呢?所以后世有说大小肠应该候于两尺的,也有
说应该候于两寸的,莫衷一是。其实这是形体与功能的不同。大小肠居人体之下,形体之伤则自然会脉现于下,比如肠结,腑实不通,则下部脉现大
,而如果功能不行呢,如小肠火弱,则自然从心脉而可候得,因为心火下行而为小肠之热。其实这两点是无法截然而分的,形体有伤,则自然会影响
功能,功能不足,形体自然也会有所损伤。这是脉的基本原理。其实脉学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实践之学,也就是大家要去多摸脉,这就跟望诊和闻诊是
一样的,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看的多了,摸的多了,自然就容易明白了。脉,不是一种理论,不是靠从书本上可以得到的。这就比如说,一个你没有
见过的人,我来跟你描述,他是什么什么样子的,我无论描述的多么详细具体,你或许还是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而我把这个人带到你面前,你只要
看一眼,你自然就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子了。脉诊和望诊、闻诊,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在医院待的久了,每天看到形形色色的病人,每天看
不同的病人的神态、面色,讲话、喘息等的声音,时间久了,他看到一个病人,听他讲话、咳嗽等,就大概会知道他是什么病。大家把脉先记住几个
大的原则,就是我们讲的,先学会把平脉,知道正常的脉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把准八纲,再去摸脉之根,看六道脉流转是否正常,这是基本的原则,
剩下的就是要靠大家去多练习,参考濒湖二十七脉,在实践中慢慢去把脉理丰富起来。在这里呢,还有一个事情要跟大家讲一下,就是所谓的江湖术
。什么是江湖术呢?就是以前小徒弟跟随老师傅学把脉,学了好几年,可是有些病证却还是无法把出来,而老师傅却能通过把脉一下说出患者的病状
,比如说一个人有胃炎、胆囊炎,肾结石,甚至身体哪个部位曾经受过伤等等。小徒弟无法理解,以为是自己学艺不精,而当小徒弟要下山的时候,
老师傅便会把这一招传给他,这就是所谓的江湖术。有些东西呢,其实跟把脉是没有关系的,而是通过望诊和闻诊,最主要的是通过望诊,也就是面
诊和手诊。举例来说,比如一个女子前来就诊,不问诊而直接把脉,见其形体消瘦,面色不华,便知其大体为寒,把其脉则观其掌,见其大小鱼际之
间有青黑之色,则断其有宫寒,经期不畅,若已成黑斑,此则为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若手掌肝胆之区其色泛红,此则为胆囊发炎,等等此类。之前
我们曾经讲过,眼睛上有人体的报伤点,其实不光眼睛上,面部、手掌上,同样也会有。把脉的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面部及手掌,就会得到很多信
息,再在脉上加以验证,这便是一种江湖术,是医生为了神乎其技的一种方法。我们讲这些不是为了让大家去蒙人,我们诊断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
去看病,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把脉有多厉害,所以这些东西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不要被外面一些神乎其神的说法所蒙蔽,不要去
舍本逐末,而失去了为医者的本心。五阳脉太素脉所谓:“五阳脉”,即浮、滑、实、弦、洪五种脉相。https://baike.baidu
.com/item/%E5%A4%AA%E7%B4%A0%E8%84%89%E8%AF%80/9397849?fromModule
=lemma_inlink太素脉诀云:“浮者,轻而在上,隐隐缓散,如水浮物,指重如无:轻有余,愈轻愈盛,泛然满指。若三部常浮者,主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F%83%E6%B0%94%E4%B8%8D%E8%B6%B3
/8489787?fromModule=lemma_inlink心气不足。滑者,如珠丸之无端,重指即优,举指浑然。不进不退,稍重于
洪。若三部常滑,主肝气不足。实者,虚之对。其脉源派长久而不绝,指轻则有余,指重隐缓于弦,小于洪。若三部常实,主脾气不足。弦者,应指
紧迫如巴弦,指重如数,指轻愈急,聚敛而不散,长久而)T;缩。若三部常弦,主肺气不足。洪者,大也。其源深,其流长,下指一寻,不弦不浮
,轻重皆应。若再寻之,勃然有余。若三部常洪者,主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2%BE%E6
%B0%94%E4%B8%8D%E8%B6%B3/8615215?fromModule=lemma_inlink肾气不足。”“五阳
脉”的所谓浮、滑、实、弦、洪是指脉搏的五种征候,主要有程度轻重、深浅的不同。如浮为“轻有余,重不足”,洪为“不弦不浮,轻重皆应”等
。五阴脉所谓“五阴脉”,即微、沉、缓、濇四种脉相。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A%E
7%B4%A0%E8%84%89%E8%AF%80/9397849?fromModule=lemma_inlink太素脉诀云:“微
者,最细而弱,重指寻之,宛然如毛发,隐隐清滔,疑不可状,在于有无间。若三部常微,主https://baike.baidu.com/
item/%E8%A1%80%E6%BB%9E/12733423?fromModule=lemma_inlink血滞而神不足。沉者
,如石投水,必极其底。重指寻之,仿佛隐应,比之于微,此有缓起于骨上。若三部常沉者,主胃逆而气不足。缓者,如丝在机,不卷其轴,应指其
缓,往来其微。尤不若微之应急,不沉不伏,惟缓而已。若三部常缓,主肾怯而精不足。濇者,滞而不滑,指下如索隐砂,如刀刮竹,沉下而粗。重
则应指,轻则如无;后虚前实,往来不断。若三部常濇,主魂不足。”与“五阳脉”的五种征候相比,“五阴脉”就显得柔弱细微,而且“五阳脉”
以器官部位血气为探诊对象,“五阴脉”则以整个人的精魂为检查目的。由此可见,“五阴脉”细弱难寻,然而至关重要,若一个人精魂不足有滞,
则形同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E%AF%E6%A7%81/1135293?fromMo
dule=lemma_inlink枯槁了。四营脉所谓“四营脉”,https://baike.baidu.com/item/%E5%
A4%AA%E7%B4%A0%E8%84%89%E8%AF%80/9397849?fromModule=lemma_inlink太
素脉诀云:“四营者,轻重清浊也。轻清者,阳也。重浊者,阴也。夫欲知人贵贱贫富寿天,须于四营脉中求之。轻者,如指摸玉,纯粹温润,识性
明敏,禄位权贵。清者,平清而浮,状如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D%BB%E7%BE%BD
/4068547?fromModule=lemma_inlink轻羽,不沉不濡,隐隐常动。重者,缓而粗,以https://baik
e.baidu.com/item/%E6%89%8B%E6%8C%89/1502878?fromModule=lemma_inli
nk手按之,其脉浊,脉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5%8A%E6%B0%94/446028
8?fromModule=lemma_inlink浊气亦浊也。浊者,中浊而沉如紧,https://baike.baidu.com/
item/%E7%B4%A2%E9%9A%90/104904?fromModule=lemma_inlink索隐重浊,https:
//baike.baidu.com/item/%E4%BA%A6%E5%9C%A8/20499954?fromModule=lem
ma_inlink亦在究其本原。“四营脉”看来带有综合总括性质。在探明“五阳”、“五阴”两类脉相后,还需研究评估它们的轻重清浊情况
,然后才可以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B%BC%E5%90%88%E9%A2%84%E6
%B5%8B/2668077?fromModule=lemma_inlink综合预测生命的https://baike.baidu.
com/item/%E8%BF%90%E5%8A%A8%E7%8A%B6%E6%80%81/10130092?fromModule
=lemma_inlink运动状态和由此而引申的贵贱贫富寿夭的命运走向。因此,“四营脉”是至关重要的。脉诊图解大全,让你快速掌握脉
诊javascript:void(0);景霄中医研究中心?2020-03-03 11:09 脉诊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
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
变化。脉诊步骤歌诀:首分浮沉,二辨虚实;三去长短,四算疾迟;五察脉形,样样皆知。   1、什么是“首分浮沉”?①、首先区别脉象是浮
脉还是沉脉。因为切脉时手指是从浅表往深层逐渐探查的,首先轻触皮肤(即“举”),即可探出脉象是否浮脉;无浮脉则又加压(即“寻”),在
这个层次可触到许多脉象;然后第三种力量即“按”,此时检查是否沉脉。所以实际上“首分浮沉”是按照指头用力的顺序来探测脉象的位置。②、
在区别浮、沉过程中,可根据是否浮脉或沉脉来区别与浮、沉相关的脉象种类,它们是:浮脉类——浮脉、濡脉、革脉、芤脉、散脉;沉脉类——沉
脉、牢脉、伏脉。③、区别了浮脉类和沉脉类,在辨证诊断上可指明表证或里证。 2、什么是“二辨虚实”?①、在完成浮与沉两类区别后,既知
道了病证是表证或是里证,还要知道正气和邪气的关系(虚证或实证),而实证和虚证在脉象上的区别就是虚脉和实脉。所以探测脉象的第二步是区
别脉象的虚与实(有力与无力)。②、在区别脉象的虚或实(即有力与无力)时,又可区别与虚、实脉象相关的其他脉象。虚脉类——虚脉、微脉、
弱脉;实脉类——实脉3、 什么是“三去长短”?①、长脉与短脉是两类在脉形上有十分明显特征的脉象,手指触及脉管即可区别是长或是短。②
、在作寸、关、尺三部探测时,首先区别出脉象的长脉、短脉,然后才能进一步探测寸、关、尺的脉象。③、在区别长、短脉时,可以同时察知其他
相关的脉象,如:长脉类——长脉、弦脉、细脉短脉类——短脉。4、什么是“四算疾迟”?①、在确定好脉的脉位(脉位者左右辨长短弦细,上下
看浮沉)和脉势(脉势者虚实也)后,接着就是脉搏的频率和节律问题。②、与脉搏频率与节律相关的脉象有8种:脉率——数脉、疾脉、迟脉、缓
脉? ? 脉律——促脉、结脉、代脉、散脉5、什么是“五察脉形”?①、在完成以上四步探测后,即可区别23种脉象,余下的便是以脉形为主
要特征的4种脉象,它们是:洪、滑、涩、紧。②、除洪脉独特外,滑与涩相对而言,紧脉与涩脉相对区别。而洪脉出现的时机多在夏季或是发热性
疾病(阳明热盛或温病的气分阶段),或是危重病的最后阶段,可以从其他信息获得提示。6、什么是“样样皆知”?①、这是最后审查的时机。做
到这一步时,对脉象的脉位(左右上下)、脉势(虚实)、脉率(疾迟)和脉律(结代)、脉形(洪紧滑涩)等已经心中明了,不再是“指下难明,
心中难了”。②、将所有的信息予以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得出结论的方法是:A:将所有的脉象信息如过筛一样在脑中用28种脉象的定义过筛一
遍,能用独立脉象名定义则用独立脉象名定义,否则用相兼脉象法定义脉象。B:审查所得脉象与望、闻、问诊所得信息的相符程度,然后决定脉象
的真假,决定脉象在治疗决策上的取舍。C:细分寸、关、尺的问题:病情复杂、病因不明、病位不明时分寸、关、尺仔细检查,否则可以不分。 
脉诊的基本理论切脉的意义:脉诊是中医临床不可缺少的诊察步骤和内容。脉诊之所以重要,是由于脉象能传递机体各部分的生理病理信息,是窥视
体内功能变化的窗口,可为诊断病证提供重要依据。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①辨别病证的部位:如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②辨别病证的性质:如
迟脉、紧脉主寒,数脉、滑脉主热。③辨别邪正的盛衰:如虚脉主正气虚,实脉主邪气实。④辨别病证的进退:如外感热病,热势渐退,脉象出现缓
和是将愈之像。 正常脉象:胃、神、根 在中医理论中,正常脉象可以用“胃、神、根”三个字来概括。正常脉象的形象特征是:寸关尺三部皆有
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4-5至,相当于72-80次/分(成人),不大不小,从容和缓,节律一致,尺部沉取有一定的力量,并随生理
活动、气候、季节和环境等的不同而有相应变化。   病理脉象解析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
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
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
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
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
,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
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
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
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MOD}长,劳伤微疾
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结脉: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五芤:气、血、痰、饮、食)  代脉:缓之不能随手知,良久方来是代脉,代是气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机存。  涩脉: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思虚交愁里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数脉:来往速数脉形,一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把虚实火来医,实要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疾脉:快过数者脉名疾,载阳又可阳凶升。  紧脉:数又弦疾和成紧,举如转索切绳形。浮紧表寒身体痛,沉紧逢见腹疼痛。  弦脉: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看。  滑脉: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却还前,停食痰气胸中瘀,妇女滑缓定是胎。  动脉:动脉摇摇数在关,没头没尾豆形圈,动主惊悸心空虚,汗出发热阴阳参。  促脉:数又止促脉乎,进必无生退可生,促脉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细推求。血、气、痰、食、饮停留一种治病由。  濡脉:浮取极不力,按之随手又空空,主病血虚阳虚症,汗多夜间骨热蒸。凭脉验证如明镜,学者用心都精通。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7069j...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