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晋能控股集团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规定(1)
2023-09-10 | 阅:  转:  |  分享 
  
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煤矿(井工)生产技术管理规定



第一部分 总 则

一、集团公司、二级公司及煤矿必须加强对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以集团公司总经理、二级公司经理及煤矿矿长为首的各级行政管理体系和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二级公司总工程师及煤矿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

二、集团公司煤炭产业部、二级公司及煤矿必须成立各级生产技术管理的专门机构,并配足专业技术人员,明确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

三、集团公司煤炭产业部、二级公司及煤矿必须不断完善各项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生产技术有关法律、法规、条例、标准、规范、规程、规定等。



第二部分 技术管理内容

四、生产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建议书及设计

(一)煤矿新增主副井或其它井筒调整为主副井

(二)变更开采煤层

1.煤矿应根据开采进度,在本煤层开采结束前3年,做好接替煤层开采计划。

2.煤矿委托有资质单位做变更开采煤层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按照必要性、储量可靠性、可行性、系统安全性、技术规范性、经济合理性要求编写。先报二级公司初审,初审通过后报集团公司审查。由集团公司煤炭产业部组织有关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行文批复。

3.变更开采煤层项目建议书经审查批复后,煤矿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变更开采煤层项目设计,设计要坚持“一井一面”的原则,做到系统简单、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设计过程中,煤矿要与设计单位充分沟通,不断完善设计方案,保证设计切合实际。二级公司要做好监督、指导工作。

4.变更开采煤层设计完成后,矿报二级公司初审,初审通过后,二级公司行文报集团公司审查。由集团公司煤炭产业部组织有关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行文批复。

5.变更开采煤层项目发生如下重大变更,须重新履行审批流程。

⑴矿井瓦斯、煤层自燃、煤尘爆炸危险等级以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发生变化的;

⑵开采地质条件、采煤方法及工艺发生变化的;

⑶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矿井供电系统、开拓方式、提升运输方式发生变化的;

⑷首采区及首采工作面布置发生变化的。

(三)采煤方法、采煤工艺变更

1.煤矿应按照初步设计、采区设计、回采工作面设计等规定的采煤方法、采煤工艺进行生产作业。如确因地质条件改变或其它原因必须改变采煤方法或采煤工艺,由有资质单位编制变更采煤方法或采煤工艺设计,报二级公司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报集团公司审批。

2.煤矿受煤层赋存、地质条件等限制,进行“三下一上”开采、残采复采、充填法开采、连采机采煤等特殊采煤方法、采煤工艺开采时,由有资质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及设计,并报二级公司初审,初审通过后,报集团公司审批。

五、生产煤矿采区设计

(一)编制范围

1.生产煤矿开拓新采区,开工前必须编制采区设计,上报所属二级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审批。否则,不准开拓或准备新采区。

2.按批准的煤矿设计文件中的首采区设计开拓或准备首采区时,不需另外编制采区设计。

但首采区地质条件或开采方案发生重大变化时,必须重新编制采区设计。

(二)编制原则

1.采区设计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编制,必须符合《矿产资源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采区设计的编制应密切结合煤矿实际,体现集团一系列办矿理念,推行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采区设计的编制必须以政府、集团、二级公司批准的设计文件(煤矿设计、改扩建设计、水平延深设计、区域设计等)和经审批的采区地质说明书为依据。

4.采区布局必须执行集团一井一面的规定。

5.采掘工作面应推广现代化技术装备,采煤工作面实现综采、煤巷掘进实现综掘;条件适宜的采区,采煤工作面长度应布置在200m-300m。

(三)审批流程

1.采区设计编制完成后,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业务部门初审;初审通过后,于开工前2个月上报二级公司审批。

2.二级公司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对采区设计进行会审,并提出详细具体的审查意见;矿对照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并经参审人员签字确认后,1个月内由二级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并行文批复。同时,报集团公司备案。

因特殊原因,暂时不能确定设计方案,需进一步查清或修改时,应以会议纪要形式形成审查意见,待条件查清或修改后及时给予批复。

(四)执行与变更

1.准备新采区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采区设计施工。采区施工和采掘过程中严禁任意扩大和缩小设计规定的煤柱,严禁破坏工业场地、矿界、防水和井巷的安全煤柱,采空区内不得遗留未经设计规定的煤柱。

2.采区设计一经签字批准,即不准在设计原版上进行改动。如遇下列情况,必须编制采区设计变更方案,报二级公司审批,审批流程同上。

(1)由于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其它原因,采区开采范围与原设计有较大变化(开采面积扩大或缩小,开采煤层数增加或减少等)。

(2)巷道布置、主要巷道支护形式、开采程序、采煤方法或采煤工艺等有重大变更的。

(3)主要生产系统有重大改变的。

(4)安全技术措施有重大改变的。

3.采区设计变更方案主要应包括变更原因、变更技术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并附图。

4.建立采区设计执行情况月度检查制度,矿井每月、二级公司每季分别由总工程师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所有生产采区(含开拓准备采区)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要存档备查。

(五)采区设计存档

1.批准的采区设计必须存档备查,同时上报二级公司、集团备案(电子版)。

2.批准的采区地质说明书、二级公司批复文件、采区设计变更方案及批复文件,必须及时同采区设计一起存档。

(六)其它

1.建(构)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上)开采,及跨井筒、大巷、井底车场硐室开采,采区设计必须依据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编制采区设计的各专业负责人的技术职称必须为工程师及以上。

3.采区名称一般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平编号(各水平的采区统一排序时,可省略),第二部分为煤层组别,第三部分为采区顺序。

4.采区设计应按照《晋能控股集团煤矿采区设计提纲》的格式和要求(详见附件)进行规范化编制。

5.本规定包括采区设计和盘区设计,为简便起见,统称为采区设计。

采区设计提纲见附件1。

六、采煤工作面设计

(一)设计原则

1.采煤工作面设计应坚持“一井一面”原则,工作面系统布置应合理、简单。两个工作面以上矿井必须在政府相关部门备案。

2.采煤方法必须安全、正规。条件适宜的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要采用长壁布置,长度应保持在200-300m;采煤工艺优先采用综采综放,条件适宜的煤矿积极推广一次采全高工艺。

(二)设计程序

1.采煤工作面在施工前必须编制回采设计。矿要按照采掘衔接计划,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专业技术部门确定回采工作面设计的具体原则,并下发设计通知单。

2.生产技术部门接到设计通知单后,负责通知相关单位提供基础资料。

3.设计技术人员根据确定的设计原则及收集的资料编制回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进行采煤工作面图纸设计。

4.采煤工作面设计编制在回采巷道施工前一个月完成。

(三)设计依据

1.批准的采区设计。

2.批准的地质说明书。

3.采煤工作面位置、井上下关系及相邻采煤工作面(边界)的地质情况,包括煤层储量、水文地质、瓦斯及二氧化碳储量情况及涌出特征、煤尘爆炸倾向、煤层发火倾向。

4.采煤工作面顶底板岩性特征、岩移特点及上下煤层间距及夹矸关系;邻近工作面同一煤层的矿压观测资料。

5.邻近工作面及边界小窑采空、积水情况资料。

6.研究确定的工作面具体设计原则。

7.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

(四)审批

1.矿井首采工作面、新水平及接替煤层首采工作面按已经批准的有关设计文件执行。

2.其它采煤工作面设计编制完成后,由矿总工程师组织会审并提出修改意见,修改结束后经各部门核实,并签字确认,由矿总工程师审批,并报二级公司备案。

3.地质条件复杂,有煤与瓦斯突出,受水害、火灾等严重威胁的采煤工作面设计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初审,二级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五)执行与变更

1.工作面掘进、安装、回采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采煤工作面设计施工。

2.采煤工作面设计一经签字批准,即不准在设计原版上进行改动。如遇下列情况,必须编制设计变更方案,报矿总工程师审批,审批程序同上。

(1)由于工作面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其它原因,开采范围与原设计有较大变化。

(2)巷道布置、主要巷道支护形式、开采程序、采煤方法或采煤工艺等有重大变更。

(3)主要生产系统有重大改变。

(4)安全技术措施有重大改变。

3.采煤工作面变更方案主要应包括变更原因、变更技术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并附图。

(六)其它

1.采煤工作面名称一般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平编号(只有一水平可省略),第二部分为煤层组别,第三部分为采区编号,第四部分为工作面顺序。

2.采煤工作面(长壁综合机械化)设计应按照《晋能控股集团煤矿采煤工作面设计提纲》的格式和要求(详见附件)进行编制。

回采工作面设计提纲见附件2。

巷道支护专项设计

编制

1.编制范围

(1)矿井主要井巷工程掘进及掘进遇地质构造(断层、陷落柱、破碎带等)、空巷、揭煤、开口、分岔、拐弯段、三角区及松软煤(岩)层等特殊情况。

(2)受动压影响的采煤工作面、接替工作面的回风、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存在巷道顶底板、两帮移近量严重地段。

2.编制依据:巷道现场地质条件和生产条件调查、巷道围岩物理力学性质测定、围岩结构观测和矿压监测资料。

3.编制单位:

(1)主要井巷支护设计由煤矿生产技术科组织相关科室编制。

(2)大断面、交叉点、水泵房、变电所,回采工作面切巷刷扩以及特殊黄泥顶板等特殊地段的支护设计,需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支护设计。

(3)受动压影响的采煤工作面、接替工作面的回风、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存在巷道顶底板、两帮移近量严重地段的支护设计,需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支护设计。

审批:

1.煤矿编制的支护设计,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会审并审批。

2.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的支护设计,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初审,二级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八、采掘作业规程

(一)采掘工作面作业前必须编制采掘作业规程,并做好煤矿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复审、贯彻、落实、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严禁无规程作业。

(二)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由采掘队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编制,编制依据要充分,内容要齐全,并切合工作面实际。采掘作业规程提纲见附件3和附件4。

(三)作业规程编制完成后,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生产技术、地测防治水、安全、通风、机电、运输、调度、煤质、劳资、供应等相关部门进行集体会审,各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并签字,最后由矿总工程师提出审批意见。

新矿井、新水平、变更煤层的首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经矿初审完成后,由二级公司总工程师组织有关部门审批。

(四)作业规程的贯彻学习,必须在工作面开工前完成,由采掘队负责人组织学习,由编制规程的技术人员负责贯彻。

(五)作业规程应由矿长签字并组织执行,采掘队主要领导负责实施。

(六)煤矿由总工程师每月组织一次作业规程复审(当工作面条件出现重大变化时,应及时复审),每季度重新组织一次作业规程的学习贯彻。二级公司由总工程师每季度组织一次作业规程复审。

(七)作业规程在执行过程中,因地质条件或生产条件发生变化与规程不符时,应及时修改作业规程,并重新进行审批和学习贯彻。

九、安全技术措施

(一)采掘工作面过断层、陷落柱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编制全技术措施并报矿长批准后执行。

(二)大断面、交叉点、水泵房、变电所,回采工作面切巷刷扩以及采掘工作面过空巷、特殊黄泥顶板、由煤矿总工程师负责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并报二级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三)受动压影响的采煤工作面、接替工作面的回风、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存在巷道顶底板、两帮移近量超过500mm、漏顶、片帮、锚杆锚索断裂失效的,必须立即停止采掘活动,由二级公司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制定巷道变形处理方案,并负责审批其安全技术措施。

(四)临时施工或巷道维修等工程,施工前必须制定由矿总工程师审批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经矿长签发后贯彻执行。

(五)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内容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行业规定等制定,要保证措施安全可靠、易于操作,且切合实际、经济可行。

(六)安全技术措施内容组成应包括详细的文字说明书部分和图表说明部分。

晋能控股集团生产技术审批及备案表见附件5

十、技术资料管理

各矿生产技术业务管理部门要实现技术资料管理档案化,做到一面一档案,并留存电子档案。技术资料主要内容包括:

1、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地质预报等图纸。

2、工作面开采设计及变更文件。

3、工作面安全条件验收记录。

4、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作业规程贯彻学习记录以及贯彻实施情况复审意见。

5、工作面设备安装、初采、末采、设备回收、过地质构造(现象)、过空巷、过煤柱、过冒顶区、过钻孔(经辨识评估存在安全风险的)、过陷落柱以及托伪顶开采等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6、支护材料管理台账。

7、现场安全记录台账。包括作业前岗位安全风险辨识及安全确认记录、零星工程现场处置记录、班评估记录、乳化液浓度自检记录、设备检修维护保养记录台账。

8、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矿压观测记录、分析报告及问题处理记录。

9、技术总结报告。

10、其他。

第三部分 其 它

十、晋能控股集团所辖二级公司、煤矿(井工)均应按本规定执行。

十一、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生效。











目 录

附件1:采区(盘区)设计提纲 1

前言 1

第一章 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2

第二章 采区方案设计及方案比较 6

第三章 采区巷道布置 8

第四章 采掘顺序及采煤方法 10

第五章 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1

第六章 采区通风系统 12

第七章 采区供水及防尘系统 15

第八章 采区防灭火系统 16

第九章 采区排水系统 17

第十章 采区运输系统 19

第十一章 采区供电系统 20

第十二章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23

第十三章 安全技术措施 27

第十四章 存在问题及建议 27

采区设计有关要求 28

附件2:采煤工作面设计提纲 30

概述 30

第一章 工作面概况 30

第二章 巷道布置 32

第三章 采煤方法 33

第四章 工作面设备选型和设备布置 34

第五章 工作面生产系统 35

第六章 工作面一通三防 36

第七章 工作面供电设计 37

第八章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8

第九章 矿压监测 38

第十章 六大系统 38

第十一章 安全技术措施 39

第十二章 灾害应急措施和避灾路线 39

第十三章 其它有关内容 39

第十四章 特殊说明 39

附图 39

附件3: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提纲 41

第一部分 41

封面、会审页、目录页、学习贯彻、复审页样本 41

正文章节内容及建议提纲 47

第一章 概 况 47

第二章 采煤方法 49

第三章 顶板控制 51

第四章 生产系统 55

第五章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8

第六章 煤质管理 59

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 59

第八章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62

采煤作业规程附图 62

附件4: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提纲 64

第一部分 64

封面、会审页、目录页、学习贯彻页、复审样本 64

第二部分 70

正文章节内容及建议提纲 70

第一章 概况 70

第二章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70

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72

第四章 施工工艺 77

第五章 生产系统 80

第六章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85

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 85

第八章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88

掘进作业规程图纸 89

附件5:晋能控股集团生产技术审批及备案表 90

附件1:采区(盘区)设计提纲

前言

简要说明煤矿概况、煤矿生产布局现状及其对本采区的接续要求。

简要说明本设计的主要内容:采区生产能力;采区大巷、总回风巷布置;单翼或双翼采区、单层或联合布置,采区上下山数目及位置,采区车场形式;采区主要硐室;采区主要设备;采区内设计采煤工作面(走向或倾向)数目及开采顺序;工程量及工期。

列出本采区设计的主要依据:经批准的煤矿设计或改扩建设计、水平延深设计、区域设计等(编制单位、批准时间),经批准的地质说明书(编制单位、批准时间),采区设计任务书或委托书,有关的矿压观测资料及其它相关资料。

第一章 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 采区概况

一、采区范围

说明采区所在的水平,采区四周边界,采区走向长度、倾斜长度、采区面积、开采上、下限标高、采区可采煤层的埋藏最大、最小深度。

二、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详细描述周围临近采区或矿井、煤层开采情况。

三、地面位置及建筑物

采区对应的地面位置、区域、地形地貌、水系、地面积水范围及区域内的建(构)筑物,开采后对地面建(构)筑物的影响情况、破坏程度及应采取的措施。

四、区内钻孔情况

概述区内钻孔的数量、封孔质量、可利用程度等。

区内钻孔特征表

孔号 见煤层号 见煤底板标高(m) 煤厚

(m) 孔深(m) 终孔

层位 封孔

质量 备注

第二节 煤层赋存情况及顶底板特征

一、煤层赋存情况

概述煤层赋存情况并填下表

煤层赋存情况表

煤层编号 煤层厚度 煤层倾角

(°) 煤层结构

[上(夹石)下](m) 稳



性 标



层 层间距

(m) 最小-最大

平均 最小-最大

?平均

煤层特征表

煤层 颜色 光泽 普氏系数(f) 容重(吨/m3)

煤层工业指标表

煤层 水分

(%) 灰分Ad

(%) 硫分St.d

(%) 挥发分

(%) 发热量

(MJ/kg)

工业

牌号 二、煤层顶底板特征:

分煤层详述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颜色、结构性质、破碎程度、管理难易等内容。

第三节 地质构造

详细叙述采区范围内及其周围的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及陷落柱、岩浆岩的产状、性质、发育程度、分布特征、控制程度,以及对开采的预计影响程度等。

第四节 水文地质

一、实见水文地质情况:

1、叙述已开拓、开采的相邻采区、相同煤层实见水文地质及水害情况。

2、分析地面塌陷、裂缝、封闭不良钻孔、上覆煤层及本煤层老空积水对采掘活动的影响。

二、主要含水层及地质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

1、说明主要含水层及其主要特征(指从第四系至奥灰对采区涌水有影响的含水层)。

2、主要构造水文地质特征。

3、采空区积水情况。

三、安全隔水层厚度:

主要叙述各隔水层厚度等主要特征。

四、突水系数计算(针对带压开采矿井,划定带压区域,计算突水系数,评价突水危险性)。

五、防隔水煤(岩)柱:

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要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的有关规定要求,需要计算的煤(岩)柱,要有计算过程(与采区地质说明书相符)。

六、采区涌水量:

采区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要与已经审批的采区地质说明书提供的数据一致。最大涌水量要有计算过程。

七、防治水措施及建议。

第五节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叙述采区瓦斯和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和相对涌出量,煤尘爆炸指数及其爆炸性,煤层自燃发火倾向,地温、地压情况。

第六节 储量计算

各煤层走向长度、倾斜长度、煤层厚度、容重等。

各种煤柱留设:描述各种煤柱的留设依据及其宽度。

分煤层分块段的储量情况(工业储量、煤柱损失、设计可采储量、采区回采率等)及汇总表。

插图:储量计算图

注:储量计算参照《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执行;采区回收率厚煤层不应小于75%、中厚煤层不应小于80%,薄煤层不应小于85%。

煤层编号 块段编号 地质资源量(万t) 探明资源量(万t) 控制资源量(万t) 推断资源量t)(万 工业储量(万t) 合计

采区可采储量表 煤层编号 块段编号 工业储量(万t) 永久煤柱(万t) 设计资源量

(万t) 保护煤柱(万t) 采区回采率(%) 设计可采储量(万t) 断层 防水 井田境界 地面建筑物 其它 小计 工业场地 井筒 主要巷道 小计 合计 第二章 采区方案设计及方案比较

第一节 方案设计

采区设计方案至少要有两个,一般情况下将主导方案作为第一方案。

概括叙述各设计方案,包括采区上下山所在的层位、巷道第一开门口的位置、方位、巷道长度、坡度、调向开门位置、采区工作面布置方式等。

第二节 方案比较

采区设计方案要求以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安全上可靠为原则。

采区设计方案比较主要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全面比较,通过比较确定最优方案。

技术比较:主要从采区的通风、运输、供电、排水等生产系统方面进行比较,既考虑生产,又兼顾安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经济比较:主要从开拓掘进工程量和费用、充分利用现有系统节约的费用以及采区供电、排水、运输及巷道维护等方面的费用进行比较。要有相应的计算过程。

综合结论:用简洁的文字综合以上经济、技术比较,选择最优方案,推荐为主导方案。

技术经济比较表 方案 技术比较 经济比较 优点 缺点 优点 缺点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设计方案经济比较表 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数量 投资

(万元) 数量 投资

(万元) 数量 投资

(万元) 井巷工程 采区大巷             总回风巷             采区运输上山             采区轨道上山             采区回风上山             采区上部车场             采区中部车场             采区下部车场             采区煤仓             采区变电所             采区泵房水仓             …             小计             百分比 100 100         设备与材料 皮带运输机             绞车             水泵             排水管路             供水管路             压风管路             供电设备             电缆             …             小计             百分比 100 100         经营费用 提升费             运输费             通风费             排水费             巷道维护费             …             小计             百分比 100 100         合计             百分比 100 100         注:表中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增减。

第三章 采区巷道布置

第一节 采区巷道布置

一、采区准备巷道布置

按照选取的最优方案,分别详述各开拓、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

(一)采区大巷、总回风巷布置:分别详细叙述采区大巷、总回风巷的层位、开门位置、方位、坡度、长度等。

(二)采区上下山布置:分别详细叙述采区运输上下山、轨道上下山、回风上下山的层位、开门位置、方位、坡度、长度等。

(三)采区上、中、下部车场布置:分别详细叙述采区上、中下部车场的形式、层位、位置、方位、坡度、长度等。

(四)采区主要联络巷布置:分别详细叙述采区主要联络巷的层位、位置、方位、坡度、长度等。

(五)采区主要硐室布置:分别详细叙述采区煤仓、变电所、水仓及泵房等的层位、位置、方位、坡度、长度、容量等。

二、采煤工作面布置

包括工作面个数、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掘进方向、区段煤柱的留设,不同煤层上下两个工作面的巷道错距等。

采煤工作面布置要充分考虑通风、运输、防治水等因素,适当增加工作面走向长度,增大工作面储量、单产和服务年限,减少回采巷道工程量,有利于巷道维护,减少工作面搬家频率,工作面布置方式要有利于工作面顶板、设备等方面的安全管理。

三、采区工程量

采区总工程量,准备巷道工程量,回采巷道工程量,全岩工程量,全煤(半煤岩)工程量。

采区巷道工程量一览表 序号 巷道

名称 性质 断面形式 支护方式 面积(m2) 工程量(m) 坡度(o) 备注 岩巷 煤巷 半煤巷 小计 合计

第二节 巷道断面及支护

一、巷道断面

叙述设计范围内的各类巷道断面形式及断面积。

二、巷道支护方式

分别详述各巷道的永久支护方式及支护参数,要有支护设计计算及依据。

三、巷道施工工艺:

包括打眼工具、爆破方式、耙装方式、运输方式。

(一)施工方法:分别说明设计范围内各类巷道的施工方法(综掘或炮掘、一次成巷或分次成巷),简要说明落岩、装岩等施工机具(名称、型号、数量、简要技术参数等,可列表)。

(二)施工工期:简要说明采区同时安排几个掘进头施工,分别说明各掘进头的接续顺序、施工工艺、月进尺,确定采区施工工期(至首采工作面形成)。



采区施工进度表 施工队伍 工程名称 岩性 掘进方式 工程量(m) 月进尺(m) 工期(月) 第一年 第二年 备注 02 4 6 8 10 12 02 4 6 8 10 12 区队 1 2 3 区队 1 2 3 注:此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第四章 采掘顺序及采煤方法

第一节 掘进顺序

采区内同一煤层的一翼最多只能安排2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说明掘进工作面的名称及接续顺序。

第二节 回采顺序

坚持一井一面原则布置回采面。说明采区内不同煤层的开采顺序,同一煤层采煤工作面的回采顺序。

第三节 采煤方法

一、采煤方法

说明采煤工作面的采煤方法。

二、采煤工艺

包括采煤工作面落煤、装煤、运煤方法、工作面支护及采空区管理、劳动组织。

第四节 采煤工作面装备

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计算和支架(柱)选型:应有详细计算过程,矿压等参数选取应有依据。

采煤设备选型:进行简要计算,选取采煤机、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可伸缩带式输送机、乳化液泵站等设备;描述设备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和数量。

列表叙述采煤工作面设备的名称、型号、使用地点、用途。

第五章 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第一节 采区生产能力

1、简要介绍采区采煤工作面及开采煤层的采高、容重、面长等计算采区生产能力所需要的基础数据。

2、采煤工作面单产能力计算。

3、采区生产能力计算。

第二节 采区服务年限

采区服务年限按下式计算:

T=ZC/(A0.K)

式中T—采区服务年限,a;

Z—采区可采储量,万t;

C—采区回采率,%; 薄煤层不低于85%,中厚煤层不低于80% ,厚煤层不低于75%;

A0—采区设计生产能力;

K—储量备用系数,取1.3—1.5。

第六章 采区通风系统

第一节 通风系统

一、矿井通风现状:简要说明矿井通风方式、主要通风机型号、矿井需风量、矿井实际进风量、主要通风机排风量、矿井负压等参数。

二、新采区投产后矿井采场分布情况:简要说明新设计采区投产后矿井生产采区个数、每个生产采区内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个数、掘进工作面个数、硐室个数及其它用风地点。

三、采区通风系统,用文字叙述从进风井到工作面的采区进风路线、从工作面到回风井的回风路线。(要求:采区必须有单独的回风道实行分区通风,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要采用独立通风, 严禁2个采煤工作面串联通风;采区变电所必须独立通风;采区进回风上、下山必须贯穿整个采区,严禁一段为进风巷,一段为回风巷;采区必须设置至少1条专用回风巷,采区专用回风巷不得用于运料、安设电器设备。)

四、采区通风方式:说明设计采区采掘工作面通风方式,如采煤工作面采用U形通风方式、上(下)行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供风。

五、采区通风设施:简要叙述新设计采区投产时采区通风设施的类型、数量、位置。

第二节 采区风量计算

一、采煤工作面风量计算: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根据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工作面的气象条件、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炸药量等因素分别进行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进行风速验算(使用煤矿用防爆型柴油动力装置机车的矿井,行驶车辆巷道的供风量还应当按同时运行最多车辆数增加巷道配风量,增加配风量后进行风速验算),满足要求时,该最大值即是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一)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二)按气象条件计算

(三)按工作面每班工作最多人数计算

(四)按炸药量计算

(五)选取最大值,行驶煤矿用防爆型柴油动力装置机车的巷道还应当按同时运行最多车辆数,增加巷道配风量。

(六)按风速进行验算。

根据上述计算,确定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二、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一)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二)按炸药使用量计算

(三)按人数量计算

根据以上计算,选取其中最大值,行驶煤矿用防爆型柴油动力装置机车的巷道还应当按同时运行最多车辆数,增加巷道配风量。

(四)风量验算:按风速验算

(五)局部通风机选型计算

局部通风机需要吸风量的确定。

根据上述计算的风量要求,对照局部通风机性能参数选择合适的局部通风机和风筒规格,并说明该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大小。

(六)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全风压风量计算。

三、采区硐室风量计算

按采区内各个独立通风硐室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来计算。

四、其它用风地点风量计算(行驶煤矿用防爆型柴油动力装置机车的巷道还应当按同时运行最多车辆数,增加巷道配风量。)

五、插图:通风系统图

第三节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按照通风路线顺序,即进风井、主要进风大巷、采区进风巷、采煤工作面、采区回风巷、主要回风大巷、风井等逐段计算其通风阻力,各段风量选取以该地点实际供风量为依据。

求出新设计采区投产和生产最困难时期全矿井通风阻力、矿井风压和矿井等积孔,附通风阻力计算表。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表 时期 节点序号 巷道名称 支护形式 阻力系数() 巷道长度(m) 巷道周长(m) 净断面(m2) 摩擦

风阻

() 风量(m3/s) 阻力() 风速(m/s) 容易

时期 H容易=1.15×∑阻力 困难

时期 H困难=1.15×∑阻力

第四节 矿井通风能力校核

分析计算新采区投产时矿井需风量大小;根据矿井风量、风压等参数,对照矿井风机性能曲线和风机现运行状况,核实矿井通风能力是否能够满足设计采区投产后的风量需求。若设计采区负压过大,要采取措施将负压控制在规定值范围内。

第七章 采区供水及防尘系统

第一节 采区需水量计算

一、采煤工作面用水量

综合考虑煤层注水量;采煤机内、外喷雾用水量;液压支架降、移架时的喷雾水量;湿式钻眼用水量;放炮落煤喷雾用水量;冲洗煤壁用水量;攉煤用水量;转载点喷雾用水量;进、回风巷风流净化喷雾、洒水用水量;泵站的用水量等。

二、掘进工作面用水量

综合考虑掘进机内、外喷雾用水量;湿式打眼用水量;放炮落煤喷雾用水量;冲洗煤壁用水量;转载点喷雾用水量;风流净化喷雾、洒水用水量等。

三、其它用水量

综合考虑采区隔爆设施、采区巷道冲刷、采区风流净化、灌浆系统、消防用水和供水施救用水等所需用水量。

四、采区需水量

Q=Q采+Q掘+Q其它

水量计算有关参数按《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或参考《煤矿防尘与粉尘检测》等选取。



第二节 采区供水系统

一、水源:简述采区供水系统水源位置、水量(或水池容积)、水压、水质,验算是否满足采区供水要求。

二、供水设备和管路:简述采区内部的供水设备、和管材(分段)的型号、数量,管路的敷设及三通和阀门的配置。

三、采区供水路线:详细叙述从水源到工作面的供水路线,应分段标明管径。

四、插图:采区供水系统图,应详细标明采区防尘系统

第三节 采区防尘系统

一、采区大巷、总回风巷防尘:简述喷雾洒水、净化水幕、隔爆等设施的布置(位置、数量)及要求。隔爆水棚必须论述主要和辅助隔爆棚设置地点、水棚型号、布置方式、每组水棚水量计算、水棚架数、水棚区长度等。

二、采区上下山防尘:分别简述采区上下山喷雾洒水、净化水幕、隔爆等设施的布置(位置、数量)及要求。

三、采煤工作面防尘:简述采煤工作面喷雾洒水、净化水幕、隔爆等设施的布置(位置、数量)及要求;叙述采煤工作面注水系统,包括钻孔机具、注水孔的布置、注水相对于工作面的位置及要求等。

四、掘进工作面防尘:简述掘进工作面喷雾洒水、净化水幕、隔爆等设施的布置(位置、数量)及要求等。

第八章 采区防灭火系统

第一节 采区消防系统

分析采区供水系统是否满足消防要求(水源水量、管路、支管、阀门等);简述采区内消防设施设备的地点、规格、数量。

第二节 采区防灭火系统

一、防灭火措施:简述采区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和最短发火期;根据自然发火期确定采煤工作面的开采方式及防止自然发火的措施,进行相应设计。

二、防灭火设计(可另外编制专项设计):容易自然和自然煤层必须进行防灭火系统设计,必须预先选定构筑防火门的位置,灌浆设计主要包括浆材的选取、制浆设备及位置、输送管路选择、灌浆方式及方法、疏水系统、灌浆后防止溃水及透水的措施;注氮设计主要包括注氮设备的选择、安设位置;管路的敷设;注氮的时间、注氮量;采空区气体成分的监测;防止氮外漏的措施;喷洒阻化剂防灭火设计主要包括阻化剂选择、阻化防火系统选择、装备选择、喷洒量、喷洒时间等要求。

三、束管监测系统: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应设置束管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束管监测系统的型号;标志性气体;观测点的位置;束管管路的敷设;预测预报制度;采取的措施。

第九章 采区排水系统

第一节 采区排水系统

一、排水系统:确定采区排水方式,叙述从工作面到地面的排水路线及排水方式。

二、水仓泵房设计:根据采区涌水量(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计算确定水仓长度和容量,简述泵房的布置。(下山采区必须建有能满足要求的排水系统,采区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4h的采区正常涌水量)

三、插图:采区排水系统图

第二节 排水设备选型

根据采区正常、最大涌水量,水泵房、排水口标高,矿井水酸碱度等条件进行排水设备选型。

一、选择水泵

(一)正常涌水时水泵排水能力计算

(二)最大涌水时水泵排水能力计算

(三)水泵扬程计算

(四)预选水泵,包括型号、数量等参数。

(五)水泵稳定性校验

二、选择管路

(一)计算管径:确定管材、选取流速,计算排水管内径,分别确定正常涌水时和最大涌水时排水管路趟数。

(二)计算管路特性:求出阻力系数,列出管路特性方程。

三、确定工况

利用特性方程,绘制管路特性曲线,与水泵特性曲线的交点即为工况点。

工况点 流量(m3/h) 扬程(m) 效率(%) 四、验算排水时间

分别计算正常涌水时和最大涌水时每天必须的排水时间,每天的排水时间均需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五、确定电机容量

工况点在水泵工业利用区域内,根据设备手册选配电机。

注:采用多级排水时,必须对每一级泵房的管网能力(水泵能力、管路能力、水仓容量、供电能力等)进行验算,直到最末一级排到地面。

确定水泵供电开关型号及参数整定



第十章 采区运输系统

第一节 采区运输系统

一、采区运煤系统:确定采区上下山及中间平巷运煤方式,简述从采煤工作面到地面的运煤路线。

二、采区辅助运输系统:确定辅助运输方式(人员、材料、设备等),简述辅助运输路线。

三、插图:采区运输系统图

第二节 运输设备选型

必须按步骤进行详细计算,列出公式、说明参数意义,并指出选择公式和参数的依据。

一、运煤设备选型计算(以带式输送机为例):

(一)选择机型:首先根据原始资料和其它要求选择带式输送机的类型。如选用通用设备还是专用成套设备,是固定式还是吊挂式等。

(二)确定输送带宽度。

(三)计算确定基本参数

1、输送带线质量;

2、物料线质量;

3、托辊旋转部分线质量;

4、计算输送带许用张力;

5、选择滚筒;

6、计算各直线区段阻力。

二、输送带张力计算: 用逐点法计算输送带关键点张力,输送带张力应满足摩擦传动条件和垂度条件。

(一)打滑验算

(二)输送带强度验算

(三)选取电机功率

(四)制动力矩计算

三、辅助运输设备选型计算:

根据采区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辅运方式。并校验相关技术指标。

四、其它设备计算。

第三节 提升运输安全设施

确定提升运输安全设施的型号、种类、数量、安装位置。

第十一章 采区供电系统

第一节 采区供电系统

确定采区供电方式(电源、线路等)及采区变电所(配电点)的位置。

第二节 采区供电设备选型

必须按步骤进行详细计算,列出公式、说明参数意义,并指出选择公式和参数的依据。

一、采区负荷统计:列表说明。

电力负荷统计表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 量 备 用 电机功率 额定电压 二、变压器选型计算:

(一)确定设备需用系数及功率因数

(二)采煤工作面变压器的选择

(三)掘进工作面变压器的选择计算

(四)运输变压器的选择计算

三、高压电缆选型计算:

(一)统计采区装机总容量

(二)计算采区总视在功率

(三)按高压电缆的最大长时工作电流选电缆截面

(四)按经济电流密度J选择电源高压电缆截面

(五)按允许电压损失校验电缆截面

(六)热稳定检验电缆截面

四、低压电缆选型计算。

(一)支线电缆截面的选择:由于支线电缆经常移动,需要选橡胶电缆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一般按机械强度要求的电缆允许截面表选择。电缆长度的选择。

(二)煤机电缆选择。

(三)工作面溜子电缆选择。

(四)溜子道电缆选择。

根据计算所得值,查表选择溜子道电缆型号,说明其长期容许载流。

掘进、运输等其余电缆截面选择方法同上,经计算均标在供电系统图中。确定电缆长度时按实际巷道长度的尺寸再加10%。

(五)按正常允许电压损失选择电缆截面:计算支线电缆电压损失、变压器的电压损失和允许电压损失,计算满足电压损失的最小截面,选干线电缆。

(六)按起动条件校验电缆截面:计算采煤机电机的最小起动电压、采煤机启动时各部分电压损失、启动时变压器电压损失、启动时总电压损失,确定所选截面是否满足起动条件的要求。

(七)短路电流计算

绘制各工作面短路电流计算图。

对所确定的短路点分别计算短路电流值,用于检验设备的动热稳定性及校验机电保护的可靠性。

五、电气保护整定计算。

(一)高压防爆开关的选择

根据电压等级及计算电流额定电流,选择高压真空配电箱型号及台数。

(二)低压开关的选择

根据电压等级及变压器二次侧额定电流,选择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额定工作电流、最大分断能力)。

(三)低压开关整定值计算及灵敏度校验

(四)采煤工作面低压开关整定值计算及灵敏度校验

(五)掘进工作面低压开关整定值计算及灵敏度校验

(六)运输线路馈出开关的整定值计算及灵敏度校验

六、插图:采区供电系统图、采区电气设备布置图

第三节 采区信号与照明

一、采区信号系统:叙述采区上下山、车场、工作面、两巷等场所的信号设施及位置。

二、采区照明系统:叙述采区上下山、车场、工作面、转载点等主要场所的照明设置情况。

第十二章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第一节 监测监控系统

一、瓦斯监测:描述采区(包括进回风大巷)的瓦斯监测设备(分站、传感器)的种类、数量、设置地点,报警瓦斯浓度、断电瓦斯浓度、断电范围、复电瓦斯浓度,及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的报警浓度等(建议列表)。

二、其它监测:描述采区(包括进回风大巷)的一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风速、风压、风门、风筒、馈电、设备开停等传感器的种类、数量、设置地点,超限报警限值等(建议列表)。

三、描述监测信号电缆、电源电缆的敷设及电源要求等。

四、瓦斯超限报警撤人和恢复生产的规定内容,以及其它监测超限报警撤人等内容。

五、描述采区(包括进回风大巷)内的安全监测监控仪器、仪表使用、悬挂、移动的规定要求。

六、插图:安全监控系统设备布置图和安全监控系统断电控制图,布置图应标明巷道名称、传感器种类以及传感器、断电控制器、分站、电源、中心站等设备的位置、接线、断电范围、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传输电缆、供电电线等;断电控制图应标明甲烷传感器、馈电传感器和分站的位置,断电范围,被控开关的名称和编号,被控开关的断电接点和编号。

第二节 人员定位系统

一、叙述与采区(包括进回风大巷、含重点区域、限制区域)相关的读卡器和定位分站的型号、数量、安装地点与位置等(建议列表)。

二、插图:人员定位系统图,图上应标明电源、分站、中心站等设备位置以及读卡器和定位分站型号、安装位置等。

第三节 压风(自救)系统

一、压风量、风压计算

根据采区内掘进、采煤工作面数量及需用压风的设施,综合考虑压风自救供风量与风压要求,计算采区需用的压风量、风压。

二、压风机选择

矿井压风系统概述。

根据计算的风量、风压,计算、选择压风机,或验算现有压风机是否满足要求。说明空压机类型、安装位置,必须符合压风自救的要求。

三、压风管路系统

计算选择压风管路(直径、材质),叙述采区(包括进回风大巷)压风管路系统,说明主管路、分管路、工作面管路的管径,供气阀门间距等。必须符合压风自救的要求。

四、压风自救装置

叙述采区(包括进回风大巷)内的压风自救装置或供气阀门的位置、数量,压风自救装置的功能、操作、供风量与风压等要求。

五、叙述压风自救装置或供气阀门的安装位置及安装高度要求。

(一)叙述压风管路敷设、放水要求,及防止灾变破坏的保护措施。

(二)制定压风自救管路接入紧急避险设施的保护措施等。

(三)插图:压风(自救)系统图,应标明压风管路、管径、压风自救装置或供风阀门位置、风压、避灾路线等。

第四节 供水施救系统

一、供水施救管路系统:说明采区供水系统的水源、水质、水压、供水管路布置及管径是否符合供水施救系统的要求。

二、叙述供水施救阀门位置、数量和水压等。

三、制定供水施救管路接入紧急避险设施的保护措施。

四、供水施救管路、水源的防冻措施等。

五、插图:供水施救系统图,应标明供水管路、管径、供水阀门位置、水压、避灾路线等。

第五节 通信联络系统

一、通信联络系统:叙述采区车场、变电所、工作面及两巷、调度室等要害场所(部门)直接联系的通信设施、电话位置等。必须符合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通信联络系统”的要求。

二、插图:通信联络系统图

第六节 紧急避险系统

一、紧急避险系统组成:

简要说明采区内紧急避险系统的组成:自救器、紧急避险设施、配套系统、避灾路线、应急预案等。

二、紧急避险设施:

确定采区内紧急避险设施类型(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移动式救生舱)、规格尺寸、容纳人数、服务年限;确定避难硐室设置地点、布置层位等;明确紧急避险设施的结构与支护形式要求;明确紧急避险设施内的压风、供水、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要求;明确紧急避险设施维护管理要求;相关的其它措施和要求等。紧急避险设施的施工或安装应有专门设计。

三、自救器:说明矿井自救器类型、防护时间及数量。

四、避灾路线:叙述水、火、瓦斯、煤尘、冲击地压、顶板等各类灾害的避灾路线。

五、应急预案:简要说明从设计采区准备到结束期间的矿井应急预案应包括的主要灾害类型。

六、插图:采区避灾路线图,按灾害类别标示避灾路线,应从工作面绘到地面,标明避灾路线上所有巷道名称;并将采区内的紧急避险设施标在避灾路线图上,注明具体位置、规格、种类及距工作面的距离。

第十三章 安全技术措施

针对本采区情况,分析可能存在的水、火、瓦斯、煤尘、通风、提升运输、供电、顶板、冲击地压、地温等重大灾害,并分别提出预防重大灾害的安全技术措施。需要另外编制的防治水设计、瓦斯抽放设计、防灭火设计、防突设计、防冲击地压设计等专项设计,必须在相应安全技术措施中明确指出。

第一节 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节 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节 瓦斯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开采突出煤层的矿井要增加防突安全技术措施章节)

第四节 防灭火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第五节 防尘安全技术措施

第六节 提升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第七节 供电安全技术措施

第八节 顶板与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第九节 地温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第十四章 存在问题及建议

分析采区地质、采区设计、防治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水害、煤层自燃发火、三下开采以及其它方面存在的重大技术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采区设计有关要求

一、附图格式及要求

(一)所有附图必须采用计算机绘图。

(二)图中签字、图例、标注等齐全、规范、清晰。

(三)要有附图目录。

二、附图内容

(一)井上下对照图:可与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合用。

(二)综合柱状图:比例1:500或1:200。

(三)储量计算图。

(四)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所有方案)。

(五)采区巷道布置剖面图(所有方案)。

(六)巷道断面图:巷道断面与支护,比例1:50。

(七)采区主要车场平面、断面图:比例1:500或1:200。

(八)硐室平、剖、断面图:选取合适比例。

(九)工作面支架布置平面图和剖面图。

(十)工作面设备布置图。

(十一)通风系统图(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还应增加瓦斯抽采系统图)。

(十二)采区供水系统图。

(十三)采区运输系统图。

(十四)采区供电系统图、采区电气设备布置图。

(十五)采区排水系统图。

(十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图。

(十七)人员定位系统图。

(十八)压风(自救)系统图。

(十九)供水施救系统图。

(二十)通信联络系统图。

(二十一)采区避灾路线图。

三、其它格式要求

(一)采区设计应包括封面、扉页、设计页、审查页、目录、正文、附图等主要部分。

(二)正文部分每章标题为宋体加粗,其余用仿宋字体。每一章要在新页开始。

(三)插图应用适当的字体大小,保证图表清楚、视觉舒适。

(四)编制单位要有盖章。

附件2:采煤工作面设计提纲

概述

一、工作面的井上下位置及对地表的影响,盖山厚度和四邻关系、主要大巷的关系。

二、工作面周围开采状况。

三、工作面所采煤层及开采顺序。

四、工作面计划接替时间和安装时间。

五、回采巷道的掘进方式和工作面开采方式和采煤工艺。

六、工作面设计的依据。

七、其它特殊说明。

第一章 工作面概况

第一节 工作面简介

一、简单介绍煤层、水平、采区、工作面名称,工作面标高。

二、地面位置、地面标高。

三、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及回采对地面的影响情况。

四、工作面几何尺寸,包括推进长度、工作面长、面积。

第二节 煤层情况

一、煤层总厚度:工作面范围内煤层的最大、最小、平均厚度及变化情况。

二、煤层产状:煤层的走向、倾向、倾角及大致变化情况。

三、描述煤层赋存情况,如结构、层理、节理、硬度等,以及对回采影响。

四、描述煤层可采系数和变异系数。

五、对煤层的特性进行描述。

六、描述煤层煤质和煤种的各种指标。

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

一、煤层顶板:描述伪顶、直接顶、基本顶的岩性、硬度、物理力学特征、层理、节理、厚度、顶板分类情况及其变化。

二、煤层底板:描述直接底、基本底的岩性、硬度、物理力学特征、层理、节理、厚度、顶板分类情况及其变化。

三、工作面综合柱状图。能够直接反映出煤层结构、厚度、夹矸和直接底、老底以及不低于8倍采高的煤层顶板岩性、厚度、间距等。

第四节 地质构造情况

一、描述裂隙、断层、褶曲及陷落柱、岩浆岩、冲刷带等的发育情况,分析其对回采工作面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对回采有影响的断层在工作面的具体位置,及其对回采影响的具体范围和程度。)

二、按比例绘制工作面巷道、切眼布置图,将具体构造表示在图上。

第五节 水文地质情况

一、含水层的分析:对回采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量、涌水形式、补给关系及影响状况。

二、其它水源分析:老空水、地表水、注浆水、钻孔和构造水的情况和对回采的影响。

三、工作面的涌水量:最大最小涌水量、正常涌水量。

四、其它特殊地质水文情况说明。

第六节 其它地质情况

一、煤矿瓦斯等级情况。

二、工作面瓦斯情况。

三、煤尘爆炸指数。

四、煤层自然发火期和煤层自燃分类。

五、地温、地热、地压对回采影响。

第七节 储量计算和服务年限

一、计算回采工作面储量。

二、计算工作面服务年限。

三、工作面储量表。

第二章 巷道布置

第一节 采区巷道布置

采区轨道巷、运输巷、回风巷具体布置情况,与煤矿大巷如何形成生产系统。

第二节 工作面巷道

一、工作面长度及推进长度,停采线位置。工作面巷道布置原则及依据,临近工作面或采空区煤柱留设情况。

二、巷道断面规格、支护形式、长度、掘进方式以及主要用途,掘进设备。设计工程量及支护材料的选择计算和支护材料的情况。

三、切眼布置形式、长度、断面规格及支护要求。

四、溜煤眼个数及设置原则、断面、尺寸及用途,溜煤眼的位置及与运输巷相互关系。

五、联络巷的个数,布置原则、支护方式、断面、尺寸及用途等特征。

六、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的条件下,采用抽放瓦斯巷道的说明。

七、开采急倾斜煤层、水力采煤等特殊采煤法有关巷道的说明。

八、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平面、剖面、断面图。

第三章 采煤方法

第一节 采煤方法

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及地质条件确定工作面的采煤方法。

第二节 采煤工艺

一、描述采煤工艺。

二、对采高、循环进度进行说明。

三、对采煤工艺的落煤、装煤、运煤、顶板支护、采空区处理方法进行说明,并对流程进行绘图说明。

四、采用放顶煤、分层开采、柔性支架开采急倾斜煤层、倒台阶、水力等采煤的,应按照政府、集团有关规定执行,并对特殊的工艺过程另行说明。

五、正规生产能力计算。

第三节 顶板管理

一、矿压显现规律预测。根据矿压观测资料,预测本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步距、老顶周期来压步距;预计工作面顺槽超前压力影响范围。

二、工作面支护和顶板管理。工作面支架的布置、数量、操作、初撑力、管理等。

三、说明两顺槽超前支护、两端头支护的支护方式、支护设备、支护参数等,并绘图说明。

四、描述顶底板变化、地质构造带、应力集中区等特殊地段以及其他因素时的顶板控制方法和要求。

五、工作面来压期间的顶板管理。

第四节 煤质管理

按照集团关于加强煤质管理的规定,多方面入手做好煤质管理工作。

第四章 工作面设备选型和设备布置

第一节 工作面设备选型及技术特征

(一)液压支架

1、选型原则

2、选型依据

选型依据包括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应对煤层、顶底板、采区及工作面的地质情况全部查清、探明。

验算工作阻力、支护强度、底板比压、确定支护类型。

(1)工作阻力验算。

(2)支护强度验算。

(3)支架底板比压验算。

(4)支架类型:支撑式、掩护式、支掩式的选择。

3、液压支架、端头支架、过渡支架技术特征。

4、采煤机技术特征。

5、刮板输送机技术特征。

6、顺槽转载机、运输机技术特征。

7、乳化液压泵站技术特征。

8、喷雾泵站技术特征。

9、超前支护技术特征。

第二节 设备布置

一、液压支架布置方式、数量、支护长度及配合布置尺寸。

二、工作面运输机铺设长度及配合尺寸。

三、运输巷内设备布置、型号、数量和运输长度及设备安装要求。

四、轨道巷设备布置、设备型号及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五、供电站及设备列车布置。

第五章 工作面生产系统

第一节 运输系统

(一)煤炭运输系统

(二)辅助运输系统。

(三)绘制运输系统图。

第二节 供水系统

供水设备、管路及设施选择和布置,描述供水路线,绘制供水系统图。

第三节 排水系统

根据地质条件,预计工作面正常涌水量和最大用水量。选择布置排水设备、管路设施,描述排水路线。绘制排水系统图。

第六章 工作面一通三防

第一节 通风系统

一、风量计算原则和风量确定。

二、通风路线,包括工作面进风、回风路线。

三、主要的通风设施。

第二节 瓦斯防治

一、瓦斯检查。明确瓦斯检查的有关规定,描述与工作面有直接关系的瓦斯检查地点,每班检查次数,检查汇报签字规定,以及瓦斯超限处理、撤人、恢复生产的规定内容。

二、明确瓦斯监测的有关规定,描述与工作面有直接关系的瓦斯监测设备安装地点,断电浓度,复电浓度,断电范围,以及瓦斯报警和恢复生产的规定内容。

三、瓦斯监测。说明监测监控系统型号,瓦斯,一氧化碳、风速、温度等各类传感器以及分站、断电控制器的位置及数量。

第三节 高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抽采设计

描述工作面的抽采设计,确定工作面瓦斯抽采方式,以及各项参数、设备等。

附:瓦斯抽采设计图。

第四节 确定区域防突设计

描述工作面防突设计、确定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情况及装备要求说明。

1、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2、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3、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4、区域验证

5、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6、安全防护措施

7、安全保障措施



第五节 防治自然发火

一、描述回采期间综合的防灭火方式。

二、确定监测系统。描述检测仪器的安装、传感器的安设地点、监测要求、自然发火的标志气体、预报制度、以及气体超限撤人等内容。

三、说明特殊时期的防灭火要求。

第六节 综合防尘

确定综合防尘系统,描述防尘供水管路系统,除尘方式、隔绝瓦斯煤尘爆炸方式等内容。

本章附图:一通三防有关图纸。

第七章 工作面供电设计

第一节 工作面供电系统设计

一、选择供电方式、电压等级、电气设备,计算电力负荷。

二、进行电缆选型计算和电器保护整定计算等。

三、绘制供电系统图。

第二节 通讯、照明系统

一、工作面与地面调度室及井下车场、变电所、硐室等要害场所直接联系的通讯设施、电话位置。

二、描述工作面、转载点等主要场所的照明系统设置情况。绘制通信照明系统图。

第八章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 劳动组织

一、说明作业方式。根据工艺流程和劳动组织,合理安排各个工序,尽量实现平行作业,提高工时利用。

二、描述劳动组织作业,说明劳动力配备情况,编制劳动组织表。

第二节 作业循环

叙述正规循环作业并绘制正规作业循环图表。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列表说明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九章 矿压监测

对各类矿压监测仪器布置、监测仪器型号、监测方法、监测时间、检测内容说明,并对矿压分析做要求。

第十章 六大系统

分别详细描述安全六大系统(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讯联络、紧急避险系统)主要内容、设置、要求等。

第十一章 安全技术措施

一、对各环节提出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

二、过地质构造和地质变化带提前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三、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第十二章 灾害应急措施和避灾路线

一、制定发生冒顶、瓦斯煤尘爆炸、火灾、透水等危险事故的应急措施,开采突出煤层的必须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应急措施。

二、确定发生灾害的自救互救方式,组织抢救的方法和安全撤离路线。

三、绘制工作面各类避灾路线示意图。

第十三章 其它有关内容

第十四章 特殊说明

附图

采煤工作面设计应包括以下图纸:

一、工作面巷道布置图

二、煤层综合柱状图

三、井上下对照图

四、水文地质图

五、工作面设备布置图

六、通风系统图

七、综合防尘图

八、供排水系统图

九、供电系统图

十、通讯系统图

十一、监测监控系统图(安全监测监控断电控制图)

十二、压风系统图

十三、运输系统图

十四、工作面及两巷超前支护布置图

十五、液压系统图

十六、防灭火、注浆系统图

十七、瓦斯抽放系统图

十八、避灾线路图

十九、其它需要说明的图纸

附件3:采煤作业规程提纲

第一部分

封面、会审页、目录页、学习贯彻、复审页样本



煤矿采煤工作面

作业规程

编号:





工作面名称:

编制人:

施工负责人:

总工程师:

矿长: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执行日期: 年 月 日



会 审 意 见



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





总工程师: 年 月 日

生产矿长: 年 月 日

安全矿长: 年 月 日

机电矿长: 年 月 日

通风助理: 年 月 日

生 产: 年 月 日

安 全: 年 月 日

机 电: 年 月 日

运 输: 年 月 日

通 风: 年 月 日

地测防治水: 年 月 日

(下面接续其它生产单位)



备注:需二级公司审批的,按照此表格式另行增加二级公司审批页)



一、主要存在问题















二、处理意见













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

负责人: 传达人: 班次

贯彻时间 参加人数 参加人员 年 月 日 姓名 工种 成绩 签字 姓名 工种 成绩 签字 班 次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缺席人数 缺席人数名单 早 班 中 班 晚 班 作业规程补充学习和考试记录

负责人: 传达人: 班次贯彻时间 参加人员 参加人员 年 月 日 姓名 工种 成绩 签字 姓名 工种 成绩 签字

目 录 第二部分

正文章节内容及建议提纲

第一章 概 况

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一、工作面的位置:描述采煤工作面所处的水平、采区、标高(最高、最低)、几何尺寸(走向长度、倾向长度、面积),以及在采区中的具体位置、相邻关系。

二、地面相对位置:描述工作面周边(含停采线)在地面的相对位置、地面标高(最高、最低)、煤层的最大最小埋藏深度。

三、回采对地面的影响:描述工作面的回采对地面设施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地面塌陷区范围、塌陷程度预计,以及对地面建筑物和其它设施的影响程度。

四、描述工作面相邻的区域采动情况以及影响范围。

第二节 煤 层

一、煤层厚度:描述工作面范围内煤层最大、最小、平均厚度及其变化情况。

二、煤层产状:描述工作面范围内煤层走向、倾向、倾角及其变化情况。

三、描述煤层稳定性、结构(夹矸)、层理、节理、硬度(f)等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

四、对煤种、煤质进行描述。

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

一、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基本顶):描述煤层顶板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顶板分类等情况及其变化情况。

二、煤层底板(直接底、基本底):描述煤层底板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底板分类、底板比压等情况及其变化情况。

三、绘制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能够反映出直接底、基本底以及不低于8倍采高的煤层顶板的岩性、厚度、间距等。

第四节 地质构造

一、断层:描述对工作面回采有影响的断层(裂隙)产状、在工作面中的具体位置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二、褶曲:描述对工作面回采有影响的褶曲产状、在工作面中的具体位置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三、其它因素:描述陷落柱、岩浆岩、河流冲刷带等其它因素对回采的影响。

四、按比例绘制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素描图。

第五节 水文地质

一、含水层的分析:描述对回采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量、涌水形式、补给关系,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情况。

二、其它水源的分析:描述老空水、地表水、注浆水、钻孔和构造导水等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三、为防止溃沙、溃泥、透水等事故,开采急倾斜厚煤层、特厚煤层时,还应对开采后的上部垮落层的情况进行预计、描述。

四、工作面涌水量:描述采煤工作面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

第六节 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一、参考煤矿和相邻采掘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涌出情况,确定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等级以及相对、绝对涌出量。

二、根据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数据,确定工作面的煤尘爆炸指数。

三、根据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数据,确定工作面煤层的自燃倾向性;参考相邻采煤工作面煤的自燃情况,确定自然发火期。

四、参考煤矿和相邻采掘工作面的地温等情况,分析地温对回采的影响。

五、冲击地压和应力集中区:描述本采区、相邻工作面的冲击地压、应力集中区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

六、叙述地质部门对工作面回采的具体建议。

第七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计算工作面的动用储量。

二、应采用下列公式之一进行工作面服务年限(以月为单位)的计算。

(一)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推进长度/设计月推进长度。

(二)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储量/设计月产量。

第二章 采煤方法

选择采煤方法,描述选择依据。

第一节 巷道布置

一、描述采区巷道布置概况、服务巷道位置和设施情况。

二、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等主要回采巷道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

三、描述其它巷道(联络巷、溜煤眼、硐室)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

四、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条件下采用抽放瓦斯专用巷道的,需要对抽放瓦斯专用巷道进行描述。

五、按比例绘制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平面图。

第二节 采煤工艺

一、简述采用的采煤工艺。

二、描述采高、循环进度等。

三、描述落煤、装煤、运煤、顶板支护、采空区处理方式。此外,对于下列情况的予以特殊说明:

(一)采用放顶煤工艺的,应对采放比、放煤步距、放煤方式、端头顶煤回收方式、初次放顶(煤)及收尾时的放顶煤工艺等内容进行描述。

(二)采用分层开采工艺的,应确定分层厚度等内容。

四、采煤机的进刀方式、进刀段长度、进刀深度,割煤方式、牵引方式、牵引速度,并绘制进刀方式示意图。

五、描述采煤工作面施工工艺流程,简要说明从准备、采、支、运、回到整理的流程。绘制工作面工艺流程图。

六、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的计算。

第三节 设备配置

一、列表说明工作面采煤、支护、运输设备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和数量。

二、绘制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

第三章 顶板控制

第一节 支护设计

一、进行工作面的支护设计。支护设计应包括工作面、端头和运输回风巷超前段的支护设备的选型、支柱密度的选择、基本支架柱排距确定、柱鞋的规格尺寸等内容。

二、工作面的支护设计,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一)采用顶底板控制设计专家系统时,应根据系统要求,合理选取有关参数。

(二)采用类比法时,应根据本煤矿或邻矿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和经验公式进行设计。

1、参考本煤矿或邻矿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选择本工作面矿压参数。

2、合理的支护强度,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计算(一般可以采用前两种方法,取其中最大值既为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Pt)。

(1)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Pt=9.81hrk

式中 P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N/ m3;

h——采高,m;

r——顶板岩石容重,KN/m3,一般可取25KN/m3;

k——工作面支柱应该支护的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取6--8,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取。开采煤层较薄、顶板条件好、周期来压不明显时,应选用低倍数;反之则采用高倍数。

表1: 矿压参数参考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同煤层实测 本面选取或预计 1 顶底板条件 直接顶厚度 m 基本顶厚度 m 直接底厚度 m 2 直接顶初次跨落步距 m 3 初次来压 来压步距 m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KN/m2 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 mm 来压显现程度 4 周期来压 来压步距 m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KN/m2 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 mm 来压显现程度 5 平时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KN/m2 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 mm 6 直接顶悬顶情况 m 7 底板容许比压 MPa 8 直接顶类型 类 9 基本顶级别 级 10 巷道超前影响范围 m (2)选用现场矿压实测工作面初次来压时的最大平均支护强度Pt。

(3)采用工作面不同推进阶段(顶板来压、正常推进)按“支护原则”和“防滑的原则”要求计算支护强度,取其中最大值。

3、验算工作面液压支架额定工作阻力、初撑力、泵站设定供液压力等是否满足支护要求。

4、合理控顶距的选择。

5、端头支护、两顺槽超前支护方式(端头支架、超前支架)的选择及依据,包括支护方式、间排距、柱帽柱鞋的规格尺寸等。

6、乳化液泵站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泵站及管路选型。

(2)泵站设置位置需在相关图纸上明确标明。

(3)泵站使用规定:泵站压力调整要求、乳化液配制方式、乳化液浓度、检查方式等。

第二节 工作面顶板管理

一、工作面顶板控制方式

1、确定工作面回采时顶板控制方式。描述控制方法、控制距离、放顶要求、支柱支设要求、伞檐规定、铺网要求、护顶方式及要求等。

2、确定工作面正常回采时特殊支护形式。描述密集支柱、抬棚、戗柱(棚)、丛柱、木垛、贴帮支柱的支设及临时支护、挡矸等要求。

3、确定各工序之间平行作业的顺序和安全距离,回柱放顶的方法,放顶区内支柱(架)、特殊支护等的回撤方式。

4、描述顶底板变化、地质构造、应力集中区等特殊地段以及其它因素时的顶板控制方法和要求。

5、采用放顶煤工艺或采煤工作面倾角较大时,需要描述增加支架(柱)稳定性、防止倒架(柱)的方式。

6、采用人工顶板分层开采工艺时,需要描述造假顶方式、要求、材料以及在回采中防止顶板冒漏的方法等内容。

7、采用强制放顶工艺的,应进行人工强制放顶设计。

8、采用放顶煤工艺需要对顶煤进行弱化的,应描述顶煤弱化的措施。

9、如果工作面有伪顶、复合顶板时,应确定其控制方式。

二、对支架的布置和间距说明,并附图。

三、最大、最小控顶距和放顶步距。

四、支架支设要求。

第三节 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顶板控制

一、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超前支护的支护材料、型号、间排距等。

二、描述端头支护方式、支护质量要求,以及与其它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

三、描述安全出口的几何尺寸等。

四、确定各类支护材料的正常使用数量、规格、确定各类备用支护材料的数量、规格、存放地点、管理方法。

五、绘制工作面开切眼、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支护示意图。



第四节 矿压观测

一、确定矿压观测内容。应包括日常支柱(架)支护质量动态监测、巷道变形离层观测、顶板活动规律分析等内容。

二、描述矿压观测方法,说明工作面和巷道中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的选型和安设位置,观测方式、观测时段、矿压观测管理等。



第四章 生产系统

第一节 运输

一、确定运输、装载、转载方式,选择运输设备。

二、描述运输设备的安装位置、固定方式、推移方式。

三、描述运煤路线和辅助运输路线。

四、绘制运输系统示意图。

第二节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一、描述工作面范围内通风设施的安设位置和质量要求。

二、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应按国家相关规定计算或根据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工作面的温度、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风速等因素分别进行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进行风速验算(使用煤矿用防爆型柴油动力装置机车的矿井,行驶车辆巷道的供风量还应当按同时运行最多车辆数增加巷道配风量,增加配风量后进行风速验算),满足要求时,该最大值即是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一)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二)按气象条件计算:

(三)按工作面每班最多人数计算:

(四)按炸药用量计算:

(五)选取最大值,行驶煤矿用防爆型柴油动力装置机车的巷道还应当按同时运行最多车辆数,增加巷道配风量。

(六)按风速验算: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确定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五、防治瓦斯。

(一)明确瓦斯检查的有关规定,描述与工作面有直接关系的瓦斯检查地点的设置、每班检查次数、检查汇报签字规定,以及瓦斯超限处理、撤人和恢复生产的规定等内容。

(二)明确瓦斯监测的有关规定,描述与工作面有直接关系的瓦斯监测设施(设备)的设置地点、断电瓦斯浓度、复电瓦斯浓度、断电范围,以及瓦斯报警撤人和恢复生产的规定等内容。

六、采用瓦斯抽放系统时,抽采系统的描述、检查点,还应说明瓦斯抽放管路敷设路线。

七、突出煤层需明确工作面区域及局部防突措施、检测要求。

八、确定综合防尘系统,描述防尘供水管路系统,防尘方式,隔绝瓦斯、煤尘爆炸方式等内容。

(一)明确防尘供水系统,应包括防尘供水管路系统设置、供水参数、防尘设施布置等内容。

(二)明确防尘方式,应包括工作面综合降尘的各类方式(煤层注水、采煤机内外喷雾,架间喷雾,转载点喷雾,湿式打眼,装煤洒水,个体防护,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净化水幕和冲刷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等方式)。

(三)明确隔绝瓦斯、煤尘爆炸方式,包括隔爆设施的设置、水量、管理等要求。

九、明确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所选用的消防管路系统及措施。

(一)描述回采期间选用的综合防灭火方式(注浆、注氮、阻化剂、凝胶、均压等),并确定相关的工艺和参数。

(二)在进、回风顺槽确定建造防火门墙的位置,工作面通风系统形成后,必须按照设计构筑防火门墙,并储备足够数量的封闭防灭火门的材料。

(三)确定监测系统,描述监测系统安设、传感器的设置地点、监测要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预报制度,以及气体超限撤人等内容。

(四)明确特殊时期的防灭火要求,包括工作面临近结束、停止正常生产,以及其它以外情况下的防灭火规定。

十、绘制通防系统相关图纸。

第三节 供排水系统

一、根据工作面的最大涌水量、钻探放水情况,选择供排水设备和供排水系统。

二、明确供排水路线。

三、绘制供排水系统示意图。

第四节 供电系统

一、进行供电系统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一)选择供电方式、电压等级、电气设备,计算电力负荷。

(二)进行电缆选型计算和电气保护整定计算。

二、绘制供电系统示意图。应明确供、用电设备情况,电缆种类、长度、断面和“三大保护”等情况。

第五节 通信照明

一、描述工作面与车场、变电所、调度室等要害场所(部门)直接联系的通信设施、电话位置等。

二、描述工作面、转载点等主要场所的照明系统设置情况。绘制通信、照明系统示意图。

第五章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 劳动组织

一、描述作业方式。应根据工艺流程和劳动组织,合理安排各工序,尽量做到平行作业、提高工时利用率。

二、描述劳动组织方式,说明劳动力配备情况,编制劳动组织表。

第二节 作业循环

绘制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填写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应明确相关的安全、生产、经济等指标。

第六章 煤质管理

一、描述煤质指标。

二、叙述提高煤质的措施。

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 一般规定

一、有针对性地叙述与本工作面相关的安全制度及需要特别强调的措施。

二、叙述交接班进行安全检查的内容和有关规定。

第二节 顶板

一、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的支护质量要求。

二、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冒顶、煤壁片帮的处理方法、措施。

三、描述所用支护材料的质量要求。

四、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支柱(架)初撑力的要求。

五、描述工作面应采取的防滑、防倒柱措施。

六、描述遇构造及加强支护的方式、要求。

七、明确工作面注液枪的设置、使用要求。

八、描述运输巷、回风巷支架的回撤方法和要求。

九、描述回柱放顶的安全措施。

十、描述其它顶板控制(如采空区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节 防治水

一、描述工作面防治水的重点区域和需要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的区域,对回采工作面进行防治水安全评价。

二、描述排水路线、管路发生堵塞、故障情况下的停止作业、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人员、报告矿调度室的应急措施。

三、描述工作面或其它地点有异常情况,应停止作业及采取的措施等。

四、描述工作面的水害隐患及采取的防治措施。

五、带压开采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六、明确执行“有采必探、先探后采”的具体措施。

七、描述其它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第四节 爆破

一、描述爆破作业负责人的职责、分工以及相互监督的方式。

二、描述爆破器材领退、使用等安全措施。

三、明确严格按照炮眼布置设计要求打眼,并说明打眼前进行安全检查的内容。

四、明确要使用符合规定的封泥,并坚持使用水炮泥的规定。

五、描述工作面设备、支柱等防止炮崩的措施。

六、描述爆破必须执行“一炮三检”制度、具体检查方法,以及严禁裸露爆破(放糊炮、明炮)和短母线爆破的具体规定。

七、描述工作面禁止爆破的具体条件和规定。

八、描述其它爆破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第五节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一、描述工作面通风路线发生进、回风不畅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二、描述工作面瓦斯事故或瓦斯超限的安全技术措施。

三、描述工作面采用的各项综合防尘措施及要求。

四、描述工作面内、外因火灾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五、描述在工作面区域内的安全监测监控发生故障及超限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六、描述防治瓦斯超限及超限后的安全技术措施。

七、描述瓦斯抽采及防突措施实施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六节 运输

一、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中的运输设备依次启动、停止的措施和联络方式。

二、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中的运输、转载设备在紧急情况下停机的措施。

三、描述使用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等运输设备时的安全措施。

四、描述要专人操作运输、转载、破碎设备,并禁止人员随意跨越的措施。

五、描述发生大块煤炭(矸石)卡住运输、转载、破碎设备以及溜煤眼上口的处理方式和安全措施。

六、描述辅助运输中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七、描述其它运输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第七节 机电

一、描述工作面采煤机、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带式输送机、液压支架等机电设备的安装固定、使用、移动、维修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二、明确机电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实行专职制、设备维护实行岗位责任制、现场交接班制、停送电等制度。

三、描述乳化液泵站、管路等管理措施。

四、描述移动变电站和乳化液泵站的移动、固定方式和安全措施。

五、描述油脂管理的要求。

六、描述机电设备检修时的安全措施。

七、描述其它机电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第八节 其它

一、描述工作面工业卫生、文明生产方面的内容要求。

二、描述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第八章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一、制定发生顶板事故,瓦斯、煤尘爆炸,火灾,水灾的应急措施,开采突出煤层的必须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应急措施。

二、确定发生灾害时的自救方式、组织抢救方法和安全撤离路线。

三、绘制工作面避灾路线示意图。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附图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应具备图纸:

1、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2、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素描图。

3、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平面图。

4、采煤方式示意图(采煤机进刀示意图或炮眼布置图等)。

5、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

6、工作面开切眼、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支护示意图(平面、部面图)。

7、生产系统示意图,包括通风系统示意图、运输系统示意图、防尘系统示意图、供水系统示意图、排水系统示意图、注浆系统示意图、注氮系统示意图、压风系统示意图、工作面供电系统示意图等。(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还应增加瓦斯抽采系统图)

8、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备)布置示意图

9、避灾路线示意图。

10、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11、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图表。

附件4: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提纲

第一部分

封面、会审页、目录页、学习贯彻页、复审样本





煤矿掘进工作面

作业规程

编号:



工作面名称:

编制人:

施工负责人:

总工程师:

矿长: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执行日期: 年 月 日



会 审 意 见



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







总工程师: 年 月 日

生产矿长: 年 月 日

安全矿长: 年 月 日

机电矿长: 年 月 日

通风助理: 年 月 日

生 产: 年 月 日

安 全: 年 月 日

机 电: 年 月 日

运 输: 年 月 日

通 风: 年 月 日

地测防治水: 年 月 日

(下面接续其它生产单位)



备注:需二级公司审批的,按照此表格式另行增加二级公司审批页)

一、主要存在问题















二、处理意见









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

负责人: 传达人: 班次贯彻时间 参加人参加人员 年 月 日 姓名 工种 成绩 签字 姓名 工种 成绩 签字 班 次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缺席人数 缺席人数名单 早 班 中 班 晚 班

负责人: 传达人: 班次贯彻时间 参加人员 参加人员 年 月 日 姓名 工种 成绩 签字 姓名 工种 成绩 签字

目 录

第一节 工程基本情况

一、巷道名称、位置与煤(岩)层(掘进巷道的层位、水平标高)、相邻巷道的关系,巷道的用途、设计长度、工程量、坡度、服务年限、主要施工工艺、开(竣)工时间等。

二、施工中的特殊技术要求:根据对施工资料和现场情况的分析,提出符合本施工工程的方案;对防治瓦斯、防治水、过地质构造带等超前进行分析并提出超前预控措施;其它需要重点说明的问题。

三、按比例绘制巷道布置平面图。

第二节 编写依据

一、经过审批的设计及其批准时间等。

二、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说明书,提交批准时间和编制内容必须符合《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规定。

三、说明有关矿压观测资料。

四、其它技术规定。

第二章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一、巷道相应的地面位置、标高,区域内的水体和建、构筑物对工程的影响等。

二、巷道与相邻煤(岩)层、邻近巷道的层间关系,附近已有的采掘情况对工程的影响。

三、分析老空区范围及老空区内的水、火、瓦斯等对工程的影响。

第二节 煤(岩)层赋存特征

一、叙述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f),预计巷道揭露的各煤层间距,顶、底板岩性及特征分析。

二、预测巷道瓦斯涌出量、瓦斯突出倾向、煤层自然发火倾向、煤尘爆炸指数、地温等。

三、其它煤(岩)层技术特征分析。

四、按比例绘制地层综合柱状图。

五、根据相关参考规定对围岩进行分类。

第三节 地质构造

一、分析描述巷道煤(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断层,褶曲,裂隙,火成岩侵入的岩墙、岩床,陷落柱,导水性及其控制程度等参数。

二、受冲击地压威胁的煤(岩)层或应力集中区掘进,对施工的影响,应有技术分析。

三、在突出煤层顶底板掘进岩巷时,必须使用经定期验证的地质资料。

四、按比例绘制地质平面图、剖面图。按比例绘制瓦斯地质图。

五、根据普氏分类法对围岩进行分类。

第四节 水文地质

一、分析巷道区域的主要水源,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形式、涌水量、补给关系、影响程度等,对掘进工作面进行防治水安全评价。

二、分析巷道区域的图纸资料,分析相邻老巷、老空积水、钻孔终孔位置、封孔质量、构造导水等对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

三、分析第四纪砂砾层水、承压水等的水量、水压及其与工程的距离和关系,进行隔水层安全厚度计算。

四、积水区域附近掘进巷道,应在掘进工程平面图上标出其“三线”(积水线、探水线和警戒线)。

五、根据隔水层安全厚度、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的计算参考公式,确定相关参数。

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 巷道布置

一、描述巷道布置:层位、水平标高、断面、工程量、坡度、中腰线、开口的位置、方位角等。

二、巷道净断面的设计,必须按支护最大允许变形后的断面计算。

三、突出煤矿巷道布置原则:充分利用保护层,避开地质破碎带,避开应力集中区,掌握施工动态和围岩变化情况等。

四、巷道开口施工:开口方法和步骤,开口前的准备工作,开口附近的支护加固,一次成巷、支护方式等。

五、巷道施工顺序:巷道为分段定向施工时,逐段说明巷道中线方向、坡度、各段长度、与煤层的相对位置等。说明有关生产的施工方法、施工头数及顺序要求。

六、特殊地点的施工:如车场、硐室、溜煤眼、交叉点、绞车房等,该巷道与其顶部或底部老巷道的岩层厚度,要将其空间位置、坡度和特殊要求描述清楚。特殊工程应按设计要求绘制大样图,标出开口的位置、转变点、起坡点,平、竖曲线等计算数据。

七、按比例绘制巷道剖面图,按比例绘制开口大样图。

八、说明巷道断面形状及其适用条件。

第二节 矿压观测

一、观测对象:矿压显现明显、跨度大的巷道,松软的煤、岩层或流沙性岩层中的巷道,破碎带的巷道,“三软”(顶板软、煤层软、底板软)及煤(岩)与瓦斯突出煤层的巷道,不支护巷道,各类支护巷道等。

二、观测内容:顶底板活动规律分析;不支护巷道表面位移量观测,支护巷道顶板离层量、底板及两帮变形相对移近量监测,支护质量动态监测,锚杆锚索锚固力检测等。

三、观测方法:主要包括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的选型、安设位置,矿压观测方式、观测时段等。根据掘进巷道顶板压力显现状况,安设顶板离层仪、锚杆锚索压力压力表等,对锚杆受力及围岩位移进行实时观测。

四、数据处理:监测数据与支护设计不符时,应重新计算,改进设计。

第三节 支护设计

一、根据巷道围岩性质,矿压观测资料,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支护设计,确定巷道支护形式,选择支护参数等。

二、巷道支护设计,可采用以下办法:

1、解析法:根据巷道围岩的物理学性质、坚固程度、地压作用方向及大小,巷道的不同用途、条件,合理选择支护方式与参数。

2、工程类比法:参照煤炭系统总结的经验,根据本煤矿或邻矿同煤(岩)层矿压观测资料、支护方式与参数和经验公式进行设计。

3、围岩松动圈分类法:根据巷道围岩松动圈分类及锚喷支护建议进行支护设计。

三、根据巷道支护分类,确定巷道主要支护型式,支护设计或锚喷支护参数。

四、巷道临时支护的方式:明确临时支护的方式,确定工作面与临时支护、与永久支护间的最小和最大距离。

五、按比例绘制巷道支护平面图、断面图。按比例绘制临时支护平面图、剖面图。



第四节 支护工艺

一、各类支护工艺及要求。

(一)锚网索支护

1、锚杆、锚索和网的材质、规格、间排距、安装(包括药卷的种类、数量及使用要求)、锚固力等要求。

2、锚杆、锚索的孔位、孔深和孔径应与锚杆、锚索类型、长度、直径相匹配等要求。

3、网的铺设与锚杆或其它锚固装置连接牢固等要求。

4、软岩使用锚杆支护时,必须全长锚固等要求。

5、备用材料数量、规格、存放地点。

6、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

7、支护用的作业机具型号及有关技术要求。

(二)锚网索喷支护

1、锚杆、锚索和网的材质、规格、间排距、安装(包括药卷的种类、数量及使用要求)、锚固力等要求。

2、锚杆、锚索的孔位、孔深和孔径应与锚杆、锚索类型、长度、直径相匹配等要求。

3、网的铺设与锚杆、锚索或其它锚固装置连接牢固等要求。

4、喷射材料(水泥标号,速凝剂型号,砂子、石子的颗粒等),根据混凝土强度要求,计算出配比,混合料的搅拌、速凝剂用量、喷射工艺等。

5、喷射混凝土的风压、水压、温度等。

6、对粉尘浓度及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规定等。

7、巷道涌水的处理方式。

8、备用材料数量、规格、存放地点。

9、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

10、支护用的作业机具型号及有关技术要求。

11、锚喷支护应采用新的工艺施工,即 “先初喷、后锚喷”的施工工艺。

(三)锚网索架棚支护

1、锚杆、锚索和网的材质、规格、间排距、安装(包括药卷的种类、数量及使用要求)、锚固力等要求。

2、锚杆、锚索的孔位、孔深和孔径应与锚杆、锚索类型、长度、直径相匹配等要求。

3、网的铺设与锚杆、锚索或其它锚固装置连接牢固等要求。

4、架棚及接顶材料的数量、质量、排列、材料规格尺寸、网的搭接方式均必须在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中明确规定。

5、背板和充填材料的材质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

6、支架腿窝深度在作业规程中要明确,施工时遇特殊情况必须采取防止支架腿滑移的措施。

(四)支架支护

1、钢混支架:钢件和钢筋混凝土加工件的品种、制造形状、规格尺寸、强度、配件、背板、充填材料的规格、质量等要求。

2、金属支架:支架必须构件齐全,撑杆(拉杆)、垫板、背板的规格,支架的顶部、两帮背紧、背牢、充满填实,安设方式等要分别要求,可缩性支架可缩量应与围岩的变形相适应。

3、备用支架的数量规格、存放地点。

4、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

(五)砌碹支护

1、预制混凝土块、料石等规格。砌体厚度、基础槽深度、砂浆配比、强度设计、砌体壁后充填质量、砌体灰缝质量等。

2、碹台的架设应与巷道中心线垂直,结构尺寸、碹台的间距、倾斜巷道迎山角度、支设方法、固定方式、脚手架设置等。

3、砌筑碹体操作工艺、砌体顺序、一次砌体长度、砌体壁后充填材料的选择、高冒区的处理方式等。

4、备用砌拱材料的品种、数量、规格、存放地点。

5、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

二、各支护工序的安排及要求。

二、各支护工序的安排及要求。

第四章 施工工艺

第一节 施工方法

一、确定巷道施工方法。

二、巷道开掘施工方法:从支设巷道开口临时支护开始,到完成永久支护为止,施工顺序作必要的描述。

三、特殊条件下的施工方法,如:

(一)石门揭开煤层时的施工方法:放震动炮、打超前钻抽放(排放)瓦斯等。

(二)硐室的施工方法:交叉点位于Ⅰ类、Ⅱ类围岩宜采用全断面施工法,位于Ⅲ、Ⅳ类围岩中的宜用分层施工法。

(三)交岔点的施工方法:位于Ⅰ、Ⅱ类围岩宜用全断面施工法、位于Ⅲ、Ⅳ类围岩宜用分部施工法,位于V类宜用导硐施工法。

(四)倾斜巷道的施工方法:支架应有迎山角、支架防倒采用上、下撑拉杆,增设防滑、防跑车装置,掘进、扒装机械固定等。

第二节 凿岩方式

一、确定凿煤(岩)方式。

二、机械作业方式,截割顺序等。

三、炮掘施工工序安排,工艺流程等。

四、描述全岩巷、半煤岩巷、煤巷掘进施工,不同的钻爆、耙装、运输方式等。

五、不同施工方式的机具、钻具、供电、照明、湿式凿岩(煤)、通风、设备布置方式等。

六、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倾向的巷道掘进,采取先抽后掘的施工方式等。

七、对掘、斜交、正交巷道时,必须有准确的实测图;当两个巷道接近时、斜巷与上部巷道贯通时的施工方式等。

八、绘制设备布置示意图。绘制掘进机截割顺序图。

第三节 爆破作业

一、爆破条件:巷道断面、顶板,通风方式、瓦斯含量,掏槽方式,周边眼与设计轮廓线关系,循环进度,炸药的种类,雷管的型号,炮眼利用率,炸药、雷管消耗量等。

二、掘进采用锚喷支护钻爆法施工时,必须采用光面爆破。爆破参数,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炮眼的深度为1.8~3.5 m。

(二)周边炮眼的间距为350 ~ 600 mm。

(三)周边炮眼的密集系数为0.5 ~1.0。

(四)周边炮眼的药卷直径为20 ~25 mm。

三、爆破说明表:炮眼的名称、眼距、角度、深度、数量,使用炸药、雷管的品种,装药结构、装药量,封泥长度、连线方式、起爆方式、爆破顺序等数据。

四、炮眼布置图:标明巷道岩石的厚度,断面形状、尺寸,炮眼的位置、个数、深度、方向、角度,炮眼编号等参数。

五、在掘进工作面,爆破应全断面一次起爆;不能全断面一次起爆的,必须注明采取的安全措施。具体说明光面爆破作业采取的措施等。

六、绘制炮眼布置正面图、平面图、剖面图。绘制装药结构示意图。

第四节 装载与运输

一、确定装载与运输方式。

二、装载、运输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名称、型号、安装位置、固定方式,安全设施的安设方式、运输距离、倾角等。

三、煤、矸、材料、设备等的运输方式。

四、人员进、出工作面与物料运输安全隔离方式及要求。

五、耙装机固定、防滑、封闭式金属挡绳栏、防耙斗出槽护栏、机身照明方式,滑轮的固定方式,耙装机与掘进工作面的最大和最小的允许距离等。

六、小绞车及回头轮的安装、固定方式等。

七、装载与运输各工序安排,与其它工序协调等;装煤机的规格型号,装载过程的操作和维修技术要求。

八、绘制运输系统示意图。

第五节 管线及轨道敷设

一、风筒、风管、水管、缆线等吊挂方式与工作面保持间距等。

二、敷设轨道的型号,中心线距、与巷帮安全间距、轨距、轨枕、道岔型号等参数,临时轨道、永久轨道、道岔、调车场质量要求等。

第六节 设备及工具配备

列表说明所需设备、工具的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等。采用掘进机作业时,编制综掘说明书,说明掘进机及其配套设备的主要技术特征,安装准备的标准要求、截割顺序(过断层、夹矸、变薄带等爆破要求),以及最大和最小控顶距离、操作、维修技术要求和有关制度及主要材料消耗定额等。

第五章 生产系统

第一节 通风

一、选择通风方式、通风设备、设施。

(一)描述采用通风方式(压入式、抽出式、混合式)。

(二)高瓦斯区域、煤与瓦斯突出区域,瓦斯抽放对通风的特殊要求。

(三)局部通风机、压风机、配套通风设施及防尘、隔爆、监测设施的安装位置等。

(四)风筒选择、敷设方式。

二、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一)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二)按炸药使用量计算

(三)按人数量计算

根据以上计算,选取其中最大值,行驶煤矿用防爆型柴油动力装置机车的巷道还应当按同时运行最多车辆数,增加巷道配风量。

(四)风量验算:按风速验算

(五)局部通风机选型计算

局部通风机需要吸风量的确定。

根据上述计算的风量要求,对照局部通风机性能参数选择合适的局部通风机和风筒规格,并说明该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大小。

(六)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全风压风量计算。

三、掘进工作面风量经验算必须同时满足以上2个条件,如果有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条件要求,需重新对局部通风机选型。

四、安装局部通风机的地点,全风压风量要大于局部通风机吸风量,还应保证局部通风机吸入口至掘进工作面回风口之间的最低风速,全岩巷道不得低于0.15 m/s,煤巷和半煤岩巷不得低于0.25 m/s的要求等。

五、绘制通风系统示意图。

六、根据常用局部通风机吸风量参考表、柔性风筒有效风量率及漏风率参考表、胶皮风筒摩擦阻力系数表、局部通风机与风筒配套选用参考表及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参考表确定需要的相关参数。

第二节 压风

一、确定掘进工作面风源,压风方式。

二、移动压风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管路长度、管径、风压、安装位置、敷设路线等。

(一)空气压缩机的选择,总耗风量的计算。

(二)各个施工阶段的风量供应变化较大时,备用风量应为设计风量的20 -30%。

三、绘制压风系统示意图。

四、根据管路漏风系数参考表、凿岩机及风镐同时使用系数参考表确定所需系数。

第三节 瓦斯防治

一、瓦斯检查。明确瓦斯检查的有关规定,描述与工作面有直接关系的瓦斯检查地点,每班检查次数,检查汇报签字规定,以及瓦斯超限处理、撤人、恢复生产的规定内容。

二、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突出矿井还应增加如下内容:

1、掘进工作面瓦斯抽采方式,瓦斯抽放管路安设方式、敷设长度、管路中混合瓦斯浓度,设置警戒、超限报警、通风方式、风量要求,抽出瓦斯引排地点,抽放瓦斯操作工序等。

2、突出危险区内掘进作业的防突措施和效果检验情况。

突出危险区内掘进作业必须采取工作面防突措施,并进行措施效果检验。经检验证实措施有效后,即判定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当措施无效时,仍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采取补充防突措施,并再次进行措施效果检验,直到措施有效。

3、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掘进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必须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保留足够的突出预测超前距或防突措施超前距的条件下进行采掘作业。

二、超限报警设备、报警系统安设方式,超限报警时处理程序等。

三、入井人员必须按规定携带甲烷检测报警仪、自救器等。

四、绘制抽放瓦斯系统示意图。



第四节 综合防尘

一、说明防尘供水水源、水量、水压及管路系统,安设除尘风机、水幕、防爆水袋、降尘设施个数及位置;掘进机内、外喷雾装置,湿式钻眼、水炮泥、爆破喷雾、冲洗巷帮、装煤(岩)洒水、净化风流、个体防护等综合防尘措施。

二、绘制防尘系统示意图。

第五节 防灭火

一、相邻采区、相邻煤层、邻近巷道火区情况。

二、大倾角的煤层,火区下部区段掘进巷道的条件。在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中掘进巷道时,对砌碹或锚喷后的巷道空隙和冒落处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充填密实,沿空掘进巷道临近火区、老空前必须探明情况,采取预防性充填等措施。

三、说明巷道施工时,消防供水管路系统、防灭火器材的存放方式和地点等。

第六节 安全监控

一、瓦斯监测。说明监测监控系统型号,瓦斯,一氧化碳、风速、温度等各类传感器以及分站、断电控制器的位置及数量。

二、明确瓦斯监测的有关规定,描述与工作面有直接关系的瓦斯检测设备安装地点,断电浓度,复电浓度,断电范围,以及瓦斯报警和恢复生产的规定内容。

三、绘制安全监测仪器仪表布置示意图。

第七节 供电

一、供电设计。

(一)选择电压等级、供电方式,防爆设备的选型,计算电力负荷等。

(二)进行电气保护整定计算。

二、绘制供电系统示意图。

第八节 排水

一、预测掘进工作面最大涌水量。

二、确定排疏放水方式,选择排水设备型号、管路规格、临时水仓的地点和容积、排水路线等内容。

三、绘制排水系统示意图。

第九节 运输

一、选择运输方式、设备型号、运输路线、运输设备布置等。

二、绘制主要运输、辅助运输系统示意图。

第十节 照明、通信和信号

一、机掘工作面,运输兼作人行道的巷道,绞车、压风、变配电硐室的照明设施、位置等。

二、掘进工作面与调度室、绞车房、车场、变配电硐窒等的通信设施、电话位置。

三、掘进工作面、提升、运输、转载信号装置的种类和用途。

四、绘制照明、通信、信号系统示意图。



第六章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 劳动组织

说明掘进作业方式、劳动组织、劳动力配备、出勤率(附劳动组织图表)。

第二节 循环作业

根据掘进工艺流程、循环作业方式(日、班循环个数)、循环进尺,编制正规循环作业图表。采用正规循环作业,提高工时利用率。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编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 一通三防

一、局部通风机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二、综合防尘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三、防灭火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四、局部通风机发生无计划停风时应急安全措施。

五、描述防治瓦斯超限超限后的安全技术措施,排放瓦斯必须制定专项技术措施。

六、描述在工作面区域内的安全监测监控发生故障,及超限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七、无煤柱开采、沿空送巷、沿空留巷防止漏风的安全技术措施。

八、其它“一通三防”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节 顶板

一、在松软煤(岩)层、流沙性地层、地质破碎带、复合顶板掘进巷道的安全技术措施。

二、三岔门、四岔门、巷道贯通采取加强支护的安全技术措施。

三、使用前探支护、防倒支架,严禁空顶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四、顶板压力观测、定期分析审查的安全技术措施。

五、其它顶板控制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节 爆破

一、使用爆破器材的安全技术措施。

二、按照规定爆破的安全技术措施。

三、特殊情况下爆破的安全技术措施。

四、两条平行掘进工作面、间距在20 m以内时,贯通、遇断层、老巷、破碎顶板等特殊情况下爆破的安全技术措施。

五、掘进巷道卧底、刷帮、挑顶等浅眼爆破的安全技术措施。

六、处理拒爆、残爆的安全技术措施。

七、其它爆破安全技术措施。

第四节 防治水

一、掘进巷道受水威胁、撤出人员的安全技术措施。

二、必须编制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安全技术措施。

三、探放老空积水时,加强防突水及对有害气体的检查和防护的安全技术措施。

四、描述工作面的水害隐患及采取的防治措施。

五、带压开采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六、其它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第五节 机电

一、掘进机、装岩机、喷浆机等移动设备的安装、固定、使用、维修、移动、撤除等的安全技术措施。

二、掘进机、耙装机、喷浆机作业运行范围内,严禁进行其它工作和行人的安全技术措施。

三、防止电气设备失爆、短路、过负荷、漏电,带电搬迁、维修等的安全技术措施。

四、动力、照明、信号、通讯缆线的敷设、吊挂、管理等安全技术措施。

五、其它机电安全技术措施。

第六节 运输

一、运输、转载设备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二、下山施工防止跑车伤人的安全技术措施。

三、上山掘进施工25°以上的斜巷时,溜煤(矸)道与人行道分开的安全技术措施。

四、利用倾斜巷道、煤仓、溜煤眼等运输的安全技术措施。

五、掘进巷道、提升、运输、转载系统的声光信号装置与启动装置闭锁的安全技术措施。

六、其它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第七节 其它

一、提高工程质量的安全技术措施。

二、实现安全、文明生产方面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八章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一、发生火灾、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透水、冒顶、提升等事故的应急措施。

二、制定发生灾害时快速有效的传报技术和办法、撤出人员的区域和避灾路线、实施自救的条件、防止灾害扩大的措施、统计井下人数及其它应急措施等。

三、绘制避灾路线示意图。

掘进作业规程图纸

1、巷道布置平面图、剖面图。

2、地层综合柱状图、地质平面图、剖面图。

3、巷道开口大样图、巷道支护断面图、临时支护平面图、剖面图。

4、掘进机截割顺序图、设备布置示意图,供电系统示意图。

5、炮眼布置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装药结构示意图等。

6、通风系统示意图、运输系统、排水系统、防尘系统示意图。

7、抽放瓦斯系统、安全监测仪器仪表布置示意图。

8、避灾路线示意图。

9、结合实际情况,需要的其它图纸。























附件5:晋能控股集团生产技术审批及备案表

序号 矿井生产技术项目 集团 二级公司 矿井 备注 审批 备案 审批 备案 审批 备案 政府部门审批 1 采煤工作面设计(不含首采面) √ √ 2 采掘作业规程(不含首采面) √ √ 3 安全技术措施 √ √ 4 采煤工作面安装、回撤、收尾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 √ √ 5 采区设计 √ √ 6 首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 7 矿井难以解决的重大技术方案、重大安全技术措施 √ 8 采煤方法、采煤工艺变更设计 √ 9 变更开采煤层项目建议书 √ 10 变更开采煤层设计 √ 11 水平延深设计项目建议书 √ 12 水平延深设计 √ 13 新增主副井或其它井筒调整为主副井项目建议书 √ 14 新增主副井或其它井筒调整为主副井设计 √





























89







献花(0)
+1
(本文系国画兰竹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