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背知识(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2023-09-13 | 阅:  转:  |  分享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背知识(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一节?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知识点1:资源安全问题1.资源
安全(1)概念: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2)表现:资源的供给不低
于各种用途所需的最低数量和质量要求,且是稳定、及时和经济的;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2.资源安全问题(1)概
念:如果因资源供给量少于资源需求量而造成的资源短缺超过某个限度,就会发生资源安全问题。(2)表现:从发展的角度看,资源需求增长过快
或资源供给能力降低过多,都可能导致资源安全问题。(3)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资源消费需求,其中资源禀赋是
指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总体状况。知识点2: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1.现代国家安全: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
、科技安全等非常规国家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中,强调国家总体安全。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2.战略资源:是指事关国计民
生、社会发展全局和经济安全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具有稀缺性且无可替代。3.影响(1)直接影响:战略资源严重短缺导致的资源安全问题,能
够动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2)间接影响:资源安全问题可通过触发和放大环境、经济、军事甚至政治等领域的国家安全危机,间接影
响国家安全。知识点3:保障资源安全1.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经济和政策措施,调节资源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平衡。(1)资源供给:增加资
源供给和保障能力。(2)资源消费: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2.规避衍生安全风险(1)环境友好。(2)和平开发利用。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
影响?第二节?中国的能源安全知识点1:中国能源供需特点1.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增长快。2.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3.油气资源相
对短缺。4.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知识点2: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1.能源安全战略:我国确定了“以煤为主自给,以引进油、气为
重心”的能源安全战略。2.石油供需变化历程(1)20世纪60年代之前,我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主要依赖进口。(2)1959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10周年前夕,大庆油田等大油田的发现,使我国在1964年实现了石油基本自给,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成为自给有余的净
出口国。(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我国传统大油田经过长期开采,面临战略储量减少、稳产难度
加大等问题,石油新增探明储量有限。1993年我国再次成为原油净进口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3.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原因(1
)石油供给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高度依赖:出口国社会动荡导致可进口石油数量减少,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垄断导致进口成本增加。(2)石油长距离运
输:运输通道不畅导致石油不能够及时运达。知识点3: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1.供需空间明显错位导致的运输安全风险:我国煤炭的主要
消费区在东部地区,而主产区分布于生态脆弱的西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运输距离长、成本高,能源输送环节的安全保障十分重要。2.煤炭
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各种环境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煤炭的生产和消费。知识点4: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1.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呈现能源生产
、储存、输送等技术创新活跃,能源利用向清洁、低碳、高效方向转型,能源需求总量增长变缓等趋势。2.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特点(1)能源消
费总量将继续增长,但增速降低。(2)煤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但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不断降低,消费总量也将在率先达
到峰值后持续下降。(3)核能、水电、太阳能和风能等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显著提高。(4)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但
受我国油气资源储量和生产能力限制,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国外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高度依赖的状况可能难以得到根本改善。3.保障我国未来的能
源安全的措施(1)充分发掘常规能源的资源潜力,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技术、提倡节约消费等途径,提高能源利用率。(
2)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水、风、光、生物质、地热、海洋能、垃圾能源化利用等)、核能和天然气等。(3)开
辟多源、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确保能源运输通道畅通;加强国家战略能源储备,提高应对国际能源市场冲击的能力。1.我国的石油生产与消
费主要影响因素石油供需变化历程石油生产石油储量①我国通过理论创新,摆脱了“贫油国”的帽子。②主要分布在大庆油田、新疆地区克拉玛依油
田等陆相沉积区域和大港油田、胜利油田等近海海相沉积区域开采量油田位置、地质条件、资金、技术、经济、政治等因素①20世纪60年代以前
,我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主要依赖进口。②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前夕,大庆油田等大油田的开发,使我国在1964年实现了石
油基本自给;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成为自给有余的净出口国石油消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数量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我
国对石油的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我国传统大油田经过长期开采,面临战略储量减少、稳产难度加大等问题,石油新增探明储量有限。②1993
年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再次成为原油净进口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2.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开源保障石油国际供给来源的可
靠①积极参与国外石油资源开发;②拓宽石油进口渠道,保障石油进口安全保持国内石油生产的稳定①稳定石油生产,增加石油储备;②通过技术创
新,加强石油勘探,稳定石油产量;③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节流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耗能少的产业;②推广应用节油新技术、新工艺
;③开展石油深加工,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④倡导节油,调节油价;⑤对石油资源要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储存
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和石油储备洞库调配建设输油管道,实现石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3.中国的煤炭资源(1)煤炭资源的分布:分布极不均衡。内
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6省区是中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南方地区主要集中于云、贵、川三省。(2)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
程问题成因环境保护措施煤炭开采沉陷问题地下开采导致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被破坏用碎石、沙、矸石等回填采空区土地破坏露天开采将
表土剥离,剥离后的土体或岩石堆放保护好地表土层,用城市淤泥回填矿区,进行复垦和再种植环境污染、占用土地煤炭堆放、废渣自燃、矿山排水
等加强管理,采取应对措施煤炭利用大气污染、热污染释放CO2和SO2,产生废热优化用煤结构,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加快洁净煤技术的
研究推广,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第三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知识点1: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1.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进出口四
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危及粮食安全。我国把粮食安全建立在国内粮食生产的基础之上。2.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1
)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2)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3)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4)农业气
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知识点2: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1.生产环节(1)扩大耕地数量。(2)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2.储备环
节:建立粮食储备。3.流通环节:通过粮食的跨区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4.进出口环节: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是
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知识点3: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1.保护耕地数量: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定具有法律效力的
耕地红线。2.提高耕地质量:实现高产田的稳产保育和中、低产田的地力提升。3.保障耕地生态安全。1.我国耕地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原因表
现自然原因时空分布不均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等造成耕地减少人为原因人口数量增大人均
耕地减少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三废”造成土壤污染,使我国耕地的质量和数量呈下降趋势土地退化人类不合理利用导致的水土流失、荒漠
化、次生盐碱化、沼泽化等问题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城市、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用地等均不断增加生态退耕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
等措施的实施浪费现象严重闲置抛荒、占而不用农业结构调整生产条件较差的耕地转变为草场,发展畜牧业;山地丘陵区耕地转变为林果用地;地势
低洼区耕地转变为鱼塘2.中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总体目标(1)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2)完成高
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3)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4)立足国内保障粮食等重要
农产品供给,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3.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项目具体措施保障粮食数量
安全必须坚持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农田总量不减少,同时因地制宜、合理开发
耕地后备资源保障粮食质量安全①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禁止向耕地任意排放各种污染物;②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减少农药、化肥在耕地中的残留;③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维持土壤肥力?第四节?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知
识点1:海洋空间资源开发1.滩涂的开发(1)概念:滩涂是位于大潮时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是海洋空间资源中人类
开发最早、利用最多的部分。(2)主要利用方式:滩涂可为人类提供盐田、耕地、水产养殖、旅游等多种服务。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1)海洋
环境的特点:复杂性和特殊性。(2)面临的困难: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风险大。(3)价值:对于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
扩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4)方向:逐步向深海及海底延伸,服务于工业、农业、军事、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知识点2:对国家
资源安全的影响1.可以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改善岛屿与陆地的通达性。2.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可以丰富资源类型,缓解陆地上资源紧
缺的局面。3.海底可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场所。知识点3: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1.海洋国土(1)概念:海洋国土是
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和底土,不仅包括一国的内水和领海,而且还包括该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是内水、领海、毗连
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2)权益: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国的内水、领海属于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其
行使主权,对其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专属管辖权;而对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上的国土并不享有完全排他的主权,只享有某些事项的管辖权
和对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2.影响:维护国家领土安全;引发海洋争端问题。1.海洋空间资源分类利用案例海岸带与海岛运输、工农业、城镇、
旅游、科教、体育等海面国际、国内运输通道;可建设人工岛;提供军事试验演习场所、海上旅游和体育运动等海中与海底潜艇和其他水下交通工具
运行空间,海水中观光旅游和体育运动,人工渔场,海底隧道,海底通信光缆,海底运输管道,海底居住和观光等2.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类型
分布开发利用意义交通空间海港码头、运输船舶、海上航道等①海洋空间资源利用形式多样,拓宽了人类的生活空间;②随着人类向海洋挺进,利用
空间更为广阔生产空间海上电站、人工岛、填海造陆、海洋牧场等通讯空间海底电缆等储藏空间海底货场、海底仓库、海洋倾废场等娱乐空间海洋公
园、海滨浴场、海上运动区等3.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1)缓解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通过围海造地、填海造陆、建造人工岛屿或海上城市,
可以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2)缓解陆地上自然资源紧缺:开发与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等,
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意义重大。(3)减少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海底水温低且变化平缓、压力稳定,可以储存石油
、矿石、化工原料、核燃料等。4.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海洋空间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海域上空海空是国际航空飞行的重要空间,影响着一国的空域管理,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海面及水体海上通道是大量物流经船舶运输通过的海域,是连接世界主要经济资源中心的通道,也是国际交流和商业贸易的纽带,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海岛具有海陆兼备的特点,在国防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海底空间海底隧道不仅能够提高跨海交通速度,还能避免海面恶劣天气的不利影响海底光缆以大容量、抗干扰的优势,在国际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海底矿产深海采矿及其规则制定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海岸带人类开发利用强度较大,海岸带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献花(0)
+1
(本文系乔一2022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