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13.4《树和天空》课堂实录
2023-09-11 | 阅:  转:  |  分享 
  
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树和天空》课堂实录【教学设想】《树和天空》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 13 课四首外国诗歌之一。
作为 20 世纪中后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特朗斯特罗姆继承了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诗歌手法,同时注入了新鲜的个人风格。与传统诗歌相比
,《树和天空》这样的现代诗歌更重视意象内在的多重意蕴,常常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将看似疏远甚至对立的意象组织在一起,让诗歌在某个看似
奇异但却富于暗示性的情境中发生和展开:树在雨中行走、汲取生命、果园里的黑鹂、晴朗的夜晚、空中绽放的雪花……这些极富跳跃性的意象,暗
示了树与天空两者的微妙关系,引起无限的遐想,留给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表现出比传统诗境更开阔也更复杂的人生体验。如果说《致大海》主要
关注“作者中心”,主要通过引入历史背景、知人论世来解读、还原诗歌的意境、意蕴,那么《树和天空》则更多立足于接受美学的理论和方法,彰
显学生的“读者中心”地位,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借助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对作品中意象组合或跳跃造成的空白产生疑问、展开联想,使之具体化
、形象化,从而发掘诗歌内在的深层意蕴。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细读,关注诗歌“雨”和“树”、“树”和“天空”等意象组合所造成的情感流
动,聚焦诗歌内在“动”与“静”的转换,在中西诗歌意象的比较阅读中,在与文本的不断对话中,主动构建起对诗歌文本个性化、多元化的理解,
促进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提升。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并掌握两首诗歌中所使用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主题。3.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并通过分析意象、意境把握诗歌
的情感。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惠特曼、特朗斯特罗姆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教学重点??解读诗歌的意象、意境。教学难
点??通过分析意象、意境把握诗歌的情感。教学课时 ??1课时。【课堂实录】一、明确目标,任务导入师:教材的单元研习任务中提到,诗人
在创作诗歌时,常常会选择一些意象,并将它们精心组合,展现情感的起伏,形成诗歌特有的内在节奏。意象是诗歌形象构筑的基本元素,也是诗歌
情感的基石。但意象本身并不是诗,一个个意象经诗人苦心经营,巧妙组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方可铸就诗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读当代欧
洲超现实主义诗人特朗斯特罗姆的一首诗歌——《树和天空》,看看这首现代诗歌的意象组合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新鲜的体验和感受。二、整体把握
,梳理意象师:初读这首诗,你们感受如何?生:感觉挺超现实主义的,不太懂。生:读起来很美,但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师:一首好诗,常常
是朦胧含蓄的,充满了隐喻,像一个美丽的谜语。现在我们一起来尝试解一解这个谜。回顾一下之前的诗歌学习,同学们能不能提供一些解开谜语的
方法呢?生:通过分析意象、意象组合的特点及内涵来把握情感。师:非常好,现在请大家先自读一遍诗歌。读诗,要从文本出发,提示大家梳理诗
中意象和意象的组合,也要大胆地联想与想象,相信你的直觉。(学生读诗、交流。)师:结合这首诗的意象和意象组合,来谈谈你们对这首诗的初
步理解或者疑问。生: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雨”和“树”,“雨”是“倾洒的灰色”,应该是给“树”的存在带来一种压抑和忧愁。但我不太能明
白这里“树”是怎样的一个存在。通常树是静止的,但这里“一棵树在雨中走动”,“它有急事”,却又“汲取雨中的生命”,也需要“停下脚步”
,这很反常奇特。师:你很好地关注了这些意象及其特点。这首诗意象集中在“树”“雨”这两个日常物象上,但这些意象的组合超出我们惯常的审
美方式,让我们无法通过直接感受意象营造的情境和意境触摸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我们再一次回到诗歌本身,整体梳理一下诗人所构筑的意象组合。
师:经过这样的梳理后,同学们有什么进一步的发现呢?生:这里“树”与“雨”的关系紧密。下雨的时候,树匆匆走动,汲取雨中的生命;雨停歇
了,树也停下脚步,挺拔地静闪,等待雪花的绽放。“雨”前“雨”后是截然不同的意境。生:我注意到诗题是“树和天空”,但“天空”的意象好
像不怎么突出。生:还有一些意象,“果园里的黑鹂”“绽开的雪花”,这些和“树”是什么关系呢?师:是的,我们仍然有很多的疑问,这里的意
象组合非常新奇,颠覆了常规的语言和日常的经验。树在雨中行走、汲取生命、果园里的黑鹂、晴朗的夜晚、空中绽放的雪花,这些流动的意象极富
跳跃性,留给我们以巨大的想象空间。三、分析意象组合,体会情感师:意象是诗人情感意念的载体和审美创造的结晶。作者这样组合、处理的背后
是在向我们传递怎样的情感信息和审美感受呢?现在大家一起来细细品味诗歌,体会意象组合的特征带给我们的心理或审美感受,记录在下面的表格
中,并思考这些意象及其组合隐含的意蕴。生:“树”在“雨中走动”“匆匆走过”“有急事”“汲取雨中的生命”,充满紧张忙碌的感觉。但当雨
停的时候,它反而安静下来,“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静闪”。这种动与静的反差,很奇特,为什么不是雨来的时候停、雨停的时候走?师:这个问题
提得很好,哪位同学来尝试解答一下?生:我感觉这里的“树”是一棵很有性格的“树”,它能行走,有计划,有生命的自觉。“雨”是灰色的、倾
洒的,但“树”绝不消沉,它在突破雨“倾洒的灰色”的局限,一直在行走,“汲取雨中的生命”,获取身旁所有可能的力量。师:那么雨停的时候
树为什么也停下了?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情境。这棵“树”,停下了脚步,抬头看看逐渐散去的乌云,抬头看看渐渐明朗的天空。这棵“树”
,终于不用顶着风雨,它挺直了脊背。师:好,之前提问的同学,你觉得他想象的这个情境能不能解答你的疑问?生:我现在有点明白了。“树”在
“雨”中的动与静,其实是“树”穿越风雨,突破生活的束缚、局限,最终它在晴朗的夜空“挺拔”以立。生:我还想补充一点,最后等待空中雪花
的绽放,意味着对美好的期待,但必须要经受得住严寒,雪才能从天空中降落,绽放美丽。雪花绽放也可以说是生命意志的价值呈现。师:非常感谢
这两位同学,他们对诗的深入感受和丰富想象,向我们呈现了诗中“树”的动与静背后所隐喻的经历生命搏击、律动、停顿与成长的过程。这首诗也
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展示了诗人如何把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融合在精巧、准确的意象组合中,塑造出丰富而独特的个人内心世界。四、关注“视角”
,探究主题师:在刚才的对话中我们集中关注了“树”和“雨”这一意象组合。其实,在中国传统诗歌中也有这样的意象组合。比如杜甫的“寒雨飒
飒枯树湿”,李咸用的“雨中寒树愁鸱立”……大家比较一下,它们和特朗斯特罗姆笔下的“雨中树”在用意象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生:杜甫、
李咸用的“雨中树”是凄凉、愁苦、孤独的意象,而特朗斯特罗姆笔下的“雨中树”是坚韧、挺拔、昂扬的意象。生:杜甫、李咸用诗中的“雨中树
”是静止不动的,而特朗斯特罗姆的“树”是四处走动的。生:中国传统诗歌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呈现的“雨中树”,更多是诗人心境的投
射,风吹雨打下日渐枯萎的树,就是四处漂泊饱经忧患的诗人。但在特朗斯特罗姆那里人和“树”不是一体的,而且似乎“树”才是主角,而诗人“
我”是一个旁观者。师:通过比较以后,同学们又有了新发现,特别是最后一位同学,看到了特朗斯特罗姆超现实主义诗歌和中国传统诗歌在意象使
用上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差异:诗歌写作视角不同。这一点,在瑞典文学院对特朗斯特罗姆诗歌的评价中也提到了:“他以凝练、简洁的意象,以全新
的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师:接下来,我们以小组形式深入讨论探究:《树和天空》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全新视角”?它启发了我们对于现实怎
样的联想和思考?把你们的讨论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上。(小组讨论、交流。)生:这首诗视角比较新的地方在于“树”才是主角,而诗人“我”是一
个旁观者。诗人以“我”之眼观树,赋予树以脚步与生命,想象着一棵匆忙的树,为生命奔波着,从雨中汲取生命……诗人看到了它静默之下鲜活的
生命。生:我们小组的意见恰恰相反,这首诗的最独特之处其实是以“树”的视角观察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它能感受到雨灰暗的色调与倾洒的重量
,也能感受到雨水带来的生命力,还看到黑鹂在果园里自在地生活……它感受这个世界的丰富,并期待天空有新的赐予和奇迹。师:两个小组得出了
不同的结论,而且听上去都很有道理,这正是读诗的趣味所在。但我们如何理解两种不同视角出现在同一首诗中呢?生:我感觉“树”和“我”是两
个互相观照的视角,两个视角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师:你的思考非常有价值。特朗斯特罗姆自己曾说:“我的诗是聚点。它试图在被常规语
言分隔的现实的不同领域间,建立一种突然的联系——风景中的大小细节汇集,不同的人们相遇,自然和工业交错等等,就像对立物揭示彼此的联系
一样。”这是不是能给我们一点启示呢?我们能不能从这首诗中找到这个“聚点”,再次审视“树”和“我”“我们”之间的关系呢?生:树“匆匆
走过我们身边”,这里“树”和“我”有一个相聚,感觉“树”和“我们”是一样的存在,从中也可以看到人类自身的匆匆脚步。生:结尾写到树“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 /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我感觉这里有一个“聚点”,透露出人类与“树”同样有着对美好的憧憬,对宇宙好
奇的观望。师:同学们越来越走进这首诗的内在了。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幅图展示其中的视角(投影):师:《树和天空》这首诗歌看似隐去了“自我
”情感,实质是以自然为镜像,冷峻地反观人的生命状态,带给我们一种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新颖体验。那诗人借助“树”和“我们”想向我们
传达什么启示呢?生:这里的“树”,它行走于风雨,又从“雨”中汲取力量,这启示着生活是艰辛的;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吸取我们可以成长的东
西,期盼和享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点点滴滴的美好时光——那雪花绽放的美丽瞬间。生:我注意到学案里写到特朗斯特罗姆的人生经历,说他 59
岁的时候患中风,右侧瘫痪,几乎完全丧失了说话能力,但他仍然写诗、弹钢琴,直到去世。所以我有个大胆的联想,这棵“树”或许就是诗人自
己的精神写照——穿越生命“灰色”的“倾洒”仍执着坚定地追寻自我人生意义。师:你说得有道理,诗人的人生经历是会投射在诗歌中的。特朗斯
特罗姆 2011 年去世,2015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赢得世人的最高赞赏,也可以说是等到了“雪花在空中绽开”。生:树是连接天地的
存在,人和树都在变化,天空是永恒不变的。生命短暂,轮回流转。人欲静而树不止,动静在诗句中体现着一种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生:作为人类的
“我们”,适时放下高傲的姿态,安静下来审视周围更为辽阔、生生不息的自然,会发现它们和“我们”人类一样,同样有着充满意义的生命姿态。
师:是的,这首诗突破了人类中心的视角,激发人们思考人类与自然、自然万物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人类更深刻的关怀意识。但诗人并没有给
出一个确切的结论,每个意象都是一个隐喻,而意象的组合则形成了多义的喻指,带来了丰富的感受和启示,给读者更大的空间去想象。这正是象征
主义诗歌的魅力所在。师:特朗斯特罗姆这种诗歌风格的形成与他所处的北欧民族地理环境和文化气质是密不可分的。北欧气候的冷冽,北欧大自然
中的那种宁静蛮荒,形成了特朗斯特罗姆感受事物的方式,也赋予诗人清冷凛冽的想象力,反映出诗人对世界、对自然、对人类存在的追问与探索,
也启发我们去感知万物之间原始的关联与统一,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正如瑞典文学院所评价的那样:特朗斯特罗姆“通过凝练、简洁的意象,
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五、分享收获,小结本课师:通过对《树和天空》这首诗的阅读研习,同学们对外国现代诗歌及其意象有了怎样
的新感受和新收获?生:这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现代诗歌特别是超现实主义诗歌的意象的隐喻和象征意味是很浓的,读诗要从意象的特异之处
入手,觉得奇怪的地方一定要大胆联想。生:读诗需要将诗歌中这些意象及意象的组合串联起来整体地看,才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情感。生:以前
读的诗歌更多关注社会人生,这首诗确实给了我另一种看世界的视角和眼光。生:第一次接触这种超现实主义的诗歌,觉得很有意思,有点像看西方
的抽象派画作,不在于了解它究竟画了什么,而在于你从这些暗示和象征中获得了怎样的体验和感受。师:说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加深了对意象的
认识,获得了一种新的感受诗歌的方式。与传统诗歌相比,《树和天空》这样的现代诗歌确实更重视意象内在的多重意蕴,传达了更开阔也更复杂的人生体验。阅读这样的诗歌,我们需要通过想象、联想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知识和经验,从带有浓烈个人色彩的具体意象中,设身处地去体验意象组合营造的独特情境,整体把握不同意象组合与作家情绪变化的内在关系,挖掘诗歌隐含的深刻意蕴,并由此感悟出社会人生的哲理、真谛。六、布置作业,迁移拓展师:有人说,特朗斯特罗姆的作品语言风格简洁凝练,意象奇特精准,带有禅意,有中国唐诗的意蕴。请比较《树和天空》《春雪》在诗歌意象、情感意蕴及炼字方面的相似之处。这是第 1 项作业。第 2 项作业是运用本课所学习的策略方法来分析歌德诗歌《迷娘》中意象组合与其情感抒发之间的关系。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