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09-13 | 阅:  转:  |  分享 
  
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
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
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2.图1为百合(2n=24)减数分裂产生花粉
的过程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过程中某时期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A的某个时期存在12个四分体B.细胞B、细胞C含有2个染
色体组C.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细胞A→细胞B、C过程中D.图2发生在细胞B(C)→细胞D、E(F、G)的过程3.在证明DNA是遗传
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
中复制和增殖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D.HIV病
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4.下面关于tRNA和氨基酸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种氨基酸都由一种特定的tRN
A携带B.每种氨基酸都可由几种tRNA携带C.一种转运RNA可以携带几种结构相似的氨基酸D.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tRNA携带5
.已知mRNA片段中有30个碱基,其中A+C共有12个,则其对应基因中G和T共有多少个()A.12B.18C.24D.306.下列
对一个四分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有两个着丝点B.有四个DNA分子C.有四个染色体D.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7.噬菌体S-2L的D
NA中腺嘌呤被完全替换成另一种碱基——二氨基嘌呤(Z)。Z是除A、T、C、G外,DNA的第5种碱基。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S-
2L噬菌体DNA双链中Z与T配对B.DNA分子中磷酸和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C.S-2L噬菌体DNA中(Z+C)/(G+T)=1D.若
DNA中Z的比例为a,则C的比例为1/2-a8.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当其遗传物质R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B.核糖、核苷酸、葡萄糖C.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D.核糖、含氨碱基、磷酸9.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下
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C.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
上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10.猴的下列各组细胞中,肯定都有Y染色体的是(?)A.受精卵和雄猴的上皮细胞B.精子和次级精母细胞
C.受精卵和初级精母细胞D.初级精母细胞和雄猴的上皮细胞11.纯合亲本白眼长翅和红眼残翅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图。F2中每种表型都有
雌、雄个体。根据杂交结果,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B.F1雌果蝇只有一种基因型C.F2
白眼残翅果蝇间交配,子代表型不变D.上述杂交结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12.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中,不可能表
示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是(?)A.B.C.D.13.如图是一个DNA分子的片段,从图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DNA是双螺旋结构B
.碱基严格互补配对C.嘌呤数等于嘧啶数D.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14.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细胞核内B.
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C.和染色质的组成、形态均不同D.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15.小鼠的精原细胞既可有丝分裂也可减数分裂,两种
分裂方式共有的特征不包括( )A.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D.核膜、核仁消失与重建1
6.SRY基因是人类男性性别决定基因,在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S
RY基因可发生交换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可观察到46条染色体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和Y染色体分离D.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产生2
种精细胞17.下图表示玉米叶肉细胞中某段DNA的①和②两个生理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参与①过程的DNA模板链是α链B
.mRNA上每个密码子都有tRNA与之对应C.玉米其他类型的细胞中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相同D.亲代叶肉细胞的遗传信息通过①过程
传递给子代叶肉细胞18.下列有关科学研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与结论A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在S型细菌的细
胞提取物中加入DNA水解酶,然后与R型活菌混合只生长R型菌,说明DNA被水解后,就失去遗传效应。B噬菌体、大肠杆菌用含35S标记的
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说明DNA是遗传物质。C烟草花叶病毒、烟草用从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出的RNA
侵染烟草烟草感染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能是遗传物质。D大肠杆菌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
养基中,提取DNA,离心,记录在离心管中的位置子一代:只有1条带,位置居中;子二代:有2条带,其中一条带位置居中,另一条带位置靠上
。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A.AB.BC.CD.D19.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的三个生理过程,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A.①过程主要以有丝分裂方式增殖B.②过程主要以减数分裂方式增殖C.③过程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D.①和②过程保证了
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20.经典型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病的孩子,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此
病的概率是(?)A.1/2B.1/4C.1/6D.1/821.我国养殖蜜蜂的历史有数千年之久,人们通过人工饲养蜜蜂而取蜂蜜、蜂王浆
等产品。养蜂业不但能够向社会提供丰富的蜜蜂产品,而且还可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尤其重要的是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我
国目前约有30万左右职业养蜂人,他们需要根据花期在各地进行转场,同时也要注意防治蜂螨、老鼠等害虫害兽。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养蜂人因
遭遇不能及时转场的困难而受到关注。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老鼠偷食蜂蜜,蜜蜂中的能量流入老鼠体内B.蜜蜂与其授粉采蜜的植物间
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C.油菜花农田里喷洒农药将诱导蜜蜂产生抗药变异D.养蜂人不能及时转场将使今年豌豆等农作物产量下降22.水稻细胞中
的M基因编码的一种毒性蛋白,对雌配子没有影响,但会导致同株水稻一定比例的不含该基因的花粉死亡,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后代分离比,使M基
因有更多的机会遗传下去。现让基因型为Mm的水稻自交,F1中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为MM:Mm:mm=3:4:1,F1随机授粉获得F2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F1产生的雌配子与雄配子的比例为3:1B.由F1的结果推测,亲本水稻产生的含m基因的花粉存活的概率
为1/3C.该水稻种群的M基因在群体中的比例会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而增大D.杂交F2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MM:Mm:mm=15:14
:323.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B.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
1C.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D.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24.一条染色单体含有1个双链的DNA分子,那么,一个四
分体含有(?)A.4个双链DNA分子B.2个双链DNA分子C.2个单链DNA分子D.1个双链DNA分子25.双链DNA分子中,互补
配对的碱基是(?)A.腺嘌呤和鸟嘌呤B.胸腺嘧啶和胞嘧啶C.腺嘌呤和胞嘧啶D.胞嘧啶和鸟嘌呤26.有一种蜘蛛能产生多种毒素,作用于
动物细胞膜的离子通道,用以麻痹和杀死猎物。其中一种毒是一个由3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A.控制该毒素的基因至少
包含198个碱基B.控制该毒素的基因在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翻译合成该毒素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D.ATP可以为该毒素的
合成提供能量27.某细菌进行蛋白质合成时,多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上形成念珠状结构一多聚核糖体(如图所示)。其所包含的核糖体数
量由mRNA的长度决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示翻译过程中,各核糖体从mRNA的5''端向3''端移动B.该过程中,mRNA
上的密码子均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C.图中5个核糖体结合在一条mRNA上同时进行翻译,可以提高效率D.某基因发生突变后,转
录生成的mRNA上结合的核糖体数目可能不变28.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A.红细胞的形状发生了改变B.信使RNA上一个碱基的改
变C.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D.基因上一个碱基对的改变29.燕麦颖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
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F2中的黑颖有4种基因型B.对F1中的黑
颖测交,后代黄颖比例约占1/2C.F2中的黄颖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D.控制燕麦颖色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30.研究人员拍摄
某植物减数分裂形成花粉的过程,下列照片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④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④②③D.④③②①31.将纤细单
冠菊(2n=4)根尖细胞放在含3H-胸腺嘧啶和秋水仙素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取生长到第2代(DNA复制1次为1代)的中期细胞,观察到
每个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2个单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纤细单冠菊染色体数目少适合用于观察有丝分裂B.间期细胞利用
胸腺嘧啶为原料进行DNA复制C.中期细胞有8条染色体是秋水仙素作用的结果D.每个第2代中期细胞中有8条单体含3H标记32.肠道病毒
EV71为单股正链RNA(+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A.EV71病毒的遗传物质复制时需要逆转录酶B.EV71病毒遗传物质插入宿主细胞DNA诱发突变C.蛋白N是一种酶,催
化以RNA为模板的RNA合成D.相比DNA病毒,EV71病毒更不易发生基因突变33.下图为胰腺腺泡细胞合成并分泌胰淀粉酶的过程示意
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胰淀粉酶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需要①~④共同参与B.该过程体现了细胞各部分结构之间相互联系、
协调一致C.结构①~④中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类似,属于生物膜系统D.结构⑤与胰淀粉酶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无关34.B基因编码的蛋
白质与水稻花药正常发育有关,B突变为b,导致bb个体雄性不育。对B和b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测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
正确的是(  )?A.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发生染色体缺失B.图中的DNA链为转录的非模板链C.亮氨酸(L)至少有2种密码子D.终止密
码子在mRNA中提前出现导致肽链变短35.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即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
体是同型的(ZZ)。如图是鸡羽毛颜色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对性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B.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C
.亲、子代芦花母鸡的基因型相同D.亲、子代芦花公鸡的基因型相同36.下表为四种生物体内某种核酸分子的碱基组成情况。据下表分析,不正
确的是(?)来源A / GT / CA / TG / C嘌呤 / 嘧啶人1.561.751.001.001.00鲱鱼1.431.4
31.021.021.02小麦1.221.181.000.970.99结核分枝杆菌0.400.401.091.081.10A.碱基
中不含U,故检测的是四种生物的DNA分子B.小麦中这类核酸分子的热稳定性可能低于其他三种生物C.碱基种类决定这类核酸分子携带遗传信
息的特异性D.嘌呤 / 嘧啶的比值可支持真核生物“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37.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A.分裂间期
B.四分体时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二次分裂38.下列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分裂,着丝点
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B.第一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C.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D.第二次分裂,着丝点
不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39.正常情况下,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A.有丝分裂中
期B.有丝分裂后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二次分裂二、多选题40.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全部
位于染色体上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三、综合题41.学习下列材料,回答(1
)~(4)题。“僵尸”细胞生物学家海夫利克和同事设计了一个体外的细胞增殖实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培养皿中的细胞逐渐失去了活力,不断减
缓分裂的速度,直到进入一种静止的状态,这就是海夫利克极限。这些静止的细胞被称作“衰老细胞”。衰老细胞会时不时释放一些炎症因子化合物
破坏周围细胞。这种半死不活、动不动咬其他细胞一口的行为和“僵尸”无异,因此它们也有了“僵尸”细胞的代称。理论上,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的
“僵尸”细胞的确一无是处。但是,《科学》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些细胞并非单纯有害,它们在一些器官中可以发挥作用,例如肺、小肠和皮肤。
当“僵尸”细胞被药物消灭后,肺部组织的损伤明显愈合得要更慢。由于“僵尸”细胞的标志物非常稀少,因此很难检测到它们的存在。新研究给衰
老细胞中过度激活的基因,例如p16基因,带上了一个绿色荧光蛋白标志。这样当他们在显微镜下观察时,那些亮度越高的细胞则更可能是“僵尸
”细胞,而数量越多的区域则是它们喜欢栖息的组织位置。借助这一方法,研究者意外地发现,我们口中的衰老细胞、“僵尸”细胞并不只是老年个
体的专属,它们在年轻、健康组织中的占比远远比过去认为的要多很多,并且在个体刚出生不久就会产生“僵尸”细胞。研究者在研究肺部组织的时
候,发现许多发着荧光的细胞就矗立在干细胞基膜周围。它们变成了一种类似屏障的存在,可以阻止外部的细胞或者有害物质进入内部。(1)海夫
利克实验证明细胞的增殖能力是 的。(2)下列关于“僵尸”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 “僵尸”细胞并没有衰老 B. “僵尸”细胞在
体内不容易被检测出来C. “僵尸”细胞可在动物肺部促进损伤细胞修复D.婴幼儿体内无“僵尸”细胞(3)例举衰老细胞的一项特征。 。(
4)干细胞在修复损伤组织时,通过 和 过程产生新的组织细胞。4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为 性果蝇的染色体图解。此图中有 对同
源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是图中的 染色体。(2)A与a基因称为 基因,若A与a、B与b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则这两对相对性状
在果蝇群体中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定律。(3)写出此果蝇的基因型: 。(4)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性染色体上的W基因在 (减数分裂Ⅰ、
减数分裂Ⅱ)前的间期形成两个W基因,这两个W基因在 (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的后期发生分离。W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和性别相关联
,称为 遗传。43.下图是某雄性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1)图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 (填字母),该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
在 (器官)中。(2)图中A所示的细胞有 对同源染色体,B与C所示的细胞中的染色体含量之比为 。(3)该动物的体细胞内有 条染色体
。44.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a)和和褐色眼(b)基因,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aa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抑制,bb个体的
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正常果蝇复眼的暗红色是这两种色素叠加的结果。(1)a和b是隐性基因,就这两对基因而言,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包括
。(2)用双杂合体雄蝇(K)与双隐性纯合体雌蝇进行测试交实验,母体果蝇复眼为 色。为了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按红眼:白眼=1:1,说明
父本的A、B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是 。(3)在近千次的重复实验中,有6次实验的子代全部为暗红眼,反交却无此现象,从减数分裂的过程
分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 的一部分 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生 。(4)为检验上述推测,可用显微镜观察切片,统计 的比
例,并比较 之间该比值的差异。45.如图是雌性动物的一个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细胞名称是 ,处在 时期。(2)图中
有 对同源染色体,它们分别是(用大写字母表示) 。(3)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有 种组合的可能性。而一个这样的细胞,最后实际只能
产生 种配子。(4)发生交叉互换时,a可能与 发生片段交换,增加配子种类的多样性。46.下图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过程的示意图。
字母 A~D表示化学物质,数字①、②表示过程。请回答问题:?(1)①过程称为 ,是以 分子的一 条链为模板,以四种 作为原料合成
B,催化此过程的酶是 。(2)②所示过程由[C] 识别 B 的序列,并按 B 携带的信息控制合成具有一定 序列的 D。47.图为
某 DNA 分子片段结构模式图,请回答问题:(1)DNA 分子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 结构。(2)④的中文全称是 。(3)②
和③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4)两 条 链 上 的 碱 基 通 过 键 连 接 成 ⑤ 所 示 的 。48.下图
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模式图(片段)。请分析回答:(1)图中1表示 ,2表示 ,l、2、3结合在一起的化合物叫 。(2)3有 种
,中文名称分别是 。(3)DNA分子中3与4是通过 连接起来的。49.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表观遗传:生命活动的幕后
指挥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的主要方式,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具有重要作用,这种表现修饰能否遗传?在遗传过程中有无规律?受技术手段的限
制,这些问题在较长时间内未能得到解决。2013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刘江团队以斑马鱼为实验材料,研究DNA甲基化的遗传问题
。基于实验绘制了斑马鱼精子、卵细胞和早期胚胎全基因组的DNA甲基化图谱,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受精前的精子平均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卵
细胞;受精后,早期胚胎的甲基化水平起初与精子和卵细胞甲基化水平的均值基本一致,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逐渐上升,
到囊胚期阶段即接近精子的甲基化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斑马鱼早期胚胎中的父源DNA完全保留了精子的甲基化图谱而母源DNA则抛弃了卵细
胞的甲基化图谱,逐渐重编程为精子的甲基化图谱,这一过程最终导致早期胚胎遗传了精子的甲基化图谱。对斑马鱼的研究为DNA甲基化可以遗传
提供了证据。哺乳动物的DNA甲基化变化是否具有相同的规律呢?研究人员对小鼠的精子、卵细胞和早期胚胎的DNA甲基化数据进行分析,发现
小鼠和斑马鱼早期胚胎DNA甲基化的变化规律存在显著差异。如图2所示,在小鼠的发育过程中,精卵结合后,早期胚胎的甲基化水平大幅降低,
随后又发生了整体范围的重新甲基化,全基因组范围内甲基化水平升高。尽管班马鱼和小鼠胚胎发育过程DNA甲基化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但都遵
循一个共同规律,即甲基化的动态变化符合发育过程的需要,随着甲基化的变化过程。与发育相关的各个基因有序地关闭或开启,调控发育过程顺利
进行。同时,多个证据表明,甲基化动态模式的差异可能与生物的进化程度相关。因此,追踪不同进化阶段物种的早期胚胎DNA甲基化动态,或许
能够揭示DNA甲基化与生物进化的关联,以及DNA甲基化影响遗传发育的机制。(1)表观遗传通过调控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实现细胞 过程。
组成DNA的碱基发生甲基化将影响附近DNA区域与相关蛋白质的结合,从而影响基因表达中的 过程。(2)根据文中信息,如图中①②分别
表示① 、② 。(3)基于对斑马鱼和小鼠DNA甲基化的研究,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______。A.DNA的甲基化可遗传且可逆B.二者
早期胚胎的DNA甲基化过程均改变了碱基序列C.进化上越高等的生物,受精前卵细胞DNA平均甲基化水平越高D.从进化角度推测,人的早期
胚胎发育中DNA甲基化的变化与小鼠更相似(4)基于本文的研究,请提出一个可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答案1.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前期同源染色体不联会,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
体分离,移向两极;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类似有丝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
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A正确;B、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
联会,B错误;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C正确;D、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类似,前期散乱分布,中期染
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正确。故选B。【点睛】要注意同源染色体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存在同源
染色体,但不联会配对;虽然减数分裂连续分裂两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2.B【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
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
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详解】A、A为初级精母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前期会形成12个四分体,A正确
;B、细胞B、细胞C为次级精母细胞,百合为2倍体生物,故在细胞B、细胞C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B错误;C、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
一次分裂,即细胞A→细胞B、C过程中,C正确;D、图2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应是细胞B(C)→细胞D、E(F、G)的过程中,D正
确。故选B。3.C【分析】1、病毒是生物,但是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生活。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
2P或35S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物质。【详解】A 、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病毒,只能在大肠杆菌中复制和增殖, A 错误;B 、T2噬菌体病毒没有细
胞结构,不能独立合成 mRNA 和蛋白质, B 错误; C 、T2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增殖时所需的原料来自宿主细胞,因此培养基中的3
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 正确; D 、HIV的遗传物质是 RNA ,而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
, D 错误。故选 C 。4.D【分析】每种转运RN A只能携带一种特定的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将它带到
核糖体上,但并不是所有的氨基酸都有几种tRNA携带。【详解】A、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多种tRNA携带,A 错误;B、氨基酸中甲硫
氨酸和色氨酸只有一种密码子决定,因此只对应一种tRNA,B错误;C、一种转运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C错误D、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
或几种tRNA携带,D正确。故选D。5.D【分析】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完成,模板是DNA的一条
链,原料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翻译在核糖体上进行,原料是氨基酸,需要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翻译过程中一种氨基酸可以有一种或几种t
RNA,但是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详解】基因是双链的,所以碱基数目是mRNA中碱基数目的2倍,因此基因中应该有6
0个碱基。又因为基因中A=T C=G A+C=T+G=碱基总数的50%,即G和T的数目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0%,所以G和T的数目是3
0个。故选D。6.C【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
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点),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详解】ABCD、一个四分体含有2条染色体,2个着丝点,4个DNA分子
,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含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ABD正确,C错误。故选C。7.B【分析】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
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
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详解】A、据题意可知,噬菌体S-2L的DNA中腺嘌呤被完全替换成Z
,A能与T配对,因此推测S-2L噬菌体DNA双链中Z与T配对,A正确;B、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
的基本骨架,B错误;C、据题意可知,S-2L噬菌体DNA中Z与T配对,C与G配对,因此(Z+C)/(G+T)=1,C正确;D、双链
DNA分子中,两个不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是所有碱基的一半,因此若DNA中Z的比例为a,则C的比例为1/2-a,D正确。故选B。8.D
【分析】1、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 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
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
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
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 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详解】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
RNA病毒。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当其遗传物质R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是核糖、含氮碱基
、磷酸。D正确,A、B、C错误。故选D。9.C【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
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3、基因在染色体上,
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A正确;B、一条染色体上含
有多个基因,基因与染色体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正确;C、非等位基因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D、一条
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故选C。10.D【分析】受精卵的性染色体为XY或XX,雄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均
为XY,初级精母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Y;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精母细胞中含X或Y,即次级精母细胞中含Y的比
例是1/2;同理,精子中含Y的比例也是1/2。【详解】AC、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可能为XX,不一定含Y,AC错误;B、根据分析可知
,精子和次级精母细胞含Y染色体的概率均为1/2,即精子和次级精母细胞不一定含Y染色体,B错误D、初级精母细胞肯定含有Y染色体,雄猴
的上皮细胞是体细胞,也含有Y染色体,D正确。故选D。11.A【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
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白
眼雌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产生的F1中白眼均为雄性,红眼均为雌性,说明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则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同时说明红
眼对白眼为显性;另一对相对性状的果蝇杂交,无论雌雄均表现为长翅,说明长翅对产残翅为显性,F2中无论雌雄均表现为长翅∶残翅=3∶1,
说明控制果蝇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B、若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眼色的基因用B/b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可
表示为AAXbXb,aaXBY,二者杂交产生的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B正确;C、亲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Xb,
aaXBY,F1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则F2白眼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这些雌雄果蝇交配的结
果依然为残翅白眼,即子代表型不变,C正确;D、 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可见, 上述杂交结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故选A。12.C【分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
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3)女病,其父、子必病。【详解】A、人类红绿色盲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双亲正常
,但有一个患病的儿子,属于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不符合题意;B、人类红绿色盲属于伴
X隐性遗传病,图中的父亲和女儿患病,而母亲和儿子正常,根据该系谱图无法确定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不符合题意;C
、双亲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不可能是红绿色盲,C符合题意;D、图中的女儿和父亲正常,而母亲和儿子患病,
根据该系谱图无法确定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D【分析】图示为DNA分子的片段,DNA是
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
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详解】A、由图可知,DNA是由两条链构成的双螺旋结构,A错误;B、由
图可知,DNA两条链之间的碱基严格互补配对,B错误;C、DNA两条链之间的碱基严格互补配对,且总是嘌呤与嘧啶配对,因此嘌呤数等于嘧
啶数,C错误;D、根据题图无法判断两条链是否是反向平行,D正确。故选D。14.C【分析】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染色质
.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
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详解】A、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A正确;B、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B正确;C、染色体和染色质
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组成是相同,C错误;D、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如龙胆紫和醋酸洋红,D正确。故选C。【点
睛】15.B【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
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
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可发生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C、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
体彼此分离,C正确;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核膜与核仁的消失与重新出现,D正确。故选B。16.A【分析】减数分裂的主要特点
: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详解】A、SRY基因是人类男性性别决定基因,位于Y染
色体上,X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SRY基因不会发生交换,A错误;B、人类原始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减数第一
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变,可观察到46条染色体,B正确;C、X和Y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和Y染色体分离,C
正确;D、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染色体组成相同,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形成2种成熟生殖细胞
,D正确。故选A。17.C【分析】分析图示:①表示DNA分子的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详解】A、图中①为转录过程,其碱基配对方
式为A-U、T-A、C-G、G-C,图中mRNA的碱基序列为UACGAU,故图中参与①过程的DNA模板链是β链,A错误;B、通常情
况下,终止密码子没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故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没有tRNA与之对应,B错误;C、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故玉米其他类型
的细胞中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相同,C正确;D、亲代叶肉细胞的遗传信息通过DNA复制过程传递给子代叶肉细胞,而图中①是转录过程,
D错误。故选C。18.B【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
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
性物质。【详解】A、DNA水解酶能够水解DNA分子,从而使其失去遗传效应,A正确;B、由于35S标记的是蛋白质,用含有35S标记的
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该实验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B
错误;C、用从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烟草感染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能是遗传物质,C正确;D、将已用15
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经两次分裂后,形成子代4个,由于半保留复制,含14N -15N的DNA分子是
2个,14N -14N的DNA分子是2个,故一半的DNA位于中带,一半DNA位于轻带,D正确。故选B。19.C【分析】据图分析,①
表示配子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即受精作用;②表示合子通过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细胞分化等形成生物体过程;③表示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
子过程。【详解】A、图中①过程表示受精作用,不存在细胞分裂过程,A错误;B、②过程主要以有丝分裂方式增殖,B错误;C、③过程表示减
数分裂,减数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C正确;D、减数分裂(③)和受精作用(①)保证了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错误。故选C。【点睛
】20.B【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
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BCD、用A/a表示相关基因,由
题意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病的孩子(aa),所以该夫妇基因型为Aa,因此他们再生一个患此病
孩子(aa)的概率为1/4,ACD错误,B正确。故选B。21.B【分析】能量流动中同化量是指该营养级生物消化吸收的能量,没被消化吸
收的依然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互利共生是指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分开后对双方都不利,“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的种间关
系。【详解】A、蜂蜜是蜜蜂采集的,但并没有被蜜蜂吃掉同化,所以老鼠偷吃蜂蜜,并不是蜜蜂中的能量流入老鼠体内,应该还是植物中的能量流
入老鼠体内,A错误;B、互利共生不仅仅局限于地衣和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等这种紧密的互利共生关系,蜜蜂为植物传粉,植物给蜜蜂提供花蜜,这
也是互利共生的关系,B正确;C、不是农药诱导产生突变,而是农药将抗药性个体筛选出来,C错误;D、豌豆为自花传粉植物,不需要蜜蜂帮助
传粉,所以养蜂人不能及时转场不会使今年豌豆等农作物产量下降,D错误。故选B。【点睛】自然选择是筛选出适应环境的个体,人工选择是选择
出符合生产需要的个体。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22.A【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
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B、基因型为Mm的水稻自交,F1中mm=1/8=1/2×1/4,雌配子正常,说明花粉中含m基因的概率为1
/4,即雄配子中M∶m=3∶1,则亲本水稻产生的含m基因的花粉存活的概率为1/3,但F1产生的雌配子数量远小于雄配子,A错误,B正
确;C、由题干“M基因编码的一种毒性蛋白,对雌配子没有影响,但会导致同株水稻一定比例的不含该基因的花粉死亡,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后代
分离比,使M基因有更多的机会遗传下去”可知,该水稻种群的M基因在群体中的比例会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而增大,C正确;D、F1中三种基因
型个体的比例为MM:Mm:mm=3:4:1,F1随机授粉,用配子法计算,基因型MM、Mm、mm都作为母本,则产生的雌配子M=3/8
×1+4/8×1/2=5/8,m=1-5/8=3/8。基因型MM、Mm、mm都作为父本,Mm产生的含m基因的花粉存活的概率为1/3
,则产生的雄配子M=3/8×1+4/8×3/4=3/4,m=1-3/4=1/4,故杂交F2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MM:Mm:mm=(
5/8×3/4):(5/8×1/4+3/8×3/4):(3/8×1/4)=15:14:3,D正确。故选A。23.C【分析】XY型性
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只能产生一种含有X的雌配子;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即
含有X的精子和含有Y的精子,且比例为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
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详解】A、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A错误;B、在XY型性别决定中,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不一样多的,一
般雄配子要远远多于雌配子,所以含X的配子和含Y的配子无法比较,B错误;C、雄性个体产生的含有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含有X的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C正确;D、雌配子不会含有
Y,即不会产生含有Y的卵细胞,D错误。故选C。24.A【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
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据此答题。【详解】一个四分体含有2条
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含有1个双链的DNA分子,因此一个四分体含有4个双链DNA分子。故选A。【点睛】2
5.D【分析】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比较基础,只要考生识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内容即可正确答题。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在DN分子结
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
(胸腺嘧啶),在RNA中与U(尿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碱基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
对原则。【详解】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腺嘌呤与T胸腺嘧啶配对,C胞嘧啶与G鸟嘌呤配对。故选D。
26.C【分析】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翻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
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来转运氨基酸。【详解】A、已知其中一种毒素是一个由3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基因
控制蛋白质合成时,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不考虑到终止密码子,控制该毒素合成的基因至少
含有33×3×2=198个碱基,A正确;B、基因在复制时,遵循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C、翻译合成该毒素的模板是mRNA,C错
误;D、该毒素合成时需要能量,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ATP可以为该毒素的合成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C。27.B【分析】分析题图:
图示为翻译的过程,图中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
的蛋白质。【详解】A、图示翻译过程中,各核糖体沿着mRNA从5''端向3''端移动,A正确;B、翻译过程中,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不与
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B错误;C、图中5个核糖体先后结合到mRNA上开始翻译,可以提高效率,C正确;D、某基因发生突变后,
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转录生成的mRNA上结合的核糖体数目可能不变,D错误。故选B。28.D【详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原因是由于基因
突变使转录的mRNA中的密码子发生改变,进而使翻译过程形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使正常的血红蛋白变成异常血红蛋白,红细胞
由两面凹的圆饼状变成镰刀状,因此使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即基因上一个碱基对的改变,D正确。故选D。29.D【分
析】分析题文:已知黑颖(B)和黄颖(A)为显性,只要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所以黑颖的基因组成为__B_,黄颖的基因组成为A_b
b,白颖的基因组成为aabb,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这是
“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型为AaBb,亲代黑颖的基因型为aaBB,黄颖的基因
型为AAbb。【详解】A、亲代黑颖的基因型为aaBB,黄颖的基因型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的黑颖的基因型为AAB
B、AaBB、AaBb、AABb、aaBB、aaBb,有6种基因型,A错误;B、F1的基因型为AaBb,进行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
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黄颖比例约占1/4,B错误;C、F2中的黄颖的基因型AAbb、Aabb
,Aabb进行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C错误;D、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这是“9:3:3:1”的变式
,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说明控制燕麦颖色的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D。30.A【分析】减数分裂
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
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BCD、①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位于件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②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③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分裂II后期;④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减数第一次分
裂前的间期,所以按时间先后排序为④①②③,BCD错误,A正确。故选A。31.D【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
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
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观察有丝
分裂的过程,主要是依赖于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纤细单冠菊染色体数目少适合用于观察有丝分裂,A正确;B、胸腺嘧啶可以合成胸腺嘧啶脱
氧核苷酸,是DNA的合成原料之一,可以参与DNA复制,B正确;C、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不影响着丝粒的分裂,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
,子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经过复制,第2代中期细胞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2个单体,是秋水仙素作用的结果,C正确;D、根尖细胞放在
含3H-胸腺嘧啶和秋水仙素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第1代细胞中8条染色体中的DNA都为一条链含3H、一条链
含1H,再经过在3H-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DNA复制第二次(即第二代),每条染色体上的1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含有一条链含3H、一条链
含1H,另一条染色单体的DNA含有2条链都含3H,中期细胞共有8条染色体,因此每个第2代中期细胞中有16条染色单体都含3H标记,D
错误。故选D。32.C【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肠道病毒EV71在宿主细胞肠道内增殖的过程,①、②过程表示RNA的自我复制过程,需
要RNA聚合酶,其中①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②表示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表示EV71的+RNA为
模板翻译形成病毒的衣壳蛋白。【详解】A、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RNA)病毒,直接以+RNA为模板翻译出蛋白质,不需要
逆转录酶,A错误;B、肠道病毒不是逆转录病毒,不用将EV71病毒的遗传物质插入宿主细胞DNA中,B错误;C、①是以+RNA为模板合
成-RNA的过程,②表示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由图可知,蛋白N是一种酶,催化以RNA为模板的RNA合成,C正确;D、
EV71病毒是单链RNA结构,DNA病毒是双链螺旋结构,其结构稳定性较强,故相比DNA病毒,EV71病毒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C。33.D【分析】图中①为细胞膜,②为高尔基体,③为内质网,④为线粒体,⑤为染色质。真核细胞的各种生物膜形成的结构体系,称
之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详解】A、胰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首先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进入内质网加工,再进入高尔基体加工,形成
成熟的蛋白质,最后通过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外,整个过程由线粒体提供能量,所以其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需要①~④共同参与,A正确;B、分
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需要细胞多个结构的参与,体现了细胞各部分结构之间相互联系、协调一致,B正确;C、真核细胞中的各种生物膜
组成成分和结构类似,共同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C正确;D、结构⑤为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其上面含有DNA,DNA上有基因,基因能指导
蛋白质的合成,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了其所指导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D错误。故选D。34.A【分析】基因突变是
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转录概念: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模板:一个基
因转录的模板是DNA一条链的一个片段,不能以整条链作为模板。【详解】A、图中发生的是基因内部碱基对的缺失,不是染色体缺失,基因数量
没有改变,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B、肽链合成中止对应的碱基是TGA,又由于终止密码子是UAA,UAG或者UGA,因此转录的碱基不是
TGA,而是其互补碱基ACT,转录对应的密码子是UGA,所以图中的DNA链是转录的非模板链,B正确;C、CTT对应的DNA碱基是G
AA,对应的密码子是CUU;CTG对应的DNA碱基是GAC,对应的密码子是CUG,亮氨酸(L)至少有2种密码子,C正确;D、根据图
片可知B基因的肽链变短,推测终止密码子在mRNA中提前出现导致肽链变短,D正确。故选A。35.D【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鸡的性别决定
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Z。由于鸡的毛色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设用A和a基因表示,雌鸡基因型为:
ZAW(芦花)、ZaW(非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AZA(芦花)、ZAZa(芦花)、ZaZa(非芦花)。【详解】A、由图可知,芦花
性状与性别有关,所以可知该对性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A正确;B、因为无中生有为隐形,亲代为显性,所以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B正确;C
、亲、子代芦花母鸡的基因型相同,都是ZAW,C正确;D、亲代芦花公鸡的基因型为ZAZa,而子代为ZAZA,ZAZa,D错误。故选D
。36.C【分析】DNA分子中,A与T之间由两个氢键连接,G与C之间由三个氢键连接,氢键越多,热稳定性越高。DNA分子的特异性指的
是碱基的排序。【详解】A、DNA含碱基AGCT,RNA含碱基AGCU,若检测碱基中不含U,则说明检测的是DNA,A正确;B、A与T
之间由两个氢键连接,G与C之间由三个氢键连接,氢键越多,热稳定性越高,小麦中DNA分子腺嘌呤 / 鸟嘌呤比值大于1,说明A-T对多
,热稳定性可能低于其他三种生物,B正确;C、碱基排序决定DNA分子携带遗传信息的特异性,C错误;D、嘌呤 / 嘧啶的比值均接近1,
体现了几种生物DNA的相似性,可支持真核生物“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D正确。故选C。37.C【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
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
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
,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分裂间期发生染色体复制,A不符合题意;B、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即四分体时期,
同源染色体是配对的,而不是分离,B不符合题意;C、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子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
合,故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符合题意;D、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主要变化是着丝粒分裂,两组染色体分别
进入不同子细胞中,D不符合题意。故选C。38.B【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
、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
AB、减数第一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A错误,B正确;CD、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不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C、D错误。故选B。39.C【详解】试题分析:等位基因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
一次分裂后期,选C。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的能力。40.BC【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
段,其中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基因)的特异性;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分子;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
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基因绝大多数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基因,A错误;B、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C正确;D、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D错误。故选BC。41.(1)有限(2)BC(3)多种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减慢等(4) 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分析】1、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
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
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
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
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坏死:不利因素引起的非正常死亡。3、衰
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
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1)根据题意“
生物学家海夫利克和同事设计了一个体外的细胞增殖实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培养皿中的细胞逐渐失去了活力,不断减缓分裂的速度,直到进入一种
静止的状态”可知,细胞的增殖能力是有限的。(2)A、由题意“衰老细胞会时不时释放一些炎症因子化合物破坏周围细胞。这种半死不活、动不
动咬其他细胞一口的行为和“僵尸”无异,因此它们也有了“僵尸”细胞的代称”可知,衰老细胞就是“僵尸”细胞,A错误;B、由于“僵尸”细
胞的标志物非常稀少,因此很难检测到它们的存在,B正确;C、当“僵尸”细胞被药物消灭后,肺部组织的损伤明显愈合得要更慢,由此可知,“
僵尸”细胞可在动物肺部促进损伤细胞修复,C正确;D、由题意““僵尸”细胞在年轻、健康组织中的占比远远比过去认为的要多很多,并且在个
体刚出生不久就会产生“僵尸”细胞””可知,婴幼儿体内含有“僵尸”细胞,D错误。故选BC。(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
,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
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加,细胞分化,使细胞的种类增
加,故干细胞在修复损伤组织时,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过程产生新的组织细胞。42.(1) 雄 4/四 XY
(2) 等位 自由组合(3)AaBbXWY(4) 减数分裂Ⅰ 减数分裂Ⅱ 伴性【分析】图示
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即Ⅱ和Ⅱ、Ⅲ和Ⅲ、Ⅳ和Ⅳ、X和Y,因此该细胞来自雄果蝇。【详解】(1)图示含有X和Y,为雄性果蝇的染色体图
解;该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即Ⅱ和Ⅱ、Ⅲ和Ⅲ、Ⅳ和Ⅳ、X和Y。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是性染色体,即X和Y染色体。(2)等位基因是
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一对基因,则A与a基因称为等位基因,A与a、B与b这两对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
色体上自由组合,则A与a、B与b在果蝇群体中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A与a位于Ⅱ号染色体、B与b位于Ⅲ号染色体,W位于
X染色体,则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果蝇的基因型AaBbXWY。(4)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性染色体上的W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通
过复制形成两个W基因,这两个W基因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粒)分裂时发生分离。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
关联,称为伴性遗传,W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和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43. A C D 睾丸 2
1:1 4【分析】本题是关于细胞分裂的题目,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的变化,而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周期性变
化,图A和图D分别是同源染色体分离,以及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因此,属于减数分裂,图C没有同源染色体,说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
分离,属于减数分裂图像,图B没有同源染色体周期性变化,因此,属于有丝分裂图像。【详解】(1)图A和图D分别是同源染色体分离,以及同
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因此,属于减数分裂,图C没有同源染色体,说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属于减数分裂图像,因此,图中A、C、
D属于减数分裂图像,由图A可以看出细胞质是均裂的,因此,属于雄性动物,该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睾丸中。(2)图中A所示的细胞正在发生
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有2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数目取决于着丝点的数目,B与C所示的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四条,含量之比为1:1 。(
3)由图A可知精原细胞中有四条染色体,因此该动物的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点睛】三看识别法区分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首先看细胞中
的染色体数目: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其次看细胞中有没有同源染色体:如果没有同源染色体,则一定是减数第
二次分裂;再次看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若出现联会、四分体、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包
括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若无上述特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44.(1)aaBb、aaBB(2) 白 A、B在同一条
2号染色体上(3) 父本 次级精母 携带有a、b基因的精子(4) 次级精母细胞与精细胞 K
与其只产生一种眼色后代的雄蝇【分析】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两对基因控制着果蝇的眼色性状,这两对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但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而是连锁遗传的关系。【详解】(1)根据题意“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a)和褐色眼(b)基因”可知,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
体上,且连锁遗传。a基因控制朱砂眼,而bb抑制朱砂色素合成,故朱砂眼果蝇基因型为aaBb、aaBB。(2)因双隐性纯合雌果蝇(aa
bb)两种色素均不能合成,故母体果蝇复眼为白色;两果蝇杂交(AaBb×aabb)的后代有白眼果蝇(减数分裂时无交叉互换),说明雄蝇
产生了ab精子,又因子代中暗红眼∶白眼=1∶1,故父本的A和B基因在同一条2号染色体上。(3)在近千次的重复实验中,有6次实验的子
代全部为暗红眼,反交却无此现象。子代全部为暗红眼,说明无aabb个体,即无ab型精子产生,其原因可能是父本(AaBb)的部分次级精
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不正常,无法产生携带有a、b基因的精子。(4)若上述推测是正确的,则双杂合体雄蝇K中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的比
例与只产生一种眼色后代的雄蝇中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的比例是不同的,所以可通过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其切片,统计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的比例
。45. 初级卵母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2 A和B?C和D 4 1
b、b′【详解】(1)已知图示是雌性动物的一个细胞,该细胞中有四分体,据此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其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
。(2)图中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它们分别是A和B、C和D。(3)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有4种组合的可能性,即A和C、A和D、
B和C、B和D。而一个这样的初级卵母细胞,最后实际只能产生1种卵细胞(配子)。(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常常发生交叉互换。图示中的a与 b或b′为非姐妹染色单体,因此发生交叉互换时,a可能与b或b′发生片段交换,增加配子种类的多样性。46. 转录 发生部分解旋的DNA分子 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酶 tRNA 氨基酸【分析】1.题图分析,①所示过程为转录过程,②所示过程为翻译过程,A为DNA,B为mRNA,C为tRNA,D为蛋白质。2.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3.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1)①所示过程为转录过程,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催化此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2)②所示过程为翻译过程,由转移RNA(tRNA),即图中的C识别mRNA的序列,并按mRNA携带的信息控制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的过程,翻译的场所细胞中基质中的核糖体上。【点睛】熟知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及其相关要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辨图能力是正确解答本题的 前提。47. 双螺旋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氢 碱基对【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为含氮碱基胸腺嘧啶,②为脱氧核糖,③为磷酸,④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⑤为碱基对, ⑥为鸟嘌呤。【详解】(1)DNA 分子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④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胸腺嘧啶构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3)②脱氧核糖和③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4)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⑤所示的碱基对。【点睛】本题结合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48. 磷酸 脱氧核糖、 脱氧核糖核苷酸 2种 鸟嘌呤G、胞嘧啶C 氢键【分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题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其中1是磷酸,2是脱氧核糖,3、4是碱基,由于③④之间的化学键是3个,因此可能是G、C碱基。【详解】(1)据图分析已知,1是磷酸,2是脱氧核糖,3是碱基,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脱氧核苷酸。(2)3和4之间的化学键是3个,因此3是鸟嘌呤和胞嘧啶碱基,可能有2种。(3)连接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的碱基的化学键是氢键。【点睛】本题相对比较简单,要求考生掌握DNA分子的结构,明确图中四个数字所代表的成分,便可以轻松答题。49.(1) 分化 转录(2) 具有精子甲基化图谱的父源DNA 具有精子甲基化图谱的母源DNA(3)AC(4)DNA甲基化如何影响遗传发育【分析】生物表观遗传是指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的变化现象。【详解】(1)表观遗传通过调控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实现细胞分化过程,DNA甲基化会影响基因的表达,组成DNA的碱基发生甲基化,会导致RNA聚合酶没法与启动部位结合,无法转录,基因无法表达。(2)根据文中信息“进一步研究发现,斑马鱼早期胚胎中的父源DNA完全保留了精子的甲基化图谱而母源DNA则抛弃了卵细胞的甲基化图谱,逐渐重编程为精子的甲基化图谱,这一过程最终导致早期胚胎遗传了精子的甲基化图谱”,可知①是具有精子甲基化图谱的父源DNA,②是具有精子甲基化图谱的母源DNA。(3)A、若DNA甲基化出现在生殖细胞中,则可能会遗传给后代,在小鼠的发育过程中,精卵结合后,早期胚胎的甲基化水平大幅降低,说明其甲基化可逆,A正确;B、DNA甲基化过程不会改变碱基序列,B错误;C、由题中信息可知,进化上越高等的生物,受精前卵细胞DNA平均甲基化水平越高,C正确;D、从进化角度推测,人的早期胚胎发育中DNA甲基化的变化与斑马鱼更相似,D错误。故选AC。(4)基于本文的研究,可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是DNA甲基化如何影响遗传发育。试卷第11页,共33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