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河南省“国培计划”过程管理视导评价表
2023-09-11 | 阅:  转:  |  分享 
  
附件7

河南省“国培计划”过程管理视导评价表

(试行)

表一:集中培训项目

承训单位 承担项目总数 已完成项目数 正在进行项目数 已完成项目

计划培训人数 已完成项目

实际培训人数 已完成项目

结业率(%) 正在进行项目计划培训人数 正在进行项目

实际培训人数 正在进行项目

参训率(%) 培训项目视导情况 维度 具体指标及内容 视导方式 分值 得分 训前准备

(10分) 1.训前调研。承训单位是否选用科学的调研方法(1分),围绕培训对象的素质(师德修养、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培训需求、培训方式等进行调研(3分),并对调研数据进行充分分析,并以此作为培训方案制订的基础(3分)。 查看资料 7 2.训前通知。训前在学员通知、联络(1分)、任务布置、注意事项提醒(1分)等方面,承训单位服务工作是否及时、准确、贴心(1分)。 学员访谈 3 培训方案

(15分) 3.培训主题。培训主题是否明确(1分),是否聚焦学员培训需求,是否聚焦培训内容(1分),是否符合项目要求(1分)。 查看培训

实施方案 3 4.培训目标。培训目标是否明确,表述是否清晰(2分),定位是否准确,能否达成(1分)。 查看培训

实施方案 3 5.培训内容。内容设计是否紧扣培训主题和培训目标(1分),培训内容模块层次是否明晰(1分),是否符合项目要求,是否满足学员学习需求(1分)。 查看培训

实施方案 3 6.培训课程。课程设置是否紧扣培训内容,设计思路是否清晰,是否科学合理(2分),是否贴近教育教学实际(1分),是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性课程是否达到50%以上(2分),课程资源是否丰富、实用(1分)。 查看课表

实施方案 6 培训方式

(10分) 7.培训方式。是否能依据项目特点、要求、培训内容和课程性质,恰当的选择培训形式(3分)。能否突出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如专题讲座、参与式、互动式、任务驱动、现场观摩、网络研修等(3分),符合成人学习特点,是否具有创新的培训模式(4分)。 查看培训

实施方案

跟班观课

学员访谈 10 师资团队

(10分) 8.专家团队建设。授课专家团队是否由高校专家、一线名师和教研员组成,结构是否合理(2分),省域外师资比例是否达到要求,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比例是否不少于50%(2分)。 查看资料 4 9.专家授课水平。专家的授课是否符合培训课程设计要求,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层次是否清晰(1分),内容是否丰富,是否贴近一线教师需求,能否理论联系实际(1分),教学形式是否多样,方法是否灵活,课堂气氛是否活跃(1分),课堂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授课仪态是否规范(1分),教学效果是否显著,学员是否满意等(2分)。 跟班观课

学员座谈 6 培训管理

(15分) 10.管理团队。承训单位领导是否重视,是否有明确的项目管理机构和组织(2分),是否配置有首席专家、学科班主任、生活班主任、导师及保障服务人员(2分),岗位职责是否明确,责任是否到人(1分),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措施是否得当,是否有培训安全工作预案(2分),是否按要求定期发布培训简报(1分)。 团队访谈

查看资料 5 11.学员管理。学员管理制度是否健全(2分),考核机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2分),管理措施是否得力,班主任管理是否到位(1分),学员安全管理是否有应急措施(1分),学员培训档案是否完善,培训项目过程性资料管理是否完备(1分)。 学员座谈

查看资料

现场查看 5 12.培训经费。承训单位是否有完善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3分),是否有专项经费预决算(2分)。 查看资料 5 后勤保障

(10分) 13.学习环境与场地设施。培训学习场地、教学条件、培训学习辅助设施等是否符合培训要求(3分),培训环境与场地、设施是否有安全隐患(2分)。 查看现场 5 14.学员食宿。是否为参训学员提供与项目经费标准相适应的食宿条件(1分),住宿能否满足一般需求(1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2分),是否能为学员提供安全、丰富的饮食条件(1分)。 查看现场 5 培训效果

(20分) 15.培训目标总体达成度。学员参训率、结业率是否达到95%以上(5分),培训预设目标是否达成,学员满意度能否达到95%以上(5分),培训对参训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升是否有帮助,是否生成了一批优秀的培训成果和课程资源(3分),涌现出了一批典型的优秀学员成长案例(2分)。 学员访谈

查看资料 15 16.特色与创新。承训单位在项目规划设计、培训资源开发、培训模式、培训团队建设及管理评价等方面是否有创新,是否注重培训品牌特色项目的积淀与打造(5分)。 访谈专家

查看资料 5 训后跟踪

(10分) 17.训后跟踪。是否有详细的训后跟踪指导措施(2分),制定的措施是否具有实操性和可测性(2分),是否具有跟踪指导过程性资料(3分),跟踪指导是否收到明显成效(3分)。 团队访谈

查看资料 10 综合评价 综合上述评价方面,给出总体得分。 总分 100 特色亮点





存在问题





意见建议











表二:送教下乡项目

送教县(区) 承训单位 承担项目总数 已完成项目数 正在进行项目数 已完成项目

计划培训人数 已完成项目

实际培训人数 已完成项目

结业率(%) 正在进行项目计划培训人数 正在进行项目

实际培训人数 参训率(%) 培训项目视导情况 维度 具体指标及内容 检查方式 分值 得分 送教准备

(8分) 1.训前调研。承训单位是否围绕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乡村学校校本研修现状开展了训前实地调研(2分),对乡村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否准确研判,透彻分析,对乡村学校校本研修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是否分析到位(2分),调研结论能否准确反应乡村教师的培训需求(1分)。 查看资料

访谈学员 5 2.与县(区)对接。承训单位是否与送教项目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就训前调研与培训方案、培训时间与地点、培训场地与设施、学员遴选与通知、培训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精准对接(1分),是否有明确的职责与分工(1分),是否建立了有效的联络与协同机制(1分)。 查看资料 3 送教方案

(10分) 3.送教方案。培训主题和培训目标是否符合送教下乡项目要求(1分),是否聚焦乡村教师培训需求和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1分),培训内容和课程是否围绕“问题诊断、通识研修、示范教学、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六个环节(或“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环节)进行一体化设计与安排(3分),培训环节设计能否体现与校本研修有机整合,培训过程是否体现任务驱动原则(2分)。 查看资料

综合访谈 7 4.送教规划。承训单位针对项目县是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送培规划(1分),送教班级是否依托区域连片乡镇分学科学段组建(1分),送教地点规划是否方便乡村教师学习,送教时间是否具体(1分)。 查看资料 3

师资团队

(12分) 5.专家团队建设。承训单位是否组建了有高校专家、一线名师和教研员组成的送教专家团队(4分),专家团队是否是以本地一线名师和教研员为主,县域以外的一线名师和教研员也占有一定比例(4分);本地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是否承担了送教任务,师资团队结构是否合理,总体水平如何(4分)。 查看资料

综合访谈 12 组织实施

(20分) 6.实施流程落实情况。送教环节是否落实到位(2分):诊断是否找准了问题(2分);示范是否是基于诊断出的问题进行示范教学(2分);研课磨课是否提供了有效的现场指导(3分);成果展示是否展示了学员的教学改进(2分);总结提升是否促进了学员的教学反思(2分);送教环节是否与校本有机整合(2分)。 现场观摩 15

7.培训时长。每个学科班次全年送教培训是否达到规定天数,有无缩短培训时长、压缩送培学科现象。(3分) 查看资料

学员访谈 3 8.培训地点。项目县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的诊断、示范、研课、磨课等主要培训环节是否在乡村学校组织实施。高校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培训地点是否方便学员学习。(2分) 实地查看

综合访谈 2 培训管理

(20分) 9.管理团队。承训单位领导是否重视,是否有明确的项目管理机构和组织(2分),是否配置有首席专家、班主任及保障服务人员(2分),岗位职责是否明确,责任是否到人,管理人员经验是否丰富(2分),是否有送培安全工作预案(1分)。 查看资料

综合访谈 7 10.项目管理。项目教学与学员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措施是否得当,过程管理是否规范(2分),班主任管理是否到位(2分),安全管理是否有应急措施,考核机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结业考核是否突出了应用导向、关注实践成果(2分),档案管理是否规范,参训人员信息采集与整理是否准确(1分),是否按要求定期发布培训简报(1分)。 查看资料 8 11.培训经费。承训单位是否有完善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3分),是否有专项经费预决算(2分)。 查看资料 5 后勤保障

(5分) 12.教学条件。承训单位租用的培训场地及教学设备是否符合项目实施要求(3分),是否存在有安全隐患(2分)。 访谈与实地查看 5 培训效果

(25分) 13.培训目标达成度。学员参训率、结业率是否达到100%(5分),培训预设目标是否达成,学员满意度能否达到95%以上(5分),培训对参训教师的师德修养、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是否有帮助。通过课例研磨是否生成了一批优秀课例,打造出了一批“经典课”,涌现了一批典型的优秀学员成长案例,是否加工生成了一批本土化的培训课程资源(3分),是否帮助送教地学校形成课例研磨模式,助推建立校本研修常态化机制(2分)。 综合访谈

查看资料 15 14.送教地反馈情况。送教地教育局及乡镇片区学校管理者对送教培训的认可度如何(3分),参训教师对本次送教培训的反馈评价如何(2分)。 综合访谈 5 15.培训的创新特色。承训单位在培训组织、课程设计、培训方式、培训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是否有创新做法,是否注重培训品牌特色项目的积淀与打造。(5分) 访谈专家

查看资料 5 综合评价 综合上述评价方面,给出总体得分。 总分 100 特色亮点







存在问题 意见建议



表3: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

承训单位 视导项目县 项目校校长集中培训计划人数 校长实际参训人数 参训率(%) 已经完成培训天数 工作坊主持人集中培训计划人数 已经完成坊主集中培训实际参训人数 参训率(%) 已经完成培训天数 坊员全员集中培训计划人数 已经完成全员集中培训实际参训人数 参训率(%) 已经完成培训天数 网络研修规划人数 平台实际登录人数 登录率(%) 结业率(%) 培训项目视导情况 维度 具体指标及内容 检查方式 分值 得分 训前调研

(5分) 1.训前调研。承训单位是否按照项目要求,围绕校长校本研修领导能力、坊主工作坊主持能力及坊员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开展了针对性调研(2分),对各个角色的培训需求是否分析到位,把握准确(3分)。 查看资料 5 培训方案

(15分) 2.目标定位。培训目标是否明确(2分),表述是否清晰,定位是否准确,能否达成(1分)。 查看资料 3 3.阶段设计。各培训环节的阶段设计是否合理(2分),任务是否具体明确,线上线下是否有机结合、优势互补(2分),研修活动主题是否明确、任务是否合理、形式是否多样(2分)。 查看资料 6 4.培训内容。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三个环节的内容设计及衔接是否合理,逻辑关系是否清晰(1分);集中培训内容设计是否能够提升校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力、坊主的工作坊主持能力和坊员的工作坊研修能力(1分);网络研修是否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分阶段设计课程模块,开展主题式研修(1分);现场实践是否能推动乡村教师及时将网络研修与集中培训所学应用于实践,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是否能够指导区县开展跨校的线上线下研修活动,组建跨校学习共同体(1分)。是否能与校本研修整合,引领学校开展网络支持下的常规研修与专题研修(1分)。是否提供“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选学服务(1分)。 查看资料 6 集中培训

(25分) 5.校长集中培训。目标定位是否精确(1分),是否重在提升校长推动工作坊研修中现场实践与校本研修整合的主动性以及校本研修的领导力(2分)。 现场观摩

访谈 3 6.坊主集中培训。是否重点围绕工作坊主题研修活动研什么、怎么研、研的怎么样三大版块开展(2分)。能否有效指导问题怎么突破、研修怎么指导、资源怎么整合加工、成果怎么收集整理等过程性工作(2分)。在项目实施的前、中、后期分3-4次对坊主开展递进式集中培训,重点提升坊主的基础培训能力、工作坊主持能力和校本研修指导能力(2分)。 现场观摩

访谈 6 坊员全员集中。是否重点解决网络学习怎么学、主题研修活动怎么研、现场实践怎么做、研修成果怎么生成等问题(2分),在项目实施的前、中、后期是否以工作坊为单位,分3次对全体坊员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集中培训,助力工作坊研修有效开展(3分)。

现场观摩

访谈

5 8.组织与实施。培训内容是否聚焦于培训目标(1分),课程设置是否科学(1分),专家团队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拼盘培训课程、拼盘培训专家现象(1分);培训形式是否灵活多样,是否注重任务驱动;培训管理是否规范(1分);参训率是否达95%以上(1分);是否按要求定期发布培训简报(1分)。 现场观摩

访谈

查看资料 6 9.教学条件。培训场地及教学设施是否符合项目实施要求(1分),是否存在有安全隐患(1分)。校长和坊主集中培训是否提供与项目经费标准相适应的食宿条件,住宿是否能满足一般需求(1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1分),是否能为学员提供安全、丰富的饮食条件(1分)。 现场观摩

访谈 5 网络研修

(15分) 10.基础条件。平台软硬件条件是否优良,多网联通性如何;平台浏览速度是否快,系统是否稳定,导航是否清晰,使用是否便捷(3分)。 查看平台 3 11.研修支持条件。“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学校社区”和“区域社区”等具备的主要功能是否能满足培训需求(2分)。 查看平台 2 12.课程资源。培训网络课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与项目申报书设计的课程一致(2分),课程及案例资源数量是否丰富,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能力起点的教师有效选学(1分);网络课程配置是否能对主题研修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案例支撑(2分)。 查看平台 5 13.网络课程学习。组织是否高效有序,是否与项目县保持密切协同,定期通报学情,按要求发布培训简报,调动参训学员学习积极性,督促学员完成网络课程学习任务(1分)。 查看平台

查看资料

访谈 1 14.主题研修活动。主题是否突出,是否贴近乡村教学实际,阶段设计思路是否清晰(1分),任务是否明确,是否能满足学员差异性需求(1分)。活动设计是否将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有机结合、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1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1分)。 查看平台

查看资料

访谈 4 现场实践

(5分) 15.现场实践。能否以学校或区域片区为单位,围绕研修主题,整合校本研修,开展现场实践(3分),建立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机制,推动区域化校本研修常态化(2分)。 到校检查 5 考核评价

(5分) 16.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否制定了集中培训、网络研修和现场实践培训环节的考核评价机制(3分);评价是否以应用为导向,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指标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1分);评价反馈是否及时(1分)。 查看资料 5 培训管理

(10分) 17.管理团队。承训单位是否已建立了项目驻地管理服务团队和专家支持团队(1分),职责分工是否落实,沟通协调能力如何(1分),管理措施是否得力(1分)。 查看资料

访谈 3 18.服务能力。管理团队能否提供贴心服务,提供24小时应答服务;技术支持服务团队能否在24小时内解决平台技术障碍(1分);专家团队能否为教师提供接地气的专业技术支持(1分)。 访谈、座谈 2 19.培训经费。承训单位是否有完善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3分),是否有专项经费预决算(2分)。 查看资料 5 培训效果

(20分) 20.培训目标总体达成度。学员参训率、结业率是否达到95%以上(5分),培训预设目标是否达成,学员满意度能否达到95%以上(5分);乡镇中心学校负责人及学校管理者对该培训项目实施情况的认可度,参训教师的个人获得感和参训的主动性如何;是否生成了一批优秀的培训成果和课程资源(3分),涌现出了一批典型的优秀学员成长案例(2分)。 查看资料

访谈 15 21.特色与创新。承训单位在项目规划设计、培训资源开发、培训模式、培训团队建设及管理评价等方面是否有创新,是否注重培训品牌特色项目的积淀与打造(5分)。 访谈专家

查看资料 5 综合评价 综合上述评价方面,给出总体得分。 总分 100 特色亮点





存在问题 意见建议

— 1 —









献花(0)
+1
(本文系十心宝贝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