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2023-09-13 | 阅:  转:  |  分享 
  
ICS91.010.01

P09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 XXXXX—XXXX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system of screening for and elimination of industry commerce and trade hidden risks of work safety accident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1

4.1 成立组织机构 1

4.2 职责 1

4.3 组织培训 2

4.4 全员参与 2

4.5 运行考核 2

5 隐患分级与分类 3

5.1 隐患分级 3

5.2 隐患分类 3

6 工作程序和内容 3

6.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3

6.2 制定排查计划 4

6.3 隐患排查 5

6.4 隐患治理 7

7 文件管理 8

8 隐患排查治理效果 8

9 持续改进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  9

附录B(资料性附录)  11

附录C(资料性附录)  166

附录D(资料性附录)  167

附录E(资料性附录)  168

附录F(资料性附录)  169

附录G(资料性附录)  17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天齐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执法监察总队、山东鑫炬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城建设有限公司、山东黄河建工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振亮、肖华锋、栾启亭、张英明、刘锦、陈炳利、王鹏、万立华、于科、王洪林、谭明君、毕志恒、袁奉涛、石岭、石剑、张鹏、明宪杨荣荣、伊祖翔、李振海、荆长峰、郭平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隐患分级与分类、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效果、持续改进等。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建筑施工企业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其他类别施工企业可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GJ59-2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DB37/T 3014-2017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质企业应建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应包括分管安全经理、分管生产经理、分管经营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以及技术、安全、质量、设备、材料、人力、财务等机构负责人。日常办事机构宜设置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项目部应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小组,成员至少包括项目等负责人。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有效明确涉及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职责负责本指南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企业隐患排查工作,汇总、评估重大隐患,监督各责任单位落实隐患整改措施,定期汇报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进展情况,并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过程进行督查、考核等工作分布情况、可能后果控制措施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有效明确各部门、安全职责?确保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

负责组织一般事故隐患评估,并对自行管理的事故隐患进行整改、验证等工作?

对项目部隐患排查治理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及时上报。

施工作业班组

全面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运行,确保项目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有效确保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掌握本涉及的风险分布情况、后果、典型控制措施可能存在的隐患?

组织本班组人员随时对作业进行隐患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及一般事故隐患及时上报;

负责对企业、项目部排查出的隐患落实整改。

施工作业人员

施工作业人员应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活动,确保工程项目的、作业活动风险得到全面控制

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初期,企业应组织全员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建设方案、流程、方法、要求等。企业应将隐患排查治理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的要求、隐患治理、隐患治理验收,并保留培训记录。

全员参与

应按照DB37/T 3014-2017第4.3条的规定执行。

运行考核

企业应建立并落实隐患排查体系运行考核奖惩制度,明确考核奖惩的标准、频次、方式方法等,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工资薪酬挂钩。

隐患分级

未取得施工许可证进行施工的,或超越企业资质等级进行施工的;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一定规模

隐患分类

DB37/T 3014-2017 “5.2隐患分类”内容适用于本标准。

工作程序

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应包含但不限于排查项目、排查标准、排查方法、排查周期等要素。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类隐患排查清单JGJ59-2011第3.1条“安全管理”的全部内容,还包括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工程项目安全报监手续、施工许可证、工程承包合同以及劳动合同等内容;

JGJ59-2011第3.1条“安全管理”的排查项目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应急救援、分包单位安全管理、持证上岗、生产安全事故处理和安全标志等,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为JGJ59-2011第3.1条“安全管理”规定的内容,排查方法由各组织级别根据排查类型和排查周期确定;

JGJ59-2011第3.1条“安全管理”隐患排查清单参见附录A,其他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可参照附录A进行编制。

施工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施工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建筑施工企业体系制定排查计划

根据企业,制定查计划见明确查的排查时间排查目的、排查要求

企业隐患排查计划

序号 排查类型 排查时间 排查目的 排查要求 排查范围 组织级别 排查人员 备注 1 日常隐患排查 每天 及时发现和消除日常的事故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和巡查。 对所分管或负责的区域、设备、安全设施、等进行全面排查。 作业人员施工班组 2 综合性隐患排查 三月份

四月份

……… 通过全面排查,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 对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进行全面排查 项目部

企业 3 专项隐患检查 六月份……… 及时发现和消除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存在的各类问题和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 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进行 企业 4 季节性隐患检查 六月份

……… 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 对所属区域内的设备、设施、人员等进行全面检查。 项目部

企业 5 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 九月份

………

表1 (续)

序号 排查类型 排查时间 排查目的 排查要求 排查范围 组织级别 排查人员 备注 6 事故类比隐患排查 -- 吸取事故经验,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确保施工安全。 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 对同类型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 项目部

企业 7 复工前隐患排查 -- 防范停工可能造成的各类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 对停工区域进行全面检查。 施工班组项目部 隐患排查

排查类型

日常隐患排查

日常隐患排查是指施工作业班组、施工作业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员的日常性检查。?

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由各相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



专项隐患排查主要是针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专项隐患排查制定工作方案,隐患排查工作方案中应明确排查的要求,如:组织人员、排查方式方法排查范围、工作程序等。?

季节性隐患排查

季节性隐患排查是指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隐患排查,主要包括:?

春季以防风、防触电、防解冻坍塌、高处坠落、临边防护、开工复查为重点;?

夏季以防雷、防风、防洪、防暑降温、高处坠落、临边防护为重点;?

冬季以防火、防雪、防冻、防滑、防风、高处坠落为重点。?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

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主要是指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前,对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隐患、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企业保卫、应急工作等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要对节日期间带班值班、备件及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事故类比隐患排查

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对企业内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排查

“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展排查;

隐患排查要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确保横到边、纵到底,及时发现、不留死角;

排查要做到定期排查与日常排查、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

隐患排查的结果要与安全目标责任考核挂钩。

组织级别

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排查组织级别,至少应包括企业、项目部、施工班组、作业人员四个级别。

各组织级别隐患排查按下列规定执行:

企业级隐患排查由企业主要负责人负责,安全总监负责具体组织,根据排查的类型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参加;

项目部级隐患排查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排查,根据排查类型组织相关人员参加;

施工班组级隐患排查由班组长负责组织,施工班组骨干参加;

作业人员级隐患排查由作业人员针对本岗位作业时的排查。

排查周期

DB37/T 3014-2017 “6.3.4 排查周期”内容适用于本标准。

日常隐患排查。项目部安全员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事故类比隐患排查

复工前隐患排查。工程因存在安全隐患下达停工令后,或因其他原因暂停施工时间30 d以上,工程在准备复工前,项目部应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确定排查项目

DB37/T 3014-2017 “6.3.5 确定排查项目”内容适用于本标准。隐患排查可分为施工现场类隐患排查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两类隐患排查可同时进行。

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要求

DB37/T 3014-2017 “6.4.1 隐患治理要求”内容适用于本标准。

隐患治理流程

DB37/T 3014-2017 “6.4.2 隐患治理流程”内容适用于本标准。

隐患排查结束后,应将隐患情况向下一级进行反馈,可以通过召开会议以图片讲解的形式通报,让从业人员掌握隐患信息;

企业、项目部在隐患排查中发现隐患,应向隐患存在单位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隐患排查部门和隐患存在单位的负责人应在隐患整改通知书上签字确认,隐患整改通知书参见附录C;

隐患存在单位在接到隐患整改通知书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针对隐患进行分析,制定可靠的隐患治理措施,并组织人员进行治理;

项目部、施工班组在隐患治理结束后,应向隐患排查部门提交书面的隐患整改报告,隐患整改报告应根据隐患整改通知单的内容,逐条将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回复,隐患整改报告书可参照附录D;

隐患排查部门在接到隐患整改报告书后,应组织相关人员对隐患整改效果进行验收,并在隐患整改报告上对复查情况进行记录确认,对未消除的隐患应要求继续整改。

一般隐患治理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应根据DB37/T 3014-2017 “6.4.3 一般隐患治理”的要求进行整改。

重大隐患治理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应根据DB37/T 3014-2017 “6.4.4 重大般隐患治理”的要求进行整改。重大隐患应由企业组织人员按照重大隐患治理方案进行实施。

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工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工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设施设备、作业活动,应当制定可靠的措施,并落实相应的责任人和整改完成时间;

上级政府部门和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治理的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由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向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提交《重大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表》,申请经审查方可。隐患

应根据DB37/T 3014-2017“6.4.5 隐患治理验收”的要求进行隐患整

一般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后,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一般事故隐患整改效果验证,并将验证整改情况记录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附录)。?

企业应在隐患整改完成后,组织相关部门、项目部人员、施工作业班组长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签字确认并将整改情况记录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附录)。?



隐患排查治理效果

DB37/T 3014-2017 “8 隐患排查治理效果”内容适用于本标准。

持续改进







(资料性附录)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A.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见表A.1。

表A.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序号 排查项目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每半年/企业 每月/企业 每周/项目部 1 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 2 安全生产责任制经责任人签字确认。 √ 3 制定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 4 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员。 √ 5 工程项目部承包合同中明确安全生产考核指标。 √ 6 制定安全资金保障制度。 √ 7 编制安全资金使用计划及实施。 √ 8 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伤亡控制、安全达标、文明施工)。 √ 9 按规定进行安全责任目标分解。 √ 10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目标的考核制度。 √ √ 11 按考核制度对管理人员定期考核。 √ 12 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安全措施。 √ 13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14 按规定对专项方案进行专家论证。 √ 15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经审批许可。 √ 16 安全措施、专项方案针对性强或设计计算准确。 √ 17 按方案组织实施。 √ 18 安全技术交底 采取书面安全技术交底。 √ 19 按分部分项进行技术交底。 √ 20 交底内容全面、针对性强。 √ 21 交底履行签字手续齐全有效。 √ 22 安全检查 建立安全检查(定期、季节性)制度。 √ √ 23 并留有定期、季节性安全检查记录。 √ 24 事故隐患的整改做到定人、定时间、定措施 √ 表A.1 (续)

序号 排查项目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每半年/企业 每月/企业 每周/项目部 25 安全检查 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所列项目按期整改和复查。 √ 26 安全教育 建立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 27 新入场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考核。 √ 28 明确具体安全教育内容。 √ 29 变换工种时进行安全教育。 √ 30 进行年度教育培训和考核。 √ 31 应急救援 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 √ 32 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救援人员。 √ √ 33 配置应急救援器材。 √ √ 34 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 √ 35 分包单位安全管理 分包单位资质、资格、分包手续齐全有效。 √ 36 签定安全生产协议书。 √ 37 分包合同、安全协议书,签字盖章手续齐全 √ 38 分包单位按规定建立安全组织、配备安全员。 √ 39 持证上岗 经过培训合格后从事特种作业。 √ 40 持操作工证上岗。 √ 41 生产安全事故处理 生产安全事故按规定进行报告。 √ 42 生产安全事故按规定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制定防范措施。 √ 43 办理工伤保险。 √ 44 安全标志 主要施工区域、危险部位、设施按规定悬挂安全标志。 √ 45 绘制现场安全标志布置总平面图。 √ 46 按部位和现场设施的改变调整安全标志。 √ 47 设置重大危险源公示牌。 √

(资料性附录) 施工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B.1 基坑工程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1。

表B.1 基坑工程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 操作及作业活动 降排水 Ⅱ 项目部 1 降水 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有地下水,未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有地下水,必须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降水水位应低于基坑底面0.5m。 √ √ √ √ √ 2 管理措施 基坑开挖过程中及开挖完成后,检查基底是否有明水。 √ √ √ √ √ 3 操作及作业活动 降排水 Ⅱ 项目部 2 排水 基坑开挖时无排水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基坑开挖时,应设置集水坑并配备足够的排水泵。 √ √ √ √ √ 4 管理措施 定期检查排水设施。 √ √ √ √ √ 5 操作及作业活动 基坑开挖 Ⅱ 项目部 3 机械挖土 机械挖土时未按施工方案的要求分层、分段开挖或开挖不均衡。 工程技术措施 土方开挖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 √ √ √ √ 6 培训教育 对基坑开挖操作工人做好班前安全教育。 √ √ √ √ √ 7 操作及作业活动 基坑开挖 Ⅰ 企业 4 机械挖土 支护结构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提前开挖下层土方。 工程技术措施 当基坑上方的锚杆、土钉、支撑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严禁向下超挖土方。 √ √ √ √ √ 8 管理措施 1、制定操作规程及管理办法;

2、开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 √ √ √ √ 9 应急处置 责令停止挖土,待支护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再继续开挖。 √ √ √ √ √



表B.1(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0 操作及作业活动 基坑开挖 Ⅱ 项目部 5 机械挖土 基坑开挖过程中未采取防止碰撞支护结构或工程桩的有效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开挖过程中,专业人员应旁站指挥,确保开挖时不碰撞到支护结构和工程桩。 √ √ √ √ √ 11 管理措施 安排专人负责,确保安全。 √ √ √ √ √ 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基坑开挖 Ⅲ 班组 6 机械挖土 基坑内土方开挖机械的安全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多台机械开挖时,挖土机间距应大于10m。 √ √ √ √ √ 13 管理措施 设置专人管理,施工现场安排专人进行巡视。 √ √ √ √ √ 14 应急处置 责令挖土机械保持安全距离。 √ √ √ √ √ 15 操作及作业活动 基坑开挖 Ⅲ 班组 7 机械挖土 在各种管线范围内机械挖土作业未设专人监护。 工程技术措施 作业前,应记录施工场地各种管线的地点及走向,并用明显的记号标示。 √ √ √ √ √ 16 管理措施 开挖前,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并安排专人现场监护。 √ √ √ √ √ 17 操作及作业活动 基坑开挖 Ⅲ 班组 8 人工修整 基坑内未设置供施工人员上下的专用梯道或梯道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基坑内宜设置定型化专用通道。 √ √ √ √ √ 18 操作及作业活动 基坑开挖 Ⅲ 班组 9 人工修整 人工修整时,上下垂直作业未采取防护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上下垂直作业时,下层作业位置应在上层坠落半径之外,否则应设置安全防护层。 √ √ √ √ √ 19 个体防护 正确佩戴安全帽。 √ √ √ √ 20 操作及作业活动 基坑支护 Ⅲ 班组 10 土钉施工 土钉长度不足。 工程技术措施 土钉长度应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下料,土钉长度宜为开挖深度的0.5~1.2倍。 √ √ √ √ √ 21 管理措施 土钉安装前检查土钉长度,并形成记录。 √ √ √ √ √ 22 应急处置 更换足够长度的土钉。 √ √ √ √ √ 23 操作及作业活动 基坑支护 Ⅲ 班组 11 土钉施工 土钉间距及角度不满足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土钉间距及角度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布置,间距宜为1.5m,梅花形布置,与水平面夹角宜为5~20度。 √ √ √ √ √ 24 操作及作业活动 基坑支护 Ⅲ 班组 11 土钉施工 土钉间距及角度不满足规范要求。 管理措施 土钉安装时检查土钉间距及角度,并形成记录。 √ √ √ √ √ 25 应急处置 按照方案设计调整土钉间距及角度。 √ √ √ √ √ 26 操作及作业活动 基坑支护 Ⅲ 班组 12 注浆 注浆时,注浆管内材料放空。 工程技术措施 向土钉孔注浆时,注浆管内应保持一定数量的砂浆,以防管体放空,砂浆喷出伤人。 √ √ √ √ √ 27 管理措施 注浆作业前对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 √ √ √ √ 28 操作及作业活动 基坑支护 Ⅱ 项目部 13 注浆 使用灰浆泵前,泵内干硬灰浆等杂物未清理干净。 工程技术措施 每次使用灰浆泵后,将输送管道中的灰浆全部泵出,并将泵和输送管道清洗干净。 √ √ √ √ √ 29 管理措施 注浆作业前应检查泵内有无干硬灰浆等杂物。 √ √ √ √ √ 30 操作及作业活动 基坑支护 Ⅲ 班组 14 混凝土面层施工 喷射混凝土时,枪头前站人。 工程技术措施 在喷射混凝土时,枪头前严禁站人,防止混凝土混合料伤人。 √ √ √ √ √ 31 管理措施 喷射作业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 √ √ √ √ 32 个体防护 作业人员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 √ √ √ √ 33 操作及作业活动 基坑支护 Ⅲ 班组 15 混凝土面层施工 喷射第一步基坑边坡时,基坑边无防护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喷射第一步基坑边坡时,应在基坑上口用木板等防护进行堵边,防止喷射混凝土混合料伤人及物。 √ √ √ √ 34 应急处置 停止作业,待防护措施到位后再继续进行喷射。 √ 35 操作及作业活动 基坑支护 Ⅲ 班组 16 泄水孔设置 基坑边有透水层时未设置泄水孔。 工程技术措施 基坑边有透水层时,应按施工方案在混凝土面层上设置排水管。 √ √ √ √ 36 管理措施 检查基坑泄水孔是否严格按照方案设置。 √ √ √ √ 37 应急处置 停止作业,按要求设置泄水孔。 √ √ √ √ 38 操作及作业活动 基坑监测 Ⅱ 项目部 17 监测项目 未按要求进行基坑工程监测。 工程技术措施 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 √ √ √ 39 管理措施 检查基坑监测资料是否及时、齐全。 √ √ √ √ 40 操作及作业活动 基坑监测 Ⅱ 项目部 18 监测频率 监测的时间间隔不符合要求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未加密观测次数。 工程技术措施 基坑监测频率应符合《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表7.0.3规定。 √ √ √ √ 41 操作及作业活动 支撑拆除 Ⅱ 项目部 19 拆除顺序 基坑支撑结构的拆除方式、拆除顺序不符合专项施工方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支撑拆除应严格按拆除方案进行,先施工的后拆除,后施工的先拆除,即从上至下分层进行。 √ √ √ √ √ 42 管理措施 基坑支撑结构拆除前,必须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 √ √ √ √ √ 43 个体防护 拆除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安全帽,高处作业正确佩戴安全带。 √ √ √ √ √ 44 操作及作业活动 支撑拆除 Ⅱ 项目部 20 机械拆除 机械拆除作业时,施工荷载大于支撑结构承载能力。 工程技术措施 机械拆除作业施工时,严禁超载作业或任意扩大使用范围。 √ √ √ √ 45 操作及作业活动 支撑拆除 Ⅲ 班组 21 人工拆除 人工拆除作业时,未按规定设置防护设施。 管理措施 基坑支撑拆除范围内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拆除的零部件严禁随意抛落。 √ √ √ √ √ B.2 钢筋工程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2。

表B.2 钢筋工程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加工 Ⅳ 作业人员 1 钢筋调直 调直区料盘未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料盘应设置隔离区,隔离设施应坚固、稳定。 √ √ √ √ 2 管理措施 调直作业前对隔离设施进行检查。 √ √ √ √ 3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加工 Ⅲ 班组 2 钢筋调直 调直机未设置防护棚或防护棚设置不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调直机搭设双层防护棚,防护棚强度和刚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 √ √ √ 4 管理措施 对防护棚搭设情况进行检查。 √ √ √ √ 5 个体防护 正确佩戴安全帽。 √ √ √ √ 6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加工 Ⅳ 作业人员 3 钢筋调直 钢筋拉直卡头未卡牢。 管理措施 钢筋正式拉直前对卡头牢固情况进行检查。 √ √ √ √ 7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加工 Ⅳ 作业人员 4 钢筋调直 移动式调直机作业时行走轮未揳紧固定。 工程技术措施 作业前移动式调直机行走轮应揳紧固定。 √ √ √ √ 8 管理措施 1、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检查确认行走轮揳紧固定情况。 √ √ √ √ 9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加工 Ⅳ 作业人员 5 钢筋调直 女工头发未扎好。 管理措施 作业前对女工安全作业行为进行检查。 √ √ √ √ 10 培训教育 对女工进行安全教育。 √ √ √ √ 11 个体防护 正确佩戴安全帽。 √ √ √ √ 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加工 Ⅳ 作业人员 6 钢筋切断 机械未达到正常转速时进行切料。 工程技术措施 切料应在机械运转达到正常速度后进行。 √ √ √ √ 13 管理措施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 √ √ √

表B.2(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4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加工 Ⅳ 作业人员 7 钢筋切断 手和切刀之间距离太近。 工程技术措施 切断作业时,手和切刀之间应保持安全距离。 √ √ √ √ 15 个体防护 正确佩戴防护手套。 √ √ √ √ 16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加工 Ⅲ 班组 8 钢筋切断 防护棚内照明灯未加网罩或照明灯亮度不足。 工程技术措施 1、防护棚内照明灯具加防护网罩; 2、设置足够照度灯具。 √ √ √ √ 17 管理措施 施工前对防护棚内照明情况进行检查。 √ √ √ √ 18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加工 Ⅳ 作业人员 9 钢筋切断 机械使用完未切断电源。 工程技术措施 工作完毕拉闸限电。 √ √ √ √ 19 管理措施 制定奖罚制度,对违章操作人员进行罚款并公示。 √ √ √ √ 20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加工 Ⅳ 作业人员 10 钢筋弯曲 弯曲钢筋直径超过机械性能规定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弯曲钢筋直径应符合机械性能规定要求。 √ √ √ √ 21 培训教育 对作业人员进行钢筋弯曲操作技术规程培训。 √ √ √ √ 22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加工 Ⅳ 作业人员 11 钢筋弯曲 弯曲机未停稳进行转盘换向。 工程技术措施 转盘换向应在弯曲机停稳后进行。 √ √ √ √ 23 培训教育 对作业人员进行钢筋弯曲操作技术规程培训。 √ √ √ √ 24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加工 Ⅳ 作业人员 12 钢筋堆放 成品钢筋堆放时弯钩朝上。 工程技术措施 成品钢筋应堆放整齐,弯钩朝下。 √ √ √ √ 25 管理措施 对钢筋堆放进行检查。 √ √ √ √ 26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加工 Ⅳ 作业人员 13 钢筋堆放 钢筋堆放高度过高。 管理措施 对钢筋堆放情况进行检查。 √ √ √ √ 27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套筒连接 Ⅳ 作业人员 14 钢筋下料 端部打磨时手与磨光机距离过近。 工程技术措施 钢筋端部打磨时,手与磨光机应保持安全距离。 √ √ √ √ 28 个体防护 正确佩戴防护手套。 √ √ √ √ 29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套筒连接 Ⅳ 作业人员 15 钢筋套丝 套丝时钢筋固定不牢。 工程技术措施 套丝前应用平台上的夹具将钢筋夹紧固定。 √ √ √ √ 30 管理措施 套丝前对钢筋固定情况进行检查。 √ √ √ √ 31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套筒连接 Ⅳ 作业人员 16 钢筋套丝 套丝前机械设备未添加冷却液。 管理措施 套丝前对机械设备冷却液进行检查。 √ √ √ √ 32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套筒连接 Ⅳ 作业人员 17 钢筋连接 钢筋丝头插入套筒深度不足。 工程技术措施 安装接头时可用管钳扳手拧紧,使钢筋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 √ √ √ √ 33 个体防护 正确佩戴安全帽。 √ √ √ √ 34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电渣压力焊 Ⅳ 作业人员 18 钢筋端头制备 钢筋端头打磨时手与磨光机距离过近。 工程技术措施 钢筋端部打磨时,手与磨光机应保持安全距离。 √ √ √ √ 35 个体防护 正确佩戴防护手套。 √ √ √ √ 36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电渣压力焊 Ⅳ 作业人员 19 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 焊接夹具安装固定不牢,上下钢筋未在同一轴线上。 工程技术措施 焊接夹具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上下钳口应夹紧于上、下钢筋上,钢筋一经夹紧,不得晃动,且两钢筋应同心。 √ √ √ √ 37 个体防护 正确佩戴安全帽。 √ √ √ √ 38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电渣压力焊 Ⅳ 作业人员 20 施焊 焊接作业下方或周围有易燃材料。 工程技术措施 钢筋焊接前应清除下方或周围易燃材料。 √ √ √ √ 39 培训教育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 √ √ √ 40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吊运 Ⅳ 作业人员 21 钢筋捆绑 钢筋捆绑不牢,长短不一。 工程技术措施 吊装钢筋应有两个捆绑点,且钢筋伸出捆绑点一定长度,钢筋长短一致。 √ √ √ √ 41 培训教育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 √ √ √ 42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吊运 Ⅲ 班组 22 钢筋起吊 钢筋吊装前未进行试吊。 工程技术措施 钢筋吊装前应进行试吊,确认无问题后方可继续作业。 √ √ √ √ 43 管理措施 对塔机司机违章作业进行处罚并公示。 √ √ √ √ 44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吊运 Ⅳ 作业人员 23 钢筋起吊 吊装作业无信号工指挥。 管理措施 1、设置专职信号工指挥;

2、项目专职安全员不定期巡检。 √ √ √ √ 45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吊运 Ⅳ 作业人员 24 钢筋起吊 吊运用钢丝绳起刺断股。 工程技术措施 钢丝绳应符合《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GB/T5972标准要求。 √ √ √ √ 46 管理措施 设置专人对钢丝绳进行定期检查。 √ √ √ √ 47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吊运 Ⅳ 作业人员 25 钢筋起吊 钢筋离地1米以上时作业人员靠近。 工程技术措施 吊运钢筋离地1米以上作业人员不得靠近。 √ √ √ √ 48 培训教育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 √ √ √ 49 个体防护 正确佩戴安全帽。 √ √ √ √ 50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吊运 Ⅱ 项目部 26 钢筋起吊 超荷载吊运钢筋。 工程技术措施 塔吊力矩限位器应灵敏有效。 √ √ √ √ 51 管理措施 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检查,严格遵守“十不吊”。 √ √ √ √ 52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吊运 Ⅳ 作业人员 27 钢筋起吊 夜间吊运照明不足。 工程技术措施 夜间吊运设置足够的照明灯具。 √ √ √ √ 53 管理措施 夜间吊运作业前对现场照明灯具进行检查。 √ √ √ √ 54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吊运 Ⅲ 班组 28 钢筋起吊 恶劣天气进行钢筋吊装作业。 工程技术措施 恶劣天气不得从事露天起重作业。 √ √ √ √ 55 管理措施 由项目专职安全员进行监督检查。 √ √ √ √ 56 应急处置 立即停止作业。 √ √ √ √ 57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吊运 Ⅳ 作业人员 29 钢筋安放 钢筋放置在外脚手架上。 工程技术措施 钢筋禁止放到外脚手架上,应放到作业层指定位置。 √ √ √ √ 58 管理措施 由项目专职安全员不定期巡检。 √ √ √ √ 59 培训教育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 √ √ √ 60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吊运 Ⅲ 班组 30 钢筋安放 作业层超荷载集中堆放钢筋。 工程技术措施 作业层钢筋堆放应分布均匀。 √ √ √ √ 61 管理措施 由项目专职安全员不定期巡检。 √ √ √ √ 62 培训教育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 √ √ √ 63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安装 Ⅲ 班组 31 基础底板钢筋绑扎 马凳或支架设置不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马凳或支架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设置;

2、马凳或支架可采用钢筋弯制、焊接,上部钢筋较大、较密时,可采用型钢制作。 √ √ √ √ 64 管理措施 对马凳和支架设置进行检查。 √ √ √ √ 65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安装 Ⅳ 作业人员 32 基础底板钢筋绑扎 底板钢筋绑扎未设置走道。 工程技术措施 底板钢筋绑扎应铺设走道板,作业人员不得直接踩踏钢筋,不得攀登钢筋骨架上下。 √ √ √ √ 66 管理措施 底板钢筋绑扎过程由项目专职安全员不定期巡检。 √ √ √ √ 67

操作

及作业活动

钢筋安装 Ⅳ 作业人员 33 绑扎墙柱钢筋 未设立可靠的操作平台。 工程技术措施 设置可靠的操作平台,禁止攀登钢筋骨架作业。 √ √ √ √ 68 培训教育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 √ √ √ 69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安装 Ⅳ 作业人员 34 绑扎墙柱钢筋 柱筋在4m以上时未设置临时支撑。 工程技术措施 柱筋在4m以上时应设置可靠的斜支撑或拉结。 √ √ √ √ 70 管理措施 对作业人员进行钢筋绑扎技术交底。 √ √ √ √ 71 个体防护 正确佩戴安全帽。 √ √ √ √ 72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安装 Ⅳ 作业人员 35 绑扎梁钢筋 落梁速度过快导致支撑及模板荷载突然加大。 工程技术措施 落梁时应缓慢、均匀下落,使支撑及模板受力均衡稳定。 √ √ √ √ 73 管理措施 落梁时现场设专人指挥。 √ √ √ √ 74 操作及作业活动 钢筋安装 Ⅳ 作业人员 36 绑扎楼板钢筋 绑扎楼板钢筋未采取防倾倒、防坠落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作业层铺设走道板,临边设置防护设施。 √ √ √ √

B.3 模板工程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3。

表B.3 模板工程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下料 Ⅳ 作业人员 1 木方下料 机械上方未设置防护棚或防护棚设置不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机械上方搭设双层防护棚,防护棚强度和刚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 √ √ √ 2 管理措施 对防护棚搭设情况进行检查。 √ √ √ √ 3 个体防护 正确佩戴安全帽。 √ √ √ √ 4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下料 Ⅳ 作业人员 2 木方下料 作业人员戴手套操作平刨。 工程技术措施 操作平刨时,作业人员不准带手套,衣袖要扎紧。 √ √ √ √ 5 培训教育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 √ √ √ 6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下料 Ⅳ 作业人员 3 面板下料 手持电锯作业完毕未切断电源。 工程技术措施 作业完毕切断电源。 √ √ √ √ 7 管理措施 制定奖罚制度,对违章操作人员进行罚款并公示。 √ √ √ √ 8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下料 Ⅳ 作业人员 4 面板下料 面板拼装不严密。 工程技术措施 面板板边要刨平刨直,接缝严密,不漏浆。 √ √ √ √ 9 培训教育 对木工进行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培训。 √ √ √ √ 10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下料 Ⅳ 作业人员 5 模板堆放 模板堆放高度过高。 工程技术措施 加工好的模板堆放高度应符合要求。 √ √ √ √ 11 管理措施 对模板堆放情况进行检查。 √ √ √ √ 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下料 Ⅳ 作业人员 6 模板堆放 模板加工区未配备灭火器材。 工程技术措施 模板加工区必须按规范要求配备灭火器材。 √ √ √ √ 13 管理措施 对灭火器材配备情况进行检查。 √ √ √ √ 14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吊运 Ⅳ 作业人员 7 模板捆绑 模板码放不整齐,捆绑不牢。 工程技术措施 模板吊运必须码放整齐,待捆绑牢固后方可起吊。 √ √ √ √ 15 培训教育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 √ √ √

表B.3(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6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吊运 Ⅲ 班组 8 模板起吊 吊运用钢丝绳起刺断股。 工程技术措施 钢丝绳应符合《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GB/T5972标准要求。 √ √ √ √ 17 管理措施 设置专人对钢丝绳进行定期检查。 √ √ √ √ 18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吊运 Ⅳ 作业人员 9 模板起吊 模板离地1米以上时作业人员靠近。 工程技术措施 吊运钢筋离地1米以上作业人员不得靠近。 √ √ √ √ 19 培训教育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 √ √ √ 20 个体防护 正确佩戴安全帽。 √ √ √ √ 21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吊运 Ⅱ 项目部 10 模板起吊 超荷载吊运模板。 工程技术措施 塔吊力矩限位器应灵敏有效。 √ √ √ √ 22 管理措施 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检查,严格遵守“十不吊”。 √ √ √ √ 23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吊运 Ⅲ 班组 11 模板起吊 吊运时吊点不足。 工程技术措施 吊运大块或整体模板时,竖向吊运不应少于两个吊点,水平吊运不应少于四个吊点。 √ √ √ √ 24 培训教育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 √ √ √ 25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吊运 Ⅳ 作业人员 12 模板起吊 夜间吊运照明不足。 工程技术措施 夜间吊运设置足够的照明灯具。 √ √ √ √ 26 管理措施 夜间吊运作业前对现场照明灯具进行检查。 √ √ √ √ 27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吊运 Ⅳ 作业人员 13 模板起吊 恶劣天气进行模板吊装作业。 工程技术措施 恶劣天气不得从事露天起重作业。 √ √ √ √ 28 管理措施 由项目专职安全员进行监督检查。 √ √ √ √ 29 应急处置 立即停止作业。 √ √ √ √ 30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吊运 Ⅳ 作业人员 14 模板安放 模板就位后未连接牢固即摘除卡环。 工程技术措施 卡环摘除应在模板就位并连接牢固后进行。 √ √ √ √ 31 培训教育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 √ √ √ 32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安装 Ⅳ 作业人员 15 墙柱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高度超过3m时,未搭设脚手架。 工程技术措施 模板安装高度超过3m时,必须搭设脚手架。 √ √ √ √ 33 管理措施 由项目专职安全员进行不定期巡检。 √ √ √ √ 34 个体防护 作业人员系安全带。 √ √ √ √ 35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安装 Ⅳ 作业人员 16 墙柱模板安装 拼装高度2m以上的竖向模板未采取临时固定设施。 工程技术措施 拼装高度2m以上的竖向模板,安装过程中应设置临时固定设施。 √ √ √ √ 36 管理措施 对临时固定设施进行检查。 √ √ √ √ 37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安装 Ⅳ 作业人员 17 梁板模板安装 跨度大于4m时模板未起拱。 工程技术措施 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 √ √ √ 38 管理措施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或技术员对起拱进行检查。 √ √ √ √ 39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安装 Ⅳ 作业人员 18 梁板模板安装 模板支架未采取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模板支架必须设置牢固的水平杆,且不得与门窗等临时构件连接。 √ √ √ √ 40 管理措施 对模板支架临时固定情况进行检查。 √ √ √ √ 41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安装 Ⅳ 作业人员 19 梁板模板安装 模板楞梁支点不足。 工程技术措施 模板楞梁应至少搁置两个支点上。 √ √ √ √ 42 管理措施 由项目专职安全员进行不定期巡检。 √ √ √ √ 43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拆除 Ⅲ 班组 20 墙柱模板拆除 临边模板拆除作业未系安全带。 管理措施 对违章作业行为进行处罚并公示。 √ √ √ √ 44 培训教育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 √ √ √ 45 个体防护 作业人员系安全带。 √ √ √ √ 46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拆除 Ⅳ 作业人员 21 墙柱模板拆除 电梯井拆模无水平防护安全网。 工程技术措施 每隔两层且不超过10m设一道水平安全网。 √ √ √ √ 47 管理措施 对电梯井水平防护安全网进行检查。 √ √ √ √ 48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拆除 Ⅳ 作业人员 22 梁板模板拆除 拆模顺序不当。 工程技术措施 1、先支后拆,后支先拆;

2、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

3、从上而下进行拆除。 √ √ √ √ 49 管理措施 拆模前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 √ √ √ 50 个体防护 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安全帽。 √ √ √ √ 51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拆除 Ⅳ 作业人员 23 梁板模板拆除 作业层超荷载集中堆放模板。 工程技术措施 作业层模板堆放应分布均匀。 √ √ √ √ 52 管理措施 由项目专职安全员不定期巡检。 √ √ √ √ 53 培训教育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 √ √ √ 54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拆除 Ⅲ 班组 24 梁板模板拆除 悬臂构件拆模时间过早。 工程技术措施 悬臂构件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完全达到设计强度时进行。 √ √ √ √ 55 管理措施 悬臂构件拆模前应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检查确认。 √ √ √ √ 56 操作及作业活动 模板拆除 Ⅳ 作业人员 25 模板配件运输 构配件运输未使用料斗。 工程技术措施 构配件的运输应使用料斗,料斗应不少于四个吊点。 √ √ √ √ 57 管理措施 由项目专职安全员进行不定期巡检。 √ √ √ √ 58 培训教育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 √ √ √

B.4 混凝土工程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4。

表B.4 混凝土工程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 操作及作业活动 混凝土泵送 Ⅳ 作业人员 1 泵管搭设 泵管固定不牢,对接不严密。 工程技术措施 1、水平泵管应采用支架固定,垂直泵管支架应与结构牢固连接;

2、对接处加密封圈。 √ √ √ √ 2 管理措施 由项目专职安全员和泵管搭设人员共同检查。 √ √ √ √ 3 操作及作业活动 混凝土泵送 Ⅳ 作业人员 2 泵管搭设 泵管搭设到脚手架、模板支撑架体上。 工程技术措施 泵管应设置独立的加固体系,不应和脚手架、模板支撑架体相连。 √ √ √ √ 4 管理措施 使用前由项目专职安全员进行检查。 √ √ √ √ 5 培训教育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 √ √ √ 6

操作及作业活动 混凝土泵送 Ⅳ 作业人员 3 混凝土场内运输 车辆入口处,无交通安全指挥人员。 管理措施 在大门入口处设置交通安全指挥人员。 √ √ √ √ 7 操作及作业活动 混凝土泵送 Ⅳ 作业人员 4 混凝土场内运输 施工现场道路不畅,场地不平整。 工程技术措施 现场道路宜设置环形车道,对道路、场地进行疏通、平整。 √ √ √ √ 8 管理措施 对道路、场地进行检查。 √ √ √ √ 9

操作及作业活动

混凝土泵送 Ⅳ 作业人员 5 混凝土场内运输 夜间施工道路照明不足。 工程技术措施 夜间施工设置足够数量和照度的照明灯具。 √ √ √ √ 10 管理措施 夜间施工前对照明情况进行检查。 √ √ √ √ 11 操作及作业活动 混凝土泵送 Ⅳ 作业人员 6 泵送混凝土 混凝土泵送无专人指挥、通信不畅。 管理措施 1、配备有效通信工具,设置专职指挥人员;

2、由项目专职安全员巡检。 √ √ √ √



表B.4(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混凝土浇筑 Ⅲ 班组 7 混凝土布料 布料设备固定不牢。 工程技术措施 布料设备应固定牢固,并采取抗倾覆措施,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 √ √ √ √ 13 管理措施 1、编制布料机专项施工方案;

2、使用前由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和设备安装人员共同检查。 √ √ √ √ 14 操作及作业活动 混凝土浇筑 Ⅳ 作业人员 8 混凝土布料 外脚手架搭设、电梯井和洞口防护滞后。 工程技术措施 外脚手架防护高度宜高出作业层一步,电梯井和洞口应防护。 √ √ √ √ 15 管理措施 混凝土浇筑前由项目专职安全员进行检查。 √ √ √ √ 16 操作及作业活动 混凝土浇筑 Ⅳ 作业人员 9 混凝土布料 作业层混凝土堆放过于集中。 工程技术措施 混凝土应均匀布料。 √ √ √ √ 17 培训教育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 √ √ √ 18 操作及作业活动 混凝土浇筑 Ⅲ 班组 10 混凝土振捣 振动棒、振动器漏电保护失效。 管理措施 定期对工具进行维修保养,专职电工现场检查。 √ √ √ √ 19 个体防护 正确佩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 √ √ √ √ 20 应急处置 更换灵敏有效的漏电保护装置。 √ √ √ √ 21 操作及作业活动 混凝土浇筑 Ⅳ 作业人员 11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作业时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 工程技术措施 混凝土四周应设置防护措施,混凝土未硬化前禁止上人。 √ √ √ √ 22 管理措施 对防护设施进行检查。 √ √ √ √

B.5 脚手架工程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5。

表B.5 脚手架工程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 操作及作业活动 脚手架搭设工程 Ⅳ 作业人员 1 施工准备 搭拆脚手架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工程技术措施 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特殊工种证件。 √ √ √ 2 管理措施 实行实名制进场登记,确保架子工持有效证件进场作业。 √ √ √ 3 培训教育 作业人员接受安全教育培训。 √ √ √ 4 操作及作业活动 脚手架搭设工程 Ⅳ 作业人员 2 施工准备 脚手架搭拆前未进行技术交底。 工程技术措施 脚手架搭设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向作业人员进行书面交底。 √ √ √ 5 管理措施 制定管理制度,未接受交底禁止进场作业。 √ √ √ 6 培训教育 作业人员接受安全教育培训。 √ √ √ 7 操作及作业活动 脚手架搭设工程 Ⅳ 作业人员 3 施工准备 架子工没有配备工具袋。 工程技术措施 项目部统一配备工具袋。 √ √ √ 8 管理措施 进场前进行检查,未配备工具袋的不得进场。 √ √ √ 9 培训教育 作业人员接受安全教育培训。 √ √ √ 10 管理措施 检查脚手架上是否存在易坠落物品。 √ √ √ 11 培训教育 作业人员接受安全教育培训。 √ √ √ 12 个体防护 佩戴安全帽。 √ √ √



表B.5(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3 操作及作业活动 脚手架搭设工程 Ⅲ 班组 5 作业环境 恶劣天气搭设外脚手架。 工程技术措施 1、雷雨天气、6级及以上强风天气应停止架上作业; 2、雨、雪、雾天气应停止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作业; 3、雨、雪、霜后上架作业应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并应清除积雪。 √ √ 14 管理措施 恶劣天气停止脚手架搭拆作业。 √ √ 15 培训教育 作业前对工人进行脚手架安全教育培训。 √ √ 16 个体防护 佩戴安全帽、穿防滑鞋。 √ √ 17 操作及作业活动 脚手架搭设工程 Ⅲ 班组 6 警戒区设置 搭设外架时,未设置安全警戒区。 管理措施 1、安排专人负责设置; 2、脚手架搭设期间安全管理人员现场进行监督。 √ √ 18 培训教育 作业前对工人进行脚手架安全教育培训。 √ √ 19 个体防护 佩戴安全帽。 √ √ 20 操作及作业活动 脚手架搭设工程 Ⅲ 班组 7 搭设抛撑 脚手架开始搭设立杆时未设置抛撑。 工程技术措施 开始搭设立杆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 √ √ √ 21 管理措施 1、作业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安排专人监督检查。 √ √ √ √ 22 培训教育 作业前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 √ √ √ √ 23 操作及作业活动 脚手架搭设工程 Ⅱ 项目部 8 搭设进度 脚手架与工程施工进度不同步。 工程技术措施 落地作业脚手架、悬挑脚手架的搭设应与工程施工同步,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最上层连墙件两步,且自由高度不应大于4m。 √ √ √ √ 24 管理措施 1、作业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检查脚手架搭设进度与施工是否同步。 √ √ √ √ 25



操作及作业活动



脚手架搭设工程 Ⅱ 项目部 9 脚手架验收 架体分段搭设、分段使用未进行分段验收。 工程技术措施 架体分段搭设完毕后,进行分段验收。 √ √ √ √ 26 管理措施 按照方案及规范标准进行验收。 √ √ √ √ 27



操作及作业活动



脚手架搭设工程 Ⅱ 项目部 10 脚手架验收 架体搭设完毕未办理验收手续。 工程技术措施 1、编制验收方案; 2、做好验收交底; 3、验收完毕,验收组人员签字确认。 √ √ √ √ 28 管理措施 验收完毕未办理签字手续的不得使用。 √ √ √ √ 29 操作及作业活动 脚手架搭设工程 Ⅱ 项目部 11 脚手架验收 遇有六级强风及以上风或大雨后、冻结地区解冻后、停用超过规范规定后未进行验收。 工程技术措施 遇有六级强风及以上风或大雨后、冻结地区解冻后、停用超过一个月后先进行验收再使用。? √ √ √ √ 30 管理措施 按照方案及规范标准进行验收。 √ √ √ √ 31 操作及作业活动 脚手架拆除工程 Ⅱ 项目部 12 拆除物料 拆除时无防止人员或物料坠落的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根据安全技术交底进行作业。 √ √ √ √ 32 管理措施 1、拆除脚手架前先清除架体上的物料; 2、拆除期间禁止工人向下抛掷物料,应集中吊运; 3、拆除过程进行检查,严格按方案与交底作业。 √ √ √ √ 33 培训教育 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事故案例教育。 √ √ √ √ 34 个体防护 作业人员系好安全带,穿防滑鞋。 √ √ √ √ 35 操作及作业活动 脚手架拆除工程 Ⅱ 项目部 13 隔离区设置 拆除时下方未设置隔离区,无专人监护。 工程技术措施 根据拆除范围设置隔离区。 √ √ √ √ √ 36 管理措施 1、安排专人负责设置隔离区; 2、脚手架拆除期间安全管理人员现场进行监督。 √ √ √ √ √ 37 培训教育 作业前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 √ √ √ √ √ 38 操作及作业活动 脚手架拆除工程 Ⅲ 班组 14 拆除顺序 拆除顺序不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架体的拆除应从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2、同层杆件和构配件必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拆除; 3、剪刀撑、斜撑杆等加固杆件必须在拆卸至该部位杆件时再拆除。 √ √ √ √ 39 操作及作业活动 脚手架拆除工程 Ⅲ 班组 14 拆除顺序 拆除顺序不符合要求。 管理措施 1、制定拆除措施; 2、专人负责监督指挥; 3、发现拆除顺序与方案不符,立即制止,停止作业。 √ √ √ √ 40 培训教育 作业前对工人进行拆除作业安全教育及观看事故案例视频。 √ √ √ √ 41 操作及作业活动 脚手架拆除工程 Ⅱ 项目部 15 连墙件拆除顺序 作业脚手架连墙件拆除不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作业脚手架连墙件必须随架体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架体; 2、拆除作业过程中,当架体的自由端高度超过2步时,必须加设临时拉结。 √ √ √ √ 42 管理措施 1、制定拆除措施; 2、专人负责监督指挥; 3、发现拆除顺序与方案不符,立即制止,停止作业。 √ √ √ √ 43 培训教育 作业前对工人进行拆除作业安全教育及观看事故案例视频。 √ √ √ √ 44 操作及作业活动 脚手架拆除工程 Ⅰ 企业 16 悬挑工字钢拆除 安全措施不到位情况下进行悬挑工字钢拆除作业。 工程技术措施 根据方案拆除步骤进行操作。 √ √ √ √ √ 45 管理措施 1、设置警戒区; 2、安排专人现场监督检查。 √ √ √ √ √ 46 培训教育 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事故案例教育。 √ √ √ √ √ 47 个体防护 作业人员系好安全带,戴安全帽,穿防滑鞋。 √ √ √ √ √

B.6 砌体工程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6。

表B.6 砌体工程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 操作及作业活动 砌体材料进场 Ⅳ 作业人员 1 砌体堆放 砌体材料堆放过高。 工程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砌块应堆放整齐,堆放高度不得超过2m。 √ √ √ 2 操作及作业活动 砌体材料进场 Ⅲ 班组 2 砌体堆放 砌体材料堆放在基坑边缘。 工程技术措施 堆放砌体材料应离开基坑边缘1m以上。 √ √ √ 3 应急处置 转移材料堆放地点。 √ √ √ 4 操作及作业活动 砂浆搅拌 Ⅳ 作业人员 3 搅拌机搅拌 加料前未进行试运转。 工程技术措施 加料前应先进行试运转,待机械运转正常后再加料进行搅拌。 √ √ √ 5 操作及作业活动 砂浆搅拌 Ⅲ 班组 4 搅拌机搅拌 搅拌机运行时料斗下方站人。 工程技术措施 搅拌机运行时料斗下方严禁站人。 √ √ √ 6 管理措施 设置警示标志,无关人员不得靠近。 √ √ √ 7 应急处置 责令立即远离搅拌机料斗。 √ √ √ 8 操作及作业活动 砂浆搅拌 Ⅳ 作业人员 5 搅拌机检修 搅拌机料斗检修清理时,料斗未采取固定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料斗检修或清理时,应将料斗提升后用铁链或插入销锁住。 √ √ √ 9 管理措施 安排专人负责搅拌机料斗清理。 √ √ √ 10 操作及作业活动 材料运输 Ⅳ 作业人员 6 装料 装料过满。 工程技术措施 装砌体、砂浆材料不得超出料斗或小车侧壁。 √ √ √ 11 操作及作业活动 材料运输 Ⅲ 班组 7 运输 使用违规料斗运输砌体材料。 工程技术措施 使用塔吊吊运砌体材料时应使用密闭料斗。 √ √ √ 12 应急处置 停止运输材料,更换料斗。 √ √ √



表B.6(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3 操作及作业活动 材料运输 Ⅲ 班组 8 卸料 使用塔吊运输砌体材料时拆外网卸料。 工程技术措施 使用塔吊吊运砌体材料时应搭设卸料平台。 √ √ √ 14 操作及作业活动 砌体作业 Ⅲ 班组 9 搭设操作平台 砌体作业未搭设操作平台。 工程技术措施 砌筑高度超过1.2m时,应搭设操作平台。 √ √ √ 15 管理措施 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 √ √ 16 应急处置 停止砌筑,搭设操作平台。 √ √ √ 17 操作及作业活动 砌体作业 Ⅲ 班组 10 搭设操作平台 砌体作业使用的操作平台不合格。 工程技术措施 操作平台应平稳、牢固。 √ √ √ 18 管理措施 使用操作平台前检查操作平台稳固性。 √ √ √ 19 应急处置 立即加固或更换操作平台。 √ √ √ 20 操作及作业活动 砌体作业 Ⅲ 班组 11 砌筑 临边、临空、高处作业时未佩戴安全带。 工程技术措施 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及以上的高处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带,安全带应高挂低用。 √ √ √ 21 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人员日常巡视,对未正确佩戴安全带的作业人员进行罚款并公示。 √ √ √ 22 操作及作业活动 砌体作业 Ⅲ 班组 12 砌筑 砌筑时提前拆除临边防护。 工程技术措施 1、影响砌体施工的临边防护不得提前拆除;

2、施工完成后临边防护及时恢复。 √ √ √ 23 应急处置 对临边防护进行恢复。 √ √ √ 24

操作及作业活动

砌体作业 Ⅳ 作业人员 13 砌筑 构造柱预留插筋未采取有效防护。 管理措施 检查构造柱插筋是否有防护罩等安全防护措施。 √ √ √ 25 操作及作业活动 砌体作业 Ⅳ 作业人员 14 砌筑 砌筑时废旧材料高空抛撒。 工程技术措施 设置专用垃圾通道或垃圾装袋集中清运。 √ √ √ 26 管理措施 项目部管理人员监督检查,对高空抛撒人员进行罚款并公示。 √ √ √ 27 个体防护 正确佩戴安全帽。 √ √ √ 28 操作及作业活动 砌体作业 Ⅲ 班组 15 成品保护 大风天气时,外围迎风墙砌筑完成后未采取加固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在大风天气时,外围迎风墙宜加设适当临时支撑。 √ √ √ 29 应急处置 立即采取加固措施。 √ √ √

































B.7装饰装修工程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7。

表B.7 装饰装修工程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 操作及作业活动 抹灰作业 Ⅲ 班组 1 搭设操作平台 搭设临时飞跳板作业。 工程技术措施 严禁在暖气管、电路管、窗台上搭设临时飞跳板作业。 √ √ √ 2 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人员日常巡查,发现此问题立即制止。 √ √ √ 3

操作及作业活动

抹灰作业 Ⅳ 作业人员 2 搭设操作平台 操作平台上有人时,其他人员移动平台。 工程技术措施 操作平台移动时,操作平台上不得站人。 √ √ √ 4 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人员日常巡查,发现此问题立即制止。 √ √ √ 5 操作及作业活动 抹灰作业 Ⅳ 作业人员 3 抹灰 使用单梯高空抹灰作业时不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使用单梯时梯面应与水平面成75°夹角,踏步不得缺失,梯格间距宜为300mm,不得垫高使用;

2、同一梯子上不得两人同时作业。 √ √ √ 6 管理措施 作业前检查单梯是否牢固。 √ √ √ 7 操作及作业活动 抹灰作业 Ⅲ 班组 4 抹灰 临边、临空、高处作业时未佩戴安全带。 工程技术措施 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及以上的高处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带,安全带应高挂低用。 √ √ √ 8 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人员日常巡视,对未正确佩戴安全带的作业人员进行罚款并公示。 √ √ √ 9 操作及作业活动 抹灰作业 Ⅳ 作业人员 5 抹灰 抹灰时废旧材料高空抛撒。 工程技术措施 设置专用垃圾通道或垃圾装袋集中清运。 √ √ √ 10 管理措施 项目部管理人员监督检查,对高空抛撒人员进行罚款并公示。 √ √ √ 11 个体防护 正确佩戴安全帽。 √ √ √

表B.7(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外墙保温作业 Ⅲ 班组 6 使用外脚手架施工 使用脚手架作业时有探头板和飞跳板。 工程技术措施 外墙保温用的脚手架搭设应符合安全规定,并经安全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 √ √ 13 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人员日常巡查。 √ √ √ 14 操作及作业活动 外墙保温作业 Ⅳ 作业人员 7 使用外脚手架施工 保温板安装时施工人员吸烟。 工程技术措施 保温材料堆放场地及每台吊篮内应配备灭火器。 √ √ √ 15 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人员日常巡查,发现工人操作时吸烟立即制止并进行罚款。 √ √ √ 16 操作及作业活动 外墙保温作业 Ⅱ 项目部 8 使用吊篮施工 作业人员在空中攀缘窗户进出吊篮。 工程技术措施 所有人员必须在地面进出吊篮,严禁在空中攀缘窗户进出吊篮。 √ √ √ 17 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人员日常巡查。 √ √ √ 18 操作及作业活动 外墙保温作业 Ⅲ 班组 9 使用吊篮施工 施工时单台吊篮超员。 工程技术措施 单台吊篮内作业人员数量不得超过2人。 √ √ √ 19 管理措施 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 √ √ 20 操作及作业活动 外墙保温作业 Ⅲ 班组 10 使用吊篮施工 作业人员在吊篮上施工时两人共用一根安全绳。 工程技术措施 每个操作人员应配备独立的安全绳,并将安全带正确挂在安全绳上。 √ √ √ √ 21 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人员日常巡查。 √ √ √ √ 22 操作及作业活动 外墙保温作业 Ⅲ 班组 11 使用吊篮施工 大风天气未停止作业。 工程技术措施 当风力大于5级时,禁止使用吊篮进行保温板安装作业。 √ √ √ 23 管理措施 大风天气时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巡查,发现吊篮仍在作业的立即制止。 √ √ √ 24 操作及作业活动 门窗安装 Ⅳ 作业人员 12 内门窗安装 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梯子进行安装作业。 工程技术措施 梯子不得缺档,不得垫高使用,人字梯底脚要扎牢。 √ √ √ √ 25 操作及作业活动 门窗安装 Ⅲ 班组 13 外窗安装 室外高空安装作业时将安全带挂在窗撑上。 工程技术措施 在室外高空安装外窗,无外脚手架时,应系好安全带,其保险钩应挂在操作人员上方的可靠物件上。 √ √ √ √ 26 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人员日常巡视,对未正确佩戴安全带的作业人员进行罚款并公示。 √ √ √ √ 27 操作及作业活动 门窗安装 Ⅳ 作业人员 14 外窗安装 在砖砌体上安装外门窗用射钉固定。 管理措施 门窗安装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 √ √ 28 操作及作业活动 门窗安装 Ⅲ 班组 15 外窗安装 在高处安装玻璃时,上下交叉作业。 工程技术措施 高处安装玻璃时下方设置警戒线,禁止通行。 √ √ √ 29 操作及作业活动 门窗安装 Ⅲ 班组 16 外窗安装 大风天气未停止作业。 工程技术措施 当风力大于5级,难以控制玻璃时,不得进行玻璃搬运及安装。 √ √ √ 30 管理措施 大风天气时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巡查,发现未停止作业的立即制止。 √ √ √

















B.8 电气工程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8。

表B.8 电气工程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 操作及作业活动 配管、线槽、支架安装 Ⅳ 作业人员 1 预埋铁件或膨胀螺栓 预埋铁件或膨胀螺栓安装不牢固。 管理措施 预埋铁件或膨胀螺栓安装完成后,应对其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 √ √ √ √ 2 操作及作业活动 配管、线槽、支架安装 Ⅳ 作业人员 2 支架制作与安装 高处作业操作平台不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高处作业操作平台应符《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的要求。 √ √ √ √ √ 3 管理措施 1、在设有架空电缆处工作,做好安全措施,并设专人监护;

2、梯上有人禁止移动;?

3、不得两人同时在梯子上作业。 √ √ √ √ √ 4 操作及作业活动 配管、线槽、支架安装 Ⅳ 作业人员 3 支架制作与安装 高处作业抛掷工具、材料。 工程技术措施 高处作业应使用工具袋,小型物品及工器具放入工具袋中。 √ √ √ √ √ 5 管理措施 1、较大工具及物品应系上尾绳栓在牢固的构件上;

2、传递物品时,使用传递绳,传递物品严禁抛掷。 √ √ √ √ 6 个体防护 正确佩戴安全带、安全帽。 √ √ √ √



表B.8(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7 操作及作业活动 配管、线槽、支架安装 Ⅳ 作业人员 4 支架制作与安装 电缆导管支架、线槽支架固定不牢。 工程技术措施 1、电缆导管支架、线槽支架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2、当设计无要求时,电缆桥架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为1.5~3m,垂直安装的支架间距不大于2m;

3、明配的导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均匀,安装牢固,在终端、弯头中点或柜、台、箱、盘等边缘的距离150~500mm 范围内设有管卡,中间直线段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规范规定。 √ √ √ √ 8 个体防护 正确佩戴安全帽。 √ √ √ √ 9 操作及作业活动 配管、线槽、支架安装 Ⅳ 作业人员 5 线管或线槽安装 电动液压弯管作业操作不当。 工程技术措施 1、按说明书正确操作电动液压弯管器;

2、必须按加工管径选用模具,并按序号放到位。 √ √ √ √ 10 管理措施 在操作加压过程中严禁人员停留在顶模前方。 √ √ √ √ 11

操作及作业活动

配管、线槽、支架安装 Ⅳ 作业人员 6 线管或线槽安装 采用人力弯管器操作不当或弯管器不合格。 工程技术措施 使用质量合格的弯管器或弯簧。 √ √ √ √ 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设 Ⅳ 作业人员 7 穿线扫管 扫管结束抽拉钢丝时,操作工人正冲着管口或线盒。 管理措施 由安全员进行检查,发现作业人员操作不当时,立即制止。 √ √ √ √ 13 操作及作业活动 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设 Ⅳ 作业人员 8 管内穿线/线槽放线敷设 带电进行电缆敷设作业。 工程技术措施 电缆敷设严禁任何形式的带电作业。 √ √ √ √ 14 管理措施 1、选用电气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电缆敷设作业;

2、项目部安全员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停止作业。 √ √ √ √ 15 个体防护 正确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 √ √ √ √ 16 应急处置 立即停工,通知电工切断电源。 √ √ √ √ 17 操作及作业活动 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设 Ⅲ 班组 9 管内穿线/线槽放线敷设 电缆盘转速过快倾倒。 工程技术措施 1、在电缆盘转动时,电缆盘支架要有足够的稳定性;

2、为防止电缆盘转动时可能在盘轴上滑移,可应用轴套与固定夹具。 √ √ √ √ √ 18 管理措施 1、电缆盘应设专人监护;

2、电缆盘移动过程中应设置警戒区。 √ √ √ √ √ 19 培训教育 对操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电缆盘使用交底和培训。 √ √ √ √ √ 20 操作及作业活动 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设 Ⅳ 作业人员 10 管内穿线/线槽放线敷设 敷设电缆动作不一致。 工程技术措施 1、人力牵引安放电缆时,力量应均匀,速度应平稳,确保动作一致;

2、敷设电缆时,处于拐角的人员,必须站在电缆弯曲半径的外侧。 √ √ √ √ 21 管理措施 线径较大的电缆在人工敷设时,应安排专人指挥和监视,操作人员应服从统一指挥,确保动作一致。 √ √ √ √ 22 操作及作业活动 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设 Ⅳ 作业人员 11 管内穿线/线槽放线敷设 作业人员敷设电缆未采用专用登高作业平台或工具。 工程技术措施 1、严禁电缆敷设人员直接站在风管上输送电缆;

2、电缆敷设登高作业应采用梯子、门架、自动提升操作平台等辅助设施。 √ √ √ √ 23 管理措施 检查作业人员是否采用登高平台或工具,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24 操作及作业活动 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设 Ⅳ 作业人员 12 管内穿线/线槽放线敷设 电缆敷设站位不当,或行走不当。 工程技术措施 1、拐弯处敷设电缆不得站在电缆内侧;

2、严禁在电缆桥架上攀登或行走。 √ √ √ √ 25 管理措施 项目部电气技术人员、安全员进行巡检。 √ √ √ √ 26 操作及作业活动 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设 Ⅳ 作业人员 13 管内穿线/线槽放线敷设 电缆敷设时打开的沟槽、孔洞未及时盖好。 工程技术措施 1、临时打开的沟槽、孔洞盖板应正确设置围栏;

2、围栏四周应设置明显警示标识。 √ √ √ √ √ 27 管理措施 项目部电气技术人员、安全员在高层电缆敷设期间不定时进行巡检。 √ √ √ √ √ 28 操作及作业活动 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设 Ⅲ 班组 14 绝缘测试 设备未进行绝缘电阻测试便送电调试。 工程技术措施 1、低压电气设备:用500~1000V的兆欧表检测绝缘,线路测试时导线间,导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应大于0.5MΩ;

2、电动机绝缘测试值应大于等于1MΩ;

3、大型电气设备、开关、动力、照明配电箱等绝缘测试值应大于0.5MΩ。 √ √ √ √ √ 29 操作及作业活动 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设 Ⅳ 作业人员 15 柜、箱、盘安装 水钻开孔作业安装固定不牢或违章操作。 工程技术措施 1、水钻安装固定必须牢固,更换水钻钻头及换位时必须切断电源;

2、当钻到钢筋时,电流会突然增大,这时应适当减小钻头压力,但不能使压力太小。 √ √ √ 30 管理措施 1、施工过程中,打钻工人在施工作业时必须严格做到水、电分离;

2、操作前,检查机架固定是否牢靠,钻头是否装好;

3、钻孔作业时水量必须充足,防止无水作业。 √ √ √ 31 个体防护 作业人员应配备绝缘防护用品,如绝缘鞋、绝缘手套等。 √ √ √ 32 应急处置 当混凝土掉沙或者卡钻时,应立刻停钻,不得强行下钻。 √ √ √ 33 操作及作业活动 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设 Ⅳ 作业人员 16 柜、箱、盘配线 导线剥头过长,压接不牢固,盘面操作部位有带电体裸露等。 工程技术措施 1、导线压接完毕裸露部分应符合规范要求;

2、盘面操作带电裸露范围内不允许无关人员靠近。 √ √ √ √ 34 操作及作业活动 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设 Ⅲ 班组 17 柜、箱、盘配线 焊接搪锡过程未采取防火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1、线径较小的导线采用电烙铁加焊;

2、线径较大的采用喷灯加热法或电炉加热法,尽可能避免明火作业。 √ √ √ √ 35 管理措施 项目部电气技术负责人、安全员不定期巡检。 √ √ √ √ 36 操作及作业活动 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设 Ⅲ 班组 18 柜、箱、盘配线 切割机、电缆钳切割电缆无防护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电缆切割应采取必要的防火、防机械伤害措施。 √ √ √ √ 37 管理措施 项目部安全员定期巡检切割机有无防护罩等安全防护措施。 √ √ √ √ 38 操作及作业活动 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设 Ⅲ 班组 19 柜、箱、盘配线 热缩管施工无灭火措施。 管理措施 项目部安全员检查,发现热缩管施工时未配备灭火装置,安排专人及时配备。 √ √ √ √ 39 工程技术措施 电气调试必须编制安全调试方案,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 √ √ √ 40 操作及作业活动 电气设备调试 Ⅱ 项目部 20 电气设备调试前检查 未编制安全调试方案。 管理措施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对项目部电气调试安全施工方案进行检查。 √ √ √ √ 41 操作及作业活动 电气设备调试 Ⅲ 班组 21 电气设备调试前检查

电气设备调试前未对设备接线、安装进行检查。 工程技术措施 接地(PE)或接零(PEN)连接完成后,核对柜、屏、台、箱、盘内的元件规格、型号,且交接试验合格,才能投入试运行。 √ √ √ √ 42 管理措施 调试作业前,项目部技术人员逐一检查落实。 √ √ √ √ 43 操作及作业活动 电气设备调试 Ⅲ 班组 22 调试悬挂警示标志 在停电或短路的设备上工作时,未在断电的电源开关、盘柜或按钮上悬挂警示标识。 工程技术措施 1、断电作业应设专人监护;

2、在断电的电源开关、盘柜或按钮上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等警示标识。 √ √ √ √ √ 44 管理措施 电气作业人员自检,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巡检。 √ √ √ √ √ 45 操作及作业活动 电气设备调试 Ⅲ 班组 23 电气调试 电气调试带负荷送电。 管理措施 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电气调试人员在调试前注意检查用电设备、用电器具、分配电箱、开关箱等。 √ √ √ √ 46 应急处置 切断电源,立即停止调试作业。 √ √ √ √ 47 操作及作业活动 电气设备调试 Ⅲ 班组 24 电气调试 电气调试停电顺序错误。 工程技术措施 1、电气控制柜停电,先停控制回路,后停主回路;

2、先停负荷侧,再停电源侧,最后停隔离刀闸。 √ √ √ √ 48 管理措施 大型电气设备、系统调试时,专业技术人员、安全员现场监督。 √ √ √ √ 49 应急处置 切断电源,立即停止调试。 √ √ √ √ 50 操作及作业活动 防雷接地安装 Ⅲ 班组 25 接地装置安装 进行电气焊作业时,操作人员未持证上岗,并未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 工程技术措施 焊接施工应设专职人员,并应取得特殊作业人员证件。 √ √ √ √ 51 管理措施 由项目部安全人员检查电气焊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 √ √ √ 52 操作及作业活动 防雷接地安装 Ⅱ 项目部 26 接闪器安装 坡屋面接闪器安装作业人员无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操作人员必须系安全带,且安全带必须可靠拉结。 √ √ √ √ 53 管理措施 由安全员进行检查,发现作业人员不系安全带现象,立即制止,并进行处罚。 √ √ √ √ 54 个体防护 正确系安全带。 √ √ √ √

B.9 给排水工程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9。

表B.9 给排水工程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 操作及作业活动 支架安装 Ⅲ 班组 1 机械作业 使用机械作业时,设备各部分的紧固螺栓、螺丝松动,有漏电现象。 管理措施 1、班组每天班前检查设备各部分的紧固螺栓、螺丝是否松动,有无漏电现象;

2、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检查。 √ √ √ √ √ 2 培训教育 1、对工人进行上岗前安全培训;

2、学习机械的基本安全操作知识。 √ √ √ √ √ 3 操作及作业活动 支架安装 Ⅲ 班组 2 机械作业 未正确安装设备防护罩,转动部位随意放置东西。 工程技术措施 1、防护罩的材料可用钢板或有金属支架的铁丝网;

2、传动系统运转应平稳,不应有异常冲击、振动、爬行、噪声、超温、超压,传动皮带应完好,不应破损,松紧应适度。 √ √ √ √ √ 4 管理措施 1、班组每天班前检查传动部位防护罩的设置;

2、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检查。 √ √ √ √ √ 5 培训教育 1、对工人进行上岗前安全培训;

2、学习机械的基本安全操作知识。 √ √ √ √ 6 操作及作业活动 支架安装 Ⅲ 班组 3 支架施工 管道支架的间距未按要求安装。 工程技术措施 依据基准线及管道的规格和管道支架间距来确定支架位置。 √ √ √ √ 7 管理措施 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检查。 √ √ √ √





表B.9(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8 操作及作业活动 支架安装 Ⅱ 项目部 4 支架施工 管道的支架安装不牢固。 工程技术措施 管道支架安装应符合《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要求。 √ √ √ √ 9 管理措施 专人检查,发现管道支架不牢固,立刻要求操作人员加固到位。 √ √ √ √ 10 操作及作业活动 管道安装 Ⅱ 项目部 5 管道施工 管道安装人员违反有限空间作业规定。 工程技术措施 管道支架安装应符合《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要求。 √ √ √ √ 11 培训教育 对作业人员上岗前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工人不得违反有限空间作业。 √ √ √ √ 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管道安装 Ⅲ 班组 6 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平台搭设不牢固,或未设置防护栏杆。 工程技术措施 高处作业操作平台的临边应设置防护栏杆,防护栏杆的高度不低于1.2m。 √ √ √ √ 13 管理措施 安全员定期对操作平台进行检查。 √ √ √ √ 14 操作及作业活动 管道安装 Ⅲ 班组 7 警示标志 在井道内作业,洞口处未悬挂醒目警示牌。 工程技术措施 在井道内作业,洞口处悬挂醒目警示标志。 √ √ √ √ 15 管理措施 在井道内作业时,专人负责看护,由安全员进行监督检查。 √ √ √ √ 16 操作及作业活动 管道安装 Ⅳ 作业人员 8 杂物清理 作业人员离开时,工具等杂物留在设备内。 工程技术措施 作业人员离开作业区必须清理干净施工现场。 √ √ √ √ 17 管理措施 专人检查,发现有工具等杂物留在设备内,立即取出,确保安全。 √ √ √ √ √ 18 培训教育 对作业人员上岗前进行安全教育,并要求作业人员在离开时将工具等杂物清理干净。 √ √ √ √ √ 19 操作及作业活动 管道试验 Ⅳ 作业人员 9 压力试验 压力表的选择与安装位置不当。 工程技术措施 压力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要求,表盘一般应呈垂直状态,位置应适合工作人员观察,同时要保证密封性,不得有泄漏现象发生。 √ √ √ √ 20 管理措施 1、试压前应编制试压方案,制定可靠的安全技术交底及保障措施;

2、试验时安排专人看护。 √ √ √ 21 操作及作业活动 管道试验 Ⅳ 作业人员 10 压力试验 水压试验时,现场无防护和警告牌,管道输入端无安全阀。 工程技术措施 1、应对被试压的设备、管线进行检查;

2、检查试压流程是否正确,防止系统与系统之间相互串通;

3、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及警示标志。 √ √ √ √ 22 管理措施 1、试压前应编制试压方案,制定可靠的安全技术交底及保障措施;

2、试验时安排专人看护。 √ √ √ √ 23 培训教育 对操作人员在试压前进行安全教育。 √ √ √ √ 24 应急处置 立即停止作业。 √ √ √ √ 25 操作及作业活动 管道试验 Ⅳ 作业人员 11 压力试验 试压用临时法兰、盲板厚度不符合试压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根据设计计算确定盲板厚度。 √ √ √ √ 26 管理措施 1、试压前应编制试压方案,制定可靠的安全技术交底及保障措施;

2、试验时安排专人看护。 √ √ √ √ 27 操作及作业活动 管道试验 Ⅳ 作业人员 12 压力试验 升压、降压速度过快。 工程技术措施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升压、降压。 √ √ √ √ 28 管理措施 1、试压前应编制试压方案,制定可靠的安全技术交底及保障措施;

2、试验时安排专人看护。 √ √ √ √ 29 操作及作业活动 管道试验 Ⅳ 作业人员 13 压力试验 站在法兰、盲板侧面或对面进行检查。 管理措施 1、试压前应编制试压方案,制定可靠的安全技术交底及保障措施;

2、试验时安排专人看护。 √ √ √ √ 30 操作及作业活动 管道试验 Ⅲ 班组 14 设备调试 在易燃、易爆场所,设备调试时未采取安全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1、设备调试之前应对易燃、易爆产品进行检测、分析,并制定施工计划和作业程序,明确监护人,配备灭火器材;

2、检测各种试压仪器,如压力表、流量计、超限报警装置等。 √ √ √ √ 31 管理措施 设备调试时安排专人监管,发现问题立即停止。 √ √ √ √ 32 培训教育 对操作人员在设备调试前进行安全教育。 √ √ √ √ 33 应急处置 立即停止作业。 √ √ √ √ 34 操作及作业活动 管道试验 Ⅳ 作业人员 15 设备调试 水泵未在安全状态下进行试运转。 工程技术措施 打开泵入口阀门,关闭出口阀门,启动电机,观察电流指示和泵出口压力表指示,慢慢开启泵出口门,直至达到泵的额定流量,检查泵的震动、轴温,保证水的储量足够(或进行小循环),运转不少于4小时,无异常停机。 √ √ √ √ 35 管理措施 水泵试运转时安排专人监管看护,发现问题立即停止。 √ √ √ √ 36 操作及作业活动 管道防腐 Ⅲ 班组 16 防腐作业 防腐作业的易燃、有毒物品与其他材料混放。 工程技术措施 各防腐及易燃、有毒材料应存放在专用库房,不得与其他材料混放。 √ √ √ 37 管理措施 专人检查防腐作业施工时有无材料混放情况。 √ √ √ 38 操作及作业活动 管道防腐 Ⅲ 班组 17 防腐作业 库房通风不畅或无通风设施。 工程技术措施 防腐材料的库房应通风良好,严禁烟火,并有消防设施。 √ √ √ √ 39 管理措施 检查库房是否存在通风不畅或无通风设施,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 √ √ √ 40 操作及作业活动 管道防腐 Ⅳ 作业人员 18 防腐作业 喷砂防腐作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佩戴不规范。 工程技术措施 从腐蚀性作业时,应配备防腐蚀性工作服,耐酸碱胶鞋,戴耐酸碱手套,防护口罩和防护眼镜。 √ √ √ √ 41 管理措施 检查防腐作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佩戴。 √ √ √ √ 42 操作及作业活动 管道保温 Ⅳ 作业人员 19 保温施工 保温作业人员未戴口罩。 工程技术措施 保温作业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 √ √ √ √ 43 管理措施 检查保温作业人员是否佩戴口罩。 √ √ √ √ 44 操作及作业活动 管道保温 Ⅳ 作业人员 20 保温施工 保温作业人员站在保护层上作业或行走。 管理措施 检查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作业现象。 √ √ √ √ 45 应急处置 立即制止。 √ √ √ √ 46 操作及作业活动 管道保温 Ⅳ 作业人员 21 保温施工 在运行中的设备、管道上保温作业。 管理措施 检查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违章作业现象。 √ √ √ √ 47 操作及作业活动 动火作业 Ⅱ 项目部 22 动火审批 未办理动火审批手续,进行动火作业。 工程技术措施 1、一级动火作业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编制防火安全技术方案,填写动火申请表,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2、二级动火作业由项目责任工程师组织拟订防火安全技术措施,填写动火申请表,报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3、三级动火作业由所在班组填写动火申请表,经项目责任工程师和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 √ √ √ √ 48 管理措施 动火作业时由各队伍的安全员、 项目安全人员监督检查。 √ √ √ √ √ 49 培训教育 对操作工人进行防火知识培训学习及安全教育。 √ √ √ √ 50 操作及作业活动 动火作业 Ⅲ 班组 23 配备消防灭火器材 未配备相适用各类火灾的灭火器材。 工程技术措施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配备相适用的灭火器材。 √ √ √ √ 51 管理措施 由项目部安全员检查灭火器材的配备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失效及过期现象。 √ √ √ √ 52 应急处置 停止作业,立即更换。 √ √ √ √ 53 操作及作业活动 动火作业 Ⅳ 作业人员 24 动火施工 防腐作业人员穿戴易产生火花的衣服、钉子鞋违章作业。 管理措施 检查防腐作业人员是否穿戴易产生火花的衣服、钉子鞋作业违章作业。 √ √ √ √ 54 操作及作业活动 动火作业 Ⅳ 作业人员 25 动火施工 防腐作业人员携带火种作业。 工程技术措施 进行涂料防腐蚀施工时,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施工现场,同时禁止进行可能产生明火或电火花的作业。 √ √ √ √ 55 管理措施 检查防腐作业人员携带火种作业,发现立即制止。 √ √ √ √ 56 操作及作业活动 动火作业 Ⅳ 作业人员 26 动火施工 塑料焊接热熔无漏电保护装置。 管理措施 检查热熔作业是否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 √ √ √ 57 操作及作业活动 动火作业 Ⅳ 作业人员 27 清理现场 下班前未清理现场残存易燃、易爆物。 工程技术措施 1、防腐作业场所应保持整洁;

2、作业结束后,应将残存的可燃、易爆、有毒物及其他杂物清除干净。 √ √ √ √ 58 管理措施 检查现场是否有残存易燃、易爆物。 √ √ √ √

B.10 塔式起重机安拆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10。

表B.10 塔式起重机安拆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 操作及作业活动 施工准备 Ⅱ 项目部 1 资料检查 塔式起重机安装前未提供塔式起重机产品资料。 工程技术措施 塔式起重机安装前应检查塔式起重机的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制造监督检验证明、备案证明等原始资料。 √ √ √ 2 管理措施 在塔式起重机安装前项目部管理人员应检查其原始资料,建立技术档案。 √ √ √ 3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 √ √ √ 4 应急处置 不得进行安装。 √ √ √ 5 操作及作业活动 施工准备 Ⅱ 项目部 2 方案审批 塔式起重机安拆前未编制塔式起重机安拆施工方案。 工程技术措施 塔式起重机安拆前应编制塔式起重机安拆施工方案,多台塔式起重机在同一现场交叉作业时,应编制专项方案。 √ √ √ 6 管理措施 施工方案应由本单位技术、安全、设备等部门审核、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经监理单位批准实施。 √ √ √ 7 应急处置 不得进行安装。 √ √ √

表B.10(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8 操作及作业活动 施工准备 Ⅰ 企业 3 检查资质证书 施工单位无资质证书,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工程技术措施 塔式起重机安拆单位必须具有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业务的资质,作业人员必须具有建筑施工特殊工种作业操作证书。 √ √ √ 9 管理措施 在塔式起重机安装前,项目部管理人员应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证书和作业人员的特殊工种证书进行检查。 √ √ √ 10 应急处置 退场,更换有资质的单位和人员。 √ √ √ 11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Ⅱ 项目部 4 基础验收 塔式起重机安装前未对基础进行验收。 工程技术措施 塔式起重机的基础及其地基承载力应符合使用说明书和设计图纸的要求,安装前应对基础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基础周围应有排水措施。 √ √ √ 12 管理措施 使用前进行联合验收,不合格不得安装。 √ √ √ 13 应急处置 未经验收不得进行安装。 √ √ √ 14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Ⅲ 班组 5 技术交底 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管理措施 在塔式起重机安装前,项目部管理人员应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进行检查。 √ √ √ 15 应急处置 停止安装。 √ √ √ 16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Ⅲ 班组 6 检查工具、构件 作业前未对使用的吊具、索具及塔式起重机各构件进行检查。 工程技术措施 安装使用的吊具、索具和塔式起重机的各个构配件,在安装前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 √ √ √ 17 管理措施 安装单位施工人员在塔式起重机安装前对所有的工具、配件进行检查。 √ √ √ √ 18 应急处置 配备备用的吊具、索具和构配件,发现问题,立即更换。 √ √ √ √ 19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Ⅲ 班组 7 警戒隔离 安拆塔式起重机时,未设置警戒区。 工程技术措施 安拆塔式起重机时,应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地面设置警戒区,并有明显标志,现场派专人监护。 √ √ √ √ 20 管理措施 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和安装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在塔式起重机安装前检查警戒区和明显标志,派专人监护。 √ √ √ √ 21 应急处置 配备警戒线、警示标志,及时进行隔离。 √ √ √ √ 22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Ⅳ 作业人员 8 人员防护 安拆作业人员未正确佩戴劳保防护用品。 工程技术措施 安拆作业人员应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手套、工作服等劳保防护用品。 √ √ √ 23 管理措施 安拆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检查作业人员的防护用品佩戴情况。 √ 24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Ⅳ 作业人员 9 人员防护 拆装人员和指挥人员酒后作业。 管理措施 安拆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检查。 √ √ √ √ 25 培训教育 进行安全教育。 √ √ √ √ 26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Ⅲ 班组 10 安装底架和底部标准节 底梁、螺栓、底部标准节的安装不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底梁倾斜度要求在1‰以内;

2、螺栓紧固符合预紧力要求;

3、底部标准节的垂直度误差不大于1‰。 √ √ √ √ 27 管理措施 检查底梁、螺栓、标准节的安装,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28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 √ √ √ √ 29 应急处置 停止安装,整改完毕后再进行施工。 √ √ √ √ 30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Ⅲ 班组 11 塔尖安装 塔尖安装完毕后,未采取保证塔身平衡的措施,作业人员离开现场。 工程技术措施 塔尖安装完毕后,必须保证塔身平衡,严禁只上一侧塔臂就离开作业现场。 √ √ √ √ 31 管理措施 1、编制塔式起重机安装方案;

2、安拆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检查。 √ √ √ √ 32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Ⅲ 班组 12 平衡臂安装 平衡臂安装过程中,只安装一个臂就停止作业。 工程技术措施 塔式起重机在安装过程中绝对不允许只安装和保留一个臂就中断作业。 √ √ √ √ 33 管理措施 1、编制塔式起重机安装方案;

2、安拆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检查。 √ √ √ √ 34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Ⅲ 班组 13 附着安拆 附着拆卸顺序不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塔式起重机拆卸时应先拆标准节、后拆除附着装置。 √ √ √ 35 管理措施 按方案进行拆除,施工时派专人进行监护。 √ √ √ 36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Ⅳ 作业人员 14 附着安拆 拆除和安装塔吊附着前,未确认塔机附着是否安装牢固便上平台作业。 工程技术措施 拆除和安装塔吊附着前,应先检查附着平台与结构和塔身拉接是否牢固,再上平台作业。 √ √ √ √ 37 管理措施 检查附着是否牢固,不牢固不得上平台作业。 √ √ √ √ 38 个体防护 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穿戴工作服、防滑鞋。 √ √ √ √ 39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Ⅳ 作业人员 15 过程控制 在安装、拆卸过程中的部件发生故障未及时报告。 工程技术措施 1、安装、拆卸过程中发生部件故障,应及时报告;

2、部件故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修理。 √ √ √ 40 管理措施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2、派专人进行监护。 √ √ √ 41 培训教育 1、学习安全管理制度;

2、学习《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 √ √ √ 42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Ⅳ 作业人员 16 过程控制 恶劣天气情况下,违章安装、拆除作业。 工程技术措施 风力在四级以上时不得进行安装、拆除作业,作业时突然遇到风力加大,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将塔身固定。 √ √ √ 43 管理措施 1、编制塔式起重机安装方案;

2、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 √ √ 44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 √ √ √ 45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Ⅳ 作业人员 17 过程控制 塔吊安拆作业时向下抛掷物品。 工程技术措施 严禁塔吊安拆作业时向下抛掷任何物品。 √ √ √ 46 管理措施 安拆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检查。 √ √ √ 47 培训教育 学习安全管理制度。 √ √ √ 48 应急处置 隔离防护。 √ √ √ 49 操作及作业活动 顶升作业 Ⅲ 班组 18 顶升前检查 顶升前未检查液压顶升系统各部件连接情况。 工程技术措施 顶升前必须检查液压顶升系统各部件连接情况,并调整好爬升架滚轮与塔身的间隙,然后放松电缆。 √ √ √ √ 50 管理措施 安拆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检查。 √ √ √ √ 51 个体防护 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穿戴工作服、防滑鞋。 √ √ √ 52 操作及作业活动 顶升作业 Ⅲ 班组 19 顶升施工 顶升超过规定自由行走高度。 工程技术措施 顶升到规定自由行走高度时,必须将塔身附着在建筑物上后再继续顶升。 √ √ √ √ 53 管理措施 检查顶升高度,达到规定值加设附着。 √ √ √ √ 54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 √ √ √ √ 55 应急处置 停止顶升。 √ √ √ 56 操作及作业活动 顶升作业 Ⅱ 项目部 20 顶升施工 顶升作业时,塔式起重机未处于平衡状态。 工程技术措施 顶升作业时,必须使塔机处于平衡状态,并将回转制动,严禁旋转臂杆及其他作业。 √ √ √ √ 57 管理措施 检查塔机是否处于平衡状态,不平衡不得顶升。 √ √ √ √ 58 应急处置 停止顶升。 √ √ √ 59 操作及作业活动 顶升作业 Ⅲ 班组 21 顶升施工 塔吊在顶升拆卸时,塔身标准节未安装牢固以前离开现场。 工程技术措施 塔吊在顶升拆卸时,禁止塔身标准节未安装牢固离开现场,不得在牵引平台上停放标准节或把标准节挂在起重钩上就离开现场。 √ √ √ √ 60 管理措施 检查塔身标准节安装是否牢固后,不牢固不得离开现场。 √ √ √ √ 61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 √ √ √ √ 62 个体防护 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穿戴工作服、防滑鞋。 √ √ √ √ 63 应急处置 停止顶升拆卸。 √ √ √ 64 操作及作业活动 顶升作业 Ⅲ 班组 22 顶升施工 顶升或下降,顶升横梁上的挂靴未固定牢固。 工程技术措施 无论顶升或下降,必须保证顶升横梁上的挂靴与顶升块用楔安全锁紧,以免挂靴脱落造成危险。 √ √ √ √ 65 管理措施 检查挂靴是否固定牢固,若不牢固立即加固。 √ √ √ √ 66 应急处置 停止塔式起重机顶升下降。 √ √ √ 67 操作及作业活动 顶升作业 Ⅲ 班组 23 顶升施工 顶升完毕未进行全面检查。 工程技术措施 1、顶升完毕,应检查各连接螺栓是否按规定的预紧力矩紧固;

2、左右操纵杆在中间位置,并切断液压顶升机构电源。 √ √ √ 68 管理措施 安拆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检查。 √ √ √ 69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 √ √ √ 70 个体防护 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穿戴工作服、防滑鞋。 √ √ √



























B.11 施工升降机安拆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11。

表B.11 施工升降机安拆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 操作及作业活动 施工准备 Ⅱ 项目部 1 检查资料 施工升降机安装前未检查施工升降机资料。 工程技术措施 施工升降机安装前应检查施工升降机的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制造监督检验证明、备案证明等原始资料。 √ √ √ 2 管理措施 在施工升降机安装前项目部管理人员应检查其原始资料,建立技术档案。 √ √ √ 3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 √ √ √ 4 应急处置 不得进行安装。 √ √ √ 5 操作及作业活动 施工准备 Ⅱ 项目部 2 方案审批 施工升降机安拆前未编制施工升降机安拆施工方案。 工程技术措施 施工升降机安拆前应编制施工升降机安拆施工方案。 √ √ √ 6 管理措施 专项施工方案应由安装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报送施工总承包单位或使用单位、监理单位审核,并告知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 √ 7 应急处置 不得进行安装。 √ √ √

表B.11(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8 操作及作业活动 施工准备 Ⅱ 项目部 3 检查资质证书 施工单位无资质证书,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工程技术措施 1、施工升降机安拆单位必须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

2、作业人员必须具有建筑施工特殊工种作业操作证书。 √ √ √ 9 管理措施 在施工升降机安装前,项目部管理人员应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证书和作业人员的特殊工种证书进行检查。 √ √ √ 10 培训教育 1、学习《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

2、特殊工种证书培训。 √ √ √ 11 应急处置 退场,更换有资质的单位和人员。 √ √ √ 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Ⅲ 班组 4 技术交底 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工程技术措施 施工升降机安拆施工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 √ √ 13 管理措施 在施工升降机安装前,项目部管理人员应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进行检查。 √ √ √ 14 应急处置 停止安装。 √ √ √ 15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Ⅱ 项目部 5 基础验收 施工升降机安装前未对基础进行验收。 工程技术措施 1、施工升降机地基、基础应满足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

2、对基础设置在地下室顶板、楼面或其他下部悬空结构上的施工升降机,应对基础支撑结构进行承载力验算;

3、施工升降机安装前应对基础进行验收,合格后方能安装。 √ √ √ 16 管理措施 使用前进行联合验收,不合格不得安装。 √ √ √ 17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Ⅲ 班组 6 检查工具、构件 作业前未对使用的吊具、索具及施工升降机各构件进行检查。 工程技术措施 安装使用的吊具、索具和施工升降机的各个构配件,在安装前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 √ √ √ 18 管理措施 安装单位施工人员在施工升降机安装前对所有的工具、配件进行检查。 √ √ √ 19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 √ √ √ 20 应急处置 施工现场配备备用的吊具、索具和构配件,发现问题,立即更换。 √ √ √ 21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Ⅲ 班组 7 警戒隔离 安拆施工升降机时,未设置警戒区。 工程技术措施 安拆施工升降机,应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地面设置警戒区,并有明显标志,现场派专人监护。 √ √ √ √ 22 管理措施 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和安装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在施工升降机安装前检查警戒区和明显标志,派专人监护。 √ √ √ √ 23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 √ √ √ 24 应急处置 配备警戒线、警示标志,及时进行隔离。 √ √ √ 25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Ⅳ 作业人员 8 安拆施工 安拆作业人员未正确佩戴劳保防护用品。 管理措施 安拆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检查作业人员的防护用品佩戴情况。 √ √ 26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Ⅳ 作业人员 9 安拆施工 拆装人员和指挥人员酒后作业。 管理措施 安拆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检查。 √ √ √ √ 27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Ⅳ 作业人员 10 安拆施工 采取投掷的方式传递工具或器材。 工程技术措施 传递工具或器材不得采取投掷的方式。 √ √ √ 28 管理措施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 √ √ 29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Ⅲ 班组 11 安拆施工 恶劣天气情况下,违章顶升、安装、拆除作业。 工程技术措施 风力在四级以上时不得进行顶升、安装、拆除作业,作业时,突然遇到风力加大,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将塔身固定。 √ √ √ 30 管理措施 时刻关注天气变化,恶劣天气不得安拆作业。 √ √ √ 31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 √ √ √ 32 应急处置 停止作业。 √ √ √ 33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Ⅳ 作业人员 12 安拆施工 吊笼顶上的零部件和工具放置不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吊笼顶上所有的零部件和工具应放置平稳,不得超出安全护栏。 √ √ √ √ 34 管理措施 检查零部件、工具的放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35 个体防护 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穿戴工作服、防滑鞋。 √ √ √ √ 36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Ⅲ 班组 13 安拆施工 安装吊杆超载,吊物时开动施工升降机。 工程技术措施 在安装吊杆上有悬挂物时,严禁开动施工升降机,严禁超载使用安装吊杆。 √ √ √ √ 37 管理措施 1、编制施工升降机安装方案;

2、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 √ √ √ 38 培训教育 1、学习《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

2、特殊工种岗位证书培训。 √ √ √ 39 个体防护 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穿戴工作服、防滑鞋。 √ √ √ 40 应急处置 停止开动施工升降机。 √ √ √ 41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Ⅲ 班组 14 安拆施工 当遇到意外情况不能继续安装作业时,未采取安全措施离开现场。 工程技术措施 1、当遇到意外情况不能继续安装作业时,应使已安装的部件达到稳定状态并固定牢靠,经确认合格后方能停止作业;

2、作业人员下班离岗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 √ √ √ 42 管理措施 检查安全措施,不符合要求不得离开现场。 √ √ √ √ 43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Ⅲ 班组 15 安拆施工 电气设备未正确安装。 工程技术措施 1、电气设备安装应按施工升降机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安装;

2、安装用电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 √ √ √ 44 管理措施 检查电气设备安装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45 应急处置 停止安装,禁止通电。 √ √ √ 46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Ⅲ 班组 16 安拆施工 安装作业时按钮盒或操作盒随意放置。 工程技术措施 安装作业时必须将按钮盒或操作盒移至吊笼顶部操作。 √ √ √ √ 47 管理措施 检查操作盒的位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48 应急处置 停止安装,将操作盒放置规定位置再进行安装。 √ √ √ 49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Ⅲ 班组 17 安拆施工 每次加节完毕后,未按要求进行校正和调整限位。 工程技术措施 每次加节完毕后,应对施工升降机导轨架的垂直度进行校正,且应按规定及时重新设置行程限位和极限限位,经验收合格后方能运行。 √ √ √ √ 50 管理措施 按要求进行校正,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51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 √ √ √ 52 应急处置 停止使用施工升降机。 √ √ √ 53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Ⅲ 班组 18 安拆施工 安装完毕后未按要求清理设施、物品。 工程技术措施 1、安装完毕后应拆除为施工升降机安装作业而设置的所有临时设施;

2、清理施工场地上作业时所用的索具、工具、辅助用具、各种零配件和杂物等。 √ √ √ √ 54 管理措施 按要求进行清理,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 √ √ 55 个体防护 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穿戴工作服、防滑鞋。 √ √ √ 56 应急处置 禁止使用。 √ √ √ 57 操作及作业活动 安拆作业 Ⅲ 班组 19 安拆施工 拆卸顺序错误。 工程技术措施 施工升降机拆卸时应先拆节、后拆除附着装置。 √ √ √ 58 管理措施 按方案进行拆除,施工时派专人进行监护。 √ √ √

B.12 塔式起重机使用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12。

表B.12 塔式起重机使用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 操作及作业活动 塔式起重机使用 Ⅱ 项目部 1 施工准备 起重机司机未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无证上岗。 管理措施 上岗前对其证件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应立即更换人员。 √ √ √ 2 操作及作业活动 塔式起重机使用 Ⅲ 班组 2 施工准备 作业前未检查设施、吊具是否安全可靠,就开始吊运。 工程技术措施 作业前应检查工具、索具、标准节、螺栓、钢丝绳、安全装置等各种设施是否安全可靠。 √ √ √ √ 3 管理措施 检查工具、索具、标准节、螺栓、钢丝绳、安全装置等各种设施,不符合要求不得吊运。 √ √ √ √ 4 操作及作业活动 塔式起重机使用 Ⅲ 班组 3 施工准备 夜间施工无足够照明。 工程技术措施 在夜间施工时,除塔机本身备有照明外,施工现场必须具备良好的照明条件,保证塔机司机和指挥人员视线不受影响。 √ √ √ √ 5 管理措施 检查照明设施,无法满足时,应加设照明灯具。 √ √ √ √ 6 操作及作业活动 塔式起重机使用 Ⅳ 作业人员 4 起吊作业 操作人员酒后作业。 管理措施 上机前检查作业人员是否饮酒。 √ √ √ √ 7 培训教育 对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 √ √ 8 操作及作业活动 塔式起重机使用 Ⅲ 班组 5 起吊作业 塔式起重机作业前未示意警示,起吊时无统一指挥。 工程技术措施 塔式起重机回转、变幅、行走、起吊动作前应示意警示,起吊时应统一指挥,明确指挥信号,当指挥信号不清楚时,不得起吊。 √ √ √ √ 9 管理措施 制定设备管理制度。 √ √ √

表B.12(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0 操作及作业活动 塔式起重机使用 Ⅳ 作业人员 6 起吊作业 塔式起重机斜吊或吊物与地面或其它物件之间存在吸附力或摩擦力,进行起吊。 工程技术措施 塔式起重机严禁斜吊,当吊物与地面或其它物件之间存在吸附力或摩擦力而未采取处理措施时,不得起吊。 √ √ √ 11 管理措施 检查吊物的状态,不符合要求不能吊运。 √ √ √ √ 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塔式起重机使用 Ⅳ 作业人员 7 起吊作业 工作机构换向时未等运动停止后就转向另一方向。 工程技术措施 任何一个工作机构换向时必须待运动停止后再转向另一方向。 √ √ √ √ 13 管理措施 制定设备管理制度。 √ √ √ 14 操作及作业活动 塔式起重机使用 Ⅳ 作业人员 8 起吊作业 塔式起重机不工作时,重物悬挂在吊钩上。 工程技术措施 塔式起重机不工作时,不得将重物悬挂在吊钩上。 √ √ √ √ 15 管理措施 检查不工作时是否悬挂重物,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16 操作及作业活动 塔式起重机使用 Ⅳ 作业人员 9 起吊作业 有重物悬挂在空中时,操作人员离开岗位。 管理措施 制定设备管理制度。 √ √ √ 17 操作及作业活动 塔式起重机使用 Ⅳ 作业人员 10 起吊作业 物件起吊时未绑扎牢固,悬挂其它物件。 工程技术措施 物件起吊时应绑扎牢固,不得在吊物上堆放或悬挂其它物件,零星材料起吊时,必须用吊笼或钢丝绳绑扎牢固。 √ √ √ √ 18 管理措施 检查吊物,不符合要求不得起吊。 √ √ √ √ 19 操作及作业活动 塔式起重机使用 Ⅱ 项目部 11 起吊作业 遇到恶劣天气未停止作业。 工程技术措施 遇有风速在12m/s及以上的大风或大于、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作业。 √ √ √ 20 管理措施 时刻关注天气变化,恶劣天气不得安拆作业。 √ √ √ 21 操作及作业活动 塔式起重机使用 Ⅳ 作业人员 12 起吊作业 雨雪过后,未经过试吊就进行作业。 工程技术措施 雨雪过后,应先经过试吊,确认制动器灵敏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 √ √ √ 22 培训教育 学习塔机使用操作规程。 √ √ √ 23 操作及作业活动 塔式起重机使用 Ⅳ 作业人员 13 起吊作业 绑扎钢丝绳未按要求设置。 工程技术措施 钢丝绳与物件的夹角宜为45°~60°,且不得小于30°,吊索与吊物棱角之间未采取防护措施,不得起吊。 √ √ √ 24 管理措施 检查钢丝绳绑扎,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25 操作及作业活动 塔式起重机使用 Ⅳ 作业人员 14 落吊作业 落吊时,吊物下方有人作业。 工程技术措施 在吊物落吊时,在吊物下方,不得有人作业和行走。 √ √ √ √ 26 管理措施 落吊时响铃警示,下方有人不得落吊。 √ √ √ √ 27 培训教育 学习塔机使用操作规程。 √ √ √ 28 操作及作业活动 塔式起重机使用 Ⅳ 作业人员 15 落吊作业 未正确地选择工作速度,越级调速。 工程技术措施 根据吊重物的重量和现场的情况,正确地选择工作速度,调速时应逐级增减,禁止越级调速。 √ √ √ √ 29 管理措施 制定设备管理制度。 √ √ √ 30 操作及作业活动 塔式起重机使用 Ⅲ 班组 16 停止作业 作业完毕后,未按要求停止作业。 工程技术措施 作业完毕后,应松开回转制动器,各部件位置应置于非工作状态,控制开关应置于零位,并切断总电源。 √ √ √ √ 31 管理措施 检查各部位的设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B.13 施工升降机使用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13。

表B.13施工升降机使用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 操作及作业活动 施工升降机使用 Ⅱ 项目部 1 施工准备 施工升降机司机无证操作。 管理措施 施工升降机司机上岗前对其证件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应立即更换人员。 √ √ √ 2 操作及作业活动 施工升降机使用 Ⅱ 项目部 2 施工准备 使用单位未对施工升降机司机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 管理措施 检查书面安全技术交底。 √ √ √ 3 操作及作业活动 施工升降机使用 Ⅲ 班组 3 施工准备 作业前未试运行。 工程技术措施 升降机在每班首次载重运行时,当梯笼升离地面1~2m时,应停机试验制动器的可靠性,试验并确认各限位装置、梯笼、围护门等处的电器联锁装置良好可靠,电器仪表灵敏有效。 √ √ √ 4 管理措施 制定设备管理制度。 √ √ √ 5 操作及作业活动 施工升降机使用 Ⅳ 作业人员 4 施工作业 在超过额定荷载重量或额定乘员数的情况下使用施工升降机。 工程技术措施 施工升降机额定荷载重量、额定乘员数标牌应设置于吊笼醒目位置。 √ √ √ √ 6 管理措施 启动前检查荷载重量和乘员数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不能启动。 √ √ √ 7 操作及作业活动 施工升降机使用 Ⅱ 项目部 5 施工作业 当遇恶劣天气时使用升降机作业。 工程技术措施 当遇大雨、大雪、大雾、施工升降机顶部风速大雨20m/s或导轨架、电缆表面结有冰层时,不得使用升降机。 √ √ √ 8 管理措施 关注天气变化,遇到恶劣天气时提前停止施工。 √ √ √



表B.13(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9 操作及作业活动 施工升降机使用 Ⅳ 作业人员 6 施工作业 行程限位开关作为停止运行的控制开关。 工程技术措施 严禁使用行程限位开关作为停止运行的控制开关。 √ √ √ √ 10 管理措施 对施工升降机司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 √ √ √ 11 操作及作业活动 施工升降机使用 Ⅲ 班组 7 施工作业 施工升降机司机酒后作业。 工程技术措施 施工升降机司机严禁酒后作业。 √ √ √ √ 12 管理措施 上班前对施工升降机司机检查是否饮酒。 √ √ √ √ 13 操作及作业活动 施工升降机使用 Ⅳ 作业人员 8 施工作业 梯笼内乘人或载物时,载荷分布不均匀、偏重。 工程技术措施 梯笼内乘人或载物时,应使载荷均匀分布,不得偏重。 √ √ √ √ 14 管理措施 检查荷载均匀,不符合要求不得启动。 √ √ √ √ 15 操作及作业活动 施工升降机使用 Ⅳ 作业人员 9 施工作业 升降机运行过程中开启吊笼门、乘人依靠吊笼门。 工程技术措施 升降机运行过程中不得开启吊笼门、乘人不得依靠吊笼门。 √ √ √ √ 16 管理措施 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 √ √ √ 17 操作及作业活动 施工升降机使用 Ⅳ 作业人员 10 施工作业 升降机未切断总电源,司机离开操作岗位。 工程技术措施 升降机未切断总电源前,司机不得离开操作岗位。 √ √ √ √ 18 管理措施 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 √ √ √ 19 操作及作业活动 施工升降机使用 Ⅲ 班组 11 停止作业 作业结束后未按要求停止设备。 工程技术措施 作业结束后应将施工升降机返回最底层停放,将各控制开关拨到零位,切断电源,锁好配电箱、吊笼门和地面防护围栏门。 √ √ √ √ 20 管理措施 检查作业结束后的电源、吊笼门等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B.14 临时设施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14。

表B.14 临时设施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

单位 检查项目 标准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 设施 现场围护设施 Ⅱ 项目部 1 现场围挡 工地应设置封闭围挡,且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市区主要路段的工地设置封闭围挡高度不小于2.5m;

2、一般路段的工地围挡高度不小于1.8m;

3、围挡应坚固、稳固。 √ √ √ √ 2 管理措施 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检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3 应急处置 1、设置警戒线;

2、按要求使用围挡进行封闭。 √ √ √ 4 设施 现场围护设施 Ⅱ 项目部 2 现场大门 施工现场进出口应设置大门、门卫室。 管理措施 编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方案。 √ √ √ 5 应急处置 进行隔离,设置大门、门卫室。 √ √ √ 6 设施 现场围护设施 Ⅱ 项目部 3 门卫 应建立门卫值守管理制度,配备门卫值守人员。 管理措施 施工现场进出口设置大门、门卫室,建立门卫值守管理制度并配备门卫值守人员。 √ √ √ 7 应急处置 配备门卫值守人员。 √ √ √ 8 设施 办公、住宿设施 Ⅱ 项目部 4 区域隔离 施工作业区、材料存放区与办公、生活区应采取隔离措施。 管理措施 编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方案。 √ √ √ 9 应急处置 立即进行隔离。 √ √ √ 10 设施 办公、住宿设施 Ⅱ 项目部 5 功能 在建工程、伙房、库房不得兼做宿舍。 管理措施 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检查,如有兼做宿舍的现象,立即搬离。 √ √ √ √ 11 设施 办公、住宿设施 Ⅲ 班组 6 窗户 宿舍应设置可开启式窗户。 管理措施 宿舍搭设完毕后,组织验收,不合格立即整改。 √ √ √ 12 应急处置 立即更换符合要求的窗户。 √ √ √ 13 设施 办公、住宿设施 Ⅲ 班组 7 床铺 宿舍内床铺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宿舍应设置床铺,床铺不得超过2层,通道宽度大于0.9m。 √ √ √ 14 管理措施 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检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表B.14(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检查项目 标准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5 设施 办公、住宿设施 Ⅲ 班组 8 居住面积 宿舍人均面积或人员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宿舍内住宿人员人均面积不应小于2.5㎡,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5m,且不得超过16人。 √ √ √ 16 管理措施 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检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17 设施 食堂 Ⅳ 作业人员 9 间距 食堂与厕所、垃圾站、有毒有害场所距离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按总平面布置图要求设置,食堂应设置在远离厕所、垃圾站、有毒有害场所等污染源的地方。 √ √ √ 18 管理措施 按要求设置食堂,相关人员进行验收。 √ √ √ 19 应急处置 对不符合要求的设施进行迁移。 √ √ √ 20 设施 食堂 Ⅳ 作业人员 10 许可证 食堂办理卫生许可证,办理炊事人员健康证。 管理措施 检查食堂的卫生许可证和炊事人员健康证。 √ √ √ 21 设施 食堂 Ⅳ 作业人员 11 燃气罐 食堂使用的燃气罐应单独设置存放间,且存放间应通风良好。 管理措施 检查燃气罐的存放,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22 应急处置 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机械通风措施。 √ √ √ 23 设施 仓库 Ⅲ 班组 12 普通物料 施工现场材料存放区应采取防火、防锈蚀、防雨措施。 管理措施 1、编制现场平面布置图;

2、检查普通物料存放是否符合要求,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24 设施 仓库 Ⅱ 项目部 13 易燃易爆物品 易燃易爆物品应分类储藏在专用库房内,采取防火措施。 管理措施 1、编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方案;

2、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日常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 √ √ 25 应急处置 隔离,设置防火措施。 √ √ √ 26 设施 消防设施 Ⅲ 班组 14 材质要求 宿舍、办公用房防火等级应符合有关消防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优化现场平面布置,合理选址,临时设施材质防火等级达到要求。 √ √ √ 27 管理措施 进场前安排专人对设施的材质进行检查。 √ √ √ 28 培训教育 学习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 √ √ √ 29 设施 消防设施 Ⅲ 班组 15 灭火器材 灭火器材布局、配置合理、有效。 工程技术措施 按规范要求布局灭火器,灭火器材配置数量应满足要求。 √ √ √ 30 管理措施 检查灭火器材的布局、配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31 应急处置 配备灭火器材、消防用水。 √ √ √ 32 设施 消防设施 Ⅱ 项目部 16 吸烟区 施工现场应设置吸烟处,不得随意吸烟。 工程技术措施 吸烟处位于在建建筑物及塔式起重机覆盖半径外,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 √ √ 33 管理措施 编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按布置图设置吸烟处。 √ √ √ 34 设施 消防设施 Ⅱ 项目部 17 消防水源 消防水源(高层建筑)设置应满足消防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根据在建工程施工进度,同步安装室内消火栓系统或设置临时消火栓,配备水枪水带,消防干管设置水泵接合器,满足施工现场火灾扑救的消防供水要求。 √ √ √ 35 管理措施 检查消防水源地的设置是否满足消防要求,若不满足要求立即整改。 √ √ √ 36 培训教育 学习《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 √ √ √

B.15 脚手架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15。

表B.15脚手架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检查项目 标准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 设施 脚手架材料、构配件 Ⅱ 项目部 1 钢管 钢管材质、外径、壁厚、外形允许偏差应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脚手架钢管宜采用φ48.3×3.6mm钢管; 2、具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3、钢管外径、壁厚、外形允许偏差应符合《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的规定; 4、钢管在使用前应涂刷防锈漆。 √ 2 管理措施 1、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材料进场验收,不符合要求的不得进场; 2、对不合格品应及时报废,不得使用带有裂纹、折痕、表面明显凹陷、严重锈蚀的钢管。 √ 3 培训教育 对责任人进行《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的培训。 √ 4 设施 脚手架材料、构配件 Ⅱ 项目部 2 扣件 扣件技术性能应符合规范标准。 工程技术措施 1、扣件进场应经复试合格后使用; 2、具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3、表面应光滑,不得有砂眼、气孔、裂纹、浇冒口残余等缺陷,表面粘砂应清除干净。 √ 5 管理措施 扣件进场前逐个进行检查,不合格扣件不得进场。 √ 6 培训教育 培训《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规范。 √ 7 设施 脚手架材料、构配件 Ⅱ 项目部 3 型钢、钢板、圆钢、钢筋吊环、预埋锚固螺栓、钢丝绳 构配件材质、规格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符合专项方案要求。 √ 8 管理措施 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材料进场验收,不符合要求的不得进场。 √ 9 培训教育 对责任人进行《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的培训。 √



表B.15(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检查项目 标准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0 设施 脚手架材料、构配件 Ⅱ 项目部 4 底座和托座 底座和托座的规格、尺寸、材质等应满足方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底座的钢板厚度不得小于6mm,托座U型钢板厚度不得小于5mm,钢板与螺杆应采用环焊,焊缝高度不应小于钢板厚度,并宜设置加劲板。 √ 11 管理措施 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材料进场验收,不符合要求的不得进场。 √ 12 培训教育 对责任人进行《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的培训。 √ 13 设施 脚手架基础 Ⅱ 项目部 5 基础承载力 基础应平整、夯实,满足承载力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编制专项方案,对基础承载力进行设计计算,确定基础类型,满足承载力要求; 2、根据方案进行施工,做好标高过程测量控制,确保基础平整度不超允许偏差。 √ √ √ √ √ 14 管理措施 1、基础施工时控制好所用材料及施工质量; 2、基础施工完毕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整改; 3、确保基础合格后再进行脚手架搭设;

4、使用过程进行监督。 √ √ √ √ √ 15 设施 脚手架基础 Ⅲ 班组 6 垫板 架体底部设垫板且垫板的规格应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按专项方案要求设置; 2、垫板宜采用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200mm、长度不少于两跨的木垫板,垫板应平整、无翘曲。 √ √ √ √ 16 管理措施 垫板安放完毕,班组负责人检查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 √ √ √ 17 设施 脚手架基础 Ⅳ 作业人员 7 扫地杆 按规范要求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工程技术措施 1、按方案距立杆底端高度不大于200mm处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2、碗扣式脚手架在立杆的底部碗扣处应设置一道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作为扫地杆,扫地杆距离地面高度不应超过400mm,水平杆和扫地杆应与相邻立杆连接牢固。 √ √ √ 18 管理措施 作业人员按要求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被随意拆除的立即恢复。 √ √ √ 19 设施 脚手架基础 Ⅱ 项目部 8 排水设施 应采取排水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1、利用现场条件进行自然排水; 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排水沟、集水坑。 √ √ √ √ 20 管理措施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检查,发现存在积水未设置排水措施的,立即安排专人限期整改。 √ √ √ √ 21 应急处置 现场应配备抽水泵。 √ √ √ 22 设施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9 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 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方式或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连墙件的设置位置、数量按照经审核通过的方案施工,连接强度需要经过验算,最大间距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要求,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 √ √ √ √ 23 管理措施 1、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根据方案与交底进行安全检查,发现连墙件设置不符现象立即要求整改。 √ √ √ √ √ 24 培训教育 培训学习《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 √ √ √ √ 25 设施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10 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 架体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按规定设置连墙件或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 工程技术措施 设置连墙件,当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应采取防倾覆措施,若搭设抛撑时,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脚手架上,与地面的倾角应控制在45°~60°之间。 √ √ √ √ 26 管理措施 1、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根据方案与交底进行安全检查,发现连墙件或抛撑设置不符现象立即要求整改。 √ √ √ √ √ 27 设施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11 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 搭设超过一定高度的双排脚手架,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结构可靠连接 。 工程技术措施 对搭设高度超过24m的双排脚手架,按照方案采取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结构可靠拉结。 √ √ √ √ √ 28 管理措施 1、做好搭设前的交底; 2、检查是否采用刚性连接,未采用的立即整改。 √ √ √ √ √ 29 培训教育 定期组织脚手架搭设规范的培训学习。 √ √ √ √ √ 30 设施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12 杆件间距 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间距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 工程技术措施 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间距按经审核通过的方案设计进行搭设。 √ √ √ 31 管理措施 根据方案与交底进行杆件间距检查,不符合要求的拆除后重新搭设。 √ √ √ 32 设施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13 剪刀撑 按规定设置纵向剪刀撑或横向斜撑。 工程技术措施 双排脚手架应设剪刀撑与横向斜撑,单排脚手架应设剪刀撑。 √ √ √ 33 管理措施 检查剪刀撑设置是否符合方案或规范要求,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 √ √ √ 34 设施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体 Ⅲ 班组 14 剪刀撑 剪刀撑沿脚手架高度连续设置且角度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高度在24m及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立面连续设置剪刀撑,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不超过15m的立面上,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 √ √ 35 管理措施 检查剪刀撑设置是否符合方案或规范要求,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 √ √ √ 36 设施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15 剪刀撑斜杆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或剪刀撑斜杆与架体杆件固定应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不少于1m,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扣件固定。 √ √ √ 37 管理措施 检查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和固定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整改。 √ √ √ 38 设施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16 横向水平杆设置 在立杆与纵向水平杆交点处设置横向水平杆。 管理措施 专职安全员检查交点处是否设置横向水平杆,未设置的立即设置。 √ √ √ √ 39 设施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体 Ⅲ 班组 17 横向水平杆设置 按脚手板铺设的需要增加设置横向水平杆。 工程技术措施 1、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应取130~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 2、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 √ √ √ 40 管理措施 专职安全员负责进行检查,发现脚手板处横向水平杆设置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整改。 √ √ √ √ 41 应急处置 1、做好层间防护; 2、坠落半径内进行防护。 √ √ √ √ 42 设施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18 双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 双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固定应满足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双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的靠墙一端至墙装饰面的距离不应大于100mm。 √ √ √ 43 管理措施 检查双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的固定,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44 设施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19 单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 单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插入墙内长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应小于180mm。 √ √ √ 45 管理措施 检查单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插入墙内长度,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46 设施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20 杆件连接 纵向水平杆搭接长度满足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 √ √ 47 管理措施 检查纵向水平杆搭接长度,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48 设施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体 Ⅲ 班组 21 杆件连接 立杆除顶层顶步外不得采用搭接。 工程技术措施 单排、双排与满堂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 √ √ √ 49 管理措施 检查立杆除顶层顶步外是否存在搭接现象,若存在应立即整改。 √ √ √ √ 50 设施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22 杆件连接 杆件对接扣件的布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 2、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 √ √ 51 管理措施 检查杆件对接扣件的布置,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52 设施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23 杆件连接 扣件紧固力矩应满足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扣件紧固力矩不小于40N·m且不大于65N·m。 √ √ √ √ 53 管理措施 对扣件紧固力矩进行抽查,抽查数量符合规范要求。 √ √ √ √ 54 设施 门式钢管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24 架体稳定 按规定间距与结构拉结。 工程技术措施 按审核通过的方案施工,对结构性能进行验算,刚度、强度、稳定性应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的各类荷载。 √ √ √ √ √ 55 管理措施 检查架体与结构拉结的间距,若间距不符,立即整改。 √ √ √ √ √ 56 设施 门式钢管脚手架体 Ⅲ 班组 25 架体稳定 按规范要求设置剪刀撑。 工程技术措施 1、当门式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4m及以下时,在脚手架的转角处、两端及中间间隔不超过15m的外侧立面必须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2、当脚手架搭设高度超过24m时,在脚手架全外侧立面上必须设置连续剪刀撑。 √ √ √ √ √ 57 管理措施 检查剪刀撑的设置,若设置不符,立即整改。 √ √ √ √ √ 58 设施 门式钢管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26 架体稳定 架体立杆垂直偏差应符合规定。 工程技术措施 架体立杆垂直偏差应符合专项方案及规范要求。 √ √ √ 59 设施 门式钢管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27 杆件锁件 按说明书规定组装。 工程技术措施 交叉支撑、锁臂、连接棒等配件与门架相连时,应有防止退出的止退机构,当连接棒与锁臂一起应用时,连接棒可不受此限,脚手板、钢梯与门架相连的挂扣,应有防止脱落的扣紧机构。 √ √ √ √ 60 管理措施 组装完毕后进行检查验收,避免漏装杆件、锁件。 √ √ √ √ 61 培训教育 培训《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 √ √ √ √ 62 设施 门式钢管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28 杆件锁件 按规范要求设置纵向水平加固杆。 工程技术措施 应在门架两侧的立杆上设置纵向水平加固杆,并应采用扣件与门架立杆扣紧。 √ √ √ 63 管理措施 检查是否设置了水平加固杆,未设置的立即按要求设置。 √ √ √ 64 设施 门式钢管脚手架体 Ⅲ 班组 29 杆件锁件 架体组装应牢固且符合要求。 管理措施 组装完毕检查架体牢固性,确保安全牢固后再使用。 √ √ √ √ 65 设施 门式钢管脚手架体 Ⅲ 班组 30 杆件锁件 使用的扣件与连接的杆件参数应匹配。 工程技术措施 1、扣件规格应与所连接钢管的外径相匹配;? 2、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值应为40N?m~65N?m; 3、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长度不应小于100mm。? √ √ √ √ 66 管理措施 检查使用的扣件与连接的杆件参数是否匹配,不匹配的立即按要求设置。 √ √ √ √ 67 设施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31 架体稳定 架体与建筑结构按规范要求拉结。 工程技术措施 连墙件的设置位置、数量按照经审核通过的方案施工。 √ √ √ √ √ 68 管理措施 1、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根据方案与交底进行安全检查,发现连墙件设置不符现象立即要求整改。 √ √ √ √ √ 69 设施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32 架体稳定 架体底层第一步水平杆处按规范要求设置连墙件或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 工程技术措施 设置连墙件,当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应采取防倾覆措施,若搭设抛撑时,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脚手架上,与地面的倾角应控制在45°~60°之间。 √ √ √ √ √ 70 管理措施 1、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根据方案与交底进行安全检查,发现连墙件或抛撑设置不符现象立即要求整改。 √ √ √ √ √ 71 培训教育 培训《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 √ √ √ √ √ 72 设施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33 架体稳定 连墙件采用刚性杆件。 工程技术措施 宜采用钢管扣件做连墙件,连墙件应与立杆连接,连接点距架体碗扣主节点距离不应大于300mm。 √ √ √ √ √ 73 管理措施 1、做好搭设前的交底; 2、检查是否采用刚性连接,未采用的立即整改。 √ √ √ √ √ 74 培训教育 定期组织脚手架搭设规范的培训学习。 √ √ √ √ √ 75 应急处置 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严重情况下可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 √ √ √ √ 76 设施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34 架体稳定 按规范要求设置斜杆或八字形斜撑。 管理措施 根据专项方案检查斜杆或八字形斜撑的设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77 设施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35 架体稳定 专用斜杆两端固定在纵、横向水平杆与立杆汇交的碗扣节点处。 管理措施 检查专用斜杆两端是否固定在纵、横向水平杆与立杆汇交的碗扣节点处,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78 设施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36 架体稳定 专用斜杆或八字形斜撑沿脚手架高度连续设置且角度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专用斜杆和八字形斜撑沿脚手架高度连续设置,与地面夹角应为45°~60°。 √ √ √ 79 管理措施 检查是否连续设置、角度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80 设施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37 杆件锁件 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间距按方案设计进行搭设。 √ √ √ 81 管理措施 搭设完毕进行实测,不符合要求,立即拆除后重新搭设。 √ √ √ 82 设施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体 Ⅲ 班组 38 杆件锁件 在立杆连接碗扣结点处设置纵、横向水平杆。 工程技术措施 按专项施工方案设计的步距在立杆连接碗扣结点处设置纵、横向水平杆。 √ √ √ 83 管理措施 检查纵、横向水平杆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84 设施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39 杆件锁件 架体搭设高度超过24 m时,顶部24m以下的连墙件按规定设置水平斜杆。 工程技术措施 架体搭设高度超过24m时,顶部24m以下的连墙件设置层应连续设置之字形水平斜撑杆,水平斜撑杆应设置在纵向水平杆之下。 √ √ √ √ √ 85 管理措施 检查水平斜杆的设置,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按专项方案设置。 √ √ √ √ √ 86 设施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体 Ⅲ 班组 40 杆件锁件 架体组装牢固且上碗扣紧固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要求扣件拧紧力矩40N?m~65N?m。 √ √ √ √ 87 管理措施 检查扣件紧力矩,不符合要求的拧紧。 √ √ √ √ 88 设施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41 架体稳定 架体与建筑结构应按规范要求拉结。 工程技术措施 连墙件的设置位置、数量按照经审核通过的方案施工,可靠连接。 √ √ √ √ √ 89 管理措施 1、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根据方案与交底进行安全检查,发现连墙件设置不符现象立即要求整改。 √ √ √ √ √ 90 个体防护 培训《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31。 √ √ √ √ √ 91 设施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42 架体稳定 架体底层第一步水平杆处应按规范要求设置连墙件或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 工程技术措施 设置连墙件,当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应采取防倾覆措施,若搭设抛撑时,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脚手架上,与地面的倾角应控制在45°~60°之间。 √ √ √ √ √ 92 管理措施 1、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根据方案与交底进行安全检查,发现连墙件或抛撑设置不符现象立即要求整改。 √ √ √ √ √ 93 个体防护 培训《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31。 √ 94 设施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43 架体稳定 连墙件采用刚性杆件。 工程技术措施 采用钢管连接。 √ √ √ √ √ 95 管理措施 1、做好搭设前的交底; 2、检查是否采用刚性连接,未采用的立即整改。 √ √ √ √ √ 96 培训教育 定期组织脚手架搭设规范的培训学习。 √ √ √ √ √ 97 个体防护 培训《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31。 √ √ √ √ √ 98 应急处置 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严重情况下可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 √ √ √ 99 设施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44 架体稳定 按规范要求设置竖向斜杆或剪刀撑。 工程技术措施 按专项施工方案及交底设置竖向斜撑或剪刀撑。 √ √ √ 100 管理措施 检查竖向斜杆或剪刀撑设置是否满足要求,不满足要求的需增设。 √ √ √ 101 设施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45 架体稳定 竖向斜杆两端固定在纵、横向水平杆与立杆汇交的盘扣节点处。 管理措施 检查竖向斜杆两端是否固定在纵、横向水平杆与立杆汇交的盘扣节点处,若不符合要求,立即固定。 √ √ √ 102 设施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46 架体稳定 斜杆或剪刀撑沿脚手架高度连续设置且角度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按专项方案施工。 √ √ √ 103 管理措施 检查剪刀撑设置是否符合方案或规范要求,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 √ √ √ 104 设施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47 杆件设置 架体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架体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按方案设计进行搭设。 √ √ √ √ √ 105 管理措施 搭设完毕进行实测,不符合要求,立即拆除后重新搭设。 √ √ √ √ √ 106 设施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体 Ⅲ 班组 48 杆件设置 按专项施工方案设计的步距在立杆连接盘处设置纵、横向水平杆。 工程技术措施 按专项施工方案设计的步距在立杆连接盘处设置纵、横向水平杆。 √ √ √ √ 107 管理措施 检查纵、横向水平杆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108 设施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49 杆件设置 双排脚手架的每步水平杆,当无挂扣钢脚手板时按规范要求设置水平斜杆。 工程技术措施 双排脚手架的水平杆未设挂扣式钢脚手板时按规范要求设置水平斜杆,并进行技术交底。 √ √ √ √ 109 管理措施 检查发现未设置水平斜杆的立即设置。 √ √ √ √ 110 设施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50 杆件连接 立杆竖向接长位置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按专项方案施工。 √ √ √ 111 管理措施 检查立杆竖向接长位置,不符合要求的拆除后重新搭设。 √ √ √ 112 设施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51 杆件连接 剪刀撑的斜杆接长应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不少于1m,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扣件固定。 √ √ √ 113 管理措施 检查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及固定扣件,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114 设施 悬挑式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52 悬挑钢梁 钢梁截面高度按设计确定、截面型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钢梁截面尺寸经设计计算确定,型钢悬挑梁宜采用双轴对称截面型钢,如工字钢,截面高度不小于160mm,钢梁间距按架体立杆纵距设置。 √ √ √ √ 115 管理措施 1、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材料进场验收,不符合要求的不得进场; 2、施工完毕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整改。 √ √ √ √ 116 培训教育 培训《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 √ √ √ 117 设施 悬挑式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53 悬挑钢梁 钢梁固定段长度符合规范规定。 工程技术措施 钢梁锚固段长度不小于悬挑长度的1.25倍,钢梁固定端采用直径≥16mm 2个(对)及以上冷弯成型U形钢筋拉环或螺栓锚固于梁板结构上,结构强度不低于C20。 √ √ √ √ 118 管理措施 检查钢梁固定段长度,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整改。 √ √ √ √ 119 设施 悬挑式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54 悬挑钢梁 钢梁外端应设置钢丝绳或钢拉杆与上一层建筑结构拉结。 工程技术措施 钢梁外端宜采用直径≥20mm圆钢吊环设置钢丝绳或钢拉杆与上一层结构作斜拉结。 √ √ √ √ 120 管理措施 检查钢梁外端是否设置钢丝绳或钢拉杆与上一层建筑结构拉结,未设置的,立即整改。 √ √ √ √ 121 设施 悬挑式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55 悬挑钢梁 钢梁与建筑结构连接措施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型钢悬挑梁与建筑结构采用螺栓钢压板连接固定时,钢压板尺寸不应小于100mm×10mm(宽厚),采用螺栓角钢压板连接时,角钢规格不应小于63mm×63mm×6mm。 √ √ √ √ 122 管理措施 检查钢梁与建筑结构连接措施是否符合专项方案要求,若不符合,立即整改。 √ √ √ √ 123 设施 悬挑式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56 悬挑钢梁 钢梁间距设置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钢梁间距按悬挑架体立杆纵距设置。 √ √ √ √ 124 管理措施 检查钢梁间距设置是否符合交底要求,若不符合,立即整改。 √ √ √ √ 125 设施 悬挑式脚手架体 Ⅲ 班组 57 架体稳定 立杆底部与钢梁连接处设置可靠固定措施。 管理措施 检查立杆底部与钢梁连接处固定是否可靠,若存在不可靠现象,进行整改。 √ √ √ √ 126 设施 悬挑式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58 架体稳定 承插式立杆接长采取螺栓或销钉固定。 管理措施 检查承插式立杆接长是否采取螺栓或销钉固定,若未采取,立即整改。 √ √ √ 127 设施 悬挑式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59 架体稳定 在架体外侧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工程技术措施 剪刀撑全高全长连续设置,剪刀撑宽度不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米,斜杆与地面倾角应在45o~60o之间。 √ √ √ √ 128 管理措施 检查剪刀撑设置是否符合方案或规范要求,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 √ √ √ √ 129 培训教育 培训《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 √ √ √ 130 设施 悬挑式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60 架体稳定 按规定在架体内侧设置横向斜撑。 工程技术措施 拐角及中间每隔6跨距设置“之”字型横向斜撑。 √ √ 131 管理措施 检查架体内侧横向斜撑设置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132 设施 悬挑式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61 架体稳定 架体按规定与建筑结构拉结。 工程技术措施 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结构拉结,设置的位置、数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 √ √ √ 133 管理措施 检查架体与建筑物连接是否可靠,连接达不到要求的立即整改。 √ √ √ √ 134 设施 悬挑式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62 杆件间距 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间距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间距按方案设计进行搭设。 √ √ 135 设施 悬挑式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63 杆件间距 立杆与纵向水平杆交点处设置横向水平杆。 工程技术措施 横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纵向水平杆与立杆相交的主节点处。 √ √ 136 管理措施 检查横向水平杆的设置情况,若设置不符合按要求进行整改。 √ √ 137 设施 悬挑式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64 杆件间距 按脚手板铺设的需要增加设置横向水平杆。 工程技术措施 1、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应取130~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 2、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 √ √ 138 管理措施 专职安全员负责进行检查,发现脚手板处横向水平杆设置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整改。 √ √ √ 139 应急处置 1、做好层间防护; 2、坠落半径内进行防护。 √ √ √ 140 设施 附着式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65 安全装置 采用机械式的全自动防坠落装置且技术性能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防坠落装置技术性能满足承载力要求,且整体式升降脚手架制动距离≤80mm,单跨式升降脚手架制动距离≤150。 √ √ √ √ √ 141 管理措施 检查防坠落装置,防坠落装置必须采用机械式的全自动防坠落装置,严禁使用每次升降都需要重组的手动装置。 √ √ √ √ √ 142 培训教育 培训《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 √ √ √ √ √ 143 应急处置 编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发生危险情况时启动应急预案。 √ √ √ √ √ 144 设施 附着式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66 安全装置 防坠落装置与升降设备分别独立固定在建筑结构处。 工程技术措施 1、防坠落装置应设置在竖向主框架处并附着在建筑结构上; 2、防坠装置与提升设备严禁设置在同一个附墙支承结构上。 √ √ √ √ √ 145 管理措施 1、各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使用过程中现场专职管理人员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应具有防尘防污染的措施,并应灵敏可靠和运转自如。 √ √ √ √ √ 146 设施 附着式脚手架体 Ⅲ 班组 67 安全装置 防倾覆装置安装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应用螺栓与附墙支座连接,其装置与导轨之间的间隙应小于5mm。 √ √ √ √ √ 147 管理措施 检查防倾覆装置是否具有防止竖向主框架倾斜的功能,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 √ √ √ √ 148 设施 附着式脚手架体 Ⅲ 班组 68 安全装置 升降或使用工况下,最上和最下两个防倾装置之间的最小间距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在升降或使用工况下,保证最上和最下两个防倾装置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2.8m或架体高度的1/4。 √ √ √ √ √ 149 管理措施 检查升降或使用工况下,最上和最下两个防倾装置之间的最小间距是否满足,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 √ √ √ √ 150 设施 附着式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69 安全装置 同步控制或荷载控制装置安装齐全有效。 工程技术措施 1、连续式水平支承桁架,应采用限制荷载自控系统; 2、简支静定水平支承桁架,应采用水平高差同步自控系统,若设备受限时可选择限制荷载自控系统。 √ √ √ √ √ 151 管理措施 检查同步控制或荷载控制装置安装是否齐全有效,若存在缺失或失效现象,立即整改。 √ √ √ √ √ 152 设施 附着式脚手架体 Ⅲ 班组 70 架体

构造 直线布置的架体、曲线布置的架体应符合要求,架体高度、宽度应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直线布置的架体支承跨度控制在7m范围内,折线、曲线布置的架体支撑跨度的架体外侧距离控制在5.4m范围内; 2、架体高度不大于5倍楼层高,架体宽度不大于1.2m。 √ √ √ √ √ 153 管理措施 1、施工前根据专项方案做好交底; 2、安装完毕进行支撑宽度检查,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 √ √ √ √ 154 设施 附着式脚手架体 Ⅲ 班组 71 架体

构造 架体的水平悬挑长度应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架体的水平悬挑长度不得大于2m且不大于跨度的1/2。 √ √ √ √ √ 155 管理措施 1、施工前根据专项方案做好交底; 2、搭设完毕检查架体的水平悬挑长,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 √ √ √ √ 156 设施 附着式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72 架体

构造 架体悬臂高度应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升降工况上端悬臂高度不大于2/5架体高度且不大于6m。 √ √ √ √ √ 157 管理措施 1、提前规划,绘制架体平面布置图; 2、检查架体悬臂高度,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158 设施 附着式脚手架体 Ⅲ 班组 73 架体

构造 架体全高与支撑跨度的乘积应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架体全高与支撑跨度的乘积不大于110㎡。 √ √ √ √ √ 159 管理措施 提前规划,绘制各工况下剖面图和平面布置图。 √ √ √ √ √ 160 设施 附着式脚手架体 Ⅲ 班组 74 附着支座 按竖向主框架所覆盖的每个楼层设置一道附着支座。 工程技术措施   √ 161 管理措施 1、安装前根据专项方案做好交底; 2、检查是否按竖向主框架所覆盖的每个楼层设置一道附着支座,缺失的进行设置。 √ √ √ √ √ 162 设施 附着式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75 附着支座 在使用工况时,应将竖向主框架固定于附着支座上。 管理措施 检查在使用工况时,是否将竖向主框架固定于附着支座上,未固定的不得使用。 √ √ √ √ √ 163 设施 附着式脚手架体 Ⅳ 作业人员 76 附着支座 在升降工况时,附着支座上应设有防倾、导向的结构装置。 管理措施 在升降工况时进行检查,若无防倾、导向的结构装置不得操作。 √ √ √ √ √ 164 设施 附着式脚手架体 Ⅲ 班组 77 附着支座 附着支座与建筑结构连接固定方式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附墙支座应采用锚固螺栓与建筑物连接,受拉螺栓的螺母不得少于两个或采用弹簧垫圈加单螺母,螺杆露出螺母端部的长度不少于3扣,并不得小于10mm,垫板尺寸应由设计确定,且不得小于100mm×100mm×10mm。 √ √ √ √ √ 165 管理措施 检查固定方式是否采用锚固螺栓连接,连接是否牢固可靠,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整改。 √ √ √ √ √ 166 设施 附着式脚手架体 Ⅲ 班组 78 架体连接 主框架和水平支撑桁架的结点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各杆件轴线交汇于主节点。 工程技术措施 1、按照经审核的专项方案施工; 2、相邻竖向主框架的高差≤30mm。 √ √ √ √ 167 管理措施 检查中如发现不交汇于一点,应进行附加弯矩验算。 √ √ √ √ 168 设施 附着式脚手架体 Ⅲ 班组 79 架体连接 水平支承桁架的上弦和下弦之间设置的水平支撑杆件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工程技术措施 桁架各杆件的轴线应相交于节点上,并宜采用节点板连接构造连接,节点板的厚度不得小于6mm。 √ √ √ √ 169 管理措施 1、做好技术交底; 2、检查连接方式,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整改。 √ √ √ √ 170 设施 附着式脚手架体 Ⅲ 班组 80 架体连接 架体立杆底端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架体立杆底端应设置在水平支撑桁架上弦各杆件汇交结点处。 √ √ √ √ 171 管理措施 1、作业前对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根据方案与交底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立即安排专人限期整改。 √ √ √ √ 172 设施 附着式脚手架体 Ⅲ 班组 81 架体连接 与墙面垂直的定型竖向主框架组装高度应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与墙面垂直的定型竖向主框架组装高度应与架体高度相等。 √ √ √ √ 173 管理措施 1、作业前对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根据方案与交底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立即安排专人限期整改。 √ √ √ √ 174 设施 附着式脚手架体 Ⅱ 项目部 82 架体连接 架体外立面设置的连续式剪刀撑应将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撑桁架和架体构架连成一体。 工程技术措施 1、按照经审核的专项方案施工; 2、水平夹角应满足45o~60o。 √ √ √ √ 175 管理措施 1、作业前对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根据方案与交底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立即安排专人限期整改。 √ √ √ √ 176 设施 脚手架防护设施 Ⅱ 项目部 83 架体防护 架体外侧设置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且网间严密。 工程技术措施 1、密目网进场复试合格后使用; 2、安全立网的网目密度不应低于2000目/100cm2。 3、密目网应符合《安全网》GB5725的有关规定。 √ √ √ √ √ 177 管理措施 安装完毕后进行验收,使用过程定期检查,发现缺失时及时补设。 √ √ √ √ √ 178 设施 脚手架防护设施 Ⅱ 项目部 84 架体防护 作业层防护栏杆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作业层在高度1.2m和0.6m处设置上、中两道防护栏杆。 √ √ √ √ √ 179 管理措施 安装完毕后进行验收,使用过程定期检查,发现缺失时及时补设。 √ √ √ √ √ 180 设施 脚手架防护设施 Ⅳ 作业人员 85 架体防护 作业层设置挡脚板且挡脚板设置满足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作业层设置高度不小于180mm的挡脚板。 √ √ √ √ √ 181 管理措施 安装完毕后进行验收,使用过程定期检查,发现缺失时及时补设。 √ √ √ √ √ 182 设施 脚手架防护设施 Ⅱ 项目部 86 层间防护 作业层脚手板下采用安全平网兜底,或作业层以下采用安全平网封闭。 工程技术措施 作业层脚手板下采用安全平网兜底,以下每隔10m采用安全平网封闭。 √ √ √ √ √ 183 管理措施 1、安装完毕后进行验收,使用过程定期检查,发现缺失时及时补设; 2、设置警戒区和隔离区。 √ √ √ √ √ 184 设施 脚手架防护设施 Ⅱ 项目部 87 层间防护 作业层与建筑物之间按规定进行封闭。 工程技术措施 作业层里排架体与建筑物楼板之间>15cm应采用脚手板或安全平网封闭。 √ √ √ √ √ 185 管理措施 1、安装完毕后进行验收,使用过程定期检查,发现缺失时及时补设; 2、设置警戒区和隔离区。 √ √ √ √ √ 186 设施 脚手架脚手板 Ⅲ 班组 88 脚手板铺设 脚手板满铺且铺设严密。 工程技术措施 按专项方案施工。 √ √ √ √ √ 187 管理措施 检查脚手板铺设是否严密,不严密应进行整改。 √ √ √ √ √ 188 设施 脚手架脚手板 Ⅲ 班组 89 脚手板规格材质 脚手板规格、材质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木脚手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两端宜各设直径不小于4mm的镀锌钢丝箍两道; 2、钢脚手板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级钢的规定; 3、冲压钢板脚手板的钢板厚度不宜小于1.5mm,板面冲孔内切圆直径应小于25mm。 √ √ √ 189 管理措施 1、脚手板应满足强度、耐久性要求; 2、控制脚手板材料进场验收,验收不合格不得进场。 √ √ √ √ 190 设施 脚手架脚手板 Ⅲ 班组 90 脚手板固定 采用钢脚手板时挂钩挂扣应在水平杆上且挂钩处于锁住状态。 工程技术措施 挂扣式钢脚手板的挂钩必须完全挂扣在水平杆上,挂钩处于锁住状态。 √ √ √ √ 191 管理措施 逐个检查挂钩是否锁住。 √ √ √ √ 192 设施 脚手架通道 Ⅱ 项目部 91 通道 设置人员上下专用通道。 工程技术措施 经审核通过的脚手架搭设方案中需要明确通道设置要求,并按方案进行施工。 √ √ √ 193 管理措施 检查是否设置人员上下专用通道,未设置的按要求设置。 √ √ √ 194 设施 脚手架通道 Ⅱ 项目部 92 通道 通道设置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按照脚手架施工方案中所要求的标准进行设置。 √ √ √ 195 管理措施 检查设置的通道宽度、坡度、栏杆、脚手板等是否严密、牢固,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 √ √

B.16 吊篮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16。

表B.16 吊篮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检查项目 标准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 设施 吊篮 Ⅱ 项目部 1 安全装置 安全锁安装应齐全有效。 管理措施 1、安装前对安全锁进行检查;

2、安装后由安全员巡查安全锁使用情况,发现安全锁失灵或损坏立即维修或更换。 √ √ √ √ √ 2 设施 吊篮 Ⅲ 班组 2 安全装置 安全锁使用不得超过标定期限。 工程技术措施 材料员检查安全锁合格证,其有效期为一年期限。 √ √ √ √ √ 3 管理措施 安装完成后由安全员检查,发现超过有效期,立即进行更换。 √ √ √ √ √ 4 培训教育 安装完成后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要求作业人员发现安全锁存在过期、超标现象,立即停止施工。 √ √ √ √ √ 5 设施 吊篮 Ⅳ 作业人员 3 安全装置 作业人员挂设安全带的安全绳及安全锁扣应专门设置,安全绳应固定在建筑物可靠位置。 工程技术措施 1、安全绳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带》GB6095的要求,其直径应与安全锁扣的规格相一致;

2、安全绳不得有松散、断股、打结现象;

3、安全锁扣的配件应完好、齐全,规格和方向标识应清晰可辩。 √ √ √ √ √ 6 培训教育 班前教育时提醒工人未设置专用的挂设安全带的安全绳及安全锁扣时不得作业,并及时上报安全员。 √ √ √ √ √ 7 应急处置 切断电源停止施工。 √ √ √ √ √



表B.16(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检查项目 标准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8 设施 吊篮 Ⅲ 班组 4 安全装置 吊篮安装的限位装置齐全有效。 工程技术措施 保证行程限位装置安装正确稳固,灵敏可靠。 √ √ √ √ √ 9 管理措施 1、安装完成后对行程限位装置进行验收;

2、在使用过程中由安全员、班组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限位装置失灵,进行更换。 √ √ √ √ √ 10 应急处置 停止设备运行,立即更换。 √ √ √ √ √ 11 设施 吊篮 Ⅲ 班组 5 悬挂机构 前梁外伸长度符合产品说明书规定。 管理措施 安装完成后,由安全员对前梁外伸长度进行检查,长度应符合说明书的规定要求。 √ √ √ √ √ 12 设施 吊篮 Ⅲ 班组 6 悬挂机构 前支架与支撑面垂直。 工程技术措施 根据验算数据调整,制定操作细则,明确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 √ √ √ √ 13 管理措施 由专人定期巡检,发现存在不垂直现象立即停止施工,并按要求整改。 √ √ √ √ √ 14 设施 吊篮 Ⅲ 班组 7 悬挂机构 上支架固定在前支架调节杆与悬挑梁连接的节点处。 工程技术措施 确保前支架受力点平整,结构强度满足要求。 √ √ √ √ √ 15 培训教育 对搭设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并要求搭设的上支架固定在前支架调节杆与悬挑梁连接的节点处。 √ √ √ √ √ 16 个体防护 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系安全带。 √ √ √ √ √ 17 设施 吊篮 Ⅱ 项目部 8 悬挂机构 不得使用破损的配重块或采用其他替代物。 工程技术措施 选择质量合格、符合设计要求的配重块进行安装。 √ √ √ √ √ 18 管理措施 班前检查,项目部检查,公司安全部门检查,发现有破损或其他替代物的立即更换。 √ √ √ √ √ 19 培训教育 对使用工人进行教育,要求发现破损的配重块或采用其他替代物时立即停止作业,并上报安全员。 √ √ √ √ √ 20 应急处置 停止作业,立即更换。 √ √ √ √ √ 21 设施 吊篮 Ⅱ 项目部 9 悬挂机构 配重块应固定牢靠,且重量符合设计规定。 工程技术措施 配重件应稳定可靠的安放在配重架上,应有防止随意移动的措施。 √ √ √ √ √ 22 培训教育 对安装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工人安全意识,不符合要求的配重块不允许使用。 √ √ √ √ √ 23 应急处置 停止作业,立即更换。 √ √ √ √ √ 24 设施 吊篮 Ⅱ 项目部 10 钢丝绳 钢丝绳无断丝、松股、硬弯、锈蚀或有油污附着物现象。 工程技术措施 执行《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GB/T5972标准。 √ √ √ √ √ 25 管理措施 定时检查,发现问题更换或维修钢丝绳。 √ √ √ √ √ 26 个体防护 佩戴防护手套。 √ √ √ √ √ 27 设施 吊篮 Ⅲ 班组 11 钢丝绳 说明书钢丝绳的规格、型号与工作钢丝绳相同。 工程技术措施 使用符合说明书要求的钢丝绳,绳夹夹座扣在钢丝绳的工作段,U型螺栓扣在钢丝绳尾端,不得正反交错布置。 √ √ √ √ √ 28 管理措施 安排专人检查钢丝绳,发现不符合要求立即更换。 √ √ √ √ √ 29 设施 吊篮 Ⅳ 作业人员 12 钢丝绳 利用吊篮进行电焊作业时,应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1、吊篮内严禁放置氧气瓶、乙炔瓶等易燃易爆品;

2、在吊篮内进行电焊作业时,应对吊篮设备、钢丝绳、电缆采取保护措施,不得将电焊机放置在吊篮内,电缆线不得与吊篮的任何部位接触,电焊钳不得搭挂在吊篮上。 √ √ √ √ √ 30 管理措施 吊篮进行电焊作业时由专职安全员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制止,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 √ √ √ √ 31 培训教育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电焊作业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 √ √ √ √ 32 应急处置 配备灭火器材。 √ √ √ √ √ 33 设施 吊篮 Ⅲ 班组 13 吊篮构

配件 吊篮平台组装长度应符合产品说明书和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吊篮的自制零部件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组装;

2、标准件、外购件、外协件应具有制造厂的合格证,否则应按有关标准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组装。 √ √ √ √ √ 34 管理措施 1、由专业安装人员,按吊篮说明书要求进行规范组装;

2、组装过程中进行隔离、封密。 √ √ √ √ √ 35 设施 吊篮 Ⅲ 班组 14 吊篮构

配件 吊篮组装的构配件必须为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 工程技术措施 吊篮组装的构配件必须为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且同一型号的零部件应具有互换性。 √ √ √ √ √ 36 管理措施 安装前进行构配件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不允许安装。 √ √ √ √ √ 37 培训教育 对搭设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发现不是同一家生产的产品立即上报安全员。 √ √ √ √ √ 38 设施 吊篮 Ⅲ 班组 15 防护 吊篮平台周边的防护栏杆或挡脚板的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吊篮作业平台四周应装有固定式的安全护栏,护栏应设腹杆,工作面的护栏高度不应低于0.8m,其余部位不应低于1.1m,护栏应能承受1000N的水平集中载荷。 √ √ √ √ √ 39 管理措施 根据方案进行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的更换并处罚责任人。 √ √ √ √ √ 40 培训教育 对搭设工人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吊篮平台周边的防护栏杆或挡脚板的设置符合规范。 √ √ √ √ √ 41 设施 吊篮 Ⅲ 班组 16 防护 多层作业应设置防护顶板。 管理措施 1、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划定安全区,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2、安排专人限期设置防护顶板并进行验收。 √ √ √ √ √ 42 培训教育 做好班前教育,发现问题立即汇报安全员。 √ √ √ √ √

B.17 模板支架隐患排查清单B.17。

表B.17 模板支架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检查项目 标准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 设施 模板支架材料、构配件 Ⅱ 项目部 1 钢管 钢管材质、外径、壁厚、外形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脚手架钢管宜采用φ48.3×3.6mm钢管; 2、具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3、钢管外径、壁厚、外形允许偏差应符合《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的规定; 4、钢管在使用前应涂刷防锈漆。 √ √ 2 管理措施 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材料进场验收,不符合要求的不得进场。 √ √ 3 培训教育 对责任人进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的培训。 √ √ 4 设施 模板支架材料、构配件 Ⅱ 项目部 2 扣件 扣件应进行复试,且技术性能应符合规范标准。 工程技术措施 1、扣件进场应经复试合格后使用; 2、具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3、表面应光滑,不得有砂眼、气孔、裂纹、浇冒口残余等缺陷,表面粘砂应清除干净。 √ √ 5 管理措施 扣件进场前逐个进行检查,不合格扣件不得进场。 √ √ 6 培训教育 培训《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规范。 √ √ 7 设施 模板支架材料、构配件 Ⅱ 项目部 3 构配件 构配件材质、规格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符合专项方案要求。 √ √ 8 管理措施 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材料进场验收,不符合要求的不得进场。 √ √ 9 培训教育 对责任人进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的培训。 √ √



表B.17(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检查项目 标准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0 设施 模板支架基础 Ⅱ 项目部 4 支架基础 基础坚实平整、承载力符合专项施工方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编制专项方案,对基础承载力进行设计计算,满足承载力要求; 2、根据方案进行施工,做好标高过程测量控制,确保基础平整度不超允许偏差。 √ √ √ √ 11 管理措施 1、基础施工完毕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整改; 2、确保基础合格后再进行搭设。 √ √ √ √ 12 培训教育 培训《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 √ √ √ √ 13 设施 模板支架基础 Ⅲ 班组 5 基础底部垫板 支架底部设置垫板、垫板的规格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按专项方案要求设置; 2、垫板宜采用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200mm、长度不少于两跨的木垫板,垫板应平整、无翘曲。 √ √ √ √ 14 管理措施 垫板安放完毕,班组负责人检查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 √ √ √ 15 设施 模板支架基础 Ⅲ 班组 6 底部底座 支架底部按规范要求设置底座。 工程技术措施 底座位置应准确,经设计计算后加工制作,底座钢板厚度不得小于6mm。 √ √ 16 管理措施 检查支架底部底座的设置,不符合要求不得进行搭设。 √ √ 17 设施 模板支架基础 Ⅳ 作业人员 7 扫地杆 按规范要求设置扫地杆。 工程技术措施 距立杆底不大于200mm,设纵、横扫地杆。 √ √ 18 管理措施 作业人员按要求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被随意拆除的立即恢复。 √ √ 19 设施 模板支架基础 Ⅱ 项目部 8 排水设施 设置排水设施。 工程技术措施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方案设置有效的排水措施。 √ √ √ √ √ 20 管理措施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检查,发现存在积水未设置排水措施的,立即安排专人限期整改。 √ √ √ √ √ 21 应急处置 现场应配备抽水泵。 √ √ √ √ √ 22 设施 模板支架基础 Ⅱ 项目部 9 支架设置位置 支架设在楼面结构上时,应对楼面结构的承载力进行验算,楼面结构下方应采取加固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计算承载力,编制施工方案,采取加固措施。 √ √ √ √ 23 管理措施 1、根据方案进行加固; 2、施工完毕进行验收; 3、搭设架体过程进行楼面结构下方监督检测,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 √ √ √ √ 24 培训教育 培训《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 √ √ √ √ √ 25 应急处置 现场出现紧急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 √ √ √ √ 26 设施 模板支架架体 Ⅱ 项目部 10 立杆 立杆纵、横间距不得大于设计和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按设计计算确定,立杆间距符合方案且不宜大于1.5m。 √ √ √ √ √ 27 管理措施 1、施工前进行交底; 2、搭设过程检查立杆纵、横间距,间距过大的增加立杆。 √ √ √ √ √ 28 设施 模板支架架体 Ⅳ 作业人员 11 水平杆步距 水平杆步距不得大于设计和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按设计计算确定,符合方案且不应大于2m。 √ √ √ √ √ 29 管理措施 1、严格按照交底施工; 2、过程进行检查。 √ √ √ √ √ 30 设施 模板支架架体 Ⅲ 班组 12 水平杆 水平杆连续设置。 工程技术措施 水平杆应按步距沿纵向和横向通长连续设置,不得缺失,水平杆和扫地杆应与相临立杆连接牢固。 √ √ √ √ √ 31 管理措施 检查水平杆是否连续设置,不连续设置的进行设置。 √ √ √ √ √ 32 设施 模板支架架体 Ⅱ 项目部 13 竖向剪刀撑 按规范要求设置竖向剪刀撑或专用斜杆。 工程技术措施 根据GB51210统一标准要求,每道竖向剪刀撑的宽度宜为6m~9m,剪刀撑斜杆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为45o~60o。 √ √ √ √ √ 33 管理措施 检查剪刀撑的设置宽度和倾斜角度,不符合要求的拆除后重新设置。 √ √ √ √ √ 34 设施 模板支架架体 Ⅱ 项目部 14 水平剪刀撑 按规范要求设置水平剪刀撑或专用水平斜杆。 工程技术措施 每道水平剪刀撑应连续设置,剪刀撑的宽度宜为6m~9m。 √ √ √ √ √ 35 管理措施 检查是否设置水平剪刀撑或专用水平斜杆,未设置的按要求设置。 √ √ √ √ √ 36 设施 模板支架架体 Ⅱ 项目部 15 水平剪刀撑 剪刀撑或水平斜杆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剪刀撑或斜撑杆、交叉拉杆的布置应均匀、对称。 √ √ √ √ 37 管理措施 检查剪刀撑或水平斜杆设置是否均匀、对称。 √ √ √ √ 38 设施 模板支架架体 Ⅰ 企业 16 支架稳定 超过一定规模的模板支架稳定性应满足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进行设计参数计算; 2、根据设计参数进行搭设。 √ √ √ √ √ 39 管理措施 1、进行专家论证,按论证方案施工; 2、搭设完毕进行验收;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专人监督检测。 √ √ √ √ √ 40 培训教育 1、进行模板支架安全事故案例培训; 2、进行应急处置培训。 √ √ √ √ √ 41 应急处置 编制应急预案,若发现支架不稳定时停止施工,现场出现紧急情况时启动应急预案。 √ √ √ √ √ 42 设施 模板支架架体 Ⅱ 项目部 17 支架稳定 支架高宽比超过规范要求应采取与建筑结构刚性连接或增加架体宽度等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编制专项方案,架体高宽不允许大于3.0。 √ √ √ √ √ 43 管理措施 企业安全部负责检查架体高宽比,当超过3.0时进行刚性连接或增加架体宽度。 √ √ √ √ √ 44 培训教育 培训《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 √ √ √ √ √ 45 个体防护 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 √ √ √ √ 46 设施 模板支架架体 Ⅱ 项目部 18 支架稳定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不大于500mm。 √ √ √ 47 管理措施 检查立杆伸出水平杆的长度是否大于500mm。 √ √ √ 48 设施 模板支架架体 Ⅱ 项目部 19 支架稳定 浇筑混凝土时对支架的基础沉降、架体变形采取监测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制定监测措施。 √ √ √ 49 管理措施 安排专人现场监测。 √ √ √ 50 设施 模板支架架体 Ⅳ 作业人员 20 杆件连接 水平杆连接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水平杆采用对接,连续设置。 √ √ √ 51 管理措施 检查水平杆是否采用对接并连续设置,不连续设置的进行设置。 √ √ √ 52 设施 模板支架架体 Ⅳ 作业人员 21 杆件连接 剪刀撑斜杆接长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搭接长度不小于1m。 √ √ √ 53 管理措施 检查剪刀撑斜杆接长,不得小于1m。 √ √ √ 54 设施 模板支架架体 Ⅳ 作业人员 22 杆件连接 杆件各连接点的紧固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拧紧扭力矩40~65N·m。 √ 55 管理措施 对扣件紧固力矩进行抽查,抽查数量符合规范要求。 √ √ √ 56 设施 模板支架架体 Ⅱ 项目部 23 底座与托撑 螺杆直径与立杆内径相匹配。 管理措施 检查螺杆直径与立杆内径是否相匹配,不匹配进行更换。 √ √ √ √ 57 设施 模板支架架体 Ⅳ 作业人员 24 底座与托撑 螺杆旋入螺母内的长度或外伸长度符合规范要求。 管理措施 检查螺杆旋入螺母内的长度或外伸长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 √ √

B.18 高处作业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18。

表B.18高处作业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检查项目 标准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 设施 高处作业 Ⅱ 项目部 1 安全帽 安全帽符合国家标准。 工程技术措施 由材料员检查安全帽合格证及特种防护用品标志并符合国家标准。 √ √ √ 2 管理措施 施工作业人员自查,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检查,发现存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立即更换。 √ √ √ 3 设施 高处作业 Ⅱ 项目部 2 安全网 在建工程外侧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或网间封闭严密。 工程技术措施 1、密目式安全立网的网目密度应为10cm×10cm,面积上大于或等于2000目;

2、安全网搭设应绑扎牢固、网间严密,边绳与网体连接必须牢固。 √ √ √ 4 管理措施 由安全员进行检查,发现存在使用的安全网不符合要求,或绑扎连接不严密立即更换和绑扎连接牢固。 √ √ √ 5 应急处置 更换安全网。 √ √ √ 6 设施 高处作业 Ⅱ 项目部 3 安全网 安全网规格、材质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安全网材质、规格物理性能、耐火性、阻燃性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安全网》GB5725的规定。 √ √ √ 7 管理措施 由安全员督促,进场后需进行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 √ √ 8 应急处置 更换安全网。 √ √ √

表B.18(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检查项目 标准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9 设施 高处作业 Ⅱ 项目部 4 安全带 安全带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工程技术措施 1、安全带和安全绳材料必须采用锦纶、维纶、蚕丝料等;

2、安全带及其金属配件、带、绳必须按照《安全带检验方法》国家标准进行测试,并符合安全带、绳和金属配件的破断负荷指标。 √ √ √ 10 应急处置 立即更换。 √ √ √ 11 设施 高处作业 Ⅱ 项目部 5 临边防护设施 工作面应设置临边防护。 工程技术措施 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进行临边作业时,应在临空一侧设置防护栏杆,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或工具式栏板封闭。 √ √ √ 12 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由专业人员进行整改。 √ √ √ 13 培训教育 1、施工前组织工人进行进场安全教育;

2、进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培训学习。 √ √ √ 14 应急处置 停止施工、立即整改。 √ √ √ 15 设施 高处作业 Ⅲ 班组 6 临边防护设施 临边防护应设置严密。 工程技术措施 1、施工的楼梯口、楼梯平台,应安装防护栏杆; 2、外设楼梯口、楼梯平台和梯段边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封闭。 √ √ √ 16 管理措施 1、施工作业人员自查;

2、企业、项目部、班组安全管理人员巡检。 √ √ √ 17 个体防护 1、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安全帽;

2、高处作业人员正确系安全带。 √ √ √ 18 设施 高处作业 Ⅳ 作业人员 7 临边防护设施 防护设施使用定型化、工具化。 工程技术措施 1、防护栏杆应为两道横杆,上杆距地面高度为1.2m,下杆应在上杆和挡脚板中间设置;

2、防护栏杆高度大于1.2m时,应增设横杆,横杆间距不大于600mm;

3、防护栏杆立杆间距不应大于2m;

4、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 √ √ √ 19 管理措施 防护栏杆安装完成后,进行验收,并由安全员进行检查,发现存在不符合要求的安排专人进行整改到位。 √ √ √ 20 应急处置 停止施工、立即整改。 √ √ √ 21 设施 高处作业 Ⅱ 项目部 8 洞口防护设施 预留洞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应采取防护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1、洞口短边<500mm的,应采用坚实的盖板盖严,盖板应能防止移位;

2、大于500mm的洞口除应在洞口采用安全网或盖板封严外(两硬一层软);

3、大于1500mm的,还应在洞口四周设置防护栏杆;

4、电梯井口应设置防护门,其高度不应小于1.5m,防护门底端距地面高度不应大于50mm,并应设置挡脚板。 √ √ √ 22 管理措施 1、洞口防护及临边安装完成后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做验收记录;

2、项目部、班组安全管理人员巡检,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恢复。 √ √ √ 23 培训教育 1、施工前组织工人进行进场安全教育;

2、进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培训学习。 √ √ √ 24 应急处置 停止施工、立即整改。 √ √ √ 25 设施 高处作业 Ⅲ 班组 9 洞口防护设施 防护设施使用定型化、工具化。 工程技术措施 1、防护栏杆应为两道横杆,上杆距地面高度为1.2m,下杆应在上杆和挡脚板中间设置;

2、防护栏杆高度大于1.2m时,应增设横杆,横杆间距不大于600mm;

3、防护栏杆立杆间距不应大于2m,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 √ √ √ 26 管理措施 1、防护栏杆安装完成后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做验收记录;

2、严格遵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规定的有关安全措施组织施工。 √ √ √ 27 应急处置 停止施工、立即整改。 √ √ √ 28 设施 高处作业 Ⅳ 作业人员 10 洞口防护设施 电梯井内每隔两层(不大于10m)设置安全平网。 工程技术措施 1、在电梯施工前,电梯井道内应每隔2层且不大于10m加设一道安全平网; 2、电梯井内的施工层上部,应设置隔离防护设施。 √ √ √ 29 管理措施 由项目部安全员进行检查,发现防护不到位,及时安排专人整改。 √ √ √ 30 设施 高处作业 Ⅲ 班组 11 通道口防护设施 防护棚使用材料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安全通道、防护棚应采用建筑钢管扣件脚手架或其他型钢材料搭设,严禁采用竹木杆件搭设防护。 √ √ √ 31 管理措施 1、施工作业人员自查;

2、企业、项目部、班组安全管理人员巡检;

3、严格遵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规定的有关安全措施组织施工。 √ √ √ 32 设施 高处作业 Ⅳ 作业人员 12 通道口防护设施 防护棚宽度应大于通道口宽度。 工程技术措施 防护棚宽度应大于通道口宽度,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 √ √ 33 设施 高处作业 Ⅳ 作业人员 13 通道口防护设施 防护棚长度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防护棚搭设长度应满足建筑物坠落半径保护要求。 √ √ √ 34 设施 高处作业 Ⅱ 项目部 14 通道口防护设施 建筑物高度超过24m,防护棚顶采用双层防护。 工程技术措施 建筑物高度超过24m,防护棚顶采用双层防护,双层防护间距不应小于700mm,安全防护棚的高度不应小于4m。 √ √ √ 35 设施 高处作业 Ⅱ 项目部 15 通道口防护设施 防护棚的材质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当安全防护棚采用竹笆搭设时,应采用双层搭设,间距不应小于700mm,采用木质板或与其等强度的其他材料搭设时,可采用单层搭设,木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 √ √ √ 36 设施 高处作业 Ⅳ 作业人员 16 移动式操作平台防护设施 移动式操作平台,轮子与平台的连接牢固可靠或立柱底端距离地面不应超过80mm。 工程技术措施 移动式操作平台的轮子与平台架体连接应牢固,立柱底端离地面不得大于80mm,行走轮和导向轮应配有制动器或刹车闸等固定措施。 √ √ √ 37 管理措施 移动平台移动时严禁操作人员站在工作平台上,架体定位后要把可刹轮刹牢以防移动,同时必须把四角稳定翼架(抛脚)固定牢。 √ √ √ 38 设施 高处作业 Ⅲ 班组 17 移动式操作平台防护设施 操作平台的组装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移动式操作平台的面积不应超过10㎡,高度不应超过5m,高宽比不应大于3:1,施工荷载不应超过1.5kN/㎡。 √ √ √ 39 管理措施 移动式卸料平台安装完成后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做验收记录。 √ √ √ 40 设施 高处作业 Ⅲ 班组 18 移动式操作平台防护设施 操作平台四周应按规定设置防护栏杆或设置登高扶梯。 工程技术措施 操作平台四周必须按临边作业要求设置防护栏杆,并应布置登高扶梯。 √ √ √ 41 管理措施 搭设完成后由安排专人进行检查,发现防护栏杆或登高扶梯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整改。 √ √ √ 42 培训教育 1、施工前组织工人进行进场安全教育;

2、进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培训学习。 √ √ √ 43 个体防护 1、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安全,穿防滑鞋;

2、高处作业人员正确系安全带。 √ √ √ 44 设施 高处作业 Ⅲ 班组 19 移动式操作平台防护设施 操作平台的材质应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移动式操作平台采用门式脚手架;

2、门架材质应符合要求,不得采用变形、锈蚀等有缺陷的门架;

3、平台面满铺3cm厚的木板。 √ √ √ 45 管理措施 搭设前由材料员检查移动式平台产品质量证明书符合要求。 √ √ √ 46 设施 高处作业 Ⅲ 班组 20 悬挑式钢平台防护设施 悬挑式钢平台的下部支撑系统与上部拉结点应设置在建筑物结构上。 工程技术措施 悬挑式操作平台必须与建筑物、构筑物结构可靠连接,平台在建筑物、构筑物上的搁置点、拉结点、支撑点可采用锚固环、螺栓等方式可靠连接,防止平台受外力冲击而发生移动。 √ √ √ 47 管理措施 1、悬挑式钢平台每次进场组装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组装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组装完成后,应组织对悬挑式钢平台的支撑系统和拉结点进行验收;

2、由项目部安全员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安排专人整改。 √ √ √ 48 设施 高处作业 Ⅲ 班组 21 悬挑式钢平台防护设施 斜拉杆或钢丝绳,按要求在平台两边各设置两道。 工程技术措施 采用斜拉方式的悬挑式操作平台应在平台两边各设置前后两道斜拉钢丝绳,每一道均应作单独受力计算和设置。 √ √ √ 49 设施 高处作业 Ⅱ 项目部 22 悬挑式钢平台防护设施 钢平台按要求设置固定的防护栏杆和挡脚板或栏板。 工程技术措施 悬挑钢平台的外侧应略高于内侧,外侧应安装防护栏杆和挡脚板。 √ √ √ 50 管理措施 安全员进行检查发现防护栏杆或挡脚板设置不齐全或随意拆除,立即安排专人按要求进行整改恢复。 √ √ √ 51 设施 高处作业 Ⅲ 班组 23 悬挑式钢平台防护设施 钢平台台面或钢平台与建筑结构之间铺板应严密。 工程技术措施 悬挑钢平台台面或钢平台与建筑结构之间铺板应严密且固定牢固。 √ √ √

B.19 施工用电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19。

表B.19 施工用电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检查项目 标准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 设施 施工用电 Ⅱ 项目部 1 外电防护设施 在建工程(含脚手架)的周边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要求,设置最小安全距离。 √ √ √ √ 2 管理措施 1、施工人员自检、定期检查;

2、企业、项目部、班组进行检查、验收;

3、设置隔离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警戒区。 √ √ √ √ 3 应急处置 1、立即停止作业;

2、启动应急预案。 √ √ √ √ 4 设施 施工用电 Ⅱ 项目部 2 外电防护设施 防护设施应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工程技术措施 安全防护设施宜通过采用木、竹或其他绝缘材料增设屏障、遮栏、围栏、保护网等与外电线路实现强制性绝缘隔离,并须在隔离处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牌。 √ √ √ √ 5 管理措施 由安全员进行检查防护设施处是否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 √ √ √ 6 应急处置 立即悬挂警示标志。 √ √ √ √ 7 设施 施工用电 Ⅰ 企业级 3 外电防护设施 防护设施与外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及搭设方式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防护设施与外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及搭设方式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要求。 √ √ √ √ 8 管理措施 防护设施完成后由安全员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安排专业电工进行整改。 √ √ √ √ 9 培训教育 1、进场前进行安全教育;

2、进行特殊工种教育;

3、持证上岗。 √ √ √ √

表B.19(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检查项目 标准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0 设施 施工用电 Ⅱ 项目部 4 外电防护设施 外电架空线路正下方不得进行施工作业、建造临时设施或堆放材料物品。 工程技术措施 在建工程不得在外电架空线路正下方施工、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等。 √ √ √ √ 11 管理措施 由安全员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有杂物,立即安排专人清理。 √ √ √ √ 12 设施 施工用电 Ⅱ 项目部 5 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 施工现场专用变压器配电系统应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工程技术措施 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 √ √ √ √ 13 管理措施 使用前由安全员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后立即拆除,重新安装。 √ √ √ √ 14 设施 施工用电 Ⅱ 项目部 6 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 配电系统采用同一保护系统。 工程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与原系统保持一致,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 √ √ √ √ 15 管理措施 1、企业、项目部、班组进行检查、验收;

2、使用过程中由专职安全员、专业电工进行检查。 √ √ √ √ 16 设施 施工用电 Ⅳ 作业人员 7 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 保护零线引出位置应符合规范。 工程技术措施 采用TN系统做保护零线时,工作零线(N线)必须通过总漏电保护器,保护零线(PE线)必须由电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形成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 √ √ √ √ 17 管理措施 施工人员自检、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由专业电工进行整改。 √ √ √ √ 18 设施 施工用电 Ⅳ 作业人员 8 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 电气设备保护零线设置应齐全有效。 工程技术措施 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 √ √ √ √ 19 管理措施 安排专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由专业人员进行整改。 √ √ √ √ 20 培训教育 1、进场前进行安全教育;

2、特殊工种安全教育;

3、持证上岗。 √ √ √ √ 21 设施 施工用电 Ⅳ 作业人员 9 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 保护零线不得装设开关、熔断器或与工作零线不得混接。 工程技术措施 PE线上严禁装设开关或熔断器,PE线上严禁通过工作电流,且严禁断线。 √ √ √ √ 22 设施 施工用电 Ⅲ 班组 10 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 相线、工作零线、保护零线颜色标记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相线L1L2L3相序的绝缘颜色依次为黄、绿、红色,N线的绝缘颜色为淡蓝色,PE线的绝缘颜色为绿/黄双色。 √ √ √ √ 23 培训教育 1、进场前进行安全教育;

2、特殊工种安全教育;

3、持证上岗。 √ √ √ √ 24 设施 施工用电 Ⅳ 作业人员 11 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 PE线所用材质与相线、工作零线(N)相同时,其材料最小截面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相线芯线截面S≤16mm2,PE线最小截面为S,相线芯线截面16<S≤35mm2,PE线最小截面为16mm2,相线芯线截面S>35mm2,PE线最小截面为S/2。 √ √ √ √ 25 管理措施 1、施工人员自检、定期检查;

2、由项目部安全员定期进行检查;

3、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 √ √ √ 26 设施 施工用电 Ⅳ 作业人员 12 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 工作接地电阻不大于4Ω,重复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防雷装置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30Ω。 培训教育 1、进场前进行安全教育;

2、特殊工种安全教育;

3、持证上岗。 √ √ √ √ 27 设施 施工用电 Ⅳ 作业人员 13 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 施工现场起重机、物料提升机、施工升降机、脚手架防雷措施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起重机、物料提升机、施工升降机、脚手架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及规范设置防雷措施。 √ √ √ √ 28 管理措施 1、施工人员自检、定期检查;

2、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 √ √ √ 29 设施 施工用电 Ⅳ 作业人员 14 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 机械上的电气设备,保护零线应做重复接地。 工程技术措施 所连接的PE线必须同时做重复接地,同一台机械电气设备的重复接地和机械的防雷接地可共用同一接地体,但接地电阻应符合重复接地电阻值的要求。 √ √ √ √ √ 30 管理措施 1、施工人员自检、定期检查;

2、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3、施工方案的作业指导。 √ √ √ √ 31 培训教育 1、进场前进行安全教育;

2、特殊工种安全教育;

3、持证上岗。 √ √ √ √ 32 设施 施工用电 Ⅱ 项目部 15 配电室与配电装置 配电室建筑耐火等级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低压配电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室内配置砂箱和可用于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 √ √ √ √ 33 管理措施 1、项目部安全员进行检查、验收;

2、封锁危险场所,划警戒区。 √ √ √ √ 34 应急处置 1、立即进行整改;

2、通知相关部门停电。 √ √ √ √ 35 设施 施工用电 Ⅱ 项目部 16 配电室与配电装置 应配置适用于电气火灾的灭火器材。 管理措施 项目部安全员进行检查、验收,发现灭火器材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整改。 √ √ √ √ √ 36 应急处置 停止作业、立即整改。 √ √ √ √ 37 设施 施工用电 Ⅲ 班组 17 配电室与配电装置 配电室、配电装置布设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配电柜正面的操作通道宽度,单列布置或双列背对背布置不小于1.5m,双列面对面布置不小于2m;

2、配电柜后面的维护通道宽度,单列布置或双列面对面布置不小于0.8m,双列背对背布置不小于1.5m,个别地点有建筑物结构凸出的地方,则此点通道宽度可减少0.2m;

3、配电柜侧面的维护通道宽度不小于1m;

4、配电室的棚顶与地面的距离不低于3m。 √ √ √ √ 38 管理措施 1、安装完成后进行验收,符合相应的要求后方可使用;

2、由班组安全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发现变化立即安排专业电工整改。 √ √ √ √ 39 应急处置 停止作业、立即整改。 √ √ √ √ 40 设施 施工用电 Ⅳ 作业人员 18 配电室与配电装置 配电装置中的仪表、电器元件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配电柜应装设电度表,并应装设电流、电压表等仪表和电器元件。 √ √ √ √ 41 管理措施 电工每日进行巡视,并填写巡视记录。 √ √ √ √ 42 设施 施工用电 Ⅳ 作业人员 19 配电室与配电装置 配电室应采取防雨雪和小动物侵入的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配电室应自然通风,并采取防雨雪设施防止雨雪侵入和使用挡脚板防止小动物进入措施。 √ √ √ √ 43 管理措施 电工每日进行巡视,并填写巡视记录,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 √ √ √ 44 设施 施工用电 Ⅳ 作业人员 20 配电室与配电装置 配电室应设警示标志、工地供电平面图和系统图。 管理措施 1、由专业人员检查警示标志是否有挪动现象;

2、电工每日进行巡视,并填写巡视记录。 √ √ √ √ 45 培训教育 1、进场前进行安全教育;

2、特殊工种安全教育;

3、持证上岗。 √ √ √ √ 46 设施 施工用电 Ⅳ 作业人员 21 配电线路 线路及接头应保证机械强度和绝缘强度。 管理措施 1、施工人员自检、定期检查;

2、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 √ √ √ 47 培训教育 1、进场前进行安全教育;

2、特殊工种安全教育;

3、持证上岗。 √ √ √ √ 48 设施 施工用电 Ⅲ 班组 22 配电线路 线路应设短路、过载保护,导线截面应满足线路负荷电流。 工程技术措施 线路应设短路、过载保护,导线截面应满足线路负荷电流。 √ √ √ √ 49 管理措施 1、施工人员自检、定期检查;

2、由项目部安全员定期进行检查。 √ √ √ √ 50 设施 施工用电 Ⅱ 项目部 23 配电线路 线路截面应满足负荷电流。 工程技术措施 根据施工用电要求应使用满足符合电流的线路截面,铜线截面不应小于1.5mm2,铝线截面不应小于2.5mm2。 √ √ √ √ 51 培训教育 1、进场前安全教育;

2、特殊工种安全教育;

3、持证上岗。 √ √ √ √ 52 设施 施工用电 Ⅲ 班组 24 配电线路 线路的设施、材料及相序排列、档距、与邻近线路或固定物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根据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设置线路的设施、材料及相序排列、档距、与邻近线路或固定物的距离。 √ √ √ √ 53 管理措施 1、施工人员自检、定期检查;

2、由项目部安全员定期进行检查。 √ √ √ √ 54 培训教育 1、进场前进行安全教育;

2、特殊工种安全教育;

3、持证上岗。 √ √ √ √ 55 设施 施工用电 Ⅲ 班组 25 配电线路 电缆不得沿地面明设。 工程技术措施 1、电缆线路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

2、埋地电缆路径应设方位标志。 √ √ √ √ √ 56 培训教育 1、进场前安全教育;

2、特殊工种安全教育;

3、持证上岗;

4、施工方案的作业指导。 √ √ √ √ 57 设施 施工用电 Ⅳ 作业人员 26 配电线路 线路敷设的电缆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电缆类型应根据敷设方式、环境条件选择,埋地敷设宜选用铠装电缆,当选用无铠装电缆时,应能防水、防腐;

2、架空敷设宜选用无铠装电缆。 √ √ √ √ 58 管理措施 施工人员自检、定期检查。 √ √ √ √ 59 设施 施工用电 Ⅳ 作业人员 27 配电线路 室内明敷主干线距地面高度应不得小于2.5m。 管理措施 专业电工对配电箱、开关箱进行定期维修、检查时,将其前一级相应的电源隔离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 √ √ √ √ 60 设施 施工用电 Ⅱ 项目部 28 配电箱 配电系统应采用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系统。 工程技术措施 根据规范要求配电系统必须采用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三级配电,并对总配电箱及开关箱设置二级漏电保护系统。 √ √ √ √ √ 61 管理措施 由项目部安全员定期进行检查。 √ √ √ √ 62 设施 施工用电 Ⅲ 班组 29 配电箱 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 工程技术措施 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台以上的用电设备。 √ √ √ √ √ 63 管理措施 由项目部安全员定期进行检查。 √ √ √ √ 64 应急处置 停止作业、立即整改。 √ √ √ √ 65 设施 施工用电 Ⅱ 项目部 30 配电箱 箱体结构、箱内电器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箱体结构应采用冷轧钢板或阻燃绝缘材料制作,钢板厚度为1.2~2.0mm,其中开关箱箱体钢板厚度不得小于1.2mm,配电箱箱体钢板厚度不得小于1.5mm,箱体表面应做防腐处理;

2、箱内的电器应按规定位置紧固在电器安装板上,不得歪斜和松动。 √ √ √ √ 66 管理措施 由项目部安全员定期进行检查。 √ √ √ √ 67 设施 施工用电 Ⅳ 作业人员 31 配电箱 配电箱零线端子板的设置、连接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配电箱的电器安装板上必须分设N线端子板和PE线端子板;

2、N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绝缘;

3、PE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做电器连接;

4、进出线中的N线必须通过N线端子板连接;

5、PE线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连接。 √ √ √ √ 68 管理措施 施工人员自检、定期检查。 √ √ √ √ 69 应急处置 停止作业、立即整改。 √ √ √ √ 70 设施 施工用电 Ⅳ 作业人员 32 配电箱 漏电保护器参数应相匹配或检测灵敏有效。 工程技术措施 1、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

2、总配电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大于0.1s,但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漏电动作时间的乘积不应大于30mA·S。 √ √ √ √ 71 管理措施 施工人员自检、定期检查。 √ √ √ √ 72 设施 施工用电 Ⅳ 作业人员 33 配电箱 配电箱与开关箱电器不得损坏或进出线不得混乱。 管理措施 专业电工对配电箱、开关箱进行定期维修、检查时,将其前一级相应的电源隔离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 √ √ √ √ 73 培训教育 1、进场前安全教育;

2、特殊工种安全教育;

3、持证上岗。 √ √ √ √ 74 设施 施工用电 Ⅳ 作业人员 34 配电箱 箱体应设置系统接线图。 工程技术措施 配电箱、开关箱应有名称、用途、分路标记及系统接线图。 √ √ √ √ 75 管理措施 施工人员自检、定期检查。 √ √ √ √ 76 应急处置 停止作业、立即整改。 √ √ √ √ 77 设施 施工用电 Ⅳ 作业人员 35 配电箱 箱体应设门、锁,采取防雨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配电箱、开关箱箱门应配锁,并应由专人负责,设置防雨防砸措施。 √ √ √ √ 78 管理措施 施工人员自检、定期检查。 √ √ √ √ 79 设施 施工用电 Ⅲ 班组 36 配电箱 箱体安装位置、高度及稳定性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配电箱、开关箱装设端正、牢固,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为1.4~1.6m;

2、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装设在坚固、稳定的支架上,其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0.8~1.6m。 √ √ √ √ 80 管理措施 由班组安全人员定期进行检查。 √ √ √ √ 81 设施 施工用电 Ⅲ 班组 37 配电箱 分配电箱与开关箱、开关箱与用电设备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分配电箱与开关箱间的距离不应超过30m,开关箱与用电设备间的距离不应超过3m。 √ √ √ √ 82 管理措施 1、由班组安全人员定期进行检查线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电工每日进行巡视,并填写巡视记录。 √ √ √ √ 83 设施 施工用电 Ⅳ 作业人员 38 照明用电 照明用电不得与动力用电混用。 管理措施 1、由班组安全人员定期进行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电工每日进行巡视,并填写巡视记录。 √ √ √ √ 84 设施 施工用电 Ⅱ 项目部 39 照明用电 特殊场所使用36V及以下安全电压。 工程技术措施 1、隧道、人防工程、高温、有导电灰尘、比较潮湿或灯具离地面高度低于3.5m等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大于36V;

2、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V;

3、特别潮湿场所、导电良好的地面、锅炉或金属容器内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12V。 √ √ √ √ 85 管理措施 项目部安全员进行检查,特殊场所下发现未使用安全电压或者不符合规范要求,立即整改。 √ √ √ √ 86 设施 施工用电 Ⅳ 作业人员 40 照明用电 手持照明灯使用36V以下电源供电。 管理措施 电工每日进行巡视,并填写巡视记录。 √ √ √ √ √ 87 设施 施工用电 Ⅳ 作业人员 41 照明用电 灯具金属外壳应接保护零线。 工程技术措施 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与PE线相连接,照明开关箱内必须装设隔离开关、短路与过载保护器和漏电保护器。 √ √ √ √ 88 管理措施 电工每日进行巡视,并填写巡视记录。 √ √ √ √ 89 设施 施工用电 Ⅲ 班组 42 照明用电 灯具与地面、易燃物之间应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室外220V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3m,室内220V灯具距地不得低于2.5m;

2、普通灯具与易燃物距离不宜小于300mm;

3、聚光灯、碘钨灯等高热灯具与易燃物距离不宜小于500mm,且不得直接照射易燃物,达不到规定安全距离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 √ √ √ 90 设施 施工用电 Ⅲ 班组 43 照明用电 照明线路和安全电压线路的架设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照明线路必须采用绝缘导线或电缆;

2、所用的导线或电缆的截面应根据用电设备或线路的计算负荷确定,但铜线截面不应小于1.5mm2,铝线截面不应小于2.5mm2。 √ √ √ √ 91 管理措施 由班组安全人员定期进行检查线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 √ √ √ 92 应急处置 停止作业、立即整改。 √ √ √ √ 93 设施 施工用电 Ⅱ 项目部 44 照明用电 施工现场应按规范要求配备应急照明。 工程技术措施 应急照明在正常电源断电后,电源转换时间为:疏散照明≤15s,备用照明≤15s,安全照明≤0.5s。 √ √ √ √ 94 管理措施 项目部电工、安全员进行定期检查应急照明灯具是否存在损坏或不工作情况。 √ √ √ √

B.20 物料提升机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20。

表B.20 物料提升机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检查项目 标准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1 防护围栏 防护围栏的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设置高度不小于1.8m的防护围栏,立面采用网板结构。 √ √ √ √ √ 2 管理措施 对防护围栏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3 设备 结构设施 Ⅱ 项目部 2 进料口防护棚 进料口防护棚的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设置进料口防护棚,符合防坠落半径要求。 √ √ √ √ √ 4 管理措施 检查进料口防护棚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5 设备 结构设施 Ⅱ 项目部 3 停层平台 停层平台两侧设置防护栏杆、挡脚板,符合规范要求 。 工程技术措施 按要求设置停层平台两侧设置不小于1.2m高的防护栏杆,挡脚板高度不小于180mm。 √ √ √ √ √ 6 管理措施 按方案搭设停层平台防护栏杆、挡脚板,相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不得使用。 √ √ √ √ √ 7 设备 结构设施 Ⅳ 作业人员 4 停层平台 停层平台脚手板铺设严密、牢固。 工程技术措施 在停层平台处满铺设5cm厚的木板,其板的两端均应固定于支承杆件上。 √ √ √ √ √ 8 管理措施 1、落实专人按规范要求铺设脚手板,相关人员进行验收;

2、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检查。 √ √ √ √ √ 9 培训教育 按规范要求铺设脚手板,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 √ √ √ √ √ 10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5 平台门 平台门安装符合规范要求、定型化。 工程技术措施 平台门向平台内侧开启,并且处于常闭状态,平台门高度不小于1.8m,采用网面结构的定型化防护门。 √ √ √ √ √ 11 管理措施 对平台门的安装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表B.20(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检查项目 标准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2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6 吊笼门 吊笼门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吊笼两侧全高度封闭,吊笼内净高不低于2m,吊笼门开启高度不得低于1.8m。 √ √ √ √ √ 13 管理措施 按方案设置吊笼门,组织人员验收,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14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7 附墙 附墙架结构、材质、间距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附墙架材质与架体相一致;

2、安装高度超过30m的物料提升机必须使用附墙架,附墙间距小于使用说明书规定值;

3、自由端高度小于使用说明规定值。 √ √ √ √ √ 15 管理措施 1、材料进场前自检;

2、对附墙架间距检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16 培训教育 学习《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 √ √ √ √ √ 17 设备 结构设施 Ⅳ 作业人员 8 附墙 附墙架应与建筑结构连接,附墙架不得与脚手架连接。 管理措施 按方案设置附墙架的连接点,不符合要立即整改。 √ √ √ √ √ 18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9 缆风绳 缆风绳设置数量、位置应符合规范。 工程技术措施 缆风绳每一组4根与导轨架的连接点应在同一水平高度。 √ √ √ √ √ 19 管理措施 对缆风绳的设置数量、位置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20 培训教育 学习《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 √ √ √ √ √ 21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10 缆风绳 缆风绳使用钢丝绳与地锚连接。 管理措施 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第三方检测,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 √ √ √ √ 22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11 缆风绳 钢丝绳直径不小于8mm,角度符合45°~60°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钢丝绳直径不小于8mm,安全系数不应小于3.5,与水平夹角应在45°~60°之间。 √ √ √ √ √ 23 管理措施 安装前自检,安装后组织验收,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24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12 缆风绳 安装高度30m的物料提升机不得使用缆风绳。 管理措施 按照方案进行施工,安装单位自检,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 √ √ √ √ 25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13 地锚 地锚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地锚应根据导轨架的安装高度及土质情况,经计算确定。 √ √ √ √ √ 26 管理措施 按方案进行设置,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 √ √ √ √ 27 设备 结构设施 Ⅱ 项目部 14 钢丝绳 钢丝绳磨损、变形、锈蚀不得达到报废标准。 工程技术措施 执行GB/T5972《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标准。 √ √ √ √ √ 28 管理措施 进场前派专人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不得进场。 √ √ √ √ √ 29 培训教育 学习《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GB/T5972。 √ √ √ √ √ 30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15 钢丝绳 钢丝绳夹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应符合《钢丝绳夹》GB5976标准。 √ √ √ √ √ 31 管理措施 按方案进行设置,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 √ √ √ √ √ 32 培训教育 学习《钢丝绳夹》GB5976标准。 √ √ √ √ √ 33 设备 结构设施 Ⅳ 作业人员 16 钢丝绳 吊笼处于最低位置,卷筒上钢丝绳不少于3圈。 工程技术措施 钢丝绳在卷筒上排列整齐,端部应与压紧装置连接牢固,吊笼处于最低位置,卷筒上钢丝绳不少于3圈。 √ √ √ √ √ 34 管理措施 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第三方检测,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 √ √ √ √ 35 培训教育 学习《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 √ √ √ √ √ 36 设备 结构设施 Ⅳ 作业人员 17 钢丝绳 钢丝绳应设置过路保护措施,不得拖地。 工程技术措施 钢丝绳应设置过路保护措施,钢丝绳宜设防护槽,槽内设滚动托架,且采用钢板网进行封口,钢丝绳不得拖地或泡在水中。 √ √ √ √ √ 37 管理措施 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第三方检测,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 √ √ √ √ 38 设备 结构设施 Ⅱ 项目部 18 导轨架 基础设置应符合规范。 工程技术措施 1、基础应能承受最不利条件下的不利荷载;

2、架高30 m以上的基础应进行设计计算。 √ √ √ √ √ 39 管理措施 按方案进行设置,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 √ √ √ √ √ 40 培训教育 学习《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 √ √ √ √ √ 41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19 导轨架 导轨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15%。 管理措施 安装完毕后进行检测,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42 设备 结构设施 Ⅳ 作业人员 20 导轨架 井架停层平台通道处应进行结构加强。 工程技术措施 在各停层通道相连接的开口处应采取加强措施。 √ √ √ √ √ 43 管理措施 落实专人进行结构加强,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检查。 √ √ √ √ √ 44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21 动力与传动 卷扬机、曳引机安装牢固。 工程技术措施 卷扬机、曳引机应有专用的锚固设施,且应牢固可靠。 √ √ √ √ √ 45 管理措施 对卷扬机、曳引机锚固措施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46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22 动力与传动 卷筒与导轨架底部导向轮的距离小于20倍卷筒宽度,应设置排绳器。 管理措施 检查排绳器是否设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47 设备 结构设施 Ⅳ 作业人员 23 动力与传动 钢丝绳在卷筒上应排列整齐。 管理措施 班组每天班前检查,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检查。 √ √ √ √ √ 48 培训教育 学习《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 √ √ √ √ √ 49 设备 结构设施 Ⅳ 作业人员 24 动力与传动 滑轮与导轨架、吊笼应采用刚性连接。 工程技术措施 滑轮与导轨架、吊笼宜采用刚性连接,严禁采用钢丝绳等软性连接。 √ √ √ √ √ 50 管理措施 检查滑轮与导轨架、吊笼是否采用刚性连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51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25 动力与传动 滑轮应与钢丝绳匹配。 工程技术措施 滑轮直径与钢丝绳直径比值不应小于30。 √ √ √ √ √ 52 管理措施 按方案对滑轮和钢丝绳进行设置,组织相关人员验收。 √ √ √ √ √ 53 设备 结构设施 Ⅳ 作业人员 26 动力与传动 卷筒、滑轮应设置钢丝绳防脱装置。 工程技术措施 卷筒、滑轮设置防止钢丝绳脱出装置,间隙不能大于3mm,并有足够的强度。 √ √ √ √ √ 54 管理措施 检查钢丝绳防脱装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55 设备 结构设施 Ⅳ 作业人员 27 动力与传动 曳引钢丝绳为2根及以上时,应设置曳引力平衡装置。 管理措施 按方案设置曳引力平衡装置,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 √ √ √ √ √ 56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28 通信装置 应按规范要求设置通信装置。 工程技术措施 当司机对吊笼内、停层内观察视线不清时,应安装通信装置。 √ √ √ √ √ 57 管理措施 落实专人设置通信装置,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检查。 √ √ √ √ √ 58 管理措施 检查是否搭设卷扬机操作棚,未搭设立即整改。 √ √ √ √ √ 59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30 卷扬机操作棚 操作棚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操作棚应定型化、装配式,具有防雨功能,棚内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 √ √ √ √ 60 管理措施 检查操作棚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61 设备 结构设施 Ⅳ 作业人员 31 避雷装置 防雷保护范围以外应设置避雷装置。 工程技术措施 防雷保护范围以外应设置避雷装置,机械设备上的避雷针长度为1—2m。 √ √ √ √ √ 62 管理措施 按方案落实专人设置避雷装置,组织相关人员验收。 √ √ √ √ √ 63 设备 结构设施 Ⅳ 作业人员 32 避雷装置 避雷装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防雷装置的冲击电阻值不能大于30Ω。 √ √ √ √ √ 64 管理措施 按方案落实专人设置避雷装置,组织相关人员验收。 √ √ √ √ √ 65 设备 安全设施 Ⅳ 作业人员 33 起重量限制器、防坠安全器 起重量限制器和防坠安全器应安装齐全、灵敏有效。 工程技术措施 1、起重量限制器当荷载达到额定起重量的90%时,起重量限制器应发出警示信号; 2、当荷载达到额定起重量的110%时,起重量限制器应切断上升主电路电源; 3、防坠安全器在当提升钢丝绳或传动装置失效时,能制停带有额定起重量的吊笼,且不应造成结构损坏。 管理措施 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第三方检测。 √ √ √ √ √ 67 应急处置 立即停止使用,由专业人员进行整改。 √ √ √ √ √ 68 设备 安全设施 Ⅱ 项目部 34 安全停层装置 安全停层装置符合规范要求,定型化。 工程技术措施 安全停层装置为定型化刚性机构。 √ √ √ √ √ 69 管理措施 检查安全停层装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70 设备 安全设施 Ⅱ 项目部 35 上行程限位 上行程限位安装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当吊笼上升至限定位置时,应能触发限位开关,吊笼应停止运动,上部越程距离不应小于3m。 √ √ √ √ √ 71 管理措施 检查上行程限位,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72 设备 安全设施 Ⅲ 班组 36 渐进式防坠安全器 物料提升机安装高度超过30m,安装渐进式防坠安全器、自动停层、语音及影像信号装置。 工程技术措施 1、安装高度超过30m时,安装渐进式防坠安全器,制动距离0.25~1.20m;

2、自动停层非手动控制,语音及影响信号装置,能清晰观察吊笼内及所处平层的楼层。 √ √ √ √ √ 73 管理措施 按方案设置渐进式防坠安全器、自动停层、语音及影像信号装置,组织相关人员验收。 √ √ √ √ √

B.21施工升降机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21。

表B.21 施工升降机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检查项目 标准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 设备 基础设施 Ⅱ 项目部 1 基础 基础制作、验收应符合说明书及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施工升降机地基、基础应满足使用说明书要求;

2、施工升降机安装前应按规范要求对基础进行验收,合格后方能安装。 √ √ √ √ √ 2 管理措施 安装前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 √ √ √ √ √ 3 应急处置 发现基础不合格应重新制作,履行验收程序。 √ √ √ √ √ 4 设备 基础设施 Ⅰ 企业 2 基础 特殊基础应编制施工方案并经过验收。 管理措施 安排专人负责方案的编制,联系相关人员进行验收。 √ √ √ √ √ 5 设备 基础设施 Ⅳ 作业人员 3 基础 基础应设置排水设施。 工程技术措施 按方案设置排水设施。 √ √ √ √ √ 6 管理措施 安装完毕后,组织人员验收。 √ √ √ √ √ 7 培训教育 学习施工升降机安装方案。 √ √ √ √ √ 8 应急处置 设置排水措施。 √ √ √ √ √ 9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4 防护围栏 防护围栏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地面防护围栏应设有围栏门,围栏门应视为层门,符合全高度层门的要求;

2、地面防护围栏及其关闭的门,其间隙、通孔和开口尺寸应符合规范要求。 √ √ √ √ √ 10 管理措施 检查防护围栏的设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11 设备 结构设施 Ⅳ 作业人员 5 防护围栏 防护围栏门连锁保护装置安装应灵敏有效。 工程技术措施 地面防护围栏门应配备门锁装置,只有在围栏门处于关闭和锁紧位置时才能启动或保持吊笼的运行。 √ √ √ √ √ 12 管理措施 检查连锁装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13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施工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 √ √ √ √ √ 14 应急处置 发现异常停止运行,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 √ √ √ √

表B.21(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检查项目 标准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5 设备 结构设施 Ⅱ 项目部 6 防护棚 出入口防护棚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地面进料口防护棚应设在进料口上方,宽度必须大于通道口宽度,长度必须符合防坠落半径要求。 √ √ √ √ √ 16 管理措施 安装完毕后,组织人员验收,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17 设备 结构设施 Ⅱ 项目部 7 停层平台 停层平台搭设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选择符合要求的材料按要求搭设停层平台。 √ √ √ √ √ 18 管理措施 1、按方案安排专人对停层平台进行搭设;

2、安装完毕后,组织人员验收,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19 应急处置 停层平台搭设错误,停止施工升降机施工,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搭设。 √ √ √ √ √ 20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8 停层平台 平台门安装符合规范要求、达到定型化。 工程技术措施 1、层门应该用型钢做框架,封上钢丝网,并设有牢固可靠的锁紧装置,升降机层门的开、关过程应由吊笼内乘员操作,不得受升降机吊笼的运动的直接控制;

2、层门净高度不应低于1.80m,层门的净宽度与吊笼进出口宽度之差不得大于120mm。 √ √ √ √ √ 21 管理措施 安装完毕后,组织人员验收,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22 应急处置 平台门不符合要求,隔离此区域,由专业人员进行更换。 √ √ √ √ √ 23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9 附着 附墙架应采用配套标准产品。 工程技术措施 附墙架采用配套标准产品。 √ √ √ √ √ 24 管理措施 进场前安排专人对附墙架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不得进场。 √ √ √ √ √ 25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施工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 √ √ √ √ √ 26 应急处置 发现未使用配套标准附墙架,停止运行,由专业人员进行更换。 √ √ √ √ √ 27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10 附着 附墙架与建筑结构连接方式、角度应符合说明书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附墙架与建筑物连接方式主要有:附墙架与墙上预埋件连接、用穿墙螺栓固定、预埋螺栓、与钢结构焊接。 √ √ √ √ √ 28 管理措施 1、按方案设置附墙架;

2、组织相关人员验收。 √ √ √ √ √ 29 应急处置 发现异常停止运行,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 √ √ √ √ 30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11 附着 附墙架间距、最高附着点以上导轨架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说明书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安装前编制专项安装方案。 √ √ √ √ √ 31 管理措施 1、按方案设置附墙架;

2、组织相关人员验收。 √ √ √ √ √ 32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施工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 √ √ √ √ √ 33 设备 结构设施 Ⅳ 作业人员 12 钢丝绳 对重钢丝绳绳数不应少于2根或相对独立。 工程技术措施 1、悬挂用钢丝绳应不少于两根,且相互独立;

2、若采用复绕法,应考虑钢丝绳的根数而不是其下垂的根数;

3、应设置自动平衡悬挂钢丝绳张力的装置。 √ √ √ √ √ 34 管理措施 1、按方案进行设置对重钢丝绳;

2、组织相关人员验收。 √ √ √ √ √ 35 培训教育 学习施工升降机安装方案。 √ √ √ √ √ 36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13 钢丝绳 不得使用磨损、变形、锈蚀达到报废标准的钢丝绳。 工程技术措施 执行GB/T5972《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标准。 √ √ √ √ √ 37 管理措施 对钢丝绳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 √ √ √ √ 38 培训教育 学习GB/T5972《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标准。 √ √ √ √ √ 39 应急处置 发现钢丝绳报废,停止运行,由专业人员进行更换。 √ √ √ √ √ 40 设备 结构设施

Ⅳ 作业人员 14 钢丝绳 钢丝绳的规格、固定、缠绕应符合说明书及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钢丝绳直径应不小于8mm,不少于2个卡扣进行固定。 √ √ √ √ √ 41 管理措施 1、按照方案进行设置钢丝绳;

2、组织相关人员验收。 √ √ √ √ √ 42 应急处置 发现钢丝绳不符合要求,停止运行,由专业人员进行更换。 √ √ √ √ √ 43 设备 结构设施 Ⅳ 作业人员 15 滑轮 滑轮钢丝绳防脱装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选择符合要求的钢丝绳防脱装置。 √ √ √ √ √ 44 管理措施 检查滑轮钢丝绳防脱装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45 应急处置 发现异常停止运行,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 √ √ √ √ 46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16 对重 对重重量、固定、导轨应符合说明书及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应标明所需对重的总质量,每个单独填充物上应标明其自重。 √ √ √ √ √ 47 管理措施 检查对重设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48 应急处置 发现异常停止运行,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 √ √ √ √ 49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17 对重 对重应安装防脱轨保护装置。 工程技术措施 选择正确的对重防脱装置。 √ √ √ √ √ 50 管理措施 检查对重防脱轨保护装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51 应急处置 发现异常停止运行,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 √ √ √ √ 52 设备 结构设施 Ⅳ 作业人员 18 导轨架 导轨架垂直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施工升降机导轨架安装垂直度偏差应符合使用说明书和规范的要求。 √ √ √ √ √ 53 管理措施 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 √ √ √ √ √ 54 应急处置 停止运行,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 √ √ √ √ 55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19 导轨架 标准节腐蚀、磨损、开焊、变形不得超过说明书及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标准节质量要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施工升降机安装前应对各零部件进行检查,对有严重磨损、变形的标准节及其他零部件进行更换。 √ √ √ √ √ 56 管理措施 进场前安排专人对标准节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 √ √ √ √ 57 应急处置 停止运行,由专业人员进行更换。 √ √ √ √ √ 58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20 导轨架 标准节结合面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选择合格的标准节进行安装。 √ √ √ √ √ 59 管理措施 1、施工前对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 √ √ √ √ √ 60 培训教育 进行学习《建筑施工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 √ √ √ √ √ 61 应急处置 停止运行,由专业人员进行更换。 √ √ √ √ √ 62 设备 结构设施 Ⅳ 作业人员 21 导轨架 齿条结合面偏差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选择结合面偏差符合要求的齿条进行安装。 √ √ √ √ √ 63 管理措施 1、施工前对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 √ √ √ √ √ 64 应急处置 停止运行,由专业人员进行更换。 √ √ √ √ √ 65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22 通信装置 楼层应安装联络信号。 工程技术措施 施工升降机应在各层站处设置楼层联络装置。 √ √ √ √ √ 66 管理措施 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 √ √ √ √ √ 67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施工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 √ √ √ √ √ 68 应急处置 立即派专业人员进行安装。 √ √ √ √ √ 69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 23 通信装置 楼层联络信号应灵敏有效。 工程技术措施 各层站处联络装置与操作司机之间的联系应通畅、清晰。 √ √ √ √ √ 70 管理措施 对联络信号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71 应急处置 发现不灵敏的仪器,立即更换。 √ √ √ √ √ 72 设备 安全设施 Ⅳ 作业人员 24 安全装置 起重量限制器应安装灵敏有效。 工程技术措施 1、施工升降机应配备起重量限制器;

2、超载检测应至少在吊笼静止时进行,在吊笼内载荷超过额定载重量10%以上时,起重量限制器在吊笼内应给出清晰的信号,并阻止其正常启动,不应设有使用者可取消警告信号的装置。 √ √ √ √ √ 73 管理措施 检查起重量限制器,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74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施工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 √ √ √ √ √ 75 应急处置 发现起重量限位器失效,立即停止施工,专业人员进行整改。 √ √ √ √ √ 76 设备 安全设施 Ⅳ 作业人员 25 安全装置 渐进式防坠安全器应安装灵敏有效。 工程技术措施 渐进式防坠安全器齐全有效、安装牢固,经型式检验合格,施工升降机使用期间,每3个月应进行不少于一次的额定载重量坠落试验。 √ √ √ √ √ 77 管理措施 检查渐进式防坠安全器,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78 应急处置 发现渐进式防坠安全器异常,立即停止施工,专业人员进行整改。 √ √ √ √ √ 79 设备 安全设施 Ⅲ 班组 26 安全装置 防坠安全器应在有效标定期限使用。 工程技术措施 1、防坠安全器只能在有效的标定期限内使用,防坠安全器的有效标定期限不应超过一年;

2、安全器的寿命为五年。 √ √ √ √ √ 80 管理措施 检查防坠安全器的有效期限,达到期限提前进行更换。 √ √ √ √ √ 81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施工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 √ √ √ √ √ 82 应急处置 发现防坠安全器超期,立即停止施工,专业人员进行更换。 √ √ √ √ √ 83 设备 安全设施 Ⅳ 作业人员 27 安全装置 起重钢丝绳应安装防松绳装置。 工程技术措施 安装起重钢丝绳防松绳装置,该装置应有符合要求的松绳开关,并应能中断吊笼的任何运动,直到经专业人员操作后才能恢复吊笼运动。 √ √ √ √ √ 84 管理措施 检查起重钢丝绳的防松绳装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85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施工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 √ √ √ √ √ 86 应急处置 发现起重钢丝绳防松装置异常,停止施工,专业人员维修。 √ √ √ √ √ 87 设备 安全设施 Ⅳ 作业人员 28 安全装置 急停开关安装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选用符合要求的急停开关备件,灵敏可靠,非自动复位型。 √ √ √ √ √ 88 管理措施 1、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

2、每天作业前对急停开关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89 培训教育 施工升降机安全基础知识培训。 √ √ √ √ √ 90 应急处置 发现急停开关失效,停止运行,专业人员维修。 √ √ √ √ √ 91 设备 安全设施 Ⅳ 作业人员 29 限位装置 极限开关安装灵敏有效。 工程技术措施 在行程最上和最下端均应设置一个极限开关,其应能在吊笼与其他机械式停止装置(如缓冲器)接触前切断动力供应,使吊笼停止。 √ √ √ √ √ 92 管理措施 1、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

2、每天作业前对极限开关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93 培训教育 学习施工升降机安全操作规程。 √ √ √ √ √ 94 应急处置 发现极限开关失效,停止运行,专业人员维修。 √ √ √ √ √ 95 设备 安全设施 Ⅳ 作业人员 30 限位装置 上限位开关安装灵敏有效。 工程技术措施 极限开关均应由吊笼或其相关部件的运动直接触发。 √ √ √ √ √ 96 管理措施 1、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

2、每天作业前对上限位开关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97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施工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 √ √ √ √ √ 98 应急处置 发现上限位开关异常,专业人员进行更换。 √ √ √ √ √ 99 设备 安全设施 Ⅳ 作业人员 31 限位装置 下限位开关安装灵敏有效。 工程技术措施 极限开关均应由吊笼或其相关部件的运动直接触发。 √ √ √ √ √ 100 管理措施 1、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

2、每天作业前对下限位开关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101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施工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 √ √ √ √ √ 102 应急处置 发现下限位开关异常,专业进行更换。 √ √ √ √ √ 103 设备 安全设施 Ⅳ 作业人员 32 限位装置 极限开关与上限位开关安全越程应符合规范要求的。 工程技术措施 上限位开关位置在顶端下方不小于3m处设置。 √ √ √ √ √ 104 管理措施 1、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105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施工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 √ √ √ √ √ 106 应急处置 发现异常停止运行,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 √ √ √ √ 107 设备 安全设施 Ⅳ 作业人员 33 限位装置 极限限位器与上、下限位开关不能共用一个触发元件。 工程技术措施 选用不同触发元件。 √ √ √ √ √ 108 管理措施 1、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 √ √ √ √ √ 109 应急处置 发现异常停止运行,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 √ √ √ √ 110 设备 安全设施 Ⅳ 作业人员 34 限位装置 吊笼门机电连锁装置安装灵敏有效。 工程技术措施 吊笼门应设有电气安全装置(开关),所有吊笼门都关闭时,吊笼才可以启动或保持运行状态。 √ √ √ √ √ 111 管理措施 1、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

2、每天作业前对吊笼门机电连锁装置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112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施工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 √ √ √ √ √ 113 应急处置 发现机电连锁装置失效,停止运行,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 √ √ √ √ 114 设备 安全设施 Ⅳ 作业人员 35 限位装置 吊笼顶窗电气安全开关安装灵敏有效。 工程技术措施 吊笼顶活板门应有电气安全装置(开关),当活板门未关闭时,电气安全装置(开关)应使升降机停止运行。 √ √ √ √ √ 115 管理措施 对吊笼顶窗电气安全开关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116 应急处置 发现电气安全开关装置失效,停止运行,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 √ √ √ √ 117 设备 电气设施 Ⅱ 项目部 36 外电线路 施工升降机与架空线路不应小于安全距离或采取防护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优先选择足够距离的安装方案或选择采取防护措施的安装方案。 √ √ √ √ √ 118 管理措施 1、安排专人负责防护措施的搭设;

2、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第三方检测。 √ √ √ √ √ 119 培训教育 1、临时用电知识培训;

2、学习施工升降机安装方案。 √ √ √ √ √ 120 应急处置 停止安装更改位置或采取防护措施。 √ √ √ √ √ 121 设备 电气设施 Ⅱ 项目部 37 外电线路 施工升降机与架空线路之间的防护措施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符合外电防护要求。 √ √ √ √ √ 122 管理措施 1、按方案进行搭设防护措施;

2、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第三方检测,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123 培训教育 1、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学习专项施工方案。 √ √ √ √ √ 124 应急处置 停止使用,专业人员进行整改。 √ √ √ √ √ 125 设备 电气设施 Ⅳ 作业人员 38 电气安全 电缆导向架按规定设置。 工程技术措施 按方案设置符合要求的电缆导向架。 √ √ √ √ √ 126 管理措施 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 √ √ √ √ √ 127 应急处置 停止运行,专业人员按要求进行安装、整改。 √ √ √ √ √ 128 设备 电气设施 Ⅳ 作业人员 39 电气安全 防雷保护范围以外应设置避雷装置。 工程技术措施 防雷保护范围以外应设置避雷装置,机械设备上的避雷针长度为1~2m。 √ √ √ √ √ 129 管理措施 1、按方案落实专人设置避雷装置;

2、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130 培训教育 临时用电防雷知识培训。 √ √ √ √ √ 131 应急处置 停止使用,立即派专业人员进行安装。 √ √ √ √ √ 132 设备 电气设施 Ⅳ 作业人员 40 电气安全 避雷装置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防雷装置的冲击电阻值不能大于30Ω。 √ √ √ √ √ 133 管理措施 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134 应急处置 停止使用,立即派专业人员进行安装。 √ √ √ √ √

B.22 塔式起重机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22。

表B.22 塔式起重机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检查项目 标准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 设备 基础设施 Ⅱ 项目部 1 基础 基础应按说明书及有关规定设计、检测、验收。 工程技术措施 地基土质地耐力及塔机基础的设置制作应符合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 √ √ √ √ 2 管理措施 1、按方案设置基础;

2、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3 设备 基础设施 Ⅳ 作业人员 2 基础 基础应设置排水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塔机基础的设置应能防止积水或有排水设施。 √ √ √ √ √ 4 管理措施 1、按方案设置排水措施;

2、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5 设备 结构设施 Ⅳ 作业人员 3 吊钩、滑轮、卷筒与钢丝绳 吊钩应安装钢丝绳防脱勾装置。 工程技术措施 吊钩应有标记和防钢丝绳脱钩装置,不允许使用铸造吊钩。 √ √ √ √ √ 6 管理措施 对吊钩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7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塔式起重机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 √ √ √ √ √ 8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级 4 吊钩、滑轮、卷筒与钢丝绳 不得使用磨损、变形、疲劳裂纹达到报废标准 的吊钩。 工程技术措施 1、吊钩不应有裂纹,禁止补焊;

2、挂绳处截面磨损不得超过原高度的10%;

3、钩尾和螺纹部分等危险截面及勾筋不得有永久性变形;芯轴磨损量不得超过其直径的5%;

4、开口度不得超过原尺寸的15%。 √ √ √ √ √ 9 管理措施 1、进场前派专人验收;

2、定期对吊钩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立即更换。 √ √ √ √ √ 10 培训教育 学习吊钩报废标准。 √ √ √ √ √

表B.22(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检查项目 标准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1 设备 结构设施 Ⅳ 作业人员 5 吊钩、滑轮、卷筒与钢丝绳 滑轮、卷筒安装钢丝绳防脱装置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应设有钢丝绳防脱装置,该装置与滑轮最外缘的间隙不应超过钢丝绳直径的20%。 √ √ √ √ √ 12 管理措施 检查钢丝绳防脱装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13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塔式起重机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 √ √ √ √ √ 14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级 6 吊钩、滑轮、卷筒与钢丝绳 不得使用裂纹、磨损达到报废标准的滑轮及卷筒。 工程技术措施 滑轮及卷筒应转动良好,不应出现裂纹、轮缘破损等损伤钢丝绳的缺陷。 √ √ √ √ √ 15 管理措施 定期对滑轮、卷筒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级 7 吊钩、滑轮、卷筒与钢丝绳 不得使用磨损、变形、锈蚀达到报废标准的钢丝绳。 工程技术措施 执行GB/T5972《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标准。 √ √ √ √ √ 17 管理措施 对钢丝绳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 √ √ √ √ 18 培训教育 学习GB/T5972《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标准。 √ √ √ √ √ 19 设备 结构设施 Ⅳ 作业人员 8 吊钩、滑轮、卷筒与钢丝绳 钢丝绳的规格、固定、缠绕符合说明书及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使用符合说明书要求的钢丝绳,绳夹夹座扣在钢丝绳的工作段,U型螺栓扣在钢丝绳尾端,不得正反交错布置。 √ √ √ √ √ 20 管理措施 1、按方案设置钢丝绳;

2、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21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级 9 附着 塔式起重机高度超过规定应安装附着装置。 工程技术措施 应按照说明书对超出独立高度的塔机安装附着。 √ √ √ √ √ 22 管理措施 1、按方案安装附着装置;

2、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23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塔式起重机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 √ √ √ √ √ 24 应急处置 立即停止使用,安装附着。 √ √ √ √ √ 25 设备 结构设施 Ⅱ 项目部 10 附着 附着装置水平距离或间距不满足说明书要求应进行设计计算和审批的。 工程技术措施 1、附着框架保持水平、固定牢靠与附着杆在同一水平面上,与建筑物之间连接牢固,附着后附着点以下塔身的垂直度不大于2/1000,附着点以上垂直度不大于3/1000;

2、与建筑物的连接点应选在混凝土柱上或混凝土圈梁上;

3、用预埋件或过墙螺栓与建筑物结构有效连接。 √ √ √ √ √ 26 管理措施 1、按方案安装附着装置;

2、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27 应急处置 立即停止使用。 √ √ √ √ √ 28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级 11 附着 附着装置安装应符合说明书及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塔机与建筑物之间的附着水平距离、塔身自由端高度及附着装置的设置必须符合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 √ √ √ √ 29 管理措施 1、按方案安装附着装置;

2、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30 设备 结构设施 Ⅳ 作业人员 12 附着 附着安装后塔身垂直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独立高度垂直度偏差≤4/1000,附着安装后最上面一道附墙以上垂直度偏差≤4/1000,以下≤2/1000。 √ √ √ √ √ 31 管理措施 1、按方案安装附着装置;

2、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32 应急处置 停止施工,联系专业人员进行整改。 √ √ √ √ √ 33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级 13 结构设施 主要结构件的变形、开焊、裂纹、锈蚀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结构件裂纹及焊缝裂纹,连接件的轴、孔严重磨损,结构件母材严重锈蚀,结构件整体或局部塑性变形、销孔塑性变形使工作机构不能正常运行的,应及时更换。 √ √ √ √ √ 34 管理措施 进场前安排专人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不得进场。 √ √ √ √ √ 35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级 14 结构设施 平台、走道、梯子、栏杆等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应固定可靠、牢固,不得有塑性变形、开焊、锈蚀等。 √ √ √ √ √ 36 管理措施 1、按方案安装平台、走道、梯子、栏杆;

2、组织相关人员验收。 √ √ √ √ √ 37 应急处置 停止施工,联系专人进行检修。 √ √ √ √ √ 38 设备 结构设施 Ⅲ 班组级 15 结构设施 主要受力构件高强螺栓应使用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高强螺栓连接应安装要求预紧且有防松措施,不得松动,不应有缺件、损坏等缺陷,螺栓不得低于螺母。 √ √ √ √ √ 39 管理措施 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40 设备 结构设施 Ⅳ 作业人员 16 结构设施 销轴联接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销轴有可靠轴向止动,正确使用开口销。 √ √ √ √ √ 41 管理措施 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42 设备 电气设施 Ⅳ 作业人员 17 电气安全 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供电。 工程技术措施 应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漏电保护器安装正确,参数匹配,灵敏可靠。 √ √ √ √ √ 43 管理措施 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44 培训教育 学习《施工临时用电规范》JGJ46。 √ √ √ √ √ 45 设备 电气设施 Ⅳ 作业人员 18 电气安全 防雷保护范围以外应设置避雷装置。 工程技术措施 塔机金属结构接地装置应明显外露,接地线应有两根,接地装置的选择和安装应符合电气安全有关要求。 √ √ √ √ √ 46 管理措施 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47 应急处置 停止施工,由专业人员进行整改。 √ √ √ √ √ 48 设备 电气设施 Ⅳ 作业人员 19 电气安全 避雷装置、电缆使用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沿塔身垂直悬挂的电缆应使用电缆网套或其他装置悬挂,其挂点数量应根据电缆的规格、型号、长度及塔机工作环境确定,保证电缆在使用中不被损坏,做重复接地,防雷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30Ω。 √ √ √ √ √ 49 管理措施 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50 设备 安全设施 Ⅳ 作业人员 20 荷载限制装置 起重量限制器安装应灵敏有效。 工程技术措施 当吊重超过最大额定起重量并小于最大额定起重量的110%时,应停止提升方向的运行,但允许起升机构有下降方向的运行。 √ √ √ √ √ 51 管理措施 1、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

2、定期检查起重量限制器,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52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塔式起重机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 √ √ √ √ √ 53 应急处置 立即停止使用,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并调试合格后进行使用。 √ √ √ √ √ 54 设备 安全设施 Ⅰ 企业 21 荷载限制装置 力矩限制器安装应灵敏有效。 工程技术措施 当起重力矩大于相应幅度额定值并小于额定值的110%时,应停止提升方向及向幅度增大方向变幅的动作。 √ √ √ √ √ 55 管理措施 1、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

2、定期检查力矩限制器,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56 应急处置 立即停止使用,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并调试合格后进行使用。 √ √ √ √ √ 57 设备 安全设施 Ⅳ 作业人员 22 行程限位装置 起升高度限位器安装应灵敏有效。 工程技术措施 当吊钩装置顶部升至起重臂下端的最小距离为800mm处时应能立即停止起升运动,但应有下降运动。 √ √ √ √ √ 58 管理措施 1、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

2、定期检查起升高度限位器,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59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塔式起重机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 √ √ √ √ √ 60 设备 安全设施 Ⅳ 作业人员 23 行程限位装置 幅度限位器应安装灵敏有效。 工程技术措施 限位开关动作后应保证小车停车时其端部距缓冲装置最小距离为200mm。 √ √ √ √ √ 61 管理措施 1、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

2、定期检查幅度限位器,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62 应急处置 立即停止使用,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 √ √ √ √ √ 63 设备 安全设施 Ⅳ 作业人员 24 保护装置 小车变幅的塔式起重机安装断绳保护及断轴保护装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小车变幅的塔机,变幅的双向均应设置断绳保护装置,小车变幅的塔机,应设置变幅小车断轴保护装置,即使轮轴断裂,小车也不会掉落。 √ √ √ √ √ 64 管理措施 1、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

2、定期检查保护装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65 应急处置 立即停止使用,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 √ √ √ √ √ 66 设备 安全设施 Ⅳ 作业人员 25 保护装置 行走及小车变幅的轨道行程末端安装缓冲器及止挡装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轨道行走式塔机应设行程限位装置及抗风防滑装置,每个方向的行程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开关、缓冲器和终端止挡装置。 √ √ √ √ √ 67 管理措施 1、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

2、定期检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68 应急处置 立即停止使用,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 √ √ √ √ √ 69 设备 安全设施 Ⅳ 作业人员 26 保护装置 起重臂根部绞点高度大于50m的塔式起重机应安装风速仪且灵敏。 工程技术措施 1、起重臂根部铰点高度大于50m的塔机,应配备风速仪;

2、当风速大于工作极限风速时,应能发出停止作业的警报;

3、风速仪应设在塔机顶部的不挡风处。 √ √ √ √ √ 70 管理措施 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 √ √ √ √ √ 71 培训教育 学习《建筑塔式起重机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 √ √ √ √ √ 72 设备 安全设施 Ⅲ 班组级 27 保护装置 塔式起重机顶部高度大于30m且高于周围建筑物应安装障碍指示灯。 工程技术措施 高度大于30m的塔式起重机,塔顶和臂架端部应安装有红色障碍指示灯,电源供电不应受停机的影响。 √ √ √ √ √ 73 管理措施 安装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第三方检测,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B.23 汽车式起重机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23。

表B.23 汽车式起重机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检查项目 标准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 设备 汽车式起重机 Ⅱ 项目部 1 施工方案 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专项施工方案经过审核。 管理措施 方案具有可靠性,真实性,追溯性,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 √ √ √ √ 2 设备 汽车式起重机 Ⅰ 企业 2 施工方案 采用起重拔杆或单件起吊重量超过100KN及以上专项方案按规定组织专家论证。 管理措施 超过一定规模的起重吊装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 √ √ √ 3 设备 汽车式起重机 Ⅳ 作业人员 3 起重机械 荷载限制装置安装灵敏有效。 工程技术措施 1、起重量限制器当吊重超过最大额定起重量并小于最大额定起重量的110%时,应停止提升方向的运行,但允许起升机构有下降方向的运行;

2、当起重力矩大于相应幅度额定值并小于额定值的110%时,应停止提升方向及向幅度增大方向变幅的动作。 √ √ √ √ √ 4 管理措施 检查荷载限制装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5 应急处置 立即停止使用,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并调试合格后进行使用。 √ √ √ √ 6 设备 汽车式起重机 Ⅳ 作业人员 4 起重机械 行程限位装置安装灵敏有效。 工程技术措施 1、高度限位当吊钩装置顶部升至起重臂下端的最小距离为800mm处时应能立即停止起升运动,但应有下降运动;

2、变幅限位开关动作后应保证小车停车时其端部距缓冲装置最小距离为200mm。 √ √ √ √ √ 7 管理措施 检查行程限位装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表B.23(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检查项目 标准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8 设备 汽车式起重机 Ⅳ 作业人员 5 起重机械 吊钩设置钢丝绳防脱钩装置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吊钩应有标记和防钢丝绳脱钩装置,不允许使用铸造吊钩。 √ √ √ √ √ 9 管理措施 对吊钩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10 设备 汽车式起重机 Ⅲ 班组 6 起重机械 起重拔杆组装符合设计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按方案设计要求组装起重拔杆。 √ √ √ √ √ 11 管理措施 1、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安装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 √ √ √ √ 12 设备 汽车式起重机 Ⅱ 项目部 7 钢丝绳与地锚 不得使用磨损、断丝、变形、锈蚀达到报废标准的钢丝绳。 工程技术措施 执行GB/T5972《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标准。 √ √ √ √ √ 13 管理措施 对钢丝绳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 √ √ √ 14 设备 汽车式起重机 Ⅳ 作业人员 8 钢丝绳与地锚 钢丝绳索具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规定值。 工程技术措施 绳夹夹座扣在钢丝绳的工作段,U型螺栓扣在钢丝绳尾端,不得正反交错布置。 √ √ √ √ 15 管理措施 按方案设置钢丝绳。 √ √ √ √ 16 设备 汽车式起重机 Ⅱ 项目部 9 钢丝绳与地锚 不得使用磨损、裂纹达到报废标准的卷筒、滑轮。 工程技术措施 卷筒、滑轮应转动良好,不应出现裂纹、轮缘破损等损伤钢丝绳的缺陷。 √ √ √ √ √ 17 管理措施 对滑轮、卷筒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18 应急处置 立即停止使用,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并调试合格后进行使用。 √ √ √ √ 19 设备 汽车式起重机 Ⅳ 作业人员 10 钢丝绳与地锚 卷筒、滑轮安装钢丝绳防脱装置。 工程技术措施 卷筒应设有钢丝绳防脱装置,该装置与滑轮最外缘的间隙不应超过钢丝绳直径的20%。 √ √ √ √ √ 20 管理措施 检查钢丝绳防脱装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21 应急处置 立即停止使用,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并调试合格后进行使用。 √ √ √ √ 22 设备 汽车式起重机 Ⅳ 作业人员 11 钢丝绳与地锚 地锚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严格按设计进行制作,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使用时不准超载,地锚不得使用膨胀螺栓、定滑轮。 √ √ √ √ 23 管理措施 按方案设置地锚。 √ √ √ √ 24 应急处置 立即停止使用。 √ √ √ √ 25 设备 汽车式起重机 Ⅱ 项目部 12 作业环境 起重机作业处地面承载能力应符合规定或采取有效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起重机作业地面承载能力符合规定。 √ √ √ √ √ 26 管理措施 1、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班组在作业前进行检查。 √ √ √ √ 27 应急处置 发现问题,停止作业,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施工。 √ √ √ √ 28 设备 汽车式起重机 Ⅳ 作业人员 13 构件码放 构件码放不应超过作业面承载能力。 工程技术措施 地基承载力基本值可按载荷板沉降与载荷板宽度或直径之比即s/b的值确定,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可取s/b=0.01~0.015,对中、高压缩性土可取s/b=0.02。 √ √ √ √ √ 29 管理措施 对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 √ √ √ 30 设备 汽车式起重机 Ⅳ 作业人员 14 构件码放 构件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规定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构件堆放高度控制在2米以下。 √ √ √ √ √ 31 管理措施 检查构建堆放高度,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32 应急处置 发现问题,停止作业。 √ √ √ √ 33 设备 汽车式起重机 Ⅱ 项目部 15 构件码放 大型构件码放采取稳定措施。 管理措施 检查稳定措施,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 34 设备 汽车式起重机 Ⅳ 作业人员 16 作业人员 起重机司机持证上岗。 工程技术措施 起重机司机必须具有特殊工种证书。 √ √ √ √ 35 管理措施 1、项目公司严格把控,禁止无证人员入场;

2、项目部定期查看复审年限。 √ √ √ √ √ 36 设备 汽车式起重机 Ⅳ 作业人员 17 索具 索具编结长度或绳夹数量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用编结连接时,编结长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5倍,并且不得小于300mm,连接强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破断拉力的75%;

2、用绳夹固定时,钢丝绳直径小于18mm时绳夹数量最少3个,直径18mm~26mm时最少4个,26mm~36mm最少5个,36mm~44mm最少6个,44mm~60mm最少7个。 √ √ √ √ √ 37 管理措施 1、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班组在作业前进行检查。

B.24 施工机具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24。

表B.24 施工机具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检查项目 标准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 设备 平刨 Ⅲ 班组 1 安全设施 应设置护手安全装置。 工程技术措施 1、护手装置应安装牢固;

2、装置应达到作业人员刨料发生意外情况时,不会造成手部被刨刃伤害事故。 √ √ √ 2 管理措施 检查护手安全装置的安装,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3 应急处置 发现问题,停止施工,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 √ √ 4 设备 平刨 Ⅲ 班组 2 安全设施 传动部位应设置防护罩。 工程技术措施 1、防护罩的材料可用钢板或有金属支架的铁丝网;

2、传动系统运转应平稳,不应有异常冲击、振动、爬行、噪声、超温、超压,传动皮带应完好,不应破损,松紧应适度。 √ √ √ 5 管理措施 检查传动部位防护罩的设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6 应急处置 停止施工,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 √ √ 7 设备 平刨 Ⅳ 作业人员 3 开关箱 应做保护接零,设置漏电保护器。 工程技术措施 1、漏电保护器参数应匹配,安装应正确,动作应灵敏可靠;

2、保护零线应专用,不得做工作零线使用。 √ √ √ 8 管理措施 检查设备接零保护和漏电保护器,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9 培训教育 学习《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 √ √ 10 应急处置 停止施工,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 √ √ 11 设备 平刨 Ⅲ 班组 4 防护棚 应设置安全防护棚。 工程技术措施 1、防护棚应有安全警示标志;

2、应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

3、应悬挂各种木工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 √ √ √ 12 管理措施 检查防护棚设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表B.24(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等级 责任单位 检查项目 标准 管控措施 班中巡检 班中交接班 每半年/企业 每周/项目部 每月/企业 序号 名称 每天/班组 每天/作业人员 13 设备 平刨 Ⅲ 班组 5 机具 不得使用平刨和圆盘锯合用一台电机的多功能木工机具。 管理措施 安装后组织验收,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14 设备 圆盘锯 Ⅲ 班组 6 防护设施 应设置锯盘护罩、分料器、防护挡板安全装置、传动部位防护罩。 工程技术措施 圆盘锯应设置锯盘护罩、分料器、防护挡板安全装置,传动部位应进行防护。 √ √ √ 15 管理措施 安装后组织验收,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16 应急处置 停止施工,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 √ √ 17 设备 圆盘锯 Ⅳ 作业人员 7 配电设施 应做保护接零,设置漏电保护器。 工程技术措施 1、漏电保护器参数应匹配,安装应正确,动作应灵敏可靠;

2、保护零线应专用,不得做工作零线使用。 √ √ √ 18 管理措施 检查设备接零保护和漏电保护器,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19 培训教育 学习《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 √ √ 20 应急处置 停止施工,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 √ √ 21 设备 圆盘锯 Ⅲ 班组 8 防护棚 应设置安全防护棚。 工程技术措施 1、防护棚应有安全警示标志;

2、应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

3、应悬挂各种木工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 √ √ √ 22 管理措施 检查防护棚设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23 设备 手持电动工具 Ⅳ 作业人员 9 配电设施 Ⅰ类手持电动工具应采取保护接零或漏电保护器。 工程技术措施 1、漏电保护器参数应匹配,安装应正确,动作应灵敏可靠。

2、保护零线应专用,不得做工作零线使用。 √ √ √ 24 管理措施 检查设备接零保护和漏电保护器,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25 培训教育 学习《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 √ √ 26 应急处置 发现问题,停止施工,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 √ √ 27 设备 手持电动工具 Ⅳ 作业人员 10 防护用品 使用Ⅰ类手持电动工具应按规定穿戴绝缘用品。 工程技术措施 佩戴绝缘手套、绝缘鞋。 √ √ √ 28 管理措施 落实专人对穿戴绝缘用品进行发放和监督。 √ √ √ 29 培训教育 1、岗前安全培训学习;

2、学习《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 √ √ 30 设备 手持电动工具 Ⅳ 作业人员 11 电源线 使用手持电动工具不得随意接长电源线或更换插头。 管理措施 检查电源线的设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31 设备 钢筋机械 Ⅳ 作业人员 12 配电设施 应做保护接零、设置漏电保护器。 工程技术措施 1、漏电保护器参数应匹配,安装应正确,动作应灵敏可靠;

2、保护零线应专用,不得做工作零线使用。 √ √ √ 32 管理措施 检查设备接零保护和漏电保护器,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33 培训教育 1、岗前安全培训学习;

2、学习《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 √ √ 34 应急处置 发现问题,停止施工,联系专人进行维修。 √ √ √ 35 设备 钢筋机械 Ⅲ 班组 13 防护设施 钢筋加工区应设防护棚,钢筋对焊作业区采取防止火花飞溅措施,冷拉作业区设置防护栏。 工程技术措施 1、防护棚两侧应设置有效防护,宽度必须大于通道口宽度,长度必须符合坠落半径要求;

2、钢筋对焊时应采取防止火花飞溅措施。 √ √ √ 36 管理措施 检查防护棚设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37 设备 钢筋机械 Ⅲ 班组 14 防护设施 传动部位应设置防护罩。 工程技术措施 1、防护压板、护罩等安全防护装置应齐全、可靠,指示标志应醒目有效;

2、防护装置必须安装牢固,并保证在机器运行中不发生振动。 √ √ √ 38 管理措施 检查防护罩的设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39 应急处置 发现问题,停止施工,联系专人进行维修。 √ √ √ 40 设备 电焊机 Ⅳ 作业人员 15 配电设施 应做保护接零、设置漏电保护器。 工程技术措施 漏电保护器参数应匹配,安装应正确,动作应灵敏可靠。 √ √ √ 41 管理措施 检查设备接零保护和漏电保护器,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42 培训教育 学习《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 √ √ 43 应急处置 发现问题,停止施工,联系专人进行维修。 √ √ √ 44 设备 电焊机 Ⅳ 作业人员 16 配电设施 设置二次空载降压保护器或二次侧漏电保护器。 工程技术措施 接地(接零)应良好,应配装二次侧漏电保护器。 √ √ √ 45 管理措施 检查二次空载降压保护器的设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46 培训教育 1、学习《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2、学习电焊机安全操作规程。 √ √ √ 47 应急处置 停止施工,联系专业人员进行整改。 √ √ √ 48 设备 电焊机 Ⅳ 作业人员 17 电缆线 一次线长度不得超过规定或穿管保护。 管理措施 一次线长度不得超过5米,其电源进线处必须设置防护罩。 √ √ √ 49 培训教育 1、学习《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2、学习电焊机安全操作规程。 √ √ √ 50 应急处置 发现问题,停止施工,联系专人进行维修。 √ √ √ 51 设备 电焊机 Ⅳ 作业人员 18 电缆线 二次线长度不得超过规定或采用防水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 工程技术措施 电焊机的二次线应采用防水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电缆长度不宜大于30m,当需要加长电缆时,应相应增加截面。 √ √ √ 52 管理措施 检查二次线,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53 培训教育 1、学习《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2、学习电焊机安全操作规程。 √ √ √ 54 应急处置 停止施工,联系专业人员进行整改。 √ √ √ 55 设备 电焊机 Ⅳ 作业人员 19 电缆线 二次线接头不得超过3处或绝缘层老化。 管理措施 检查二次线,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56 培训教育 学习《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 √ √ 57 应急处置 停止施工,联系专业人员进行整改。 √ √ √ 58 设备 电焊机 Ⅲ 班组 20 防雨设施 电焊机应设置防雨罩、接线柱应设置防护罩。 管理措施 检查防雨罩、接线柱的设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59 培训教育 1、学习《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2、学习电焊机安全操作规程。 √ √ √ 60 应急处置 停止施工,由专业人员进行整改。 √ √ √ 61 设备 搅拌机 Ⅳ 作业人员 21 配电设施 应做保护接零,设置漏电保护器。 工程技术措施 1、漏电保护器参数应匹配,安装应正确,动作应灵敏可靠;

2、保护零线应专用,不得做工作零线使用。 √ √ √ 62 管理措施 检查设备接零保护和漏电保护器,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63 培训教育 学习《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 √ √ 64 应急处置 停止施工,联系专业人员进行整改。 √ √ √ 65 设备 搅拌机 Ⅳ 作业人员 22 安全设施 离合器、制动器、钢丝绳应符合要求。 管理措施 检查离合器、制动器、钢丝绳的设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66 应急处置 停止施工,联系专人进行检修。 √ √ √ 67 设备 搅拌机 Ⅲ 班组 23 安全设施 操作手柄应设置保险装置。 管理措施 检查手柄保险装置的设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68 应急处置 停止施工,联系专人进行检修。 √ √ √ 69 设备 搅拌机 Ⅲ 班组 24 安全设施 应设置安全防护棚。 工程技术措施 防护棚两侧应有效防护,宽度必须大于通道口宽度,长度必须符合坠落半径要求。 √ √ √ 70 管理措施 检查防护棚设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71 应急处置 发现问题,停止施工,联系专人进行整改。 √ √ √ 72 设备 施工机具 Ⅳ 作业人员 25 安全设施 上料斗应设置安全挂钩。 管理措施 安装完毕后相关人员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73 应急处置 停止施工,联系专人进行检修。 √ √ √ 74 设备 搅拌机 Ⅲ 班组 26 安全设施 传动部位应设置防护罩。 工程技术措施 1、防护罩的材料可用钢板或有金属支架的铁丝网;

2、传动系统运转应平稳,不应有异常冲击、振动、爬行、噪声、超温、超压;

3、传动皮带应完好,不应破损,松紧应适度。 √ √ √ √ 75 管理措施 检查传动部位防护罩,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76 应急处置 停止施工,联系专人进行检修。 √ √ √ 77 设备 搅拌机 Ⅳ 作业人员 27 安全设施 限位应灵敏可靠。 工程技术措施 限位应由吊笼或其相关部件的运动直接触发。 √ √ √ √ 78 管理措施 检查限位装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79 应急处置 停止施工,由专业人员进行整改。 √ √ √ 80 设备 搅拌机 Ⅲ 班组 28 作业平台 作业平台应平稳。 管理措施 检查作业平台,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81 设备 气瓶 Ⅲ 班组 29 减压器 氧气瓶应安装减压器。 工程技术措施 按要求氧气瓶安装专用减压器。 √ √ √ √ 82 管理措施 检查减压器的设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83 培训教育 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和气瓶使用操作规程。 √ √ √ 84 应急处置 停止使用,安装减压器。 √ √ √ 85 设备 气瓶 Ⅲ 班组 30 色标 各种气瓶应标明标准色标。 工程技术措施 气瓶应按规定涂色,标志一定要明显,国家规定的气瓶漆色标准是:氧气瓶为天蓝色,氢气瓶为深绿色,氮气瓶为黑色,石油气瓶为灰色,氯气瓶为草绿色,二氧化碳瓶为铝白色,乙炔气瓶为白色。 √ √ √ 86 管理措施 专人负责气瓶进场前验收,不符合要求不得进场。 √ √ √ 87 培训教育 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和气瓶使用操作规程。 √ √ √ 88 应急处置 停止使用,按规定涂色后再进行使用。 √ √ √ 89 设备 气瓶 Ⅳ 作业人员 31 安全距离 气瓶间距小于安全距离时,应采取隔离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气瓶间距不得小于5米,距明火小于10米采取隔离措施。 √ √ √ √ 90 管理措施 检查气瓶的间距,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91 培训教育 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和气瓶使用操作规程。 √ √ √ 92 设备 气瓶 Ⅱ 项目部 32 存放 气瓶存放应符合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1、氧气瓶和乙炔瓶的存放不能混合必须分开存放,二者安全距离应该大于5米,且都应该直立放置;

2、存放库房的温度不能大于30度,且库房门口应该有消防灭火器材以及防护警示标志。 √ √ √ √ 93 管理措施 检查气瓶的存放,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94 应急处置 发现问题后,按要求分类存放,设消防器材、警示标志。 √ √ √ 95 设备 气瓶 Ⅲ 班组 33 防护设施 气瓶应设置防震圈和防护帽。 管理措施 检查气瓶防震圈、防护帽的设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 96 应急处置 安排专人安装防震圈和防护帽。 √ √ √ 97 设备 翻斗车 Ⅳ 作业人员 34 制动 翻斗车制动装置灵敏有效。 工程技术措施 车辆发动前,应检查刹车、方向机、喇叭、照明、液压系统等装置是否灵敏可靠,严禁带病出车。 √ √ √ 98 管理措施 检查制动装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99 应急处置 停车,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 √ √ 100 设备 翻斗车 Ⅱ 项目部 35 上岗证 司机驾车持证上岗。 管理措施 驾驶人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并经有关部门考核批准,取得合格证件,方准单独操作,严禁无证驾驶。 √ √ √ 101 应急处置 停止开车,聘请专业人员持证上岗。 √ √ √ 102 设备 潜水泵 Ⅳ 作业人员 36 电气设施 应做保护接零,设置漏电保护器。 工程技术措施 漏电保护器参数应匹配,安装应正确,动作应灵敏可靠。 √ √ √ 103 管理措施 检查设备接零保护和漏电保护器,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104 培训教育 学习《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 √ √ 105 设备 潜水泵 Ⅳ 作业人员 37 电气设施 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15mA,负荷线使用专用防水橡皮电缆。 管理措施 检查漏电保护器、电缆的设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106 培训教育 学习《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 √ √ 107 设备 振捣器具 Ⅲ 班组 38 电气设施 应使用移动式配电箱。 工程技术措施 1、操作面设电源线和电源箱,箱内要有漏电保护器,电机外壳做好接零保护;

2、工作时两人操作,一人持棒,一人看电机,随时挪电机,不得拖拉。 √ √ √ 108 管理措施 检查配电箱的设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109 应急处置 发现问题,联系专业人员进行整改。 √ √ √ 110 设备 振捣器具 Ⅲ 班组 39 电气设施 电缆长度不得超过30m。 管理措施 检查电缆是否设置,不符合要求立即更换。 √ √ √ 111 应急处置 发现问题,立即更换。 √ √ √ 112 设备 振捣器具 Ⅳ 作业人员 40 防护用品 操作人员穿戴好绝缘防护用品。 管理措施 专人对穿戴绝缘用品进行发放和监督。 √ √ √ √ 113 应急处置 停止作业,佩戴好绝缘防护用品再进行作业。 √ √ √ 114 设备 桩工机械 Ⅲ 班组 41 桩工机械 桩工机械应设置安全保护装置。 工程技术措施 桩工机械应设置安全保护装置 ,符合规范要求。 √ √ √ 115 管理措施 对安全保护装置检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 √ √ 116 应急处置 停止施工,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 √ √ 117 设备 桩工机械 Ⅲ 班组 42 桩工机械 机械行走路线地耐力应符合说明书要求。 工程技术措施 机械行走路线的平整度和坚实度应符合要求,并应有专人指挥 。 √ √ √ 118 管理措施 班组对路线地耐力进行检查,上报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复查。 √ √ √ 119 应急处置 停止机械行走,加固机械,地耐力符合要求后再进行行走。 √ √ √ 120 设备 桩工机械 Ⅳ 作业人员 43 桩工机械 桩工机械作业不得违反操作规程。 工程技术措施 桩工机械作业按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 √ √ 121 管理措施 桩工机械作业按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 √ √ 122 应急处置 停止施工,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 √ √



(资料性附录) 隐患整改通知书

C.1 隐患整改通知书见表C.1。

表C.1 隐患整改通知书

编号:

单位名称 工程名称 送达时间 工程地点 存在

隐患























整改

期限





被查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检查单位意见





检查单位(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注1:检查单位、被检查单位各留存1份;

注2:整改后填写隐患整改报告书。





(资料性附录) 隐患整改报告书

D.1 隐患整改通知书见表D.1。

表D.1 隐患整改报告书

报告单位(章): 原隐患整改通知书编号: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整











































被查单位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复查情况





被查单位复查人(签字):

                   年 月 日 检查单位意见







检查单位(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注1:附原隐患整改通知书;

注2:整改情况要有整改人、整改时间、整改措施等内容。





(资料性附录) 重大隐患整改销号审批表

E.1 重大隐患整改销号审批表见表E.1。

表E.1 重大隐患整改销号审批表

隐患编号:

企业名称 企业负责人 隐患名称 隐患类型 发现时间 完成时限 隐患概况(包括隐患形成原因,可能影响范围、造成的职业病人数、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主要治理方案(包括治理措施、所需资金、完成时限、治理期间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





整改情况

企业

分管负责人

意见 企业

主要负责人

意见 政府

主管部门

意见



(资料性附录)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F.1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见表F.1。

表F.1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序号 隐患内容 所属

隐患等级 整改措施 责任人 限改日期 整改情况 复查人 复查时间 未整改原因 备注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G.1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见表G.1。

表G.1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编号:

单位名称 单位负责人 隐患名称 隐患类型 发现时间 治理完成时限 隐患概况:(包括隐患形成原因、可能影响范围、造成的死亡人数、造成的职业病人数、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重大隐患评估 主要治理方案:(包括治理措施、所需资金、完成时限、治理期间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 整改情况 单位分管领导意见 单位主要负责人意见





















DB37/ XXXXX—XXXX



II



DB37/ XXXXX—XXXX



III



169







献花(0)
+1
(本文系wuzheng8首藏)