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09-04 | 阅:  转:  |  分享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代许多文告、策命、法典铸刻在青铜器上,被称为金文档案;西周时期重要档案都“藏于宗庙,放之
天府”,以备查阅和求得祖先、神灵的保佑。据此可知商周时期A.重视文化传承和历史传统B.国家治理呈现理性化特征C.档案得到了有效保存
利用D.王权与神权得到有效结合2.如表为某一历史时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八批)类型数量及占比。据表中信息推测,这一时期最可能是
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总计44(27.67%)30(18.87%)7(4.4%)78(49.06%)159A.先秦 ? ?
? ? ?B.秦汉 ? ? ? ? ? C.魏晋南北朝 ? ?D.明清3.宋代大量出现研究自然万物的谱录,如《梅谱》《牡丹谱》《
海棠谱》《荔枝谱》《橘录》《蟹谱》《昆虫草木略》《禽经》等。这一现象反映了宋代A.自然科学教育的逐渐普及B.传统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
.“格物致知”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转变4.明代是白鹿洞书院发展的兴盛时期,书院的建设工作由官方主导,书院洞主多由政府官
员兼任,该书院还仿照府、州、县学设立生员名额。明代书院这一特点反映出A.书院属性的弱化B.官府大力支持民间教育C.集权政治的发展D
.科举考试方式的革新5.民俗学者在描述某地明清民居时说:“由于客家文化和闽南文化因中原南迁时间先后不同,在两种文化的接触部,在边缘
地区,在生存竞争中,出现了小型防御城市。”该地的特色民居是A.① ? ? ? ? ? ?B.② C.③ ? ? ? ? ? ?D.
④6.下表是根据1847年首批赴古巴华工的口供整理而来,这反映了当时古巴华工出洋方式统计表出洋方式人数比率(%)被拐骗出洋者390
84.97自己欲出洋者6714.60未说明者20.43合计459100A.存在奴隶贸易现象B.清朝政府积极组织华工出国C.出洋或因
生活所迫D.华工为大洋洲开发作出贡献7.1905年,京师大学堂鉴于英德美日诸国均“以体育为法,而养成国民气节”,特举办第一次运动会
,希望造就“临事不辞职、事君不惜死”之人才。该运动会反映了A.师夷长技的自强精神B.近代学制的完善C.新旧并存的救亡思想D.革命道
路的探索8.某年5月1日,上海《大陆报》登出消息:“政府接巴黎中国代表团来电,谓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这里的
“政府”指的是A.清政府 ? ? ?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 ? ?D.南京国民政府9.1950年5月1日,新中国
第一部婚姻法公布实施,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或省人民政府得依据当地少数民族婚姻问题的具体情况,对本法制定某些
变通的或补充的规定,提请政务院批准施行。”这表明A.民族区域自治方针已落实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形成C.五大民族自治区已经建立D
.民族自治区拥有独立立法权10.1973年,面对新的形势,毛泽东提出从日本到欧洲到美国的“一条线”战略,团结“一条线”周围的国家和
地区。“一条线”战略表明中国A.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B.与美国正式建交C.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D.支持不结盟运动11.据考古学家和古人
类学家推断,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到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
率已提高到0.03%,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高出30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B.铁犁牛耕的广泛应
用C.人类掌握了某些动物的生长规律D.水利工程的大量修建12.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埃及祭司宣布他为太阳神的儿子,法老的合法继承人。
在耶路撒冷,亚历山大皈依了犹太教。在巴比伦城,他派人把巴比伦最崇拜的拜尔神庙重新修建起来。这说明亚历山大A.弘扬亚非地区传统文化B
.利用当地宗教强化统治C.推动各区域间信仰融合D.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支持13.1829年伦敦建立了第一支现代专业警察队伍;1848年
英国通过公共卫生法,建立中央卫生委员会;1802年到1878年间,英国先后颁布了20多个工厂法;1840年代英国建筑商发起“模范住
宅”运动,市政当局也开始有计划清理贫民窟。这些举措旨在A.缓和阶级矛盾 ?B.扩大议会权力C.解决经济危机 ?D.镇压工人运动14
.在19世纪的美国人看来,向西扩张既是美国的命运,也是上帝赋予美国人的责任。当时的哈德逊画派将美国西部描绘成杳无人烟的荒野,荒野之
上的森林、草原、河流和山脉是上帝留给美国人的无主之地。由此可见,该画派A.适应了美国开发西部的国家战略B.美化了美国对外殖民扩张的
行径C.弱化了美国西部地区的自然风光D.体现了现实主义流派的艺术特征15.在法国1875年宪法中,赋予总统国家元首应拥有的全部权力
。但是法国总统必须经过总理或部长的副署才能行使权力。这一规定A.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原则 B.保障了保皇派的权益C.借鉴了英国民主政
治体制D.利于维护民主共和制16.二战后,粮食禁运和粮食贸易战频频发生。如1980年美国卡特政府喊出“饥饿迫使苏联人屈服”,宣布对
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与此同时,与美国同一阵线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却在美国开始粮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这体现了A.两
极格局导致苏联粮食紧张B.全球性粮食危机的频繁出现C.冷战思维影响国际粮食贸易D.粮食贸易反映国家利益冲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代就有御史监郡的制度,由中央的御史府派御史常驻郡中,监郡御史直接受御史大夫的领
导,是在地方工作的中央官。汉初延续了这项制度,但是后来发生了监郡与被监者同流合污,互相包庇的现象。于是,汉文帝又开创了一项新的中央
巡视制度——刺史制度。刺史“居无常治”,他的工作方式就是巡行,在巡视中采察政情民情。同监郡御史相比,州部刺史的权力更大,他负责考察
地方的政情民意,对郡一级地方长官的行政能力进行赏罚,纠正冤狱。监郡御史是一个御史监一个郡,州部刺史是一个刺史监若干郡。郡守两千石,
一方长官;刺史只是六百石的小官,故而“以卑临尊”。在整个权力结构中,刺史独立于地方利益之外,资历又相对较浅,正处于官僚生涯的上升期
,因而勇于弹劾,敢于承担责任,保证刺史制的有效性。——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1)据材料,概括汉初刺史制的
特点,指出其与秦代监郡御史的相同之处。(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晚期监察区“州”及其长官刺史的权力变化,分析这种变化来的影响。1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东汉以来,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陆续向内地迁徙,内迁的少数民族很多,迁徙持续不断,此起彼伏。
北方汉族人口向江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大规模流亡迁徙。魏晋时期,汉族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各少数民族的控制,并补充内地居民的不足,经常招引或
强制他们入居内地……与汉人杂居的少数民族与汉人一样要纳租调、服劳役,即“服事供职,同于编户”。十六国时期,北方政权多为少数民族所建
立,兴亡不定,冲突激烈,他们大多推行汉族传统政治制度。——摘编自王子今、方光华《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材料二日耳曼人的家乡在
欧洲北部,他们不断向西迁徙,公元2世纪开始居住在罗马帝国的东部和北部边境。376年,日耳曼人当中的东哥特人在匈奴人西进的压力下,向
东罗马帝国皇帝请求许可他们成为帝国的臣民,并许诺提供赋税和军队。戏剧性的是,他们在两年后打败了不可战胜的罗马军团。几年后,日耳曼人
中最著名的西哥特人也开始了大迁徙。6世纪,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的王国日渐兴盛。东哥特人所建立的王国则包括多瑙河沿岸的多个行省和意大
利。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也由日耳曼人各支所建立。法兰克国王克洛维在496年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589年西哥特国王卡列德宣布基督教
为国教。——摘编自【英】诺曼·戴维斯《欧洲史》(上卷)等(1)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所
产生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耳曼人迁徙对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6
世纪中西方历史发展的共同特征。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时,日本、朝鲜来华的遣唐使,通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官
方贸易往来。海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唐朝地理学家贾耽说,中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全程需三个月。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以室
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天竺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宋朝的泉州商人李充
,就曾“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为了管理海上贸易,从宋朝开始专门设置了市舶司,市舶司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
要来源之一。建炎二年(1128年),市舶司的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20%,“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成为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基本国策。——摘
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期,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
归入朝贡体系,如明朝规定“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就“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摘编自齐涛《朝贡外交与朝贡贸易》(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明清与唐宋时
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希腊伯里克利时期民主政治得到了极大发展。首先,
战神山议事会的政治权力被完全剥夺分给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至此,反映富人贵族特权的战神山议事会已没有了任何实际权力,雅
典民主政治中的非民主成分被彻底清除。再次,为了鼓励贫苦公民积极参加城邦政治,伯里克利还实行了公薪制,给各类公职人员和陪审人员发放一
定的生活津贴。公民的政治权利得到了制度和物质的双重保障,民主政治制度臻于完善。——邱慈国《古希腊民主政治》材料二当希腊人从野蛮的战
争中脱离出来后,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了一种理智生活的倾向。即使那些并不是祭司的普通希腊人也开始探索并记录知识,并思考生命和存在的意义。
他们对我们居住的世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然后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问题:世界真正的本质是什么?世界从何处来,又要到哪里去?他们摒弃了那些
世俗的模棱两可的答案。在这一时期,希腊哲学家开始探索宇宙和人在宇宙中的位置问题。——【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世界简史》(1)据
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伯里克利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公民大会的基本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古希腊哲学家关心的主要问
题,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三大哲人。(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对文化建设的作用。江苏省常州市
教育学会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CCDCCCAC题号111213141516答案ABA
ADD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商代许多文告、策命、法典铸刻在青铜器上,被称为金文档案;西周时期重要档案都‘藏于宗庙,放之天
府’,以备查阅和求得祖先、神灵的保佑”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绵亘不断,与档案工作的建立和发展密切关联。中国古代王朝非常
重视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商代许多文告、策命、法典铸刻在青铜器上,被称为金文档案;西周时期重要档案都“藏于宗庙,放之天府”,以备查阅和
求得祖先、神灵的保佑。据此可知商周时期重视文化传承和历史传统,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传承,无法体现国家治理呈现理性化特征,排除
B项;材料强调的是商周时期重要档案的保存利用,并非所有的档案都得到了有效保存利用,排除C项;“王权与神权得到有效结合”与材料主旨不
符,排除D项。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了先秦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先秦政治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先秦政治制度,侧重考
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图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文物中石窟寺及石刻占比接近半
数,结合所学知识,该时期应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这一时期,佛教盛行,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C项正
确;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秦、秦汉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明清时期政治一统,思想一统,佛教流行有限,排除D项。故选:C。本
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需要考生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行的史实及影响。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和提取信
息、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宋代大量出现研究自然万物的谱录,如《梅谱》《
牡丹谱》《海棠谱》《荔枝谱》《橘录》《蟹谱》《昆虫草木略》《禽经》等”可知,宋代出现大量研究自然万物的谱录,一方面是由于商品经济发
展,另一方面就是儒学的“格物致知”精神提倡通过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来获得真理,故选C项;宋代自然科学教育逐渐普及与史实不符,排除A
项;传统自然经济是鸦片战争后才开始瓦解,排除B项;宋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仍然是儒家的价值观念,研究自然也是体现了儒家的精神,排除D
项。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代是白鹿洞书院发展的兴盛时期,书院的建设工作由官方主导,书院洞主多由政府官员兼任,该书院还仿照
府、州、县学设立生员名额”可知,明代白鹿洞书院的官学化,加强对教育的控制,这是集权政治发展的表现,C项正确;书院的教育属性未变,排
除A项;根据材料“书院的建设工作由官方主导”,不是支持民间教育,排除B项;材料是关于书院官方化,不是科举考试,排除D项。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特征和表现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侧重考查考生灵
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5.【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闽南文化:小型防御城市”,可知是在福建地区,具有防御功能,
只有④符合,④是福建土楼。①是四合院,不是福建特色民居,排除①。②是窑洞是在北方地区,故排除②。③是徽派建筑,故排除③。综上所述,
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民居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中国民居发展的特征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居的发展,侧重考查学
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古巴华工出洋方式统计表”可知古巴华工出洋原因主要是被骗
和生活所迫,故选C项。奴隶贸易一般指大量的人被强制地在市场上作为商品出售,其买主可以驱使其从事任何种类劳役的人口买卖活动,赴古巴的
华工并非是奴隶贸易,排除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清政府积极组织华工出国,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华工为大洋洲开发作出贡献的结论,排
除D项。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的殖民活动。要求学生结合列强侵略的特征和近代移民的特点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的殖民活动
,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7.【答案】C【解析】材料“以体育为法,而养成国民气节”反映了该运动会受到
西方国家影响,希望通过体育养成国民气节,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材料“希望造就‘临事不辞职、事君不惜死’之人才”体现了通过运动会培养忠君
爱国的人才;由此可见,该运动会反映了新旧并存的救亡思想,C项正确;“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口号,此时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
除A项;材料无法看出近代学制的完善,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革命道路无关,排除D项。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末新政,要求学生结合清末
新政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末新政,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8.【答案】C【解析】A.1
912年清帝退位标志着清政府统治的结束,故A排除;B.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到1912年4月结束,故B排除;C.根
据本题的关键信息某“年5月1日”“巴黎中国代表团来电,谓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并结合知识可知,题意表述的是19
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中的失败,此时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故C正确;D.南京国民政府在1927年成立,故D不合题意。故选:C。本题主要
考查的是巴黎和会。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某年5月1日”“巴黎中国代表团来电,谓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本题主要考查
的是巴黎和会。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答案】A【解析】A.根据材料“依据当
地少数民族婚姻问题的具体情况,对本法制定某些变通的或补充的规定,提请政务院批准施行”可知,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
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变通规定,说明这时期民族区域自治方针已落实,A项正确;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形成是通过1954年宪法,B项
错误;C.西藏民族自治建立于1965年,不符合材料时间,C项错误;D.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
具体情况制定变通规定,不代表民族自治区拥有独立立法权,D项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法律依据:1949年《
共同纲领》;1952年《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1954年宪法;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
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建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解答本题关键是对题干中对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准确理解,考查好学生依据史实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0.【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一条线”指希望美国跟欧洲和日本加强
合作,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这就是联合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战略。C项正确;AB
D项都不是其主旨,排除ABD项。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
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1.【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一万年前,农耕
经济出现,改善了人们的生存条件,推动了人口增长,A项正确;当时仍然使用石器,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水利工程的大量修建是在
国家形成后,排除D项。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了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到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
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高出30倍”进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12.【答案】B【解析
】根据材料“埃及祭司宣布他为太阳神的儿子”“亚历山大皈依了犹太教”“把巴比伦最崇拜的拜尔神庙重新修建起来”,反映出亚历山大重视宗教
相关问题,但其最终的目的是利用宗教来巩固新征服地区的统治,B项正确;宗教不等同于文化,二者范围不一致,排除A项;推动各区域间信仰融
合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排除C项;是否得到民众的支持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D项。13.【答案】A【解析】材料“1829年伦敦
建立了第一支现代专业警察队伍;1848年英国通过公共卫生法,建立中央卫生委员会;1802年到1878年间,英国先后颁布了20多个工
厂法”“市政当局也开始有计划清理贫民窟”等措施旨在缓和阶级矛盾,A正确;BCD均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
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革命,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4.
【答案】A【解析】哈德逊画派将美国西部描绘成上帝留给美国人的无主之地,这迎合了当时美国向西部扩张的需要,说明该画派适应了美国开放西
部的国家战略,故选A;该画派描绘的是美国西部的自然景象,并非美化对外殖民扩张,弱化了美国西部地区自然风光的说法也明显有关,排除BC
;该画派的绘画并不是据实反映,不属于现实主义流派,排除D。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独立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美国独立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来分析。本题以哈德逊画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近代美术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
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的考查。15.【答案】D【解析】“法国总统必须经过总理或部长的副署才能行使权力”表明这一规定有利于
维护民主共和制,故D正确;A是《权利法案》的影响,排除;B材料未体现,排除;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法国是共和体制,排除C。故选:
D。本题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解题的关键是“法国总统必须经过总理或部长的副署才能行使权力”。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法国《1875
年宪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6.【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了二战后美苏冷战,美国从本国利益出发一
度针对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而加拿大、澳大利亚虽然与美国同一阵线,但在美国开始粮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反映向苏联追加粮
食销售符合自身国家利益,粮食贸易反映国家利益冲突,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苏联粮食紧张,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全球性粮食危机的频繁出现
,排除B项;材料中冷战思维影响国际粮食贸易主要是指美国宣布对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而美国同一阵线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在美国开始粮
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恰恰反映的是国家利益的需要超越了冷战思维,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
(1)特点:中央巡视地方;刺史权力很大,监察郡级长官;监察范围扩大到多个郡;刺史地位低;刺史保持独立性,资历浅。相同:都体现中央对
地方的监察。(2)变化:监察区“州”变为行政机构“州”,刺史拥有监察权变为拥有行政权、领兵权。影响:形成了外重内轻、干弱枝强的局面,易造成分裂割据的情况。18.(1)表现:少数民族与汉族双向迁徙(作答“北方少数民族由边疆向中原内迁,汉族由中原向四方迁徙”亦可赋分);形成杂居局面;民族迁徙的浪潮持续不断。原因:统治者的民族政策;躲避战乱的需要;北方政权更迭频繁;自然灾害的影响。(2)影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世纪西欧政治的分裂;基督教与政权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基督教地位的提升;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区域文化交融与认同。(3)共同特征:都出现游牧民族向农耕地区大规模迁徙的现象;迁徙民族建立众多政权,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都接受被征服者的先进文明。19.(1)特点:海外贸易覆盖范围广;官方贸易与民间贸易并举;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海外贸易收益较高;海外贸易以丝绸、瓷器为主。(2)不同:唐宋时期政府鼓励并支持对外贸易,注重谋求经济利益;明清时期政府推行朝贡贸易,注重服务于政治动机而不计经济利益。影响:建立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网,为世界新航路开辟开拓了东方航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20.(1)表现:政治权力机构由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组成;非民主成分被彻底清除;实行工薪制。特点:轮番而治、人民主权。(2)问题:生命和存在的意义,以及世界本质和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列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3)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营造了较为宽松社会环境,有利于思想活跃;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为古希腊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献花(0)
+1
(本文系乔一2022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