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天津市红桥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3-09-12 | 阅:  转:  |  分享 
  
天津市红桥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一、单选题1.?读我国两区域简图,甲乙两区域因地制宜选择发展之路,主要途径
是(?)?①甲区域产业基础好,重点发展高端金融业②甲区域提升资源利用率,培育新的主导产业③乙区域建设用地多,应大幅扩大耕地面积④乙
区域为沿海航线中枢,发展高端装备制造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甲区域为
东北地区,属于我国的重工业基地,现由于资源逐渐枯竭,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应该提升资源利用率,培育新的主导产业,②正确;东北地区以
重工业为主,产业基础好,但是高端金融业欠发达,应该灵活妥善地运用好政策力量和市场力量,完善东北地区金融业发展,①错误;乙区域为长三
角地区,靠近沿海地区,产业基础好,应该以沿海航线为中枢,发展高端装备制造,④正确;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众多,土地资源紧缺,大幅扩大耕
地面积会破坏其生态承载力,③错误;故选D。德国鲁尔区曾是世界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区位条件优越,20世纪50年代后,经济逐步衰退。2
0世纪60年代后,鲁尔区实施综合整治,经济转向繁荣,成为一个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协调、环境优美的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鲁尔区衰
退的主要原因是(???)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②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③煤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④煤炭、钢铁产量过
剩,用地紧张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③3.?鲁尔区主要整治措施有(???)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结
构②美化环境,消除污染③扩大煤炭开采量,增加原煤输出④增加钢铁、煤炭等传统工业企业的数量A.?①③?B.?②③?C.?③④?D.?
①②【答案】2. B????3. D【解析】【2题详解】根据课本所学的地理知识可知,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
位下降以及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的影响,①②正确;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随着开采时间增长,导致其煤炭开采成本有所上升,但煤炭
资源枯竭描述不当,鲁尔区用地问题不是其衰落的原因,③④错误;故选B。【3题详解】鲁尔区主要通过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结构
以及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发展科技,美化环境、消除污染等对传统工业区综合整治,①②正确;扩大煤炭开采量、增加原煤输出,增加钢铁、煤炭
等传统工业企业的数量会导致其环境恶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③④错;故选D。【点睛】鲁尔区衰退的原因:4.?煤城阜新市将转型发展“现代
农业”,其主要依据有(?)①交通条件十分优越②农业面临巨大困难③人均土地资源丰富④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煤城阜新市转型发展现代农业,阜新市位于辽宁省,人均土地资源较为丰富,自然条件较为
优越,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③④正确;交通条件也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依据之一,但不是主要依据,排除①;本地区农业发展条件较为优越,并
没有面临巨大困难,排除②。故选D。5.?大冶市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大冶市取得了转型阶段性成果。下图为大冶市工矿产
业结构图,以此判断大冶市(?)?A.?农业产值占比增加?B.?优化工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C.?产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增强?D.?服
务业已成为新的主导产业【答案】B【解析】【详解】图示为大冶市工矿产业结构图,因此无法反映农业产值变化状况 ,A错误。2000年时大
冶市的采矿业的产值占比超过60%,说明其工业结构是以重工业为主,之后的年份其重工业比重显著下降,工业结构得以不断优化,经过近二十年
的发展,大冶市取得了转型阶段性成果,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B正确;采矿业的产值占比显著下降,说明该区域的产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
程度下降,C错误。图示中大冶市现有的产业类型中主要是第二产业,服务业占比小,不是主导产业,D错误;故选B。6.?下图为“黄土高原某
小流域示意图”,关于图中a、b、c、d利用和治理措施叙述,不合理的是(?)?A.?a处通常用作耕地?B.?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
水稻C.?c处应大力植树种草?D.?d处宜兴修水库、打坝淤地【答案】B【解析】【详解】从图中看出,a为黄土塬,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
农业生产,可以开垦为耕地,A不符合题意;b处为缓坡,缓坡适合修建水平梯田,但黄土高原为我国北方地区,降水不足,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B符合题意;cd两处为沟谷,应该植树造林、兴修水库和打坝建库,CD不符合题意。故选B。7.?下列地区所对应的主要荒漠化类型正确的
是(?)A.?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B.?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C.?黄淮海地区——石漠化?D.?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红漠化【答
案】A【解析】【详解】西北干旱地区降水稀少,生态脆弱,容易出现沙漠化,A正确;江南丘陵降水丰富,气候湿润,不易出现次生盐渍化,B错
误;黄淮海地区流水沉积为主,土层深厚,不易出现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石漠化,C错误;西南喀斯特地貌区以石灰岩为主,土层较薄,水土流失严
重,容易出现石漠化,而不是红色母质裸露的红漠化,D错误。故选A。8.?读长江与黄河示意图,图中甲、乙两河段的主要开发利用趋势是(?
)?A.?水面开阔,多发展水产养殖业?B.?利用水源优势,大规模发展粮食生产C.?合理开发水能资源?D.?扩大内河航运能力【答案】
C【解析】【详解】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乙两河段均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过渡地带,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因此主要
开发利用趋势是合理开发水能资源,C符合题意,但水流湍急,不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A错误;两河段所在地区处于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地形起
伏大,土地等资源不利于种植粮食,排除B;两河段所在地区处于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不利于发展内河航运,排除D。故选C。
20世纪70年代前,日本作为欧美等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海外生产基地,纺织服装业高速成长,之后开始将部分生产转向东南亚和中国等地,同时本
土企业转型,形成全新生产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20世纪70年代前,日本成为欧美等国纺织服装产业海外生产基地的首要条件是(?
)A.?产品研发,创新能力强?B.?市场广阔,产品就地销售C.?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D.?交通便利,便于产品外运10.?材料中的
“全新生产方式”最有可能表现为(?)A.?欧美品牌、本土生产、海外销售?B.?欧美品牌、本土设计、本土销售C?日本品牌、本土生产、
海外销售?D.?日本品牌、本土设计、海外生产【答案】9. C????10. D【解析】【9题详解】纺织服装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总是向劳动力丰富、价格低的地区转移。20世纪70年代前,日本成为欧美等国纺织服装产业海外生产基地的主要条件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
C对。日本国内市场狭小,B错。交通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影响因素,D错。20世纪70年代前,欧美等国与日本相比本身产品研发、创新能
力更强,A错。故选C。1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同时本土企业转型,形成全新生产方式。材料中的“全新生产方式”可能是日本品牌、本土设计
、海外生产,D对。将部分生产转向东南亚和中国等地,不是本土生产,A、C错。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不是本土销售,B错。故选D。【点睛】企
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影响因素:(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3)市场因素
(4)国家政策的调整 (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6)地价昂贵(7)环境污染(8)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一般情况下,企业对利润最大化的
追求是是产业转移的内在动力11.?中哈输油管线全长1000千米。下图为“中哈石油管道示意图”,我国通过图中路线进口石油与从中东进口
石油相比,其优势是(?)?①路程短??②安全性高??③受第三国影响小??④石油质量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我国从中东进口石油主要通过海运,与之相比,中哈石油管道路程较短,不通过第三国,受第三国影响小,从
而使得安全性高,优势明显,①、②、③符合题意;与中东石油相比,中哈石油管道输送的石油质量不具有优势,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
题意,排除BCD。故选A。12.?下列有利于改变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格局的是(?)A.?减少西部、北部煤炭开采?B.?就地发
电,变输煤为输电C.?将东部、南部工业向外转移?D.?加强交通建设,提高运输量【答案】B【解析】【详解】“西煤东运、北煤南运”指在
煤炭产地就地发电变输煤为输电,可减少煤炭运输量,B正确。将东部、南部工业向外转移,会影响相应地区的经济发展,C错误。减少西部、北部
煤炭开采会加剧我国煤炭供应紧张状况,A错误。加强交通建设,提高运输量不会改变该格局,D错误。故选:B。1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二
氧化碳减排的是(???)①增加林草种植面积??②增加风力发电装机容量③增加光伏发电投资??④提升煤炭净化脱硫技术A.?①②?B.?
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详解】增加林草种植面积,可以吸收固定空气中二氧化碳,但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①不
符合题意;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及使用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增加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和增加光伏发电投资,可以减少矿物能源使用量,从而起到减排二
氧化碳的作用,②③符合题意;提升煤炭净化脱硫技术,可以减少硫氧化物的排放,但不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
题意,排除ABD。故选C。14.?2020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储存的上百万吨核废水
排放入海。核废水排放入海会(?)①污染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海洋渔业②加快水循环速度,污染陆地河流③消除核废水对本国环境安全的影响④威
胁周边国家安全造成外交争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核废水排放入海,会污染海洋生态环
境,影响海洋渔业,①正确;②核废水无法通过水循环污染陆地河流,因为径流的方向是由陆地向海洋,②错误;核废水具有放射性,放射性污染具
有长期性,故不会消除核废水对本国环境安全的影响,③错误;通过海水运动威胁周边国家安全,造成外交争端,④正确。B正确,故选B。15.
?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下图为崇明岛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在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需要注意(?)
?A.?合理控制核心区的游客数量?B.?适当增加缓冲区的基础设施C.?严禁游客进入实验区?D.?保护鸟类栖息地【答案】D【解析】【
详解】核心区不发展旅游,游客不能进入,A错误。缓冲区需要重点保护,增加缓冲区的基础设施会破坏环境,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理念不符,B错
误。发展生态旅游主要是在实验区,严禁游客进入实验区不现实,C错误。在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需要注意保护鸟类栖息地,D正确。故
选:D。二、综合题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辐射带动作用。城市之间主要通过人流、物流、
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城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下图为上海大都市某层级的辐射范围图和2
014年上海市对部分城市辐射强度示意图。?(1)以上图文材料反映的是上海对哪个区域的辐射?说出你所知道的上海大都市辐射更广阔的区域
名称。(2)分析2014年上海市对图中不同城市辐射强度的分布特征。其中上海带动一体化发展的区域名称。(3)试解释具备点轴开发条件的
区域常形成经济活动密集区的原因。【答案】(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经济带?(2)距离上海越近(远),受上海辐射强度越大(小);上
海大都市区。?(3)增长极(核心城市)以其优势使产业和人口向增长极集聚;由于交通干线沿线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区域
的资源和生产要素继续向增长极集聚的同时,也开始向沿线地区集中,沿线便成为经济活动密集带。【解析】【分析】本题以城市的发展为材料背景
,主要考查城市的区位条件,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区域基础知识、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
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图文材料反映上海辐射的是江苏、浙江、安徽,这三省和上海市构成的是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上海辐射范围更广阔的区域还包括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他们构成的是长江经济带。【小问2详解】读材料
钟第二幅图可看出,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受上海辐射带动的强度,与其和上海的距离呈正相关。据图可看出,苏州、无锡、南通、嘉兴由于距离上海
较近,受上海辐射强度大;而舟山、扬州等城市因距离上海较远,受上海辐射强度较小。上海带动一体化发展的区域名称为上海大都市区。【小问3
详解】核心城市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发达的经济,完善的产业基础,发达的科技水平等优势,增长极(核心城市)以其优势使产业和人口向增长极集
聚;人口和产业沿交通干线沿线布局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区域的资源和生产要素继续向增长极集聚的同
时,也开始向交通干线沿线地区集中,沿线便成为经济活动密集带。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地处西北内陆的新疆,太阳能、
风能、煤炭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基地。准噶尔盆地东部已经探明煤炭储量2136亿吨,储量巨大。2019年7月1日准
噶尔盆地的昌吉——安徽古泉特高压输电工程正式投产运营,它是目前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输电工
程。同时,在准噶尔盆地东部配套建设装机规模较大的火电、风电、光伏发电等项目。新疆把富余的火电、风电、光伏发电源源不断地向东输送,缓
解了华东地区电力短缺的局面,也为新疆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材料二下图为昌吉——古泉特高压输电线路图。?(1)说明建设昌吉——古泉
特高压输电线路要克服的自然方面的困难。(2)指出特高压输电工程建成运营给新疆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答案】(1)线路西北段穿过沙漠戈
壁地区,风沙危害大,环境恶劣;中部经过秦岭山区,地势起伏大;沿线经过众多河流,河流阻隔,建设困难。?(2)火力发电产生大量的污染物
,导致环境污染加重;火电厂运行需要大量的淡水,可能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特高压工程建设还可能破坏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解析】【分
析】本题以昌吉-古泉特高压输电线的修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资源跨区域调配,自然环境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
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昌吉-古泉特高压输电线连接塔里木盆地和安徽,横跨我国广大地区,穿越我国西北地区时
,风沙危害较为明显,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中部地区跨越秦岭山区,地势起伏较大,施工难度较大;沿线经过多条河流,河流起
到阻隔作用,建设难度增加,技术要求较高。【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昌吉-古泉特高压输电线在准格尔盆地利用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和
光伏发电等项目,将多余的电力资源源源不断地向东输送,但是火力发电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物,导致新疆地区环境污染加重,同时,火力发展过程
中需要水资源进行降温,加剧新疆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同时,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工程修建过程中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植被覆盖率
降低,土地荒漠化加重。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高标准农田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
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2021年底国家八部委批复宁夏建设国家农
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下图为宁夏2020—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区图。?(1)判断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区中条件最优的区域,并简述其
优势条件。(2)说明宁夏建设绿色农业先行区对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答案】(1)最优区域:北部引黄灌区。优势条件:地形平坦开阔,
耕地集中成片;冲积扇平原,土壤肥沃;临近黄河,灌溉水源丰富;传统灌区,农田水利设施较好,减轻水旱灾害的影响;位于冬季风背风坡,风沙
、冻害较少。(2)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保障水资源安全;治理风沙、盐碱等生态问题,保障生态安全(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障生态安全)
;保护耕地,稳定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宁夏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高标准农田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
区位因素、国家安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
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高标准农田是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中部干旱区缺水,不适合作为永久基本农田,南
部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不适合作为永久基本农田,因此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区中条件最优的区域是北部引黄灌区。北部引黄灌区作为高标准农田的
优势条件可结合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要求和农业区位因素等角度进行分析。北部引黄灌区位于宁夏银川平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集中成片;当地多为
黄河冲积平原和贺兰山山前冲积扇平原,土壤肥沃;临近黄河,灌溉水源丰富;当地是传统灌区,农田水利设施较好,可减轻水旱灾害的影响;位于
冬季风背风坡,受贺兰山阻挡,风沙、冻害较少。【小问2详解】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环境和生态安全、经济
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本小题可结合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高标准农田的特点进行分析。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可合
理高效利用水资源,保障水资源安全;在农业发展中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治理风沙、盐碱等生态问题,可保障生态安全;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可减
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障生态安全;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可以保护耕地,稳定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
料一南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鱼、虾、蟹、贝等种类丰富。南海海底资源也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其次是各种金属矿产资源
。南海诸岛岛礁上环境优美、景色迷人。材料二下图为南海位置图。?(1)以图文材料内容为例,说出南海可以开发的海洋空间资源。(2)分析
南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对我国资源安全的影响。【答案】(1)可以开发南海岛屿的海岛空间资源;海洋旅游等海面空间资源;捕捞海洋生物,开采海
底矿产是开发利用海中与海底空间资源?(2)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一定量的食物;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可以缓解资源紧缺的局面,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可以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空间;还可提供旅游资源等。【解析】【分析】本题以南海地区自然地理特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洋空间资源类型以及我国资源安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南海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因此,可以捕捞海洋生物,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同时,南海海底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自己金属矿产,可以开发海底矿产资源,因此,可以开发利用海洋和海底的空间资源。同时,南海诸岛岛礁上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因此可以开发南海岛屿的海岛空间资源以及海面空间,发展旅游业等。【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为人们提供一定的海洋生物来源,提供一定的食物,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开发利用海底的矿产资源以及有色金属等,可以缓解我国能源资源紧缺现状,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为一些战略储备资源或有毒,易燃放射性物质提供储存空间;同时,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经济收入。?
献花(0)
+1
(本文系乔一2022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